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管理会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管理会计是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的管理变革会计助力企业创造价值,本文以权变理论为基础,从技术创新、业财一体化,行为会计三个角度作了探讨,旨在为我国管理会计的改革路径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权变理论管理会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权变理论管理会计论文 篇1: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启示

【摘要】权变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解释一些潜在因素如何影响组织设计和功能。权变理论引入管理会计中假设前提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一个可以在所有情况下适合于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只有会计系统中与某一特定环境相适应的子系统。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国外管理会计的权变理论文献,从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基于建模的管理会计权变理论主要问题是“合适”性,权变理论在环境管理会计和碳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并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权变理论 管理会计 碳管理会计 文献综述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方法和管理会计实务(潘飞,2012)。管理会计理论包括权变理论、管理控制系统理论、代理理论等。国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控制系统、组织行为学、代理理论及历史文化等被大量地运用于管理会计研究。管理研究方法包括规范研究、实验研究、调查问卷研究、档案研究、案例实地研究、分析模型研究等。管理会计实务有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目标管理、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相比财务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实践是一个更为广阔又难以归类的研究领域。这类研究充分体现了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巨大差异,如不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文化背景所体现的国别差异、不同行业的经济业务特殊性所体现的行业差异、不同的产权结构所带来的所有制差异,以及企业内部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产品所体现的企业差异。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权变学说开始被引入管理会计中,被引进的假设前提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一个可以在所有情况下适合于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人们只能找到会计系统中与某一特定环境相适应的子系统。影响会计系统设计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组织结构和生产技术。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从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实务三个方面,对相关的权变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将管理会计系统单独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基于权变理论的管理会计文献综述,可从已有的研究里吸取精华,从而对我国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二、权变管理理论及其替代方法研究

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权变管理学说,并于70年代形成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 Management Theory),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一种方法。Con-tingency一词从字面上理解是“偶然事件”(会计学中是“或有事项”),而最贴近“权变”之意,要从“Contingent”的“以……为条件的”,“视……而定的”来理解,即“以环境为条件”、“视情况而定”。通俗地解释,“权变”是“随机制宜”、“权宜应变”,解释一些潜在的变量,如技术、文化和外部影响等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组织的设计和功能;强调权变关系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的有效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认为,在一个组织适用的结构类型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组织,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理论和方法。组织的有效性依赖于以下因素相互之间的适合性或匹配性:组织结构的特性、环境波动性、组织规模、组织结构及其信息系统特性。

权变理论假设组织输出是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适合性”或“匹配性”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权变理论的替代方法。Van de Ven和Drazin(1985)用三种方法——选择法、相互作用和系统方法来界定适合性的概念。首先,“适合性”对选择的解释为,如果组织想要生存或有效,必须适应其组织情景的特征。从这方面看,组织设计受组织情景的影响。绝大多数早期的权变理论研究学者采用这种方法,研究组织情景与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但并没有分析组织绩效。使用这种方法,(Dewar和Hage,1978)定义了任务和技术两个维度,其他研究者如(Freeman,1973)将技术作为一个权变因素来研究。这些研究人员发现,组织的各种技术特征和结构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Marsh和Manari,1981)。然而,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任务或技术条件下是否有效,研究并没有提供证据。

其次,“适合性”对相互作用的解释为,考虑绩效情况下的组织结构和情景的互相影响、相互作用(Khandwalla,1977;Van de Ven和Ferry,1980)。Khandwalla(1977)发现,技术、组织结构垂直一体化、授权、权威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有效对公司非常重要。然而在这些研究中,组织绩效较高或较低情况下情景和设计之间的作用,差异并不明显。此外,这些研究并没有表明情景和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有效。

最后,权变理论中考虑“适合性”的另一种方法是系统性方法。根据系统性方法,只有同时研究组织内部的权变因素、结构方案和绩效标准时才能理解组织设计。在系统性方法中还有另外一种视角的“适合性”:“等效”(Van de Ven和Drazin,1985)。主张选择、相互作用和模式时并没有最好的“适合”方法。可能存在多个同样有效的替代方法。Van de Ven和Drazin(1985)提议权变研究必须是设计好的。因此各种形式“适合性”对比评价是可能的,应该考虑到组织下属的设计。

