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本文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展开分析。基于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构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科技成果评价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分析论文 篇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研究

摘 要: 从科技成果的特性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出发,从科技成果研发能力、科技成果市场化能力、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能力和科技成果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其他省市进行排名比较,分析得出:除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外,西部其他省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能力评价 西部地区 因子分析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化模式、技术转移效率和影响因素方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Michael Danquah(2018)研究1970-2010年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技术转移效率的跨国差异时用到SFA方法,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相关研发在解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Ellis等人(2018)认为大部分关于技术转移的研究忽视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的作用,他们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强有力的中介机构的发展将会促进技术和知识转移并改善T&K政策的学术论点。国内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最早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龙尧(1980)对科技成果进行分类,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生产力发展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和主要推广途径。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日益丰富。国内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和指标构建的研究。二是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三是对我国各省份、行业或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例如刘永千(2017)从创新能力、创新支撑、创新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證分析。

二、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包括:科技成果研发能力(B1)、科技成果市场化能力(B2)、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能力(B3)和科技成果支撑能力(B4)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见表1。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年鉴》和《2017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从中选取和整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指标数据,缺失数据用“0”代替。受到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选择除港澳台外的其他省、市和自治区为评价研究对象,共31组。

(二)统计分析

1因子分析可行性检测。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进行KMO检验来判断变量间的相关性程度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若KMO取值在0-1之间,而且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说明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本文数据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KMO统计量为0740,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很好。

2提取因子。通过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选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主成分,得到总方差表。通常情况下,如果指标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即可认为这些主成分包含了全部测量指标的信息。

本中前五个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14918、3569、1367、1215和1135,均大于1,且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62%,所以本文提取五个因子作为新的综合指标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评价。

3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通过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

结果显示,主因子F1在X1,X3,X6,X7,X9,X10,X12,X13上有较大的载荷,可将第一个因子概括为科技成果研发因子;在主因子F2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有:X8,X16,X17,X22,可将F2概括为科技成果市场化因子;主因子F3在X21上有较大的载荷,称之为转化支撑因子;第四主成分F4在X18上有较大的载荷,将其概括为科技成果应用因子;第五主成分F5在X24上有较大的载荷,可视为区域环境影响因子。

4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SPSS220的统计结果,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5综合得分排名。由表3可知,各公共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比例R1=43191/85662=05042,R2=26438/85662=03086,R3=5672/85662=00662,R4=534/85662=00623,R5=5022/85662=00586。将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例作为权重,可以建立各省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W=05042F1+03086F2+00662F3+00623F4+00586F5。根据5个公共因子的计算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计算出各省、市、自治区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以及排名,进而得出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全国的排名,如表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在表3的因子得分栏中,有许多省市的得分为负数,这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导致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就为负。

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综合排名位于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1位,这与其充足的经费投入、较高的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以及完善的中介机构服务密切相关。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综合排名总体上比较靠后。但在西部省份中,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综合排名相对比较靠前。西藏、青海等地区排名最为靠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二是这些地区通常难以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比较低。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西部12省市中,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排名较为靠前,总体来看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首先,从研发能力角度分析,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同时加大科技财政拨款力度,以解决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应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进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其次,从科技成果市场化角度看,西部地区应努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特别是注重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成果应用和转移力度。再次,从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方面有待增强;第四,从科技成果应用方面来看,一方面,要继续引进外来先进、成熟技术以提高地区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地区自主研发能力。最后,从区域环境角度来看,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薄弱,而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壮大又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因此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提升地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Michael DanquahTechnology transfer, adop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efficiency of na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ub Saharan Afric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8(131).

[2]Ellis LCOsabutey, Richard CroucherIntermediate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Ghan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8(128).

[3]龙尧怎样促使科技成果尽快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初步调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0(03).

[4]刘永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7(01).

[5]张明喜,郭戎从科技成果转化率到转化效率——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3,27(12).

