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4

目前,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 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 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笔者试从教师的“会用”, “致用”和“用好”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1 教师要“自己会用”

首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 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 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其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 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 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了, 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 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 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 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迎接21世纪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培训, 请一些专家等来做讲座或通过教师自学等途径来他们自身的素质。

2 教师要“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 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既能加强直观, 又有利于抽象概括, 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创设教学场景, 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 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

(1)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未相遇。

(2)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相遇。

(3)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擦肩而过。

(4) 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 小李才出发, 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

(5)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6)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在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 利用动画, 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 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好。

2.2 化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比如在《相遇问题》中, 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 求路程和比较抽象, 学生难于接受, 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 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 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 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 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 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 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 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 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 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这样的教学,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 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 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2.3 善用交互, 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 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这样既巩固了新知, 又发展了思维, 培养了能力。

例如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 若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 计算机会马上提示, 鼓励学生自己订正, 反复练习, 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3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 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 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 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 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 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 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面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处, 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 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 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 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 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 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 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 很快就过去了, 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 学生反映良好, 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总之,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 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案而下更大的努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须以教学为目的,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重视教学效果。笔者试从教师的“会用”, “致用”和“用好”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上一篇:高职高专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情况的统计与分析——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下一篇:“两点”升温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