从组织结构的社会学实用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权变理论,如组织结构方法有Reid和Smith(2000)、Chenhall(2003)、Woods(2009)在研究。这些研究假设组织结构取决于以下情景因素:技术、工作环境和组织规模的大小。在其他文献中,仍然视权变理论为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范式(Fisher,1995;Cadez和Guilding,2008)。

三、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主要体现在管理控制系统和业绩评价的影响因素方面,焦点在于管理会计的“合适性”或“适当性”,认为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或业绩评价体系是受各种权变因素影响的。

管理会计采用权变视角早期的作品之一,是Hofstede(1967)的实地研究。Hofstede发现,经济、科技和社会因素对预算系统运行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还有文化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影响研究(Hofstede,1983;Brownell,1982;Brownell和Hirst,1986)。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Harrison,1992,1993;O’Connor,1995;Taylor,1996;Chenhall,2006)。

权变理论也应用在组织行为学的子单位层次。Hayes(1977)研究了管理会计的适当性,目的是评价大型组织中不同部门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权变因素或突发事件是生产部门预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Hayes还主张运用权变理论进行组织和子单位的评价研究。Hayes的研究假设三个主要权变因素影响子单位绩效:内部因素、互赖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应该研究潜在的因果变量,而不是狭隘的细查代理人。也暗示权变方法应引入管理会计中,相关的评价方法应由子单位、子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和子单位的绩效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决定。

Flamholtz等(1985)回顾了控制方面相关的权变文献。在权变文献中,控制问题沿用三大传统视角进行研究: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社会学关注整个组织和组织内更大的团体。这种观点认为,具有规则、政策、权力阶层或协调单位的结构机制存在控制。管理学侧重于组织内的个人或部门。管理理论采用的控制机制是计划、计量、监督、评估和反馈。心理学强调目标和标准设定、外在和内在的奖励、反馈和人际影响(Flamholtz,1979)。

Shank(1989)运用权变原则以战略的方式,调查管理会计系统和信息的使用情况。Banker,Datar和Kemerer(1991)注意到了结构因素的影响,发现实现适时制(iust-in-time,JIT)或其他团队工作计划的公司更有可能提供有关车间工人业绩的信息。

还有些研究如Govindarajan和Gupta(1985)也调查了公司策略及其控制系统设计之间的关联性。Merchant(1985)发现了公司情景因素之间的权变关系,如公司规模、产品多元化、分权程度和使用预算信息。一些研究调查了外部因素,如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在评价业务单元的绩效时,判断会计数据是否合适,环境不确定性是重要因素(Fisher,1995;Hartmann,2000;Chenhall,2003)。

通过管理会计运用权变理论的文献回顾,总结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预算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管理会计运用权变理论,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组织控制及其结构的适应性;第二,这种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第三,多个突发事件调查及其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四、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系统研究

管理会计中另一研究领域是管理会计系统(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s,MAS)信息充分性差距。传统上MAS定义为产生“产品和服务成本、预算和业绩计量”常规信息的系统(Langfield-Smith等,1995)。根据Langfield-Smith等的研究,MAS还提供满足短期和长期决策需要的特别管理信息。

(一)情景变量研究

为了使管理者在其工作环境中作出更有效的决策,有管理会计研究聚焦于影响MAS设计的情景变量上(Gordon和Narayanan,1984;Subramaniam,1993;Gul和Chia,1994;Chapman,1997)。Gor-don和Miller(1976)提供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综合框架,还打算确定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变量。环境、组织特性和决策风格是主要的权变变量。通过讨论和文献综述,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变量之间的理论联系。主张用考虑环境、组织属性和管理决策风格的权变方法设计会计信息系统。

Gordon和Narayanan(1984)研究了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决策者认为重要的信息与认知环境不确定性(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PEU)相关。结果表明,决策者寻求的组织结构和信息特点,是与其认知环境相适应的互补策略。

