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中职学生,他们更容易产生厌学、自卑、社交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网络成瘾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中职政治学科教师,我们有必要借助学科优势,适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 要 学科教学既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学科教学中设置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利用各学科课程中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 渗透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任务。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门学科的任务,而应该渗透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学科渗透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水平,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一,就教育目的而言,各学科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的全面综合及和谐发展。第二,就教育载体而言,各学科课程本身及教育过程中就隐藏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并非都是文字、数字、符号和插图,它还包含了丰富的心理信息。学校所开设的各类课程中都显性或隐性地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而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亦是师生双方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表现和形成的过程。第三,就目前学校的教育现状而言,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已经相对稳固,单独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明显的人为操作痕迹,而如果以学科教学渗透的形式进行则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的条件下达到目标,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进入学校各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才算真正的实至名归。[1]

一、正确树立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

现代教学观明确提出要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注重“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一是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观。传统教学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现代教学观则把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更加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侧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现代观念的教学评价则更加重视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更多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潜能,健全其人格的发展。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施以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教育过程及其构成要素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认识、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的不同。一直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审美、道德生活和需要与权利,使教育教学活动脱离了学生生活本身,过于注重学生的未来生活而轻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从而导致教育难以体现学生的全部意义和人生价值。现代学生观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基于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遵循学生独立的不同于我们成人生活为逻辑起点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珍视学生的世界和生活,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其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了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才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学生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二、合理设置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校学科教学顺利开展与进行的方向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同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层面时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现代教学理论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一个涵盖知、情、意、行的多方面、多元化体系,一方面学科内容的传递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科内容心理学化;另一方面,学科内容的传递根植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和谐发展,强调的是以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双向统一。因此,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为总体目标,根据各学科教材具体实际和学生表现设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学科教学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科学性。第一,是各学科教学基本目标的内在要求。教材本身直接或间接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不是教师脱离教材实际和生活实际额外强加的。第二,是各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基本要求。各学科教学的目标不是单一外显的,而应是把知、情、意、行相结合,各目标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要具有整合性质。第三,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差异性。由于学科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制定各学科教学目标时要“因地制宜”地去设定。文科类性质的学科可借用学科内相关素材资料渗透对学生心理素养和心理品质的培育,而理科类性质的学科则可以借用学科特点侧重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良好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

三、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学校各类学科教学过程中,它们都各自有其自身的教学内容,但也都不同程度地潜藏着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社会科学类学科都显性或隐性地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体验生活提供了载体,为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供了营养。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教育,还可以通过作文教学或指导学生写日记等形式来转移学生的消极情绪,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悲观心理,升华学生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在思想品德课中教育者可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积极挖掘学科教材内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进而促进自身全面综合发展。

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力、探究力和想象力,以通过对自然的热爱转化为自我心灵的升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大自然是广阔无垠和充满神秘的,在科学、物理、生物课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呈现自然实物让学生真切感知。这样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的习惯,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形成他们各具特色的创造个性。[2]

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艺术类性质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课程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精神振奋、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音乐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丰富想象,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幸福和快乐。美术中的绘画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效缓解学生内心的压抑,也很容易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去发现自己和认识自己。[3]

四、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表现力和发展力,只有在个人能够感受到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优化、最有效和最大化的发挥和发展。由此可见,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的变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教师授课,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交流互动,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过于紧张压抑的课堂心理氛围则会使学生情绪紧张、惶恐不安,学习不在状态,造成学生记忆力下降,学习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开阔学生思路、缓解学生心理紧张、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学生记忆,还可以有效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的交流互动,从而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和谐发展。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协调融洽的、民主自由的心理关系,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保障,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综合发展的有效保证。当课堂教学活动中充满和谐、民主的氛围时,教师就相对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充分发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愉悦,而且还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和完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模式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隐性因素。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放型的课堂管理模式营造的是一种师生间交流、互动、自由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还有利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各科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能否顺利渗透的关键。教师教育具有示范性,教师如果心理不健康、心理素质差难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心理素养尤其是个性品质如性格、意志和情感等都会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感变化,张弛有度,维护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的良好课堂氛围,学生就会逐渐变得稳重。另外,教师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规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使用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力保证,教师要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治法、游戏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掌握一些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我接受能力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讨论或“小老师”的方式进行锻炼。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还应学会整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学科课程中的情感因素自我教育,学会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增强社会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支持和努力,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曾荣侠.论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 曲崴、李凤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3] 宋铁莉,付萍.试析学科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11).