〔本文系青海省软科学项目“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立法研究”(项目编号:2018-ZJ-610);青海省软科学项目“青海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十三五’评估研究”(项目编号:2019-ZJ-601)阶段性成果〕

〔熊书芳、曲波(通讯作者)、南佩伶,青海大学〕

作者:熊书芳 曲波 南佩伶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分析论文 篇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本文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展开分析。基于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构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科技成果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熵值法确权;综合评价

目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强大动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产业化为整个经济的增长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强大支撑。现今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作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因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矛盾分析和某一专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分析研究[1],对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测度方法也不成熟,主要以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应用率、科技成果推广率等单一指标来衡量。因此,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把科技活动的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即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是对科技成果转化后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效果优劣的评价。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提供一种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基于上述方法,地方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来分析该地区在转化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提高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相关决策信息。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是为了对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设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各个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行定位,从而为各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指明方向,为提高转化效率提供依据。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指在建立评价指标和筛选评价指标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它包括:(1)全面性原则。所有指标应该涵盖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依据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内涵及性质特点,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而且每一个指标应尽可能边界清晰,避免相互包含。(2)客观性原则。所有指标应该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规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机理,具有客观的含义,尽可能的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3)可比性原则。应注意指标内容、口径、计算方法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可比,对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指标计算口径保持一致。(4)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现实条件为前提,具有可操作性。如果选取的指标过多,而又收集不到数据,研究结果也缺乏实际意义。

(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内容。当前我国企业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评价[2]。由于外部性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联主体和政府主管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社会效益的评价;学术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尽管学术界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研究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

本文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确认我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应该综合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出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后的盈利能力、获利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等方面。(2)社会效益。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往往会对某一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带来变动,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转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专家学者对该成果转化的研究热情,会为进一步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3)科技效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离不开科技效益,主要考核技术流向地域合同数、专业技术人员数和科技成果扩散的范围[3]等方面。(4)环境效益。任何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应该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要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同样不能忽视。环境效益主要从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三个方面考察科技成果转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依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相关性分析,本文构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目标层指标、4个准则层指标和12个指标层指标构成,其中的12个指标层指标的具体含义如下:

(1)销售利润率(C11)是指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的税前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之比。比值越大则表示利润率越高,越能刺激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用公式表示为:

销售利润率=税前利润总和销售收入×100%

(2)投资收益率(C12)是指成果转化的收益与成果转化的投资之比。其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包括成果转化后节约的成本、增加的收益以及技术转让带来的收益,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包括购买技术的价格、开发的费用和投入的投资额,比值越大表示投资收益率越高,越有利于投资资金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集聚,用公式表示为:

投资收益率=成果转化收益成果转化投资×100%

(3)成果转化收入占GDP的比重(C13)是指成果转化带来的产业收入在地方GDP中所占的比重,比值越大说明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促进增长作用越大,用公式表示为:

成果转化收入占GDP的比重=成果转化产业收入地方GDP×100%

(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C21)是指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情况,最主要指标就是居民恩格尔系数。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最先应用于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较强的城镇居民,可以选择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来判断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该比例越小表示该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越好,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综合评价模型

(一)熵值法原理

本文引入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进行指标确权,避免了主观赋权法在确权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受评价者个人的主观性影响,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它是由评价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权重,它能尽量消除各指标权重计算的人为干扰,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其原理是: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熵是信息无序度的度量,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信息熵越大,信息的无序度越高,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其指标的权重也越小;反之,信息熵越小,信息的无序度越低,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其指标的权重也越大。

(二)熵值法确权过程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集客观实证数据、对实证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依据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的确权步骤如下:

1.根据采集的客观实证数据,构建一个(Xij)m×n矩阵,表示基于n个评价指标的m个待评对象的判断矩阵,其中xij表示第i个待评对象的第j个指标值,而且1im,1jn。

2.用极差变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原始的指标数据之间量纲不同而且指标间的数量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计算公式如下:在判断矩阵(Xij)m×n中,

