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下大学生创业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服务举措还在逐步探索和完善。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论述了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以有效服务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科技成果下大学生创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科技成果下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借鉴与设计

摘要:大学生创业对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没有建立,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文章在分析现行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比较借鉴部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推进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重庆;城乡统筹;大学生创业;政策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创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重庆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辖区内50多所高校的60余万大学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对于扩大重庆城乡统筹就业,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没有建立,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笔者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提出重庆市构建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对策和措施,以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最早发端于美国高校,其直接的成果就是孵化出了一大批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并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始,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迅速高涨。虽然人们基于各种理由对此褒贬不一,但并没有妨碍其曲折前进和发展。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及创业教育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对于重庆市发挥直辖优势,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建成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

(一)缓解重庆就业压力,促进城乡统筹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和谐之基。就业也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的基础和前提。直辖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二、三产业就业,他们与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地农民等群体构成了数量庞大的就业大军。从大学毕业生数量看,2010年重庆市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135万人,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其中选择在重庆就业的毕业生超过总数的50%,加上其它省市高校毕业生在重庆就业的人数,每年重庆需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政府、社会和高校都是巨大的考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2003-2007年GDP年增长率约为10%左右,而就业人口年增长率约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仅能带动80万人就业[2]。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显然远远不够。这就需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从求职者转变为岗位的创造者,不但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其它成员提供就业机会。资料表明,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下,一个人创业一般可以带动五个人实现就业。因此,重庆就业压力的缓解、城乡统筹就业的实现呼唤创业群体的大量涌现。

大学生相对于下岗工人、农民工等群体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知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创业优势。如果有相当数量和比例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不仅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更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可以测算,选择重庆就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大约能创造5 000个就业岗位,再加上其它近50万重庆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的岗位,这个数字非常可观,对缓解重庆就业压力的贡献显而易见。然而,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12%[3],一方面说明自主创业目前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还有待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二)造就创业型经济,铸造重庆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目前重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待转变。要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证。而创业型经济将铸就重庆经济发展新的强大引擎。国内外的实践反复证明,创业活动活跃的地区,必然是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创业型经济成为了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富有活力及动力的表现,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在大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渐明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们认为只有大型企业才是国家经济支柱和新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观点开始被推翻。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财富的创造者和创新的发起者。以美国为例,1980年以后,美国超过95%的财富由大变革中新兴的中小企业创造,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秘密武器”。创业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快速、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企业不仅创新效率高,而且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市场化的速度也很高,它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创新进入市场。

研究表明,国家和地区拥有的企业数量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每千人平均拥有45到55个企业,发展中国家则在20到30个左右,中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不到10个,而重庆市仅为5个左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这批高素质的就业大军变为创业大军,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和创业型小企业、小公司的出现,必将给重庆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重庆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认为,创业将会在未来充当重庆经济发展的引擎。

(三)促进创造型人才大量涌现,提升重庆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市场经济的活力或内在驱动力来自于大多数社会成员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自觉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所激发的不仅仅是老板梦、致富梦,更是广大青年学子在学习和创业实践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面提高、磨练大学生面对社会、面对挫折困难、面对商业操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大课堂。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培育和弘扬全社会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促进创造型人才大量涌现,提升重庆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实施创业教育,是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是深刻的思想革命和观念更新,也是重庆市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创新人才培育的总体性、根本性工程。

二、重庆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滞后的政策因素分析

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大国如印度等相比也有相当的差距。重庆地处西部内陆,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程度均不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发达城市,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情况更不容乐观。可以认为,目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处于启动或萌芽阶段。仔细分析和思考后可以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落后、创新能力的不足、创业教育的滞后等等,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府作为创业活动倡导者和扶持者的作用发挥不够,相关的政策体系没有建立,政策环境缺失,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一)现行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国家及重庆市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均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制定了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重庆市也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1.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可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1号)规定,要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各地要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创建一批省级和地市级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制定配套优惠措施,加快建成一大批高校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

2.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

国家的文件提出了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重庆市也规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照《重庆市再就业小额贷款实施办法》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2年内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4]。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把对自主创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纳入了法律体系[5]。