[作者:李晓丽(1973-),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作者:李晓丽

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

摘 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中职学生,他们更容易产生厌学、自卑、社交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网络成瘾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中职政治学科教师,我们有必要借助学科优势,适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下文重点探讨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必要性以及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政治

政治学科乃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载体。其教学目标在于让中职学生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能够自信、自尊、自爱、自强。从这一角度而言,中职政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度非常高,我们要想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就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学科教学之中,不断完善中职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提高中职学科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中职政治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是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乃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现代素质教育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乃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教育中缺失的一部分。从传统教育模式走进现代教育模式也是需要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要想实现从无到有的变化,必然离不开学校完善的教育体系。如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中职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学科融合理念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学科的融合自然是首选,是完善政治学科内容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是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乃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有研究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厌学、情感问题、社交问题、自卑心理、网络成瘾问题、择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和消除,则可能给中职学生带来许多难以估量的后果,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严重时可能危及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刻不容缓的事情。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政治学科既可以既可以减轻学生课程压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政治学科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能够教给学生舒缓压力,消除负面情绪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所以我们认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政治学科教学中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中职政治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措施探讨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深化心理教育的主题

无论是政治学科教学,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都不应该采取空洞说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厌学和逆反心理。所以,在将政治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图像、音频于一体,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将枯燥的文字材料转化为图片、视频,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

例如在《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这一内容时,可以首先以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你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导入: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编织在一起,就成了伟大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同学们走在美丽的校园里,也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完成三年的职校学习,我们都将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某种职业,同学们,你们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吗?今天的德育课,让我们一起来寻一寻同学们的职业梦,探讨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通过引用两会记者采访视频,创设激情,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与“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明确职业理想在我们学习阶段甚至是人的一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主题: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并且在内心产生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寻找心理教育的新方向

在中职政治课程中,教师为了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课堂与生活相连接的方法,寻找到一个教育教学的新路径。以《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改善》这一内容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为了让学生能够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己,开展了如下教学活动:首先提前准备好一个透明的玻璃板,两盒回形针和一瓶水,将玻璃杯装满水。接著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在杯子中放入一枚回形针,水会不会溢出来?接着请了三位同学上台,分别向杯子中放入回形针,请同学观察并计数。(实验结果证明可以放入上百枚甚至更多的回形针,数量远超出学生的想象)实验结束,请学生谈一谈此次小游戏的感悟。最后我们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你的身边有没有挖掘自身潜能,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的事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为了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笔者还进行了如下尝试:首先请学生动手写一写:要求每个人都要写出三条以上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其次请学生说一说: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听听别人写的三条,改改自己写的三条。把改后的三条打印或誊写清楚,放在自己每天能看到的地方。最后请学生比一比:要求每位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或者宿舍的同学签订一个关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监督的协议,各自提出自己需要改的坏习惯的策略,每天相互监督、互相检查,各自提醒并且做好记录,被提醒的学生扣5分,主动完成要求的加5分,满分一百分,一个月结束后,看一看谁的分数多,谁的坏习惯改掉了,谁的好习惯养成了。等这一个坏习惯改掉了,再订下一个合同,一学期争取改掉三个坏习惯。

通过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敢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且自觉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三)联系时事,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

在中职政治课程教育中,联系时事是教师常见的教育手段,通过联系时事,教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国家发生的大事,社会上引人注目的事情。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正确选择案例,确保案例可以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冲击。

同样以《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这一内容为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个[寻找身边的榜样]教学活动,让学生谈一谈班级同學中目标明确的人是如何学习、生活的?其次开展了[分享时刻]名人榜样的力量——马云。通过名人效应、榜样效应来激励学生,勇敢树立梦想。告诉学生: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梦想属于敢拼敢闯的人,梦想也属于愿意努力,敢于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人。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实现了心理上的共鸣,通过“马云”这一名人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感受梦想的伟大、生命的坚韧,让学生可以从心理层面认识自己,树立职业梦想,自然也会将这种认知体现在行动上。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注意事项