对于正向指标:yij=xij—min xijmax xij—min xij,

(1im,1jn);

对于负向指标:yij=max xij—xijmax xij—min xij,

(1im,1jn);

其中,正向指标是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负向指标是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由此得到了极差变换的标准化矩阵(Yij)m×n。

3.计算评价指标的熵值Hj:

Hj=—k∑mi=1pijInpij,1jn

(pij=yij∑mi=1yij,k=1Inm,0Hj1)

4.计算差异性系数gj:

gj=1—Hj,(1jn)

即对于给定的j,xij的差异性越大,则Hj越小,gj就越大,则该项指标对于待评的对象的比较,作用较大,指标越重要。

5.权重wj的计算:

wj=gj∑nj=1gj,(1jn)

(三)熵值法指标确权

数据来源于2009年、2010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汇总2009年的我国各省、直辖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依据上述熵值法的确权过程,得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四)基于熵的综合评价模型

设第i个待评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的评价指标值为uij,利用熵值法计算出来的权重为wj,则基于熵的综合评价值则为Ui,其计算公式为:

Ui=∑nj=1wjuij

其中(1im),Ui的取值范围为[0,1]。当Ui趋近于0时,该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而当Ui趋近于1时,该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高。

三、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评价结果

本文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四大效应的12个指标值进行汇总,运用熵的综合评价模型来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值如表3所示。

表2基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参数 过程参数

评价指标Hjgjwj销售利润率0.910.090.06投资收益率0.810.190.12转化收入占GDP的比重0.840.160.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0.930.070.04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0.800.200.13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0.760.240.15技术流向地域合同数量0.830.170.11专业技术人员数量0.860.140.09科技成果扩散的范围0.920.080.05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0.940.060.04废水排放达标率0.950.050.03废气去除量0.890.110.07表3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值指标

对象综合评分

(Uj)指标

对象综合评分

(Uj)北京0.60湖北0.33天津0.41湖南0.32河北0.27广东0.56山西0.20广西0.23内蒙古0.17海南0.12辽宁0.36重庆0.33吉林0.44四川0.33黑龙江0.20贵州0.14上海0.56云南0.19江苏0.61西藏0.10浙江0.50陕西0.26安徽0.30甘肃0.17福建0.29青海0.12江西0.19宁夏0.14山东0.48新疆0.13河南0.29(二)结果分析

由表3和知,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大体可以分为4个类别:

第一个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75—1之间,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非常优秀,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都非常的显著。由结果看来,没有省市自治区的评价分数位于该区域,说明我国所有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没有优秀的,表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整体水平没有达到优秀,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第二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5—0.75之间,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良好,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位于该评价区域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这五个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猛的政治中心和东部沿海城市,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和技术环境,说明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第三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25—0.5之间,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等,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都还可以。位于该评价区域的地区有天津、河北、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陕西。这13个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无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仅次于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发挥该类地区的各种资源优势,相关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第四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0.25之间,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差,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不高。位于该评价区域的地区有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这13个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无论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力资源还是财力资源都比较缺乏,需要相关政策偏斜、人才引进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四、结论

目前,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综合评价研究定性的较多,定量的较少。本文依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从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的原理建立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模型,对我国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证明了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陈伟,康鑫.基于GEM—DEA模型的区域高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研究[J].软科学,2011,4(25):24—25.

[2]段捷,刘勇.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性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

[3]冯尧.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J].学术交流,2011(3):102.

[4]刘家树.菅利荣.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0):114.

[5]张运华.基于价值链的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效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187.