3.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国家和重庆市的相关文件都提出了要大力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审批、创业培训、项目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和便利。

4.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

国家的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1号)提出,要“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府投入和民间募集等方式,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工商注册、行政审批、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现行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定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减少创业障碍,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活动。尽管政府为实现这些目标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相关政策少且不配套。近年来,中央和重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高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出台了很多政策,后来也针对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制定了一些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的帮扶政策,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制定的政策却极少,并且散见于各部门的文件中。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促进就业。大部分政策规定只适用于毕业生甚至是登记失业的毕业生,没有惠及到广大的在校大学生。总体上看,这些政策没有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整体思考和布局,没有形成配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可以说,大部分政策规定是属于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小且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相关政策最实质性的部分就是减免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贷款等,有些优惠政策还设置了不少诸如经营范围、优惠对象的限制性条件。其余关于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程序,减少进入管制,从而降低创业成本,提高个人创业积极性的措施大多是定性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时还多停留在口头上,政策的不落实、不到位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尚不足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极其有限,而相关政策基本没有涉及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基金组织介入。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跟踪服务等机制也没有建立。

四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于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金融税收、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政策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甚至有漏洞的地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信用政策和融资政策还没有真正建立。

五是对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制度、政策还很不完善,投入创业教育和培训的资金缺乏,还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构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措施

创业政策是创业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业者实施创业行动最直接的外部驱动力量。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的主导和扶植作用主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干预和引导得以发挥,这需要从全局和整体上构建完善配套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

(一)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借鉴和参考

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国情不一样,重庆市与国内其它省市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但就推动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以及提升国家民族创新能力而言,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共识。因而,国内外相关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对于重庆市仍然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起步早、发展快、效果好,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政策、制度、环境支持体系。其主要做法就是政府利用经济、行政、意识形态等多种政策工具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干预和推动。政府、社会和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包括简便的新公司申请手续、健全的信用制度、优惠的创业政策、广泛的社会援助等。同时,专门的管理机构、强大的资金支持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也必不可少。此外,高度发达的风险投资和完善的投资机制也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迅猛发展。在创业教育和培训方面,政府更是不遗余力,把它作为普遍提升青年创造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些国家还非常重视创业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创业文化。

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起步较晚,因此其发展水平、效果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但是近年来,国内很多省市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创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虽然这些政策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虽然大部分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就业,但并不妨碍极具创造活力的新世纪大学生创业者们顽强成长、发展。综观国内很多省市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贷款、简化企业经营注册手续、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等方面。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直接提供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如上海市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沈阳市设立2亿元创业基金和1亿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杭州市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最高达10万元的无偿资助等。

(二)构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总体思路

大学生创业政策是重庆市创业政策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采取的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不是目前现有的相关政策的简单延伸和附加内容。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整体布局的工程,而不是若干政策、制度、措施、办法的简单组合。对国内外相关情况的考察分析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但对于重庆市特殊的市情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任务而言,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构建这个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和活动。

大体上,构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总体思路如下:首先应明确重庆市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的角色与定位,即政府不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是更加积极地主动干预和推动;其次,解决组织结构设计问题,即明确由谁来制定和实施创业政策;第三,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认真确定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应该达到的目标;第四,通过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即对政策体系的内容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最后是确定实施、检验、反馈和调整机制,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体系。下面对组织机构设计和目标选择进行重点说明。

关于组织机构设计。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处于萌芽期,各方面制度、政策不完善,而参与部门众多,相互之间协调难度大,效率低下。基于此,重庆市可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制定大学生创业政策,并通过其下属组织和相关机构具体实施创业政策,并对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专门机构的下属组织和机构包括大学生创业政策咨询机构、创业培训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主要职能在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风险评估、管理咨询、跟踪服务等。这就是所谓的伞形组织结构。由专门而集权的机构统一监管创业政策的贯彻实行,其优点在于能够更容易进行资源调配和政策调整,能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专门机构的职能不是由现有的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相关部门的职能简单划转而来,而需要根据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因此,这个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创业政策过程中,也需要与可能影响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合作。

