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浅议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动力 感染共鸣

所谓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其中的"心"就是指学生的心理或心灵,情感则是心理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我们人类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当别人和自己的言行符合自己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满意、愉悦、赞赏、敬佩、尊敬等肯定的情感;当人在认识事物或研究问题时,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就会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等情感;当人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就会产生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情感现象有了较多的研究,了解了情感的不少功能,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动力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爱心与教育》中提出“情感动力”思想,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呢?对此,我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如果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就可以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主动,学得有趣的效果。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老师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无声树立的榜样。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不热爱数学的数学老师,不严谨的数学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合的情感氛围,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规律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在我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位女学生,可以说她对于数学怎么学也学不会,因此我很少注意她。但有一次我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鼓励她的话,之后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天天问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从而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表面看是自己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但实际上却是学生期待已久的你对他的真诚与关心。又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时,一前一后两学习较差的同学在讲话,我发现后没有当堂指责他们,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点他俩各自回答了一个他们能回答出的较为简单的问题,课后再找他们交谈,指出其不对之处。

第三,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比如,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一是要抓住导入环节,精彩的富有感情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流畅。二是要抓住过程环节,教师要投入情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获得新知。三是要抓住结束环节,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和总结,获得成功体验,要设计悬念保留其探索的兴趣和精神,使学生感到课虽尽,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

第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的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严而有序而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孩子对自己及数学的情感。

第五,在布置数学作业上充满情感。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上总是内容单一,甚至机械重复,造成学生怨言重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注意作业的质量,数量。对于强化作业,有难度的作业应因人而异,或者选作,给学生民主的权利,维护好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作为教育者,我们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着眼于我国的稳定发展,它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

作者:张印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 篇2:

浅谈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动力 感染共鸣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可见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其中的"心"就是指学生的心理或心灵,情感则是心理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我们人类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当别人和自己的言行符合自己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满意、愉悦、赞赏、敬佩、尊敬等肯定的情感;当人在认识事物或研究问题时,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就会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等情感;当人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就会产生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情感现象有了较多的研究,了解了情感的不少功能,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动力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爱心与教育》中提出“情感动力”思想,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在一项对青少年的实验中,让一组男女青少年进行400米跑,其中一组给予情感上的鼓励,而另一组则给予情感上的挫折。结果鼓励组无论男女,成绩均获提高,而挫折组无论男女,成绩均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对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的动力效应。由此我想到,对于数学教学,如果我们能融合进我们的情感教育,注意情感陶冶,如一声亲切的称呼,一道期待的目光,一个充满爱意的微笑等,把我们的情感化作涓涓流水,沁入学生的心田,给予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给学生启迪的思维,我想,一定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育人任务。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呢?对此,我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如果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就可以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主动,学得有趣的效果。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老师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不热爱数学的数学老师,不严谨的数学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合的情感氛围,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规律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动力。在我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位女学生,可以说她对于数学怎么学也学不会,因此我很少注意她。但有一次我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鼓励她的话,之后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天天问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从而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表面看是自己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但实际上却是学生期待已久的你对他的真诚与关心。又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时,一前一后两学习较差的同学在讲小话,我发现后没有当堂指责他们,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点他俩各自回答了一个他们能回答出的较为简单的问题,课后再找他們交谈,指出其不对之处。他俩很受感动,各自懊悔不已,并在当天的作业后面自发写道:“罗老师,我错了,我觉得实在对不起您,您不仅没有当场批评我,反而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了我,我今后一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定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您”。这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白。事实上他们俩从这以后,上课一直很注意听讲,成绩也在不断上升。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漠视的态度对待学生,我相信,学生肯定不会热情地去学你的这一科。

第三,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比如,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一是要抓住导入环节,精彩的富有感情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流畅。二是要抓住过程环节,教师要投入情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获得新知。三是要抓住结束环节,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和总结,获得成功体验,要设计悬念保留其探索的兴趣和精神,使学生感到课虽尽,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绪的积极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呜。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

第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的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严而有序而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孩子对自己及数学的情感。

