舞蹈价值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黄金时期。虽然新课标肯定了舞蹈的地位和对这一阶段学生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被高中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下文,笔者将从各个方面,旁征博引、引古论今、逐一分析,希望借此能让高中学校重新认识舞蹈的功用且普及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舞蹈价值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舞蹈价值论文 篇1: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体育舞蹈价值体现

摘 要 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高层次生活的追求能力。基于此背景,高校体育的发展中也加入了时尚的青春元素,尤其是体育舞蹈的价值体现更彰显了体育教育的独特魅力与功用。本文将对体育舞蹈发展做简要分析,并分析总述体育舞蹈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价值,从而促使体育舞蹈不断普及、发展。

关键词 高校 综合素质 体育舞蹈 价值

一、引言

体育舞蹈,集形体美与艺术内涵于一体[1]。它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挚爱与激情。从体育舞蹈的发展,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艺术的普及趋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体育舞蹈即因其广泛关注度及健身性风靡世界各国。在起始阶段,体育舞蹈功用主要体现在人们社交上,“交际舞”称呼由此而生。现代体育舞蹈则是在国际标准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涵括了肢体舞蹈、音乐配置、服装变化及气质风度等内容,涉及艺术界域及教育领域。相对于个体人而言,其锻炼价值是初步体现,更主要的还有欣赏功用及精神陶冶价值,具有浓郁的时代风情。体育舞蹈从人体内部构造出发,在生理表征的演绎中诠释生命存在。其需要音乐作为伴奏,并在个人肢体动作及造型的变化中,传递丰富的情感及技能,以使得自身体质增强。当然如今体育舞蹈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体育运动,逐步发展向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两个方位。环视高校体育发展,体育舞蹈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逐步占据重要位置,且其价值体现较为明显。

二、从生理学角度看体育舞蹈价值

(一)提升学生身体心肺机能

从运动学角度看,体育舞蹈运动强度适中,且属于有氧运动范畴。人体在体育舞蹈演绎时,呼吸及肢体耗氧量在不断加大。此时心脏输血量也在不断扩展。血液流动一旦加快,则心血管系统有氧代谢就会趋于增加。与此同时,人体血管收缩及舒张机能会因为收缩心肌频率加大而提升,而血管壁细胞供氧量也会提高,酶活力得到激发。此外,体育舞蹈还可以提高血液脂质代谢功能,预防动脉硬化疾病发生。人体在舞蹈中必须尽量做到上身挺直,主要依靠腹式呼吸保证舞蹈行为规范、到位。它还可以使得肺组织不断保持其弹性,保证肺功能提升。有研究表明,能在日常生活高频度地进行体育舞蹈训练及运动,其心肺机能指数可提升1.3。而在高校中能够普及体育舞蹈教育,对学生心血管机能保持及心肺能力改善有着很大作用。

(二)增强学生运动能力

从体育舞蹈形式上讲,其有10个不同种类。不同种类的舞蹈对于舞蹈者的技术动作要求也存在差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保证肢体各部分的动作协调性,且注意人体肌肉柔韧度的锻炼。相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注意不同的舞步的技术特点表现。从支撑点定位到步幅确定,从进退轮换到重心把握等。这些都对学生跨步关节的灵活性、膝部关节的柔韧性、踝关节的弹性提出了考验。同时,体育舞蹈还可以间接锻炼前庭器官,促进增强其稳定性。故而源于身体动作重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锻炼价值,体育舞蹈可有效提升学生身体技能,促进其耐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神经系统健康

体育舞蹈演绎与音乐感染密不可分。无论舞蹈本身风格如何,动作如何构建,这种关系始终不变。大学生对舞蹈理解也离不开音乐作用。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中,舞蹈者往往难以自禁,随着音乐节奏精神也得到鼓舞。学生往往在体育舞蹈的亲历中,疏通压抑情感,愉悦身心。同时,体育舞蹈作为身心锻炼的方式,对学生神经系统兴奋度的激发及肢体心理反应期的培养有很大作用。其可以通过脑细胞供养能力、身体适应度的提升来缓解学生因为学习紧张带来的神经收缩。此外,在学生情绪发生波动时,合理的舞蹈运动可以加快大脑神经缓解,协调神经兴奋及压抑平衡,进而安定身心,使其身心发展都趋于健康、稳定。

