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与思考

2023-01-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明确要求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并对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出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更是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如建设领域中的建筑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例持续加大, 贡献率越来越高, 为全国的农业型劳动人口提供每年数以千万计的从业岗位, 俨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因此, 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 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

一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背景形势

顾名思义, 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建设领域内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系统完善的新技术 (工艺) 、新材料、新设备等活动, 是促进建设领域“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进入新的加速时期, 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这表明在国家大力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实施简政放权的新形势下, 不仅没削弱科技成果转化的地位, 且使之与全国人大最新修订的《组织法》、《选举法》、《国家安全法》等重要法律并举, 充分说明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必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明显加大, 高、大、难、深工程不断呈现, 对设计、施工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然而,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说:“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技术, 如卫星和火箭技术, 但中国最失败的地方, 是没有学会怎样把科技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二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机构及措施

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国家层面的推动部门主要有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交通运输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通过发布《重点推广技术领域》和《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引导国家层面建设领域科技成果研发及转化方向;由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发布《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并开展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工作, 形成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

交通运输部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提出《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研究计划》, 结合重点工作需要, 征集和发布《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为交通运输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关键是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各地方主要由各省 (市) 级人民政府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推进, 尚待社会机构市场化有效组织。

近年来, 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在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中, 积极探索管理新机制, 出台了许多政策, 如:组织举办技术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科技信息发布会, 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 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但由于受社会、环境、政策、机制以及推广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与效益均不够理想, 尚未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对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尚无明显效果。

三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及存在问题

2015年, 全国技术合同交易307132项, 同比增长3.4%;总成交额9835.79亿元, 同比增长14.7%;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现。但是, 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真正实现转化与产业化、市场化的比率仅为10%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从尔使科技投入和科技资源存在巨大浪费, 建设领域科技成果尤为如此。影响我国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部分科研课题立项选题滞后于市场实际需求。

建设领域科研课题立项是按科研基金年度计划由研、学、产等企业按项申定, 一年一清, 年复一年, 而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潜在的工程建设实际需求, 现阶段的科研项目由于在最初的研究和选题上缺少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技术及操作人员参加, 对转化应用的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因素考虑较少, 甚至缺失;部分项目选题立项往往针对于特殊工程案例, 偏重于理论, 造成科技成果与市场和工程实际推广应用脱节, 不易于进行后期大范围推广应用。另外, 尚有部分科研人员盲目追求科技成果的理论水平, 对工程建设实际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 也是导致科技成果立项选题脱离实际需求的原因之一。

(二) 科研评价对转化应用关注不足。

如今建设领域科研评价过程中存在“重理论, 轻转化”、“重研发, 轻应用”、“重论文, 轻实际”、“重专利、申请, 轻工艺完备”等问题, 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正确对待。对建设领域科技成果的评价验收, 大多采用同行业专家进行鉴定或评审和部分采用非专业地方领导进行鉴定或评审的方式, 这种方式仅限于对成果本身水平的论证, 缺乏对整个研发过程及产生效益的综合评价, 部分参与科研评价的专家团队中也存在着“科研评价水平与实际转化应用侧重点不同, 要区别对待”的思想。同时, 科研激励政策对科研和工程技术等从业人员缺乏关注, 如:2003年, 我国财政科技拨款751.57亿元, 其中, 535.02亿元投入科研院所, 占71.19%, 164.76亿元投入高校, 占21.92%, 51.79亿元投入企业, 仅占6.89%, 长此以往, 导致大量的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成为“报奖成果”、“职称成果”、“档案成果”, 实用性不强, 无法实现向工程建设实际应用转化, 不被市场所接受, 不利于推动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三) 部分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

建设领域科技成果从研发成功到转化应用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 成果成熟度是关键因素之一。但是, 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建设领域科技成果相当一部分是小试成果 (试验、实验的成果) , 实现商业化、工程化转化还需要继续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或具备一定的中试条件, 进行中试熟化, 提高技术成熟度。但是, 由于缺少对中试熟化的政策支持, 同时高校、科研院所自身中试熟化条件十分有限, 投资商和企业对尚未完成产品化开发的成果投资意愿较低, 导致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建设领域科技成果在中试熟化关键环节出现投入缺位现象, 无法完成工程化、市场化转变, 只见水平不见效益。