总体而言,要想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要关注中职政治学科教学本质。中职政治学科教学具有生命教育价值,从本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角度来看,中职政治学科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厚重,从而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具体而言,也就是通过学科教学要不断提高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和才能,要鼓励学生树立理想、有责任和担任、懂得奉献和付出。以此提高学生生活能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悦纳自我,从而建立起积极乐观心态。

二是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特色教育。校园文化生活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和谐的校园环境往往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中职教师都应该关注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应该提倡构建和谐、安全校园环境,尽可能为学生正确更多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机会。比如,从学生专业特色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专业兴趣。就这一点而言,笔者认为具备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最佳选择,既包含了专业特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课余校园生活,更有利于培养出专业技能型人才,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从职业目标着手,促使学生不断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阳光的、积极的、敢于拼搏和进取的新时代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政治本就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我们教师应该依托好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尽可能让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联,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懂得辩证、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待生活,从而灵活机智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避免因为压力而产生过多心理负担,避免因遇到问题而选择逃避,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当然,以上关于中职政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仅是笔者经验之谈,更多相关策略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尝试,笔者也将会持续致力于该主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小宏.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42+146.

[2]尔古果果.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5(07):172-173.

[3]吉莉莉.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干朝辉

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探析

摘 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知识性、专业性,不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忽视在具体的学科课程的学习中的心理教育渗透。学生心理问题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忽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生活过程,不论是预防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还是心理问题干预都没有具体实施的实践和空间条件。因此,要充分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不少人都认为心理教育就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他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论是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是实施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都要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学习活动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去,各个学科教师就必须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提高对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意识

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培养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因此,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学校领导认识到学科教师以及整个学校教学、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更要学科教师自身认识到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的重要性。我们不少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专业心理学教师的任务,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在整个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实现的,不可能离开他们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哪怕是心理治疗也不是完全在单独的心理治疗室里完成,也必须回到生活学习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改变其患者的生活活动行为模式来实施。学生之所产生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其实也是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处理生活、学习事件时失败所导致的。因此,只有认识到了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了自身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能力,才可能自觉在施教过程中预防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学行为。学校领导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可能为学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供条件,才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或工作过程中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育人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人的发展与成长,是全面的,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是在学校整个环境中完成的,并不只是课堂上,更不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校是整体育人,学校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所有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育人能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学育人,这是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重视对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不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不论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是各个学科教学教师,不论是领导者,还是一般教职工,都要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让学生健康成长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学校才可能真正健康成长。其中学科教师更加重要,因为学科知识学习占据了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获得主要内容和形式。脱离了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和空间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实施的。

三、结合学科知识学习,挖掘学科知识学习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要学生体验学习的愉快,就必须教师要懂的如何愉快地教,懂得如何把知识学习转化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虽然有人说,学习愉快是一个浪漫的幻想,其实,从审美教育的哲学高度来看,学习是可以实现愉快体验的。虽然可能学习过程有时候是枯燥、艰辛的,但是,枯燥与艰辛绝对不完全是单纯的,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枯燥、艰辛的学习获得肯定,体验紧张、枯燥之后的放松,掌握好教学的节奏,是完全可以实现学习的愉快体验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挫折感强,教师再进行批评否定,甚至用惩罚等方式来对付学生,于是焦虑、紧张、无意义甚至厌学情绪就产生了,严重的甚至产生精神分裂等疾病。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使得学习是愉快的,有意义的,有成就感的。而成功的学习、有成就感的学习就必然是愉快的,因而也就是健康的。在学习中遭遇了失败,遭遇了人为惩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消极体验积累达一定时候就必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因此,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甚至心理疾病实际上就是在不科学、不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生的。所以,学科教师必须学会在学科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愉快的方法教学,要懂得如何科学愉快地教学,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愉快的学习。

(作者单位:内江市东兴区百合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刘本剑,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

[2]永春 乌力吉仓,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简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6.

[3]邢金萍,论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黎龙辉,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作者:陈勇

上一篇:民营医院服务营销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革新市场营销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