(责任编辑:关立新)

作者:杨栩,于渤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分析论文 篇3:

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研究

摘要:“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特检机构技术提升的重要途径。针对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政策不明晰、流程不合理等问题,研究了国内有关文件政策,总结了“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结果表明,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完善的转化流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检测效率,保障科技人员利益。

关键词:特检机构 工艺类 科技成果转化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echnology Catego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ion

Yang Ningxiang, Qi Zhengwu, Chen Yinghong, Su Yuhang, Huang Guilin, Liang Minjian

(Zhuhai Branch,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gency, technology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1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服务,发展新产业等活动。近年来,国家把科技成果转化放在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位置,目的是为了让闲置的科研成果应用起来。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实施后,一系列的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激发了全社会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原国家质检总局为加快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认定了一批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质量、计量、特检、标准化等多家单位入选。特检机构被认定的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主要从事特种设备相关的仪器产品、检测耗材、工艺方法的转化、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种类与技术合同登记的特点划分,特检机构的科技成果类型一般划分为“产品类”和“工艺类”[1,2]。 “产品类”科技成果一般为新仪器产品、新材料等,由特检机构与制造企业签订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合同,特检机构与制造企业共同推广、销售。“工艺类”科技成果一般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服务,一般由特检机构与企业签订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由特检机构直接服务于企业。特检机构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一般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类的技术合同形式体现。

2 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依据

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实施后,国务院、各部委、各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一些政策与特檢机构及其科技人员密切相关,一些政策明确了“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的地位,可以作为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的依据。典型政策见表1。

表1中文件1是法律,文件2是国务院印发的对于文件1实施的补充规定,文件1和文件2适用于国内所有企事业单位,是特检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最基础的依据,为特检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明确了法律地位。

表1中文件3是原国家质检总局针对原质检系统内的研究开发机构,提出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了“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应通过合同约定服务价格”。文件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和质检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可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参照本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贯彻执行”。文件3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参照文件3制定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明确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技术服务合同为“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的表现形式,均适用于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

表1中文件4是财政部为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大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授权力度,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科技创新而发布的文件。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对应的政策措施。例如,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通知》(粤财资〔2020〕31 号) 。这一系列的文件,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难题,是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据。

表1中文件5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所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发布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利好政策。文件5规定“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成果转化处置和收益分配政策,事业单位转化科技成果依法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完成或者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相关支出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该文件解决了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归谁所有,单位与个人如何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以及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突破工资总额的问题,可以作为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依据。

表1中文件6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公厅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政策,是国内明确所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参照科研院所的有关规定执行的省份之一。该文件规定“该办法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奖励。除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以外的全区各级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该文件解决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特检机构虽然不属于科研院所,但是属于事业单位也能参照科研院所对本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问题。该文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特检机构的重要依据,国内特检机构可以学习借鉴。

3 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特点

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一般分为检验检测类、培训服务类、综合评估类,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1) 检验检测类

检验检测类科技成果的特点是解决了以往安全技术规范中对某一项目检不了、检不准,只能定性、无法定量的问题。例如,某科研项目成果之一《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超速及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动作的外接变频驱动试验方法》(CPASE MT002—2016),解决了以往检测方法不能对超速和逆转速度定量的问题;科研项目《面向特种设备的焊缝表面形貌AI+检测系统研制》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焊缝余高、宽度、棱角度、错边量、咬边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该类科技成果一般以方法类发明专利,或者是方法标准作为支撑。该检验检测方法一般以方法标准、工艺规程纳入到特检机构的CMA、CNAS附表中。

(2) 培训服务类

培训服务类科技成果的特点是能提升现有特种设备检验人员、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效能,节省培训考核成本,让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更加智能化。例如,科研项目《基于虚拟现实的特种设备教育及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系统》的研究成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培训可视化,操作性更强,提升了培训直观感;《基于人工智能的叉车司机实操教练与考核评价系统》的研究成果使人工智能代替考官,让考试过程更公开、考试结果更客观。

(3) 综合评估类

综合评估类科技成果的特点是基于监测、检测、软件分析,对设备安全或工厂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估。例如,科研项目研究成果《PE燃气管道使用寿命评估系统》,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利用该系统软件的分析数据,判断PE管道的风险点,以及最低使用寿命,解决埋地开挖检验的问题等。