管理会计研究如Chenhall和Morris(1986)调查了管理层对组织MAS的信息需求,研究识别了四个维度的信息——范围性、及时性、聚合性和综合性。运用这四个维度,开发和测试了一个认知MAS信息有用性的工具。认为管理者偏爱战略上有用的信息,包括实用范围广泛性、及时性、可聚合性和综合性的信息。研究发现,管理层感觉到有用的信息类型是实用范围广泛性和适时性的信息。该发现对管理会计研究具有重要贡献,主张MAS的广泛性特征将会影响MAS的设计。推断在不同组织和行业里,这种概念化框架可以为MAS提供共同的比较基础。

Chenhall和Morris(1986)并没有研究MAS信息充分性的差距。工作是由Subramaniam(1993)完成,Subramaniam研究了管理层感知的MAS信息的有用性与信息可用程度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在制造业存在重大的MAS充分性差距问题。

Gul(1991)、Gul和Chia(1994)进一步测试了认知MAS信息有用性的工具。Gul(1991)研究了MAS的相互影响,意识到环境不确定性对小公司业务经理的绩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AS在绩效方面的影响由环境不确定性决定。MAS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在低度不确定下具有消极的影响。

Fisher(1996)研究表明,个人对特定类型的信息偏好增加,不确定性也会增加。在研究中假设随着PEU的增加,内部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LOC)感知到的信息比外部控制点的范围要广,也更有用些。研究结论却表明与预期相反,是外部不是内部,当面临高度不确定性时,发现更多有用的信息。指出必须考虑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

(二)广义范围(广泛性)和聚合性信息研究

据了解,广泛性和聚合性信息的研究是相当广泛的(Abernethy和Guthrie,1994;Mia和Chen-hall,1994;Gul和Chia,1994;Chong,1996;Ger-din和Greve,2004;Tillema,2005;Naranjo-Gil和Hartmann,2007;Cadez和Guilding,2008;Aver和Cadez,2009)。然而,MAS其他特征信息(及时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却非常匮乏。

Abernathy和Guthrie(1994)研究发现,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战略重点时,管理信息系统参数设计的差异。研究发现,业务单位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公司战略态势之间的匹配性或适合性。结果表明,与采用相对狭窄、稳定产品市场的企业相比,采用持续产品开发和创新战略的企业,具有更有效的广泛性的信息系统。对管理会计参与MAS的设计与实现来说,这些结果是非常重要的(Jesmin Islam等,2012)。

Mia和Chenhall(1994)从MAS可获得的广泛信息增加管理层业绩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中收集的数据来自于管理层使用广泛信息的程度。管理层还提供了感知任务不确定性的数据。仅仅研究了只有一个调节变量的影响,研究者认识到,在研究管理层使用广泛性MAS信息的程度与其业绩之间的关系时会涉及其他权变因素,这也是可能的。

Gul和Chia(1994)研究了PEU、分权和MAS设计对管理绩效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分权和可获得的MAS广义范围和聚合信息,在高PEU下,具有较高的管理绩效;而在低PEU下,则具有较低的管理绩效。同时,Gul和Chia(1994)认为,包含在该研究中的变量仅仅是一小部分,这些变量在衡量组织和个人业绩时可能是显著的。此外,该研究局限于MAS信息特征的两方面(广义范围和聚合信息),并没有研究信息的适时性和整合性。

Taylor(1996)调查了MAS广义范围和聚合信息特征的充分性差距问题,也研究了位置(总部和分部)和性别的影响。发现MAS信息充分性与具有技能多样性、任务识别和任务重要性的工作特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某些方面对管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Chong(1996)研究了管理会计系统设计和管理绩效的任务不确定性的交互影响。研究表明,在任务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运用广泛性MAS信息的区域产生有效的管理决策,并改善管理绩效。而在任务不确定性较低的情况下,运用广泛性MAS信息则会使信息超载,使管理绩效功能失调。

