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章指出了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发展现状与趋势,最后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企业管理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对策与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篇1:

对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问题思考

摘要: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是国内探讨研究多年的话题,其间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各地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总体格局仍不理想。本文拟从市场经济角度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实践。

关键词:市场经济 高新技术 成果转化 存在问题 对策措施

1、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现状

1.1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的效应

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项目的转化,一批科技企业迅速成长、做大做强,科技企业注重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塑造新型的分配机制,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一批转化项目已经形成现实生产力,成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1.2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的效应

在已实施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中,其产业分类为电子信息产业20%;生物医药15%;新材料产业30%;能源环保项目14%,共占79%,这些产业都是我们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高附加值的产出效益。

1.3资金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效应

各类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已经逐步形成,资金集聚高新技术领域已呈现良好势头,政府设立了创投引导资金,使得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正在吸引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1.4促进各类企业发展,共同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主体的效应

在已认定的转化项目中,民营企业占48.3%,并且还有个人发明成果,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体现不分类型、不分集体与个人,共同进行成果转化,促进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

1.5形成“产学研金政”五位一体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效应

政府合力,政策聚焦,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的建立,科技与金融加强融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多种形式合作更加活跃,体现出自主创新经济时代“产学研”联合方式的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浓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将现实生产力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2、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2.1毋庸回避,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1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现状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部分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还较欠缺,这些企业仍停留在加工型或传统技术产品的生产上,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企业不够多,企业经营者竞争意识不够强,自主创新与吸收引进高新技术成果迫切性不高,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实施产业化方面与先进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发展后劲匮乏。

2.1.2科研开发与实施产业化脱节,科研立项没有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至每年有一些科技成果束之高阁,没能实现转化。而一些企业对科技成果需求不旺,迫切性不够,以至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有“两张皮”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进程和效果。

2.1.3社会上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认识不足,求全责备的多,允许失败,甘担风险的少。

2.1.4成果转化项目需要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业投资资金运作还不完善,我们的创业风险投资投入与退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影响了创业风险投资的有效集聚。

2.1.5对知识产权概念的认识模糊,对通过申报专利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和尊重别人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强,这与我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大市场的形势不相符合。

2.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

2.2.1企业经营中创新机制的建立是薄弱环节,促进企业自身积极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没有普遍形成;

2.2.2虽然我们市场经济转轨已有许多年,但适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基础还不够坚固;

2.2.3有些方面的管理模式还制约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不够强;

2.2.4只求安逸,不敢冒风险阻碍着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快速发展;

2.2.5区域内自身科研开发力量相对薄弱;各类要素市场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完善;高新技术成果项目供需双方紧密沟通的渠道不够通畅;

2.2.6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

对于区域而言,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培育、发展尤其重要,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3、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更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3.1注重观念转变,着重抓好四个突出

3.1.1进一步突出激励企业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以有利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吸纳更多的高新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层次。

3.1.2进一步突出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提供更多的优惠,实行融资优先,市场准入优惠,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实施专利战略,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3.1.3进一步突出技术要素分配、形成推动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以适应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体现知识劳动的价值。

3.1.4进一步突出营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良好创业环境,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鼓励创业,开辟创业融投资新渠道,提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良好服务。

3.2抓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链建设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链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服务等环节组成,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是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也不例外,政策、项目、土地、劳动、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等诸多生产要素都很重要。

政府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起着引导、桥梁、纽带和催化作用,要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各生产要素和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和,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氛围。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强化服务意识,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广开绿灯,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起到良好的实效。

企业要投身于市场环境,积极主动成为成果转化的主角,大胆探索,走出自主创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新路子,实现应有的社会价值。

高校、科研院所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源头,科研要紧密结合市场热点和需求立项并转化成果,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开发活力。

要积极培育要素市场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专利、信息、咨询、人才、市场、信用、资金、管理等转化要素的服务,起好桥梁与助推器作用。

