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心理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9

自1987年至今,我与德伦老师相识、共事已有二十余年了。他是一名植根教学实践、潜心研究、锐意改革创新的小语教研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实践中,他撰写了四五百万字的经验材料,涉及语文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出版语文教学专著十余部,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中发表语文教育论文、教学指导文章数百篇。在作文教学研究方面,他尤为精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心理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作文心理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作文教学研究要多点学理

作文教学研究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和焦点话题。然而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却难称为“百花齐放”。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研究倾向于思辨型、直觉型、经验型的“写论文”,而不是“做研究”。翻阅浩如烟海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的真情实感哪里来”之类的研究成果,总让人感觉到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学理不足,很难跟“学术”挂上钩。

下面评述的三篇论著,是从本年度硕士学位论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重点从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支撑和研究资料三方面加以评析,希望能对后继的作文教学研究有所启发。

一、研究方法的新尝试

【评议文章】吕传振的《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学生作文能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内容提要】以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小学四年级某班35名学生所写的210篇课堂作文为分析对象,研究学生的审题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现状。

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表现来推断其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指导,这是每一位作文教学研究者所期望的。但是如何实现这种期待和愿望,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吕传振在他的研究中实实在在地采取了“内容分析法”。这是一种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成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的结果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它通过对文献内容“量”的分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方面又易于计数的特征,从而克服了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缺陷,达到对文献“质”的更深刻、更精确的认识。

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习惯了凭经验说话的作文教学研究者而言,显得有点“麻烦”,但仔细推敲起来并非想象的那样复杂,具体展示出来,更多的研究者不妨一试。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形成研究问题或假设。要求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从而构建研究大纲,这是进行内容分析的第一步。

2.确定研究范围。就是要详细说明所分析内容的界限,给研究对象以明确的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必须包括研究领域概念界定和研究时间段两个方面。

3.抽取样本。

4.界定分析单元。在文字内容中,分析单元可以是物理界限明显的字、词、句、段、篇,也可以是主题(对某个客观事物独立的观点)、语干等。

5.构建分析类目。类目系统的构成随着研究主题不同而变化,不存在可以普遍使用的类目系统。设立的类目必须和研究目标紧密相关。

6.建立量化系统。

7.预测试,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8.根据定义进行内容编码。

9.分析资料。

10.下结论并解释。

吕传振正是运用上述的操作步骤,以小学四年级某班35名学生所写的210篇课堂作文为分析对象,根据现有作文能力因素分析理论建立相关的分析类目和分析单元,通过对分析单元的统计了解学生的审题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现状。下面仅摘录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来一窥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品质:

1.篇幅。篇幅在这里具体是指学生所写作文的长度。

写开放式命题作文的字数明显多于半命题式作文和命题式作文。半命题式作文“ 节”,最长的文章有401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64个字符;开放式命题作文“自己的爱好、特长”最长的文章有416个字符,最短的文章207个字符;“写给某人的一封信”的应用文,最长的文章有567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76个字符;半命题式作文,最长的文章有334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05个字符; “ 的自述”为题的半命题作文,最长的文章有460个字符,最短的文章212字符;题目六是一篇要求学生写“童话故事”的开放式命题作文,最长的文章有822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87个字符。

记人类作文在文章篇幅方面和记事类、状物类作文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与写景类作文有着较大差异。学生在写景类作文方面不如记人类作文和记事类作文有话可说。记人类作文平均值为335.2个字符,最小值为207个字符,最大值为416个字符;记事类作文平均值为318.8个字符,最小值为164个字符,最大值为800个字符;写景类作文平均值为 221.7个字符,最小值为105个字符,最大值为334个字符;状物类作文平均值为305.7个字符,最小值为212个字符,最大值为460个字符。

2.错别字。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会出现错别字,然而没有出现错别字或者出现5个以上错别字的人数却很少。总体看别字比错字多。数据见下表。

在错字中,以改变字形的错误比增加笔画和减少笔画的情况多,其错字发生的部位大都在隐蔽部位或是字形的内部;在别字中,以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为多,而形同字错误率相对较少。例字见下表:

3.标点符号。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然而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仍会出现标点符号错误,这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用和遗漏的现象。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如“,”、“。”、“?”、“!”,但大多数学生在使用时基本都会出现错误,如冒号和引号。

4.修辞手法。

大多数学生在这个阶段还不习惯使用修辞手法,虽然教师在平时有所训练,并且是重点的讲课内容,同时笔者发现学生在使用修辞时比喻的修辞手法多于拟人的修辞手法。35名学生的210篇课堂作文中,有55篇使用了修辞手法,占总文章数的26.2%。然而具体到比喻、拟人等具体修辞手法时,210篇学生课堂作文中有41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占总文章数的19.5%;22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占总文章数的10.5%。

很显然,这种研究在“用事实说话”方面比传统的“经验荟萃”更确凿,展示的细节更为深刻,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更有教学指导价值。

二、研究资料的新拓展

【评议文章】符聪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研究——以GRE分析性写作教学内容为例》,上海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内容提要】以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分析性写作”为一手研究资料,具体分析研究了GRE的官方评价标准,对GRE分析性写作的教学内容、写作知识要素和写作策略教学操作细节做出探究,对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内容提供借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教学研究而言,只会重复别人念叨了无数遍的话语、只知道翻看了无生机的繁琐文献,缺乏有活力的一手研究资料,缺乏老老实实的研究和思考,恐怕很难产生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

符聪之的这个研究可贵在拥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而且这个研究资料不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也不是美国中学母语作文教学案例,而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分析性写作”。这一研究资料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有人说越是把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事物合理的联系在一起就越有创造性。符聪之选择研究资料的创造性就体现在此,选择“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GRE分析性写作”,但是又能“合理的联系起来”,因为本质上GRE分析性写作与我国议论文写作是一致的。

该论文虽然行文上略显拖沓,研究详略分布不够一致,但是在关于“议论文策略性教学内容”上,还是梳理出了有价值的研究内容,比如观点陈述类(Issue)写作的策略:

3.1传统正负立场的稍稍改进

(1)承认题目有价值的部分,同时说明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者是负面影响(大正小负)

(2)在一个层次上肯定题目,在更高的层面上否定(大负小正)

(3)融合对立选项(平衡观点)

3.2前提论述(比如阐明某一领域的特征)

3.3分解题目,个个击破

(1)将题目分离成几个独立的论断

(2)分析题目中的分论点的逻辑联系

(3)关键词分离写

3.4抽象题目具体化

(1)通过对于一些极端的个例来讨论这个话题

(2)从不同的层次来论述

(3)分为不同的抽象领域具体分析

3.5定义法

这种方法是一个非常有用也非常体现思维深度的方法,最常用的有两种:(1)对于关键词的定义。其中的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明晰了讨论的范围,使得讨论的思路非常的清晰。很多话题如果仅仅笼统的说,很容易造成例子和所讨论的对象不能精确的匹配。(2)对题目暗示的场景进行定义。每一个Issue题目都有着特定的感情、语气,有着自己的推理过程和结论,从题目中推断出场景并进行定义,然后推广和细化讨论分析。

3.6质疑题目的前提假设

(1)质疑价值观

(2)攻击绝对语气

3.7步步逼近,直探核心

就是一步一步缩小讨论的范围,找到争论的焦点位置。把握了这一点,那么题目向左走向右走就可以任意决定了。可以作为吃透题目的一种思维方式。

3.8横向展开

即分情况讨论。是一种指出题目在一些时候成立,另一些时候不成立的有效方法。

(1)具体的领域展开

(2)抽象领域的展开

3.9纵向展开

按照时间轴来展开,段落逻辑联系之间联系要强一些。

(1)分阶段讨论

(2)短期和长远

3.10评价题目的价值

上述系统化的写作策略对当前我们写作教学颇有启发,其实我国议论文教学并非没有“写作策略”,只是我们的策略多是“文章的写作策略”,而非“议论的策略”和“逻辑严密的思辨的策略”;同时,我们的策略不够系统化。这启发我们的议论文教学不仅要从文章本位向交际实用本位转移,还要重视写作策略的教学。“策略是类似方法又高于方法的一种知识形态。”(李海林,荣维东.《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写作知识的重建》.《中学语文教学》[J].2009.7)

