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环境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3

作者简介:黄秦安,男,1962年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环境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数学环境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摘 要: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制约着他们行为的有效性。心理素质己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据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教育;素质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热点之一,它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不论从观念理论、制度体制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做艰苦的工作。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素质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如果学生的大脑思维离开了敏捷、灵活、深刻、创造、批判,而是迟钝、呆板、肤浅、因循、保守的。那么何谈他已具备了能经受世纪风雨洗礼,能再创辉煌的优良素质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背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制约着他们行为的有效性。心理素质己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据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

小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元认知培养即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概括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怎样去培养、去获得,有何目的、计划和行动,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都在监控和调节之中,这种监控和调节往往比智力更重要,有些聪明学生学习水平低下,就是自己不能对自己监控调节。在情感意志过程中,主要是在认知过程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审美教育,以及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中的教育,使学生产生需要,有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顽强意志。在个性品质方面,要认真贯彻教学大纲中的个性品质培养,紧紧围绕培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正确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形成日趋稳定并发展能力和性格。小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有心理教育的意识,以渗透和小专题讲座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养成教育是社会、家庭要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本身要有良好的校风、学风、教学管理制度;班级要有优良的班级文化、班风;社会要在人才选拔、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在重教的同时,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家庭要有正确的子女成才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根据孩子的禀赋,顺其天性,积极引导,使学生都感到自己能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养成自愿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逐渐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以达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近几年我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成立了德育研究领导小组、家长委员会,政教处、团委定期开展班级管理研讨会、家长会,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大学院校心理学教授来校举行心理讲座,教务处开设选修课、课外兴趣活动,学校召开运动会、科技周、艺术节等形式构建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建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切切实实减轻了学生过多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压力,培养他们健康身心,健全人格,使他们能愉快学习,茁壮成长并不断发展。

办好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为更好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方面,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要明确培养目标,造就一批具有高数学素质的新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教的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提倡自我教育,立志岗位成才,使从教教师有能力进行数学素质教育。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因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观念层次上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育人评价观,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时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知识层次上要不断地学习和牢固掌握现代数学知识,领悟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并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在方法层次上要认真研究教法、学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最终实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应该说,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及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课程是改革的核心,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结构,再好的教学目标也要落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选取和编排。由于原有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课程结构与现代科学、现代数学严重脱节,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挖掘学生的特长潜力。课程在选取内容时要有超前意识,另外要考虑科学技术和数学的快速变化与课程建设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性特点,把重要的基本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学生在变化的世界中求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省推行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算机水平初级能力考核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使素质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保证。

因此,加强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届时,我们的学校将成为一个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人才的理想摇篮。

作者:侯玉琢

数学环境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努力成为研究型数学教师

作者简介:黄秦安,男,1962年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同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数学教育与数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留校,从事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2年晋升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数学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科学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科学史硕士导师以及教育硕士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先后在《新华文摘》《自然辩证法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数学教育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数学文化的本质》《功能及其在人类文化变革中的角色》《论数学真理观的后现代转向》《数学真理的发展及其对自然观演变的启示》《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后现代思想观念对于数学教育的若干启示》《关于数学文化的若干重要相关研究领域》等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参加翻译西方学术名著《阿基米德全集》等,承担或参加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

如果要对数学教师进行某种分类,可以有许多划分的标准:既可以从职称级别上划分,比如在中小学校,有所谓二级、一级、高级之差别;也可以从社会效益上去划分,例如重点中学与非重点的教师;还可以从荣誉上去划分,比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由于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对高素质数学教师的普遍需求,从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特征上进行划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一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在本文中我们所说的研究型教师,是指教师通过开展与自己所从事的数学和数学教学紧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采用多种方式(如参加论文评选、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在刊物或出版社公开发表研究成果(论文、报告、著作等)),并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尤其是数学教学效果优异的教师,如果数学教师在业余时间进行诸如文学创作或其他非数学(教育)类的研究,则不在我们的语境之列。

一、数学教师:从教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和数学教学研究中,对于研究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一直没有予以充分的认识,单纯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绩一直是许多学校评价教师的核心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及其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是高素质数学教师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研究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对于深化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年来,我国数学学科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数学教师应该以何种方式参与数学教育改革和数学课程改革?这是关系到数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以课程改革为例,通常的思路是,教师要参加关于课程改革的各种培训,并逐步在整体上把握新课程的基本思想,理解其在内容上的细节要求,并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这些固然都是基本的和重要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课程改革要想获得成功,数学教师决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于接受课改的“施予”和命令,处于被动的吸收者、转述者和实施者的地位,而要充分发挥参与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数学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师的讲授型定位,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关于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在国际上,美国学者Al Cuoco在《教学用的数学》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值得称道的:“在教育中很少有绝对的事。但有一点我绝对肯定:就是最好的中学教师是那些具有类似于数学研究经验的人,”对于Al Cuoco的这一论点,我们是十分赞成和欣赏的,具体地,在《教学用的数学》一文中,Al Cuoco指出了美国中学教学的若干“令人烦恼”的特点,他把这些特点归结为7点。

