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探讨论文

2022-04-29

【摘要】现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健康第一,学生为主”视为教学主要目标,尤其重视体能模块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以及创新,将“学生为本”列为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学生的主观需求”,并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稳定发展,以此推进教学工作有效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探讨论文 篇1:

高职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选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摘要】乒乓球是高职体育专业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最高的一部分,其竞争性极强,并且难度较高,对学生进行乒乓球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首先探讨了乒乓球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学目标,提出了乒乓球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对于提升高职体育专业乒乓球选修课的教学水平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体育 乒乓球 课程内容

一、引言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同时也是高职学生最喜爱的球类运动之一。乒乓球的占地面积小,并且设备较为简单,但竞争激烈,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体育精神,因此,提升高职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的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乒乓球的教育和训练水平,因此,要改革传统的乒乓球教学内容,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观念,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核心理念,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乒乓球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核心理念,在进行乒乓球选修课教学改革时,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核心思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既要对学生整体进行培养,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整体乒乓球水平的提升。

2.终身体育的理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具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且终身都能够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终身体育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还要对学生进行乒乓球技能培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了,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要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和教学目标,并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并且教学内容要能够促进学生乒乓球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乒乓球锻炼,体现出终身体育的思想。

三、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的目标设计

1.运动参与

从运动参与的角度而言,初步的目标是让学生参与到乒乓球的训练中,了解基础知识,并制定完善的训练计划,除此之外,还要深入的学习各项乒乓球比赛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裁判工作。在课程深入后,要培养学生的主动训练意识,根据学生自身的乒乓球运动水平自主制定训练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乒乓球竞赛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乒乓球比赛的规则,还能够欣赏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2.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训练的初步目标,是培养学生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乒乓球运动时能够具备基础的运动能力。除此之外,要对学生进行乒乓球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乒乓球运动中损伤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让学生在自主训练时,尽量避免身体损伤。在课程深入后,要更深入的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加大乒乓球训练的难度。在学生的乒乓球训练水平有一定提升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报名业余的乒乓球比赛,或是在班级之间举办对抗赛,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

3.身体健康

身体方面的初步目标,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并且能够自身身体健康水平进行一个模糊评价,并制定合理的饮食。在课程深入后,还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膳食观念,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开展体育锻炼。

4.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初步目标,是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且在乒乓球锻炼中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心理,消除学生心中消极、抑郁的心理状态,从而养成阳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要让学生在乒乓球训练的挫折中,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够自发调整情绪。在课程深入后,要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并积极地投身到乒乓球竞赛中,用于战胜困难。

5.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的初步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乒乓球训练,养成团队合作能力,并与周围人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正确的面对竞争和合作。在课程深入后,要让学生养成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行,并能够自主的参加各项乒乓球竞赛,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四、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

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的教学内容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主,由浅入深,难度和内容的丰富性不断提升。因此,其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部分。

初级乒乓球训练的实践内容有握拍方法、站姿、步法、击球法、发球法、还有各种基础的技术动作。理论内容有乒乓球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常用术语、主要战术、比赛规则、裁判方法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比赛、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等。在初级阶段,一般运动素质占有八成左右的比例,而专项运动素质则需要占有两成左右的比例。

中级乒乓球训练的实践内容在初级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反手发球、正手弧圈球等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击发球动作,以及如拉攻、搓攻等更高层次的战术。在理论教学方向上,还要着重对学生讲解提高乒乓球运动质量的五大要素,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乒乓球训练水平,向高级的方向过度。在中级阶段,一般运动素质占据七成左右, 而专项运动素质占据三成左右。

高级乒乓球训练的实践内容包含了全部的技术动作、应用方法、步法的应用方法、战略战术的核心思想,还要让学生分辨不同人的打法风格,并让学生进行双打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乒乓球水平。在理论教学方面,要对学生讲解我国职业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国家乒乓球队的建设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加强各方面的理论教学。在高级阶段,一般运动素质占据四成左右,专项运动素质占据六成左右。

五、结语

乒乓球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终身体育的理念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理念。根据理论思想的指导,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角度,分步骤构建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循序渐进,满足学生乒乓球训练的整体趋势和规律,能够对乒乓球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要根据上述的乒乓球训练教学目的,制定完善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部分。其中,初级教学在理论、实践方面只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而中级教学则需要加大教学力度,讲解一些具有难度的技术动作和运动质量提升的理论思想。在高级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双打训练,并了解职业乒乓球运动中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乒乓球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传松,孙永胜. 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研究[J]. 内江科技,2011,32(03):59+54.

[2]辛宪军. 目标定向及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02):94-98.

[3]王大中,郭秋敏,钟宇静,白敬锋,王鸣捷. 在乒乓球教学中进行体育传播特色人才培养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551-1553.