关于目标选择。目标是分层次的,目标的实现也是分阶段的,但目标的确立是在构建创业政策体系之初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设计。近期目标: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意识;减少创业障碍,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机会,使创业活动变得简单易行,让更多的创业群体涌现;初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创业成为一种受到欢迎和尊重的职业选择等等。中期目标:通过学校创业教育和社会创业培训,促进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造活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进一步打造创业导向型社会等等。远期目标:大学生创业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涌现出一大批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创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创业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重庆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内容设计

为使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后来居上、迅速发展,并日益彰显其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政府将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以强政府的姿态出现,这样见效快,效果也最好。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政策体系应当是一种高起点、综合性、多方位的政策有机组合体。这个体系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层次、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需求。按照政策的内容和领域不同,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可从七个方面进行设计。

1.金融支持政策

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应完善目前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可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贷款额度和贴息幅度。金融支持政策还应当允许和鼓励基金组织、风险投资公司、民间资本等以灵活的方式参与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利用大学生的专利、技术、知识等进行贷款担保,完善信用制度,扩大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2.项目支持政策

项目支持政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向大学生创业者推荐和提供市场定位准、投入成本低、经营风险小、投资见效快的小企业经营项目,建立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帮助新办企业尽快走向市场。二是根据重庆市产业布局特点和发展要求,通过项目的支持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在科技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等产业领域合理布局,特别是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发挥知识、技术优势进行高端创业。这一点对于重庆市而言尤为必要,大学生的创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创业、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应有不同的领域,如果都集中在低端领域进行恶性竞争,势必影响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三是减少一些行业的政府垄断,允许大学生创业企业进入,增加创业机会。四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农业领域开展创业活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庆新农村建设。

3.奖励扶持政策

可设立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通过四种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奖励和扶持:一是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和商业贷款贴息;二是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优秀项目提供无偿资助;三是对部分雇佣应届大学毕业生及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资金补贴及奖励;四是大力支持重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鼓励其中的优秀项目市场化。此外,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税费减免、降低创业门槛、简化程序和手续等扶持政策,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

4.创业教育政策

仅凭一时的激情、干劲而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创业对社会和个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决策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要促进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在大学以下的教育体系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培养青少年的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鼓励举办面向社会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活动。总之,要以政策推动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迅速普及,努力形成适合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的系统的、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5.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因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而备受国际社会的指责。针对大学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发明专利等应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从政府的角度而言,重点是在知识产权法制体系的建设和执法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6.社会舆论导向政策

这类政策的目标是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一国的创业环境与该国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社会文化作为创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业活动有深远的影响。要运用多种媒体和社会舆论工具宣传创业政策,及时总结和推广大学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大力表彰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典型和优秀业绩,营造褒扬创业成功者,同时又容忍失败者的社会文化氛围,要使创业文化成为中国新时代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

7.社会保障政策

要完善户口、人事档案、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使大学生创业者进入和退出创业活动都能有相应的保障,免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EB/OL].[2010-06-18]. http://www.cq.gov.cn/zwgk/zcjd/221896.htm.

[2]张茉楠.中国经济须直击三大结构性失衡[N].上海商报,2009-09-29.

[3]丁肇文.自主创业未成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选择[N].北京晚报,2010-08-02.

[4]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EB/OL].[2008-08-12].http://www.cqhrss.gov.cn/u/cqhrss/news_32267.shtml.

[5]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OL].[2007-08-31].http://www.gov.cn/flfg/2007-08/31/content_732597.htm.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林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114-117.

[8]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9]郭必裕.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学生机会型创业[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5-57.

[10]吴晓波,周浩军.创业研究视角及主要变量:综述与展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5-44.

[11]沈洪宇.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2010(23):292-293.

[12]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41-44.

[13]朱桂梅.俄罗斯就业创业教育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0(6):268-270.

[14]郑秀芝.创业决策研究观点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企业经济,2011(2):104-106.

[1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选编[D],2010.

[16]中国青年报创业版[EB/OL].]2011-02-12].Http://www.chuangye.cyol.com.