1、不问数学为何物:“在许多学校里,数学被教成了一代传一代的固定不变的知识体系,他们不把几何定理、三角公式和代数方法这些人造的东西看成是研究数学的产物,而是看成就是数学本身……”

2、平淡无奇综合症:“我所看到的许多课真正的特点就是所讲的每个东西都同样地着重,解释名词、记号和各项规定,与解决问题证明定理看得同样重要……”

3、上课以解题为中心:“我看见许多课的目的似乎就是尽可能快,又尽可能省力地把作业做完……”

4、先看再跟教学法:“这种类型的教学就是教师先详细讲一个题目,然后学生试着模仿教师做一个几乎完全一样的题目,接下来再做一大堆大体相同的题目,周而复始直到下课。”

5、没有“引理”的教学大纲:中学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学生如果不具备全部预备知识就不让做一个题目……

6、什么事都得在大学里学过:“许多中学教师对自己实行这样一种哲学,即‘在你开始做之前知道所有你所需要的知识’,他们不把大学所学只看成自己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所需的工具,而把大学看成学到今后所需的一切数学的地方……这就把许多教师置于一个可怕的境地:他们的专业能力仅限于他们在大学里学过的,而不是他们能够领会到的……”

7、纵向脱节:“绝大多数教师看不见他们在大学里学的数学和他们正在教的数学有什么联系。”

把Al Cuoco上述7点看法加以概括,就可以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不理想的数学教学行为总是和以下三个方面的缺失紧密相关的:教师不当的观念、循规蹈矩与平淡无奇的教学思想与行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完整,而对比中国的数学教师,类似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状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定位有偏差,尤其是对教育研究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关于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教育观念,笔者在文中已经有较为详尽的探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这里不再赘述,只须提及的是,在新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下,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更具柔性适应性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这同时也是数学教师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二、数学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教师,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数学课堂文化

作为研究型数学教师,在数学观、知识结构等方面应有更高的标准,从教学思想与行为看,传统意义上好教师的标准就是在教学上要有出色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授业、传道、解惑”,并能教出考高分的学生,但现在看来,这一标准确实是过于单一了,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新课程的挑战,我们特别强调教师从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课程改革越来越趋向于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时,许多教师反而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这是教育中的“计划经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的一个明证,传统的教师只喜欢完成“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而很少去问这个任务是否合适,通常,如果某个教学目标不够具体,难以操作而需要自己进行研发,教师就会感到吃力,从近年来课改的实施过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不善于进行课程开发和研究的教师就常常处于教学的被动状态,一个可能有些夸张的说法是,在传统课程面前,教师与学生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教师拥有教学参考书,而学生只有课本,由此可见,传统教师对现成的课程资源的依赖性是很大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无疑将在从课程到课堂的转换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种仅仅把课本知识拷贝到备课本上,然后再照搬到黑板上的做法将无法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为了应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既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又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既是优秀的讲授者,还要成为数学教育的研究者,相应地,对数学教学能力我们也应予以重新理解,数学教学能力将不仅仅是知识表述和讲授的能力,而且是一种数学思想与语言交流的能力,是一种适应变化、敢于创新的能力,是一种锐意改革、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敢于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并尝试发表相应研究成果的能力。

鉴于上述认识,可以提出如下的教师专业化的调整与转换思路: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向双主体、多主体、师生互动以及主体性间的转变,教师与学生应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共同设计者和共同评价者,教师应从知识的传输者向知识的解释者转变,从至高无上的知识的终极权威向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的展示者转变,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的决定者、控制者向引导者、参与者转变,从数学教学管理方式上的管理者、灌输者、命令者向合作者、质询者、对话者转变,相应地,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要不断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例如,当考虑到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要素并入教学结构,形成新的教学关系时,教师应重新定位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新的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计算机作为教师的助手,教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数学教育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当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授数学的知识、技巧、技能,而是把数学内在的思想本质和精神渗透到学生心中时,那么就达到了更高的教育目标,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素质是由数学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等为基本成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矛盾所形成的一个综合体,这些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综合的因素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堂的背景文化,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着数学课堂文化的形成、形式和基本表现形式及一般特征,我们主张数学教师应着力去创造一种结合自身数学素质特点的、展示自身个性的、高起点的、具有展示数学典范的科学本质、社会价值、思维特征和独特的美学意蕴的数学课堂文化情境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学文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数学课堂中,文化以一种深层的、潜在的形式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从师生关系看。例如教师的观念(包括数学观、数学教育观),以及学生的各种观念,都是某种社会价值、文化心理的投射,从更为广泛的领域看,社会文化观念、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中国整体教育思想等也在相当程度上支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走向和师生的心理。对数学课堂文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有些是我们自觉认识到,或是我们不自觉采用的。