3.3建设好高新技术园区

把搞好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抓手,使其成为科技资源密集区、示范区,成为高新技术成果与产品的产出基地、交易展示中心,成为区、校、所联手,技工贸一体的自主创新基地。使得高校、科研院所能够把成果推向市场,各类企业能够把成果吸纳到企业进行转化,同时,还是一个中介服务机构完备的区域,是人才的高地和学校、信息的汇聚地、资本的集散地。

建设高新技术密集区要围绕科技资源的密集程度、科技创新的激励程度、科技产业的发展程度、科技人才的集聚程度、科技创新的支撑程度、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等方面引进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元化地增加对自主创新的投入,逐步建立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建立、完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快区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自主创新创造基础性条件;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在项目、人才、资金、管理、创新机制等诸多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从而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3.4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源头建设

进一步推进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科研力量,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根据市场与企业的需要进行科研和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使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3.5营造科技创业的多元化投资环境

知识经济是高新技术与金融资本高度结合的经济,目前,资本市场较为单一,政府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仍占有较大比例,社会资金投入较少,因而多元化资金投入问题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要创造条件,培育多元化的资本市场,鼓励、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成果转化项目,尤其要转变观念,推进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积极鼓励通过技术产权交易和股权融资,不要担心别人来控股。

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资金分别投入转化项目的不同阶段来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完善创业与风险投资的进入与退出渠道,成果转化后,通过技术产权交易或股权转让来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使风险投资得到回报,再投入新的项目,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

3.6进一步实施专利战略

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申报专利和使用专利,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以扶持,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项目,培育成技术领先高地。

3.7激活创新机制,加大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力度

在自主创新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人才更是最根本、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我们要在分配制度上注重人力资本的要素,充分体现知识劳动的价值,这是自主创新经济时代分配制度的一次革命。科技人员不能简单地按“工资+奖金”单一模式进行分配,而应该实施“工资+奖金+股权+权益收入”的多元化分配模式。

塑造利益主体,从而在科技人员、经营者同股、同权、同责任的基础上,构筑起联股、联利又联心的创新动力机制,从而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创业感。形成以股权、权益和奖励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收益方式,并且鼓励各类企业试行“期权期股”制度,形成对科技人员的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有效结合,充分体现知识劳动的资本价值,激励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精神。

3.8抓住重点高新技术产业

以占领科技制高点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方向,选择一批能够体现区域优势和特点,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与产业带动作用、有跨越机遇的重要技术领域,重点放在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精心组织,加强集成,总体推进,局部突破,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尽快形成具有高科技、高产出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4、结语: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首先就得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抓起。我们的经济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潮流和新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新趋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要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求得自住创新的新发展,再创新业绩,为科技与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作者:哈亮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篇2:

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摘 要:文章指出了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发展现状与趋势,最后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企业管理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对策与看法。

关键词:高新技术 成果转化 运行机制 企业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要投入资金、物质条件、人才、信息和各种基础支撑条件等要素资源,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将各种要素资源有效配置,其目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生产,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成率,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高效的运行机制表现为成果转化运作体系的一体化程度高、协同性强、时效性强。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当然,高新技术企业在成果转化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化信息不对称。市场需求较难预测,较为复杂,潜在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不一定能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对尚未定型的产品投放市场,仅能大概估计市场需求。因此,成果转化的市场预测可能有偏差。

技术成果的成熟性较难准确判断,技术成果的发展阶段及成熟与否不好界定。技术成果成熟性的标准不统一,影响成果顺利转化。

技术越先进转化难度越大,科技成果转化取决于市场,市场则取决于科技产品的高性价比,性价比高,则较容易被市场接受,有利于实现转化目标,技术先进性不等于产品的性价比好。

用户使用转化产品有一个过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人员应研究用户需求心理,从满足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角度考虑科技成果商品化,否则会影响成果的有效转化。

成果转化的复杂性决定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上述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涉及到成果转化的各个方面,应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现象。