[17]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EB/OL].[2012-01-29].Http://www.myjob.edu.cn.

[18]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EB/OL].[2011-11-28].Http://www.cqbys.com.

[19]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EB/OL].[2011-12-02].Http://www.cqdpc.gov.cn.

[20]重庆市规划局网站[EB/OL].(2009-11-23).Http://www.cqupb.gov.cn.

(责任编辑 彭建国)

作者:秦琴 江志斌

高校科技成果下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2: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服务举措还在逐步探索和完善。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论述了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以有效服务和扶持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服务平台 建构

[作者简介]李炳论(1978- ),男,山东青岛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共青团职能建设。(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和机制”(项目编号:09XJY008)和2009年新世纪广西教改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B035)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课题组在2009年9~12月进行了大学生创业调查。调查以走访社会创业人士、地方高新区企业管理部门及广西9所高校为主体。笔者就调查数据和其他公开数据,结合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社会调查分析。通过对社会创业人士的走访获知,大多社会创业人士认同扶持和服务大学生创业,但普遍对大学生创业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不够合理,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高,但创业活动的内容有科技含量的不多,因而真正创办企业的少,主要是缺乏良好的项目和合作伙伴;社会创业人士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环境不是非常理想,主要是扶持政策难以落实,配套资金困难;高新区企业管理机构认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即使向孵化器机构推荐,也因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难以快速准确地评估项目是否达到市场准入条件。

2.高校调查分析。高校层面调查分别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工学院、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学院,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在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2份,调查对象男生1809人,女生1083人。高校大学生创业调查结果如下:一是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除了学好知识外,还着重培养能力,综合素质提高,认同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反映出大学生对创业持有积极认可的态度,也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诸多问题,创业心理趋向理性。但部分学生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创业并非出于主观愿望。二是创业知识。创业知识主要指与创业相关的理论、政策、法规及必备的专业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普遍缺乏关注,缺乏创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专业培训。因此,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三是政府政策。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政府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并不了解和熟悉,社会相关部门对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和广泛,部分政策可能在具体执行中力度不够。四是学校教育。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进行了培训、设有创业教育相关组织,但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广、效果不明显,创业意识教育并没有普遍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创业平台构建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五是金融支持。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难主要在于缺乏创业能力,对市场环境认识不足和融资困难。学生在考虑自主创业所面临的困境时,能认识到缺乏创业能力等自身因素,表明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主创业,并冷静思考。另外,在融资渠道方面,说明学生更希望能够获得创业贷款和风险投资。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

1.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和服务实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以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平台,开辟青年博士工作站,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和服务实效。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文化的营造为方向,以“基于自主选择的课程体系-基于团队的课题实训-基于思维模式的创新品质的开发”三个层次的成长设置,为有热情参与科技创新的大学生提供“创新的阶梯”。创新基地依托青年博士工作站,指导大学生建设科技团队,积极开展学术沙龙、科技竞赛与项目开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帮助青年博士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攻克科技难关、实现成果转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站在更高的科技前沿,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果化、产业化。

2.推进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的功能整合和业务拓展,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第一,强化创业教育实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一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能够理性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有效梳理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既要组织有创业辅导热情、符合标准的教师参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更新观念和知识,创新思路和方法,掌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授技能,又要有计划地邀请成功企业家、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开设系列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大学生提高风险意识和判别能力,让企业家的优秀个人特质影响大学生,有效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二要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而快捷地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创业知识结构,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的决策和策略,明确具体的生涯发展途径,有效树立和培养创业理念。

第二,完善创业咨询内容,帮助大学生增长创业知识。一方面可以运用“朋辈”帮扶策略,培训一批辅导员和有过工作经历和创业简历的研究生、本科生组成创新创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工作坊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生涯决策辅导、创业咨询、社团创业模拟等服务为主要内容,为每一个咨询者设计个性化的生涯规划,辅助决策创业路径,提供创业课程选课指导。另一方面要坚持促进校内外、专兼职、学界和产业界相结合的原则,成立创业导师、创业咨询专家和创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三个层次的创业咨询专家团队及法律援助中心,采用定期开放、预约咨询和主题沙龙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业咨询活动。