作者:邓良志

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探讨论文 篇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现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健康第一,学生为主”视为教学主要目标,尤其重视体能模块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以及创新,将“学生为本”列为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学生的主观需求”,并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稳定发展,以此推进教学工作有效进行。本文通过分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现状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基础,提出优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中教学;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

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中课程的改革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状况,同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其心理健康并提高学生社会能力也是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教学的一致要求。当前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以“健康第一,学生为主”为教学首要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学生的主体需求,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实时贯彻落实提高学生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由于传统体育健康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根深蒂固,当前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受其限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现状

(一)排课空有其表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定,在高中时期,学生应在一些体能项目学习中达到一定的学时。然而,大多数学校仅仅是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了体能模块项目,在实施环节并没有贯彻落实计划,及时少数进行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其质量也远达不到标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为体育健康课程模块开课困难,即使当下新推广的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广为人知,但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有一些家长、老师甚至学校一时间难以转变观念。家长关心孩子未来发展,担心孩子文化课程;文化课老师占用体育健康课程时间,加班加课;学校注重升学率和学生资源,对体育健康课程空谈重视,不加行动,虽然国家政策方针下了一个又一个,但对学校的落实并未给予恰当的关注和监督,导致学校空有体育课,不行体育事。其二是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不设标准或标准僵化,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往往不规范,没有按照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体育健康课程的设置,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往往还是按照学生身体素质考核成绩来进行,并没有将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标准贯彻落实,这种僵化的课程评价很难有效发挥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无法起到促进作用。

(二)时段分布不均

由于高中时期的特殊性,学校格外重视高三时期的文化课程,所以在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的时段安排上,学校通常将体育健康课程集中放在高一高二时期,尤其是高一阶段,在高二高三就将时间完全分配给文化课的学习,不进行体育健康课程的学习;另外一种课程安排则是完全分散突击检查,仅仅在每学期体育健康检验前,对学生进行专项的突击特训,以此来应付体能测试。以上这些体育健康课程的安排方式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帮助。

(三)教师教学理念不明确

在许多学校都存在着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即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不明确,传统应试教育下的体育健康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传承知识,老师对学生进行知道教育,但真正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学并不仅限于此,更应该使学生有主动权,真正了解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在理论与实践齐飞,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强化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不应当仅仅进行理论层面的传输教导,更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协助学生进步,鼓励并支持学生探索并对其学习成果和身心健康进行评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标准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的教学评价舍弃传统的由老师主观评价为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而是制定一套健全的客观评价标准,让学生简单明了的了解怎样提高成绩,何时进行任务获得学分;在指导过程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可以将过去的传输理论知识并布置任务变为以学生兴趣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目标制定指导方向,引导学生进步;同时,必须将传统的教师为主,以教师为重的教学方向改为学生为主,学生为本的课程目标。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学校不够重视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学校没能有效贯彻落实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计划,体育健康课程空有其表,有形无神;其次,学校不能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与上课时段,仅仅将文化课程放在第一位,体育健康课程不但内容设置枯燥无法吸引学生兴趣,而且不能合理安排体育健康课程上课时段,缺乏科学性,致使体育健康课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最后一点则是学校教师资源匮乏,不但体育健康教师数量少,而且教师理念落后能力欠佳,在学生兴趣低下,畏难情绪普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提高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情绪,使其积极加入到课堂当中去,然而,当下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师却缺乏教学设计实施和增强课堂质量的能力,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改进措施

(一)落实方针,合理排课

学生在高中时期不但应该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应该时刻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所以把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到实处是十分重要的,学校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阶段身体发育特点,注重制定符合其生长发育过程的课程教学,保证课程能够真正实施,并在课上确保学生运动科学合理。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放心理沟通渠道,对其进行定期疏导。

(二)科学安排时间

高三时期的文化课程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才是人生发展的根本,不能因为高三将要面临高考就不顾学生身体健康,放弃体育健康课程,因此,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时段,保证每个学年都有体育健康课程,将学生体能训练落实到底,在课上引导学生科学锻炼,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

(三)提升师资教学水平

在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同时,应该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校应当将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深深灌输到教师身上,确保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意识,同时,学校应当安排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教师保持体育健康教学的专业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课堂质量。

四、结语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是学生高中生涯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的一环,要想紧跟时代,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然要做到落實政策,眼光长远,教师更是要时刻提升自己,不断创新,唯有这样,才能使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加入课堂,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毅.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模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才智,2020(31):74-76.

[2]陈丰.探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的实施[J].知识窗(教师版),2017(08):10.