三、从心理学角度看舞蹈价值

(一)激发舞蹈兴趣与思维创新

兴趣与思维是体育舞蹈生命的内涵[2]。课程改革后,我国大部分高校教材中都加入了体育舞蹈学习内容。而体育舞蹈也因为其运动性与娱乐性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并追捧。正由于体育舞蹈的兴趣及情感因素,学生学习动力不断增大,且教育效果趋于良好。学生求知兴趣及表现力的提升,总是随着音乐节奏及肢体表现而发生迁移的。学生的舞蹈特点及动作糅合,总体现着学生对于音乐舞蹈的精神传达。肢体动作的改善与完美结合闪现着体育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为今后学习工作方式的优化奠定一定基础。

(二)增强学生自信度与自信力

在人们审美意识逐步增强的今天,大学生努力方向可能由学习能力的高下转向对身体条件的审视。一些身高体重及相貌上不大出众的学生往往因此感到自卑,性格趋于内向,他们与外界的交流非常少,导致其语言交流水平及交往欲望逐步降低,自信度与自信力不高。体育舞蹈,是庄重而高雅的一项运动,其以锻造舞蹈者高雅气质为目标,让参与者的身体可以达到刚柔并济,柔韧有余。熟练的舞蹈与完美的演绎,让学生在舞会或者其他场合更有了优雅的仪态与言谈举止。即使在相貌上没有先天的优势,他们也能够在雅致的舞蹈中得到众人的赞许,从而转移心理劣势,树立自信心,完善其综合素质提升。

(三)提升学生交流能力

体育舞蹈既可以在舞蹈课上进行,又能在不同舞会或公众场合演绎。在优美的旋律中,男生女生因为舞蹈而串连在一起。且由于舞蹈受众不受年龄限制,所以不论大学生水平高低均可以参与。在舞会上邀请跳舞,在喝彩声中共舞,显然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一种肢体语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这不仅是肢体语言的交流,更是思想的交汇与理解,学生在体育舞蹈中相互理解,促进友谊发展。体育舞蹈上的动作协调,增进了男女青年交往的兴趣交流,也让存在交流障碍的学生有了新的交流途径。学生之间的距离因为相互的支持而被拉近。另外,体育舞蹈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不同交流信息,丰富了社会阅历及思想体系。学生的社交礼仪、交流技能也得以提升,为其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思维及能力基础。

(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体育舞蹈既是文化内涵的载体,更是运动价值的凝聚点。高雅的健身娱乐,往往让参与者形象端正,举止大方,尤其是言语交流上更能够显示其文明程度。体育舞蹈让学生的品质得以最大优化,如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等。因为要想完成舞蹈,特别是高难度动作,学生需要克服身心障碍,突破极限来超越自我。在体育舞蹈魅力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了文化的滋养与精神的感染。学生在身处困境时,也能发挥其体育舞蹈中养成的顽强精神,从而顺利“突围”。同时在形式上,丰富的舞蹈构建让舞蹈主体的情感与内心自然流露,让其在感情熏染中精神品格逐步定型。

四、从美学角度看体育舞蹈价值

(一)促进形体健康美感

形体美感是体育舞蹈价值基本体现[3]。在体育舞蹈中,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均需要保持优雅的姿势。具体要求又不同,男生要求有相对匀称的身体,尽可能展露绅士风度;女生则需要举手抬足都能高雅优美。如此“苛刻”的规定,让参与者的身体各部位都得到协调式锻炼,从而让整个身体更加灵敏与平衡。体育舞蹈者在舞蹈中让自身劣势得以补充,同时也美化了自身姿态。因为身体部位在舞蹈中需要配合才能得以施展其美感,所以身体内部赘余脂肪可借此消耗,体形由此变得更优美。