Chong和Chong(1997)研究了MAS在各种联系中的作用,首先是战略性业务单元(Strategic Business Unit,SBU)战略和子单元之间的联系,其次是PEU和SBU绩效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SBU战略和PEU是MAS设计的重要前提,广泛性信息是SBU绩效的重要前提。

Gerdin和Greve(2004)识别了运用于战略性管理会计系统区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适合性。该研究还探索了各种不同的适合性如何彼此相关。建议研究者应指定是采用Cartesian方法还是Configura-tion方法。对于未来研究,也讨论了所运用的适合性形式是否有联系或如何联系。

Tillema(2005)集中研究MAS复杂性的维度范围,以及提高权变因素的可理解性。研究表明,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一般会计工具需要稳定的环境和稳定的变化。广义的会计工具需要经营活动和充满活力的环境。此外,一般和广义的工具均要求机构不要限制会计工具的应用范围、不要设置过窄的财务目标和不要表达含混的财务结果。

Naranjo-Gil和Hartmann(2007)研究了协调组织战略变化和上层管理人员组成之间关系的MAS和MAS机制。这项研究没有发现高层管理人员的异质性与MAS广义范围设计之间的重要联系。关于MAS和战略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广义范围的MAS与组织的战略变化正相关。与Chenhall(2003)和Hartmann(2005)结论一致。

MAS进展是Cadez和Guilding(2008)、Aver和Cadez(2009)的研究。Cadez和Guilding(2008)研究了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公司规模、公司战略和市场定位的影响。认为公司战略选择和公司规模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还赞成组织绩效依赖于组织结构与其情景的适合性。Cadez(2009)研究表明,社会发展与会计人员参与战略决策制定过程高度相关。

从管理会计系统的权变文献看,已识别了一个主要的问题。管理会计中基于模型的权变理论,主要问题是适当操作。尽管文献中展开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适合性,很少有研究人员承认彼此之间的联系(Gerdin和Greve,2004;Cadez和Guilding,2008)。因此,研究者应该明确讨论特殊形式的适合性与采用其他形式的研究是否相关以及如何相关(Gerdin和Greve,2004)。

除了现有文献中解决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提高解决当前研究的局限性问题。从文献综述可总结如下:研究了MAS设计特征和MAS信息充分性问题之后,非常有必要扩展MAS的传统研究边界。

五、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实践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起,各种管理会计创新的新工具和技术方法不断涌现,并迅速传播。如全面质量管理(TQM)、适时制(JIT)和目标管理,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等。这些管理会计创新工具最初由理论形式出现在各种学术期刊上,接着以比较成熟的方式出现在培训课堂或教材中,最后以管理实践的方式融入企业。

Lukka和Granlund(2002)在研究管理会计流派问题时指出,知识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某个地方撞击其核心思想,启动新知识的出现,构造其初始版本,并尝试去推销这个新理论或新概念(如ABC)给相关的受众;第二阶段是对新理论或新概念的进一步分析,以便深刻地描述、理解和解释;第三阶段中新理论或新概念迟早要被作为评价对象,被放进更广泛的组织和社会环境中,以便剖析和批评它所反映的核心价值及其所提倡的目标。”因此,Lukka和Granlund(2002)将不同阶段的研究分别称为咨询流派、基础流派和批评流派,其中基础研究流派处于主流地位,分析某些创新知识的性质、功能、影响和传播,其典型目标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描述、解释并理解创新在现实中被运用到何种程度、现实中如何运用以及为何使用这种创新。

对于创新扩散原因中有三种解释,一是权变研究,二是社会因素,三是需求观和供给观。众多学者关注管理会计创新的影响因素和适用环境(Shields,1995;Covaleski等,1996;Ittner和Larcher,2002;Hoque和James,2000;Said等,2003),探讨哪些因素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成功(Anderson和Young,1999;Mcgowan和Klammer,1997;Foster和Swenson,1997;Ittner等,2002)。Libby和Waterhouse(1996)、Anderson和Lanen(1999)、Williams和Seaman(2001)、O’Connor等(2004),他们试图用市场环境、制度变迁和组织结构等因素来解释管理会计实践的状况及变化。