第三,推进创业模拟体验,帮助大学生强化创业意识。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导向,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以学生社团创业兼职实习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创业技能拓展活动、校园经营实战大赛、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可以使学生完全仿真甚至真实地接触社会,迸发活力,将创业意识转变成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创业能力,培养和强化能自主、肯吃苦、敢冒险、会创新、善合作的创业意识。

第四,丰富创业见习实践,帮助大学生培育创业品质。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要依托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开展企业顶岗实习和创业技能拓展训练等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到共青团组织创建的“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和校友企业实习,引领大学生踊跃参加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创业见习和社会实践的内涵,在见习实践中加强合作与沟通,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历程中经受磨炼,了解社会,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理念,培养勤恳务实、艰苦奋斗的创业品质。

第五,提高项目孵化成效,帮助大学生激发创业潜能。促进创业项目成功孵化是创业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要借助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的人才聚合优势,有效发挥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筹协调功能,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坚持科技成果项目化、项目成果市场化,加速创新作品和科技成果的孵化,一方面促进以团队的形式传承既有优势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高新技术项目储备。通过创新赛事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相互渗透,锻炼了科技团队,扩大了技术积累,增强了市场嗅觉,为创新创业的一站式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3.争取提高社会资源支持的力度和幅度,提高大学生创业信心。第一,建设“校友基金+风险投资”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助推优质创业项目孵化。高校面向各地校友会,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校友会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团队为规模型校友企业做配套。校友会创业基金一方面可以用来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帮助大学生开拓眼界,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针对有创意和有竞争力的创业项目,可以邀请校友企业注资合伙开发,不定期组织创业风险投资考察团对校内的创业意向项目进行投资考察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给予专业建议和业务咨询,帮助创业企业规避风险、成功运营,有效促进了学生优质创业项目的孵化。

第二,建设网络“中小项目交易平台”,促进企业需求与创业者需要的中小项目对接。发挥网络优势,建设网络“中小项目交易平台”,将校外科技研发和创业合作需求发布在交易平台上。通过创业服务基地,对平台的注册企业进行认证,组织有科技特长和创业意向的同学以团队的形式承接企业需求的中小项目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活动。交易平台通过数据库系统,记录合作企业的诚信表现和学生的科技获奖、社会实践、项目承担等情况。中小项目交易平台以创业服务基地为第三方,有效促进了学生和企业诚信合作、深度合作。

第三,创办大学生创业园,提供创业实践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越来越凸显重要的平台作用,是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创业实践的基地,是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并检验其效果的广阔舞台。高校和社会机构共建大学生创业园,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的信息反馈,加强与社会金融服务机构、创业培训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校友联合会等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努力搭建高校、社会、企业、政府等方面良性互动的创业服务科学化系统,提升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形成和谐、有力的社会支撑服务体系和评价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创业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全社会共同支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累经验,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切实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有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者。

[参考文献]

[1]张存凯.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立体支持系统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2]蒋志勇.论西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3]郑永廷,高国希.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刘平.大学生创业教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李炳论

高校科技成果下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3:

对大学生校园创业的教育与引导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创业就是开创事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实践。在目前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和大学生就业非常严峻的形势下,许多大学生选择了个人自主创业,并由此波及到大学校园,大学生校园创业又形成了一股热潮,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学做老板,并开始了创业之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究竟应持有怎样的态度值得我们思考。笔者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从大学生校园创业的利与弊、项目选择、教育与引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创业 教育 引导

时下“创业”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姿态,尤其是大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各种因素、各种动力都在吸引和推动着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在大学校园里“创业”不再是一个羞羞答答的词语。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大学读书期间辍学创业最终成为全球首富的创业神话,为不少学子所津津乐道。据调查,深圳大学有一半左右的在校生参与打工。一些大学生更是打出了“我创业我精彩”的口号。笔者认为大学生校园创业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审慎的态度,必须具备有相应知识和能力,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校园创业的教育与引导。