(二)开拓审美思维认识

在行为艺术中,体育舞蹈兼有健身与娱乐功用。对于学生而言,其审美教育意义比较突出。其独特的魅力表现,为人们追求与审视美提供交流蓝本。学生在体育舞蹈的学练中,体形得以优化,体格更为壮实。动作上,兼以刚柔,牵人心弦。在美的蜕变中,体育舞蹈者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美景。体育舞蹈对参与学生的动作有较高规范要求,即熟练、正确、优雅。同时,学生在舞蹈的演绎中传递出动作与精神的契合,不仅技术娴熟,而且肢体协调,感染力强。观赏者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其强烈的冲击,促使精神愉悦、情感愉快、心灵享受。故而,体育舞蹈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审美,激发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三)塑造美好心灵

体育舞蹈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4]。而心灵教育也是舞蹈美育核心。体育舞蹈演绎反映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与理解,在规范的肢体动作中传达零落的情感。体育舞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潜在熏染,帮助其认识世界美、理解世界美。毕竟体育舞蹈的演绎完全是人体美的集合与释放,这种美既全面又和谐,既虚化又真实,更有融入民族或地方色彩的元素在内。受众也在多样化的人体语言理解中得以情感共鸣与精神纯化。故而在设置体育舞蹈时,教师必须百分百的热情融入其中,在对学生情感、意念及精神的培养中,让其性格塑造逐步完美。学生在体育舞蹈中,坚强的意志、莫大的荣誉感、高尚的情操成为了心灵的精神内涵,充斥舞蹈肢体,怡养春华。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情趣[J].体育文化导刊.2001(1).

[2] 吕新.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6).

[3] 张少云,许振军.论体育审美价值及其功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3):28-30.

[4] 王瑞,赵瑞花.体育舞蹈教育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39-41.

作者:许正勇

舞蹈价值论文 篇2:

浅析普及高中舞蹈价值所在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黄金时期。虽然新课标肯定了舞蹈的地位和对这一阶段学生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被高中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下文,笔者将从各个方面,旁征博引、引古论今、逐一分析,希望借此能让高中学校重新认识舞蹈的功用且普及之。