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实务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权变理论解释是哪些因素促进了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及其状况。

六、结论、展望及启示

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回顾了目前与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实务相关的权变文献。

首先,权变理论是一种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解释权变因素如何影响组织的设计和功能。管理会计研究运用权变理论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应用在以下方面:组织控制和结构的适合性问题;这些适合性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多种权变因素及其对组织设计的影响研究。

其次,回顾了权变方面的管理会计系统中研究。基于建模的管理会计权变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价值动因对业绩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业绩效应的调节作用;权变因素、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和企业业绩之间的结构关系。以上主要问题就是操作合适性问题。尽管文献中开展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适合性,很少有研究人员承认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因此,研究者应该明确讨论特殊形式的适合性与未来采用其他形式的研究是否相关以及如何相关。

最后,就多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管理会计实务研究。从研究MAS及其设计特征后发现,非常有必要扩展传统的MAS研究边界。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管理会计也向环境管理会计(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EMA)和碳管理会计(Carbon Management Account-ing,CMA)发展。目前,EMA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有用的工具,如环境成本会计、全成本核算、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生命周期环境预算、环境资本投资评价、全质量环境管理和物质流成本会计等。已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权变理论的尝试。Burritt和Schaltegger等(2011)通过对德国企业的实地调研、访谈方式,运用权变理论,建立了碳管理会计概念框架,这是为适应企业进行碳管理进行公司治理的需要,运用权变理论进行的第一篇碳管理会计文献;Christ和Burritt(2013)就权变因素对EMA的重要性做了研究,探讨在哪种情景下组织更可能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通过网络调查,得出目前和未来的EMA实践状况与环境战略、组织规模和环境敏感性行业这三个因素相关,而与组织结构不相关。这两篇文献向我们展示了权变理论在环境管理会计和碳管理会计的研究方向。

西方管理会计开始比我国早,我们可以从西方的研究中获取经验,从而加快我国理论研究和实务的步伐,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国外已经用权变理论来研究环境管理会计和碳管理会计问题(这两者均属于可持续发展会计,碳管理会计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一部分),碳管理会计是企业为了避免由于碳排放问题陷入生态危机而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正在积极探索收集、管理和披露碳相关信息的理论和实践,均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我国碳成本会计文献仅是泛谈,对如何系统研究碳管理会计,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从这方面看,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还并不大。在管理现实中很难有一种单纯的典型管理方式。管理者也极少有人完全采用一种方式管理,较多的情况下是几种方式兼而有之。我国可以尝试在权变理论指导下,参照国外的碳管理会计研究,设计出自己的碳管理会计基本框架,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指导。

编辑:秦思慧

作者:罗喜英

权变理论管理会计论文 篇2:

管理会计变革的思路探析

摘 要:管理会计是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的管理变革会计助力企业创造价值,本文以权变理论为基础,从技术创新、业财一体化,行为会计三个角度作了探讨,旨在为我国管理会计的改革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工具;组织结构;业财一体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叠加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浪潮、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导致经济运行受阻成为新常态,中国政府提出国际、国内双循环理念。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应对本次疫情中显示了巨大的赋能力量。中国经济要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升级,企业需要利用新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管理会计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也应对“新常态”的重要工具。

公司制企业的两权分离,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不同信息需求。会计产生了“同源分流”,形成了应对外部资本市场的财务会计和对内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管理会计是将企业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融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一个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各级经理乃至普通员工的决策提供信息,随着各学科发展而发展,具有动态性。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需要记账、算账、报账计量和报告价值的财务会计规范。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的记账、算账与报账等常规性工作面临计算机取代,管理会计为企业创造和分配价值的功能凸显。