三、研究理论基础的再深化

【评议文章】朱丹的《作文仿写教学研究——心理学视角》,华东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内容提要】以样例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作文仿写的心理学依据,对作文仿写教学提供详细的建议和指导。

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是一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常规的作文教学方法。但是教师们对于作文仿写教学的理论依据未必能够清楚了解,往往是依据经验教学。那么在这些再熟悉不过、再陈旧不过的作文教学方法面前,研究者又能寻找怎样的理论依据?寻找到的理论依据对教学实践又能有什么样的启示?

朱丹的研究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尽管该研究未能对所选择的三个心理学理论进行透彻研究,但是还是有很多新的研究内容。以“样例学习理论及其对仿写教学的启示”为例,可以从中受到不少启迪:

该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样例学习的研究逐渐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关注。样例通常被看做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给学习者提供了专家的问题解决方式以供其模仿研习。所谓样例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研习样例而习得专家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又叫“从例中学”,与“做中学”相对。同时样例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明显地具有以下优点:(1)样例学习易化了认知技能的获得;(2)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了学习效率;(3)利于学生正确归纳;(4)极大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问题解决的技能。

该研究还梳理了有效样例的设计规范:(1)学习复杂概念时有必要使用多个样例;(2)在设计多个样例时,必须要坚持同一性,同时还要有变化;(3)要采取措施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完好地整合起来。(4)多个样例的设计还涉及样例与练习题的搭配问题。

上述样例学习的理论对作文仿写教学的启示在于:

首先,作文仿写要把握范文的特征。

其次,样例学习的核心机制是学习者对样例的自我解释,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根据这一机制来进行设计。

最后,范文的呈现是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样例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启示我们仿写范文的设计和呈现要按照以下原则:一是要遵循数量原则(范文数量以3-5个为宜)。只有当学生接受到足够多的范文之后,才能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二是要遵循主题原则;三是要遵循分解原则。教师在呈现范文时,往往是整篇范文“全盘托出”,希望学生仅仅通过一篇范文就能理解写作方方面面的知识,结果却往往是讲得越多,呈现得越多,学生的收获却很难让人满意。所以要将范文进行适当的分解,进行局部呈现,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四是要遵循质量原则。要选取具有典型的范文,要与作文教学主题相吻合,能够承担起相应的例释、强化主题等功能;五是要遵循对比原则。可以同时呈现正和反例,并且以正例为主,辅之以反例,引导学生在正例和反例的对比中学习写作技能;六是要遵循重复原则。

上述研究可以初步显示“仿写”训练基于新的理论基础所焕发出的实践活力。其实,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有很多类似仿写的作文教学方法,有待于借助现代理论来进一步释放其教育功能。

[作者通联:西南大学文学院]

作者:魏小娜

作文心理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潜心研究,躬行实践

自1987年至今,我与德伦老师相识、共事已有二十余年了。他是一名植根教学实践、潜心研究、锐意改革创新的小语教研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实践中,他撰写了四五百万字的经验材料,涉及语文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出版语文教学专著十余部,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中发表语文教育论文、教学指导文章数百篇。在作文教学研究方面,他尤为精深。

一、实践“读与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改变语文教学用时多、投入大而收效低的状况,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他便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开始探索“读写结合”的路子。即,从阅读起步,到作文落脚,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进而实现读与写相互促进与提高。他在如下诸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把理解词语与学习遣词用语结合;把理解句子与学习运用这种句式结合;把理解句组与学习写几句连贯的话结合;把揣摩和体会标点的含义、作用,与学习运用标点符号结合:把理解、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与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结合;把了解连句成段的方式,与学习写一段有条理的话结合;把领悟自然段的表现方法,与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结合;把理解题意,与学习审题、拟题结合;把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与学习列作文提纲结合;把了解课文连段成篇的方法,与学习组织材料、选择并确定文章写作顺序结合:把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学习围绕表达目的选择材料、发现题材结合;把总结课文中心思想,与学习作文立意结合;把分清课文主、次内容,与学习确定作文详略结合;把捕捉课文重点段落,与学习突出重点写具体结合;把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与学习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结合;把分析事件、体会思想感情,与学习抓住具体事件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结合;把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与学习抓住人物言行心理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结合;把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与学习通过描写环境表达中心思想结合;把了解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与学习如何观察、分析事物结合;把品评课文,与学习修改作文结合等等。