关键词:舞蹈 高中 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能力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的成效却并不明显,因为高中学校面临升学率的压力,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繁重的课业上,让素质教育成为空谈。而舞蹈是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它不仅不会影响高中生的学业,反而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让高中生的学习张弛有度;另外,还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因而在高中普及舞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舞蹈具有增强体质、塑造体形的作用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祖就发现舞蹈具有强身健体,强健体魄的能用。《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到了当代,医学证明舞蹈确实有健身和辅助治疗身体疾病的功效。如增加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减少受伤的机会;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强健肌肉和骨骼;强脾健胃,促进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功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支配与协调能力;消耗热量,维持适当的体重、塑造优美身体曲线等。高中生的身体形态,技能和运动能力向着成熟发展,在这一阶段对高中生实施舞蹈教育能使他们的身体更为强壮,运动能力更高:就雕塑形态而言,由于高中生长期都坐着学习,容易造成驼背等不好的姿态,而大部分舞蹈要求挺胸、收腹、提臀,因而舞蹈在调整高中生身体形态上也是大有裨益的。就增强体质而言,在人一生中,高中阶段的体质发展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而目前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中生的体质在不断下降,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运动量,因而在高中普及舞蹈是为人一生的健康奠基,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二、舞蹈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与身体是互相反应、互相影响的,动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身体改变会直接影响整个人的心理状态。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而动作则由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本体感觉中枢和本体运动中枢来指挥和控制,所以舞蹈在动作过程中无疑能改变学生的心理。高中是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的高中生,由于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压力,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精神上相对其他年龄段的人要更紧张,为心理健康埋下隐患,比如焦虑、抑郁、孤僻、紧张、恐惧……绝大部分的高中学校是缺乏心理教师去为高中学生做心理疏导的。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也无处宣泄。然而舞蹈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舞蹈具备强大的表达功能。它能让复杂的情感并存而不冲突,通过舞蹈者的患者肢体的运动帮助人突破和超越情感的限制点,将心中的隐性内容转化为表面的内容。让其在感受美,感悟生命力,感受身体的动觉快乐中抒发情怀,逐步消除各类焦虑,并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三、舞蹈能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舞蹈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审美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等。以社交能力为例。古今中外,舞蹈就广泛用于社交。汉代的“以舞相属”就是由主人起舞,然后主人邀约客人起舞,客人再循环相邀的舞蹈交谊形式。西方交谊舞有探戈、华尔兹、狐步、恰恰之类。现今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性活动一般有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族人们通过舞蹈活动达到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升华情感的作用。事实证明,舞蹈能通过舞者的接触,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和戒备心,进而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舞蹈越来越被囿于少部分舞蹈专业学生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高中生都丧失了接触舞蹈的机会。而在高中普及舞蹈无疑能使高中生获得这种交谊的技能,提升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交际能力。不仅如此,通过长期的舞蹈训练,练习者能具备良好的气质和魅力,在人际交往中透漏出自信。再比如说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希望受教育者能具备美的情操、美的感受、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去学习舞蹈,那么我们对舞蹈的审美感受力只能停留在人对本能美的初级反映阶段。而我们学习了舞蹈之后,我们则能对舞蹈的美有更为细致的鉴赏和品味,对舞蹈的构架,舞蹈画面的运用,舞蹈内容的表达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舞蹈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阶段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高中阶段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难以避免枯燥,生搬硬套等,而舞蹈则能使人在艺术的情境中,自然地受到教育和培训,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并自发地感发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达到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五、舞蹈是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窗口

舞蹈主要分为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民族民间舞是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体现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服饰审美等。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种舞蹈实际上级承载着当时当地的文化,所以高中学可以通过学习舞蹈去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舞蹈,进而了解其承载的更博大、更精深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才能更全面、更合理、更高效去培养人才。而舞蹈作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真的希望舞蹈之花可以开遍高中学校。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彭洁波.舞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3,(03).

[3]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张宝文

舞蹈价值论文 篇3:

浅谈民族民间文化的舞蹈教学价值及其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方式方法

[摘           要]  对于中职舞蹈教育来说,舞蹈教学不仅要符合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还要注重提升其应用价值,发挥其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用。中职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多元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做到继承与弘扬。针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价值、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研究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舞蹈课堂;舞蹈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民族舞蹈植根于各民族文化,并随着各区域民族文化的丰富而不断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国家为促进中职学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更加强调中职学生学习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在中职舞蹈课堂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育是实现学习应用性与实用性的重要途径,其可以强化中职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中职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培养中职学生的舞蹈表演力,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因此,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作用,并将其有机融合到舞蹈教育课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及其对中职舞蹈教育的作用价值

民间舞蹈,是由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长期积淀形成的历史产物,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较其他的舞蹈类别而言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性”。当前我国共有四大民族舞以及八大民间舞,其中四大民族舞分别为藏舞、蒙古舞、朝鲜舞、维吾尔舞,八大民间舞分别为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及汉族舞蹈,云南花灯、东北秧歌、安徽花鼓、胶州秧歌。就表现形式而言,常见的有傩舞、舞狮、舞龙、秧歌、花鼓、推小车、采茶、织网等多种形式,多样的舞蹈形式及瑰丽的艺术色彩充分展示了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高昂精神与活力。

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融入中职舞蹈课堂,让学生学习民族民间文化在民间舞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文化素质以及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体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舞蹈学科文化教育与舞蹈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创美能力,在观赏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逐渐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以及艺术修养。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可塑性,结合自身对舞蹈民族风格、舞蹈整体氛围、音乐旋律的理解与认知,不断创新舞蹈动作,逐渐提高其创作能力。