作者:田文智

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探讨论文 篇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初探

[摘 要]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进行说明,并依据所在学校的学生情况谈德育课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关 键 词] 德育课程;转变教学方式;教育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四门必修德育课的编排意图和课时分配

(一)德育课的编排意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安排,德育课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从发展的角度看这四门德育课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几门德育课密切相关,即从最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切入,引导学生明确: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必须按这一行的规矩,即遵循职业道德做人、做事,必须遵纪守法,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得到发展,同时必须符合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特点和发展的需要,要从哲学与人生的高度认识自己的生涯发展。也就是说,几门德育课之间存在着螺旋式上升的关系。

(二)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及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介绍:

一年级:第一学期 职业道德与法律 32~36学时

第二学期 职业生涯规划 32~36学时

二年级:第一学期 经济政治与社会 32~36学时

第二学期 哲学与人生 32~36学时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哲学与人生》。

我校使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图文并茂、体例活泼,语言浅显易懂。每个单元均以名人名言、成长故事起始,緊扣本课重点,以项目精讲为主要内容,以能力训练为特色,以学以致用收尾,正文用深入浅出、贴近中职生的语言表述,其中有议一议、视野拓展、小资料等。教材提供了45个贴近中职生的案例故事,绝大多数案例的主人公是中职生。

《哲学与人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每课内容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抒己见”是设置一个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引出正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环节。“点击链接”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意在进一步说明、阐释正文的观点,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人生感悟”多是结合一个故事,引出一个问题或人生的道理。“名人名言”则引入一段名人隽语,用最简洁的语言,阐发最深刻的道理。每一课后还有“基本概念”“要点提示”“思考练习活动”,便于学生复习与掌握本课内容。

上述的两本教材,既符合中职生特点,对他们富有吸引力,有利于中职生阅读和理解,便于学生的学,又利于教师的教。更为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条件。

二、在德育课教学中,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行为。上课时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玩手机,有的看小说,很多学生都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认真听课的人很少。课后,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部分班级作业的上缴率不超过80%。

其次,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德育课的学习。学生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认为:学习德育课没有用,学校开设德育课没必要,上德育课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德育课在自己一生中的重要性,相反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有“一技之长”就行了。

最后,课堂教学有效性低。教师的课堂精力大多被用在了管理学生方面,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不多。

三、德育课教学方法的转变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采用了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小组讨论、主题辩论、预习导入和任务驱动等方法。例如,我在讲《哲学与人生》中的自强不息与成功人生时,先是让学生提前观看视频完成相应任务,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李建老师在讲《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涯选择时,是以信息化的手段围绕升学还是就业开展主题辩论;李玲丽老师在讲《哲学与人生》中的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时首先预习导入新课,然后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均在于重视学生参与,讲究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重视能力训练,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

1.教学方法设计的着眼点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得到感悟和启迪,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规范学生的行为。例如,在案例教学中,如果能找到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案例,特别是本专业毕业生的实例,教师加工编写,把正文中的要点、观点渗透到案例情节中,再配上照片、漫画甚至动漫,制成课件,教学效果会更好。

2.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按“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式,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心理体验,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学生自信心,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和发展自己。

(三)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在德育课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几乎每节课都使用课件,包括案例、图片、思考问题、板书等都可以利用一体机展现出来。现在再配上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包括名师讲解、我的成长记录、讨论区三大部分;哲学与人生全部都是名师讲解。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观看教学视频,同时可以在讨论区提出一些问题或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等。这个网络学习平台才刚刚开始摸索使用,它的更多功能我们会逐渐清晰,以便教学中正确有效的运用。

四、教学成果汇报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

89%的学生喜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信息化教学方式充满新奇,较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的学习平台。

(二)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熟练程度

82%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善于利用网络、微信等平台相互学习和探讨;18%的学生对信息化手段运用不熟练。

(三)学生对教师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观看视频完成讨论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把动手写作业的模式转变为上网收集材料,然后上传到班级作业区。80%的学生能按要求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个别班级的学生还要加强引导。

五、下一步德育课工作思路

(一)多角度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做到六个了解

(1)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2)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不同要求;(3)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4)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5)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去向;(6)了解学生所学专业与区域经济的特点。

(二)调动多种资源,创新德育平台,培养职教新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而德育工作是推进班级日常管理、形成良好集体舆论的重要“切入点”;任课教师间也应及时沟通,对问题学生采取措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参谋和积极参与者;学生管理部门如团委、政教处、学生会等,任课教师应该积极与这些部门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校园竞赛、校园艺术节等,形成好的学习和校园文化生活氛围,为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心理体验创造机会。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1.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利用教育技术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利用网络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3.运用网络视频教学系统和应用教学软件完成教学任务。

4.课后利用QQ或微信进行师生交流。

5.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上网收集资料,把动手写作业的模式转变为上网收集材料,然后上传到班级作业区。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主动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和其他从业者一样,都追求职业成就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而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常不断刺激着教师,教师也经常会用无奈和疲惫的眼光看着学生。

中職生心理正处于从童年期幼稚性向成人期成熟性过渡的阶段,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理解、尊重与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在才能,做好学生的各项教育工作,耐心指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如果能够以上述标准来要求自己,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那么他的教学工作也会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五)多运用赏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赏识中既有期望又有鼓励。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赏识,赏识的结果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鼓励性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找出“我能行”的依据,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作为中职德育教师,我们不仅应把德育与文化课、专业课联系起来,而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堂上还要多利用网络、教学技术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那么,我们的德育课堂才能真正活跃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闫晓娜

上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英语语言教学的中西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