(四) 缺乏信息沟通科技交流平台。

建设领域科技成果项目的受让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 由于缺乏权威的建设领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员, 缺少完善的建设领域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 难以准确判定建设领域科技成果的价值, 同时, 由于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不易找到合作的切入点, 难以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 导致高校、科研机构找不到科技成果需求者, 企业对需求技术找不到合适供应者, 遇到产品开发的难题找不到合作研究者, 即出现高校、科研机构“惜售”科技成果和企业不愿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未产品化、工程化的科技成果中试冒险的局面, 使受让建设领域科技成果项目难以实现转化。

(五) 缺少资金筹措渠道。

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系统工程, 且转化周期长, 涉及范围广, 要求转化主体具有雄厚的资金基础。虽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 企业研发经费快速增长, 但规模较小的企业仍然无力独立承担巨额转化资金和资金投入的风险, 其他社会组织由于自身无法驾驭成果转化的风险, 也不会轻易将资金投入到成果转化过程中去, 由于缺少资金支撑, 必然导致部分科技成果无法完成转化应用。

四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结合我国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五个方面难点, 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一) 建立完善的建设领域科研监管机制。

建设领域科研管理要立足于建设工程实际需求, 满足市场需求, 选择课题要面向市场, 选择市场急需的、有较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建设领域科研课题;从思想上引导科研人员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通过建设行业主管部门构建科研、试验、企业、市场间的信息交流平台;改革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及利益分配制度, 综合考评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成果形成效益情况, 从政策上积极引导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落到实处。

(二) 建立合理的建设领域科研评价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成果转化在科研鉴定验收中的比重, 培养成果转化专家团队, 形成在课题完成后, 首先到工程上经过实践检验, 取得一定效益, 完成成果转化后, 再对该课题进行鉴定验收的评价体系。变成果评价为社会评价, 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必需克服成果鉴定验收中多年形成的研中研、学中学、企中企、地中地、省中省、行中行、圈中圈等的不开放不改革的问题。

(三) 强化建设领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关键环节。

建设领域新技术 (工艺) 、新材料、新设备实现建设工程应用是重要的中试熟化环节, 按照“企业牵头、政府引导”的原则, 要积极推进以建设工程试点应用为载体的中试熟化管理机制, 充分引领、发挥建设工程各参与方的作用, 使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技术依托单位与之密切配合, 从制度层面完善建设领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关键环节, 同时, 要积极推动构建产学研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 加强其作为中试熟化基地功能的建设, 为加快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四) 大力发展建设领域科技中介市场化服务。

组建权威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培育一批熟悉建设领域科技政策和建设行业发展, 社会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建设领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员, 充分发挥其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建设领域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 搭建建设领域科技成果供应方、研究者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服务平台, 解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难以建立有效信息交流的问题, 为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保障。

(五) 建立风险投资及新型融资机制。

结合建设领域科技成果定价服务体系, 设立财政性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建立财政引导、社会参与的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采取“间接有偿”的投入方式及“市场评价”的分配方式,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其中, “间接”指:通过资本市场由创投基金选择决定投资的承接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有偿”指:成果转化项目实施一定阶段后, 财政向该企业提供无息贷款, 创投基金按市场利率退出, 滚动使用。“市场评价”指:创投机构对企业承接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市场化选择”, 筛选出有意向的投资对象。

综上, 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 只有完全掌握其中的难点, 才能有的放矢的制定对策, 解决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率, 从而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摘要:阐述了我国对促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包括背景形势、组织机构、推动措施等。分析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 我国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如立项选题时脱离实际需求、评价对转化应用关注不足、缺失中试熟化过程、缺乏信息沟通平台、缺少资金筹措渠道等。针对上述相应问题, 提出了时宜对策, 如完善的建设领域科研管理机制、改善建设领域科研评价体系、强化中试熟化关键环节、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建立风险投资及融资机制等。

关键词: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

参考文献

[1] 李应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 2012.2上:14-15.

[2] 牛芳, 来洪渝.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R].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会, 2009 (2) :17-19.

[3] 于潮红, 于伟红.浅议科技成果转化问题[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1 (4) :2-2

[4] 李修飞.协同创新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R].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学术交流会, 2013.

[5] 吴江.我国科技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R].2017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2017.

上一篇:中医“治未病”思想与早期糖尿病眼病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下一篇:关于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