2.支撑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创业风险、产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不完善、不配套,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大,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施及产业化人才方面的激励政策没有或不完善,不能产生人才的集聚效应,影响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协同体系不完善。成果转化是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综合,需各方有效配合,特别是产、学、研、政、金、中、贸的结合、其他企业的协作配套等协同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各方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社会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需比较发达的社会服务体系支撑,技术市场和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建设还不能适应企业成果转化发展的需要,包括供需发布、定价、评估、交易、纠纷处理等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3.转化机制不完善。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资金较为短缺,风险投资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目前,工业化国家的科研、中试、投产经费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仅为1∶0.7∶100。

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院所作为高新技术成果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相当多的科研人员仅注重学术研究,不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过程,大多热衷于发表论文、申报专利、科技奖励等,不懂也不关心高新技术成果、专利技术能否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甚至出现名不符实、根本不能实际应用的“垃圾”专利,或知识产权状态与高新技术成果核心技术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或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或体现在文字上。应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和科研院所中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吸引成果转化各领域高素质人才参与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使得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人员能够获得较高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要素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各构成要素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特别是技术上相关基础性支撑平台建设与共享资源的配置机制不完善,如产业基础支撑、大型和尖端仪器设备条件资源的共享等,这些资源目前主要在科研院所当中,尚不能较快形成生产力和与企业主体相配合,尚未完全建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机制。

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高新技术成果及高新技术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相互脱节。

4.科技中介不发达。技术交易较为复杂,涉及技术评审、转让方式、法律等诸多方面问题,技术价格难以确定,导致技术交易成本较高。目前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比较薄弱,作为科技成果转让的主渠道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对技术市场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成果转化人才,技术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只能起联络沟通作用,无法实施对成果深层次的评估和咨询。

三、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发展趋势分析

综观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及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现对当前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1.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在向不同行业、领域迁移时扩散、渗透发展趋势逐步增强,不断产生的新的技术系统及领域,导致新兴产业的出现,带动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改造、升级与变革。

2.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们对成果转化认识的深入,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学科交叉、发展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经济、社会效果的评价,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发展趋势。

3.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新技术或新的技术系统从产生、应用到淘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过程呈现出短周期化发展趋势。

4.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日趋显现,经济发展依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高新技术及其成果转化使得科技与经济等学科、领域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呈现出相互融合、渗透、交叉发展的趋势。

5.在信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在进行传统工业信息化改造时,软件技术的创新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管理水平和效益,同时,也可以将软件程序固化在硬件中以加强硬件的信息处理功能。

6.成果转化中高新技术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技术相结合形成的科技成果,呈现出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高度集成化创新的发展趋势。

四、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对策

通过笔者在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研究与实践,认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管理运行机制及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非常重要,消费者需求的推动关系到企业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源动力,可供转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在企业经过产品化阶段,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直至获得预期收益的过程,其实质是为商业化生产系统引进新的技术成果,以期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的过程。

2.组织机制。企业组织机制是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从成果转化企业组织机制来看,技术研发部门应通过市场需求导向,建立起生产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发展促进生产的相互协调机制,把应用转化成果作为立项或实施的重要依据,及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转化成果;财务部门应多方位、多层次地开辟各种资金渠道,逐年增加对研发的投入,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生产部门应积极主动地采用新技术、新成果、利用新技术形成的新工艺、新方法等,根据生产需要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成果,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营销部门应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市场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消费者、细分市场和目标市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成果转化产品,积极回笼资金,进一步运用于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扩大再生产,形成产业规模等等。

3.投融资机制。投融资机制是成果转化企业管理与运行的根本保障,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一般按照企业销售额的百分比用于新产品试制和企业技术开发,这将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创新,可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成熟的技术。在科技经济价值链上,企业在将科技成果商品化向产业化发展中,尤其在企业高新技术成果不同的转化阶段,应有相应的投融资机制与之配套,建立和完善投融资进入和退出机制,形成有利于企业成果转化的良性发展和促进机制。

4.竞争机制。目前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高新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竞争和人才竞争。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更具竞争力。