1 管理会计现实困境

技术加速度迭代,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增加了环境的变化、不确定、复杂和模糊,导致生产和消费行为发生改变,原有的管理工具失效,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和无边界化,出现跨组织的价值网。传统管理会计注重内部成本控制、预算和绩效管理,随着单一管理主体到复杂管理主体扩展,从职能化结构的管理主体转向流程化、网状化的管理主体转变,传统的以成本控制、预算和绩效管理工具过于简化,在动态组织结构下与实践脱节,缺乏灵活性。成本性态分析工具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生产能力短缺基础上,企业要想进行生产,需要自建生产能力,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企业固定成本,企业在固定产能范围内组织生产。在产能普遍过剩的当今,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地选择外部的生产能力,把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用外部的可变成本替代自己的固定成本,并集中于核心业务的经营上。本量利分析工具假定市场不变,市场需求无限,成本一定,产量增加,利润增长更快,利用静态的本量利分析工具导致同行业企业一哄而上,产能过剩,产品销不出去,成本最低也没用。中国的钢铁、太阳能、光伏等企业均没有考虑宏观的市场容量。

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程度极不平衡,CIMs、ERP、OA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关联互通,信息孤岛导致相同信息在不同部门需要被重复获取,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和财力所取的数据未被深度挖掘分析,未形成战略或战术决策有用的信息。目前大热的财务共享中心目前还处于报账型、核算型,信息储存空间不足,分析技术落后,尚未将战略理念和管理工具嵌入。

2 权变理论是管理会计变革的理论指导

2.1 权变理论内涵

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是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中的“权”可理解为权衡,“权變”即权衡是非轻重,随机应变,随具体情境和不同条件因素而变。权变理论强调企业管理决策方法要视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而定,没有统一普适的管理系统。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征和发展阶段设计符合企业战略,匹配企业内部条件的组织架构,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多样性管理系统。

2.2 权变理论的特点

权变理论从开放系统观出发,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都应保持互动性,组织与其环境以及内部设计之间协调,可以提高效率和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权变理论主张通过实地研究和观察,来发现不同组织之间的异同,了解复杂事物普遍存在的活动,把实践研究的结果变成方法和具体环境的经验,促进现实中管理效率的提高。权变理论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纳入研究范围,采用多变量分析技术,确定不同变量的组合所产生的特定管理结果。

2.3 权变理论是管理会计变革的基础

权变理论与管理会计融合,依据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具体环境,基于权变理论分析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化,充分发挥组织结构的职能,更好的作用于企业管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通过权变理论三个维度分析管理会计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形成权变的管理会计应用工具,用于改进管理系统中人的行为。

3 管理会计变革思路

3.1 利用技术创新变革管理会计

技术创新是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著名的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达维多定律总结了技术对创造企业价值的巨大作用。三大定律验证技术是降低成本、控制市场和增加盈利,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强有力的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冲击着管理会计现有环境,具体体现在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的创新。物联网、传感器、摄像系统等基础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过程记录大数据的发展。企业从外部广泛收集与挖掘与产品、客户、渠道、生产、研发等相关的业务数据,从内部收集收入、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为代表的财务数据,同时将国内外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和政府相关单位的数据及时收集汇总、将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建模利用大数据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参与管理智能化的过程,让机器学会决策,让有知识含量的数据驱动行为。目前人工智能尚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主要的应用场景是语音指示、商用数据分析、智能财务风控、预测方案提供等,普及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管理会计工作中,可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提高精准性。物联网作为各种感应技术的载体,可以及时采集各种物品的信息,使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数据能够快速得到利用。云计算使企业可按需访问,用户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通过计算使用量进行付费使用,能够降低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成本费用,使信息传递和管理控制系统更加高效,进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满足企业高管、各级经理和普通员工的信息需要,实现对业务、企业经营管理各个层面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从野蛮成长到精细化管理。