为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在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落实读写结合训练时,他遵循“着眼整体——分散训练——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统筹安排每个教学单元读写结合的训练程序。也就是先以年段作文整体训练要求为出发点,进行单元大作文训练设计安排;接着,以单元中各篇课文为范例,分散落实训练项目和要求;最后,以出色完成单元大作文训练为归宿。这样,将读与写结合,小练笔与大作文结合。

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经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张志公先生曾讲:“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各项工作共同担负的一项任务,而阅读教学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因此,“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从基本训练入手。阅读教学搞得好,基本训练搞得好,学生一定会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开设“课外阅读课堂”,为写而读,以写带读

上个世纪末,为打破语文“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教学格局,让学生在更大的领域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读想读的书籍(当然,必须是健康、引人积极向上的书籍),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愿想的问题,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写想写的文章,他便在县城内选择了若干所课外阅读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指导所带领的年级教师开设了“课外自主阅读课堂”:每周2—3课时,且课时连用。时间,从语文课时、课外活动时间中挤出;地点,就在教室;书籍,由教师组织集体借阅或发动学生购买、相互借阅。

在重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发挥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的同时,他带领课题组教师着力探索、实践了课外阅读的“五个结合”,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微观结合、宏观结合);近期效益阅读与远期效益阅读结合;古诗文阅读与白话文阅读结合;自主阅读与定量阅读结合;课外阅读与作阅读笔记结合(可以是摘抄型、归纳型的,也可以是感受型、评价型、想象型的,还可以是先归纳再写感受或进行评价)。

为更好地实现“为写而读,以写带读”的目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次“课外自主阅读课堂”上,学生先读后写,读后便写(读、写所用时间的比例大致为2∶1)。学生自主读、写时,教师只做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多的是负责释疑解难。

课外阅读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语文兴趣、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转变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重要方式。学生越感到语文困难,在作文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应靠补课,也不应靠没完没了地讲解,而要靠引导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一点在他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实施“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动情,以境兴辞

为了能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不但有得可写,而且写得好,自2001年开始,他在参加教育部于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便订立了“情境作文教学”这一研究专题,以此作为改革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突破口,并从此开始了全身心的探索与实践。在以后近三年的研究、实践中,他带领课题组教师探索出了一条由情境到作文,在情境中作文,以情境促作文的途径。

创设自然、愉悦的情境,指导学生选材、作文。例如:以生活中的人、事(特别是偶发事件)、景(尤其是瞬间即逝的自然现象)、物为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作文;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热点”内容为情境,激发学生研讨、作文;创设虚拟情境,指引学生体验、作文;创设视听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作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作文;创设操作情境,组织学生动手、作文;创设应用情境,鼓动学生实践、作文;创设活动情境,激励学生参与、作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探究、作文;创设会话情境,带动学生交流、作文。

创设和谐、民主的情境,指导学生评价、修改。例如:以教师“下水”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评价、修改;以学生典型习作为情境,引导大家评价、修改;创设小组合作情境,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创设多元交叉情境,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创设综合情境,引导学生评价、修改。

他们的研究是有益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是排在教学第一位的;引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表达真实感受,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基本途径;将情境融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是解决学生诸多习作障碍的有效形式。

四、构建“作文训练序列”,提前起步,科学训练

为使小学作文训练形式更系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使教师的指导重点与方法更明确,更具体,使作文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他便以“作文起步训练研究”为专题,指导课题组教师全力投入到“建构作文训练序列,提前起步,科学训练”的研究实践中。