在人才竞争方面,竞争的核心是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具备创新能力、思维活跃的创新型高素质高新技术及成果转化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能力强弱,实质上是科技、经营、管理人才在竞争中形成的能力和水平综合体现,决定了企业、国家在整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应积极建立国际人才高地,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使人才凝聚在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上来,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锻炼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以国际化的视野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各国尖端人才资源,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引海外人才参与我国创新型国家能力建设,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国家。

5.激励机制。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管理运行的激励方面,包括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主要包括国家创新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的激励,激励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学习创新型转变,国家投入的创新基金与企业研究项目相配套等方面,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在政府激励方面,应考虑改革户籍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为科技人才创造宽松的生存和创业环境,建立灵活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培育中心来构建运行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网络系统,鼓励科研院所及其科技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转化高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做好孵化机制建设,给中小科技型企业以政策、资金支持,尽快建立风险投资运作体系,给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营运服务咨询,推动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转化,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增强科研成果供求关系的透明度,加大教育投资,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加大研发力度,国家投入要侧重于支持战略性、关键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担负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的创业期引导资金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辅助资金等。

内部激励主要包括在市场激励方面,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特点决定了其市场竞争活动的特殊性,企业在制定竞争策略时,应根据产业特点和具体情况对传统竞争策略组合做出适当调整并加以创新,如经营管理人员应培养正确的市场判断力、战略思维和展望能力,努力建立事实的行业标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致力于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对新一轮的技术实施再创新,由对抗型竞争走向合作型竞争;在产权激励方面,应建立专利保证体系,以实施有效的专利战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利用专利文献,加强专利管理,为专利战略提供组织保证;在人才激励方面,应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使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化人才等相关人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神和物质利益。

6.创新机制。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既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企业的创新过程,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公平竞争机制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创新、课题立项的公开、公正机制以及成果转让的评价监督机制创新等,对企业内部的工程技术中心、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科技创新成果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以便于转化成果按市场经济规律高效转化、在技术市场进行供需交易或通过科技中介机构实行有偿转让,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业化。

7.企业家和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机制。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开拓目标客户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应建立、健全创新企业家的培养机制。企业研发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家对技术经济现象的好奇心,积极进取的人格特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愿望,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对市场利润的渴望,都会自发激励企业家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行为。

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国际化视野、科研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突出、熟悉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战略的创新团队领导者,分为前沿科技、科技产业化和复合型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等方面。我国正处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阶段,对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需求迫切,要让其保持引领作用突出、创新能力卓越、团队效应显著、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创新领军优势,就要建立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成长、培养机制。

(1)建立自主管理机制。应打破所有制和地域限制,不受资历、编制等条件局限,自由组建专兼职创新团队,享有在研发立项、设备购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支配权和主导权。

(2)探索激励机制。鼓励以知识、技术、产权等要素参与分配,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纳入到科学技术的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全部过程,形成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3)健全公共服务机制。进行“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在研发、推广方面提供具有国际经验和视野、拥有国际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化科技公共服务队伍,健全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科技咨询、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建立科技中介和科学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吸引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参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产权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家和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的创新精神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建立企业家和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对企业管理者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必将有力地促进良好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运行与管理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五、结束语

我们知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关键,具有高水平、高质量、高附加值含量的高新技术项目与产品走向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品牌,是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入与重组高端科技领域国际分工的重要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成果转化中人才是形成高科技产业链有力智力支撑与保障,企业应充分注重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的积聚与培养,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会,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感受到发展、时间的紧迫性,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生产力,因此,只有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运行与管理机制并积极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寿仁等.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赵跃华,缪仁炳.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解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7)

3.朱文龙.领军人物是成果转化成功的关键要素[J].中国科技成果,2007(22)

4.王敏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

5.张玉臣主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撑[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责编:吕尚)