一、大学生校园创业的利与弊

曾几何时,大学生被人们认为是一群不谙世事、只顾读书的书呆子。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单单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园创业及社会活动。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与传统勤工俭学相比,新一轮的大学生“创业热”不同以往,已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学习生活需要,而是把大学生校园创业当作一种不可或缺的阅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有的还将其作为一生事业的起点。大学生校园创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

1、大学生校园创业可为社会带来财富和价值。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科技创新的氛围,充分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大学生创业公司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学生创业公司的总价值将大幅度提高。正如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提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学校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2、大学生校园创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知识驱动经济的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创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秘密武器,美国95%的财富是由创业一代1980年以后创造的。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也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型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思维普遍活跃,有一定创业优势,高校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入世的挑战,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大学生校园创业创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大学生校园创业和毕业后自主创业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也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4、大学生校园创业可以培养其创新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又加之年纪轻,精力旺盛,“年轻是最大的资本”,没有成家故暂无家庭负担,他们创业是公司的中坚力量,是公司技术创新的直接运作者,又是技术创新的激励者、协调者和组织管理者。大学生创业的过程是一个人意志锤炼的过程,它会使人更加成熟,更加干练。创业过程是大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锻炼摸索的过程、自身发展的过程,而创业成功也是其回报社会和国家,实施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过程。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新企业诞生,其中一半的企业生存期不超过18个月,仅有20%能生存10以上。这说明创业本身是有极大的风险的。对市场把握不准、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不足均可以导致新企业死亡的因素。几年前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如火如荼“创业热”,引发了大学生创业成立了无数的学生公司,时过境迁,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公司在市场中倒闭或被兼营并了,社会上也出现了大学生创业的“呛水”的怀疑论调,大学生校园创业开始引起了广泛的冷思。大学生校园创业的弊端主要有:首先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学生做过“老板”,生意好了无心学习,生意不好无法安心学习。虽说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就业,但是在校期间把理论学习精通了,肯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若过早地掉入到生意中去,显然与大学教育的本意相悖。其次,过早创业会误导学生,影响其毕业后的选择。能做老板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做经理或者普通白领甚至职员。学校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学生创业,必然在校内刮起一股“旋风”,误导学生:只有创业的学生才是优秀生,使他们无法安心学习。但是,大学生校园创业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从广义的“学习”来讲,创业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为我们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方面的学习。许多创业者,甚至包括一些创业的失败者一再强调:创业,能学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大学生校园创业的项目选择

大学生校园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所以,大学生创业更冷静、更成熟成为新一轮创业的新特征。大学生校园创业的项目选择主要有:1、借助学校品牌的项目:各类教育与培训、成熟的技术转让、各种专业的咨询等;2、利用优势的服务项目:家教服务中心、成人考试补习、会议礼仪服务、收出版社退书、举办发明成果推广交易活动、速记训练营、出租旅游用品等;3、可以独立运作的专业项目:可以拆分的业务这在国外叫“虚拟组织”、图书制作前期工作、各类平面设计工作、各种专项代理业务等;4、利于对外合作的项目:婚礼化妆司仪、服装鞋帽设计、各类信息服务、主题假日学校等;5、小型多样的经营项目:手工制造、特色专柜、网络维护、体育用品等。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该有一个策划案——要详尽、有创意、可操作。其中有的已经有过实践演练,就更具有借鉴价值。但有一些项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比如:餐饮、服饰、摄影、简单的设计、建筑装潢、旧物调剂等,属于小打小闹,这些项目对大学生时间和精力上的牵连制太多,较低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应付,我认为这些项目没有市场占有的份额,并不适合大学生创业。

三、大学生校园创业的教育与引导

大学生创业是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现在社会上大多提倡大学生创业,而大学生创业的例子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但成功者甚少,比尔·盖茨的例子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大学生校园创业最好要在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下、专业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社会媒体也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要慎重引导好大学生校园创业。