4 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流程和工作内容

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流程包括制定制度、成果产生、成果评估、成果转化、业务存档、收益分配6大流程,每个流程有多项工作内容,其主要流程和对应的工作内容见表2。

4.1 制定制度

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主要包括表2中的5项制度,这5项制度覆盖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只有科技人员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都得到了满足,才能保障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以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数额和时限。单位制定相关规定,应当充分听取本单位科技人员的意见,并在本单位公开相关规定”。如果没有约定,应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四十五条执行。因此,制定制度,约定收益分配方式、数额和时限是调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4.2 成果产生

科技成果来源有很多种,包括自行立项研究成果、与他人合作的研究成果、转让成果等。特檢机构最主要的成果来源是自行立项或向上级申报立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自行立项或向上级申报立项科研项目可以根据特检机构自身的需求开展研究,能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所以,成果产生的流程一般包括项目立项、研究、验收,成果鉴定和成果登记。考虑科技成果产权明晰的问题,科研项目有合作单位的,或者是科研成果为共有的,应事先约定成果所占比例。

4.3 成果评估

科技成果评估主要评估成果的成熟度、转化的可行性以及推广应用的市场大小。如果方法成熟度高,应制定程序文件或制定标准,进行推广应用;转化可行性是依据特检机构现有的条件进行评估,判断机构的人员、设备、资金等是否能够达到转化条件;推广应用的市场要结合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能够纳入到安全技术规范中强制检验项目的科技成果,推广效果会比较好。科技成果评估的结论是综合考虑的结果,由于特检机构公益属性的特殊性,一些为保障设备安全,促进行业检测技术提升的科技成果,要重点加强推广和应用。

4.4 成果转化

对现有的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是成果转化的过程。成果转化主要包括表2中的5个步骤。特检机构在签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合同时,应注意将法定检验业务、委托检验业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务予以区分;评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合同时,应重点评审该项服务是否属于机构已完成全部登记手续的科技成果,机构现有的能力能否完成工作;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技术工作方案应加强与企业沟通,保障方案切实可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登记时,应区分技术性费用和非技术性费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现场服务应严格按照技术工作方案开展。

4.5 业务存档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报告应按照特检机构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属于CMA、CANS范围的,还需要有相应的资质及授权。特检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务存档一般应以单个科技服务合同的全部服务内容为一件存档。存档内容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总结报告及其相关附件。附件内容一般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合同复印件,技术合同登记证书,技术工作方案,检验检测服务报告(如有),培训签到表(如有),评估报告(如有),现场照片,客户满意度评价表等。

4.6 收益分配

“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应按照特检机构制定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进行分配,一般可参考《质检总局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国质检科[2017]140号),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50%以上奖励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包括成果完成人、科技转化贡献人员、成果应用实施人员。涉及领导干部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公开、公示。尽管各项政策都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属于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之外的收入,但现实仍然要求科技人员和财务人员分配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后,整理保存有关材料,以备审计人员检查。

5 结束语

特檢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符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趋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其系统内科研性质检验机构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有明确的鼓励和支持。个别省份明确打破了“科研院所”才能享受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突破工资总额的限制,让所有事业单位都能参照执行。因此,特检机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借鉴“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收益分配方式,通过完善“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让特检科研成果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让特检科研成果发挥其作用,帮助检验人员提升检测精度,提高检测效率,解决行业难题,真正实现“科技兴检”,同时,也让特检机构的科研人员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充分调动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杨宁祥,陈英红,梁敏健, 等. 事业单位科研管理与科技成果转化[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143-148.

[2] 杨宁祥,陈英红,梁敏健, 等. 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与激励措施研究[J].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9(4):41-46.

作者:杨宁祥 戚政武 陈英红 苏宇航 黄桂林 梁敏健

上一篇:民国乡村基层权力机构论文下一篇:幼儿心情教育心理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