第五,在布置数学作业上充满情感。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上总是内容单一,甚至机械重复,造成学生怨言重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注意作业的质量,数量。对于强化作业,有难度的作业应因人而异,或者选作,给学生民主的权利,维护好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作为教育者,我们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着眼于我国的稳定发展,它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多一些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 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

2.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作者:罗文娟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浅谈情感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在我国教育史上流传多年的名言说明了教学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下,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一切,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往往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错误观点;而是要充分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据此,新时期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前两个目标是显性的、相对容易达到的,而后一个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静下心来去研究,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我们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要真正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必须做好情感交流,双向沟通工作,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对待,对学生充满爱,唯有爱才有力量,才能换回真诚。教师在教学中应理解学生的心思,想学生之所想,深入学生思想深处,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学生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一片苦心。

当然,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近,感情好就往往爱学习数学学科,而且大多数成绩不错;但我们也往往会看到,那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是离教师的距离远远的,和数学教师很不亲近,能避免接触就避免。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差,大多数都和数学教师的关系不太和谐,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情感上的投入。

因此,当学生做错了题目产生一种痛苦、懊悔心理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理清思路,肯定学生认识和纠正错误行为的愿望并给予鼓励,并表现出对学生充分的信任态度,而不能没完没了地批评指责。思想上耐心疏导,方法上热心指导,言语上亲切开导,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信任。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引导他们对问题做出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则必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强有力的内部动力。课堂上,要特别留心多和他们提出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课后,对他们的作业多加分析,发现哪里有漏洞,就在哪及时堵塞,对存在的问题决不姑息,渐渐地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调动起来。

数学这门学科前后知识点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当学生学会一个新的概念,掌握了一些内容后,心情会感到很高兴,这时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进行前后知识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时,本班有名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差,运算也总是大量失分,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忽视他,而对他降低要求,从点滴入手,帮助他把基本概念逐步搞清楚,课余时间帮他补课,在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了一点进步就当班给予表扬,这样他的学习兴致就提高了。事实告诉我们,教师平时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关心的问候、一个关心学生的细小的动作,也会让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进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情激趣,形成牢固持久的学习气氛

教学过程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是关键,教师必须倾注真挚的关爱之情。其中,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学中依据不同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课型,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情感教育的动力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关系”一节课,我出示三根木条,问:“以这三根木条为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吗?”学生回答:“能。”换掉其中一根后,学生发现不能构成三角形,便会有所疑问:为什么有的能而有的不能呢?

由此引入新课,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再比如,我们的数学教学,可以适当运用直观教具,运用图片、实物等;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在一定的语言世界和情感世界里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情境中,使教学内容情感化、趣味化、交际化。如动作表演、描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形式,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生的责任心在数学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学生,如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一定会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而感到内疚、羞愧、自责。因而时常督促自己勤奋、刻苦、认真、自觉地学习,去掌握自己未掌握的数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复习、巩固。

自尊心、羞愧心也是学生勤奋学习数学的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有了自尊心、羞愧心,谁也不甘于落后。教师应把它变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学好数学的一种力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千万不可冷嘲热讽。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教师的“教”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以他人的处境理解他人。在得到信任和期待的气氛中学习,学习者会变得更自尊,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更自信。任何蔑视戏弄、挖苦,甚至责骂的举动和言词都是不可取的,他们需要的是循循善诱,同情谅解使他们感到信任,有所归属,从而克服自卑,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情感不够稳定,虽然他们年少,但也有着丰富的感情,正因为他们处在情感成长的过渡时期,所以更需要亲情、温情、友情。他们渴望与教师交流,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鼓励和肯定。教师应真诚以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作为数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教学要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作业上可以有一些梯度,不要求每一道题都做,但一定要注意作业质量,提高正确率,这样可使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增长知识和数学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获得成功与自信。

总之,现在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教育。学生的成长远远超出了我们估计的范畴,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们教师在向他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更要对他们情感世界予以关怀、关注,这样会大大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齐秋爽】

作者:高晓兰

上一篇:语文比较教学法管理论文下一篇:德育思想现代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