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学生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中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一面反映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情感的镜子。正是由于这些,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透过作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作文教学,可以透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利用作文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作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作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作文;理想教育;心理素养;意志

07(A)—0027—01

对高中初始年级的作文教学,教师若能更多地注入生活的细节,注重人文内涵,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思考相结合,将之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并从学生熟悉的人、事、景、情入手训练,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就不仅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写作的欲望,提升写作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写作训练与理想教育相结合

“欲筑室者先建基”, 写作之“基”就是情感。高一学生的情感之基便是对小学、初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他们步入高中,面对新环境时,在喜悦与好奇之后急需调整心态,重新认识自我。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 寻找梦想,实现过去与现在的接轨。在一次作文训练中,笔者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为依据,拟题《难忘的——》进行训练。学生从记忆中寻找难忘的人、事、景,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然后落笔成文。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对过去的生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思考和感悟,他们认识到昨天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才是自己要把握的。此类写作训练,能让学生从过去走向现在和未来。

2. 准确定位自己,寻找闪光点,树立自信心。高一学生面对众多竞争带来的压力,难免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我,树立自信心格外重要。首先,通过口语和片段练习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其次,以《给自己一片天空》《给自己一点掌声》《给自己一个舞台》《位置》等同类作文为题,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学生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写作训练与道德心理素养相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应侧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高中生思维活跃,充满朝气。有些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因一些细小的事情产生矛盾;有些学生交友广泛,人际关系较复杂,因此而影响学习;有些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自己,对人对事的认识偏激狭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通过写作训练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走出人际交往的误区。

1. 认清问题的表象与实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择好友,交益友。在记叙文写作训练中,如《那次,我哭了》《我的交友简史》《与早恋无关》等题都能让学生在记叙事件过程的同时,深刻认识高中生交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走出思想误区。这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一些问题也有积极的意义。

2. 看到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自我。正确评价他人、宽容待人、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在有关人物个性的片段练习中,诸如以《×××同学二三事》《我最钦佩的一个人》为题目的训练,能帮助学生认真观察人物,关注细节,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三、写作训练与培养健康心态相结合

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诸如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竞争中的压力,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往中的情感困惑等问题,都会困扰学生的健康成长。此时,学生能否拥有健康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对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1. 利用作文材料,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正确认识挑战、压力、挫折和失败,以培养他们坚毅、勇敢的意志品质。例如,有一则材料是关于南瓜加压的生命实验,分析讨论后,学生很快认识到南瓜的坚韧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压的结果。人生亦是如此,只要以坚强的毅力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变成个人成长的有利因素了。

2. 以课文为模仿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例如学习《我与地坛》等课文后,笔者让学生以小作文、仿句、短信等形式进行读后感写作,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想。题为《走近史铁生》的作文练习,旨在让学生走近史铁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在遭遇挫折后的痛苦、彷徨、思索和选择,让学生学习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并使之成为自己遇到挫折时的榜样。

作者:盛其玲

作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学生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中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一面反映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情感的镜子。正是由于这些,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透过作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作文教学,可以透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利用作文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抓住这一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就可以使我们教师的教书和育人两项功能取得双赢。

关键词:作文教学;透视;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为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心理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一种得失独厚的优势。那么,在作文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自然、和谐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1.关心帮助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上。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2.理解尊重学生

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理解、尊重、信赖、平等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得不到发展,即使学生在课堂上產生某些不当行为,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所在。