3.2 利用业财一体化变革管理会计

英国会计学家霍普伍德(Hopwood)指出,不以组织为背景,管理会计就不可能被理解。在全球竞争不断加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管理会计中的权变性思维正在受到重视,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和组织变迁驱动。企业组织的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会计信息的支持,而企业组织的任何经济活动也会影响会计信息。回顾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形成了“点—线—面——体”的发展轨迹,有效地降低了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更快地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商业活动参与者需要加强彼此间的互动和联系,商业关系逐步由“点”状的单体企业、“线”状的价值链、“面”状的企业集团演变成价值网。随着企业组织平台化和生态化,企业需要具备提供定制化和对接消费者的能力。业财一体化是将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投资决策分析、激励制度设计等管理会计模块嵌入企业的数据中心或共享中心,通过战略牵引预算,通过预算的分解,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指标勾稽联动,实现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一体化。管理会计刻画了企业在每个节点上如何创造价值,以满足企业内部经理和普通员工创造企业价值的需要,即战略、计划与控制的需要,实现组织结构的每个节点权力、责任、激励和信息统一。

3.3 利用行为会计理论变革管理会计

管理的重心是决策,决策取决于人的行为。管理会计决策未来,监控过程,考评结果始终贯穿着人的行为。霍普伍德(Hopwood)教授认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归根到底是能够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人性的权变理论认为人是复杂的,要受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因而,人在劳动中的动机特性和劳动态度,总会随着其自身的心理需要和工作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人性定论。 将行为理论融入管理会计核心是指将企业成员的行为与财务数据结合起来,或者从财务数据中挖掘企业成员的行为规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中间变量理论,人的行为是环境因素与个体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数学表达式为:f(e, p)=Y其中,其中Y表示个体行为;e表示环境因素;p表示个体特征,主要是个体的需求、认知和技能。综合起来说,就是个体行为是环境和个体特征的复合函数,当其他两个因素不变,调节一个因素就可以调节或者固定个体行为,进而调节个体间的互动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的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间变量理论原理认为未满足的需要才能驱动行为,财务数据首先是企业成员的环境因素之一;当财务数据及其动因与奖惩资源挂钩时,财务数据又代表着个体需求。当事人通过正当或非正当手段改变财务数据的动机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通常是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的需求。在业绩指标与企业成员奖惩挂钩的情况下,从业绩指标出发,按照数据的内在逻辑线索按图索骥,找出诱发数据变化过程的企业成员的行为,观察企业内部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思考和分析这些现象是否与业绩指标有关;利用业绩指标的选择、搭配,调节企业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客户需要和股东利益。

权变理论丰富了管理会计研究内容,以外部环境、技术、组织结构、人的心理行为等作为权变因素探索管理会计实践,是未来管理会计研究方向。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依赖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取更为便捷,管理会计如何利用管理工具创造或挖掘出商机,将加工的信息转化为制定战略与经营决策的依据,活动创造并分配价值,培植中国企业核心能力,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事项会计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统一[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8).

[2]于增彪.管理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310.

[3]韩向东,屈涛.基于数据中台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框架及创新应用[J].管理会計研究,2020,(Z1):116-124+136.

[4]阿里研究院.未来平台化组织研究报告——平台化组织:组织变革前沿的“前沿”[R].阿里研究院,2016.

[5]陈春花,赵海然.共生:未来企业组织进化路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50.

作者:王惠清

权变理论管理会计论文 篇3:

基于现代管理思想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管理思想研究的逐步深入,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发展越来越快。本文探讨了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与权变理论、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现代管理思想理论的融合,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发展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对策

一、基本概念及定义

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是企业得以正常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复杂的控制系统。管理会计主要是指实践活动如预算的编制、生产成本核算等信息的归集、分类与分析等,强调管理会计的技术性;而管理会计系统则是指系统地利用管理会计实现组织目标,即把管理会计系统视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强调它和企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及其与组织整体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它不仅包含管理会计系统,而且还包括人事或家族控制等其他方面内容。