作者:袁田利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篇3: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通过R&D经费投入、高素质人才投入、科研机构数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奖励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经济效益等指标分析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结论表明: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存在R&D投入不足、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高等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不配套、产权信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应通过科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搞好创新环境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等措施提高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湖南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变化迅速、产品寿命周期短、产品性能和工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即创新性。全新的高新技术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需求会迅速增加,从而带来高效益,高效益引力的拉动作用又会加速创新过程,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1]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是发现问题、改善和提高创新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其他研究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对湖南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创新能力分析,以便于进一步研究的开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选择

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系统的复合的能力,其结构复杂,分析与评价也难以量化,寻找一种能够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分析方法并非易事。目前,国外学者多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较少,但是前者对后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基于特性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创新目的、促进或阻碍创新因素分析以及创新的新颖性及创新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因此,国外对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R&D、专利、创新目标等,其重点关注的是创新投入发生后,创新活动表现出来的特性和创新产出的指标。其中,国外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1)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得能力的综合。(2)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3)技术创新能力由掌握技术核心的人、创新管理、技术系统、科技意识等组成。(4)技术创新能力由可利用的资源、对竞争对手的理解、对环境的了解能力、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开拓性战略等组成[2]。

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技术创新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都开展了技术创新的研究,进行了技术创新管理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方面的探索。国内许多学者同样较多地对企业进行评价,设计了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然而,对某一地区整个产业进行评价的研究文献较少,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前提即创新能力结构问题上,国内许多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目前国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1)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有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3](2)技术创新能力是R&D能力、生产准备、市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4](3)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技术改进与消化吸收能力、市场开拓与市场竞争能力、资金筹集与调度能力、对外协作与公关能力、人才开发与继续教育能力、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等。[5](4)评价创新能力有12个指标: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R&D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重、本科以上人员职工人数比重、行业出口创汇额、高级职称员工占职工人数的比重、高技术产品的销售比重、经济增加值、流动资产周转率、人均创税、权益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6]

综观国内外对高新技术企业或产业创新能力的分析评价,无论哪一种分析方法或者指标体系,其核心方法都是从R&D投入、R&D产出两方面着手,进行比较研究。鉴于数据的可得性,笔者拟从R&D投入、产出两方面,既采用历史的纵向比较,也采用和其他省市及国外的横向比较,对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笔者考察的投入指标主要包括R&D经费投入、高素质人才投入及科研机构,考察的产出指标主要包括发明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奖励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经济效益等。

二、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一)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投入指标主要包括R&D经费投入、高素质人才投入以及科研机构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R&D经费投入是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湖南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无论从投入数量还是投入强度,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表1反映了近5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走势。虽然历年湖南R&D经费不断增长,R&D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但与外省(市、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05年湖南R&D经费增长速度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20位,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山西名列第5;R&D经费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17位,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江西和山西名列第4;R&D投入强度在全国各省(市、区)名列19位,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山西和河南名列第4。

2.人才投入。2006年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2.53万人,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3.02万人,比上年增长7.2%;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79万人,增长9.7%。从事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人员4.01万人年,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年,增长4.5%;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4万人年,增加0.15万人年,增长4.7%。R&D项目参加人员折合全时人员5.56万人年,增加2.17万人年,增长64%。但是,这在全国来说仍只处于中等水平。

3.科研机构。全省有县级以上独立科研与开发机构33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开发机构170多个,大中型企业科研与开发机构300多个。[7]这些科技人才与研发机构是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支撑力量,较之于兄弟省市处于中上水平。

(二)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主要是指各种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奖项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具体情况如下:

1.发明专利。湖南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10249件,比上年增长17%;其中最能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578件,位居全国第九、中部地区第一。

2.科技成果奖项。2006年湖南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86项,其中有1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强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柑桔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环境友好生产乙酰甲胺磷新工艺”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81项。

3.经济效益。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经济效益方面,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44.66亿元,增长19.1%,其中出口74.13亿元,增长46%。其状况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①

三、制约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R&D投入不足

从创新投入看,不考虑与世界技术创新强国相比,仅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省市相比,湖南应用研究经费处于中下游水平。R&D投入强度虽然逐年提高,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看,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强度不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较弱。此外,湖南的R&D投入结构难以适应自主创新的高风险性特征。