1.在起步时机上:他们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试着用音节写词语,观察事物、试着用音节写词语或句子的训练。随着开始识字及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就引导学生用“音节加汉字”、“汉字加音节”的形式,进行写词、写句训练。到学生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后,再要求学生用纯汉字的形式,进行写句、写段训练。这样,便实现了提前进行作文起步训练,提早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进而提早发展学生的思维与个性,使学生尽早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目的。

2.在训练形式上:第一学段,他们以想象练笔为主,以记实练笔为辅。如:引导学生贴图、看图写词写句,拼图、画图写词写句;启发学生听童话(续)写童话,读童话(续)写童话,读故事续写、扩写故事;指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鼓励学生看到什么写什么,说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

第二学段,由以想象作文为主,向以记实作文为主过渡。即:将记实型、想象型、阅读型、应用型、日记等练笔形式并重;重视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学段,以记实作文为主,以想象作文为辅。即:着力启发学生挖掘个人生活资源——特点(外貌、性格、爱好、追求等)、经历(趣事、苦恼、隐私、教训、学习、实践、与他人的接触和交往等)、生活环境(家庭居住状况、生活条件、父母职业、与家人的情感关系等),练习具体记述个人生活这部写不尽的“书”;着力引导学生利用社会生活资源——学校环境、地域特点、观察见闻等,练习用笔赞美生活,真情表现生活。努力开发个人或社会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等,着力指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深刻感受生活,美化、讴歌生活;借助间接生活资源——古代诗文、报刊书籍、网络资源等,组织学生摘抄、仿写、作阅读笔记、写读书心得,积累生活,拓展生活。

3.在教学思想上:他们探索将“三化”思想融于各学段教学中。一二年级,努力把可感的形象引入写话教学,使学生写话练习形象化,进而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三四年级,努力把习作引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使学生习作内容生活化,让生活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进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倾吐真情。五六年级,努力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破除不应有的禁忌——解放学生的眼睛、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想表达的感受;解放学生的脑与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张扬个性,真正做到“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平日怎么说习作时就怎么说,让个性飞扬。通过使习作情意、习作章法、习作语言的个性化,进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在指导重点上:他强调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写话兴趣,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作为最基本的指导重点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低年级写话教学,他们还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练习准确运用词语,努力把句子写完整、通顺、连贯。对表达中一时拿不准的词语,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多想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选择的习惯;重视指导学生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加上表示时间、地点、数量、形状、颜色等的词语,提高学生把句子写具体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先说后写的习惯。

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他们还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有层次地写,使段落言之有序;抓住人物或事物鲜明而突出的特点,使记叙言之有物;将自己对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认识与感受融入记叙之中,使表达言之有情;正确使用标点,借助标点符号的辅助作用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后认真读改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从小就养成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研究上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探索构建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面,我们思考的、实践的还比较少。而他们的研究实践是大胆的,有新意的,是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特点、学习作文规律的,是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相吻合的。

六、优化“作文教学流程”,欣赏鼓励,培养兴趣

为更好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他主张作文教学在准确理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理念的四个“转变”:

1.变硬性要求布置,为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把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心摆在作文教学的首位。他主张作文教学的立足点,要由以往重视作文技能训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主动对待作文,喜爱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摆在作文教学首位。

2.变写前方法指导,为引导学生放胆作文,让学生如实地,自主、自由、有创意地表达。他主张最大限度地淡化作文前的方法指导,每次作文到底可以怎么写,教师尽可能少提示,把省出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如实地写,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自由安排写作顺序和方法,进行有创意地表达,真情表达。

3.变教师详批细改,为引导学生首先进行反复读改,启发学生在认真自改中摸索、领悟作文门道。所以,他主张要将教师批改与指导学生自改有机结合起来,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写完初稿后,首先让他们独自“三读三改”(第一遍默读,看文章是否符合此次习作的基本要求,调整顺序,补充具体;第二遍轻声读,改正明显的病句和错别字;第三遍放声读,进一步调换、修正词句和标点符号),接着同学间相互评议、修改,之后各自认真誊写。收到誊写稿后,教师采取“批语+符号”的方法,只批不改,认定等级,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示再次自行修改。