从教师的主动性价值取向看,教师具有良好的数学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对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对培养数学人才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性,还要对数学问题解决、数学证明与推理、数学直觉、数学方法等的意义、作用、价值有深刻的理解,要看到数学教育价值的多样性特点,并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包括深厚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应该日益凸现其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是造就良好的、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文化的先决条件。

三、研究型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如前所述,数学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开展数学教育的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或出版研究成果,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必要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初步的数学教育写作技巧,具备初步的数学教育研究经验,培养一定的数学教育鉴赏能力,教学与研究并重,以研究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概括起来看,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可以在许多层面上展开:比如在课程开发与研究层面,包括课程的教学转化、课程的呈现形式(如多媒体)、课程的开发、课程的评价等;在教学活动的创新层面。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的探求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学习层面,对学生学习的深入理解,例如,究竟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是否有效或如何发挥效果的问题,就应该开展相应的实证性研究;在评价与测量层面,如何改变单一的笔试(闭卷)方式,从多元的视角评价学生的发展,等等。

数学教师要想在数学教育研究方面尽快成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体性的提高。

首先,要熟悉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大致上,数学教育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类,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数学教育目的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教育心理学、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数学教育史、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教育的文化研究、数学教育的评价预测等,实践研究里面有数学课程标准的实践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数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新技术环境中的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高考、中考改革等,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还有诸如数学方法论、数学解题、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

其次,要了解当前(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热点和趋势,具体看来,有以下一些思路。

1、把专题研究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并进行深入地探索,专题化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深入开展(特别是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数学教育应有自己的独特问题,有不少数学教师的论文是依据教育学或学习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加上一些数学例子写成,如此的研究模式,就很难触及数学教育的本质问题。顶多是给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作了数学的注解,因此,我们倡导从数学教育的独特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数学教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更加注重系统化研究,避免单一化、片面化、随意性、无序性、炒作性和追风性的研究。

4、关注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核心问题,不回避实践与改革中的难点和困惑,力争突破难点,至少在理论上首先取得进展。

5、关注数学教育改革的实践,避免不着边际、泛泛而谈、无的放矢、低效率、低层次的重复研究。

第三,要明确数学教育研究应始终坚持的原则,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个是数学

与教育相结合,数学教师的研究必须与自己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我们不主张数学教师脱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纯理论和思辨性的数学教育研究。

第四,关于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主题和方法,

与数学论文不同(初等数学研究和解题研究除外),数学教育研究论文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比如实证性、交叉性、跨学科性、综合性等,因此,可以广泛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式。

关于研究主题、研究题材、素材和类型的选取,有为解决特定问题的研究(可称之为问题引导型)、为特定目的的研究(如课题研究)、一般研究、综述性研究等。

关于研究方法,在坚持研究的科学性、实证性、综合性的同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确立实验研究的基本地位和重要性,有些研究必须依据实践结果,要借鉴其他学科(例如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数学教育所用。

第五,关于研究成果的形式,主要有报告、论文、学位论文、著作。

以较大型论文的写作为例,如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其特点是更加注重结构性、格式化和标准化,包括前言(引入)、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主题、研究的意义、重要性和价值,研究类型与分量的对比,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理论基础、研究设计与计划、研究程序与过程、(实验)研究结果、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文献与引用的问题等,都要遵从一定的规范,比如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引文应注明出处等,有些甚至需要标注若干篇外文文献等。

第六,数学教师应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呢?以下给出几条建议。

多读多看,尤其是加强范文、名著的阅读与选读,如选择数学解题和方法论研究的教师,就应该认真研读波利亚的相关著作,如《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等。

多思多练,勤于思考,尝试写作。敢于投稿,不怕挫折,从小论文的写作开始。

采取多种研究方式相结合,包括个体研究、团体研究、合作研究,如有可能,向名师请教。

逐步熟悉并掌握研究程序,学会选题、查阅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写出研究报告。

能开展数学教学实践,并能较熟练地使用数学教育实验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方法,会进行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

(责任编辑 赵雄辉)