1、加深对“创业”的理解,鼓励学生理性选择,避免“跟风”。创业就是开创事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实践。在创业之前要全面理解“业”的含义。调查显示,18.7%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赚大钱,而32.5%的大学生为了创业可以放弃自己的所学专业。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开公司经营实体就是唯一的创业之路,其实办实体、开公司是“业”,潜心于基础理论和学术探讨也是“业”。“业”就是事业,并非特指实业,开创任何事业都可以统称为创业。学和业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学是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对高新技术等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是业的一部分。所以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指教育大学生如何开设公司,如何办理营业执照等等,而是首先对“业”的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来看: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只有自身不断生长的优势,才能将自己的优势最后转化为胜势。成功创业需要我们去扬已之长避已之短。切不可一时头脑发热,缺少对自我的清醒认识,“拼命追逐大多数”。

2、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校园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主渠道。通过开设创业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这种教育体验,使大学生获得创业知识和感性的认识。创业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涵盖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创业能力教育,这些内容有的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渗透,但要真正形成完备的创业能力,还必须设置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专门化教育。例如:北航专门开设了有关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经济法”、“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基础篇)、创业实务等,内容涵盖了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业的前期准备、创业步骤、市场机遇的把握、创业前的市场调查、工商注册程序、怎样进驻孵化器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强调可实际操作性。选修课包括“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与“创业财务基础”等。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意识、帮助其树立创业精神,从而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知识的教育更多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才为根本目标。社会需要创业家和冒险家,更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所以高校要注意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把大学生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的每一环节,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第二课堂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专业教育中要有机地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要贯彻创业教育的精神,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障碍性的实验以及举办一些创业教育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要以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来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建立创业型课程体系,要将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从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转变到重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毕业后的劳动需要上来。

4、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高校要营造鼓励创业的舆论氛围。要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业的舆论环境,高校要宣传创业精神,让他们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学习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和致富经验,促使大学生为创业而感动、而思考,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帮助青年统一思想认识,树立自食其力、创业光荣的观念。热情是成功所需要的,也是青年大学生的优势,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作用日益突出,掌握知识和有头脑的大学生就很有幻想,要尽快实现理论用于实践,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浮躁,要顺其自然,只要有时间,抽得出精力,这跟毕业后创业差不多。如果有条件,有创意,试一下也不错,不必强求。

5、拓展培养渠道,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引导的主要内容。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进行创业教育的学生社团,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1-2个社团组织作为依托,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美国德州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了一种“校园创业计划”活动,也称为“商业计划竞赛”。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把创业计划大赛这一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引入我国大学校园,随后全国、全省性的“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也相继连续举办等,一些学子组成优势互补的团体,提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设想,通过紧密合作,完成市场调查、经营分析等系统化的市场化规则,向风险家游说,优胜者将获得风险家的资金支持,可以成为将创业活动的成果直接推向市场。还有,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或金融的模拟等[9],都会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

6、优化师资结构,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搭建学生创业平台。高校要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提高其创业教育的能力,加大对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研企业家个性及其创业史,进行市场调查,学习风险投资知识等活动,为他们校园创业作好心理、经验、知识准备{11}。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建立校园创业教育基地,这种基地应模拟商业模式建立,即创设模拟企业和市场,通过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引发和激励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中个别具备条件的,可以在政策资金上支持,尽可能在场所条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为大学生校园创业搭建平台。

“创业,未必成功,放弃,不会成功”。对于我们来说,任何法则、定律都是死的,惟有你的行动才能将其完全激活,使其成为你成功创业的法宝。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对大学生校园创业除在力所能及给予人力、物质或资金的帮助外,如果在创业程序、方法上给予指导,加强教育与引导,让他们真正学会创业的技能,培养其创业的精神,那么我们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就真正实施了。

参考文献:

①红红火火的大学生校园创业中小企业科技[J].2003,(8):10.

②郭忠孝 等.大学生创业重要性及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106-107.

③刘夏亮.创业者的抗击力[J].成才与就业,2006,(4):69.

④袁方.成功创业最终靠你的优势.成功创业第一书[M].海南出版社,.2002:171.

⑤青稞.清华园的创业启蒙[M],改革出版社.,1999:138-150.

⑥石英姿.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54-56.

⑦韩雯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业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114-115.

作者:孔成华

上一篇: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应用论文下一篇:实习生消极心理中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