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提出英语教学渗透心理辅导的重要性。针对我校有些同学厌烦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认为英语很难学,缺乏兴趣,缺乏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去面对挑战,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英语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英语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英语是让不少学生头疼的科目,英语学习影响了心理健康成长。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自我心理健康的养成。在英语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问题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成自己的教育职责至关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优势

英语是让不少学生头疼的科目,据了解,没学好英语的这部分学生对英语不太感兴趣,上课听不懂,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导致厌学。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长期得不到成功体验,变得对自己没信心,学习热情减退,学习责任心、学习毅力、注意稳定性及情绪稳定性降低。有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增加,成绩愈差,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了心理健康成长。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自我心理健康的养成。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能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的事业,能面对现实积极地去适应教育工作要求。其次,教师还需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向上,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再次,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平时心境良好,乐观开朗,充满热情,适应教学环境。最后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充足的精力从事社会交往活动,有一种了解别人、参与社会、开放自我的强烈倾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产生焦虑时,能够运用各种理性的应付策略和心理防御机制加以调节,及时转移、摆脱不良情绪,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事实上,教师在英语学科探索和英语知识传授过程中完全能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自我心理的健康塑造,这也是本学科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在英语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问题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一部分。当教学内容中出现与现实的矛盾时,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到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校园周边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使心理异常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做事没有信心;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从不考虑他人,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迁怒于别人,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有的则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还有些学生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有的凡事斤斤计较,生性多疑,过于敏感等等。因此,结合英语学科自身既从自我发展出发又注重集体团结协作,既关注知识又关注文化,既了解国内又着眼国际的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优势。

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重大,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完成自己的教育职责至关重要。

首先,创设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室的布置方面,张贴中英文世界地图、英语名言,配置英文报纸、杂志。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坚持有感情地使用全英教学,并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建立愉悦有安全感的英语课堂,创设机会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课外,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手抄报等活动,播放英文影视节目等,激发起学生学英语的浓厚兴趣。给孩子一片天地,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其次,创设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习的人文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平等相待学生,消除“代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近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二,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可见,英语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一环,又是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充分发挥学科自身优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蔡家铺小学)

编辑 王振德

作者:李文梅

英语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英语教学渗透心理辅导

摘 要:本文提出英语教学渗透心理辅导的重要性。针对我校有些同学厌烦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认为英语很难学,缺乏兴趣,缺乏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去面对挑战,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关键词:英语教学 心理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可见,心理素质关系到人生的成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心理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奥运会的临近,英语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需要。

二、对问题进行分析

英语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学习问题,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理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全面地、客观地认识自己,被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障碍所困惑,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随着学业的加重和知识面的拓宽,他们会变得心不在焉,缺乏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去克服困难,久而久之成为后进生。目前,我班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少”——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少、“慢”——学习速度慢、“差”——学习效果差、“费”——投入时间多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英语学科知识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由于学业失败导致自我评价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是无能者、失败者,是学不好的“差生”,受忽视、受歧视,被抛弃,无前途;他们厌烦学习,处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不喜欢提问、思考和争论,课下不爱观察,不爱钻研和学习,而且没有可行的学习方法,知难而退,勉强应付以至抄袭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甚至患上学校恐怖症,以至逃学、退学。学生学习低效或无效问题成为困扰我校发展的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我校教科室的领导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我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心理辅导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三、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的心理辅导措施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氛围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馨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尝试,主动探索,进行自主的体验式学习,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允许学生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的言语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独特甚至偏离常规。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把握教材的特点,准确切入学习心理辅导的渗透点

对所教教材进行疏理,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学习心理辅导素材,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确定课程的心理辅导渗透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做到学科知识教学和学习心理辅导的有机融合,潜移默化,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

1)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趣味因素,恰当运用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策略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法指导,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提供学生运用学习方法的机会,积累学习经验。有的学生认为学英语记单词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就抛砖引玉,让学生们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律记忆单词。

3)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忍不拔的精神。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让学生沐浴榜样的感染,提高耐挫力。培养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的能力。

总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教师应做的一件大事,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促进我们教育水平的提高,乃是今后教学工作的一个方向,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之中,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给我们开阔了更为广阔的方法,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无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无疑将推动整个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育新概念[M].中国民族法制出版社,1999.

[2]跨世纪的旋律——浙江省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新时代出版社,1999.