4.变教师一人指责性评价,为引导学生进行赏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慧眼去赏识,用真情去赞扬。他主张对习作的评价,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务”。誊写之后引导自评、同桌互评:随后教师评、家长评;讲评课上安排学生分组评、集体评。总之,应努力创设多向、交互评价氛围,并使学生成为“主评”,教师担当“助评”。他倡导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包括写在作文本上的眉批、总批和等级评定,以及讲评课上的即兴评价,都要以真诚而热情的表扬、欣赏为主;由表扬、欣赏学生的文,到表扬、欣赏人。通过表扬、欣赏,强化学生作文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修改、提高,最大限度地少用或不用指责性评价。

纵观以上这四个“转变”,看得出,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鼓励”,这是正确的。小学作文教学就是要通过鼓励、鼓励、再鼓励,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从低、中年级起,就乐于动笔,勤于动笔,进而喜爱作文。

(责编 韦淑红)

作者:李春旺

作文心理教学研究论文 篇3:

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写作

1 “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個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1.2写作理论为“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充实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生活体验的能力。

1.3“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符合心理学原理的

根据活动心理学的原理,与生活零距离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

2 “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实践运作

在具体运作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体验,一手抓表达。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搭建生活的舞台,把学生引进生活,引导学生尽情地体验生活。小学生认知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不细致,思维水平不高。要这样的孩子独立地观察、认识,表现多维复杂的生活,显然难度太大。首先,小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的意识,观察不能持久,即使对某事物感兴趣,但得到的印象也往往是零星的片断,妨碍对该事物进行深入思考、认识。其次,学生难以选准观察生活的切人点,很难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取生活的实质,更难把握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有意识的生活,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从许多老师的教学中受到启发,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再现生活”、“表演生活”、“实践生活”、“创造生活”等几种形式,为学生搭建生活的舞台。

2.1再现生活

所谓再现生活,就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堂逼真再现,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2.2表演生活

所谓表演生活,就是把生活搬到课堂上来表演。剧本由学生编写,剧中人物由学生扮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戏演完了,作文也成功了一大半。

2.3实践生活

所谓实践生活。就是让学生直接走向生活,亲自体验。如实地参观我镇的不锈钢企业;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到低年级去指导学生写字,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在大风扬沙的天气里带学生走上街头。去观察大风中的人事景物等。由于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零距离体验,学生获得的感受是闭门造车所不能相比的。

2.4创造生活

美好的生活由谁创造?由学生创造。精彩的写作素材由谁创造?还是由学生创造。所谓创造生活,就是将一个活动交与学生,由学生来策划,并要求学生以富有生活意味的作文来表达。比如:清明节前夕,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布置各班都要举行一系列的革命传统教育。这个活动怎么搞?交给学生来设计,并要求以文字形式写下来。这是对学生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锻炼。

3 “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

两年多的研究,实验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从学生角度看,发生显著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3.1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从实验以来,学生由原来的怕作文,转变为渐渐地喜欢上作文。学校文学社的报名人数直线上升。学生不断地将作文“点子”(我们把作文素材和构思称为“点子”)送到语文老师的案头。随着学生作文接二连三地在各级报刊发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2让个性表达体验成为一种时尚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放《三国演义》。我们布置学生回去看,数天后,我们布置了以“我说《三国》人物”为题的日记。在日记中,学生不满足人们对其中人物的一般评价,纷纷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人们一般都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有学生不喜欢诸葛亮,认为他只会用兵,不会打仗,比不上曹操;多数人同情刘备,但也有学生说刘备只会哭,没有其他本领……学生的这些个性化认识。反映了他们独特的自我体验,都反映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喜可贺。

3.3在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学用合一

学生爱上作文后,作文就不再是作文课上的作业,而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如果班上有人遇到困难,就会有人写出倡议书,号召同学献爱心;如果班上有人生病住院,就会有人带上慰问信前去慰问;班级图书角的新图书上柜了,就会有人替它写出内容简介。总之一句话,作文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朱秋萍

上一篇:高层建筑供水管理论文下一篇:化疗职业防护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