二、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融合

(一)权变理论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1.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权变理论是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2.影响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时的权变因素。影响因素很多,有客观的企业战略因素、国家宏观政策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然而,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和企业战略的影响是不经常发生的,并且这两方面的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微观环境因素对企业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可预见的。一是企业规模。规模是影响企业管理的重要外部因素。英国管理学家Hickson(1969)等,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企业规模的大小对社会控制和决策频率有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组织结构的发展同企业规模的大小、工艺技术的整体化以及企业对其他单位的依赖程度有关。规模较大的组织专业化程度更高,则需要更多的规章制度,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也会更高,更倾向于正式、覆盖面广泛的规章制度。二是企业分权程度。集权与分权是企业组织结构的两种类型。分权,就是现代企业组织为发挥低层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把生产管理决策权分给下属组织,最高领导层只集中少数关系全局利益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如果企业的分权程度高,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弱化母企业财务调控的功能,不能及时发现子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重大问题,使代理成本增加;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容易使财务信息失真。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应增加管理会计控制的数量,加大控制的范围。如果分权程度低,即集权程度高,它具有对组织的绝对控制权,确保坚持既定政策;方便管理,易于分辨每一职能的重点,则可以相应减少管理会计控制的范围。三是企业组织文化。在权变理论中,企业组织文化属于企业环境的内部环境,企业组织文化越强,企业内自我控制的能力就越强,对企业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需求就较小。如果企业的内部环境竞争较大,威胁处处存在,则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要求很高,绩效评估,绩效管理需要加强。四是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位和层次。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越高,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需求就越高。反过来,低层次的工作有着明确的绩效定义,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估的范围就更窄。

(二)绩效管理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绩效是指对企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及其过程的评价。绩效管理是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业务管理循环过程,实现业绩的改进,所采用的手段为PDCA循环。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公司绩效的效果。绩效管理几乎与整个管理流程(包括规划、执行、监控、评价和纠正)有关联,能帮助确定和执行组织的战略,持续提高业绩,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不应过多关注利润或仅关注财务方面,而应更关注绩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因而,绩效管理是管理会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管理会计是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绩效管理是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表现形式。事实上,对公司来说开发绩效管理系统已越来越重要,系统产生和运用信息评价组织是否能实现其目标。

目前我国企业在实施完整的管理会计控制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企业仍存在管理基础薄弱、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单一、过分注重短期绩效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西方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控制体系,才能使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和世界接轨。

(三)平衡计分卡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衡量组织绩效的方法。该方法着眼于组织发展战略有效性的管理理念和系统管理,强调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紧密关系。平衡计分卡(BSC)不仅仅从财务角度来评价组织绩效。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以及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体现了组织的战略实施和战略修正过程,并且通过这四个层面的指标实现与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核心内容:一份结构严谨的平衡计分卡不仅仅是重要指标或重要成功因素的集合,还应当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和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前后一致,而且互相强化。例如,投资回报率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指标,这一指标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客户的重复采购和销售量的增加,而这二者是客户的满意度带来的结果。因此,客户满意度被纳入平衡计分卡的客户层面。通过对客户偏好的分析显示,客户比较重视按时交货率这个指标,因此,按时交付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引起财务业绩的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按时交货率都被纳入平衡计分卡的客户层面。而较佳的按时交货率又通过缩短经营周期并提高内部过程质量来实现,这两个因素就成为平衡计分卡的内部经营流程指标。进而企业要改善内部流程质量并缩短其实现周期,并要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技术,员工技术则又成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链,贯穿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平衡计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解为实现企业战略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

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对策

(一)注意结合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特性来设计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尽量使其合理、高效。同时注意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理论的应用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因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其特性自然是依照管理的特性发展而发展,所以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

(二)努力营造一个适合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运用的良好环境

遵循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政府可制订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法律制度环境。同时,应继续强化绩效管理观念、平衡计分卡观念、EVA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等,建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加强实施环节的指导和监管

在实施环节中,应注意给予下属必要的帮助、指导、培训、关怀等方式来协调下属减少困难和障碍,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同时,要注意对数据的反馈,对问题的总结。

(四)认真总结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应用的成功案例,建立信息库

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少数企业中已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要对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这样就可使一些企业少走弯路,促进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并且有必要建立企业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信息库,培养自己的人才。 Z

参考文献:

1.江浩正.基于权变理论的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

2.肖玲利.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影响因素的权变分析.硕士论文,2007.

3.赵晓萌.基于风险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研究[J].经济师,2010,(7).

作者:欧阳弘毅 田治威 刘诚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出版行业内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