二、指导学生写好周记和“情感作文”,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相机进行心理教育。

1.周记

周记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内心情绪、情感的书面载体。心理学认为:及时宣泄,可以充分缓解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消极情绪,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通过周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学生的述说,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走上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句句亲切简短的话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周记这座桥梁,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情感作文”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学生要学会适应生活,学会与人交流,从而学会创造生活,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师生、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可让学生专写人际关系的作文题进行训练。开展《心在旅途》系列作文活动 指导学生写《心在旅途》系列作文,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及成就感和喜悦之情,以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体谅父母并学习对待师生、父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在作文修改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修改作文是写作中重要的一环,这一过程既是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更是借鉴别人经验、养成健康习惯的很好途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养成学生的健康人格。目前的作文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需要在作文中强调合作的精神。首先要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的。如果教师能和学生共同选题,共同起草作文,共同讨论和修改作文,那么,在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集体的力量将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将积极地作文,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其次是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同龄的学生有着更多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在作文过程中自由讨论,互相修改,对形成健康人格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让学生以《浅谈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题写过一篇作文。要求他们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问题来展开分析,探求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谈谈。在那次作文中,学生们各抒己见,虽不尽全面,未能从整个中学生群体的角度来出发考虑,但他们对自身情况的分析却十分深入,使我从中更了解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

四、作文评语中以情交心、以情激趣、以情明理

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实行“谈心式”,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处着眼,发挥评语的激励、导向、反馈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撰写评语,遵循全面性、个性化、平等性、激励性、发展性及客观评价的六原则。针对实际,我们提出,教师要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其成绩;要艺术性地提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注意学生心理保健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学生犯错时,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和说教,而是让学生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让学生自我剖析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和犯错过程的两个自我,这种学生心理保健的“体操”,对学生的自爱自律,自我教育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

在作文教学中,我借鉴和采用了魏书生的方法,当学生出了问题后给他“号脉”,启发他写《心理问题诊断说明书》,同样收到了较好的心理教育实效。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语文学科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作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完成这一新的使命。

作者:丁雪莲

作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初中生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为主要突破口,对初中生作文过程中的立题、指导和评改这三个环节进行改革,在整个作文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改革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健全人格

我校地处甘肃陇中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生较多。由于种种原因,初中生心理问题多,但又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也导致了教育教学高耗低效。2010年笔者开始构想在初中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以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为主要突破口,对初中生作文过程中的立题、指导和评改这三个环节进行改革,在整个作文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改革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要进行的所有作文训练,都有周密而完备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既注意到写作全程训练的连续性、层次性,又注意各写作阶段训练的重点,训练要求,训练模式,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以克服过去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初中学生心理辅导严重缺失,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从中总结出有针对性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作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为突破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分年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作文课堂,通过课内外的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形成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

七年级阶段:七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建立与培养的基础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作文结合心理健康的训练重点是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一阶段让学生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自觉抵制淫秽书刊,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等精神污染。

八年级阶段: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立志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广泛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使之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

九年级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初中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逐步成熟的人,使之社会无论对他如何挑选,都能良好的适应,愉快地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境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趋向成熟的人。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内外阅读材料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阅读材料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搜集符合初中生阅读的时文,推荐给学生阅读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作文命题中渗透心理健康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同时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经常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因此,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到初中生心理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多元化的思想,但是学生毕竟有他们不成熟的地方,容易走向极端,教师应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作文命题要含蓄的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图。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日常作文教学有多种形式,各类形式都可以尝试渗透心理教育,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了常规作文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初中生通过日记这一写作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另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等作文形式进行训练。

(四)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批语应当是师生之间凭借学生作品而进行的敞开心扉的心灵交流、情感畅谈和生命对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宝贵的精神生命历程。老师对学生作文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偏差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心,提出自己的真诚看法,并对学生的转变和健康发展寄予热情的鼓励。

赏识性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肯定性的评价,凸显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得到肯定后他的心智模式就行到了调适,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作文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现,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

三、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笔者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促使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科学、合理地了解及理解学生。把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建议,及时向其家长汇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学生和家长互相倾吐自己的心声,使错误的家教方法得以纠正,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得以发扬光大,从中选取优秀的经验加以推广,促进中学生健康地成长。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家长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有写作兴趣,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提高了作文与做人的综合素养,达到了作文修身的目的。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强化情感,敏锐思维,健全人格,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把作文教学置于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中加以理解,放在初中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认识。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让学生大胆写作、合理宣泄情感的平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强化情感,敏锐思维,健全人格,增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语文教改的角度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这样不但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二者相得益彰。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GS(2010)Z036 ,鉴定证书编号GSGB(2013)J180。

(责编 张景贤)

作者:蔡雎

上一篇:民营企业危机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固定资产会计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