二、当前中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育工作者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

如何上好一堂民间舞课,相信这是大部分舞蹈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这个民族的体态动率是什么?民族舞的动作和民族特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当前,许多中职舞蹈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民族民间舞蹈时,没有深入细致地透彻了解其艺术特征和风格,一味从教材出发而没有从民族文化出发,难以让学生理解民间舞“那味儿”。对舞蹈行业的人员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教师作为舞蹈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多元文化观,深度理解并挖掘我國民族舞蹈文化间的内涵与精髓,才能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并易于接受动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融入舞蹈课堂提供动力。

(二)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热情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多种多样的西方文化持续不断地涌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除了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及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部分中职教师在思想上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没有及时更新舞蹈教学的内容及手段,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舞蹈基础即可,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固化,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许多舞蹈课程、教材在内容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学生实际,造成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过大等,也是民族民间舞蹈得不到学生喜爱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舞蹈教学重技术动作,轻人文素质培养

民族文化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灵魂,因此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不单是形体动态的传授,更有着舞蹈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置身于民族氛围之中,更容易触碰到学生学习民族舞的那根弦。但在现实舞蹈课堂中,舞蹈文化环境的感染作用微乎其微。很多教师更倾向于传统教学方法,一个动作分解教学后进行机械式的训练,没有深入理解这个动作表现出当下民族情景里的哪些情绪。这种教学过多注重舞蹈技术和表情,会让课堂显得沉闷无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更加无法让学生真正触碰到民间舞的“魂”,显得民间舞课与其他基础课程无异。

三、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有机融合的对策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舞蹈课堂的水平直接关联,如果教师自身对民族民间文化都做不到融会贯通,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便无从谈起。因此,教师除了扮演“教”的角色,还更应当保持“学”的动力,要熟练地掌握各民族舞蹈的文化发展背景知识,了解其生活习俗和地理环境特点,确保能将相关民族文化的精髓带到课堂中,将个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带到课堂中,向学生充分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美、文化美,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时,中职学校应适当地加强对舞蹈教师的培训,采取邀请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专家到校开展研讨,到外校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切实提升教师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素质。

(二)营造民族舞蹈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关键是要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思想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营造浓烈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氛围,充分结合不同民族的服饰特色,让学生穿上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加深他们对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的了解。如在教授藏舞时,由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氧气稀薄,加上当地的气温以及风俗习惯,藏族人民穿着藏袍舞蹈时都会有含胸、弓腰、松胯等动作,所以可以让学生穿上水袖,感受藏袍的厚重感及其对舞蹈动作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增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授民族民间舞蹈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民族舞蹈文化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该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动作特点等,以音、图并茂的形式代替教师的简单口授,为学生创建直观的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进行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知识。

2.生活实践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当适当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课程,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如乡村、传统文化博物馆等进行采风,感受自然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采风过程中,可以适時地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讲解,帮助学生首先掌握本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文化,并谋求触类旁通,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即兴创作教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后,教师可以选择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音乐,自主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编排,以学生自行创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引导学生从模仿阶段进入创造阶段,逐步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掌握。

四、结语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精髓与舞蹈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舞蹈的发展,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中职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舞蹈课堂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切实承担起弘扬民族舞蹈文化的责任,才能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5):136-137.

[2]王孟.美育教育视域下高师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研究[J].当代音乐,2020(11):113-115.

[3]陈茜.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舞蹈文化与创新舞蹈教学法的运用关键探析[J].明日风尚,2019(22):114, 116.

[4]陈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与创新分析[J].参花(下),2020(9):98-99.

[5]何海飞.民族民间舞文化的传承与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20(8):120-122.

◎编辑 司 楠

作者:苏凯宁

上一篇:网络管理论文下一篇:游戏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