作者:黄秦安

数学环境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摘 要 “互聯网+”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困难重重,作为高职数学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兼顾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高职数学教学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文章分析高职数学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数学教师 困惑 对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移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发展优势与便捷,大数据导购、无人商店智能自助等新型消费使大众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丰富多彩,通讯、支付等一部手机都能完成。基于“互联网+”重大战略背景下,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指明方向,[1]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学过程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高职数学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兼顾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高职数学教学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 高职数学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一直以来,数学课程在高职学生眼中是最难学的课程,而且高职扩招,中高职贯通、普职融通,生源多元化,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学校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完成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提升。由于缺乏对高职数学学科作用的理解,对数学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认识不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素养和思维方式对专业及实践课程学习的影响,以及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和就业后知识技能的提高、学历提升等方面的帮助认识不足,数学课时逐步压缩,数学课程处境尴尬,高职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困难重重。

(1)教师角色转换的“度”把握不好,教学难“掌控”。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学生学习“碎片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观看共享的教学录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必再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普及,学生越来越依赖于从手机中获取信息,利用手机上的QQ、微信、支付宝等功能进行社交、娱乐、购物等,“互联网+”背景下,蓝墨云班课APP、智慧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移动教学云平台融入课堂教学,允许智能手机进入课堂,学生很难控制对手机的依赖,教师热情洋溢的教学,学生放任自流、无动于衷,甚至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

(2)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不足,教学难“创新”。当前,大量的信息通信设备及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如校园无线网络、一卡通、各种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等,教学环境逐步智能化、信息化。数学教师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愿意关注新媒体技术及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乐意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部分教师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教室配备的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可以熟练和灵活使用一些常用基础软件,如办公自动化软件、蓝墨云班课、QQ、微信等,但微课、视频、音频录播处理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交互式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很多教师都有困难。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数学难“应用”。数学课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淡薄,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缺乏专业的标准,缺乏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缺乏与专业课的衔接的案例、背景,无法体现专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岗位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也还是采用大班教学,只注重理论,不强调实践,应用性不强;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仍执着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两段式教学,课堂教学枯燥无趣,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乏交流与合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评价考核方式单一,期末一纸试卷决定数学成绩,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对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引导,导致学生缺乏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

2 “互联网+”下高职数学教师的应对策略

(1)把握好角色转换的“度”,“掌控”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习的引导者。[2]“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高职教师面临角色转换的挑战和需要,呈现出作为学习过程引导者、组织者、伙伴的转换趋势,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角色,并把握好角色转换的“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利用互联网,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网络上存在的海量知识,需要学生去甄别选择,学生需要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组织和促进的作用,二者地位更加平等,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個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

(2)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素养 ,“创新”教学。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4]它是在当前环境下高职教师发展的核心能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知识的加工者、创造者,是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练、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课堂教学为学生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有效利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首先对信息技术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的教学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和单纯的PPT演示。再者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基于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撑下,采用网络辅助教学软件中的互动功能,恰当用好云班课的多种功能,如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摇一摇、学生抢答、作业与测试交错进行,反复训练知识点,给学生加经验值,教师则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要加强培训与团结协作,通过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内容应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微课、视频、音频录播处理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交互式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老师们可实行分工学习、协作学习,共同提高信息素养。

(3)创新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数学的“应用”。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5]服务于专业。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和专业课程紧密联系,重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把深涩难懂的数学课程讲得妙趣横生,借助跌宕起伏的数学故事来演绎数学,通过生活案例、专业案例问题的解决探索数学技术的应用,形成科学严谨、激情四射、风趣幽默、耐人寻味的教学风格。高职数学教师在获取教学资源时,首先考虑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高职生对移动端的喜好需求,适当添加网络上各种丰富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扩大高职学生接收的信息源范围,同时考虑到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对应专业的实际问题案例,借助移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改进,利用文字、图像、FLASH 动画视频等形式,设计出直观形象、差异化的 PPT,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运用编辑、制作技术将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特定排列,阐述数学事实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声化表达;创建云班课,在班课资源中以音频、视频、录像、图形演示、数学软件等多种形发布,注重形式多样性、丰富性吸引高职学生,将高职数学最经典的数学思想、典型例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总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来共享资源,使传承了千百年的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高职数学教师应在坚持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接受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设计,在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方面提升自己,利用学校平台以及新型媒体,将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效结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18GGJCKT55)阶段性成果,主持人:盛晓玲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

[2] 邹晓燕.高职院校高效课堂构建探析[J].职教论坛,2013(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06—07)[2017-05-04].

[4]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5] 兰新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J].科技资讯,2014(05).

作者:盛晓玲

上一篇: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学前教育钢琴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