[3]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4]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宋东曼

英语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摘要目前心理教育与各个学科结合的趋势也日益显著。英语教学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教学体系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其中,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营造、教育资源的开发、方法的探索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几个方面入手,最终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地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英语教学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力竞争以趋向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这种高素质人才已不仅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耐挫能力,而所有这些素质的核心条件便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心理品质。这种对健康心理的培养和要求已影响到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应当融入到整个教学工作中去,融入到所有各科教师的行为中去。英语教师作为一个特殊而极其重要的学科,更需要这种理念的融入和实践的丰富,那么适时适度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英语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是我们英语骄傲学实践者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1 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1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

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获得不仅仅需要脑部简单的思维活动,更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定向、推动、引导、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品德、意志、性格等。假如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萎缩不前,或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出现心因性障碍,都会影响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效果。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心的思考和练习,如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那是任何的强化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所不能解决的。此时的英语教学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法再进行下去了。因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英语讲学的前提,也为教学活动中的各项任务的开展提供了心理保障。

1.2 英语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载体

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心理保障,另一方面英语教学位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舞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不是通过简单的传授和凭空的说教,它需要有丰富的信息和流动的资源作为载体,而我们的英语教学恰恰具有这种特性。英语教学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它的教学内容中有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是其他学科诸如物理、数学等学科望尘莫及的,这些都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另外它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对话、表演、游戏等过程中都能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因而,英语教学中丰富的资源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英语教学的实施

2.1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教学识学校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特别是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互动的状态,是 师生双方认知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课堂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2.1.1 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思维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在英语教学中,当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记忆单词、背诵课文、研究语法,那么他更容易进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形象和生动的思维,在愉快的体验中克服困难、提高效率、达到目的。所以作为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必须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为前提,使他们乐学、爱学。在教学内容上,力争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课堂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又能让他们通过探索和努力可以达到,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做到“起调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终曲余音绕梁”。知识点的引入、重难点讲解的方式和语态 、组织联系的方式实施处处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

2.1.2 善于运用鼓励

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满足学生这种成功的需要,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能够使学生不断受到鼓励去追求新的目标。尊重学生是鼓励实施的前提。在英语的学习中,每个人的语言能力、表达水平记忆力 甚至是自信心都是不同的,作为英语教师应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而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如给所有的学生都有機会参加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各类学生制定合理的成功期望值,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制订标准。

2.1.3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语说;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顺利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目前的外语教学的重心已由单纯的语言教学转移到以学生、学习活动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环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而在外语教学中,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整个教学顺利进行的大前提。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乐观的心境、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不把生活和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知。从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来说,教师应放弃“教师中心”的权威心理,主动融入学生活动之中,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合作的任务情境,在满足学生对外语知识渴求的同时,也享受了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2.2 充分运用英语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

2.2.1 挖掘教学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英语学科的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能力、语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英语教学内容丰富,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而且可以在许多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生活观、价值观的目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英语教材中的内容选择大多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生活之美,如对历史人物的回顾、风土人情的介绍、生活事件的感想。英语教师应主动从这些丰富多彩的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加以教育和渗透。

2.2.2 精心的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学科教学的中心一切,应从提高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的角度进行课堂设计。英语学科的教学由于其涵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更需要教师在发现心育资源后加以整理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项工作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师的备课阶段,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应和心育内容和谐一致,不能生硬的将教学内容贴上心育渗透的标签,导致过于牵强和晦涩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解。另一方面就是过渡自然,教师应运用合理的联系和过渡将学生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2.2.3 善于应用随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或教师所不能预测到的原因,随时可能发生一些随机的情况和变化,这些时机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也能够产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诚然,不是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是依照课堂设计的模式发展,这种变化和突发事件不应影响到教师的课程进程,而是可以依靠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加以引导和转变,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机智 。这种教育机制是指教师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的、精确的发人深省的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

3 利用不同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3.1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完善其个性品质

英语课是一门形象、生动的教学课程,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活动方式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如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我们教师不仅要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增强记忆,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战胜遗忘。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这种敢于竞争、迎接挑战的意识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运用竞赛、小组挑战等活动,让学生培养竞争的意识,同时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课堂活动的形式还很多,教师应尽可能的通过教学活动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为学生个性的展现和心理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使他们不断的认识自己,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向发展。

3.2 运用单独的心理辅导技术、帮助学生个别成长

除了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其中个别学生的不适应与不和谐。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能符合群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而且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背景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问题需要我们任课老师及时的进行个别教育和辅导。而这种单独的面谈和辅导不仅能够及时的解决个别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问题,更消除了问题严重发展的趋势,同样促进了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

3.3 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存进学生心理健康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工作如果不能换发自我教育,就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无效的劳动”。英语教师作为大教育观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由主体自身的觉悟和体验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成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认知积极思考、认真配合都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共识,也是今后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个方向。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推动下,在正在进行的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英语教师应寻求更为广阔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生活和心理生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魏中,程红霞.英语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绿影小学英语角网站.

[4]王晓兰.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探索.荣成市第十二中网站.

[5]孙冉.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崇文教育,2002(4).

[6]师文笠.浅谈中学生学习英语心理能力的培养[J].河北:张家口师专学报,1997(4).

作者:王 楠

上一篇: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论文下一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声乐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