(二)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

科技园区内公共设施的短缺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产业集群内部还存在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技术基础结构不健全等问题。[8]如金融服务基础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的资金传导机制尚未形成,风险投资的有效运转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没有建立,并购的无形市场没有形成,即真正的市场投融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9]。

(三)高等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不配套

湖南省内有多所名校,尤其在长株潭地区,每年要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产出大量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工程教育目前过于偏重理论,与生产实践、技术创新活动结合仍然不够紧密。这使得培养的人才缺乏工程化锻炼,对于实际生产当中的技术创新过程了解不够,人才发挥创新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创新成果方面,湖南不少高等学校、研究所纷纷自办公司,还出现了大学科技园,这有利于高校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也有利于在市场实践中历练高校师生。但是应该看到,这样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高等学校、研究所和企业各有所长,在创新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高校往往将好一些的成果自己生产,可生产性或市场前景较差的成果转让给企业。缺乏市场优势的高校往往不能高效利用好的成果,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高等学校、研究所和企业在创新链中的合理分工和关联被冲击,创新要素组合效果难以显现。

(四)产权、信用制度不健全

高新技术创新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由于在全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湖南也没有具体规定。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生的大量涉及知识产权的现象,急需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办法加以解决。此外,信用制度有待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好,政府部门掌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不高,缺乏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

四、提升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路径

(一)科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

通过前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湖南高新技术产业技术R&D资金投入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应在重视科技创新投入数量的前提下,注重科技创新投入质量的提高。科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首先是指在科技创新投入的指标选择上应充分利用“木桶原理”的“短边原则”,着重增加处于有效状态的指标的投入,同时减少对于存在冗余状况的指标的投入,以达到科技创新投入的高效;其次,根据行业之间的不同特点,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投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行业自身特点,着重加大对产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指标投入。[10]同时,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改变财政科技投入单一的无偿投资方式,与有偿投资方式相结合。政府要善于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产业引导投资担保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11]

(二)搞好创新环境建设

根据前述分析,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软环境不够完善。创新制度重于技术,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优良的创新软环境来提供保障。首先是发挥研究性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政府支持、研究机构科研开发、企业推广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湖南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与高新技术产业一样聚集长株潭地区,这是企业创新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政府要牵线搭桥,给予政策支持,促进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优势互补。美国的经验是,大学不直接创办企业,经营企业,但允许以技术成果参股。爱尔兰对国家资助的院所科研成果的转让有着十分优惠的条件,法律规定,以国家科研投入形成的软件知识产权,在技术转让时,大学与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可以持有85%以上的知识产权。

(三)培育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中介体系,是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作用。应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建立和发展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器、信息服务机构、科技融资机构、科技评估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公共科技信息平台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

(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

湖南应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指导,针对湖南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制定符合湖南实际的知识产权战略,完善湖南知识产权地方法规、政策体系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机制,抓好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整治工作,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激励知识产权创造,推进知识产权应用,促进产业集群提升知识含量和创新水准。[12]加强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教育,形成知识产权尊权维权的良好氛围。另外,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专利、商标等申请和注册工作;设立专利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专利申请和维护费用。

立项课题: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法制创新研究”的(湘科计字[2007]109号,项目编号:2007ZK3046)阶段成果之一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科技厅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结果通报。

参考文献:

[1]常玉、刘显东、杨莉.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科研管理,2003,24(2):41-48.

[2]倪颖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5.

[3]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6-56.

[4]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12.

[5]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4-76.

[6]丁卫国,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2(24):50-51.

[7]曾庆炎,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59.

[8]高沫丽,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2-33.

[9]彭程甸,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政策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42-45.

[10]贾小峰、李子彪、胡宝民,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25):194.

[11]唐之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新型工业化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支持解析[J].新湘评论,2007(4):39-42.

[12]莫守忠,论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8.

作者:彭程甸

上一篇:住宅建筑外墙渗漏原因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下的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