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价值观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15

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价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实施所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不能盲从一、问题的提出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已逐渐被纳入战略管理的轨道,并为实现组织目标发挥积极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组织价值观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组织价值观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文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高校教育经济活动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办学自主权的增加,高校可自主支配的资金增加,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文化。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 内部审计 文化对策

一、高校内部审计文化的内涵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9月1日发布施行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明确,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

高校内部审计文化是指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风骨、所展示的形象。它是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进程中与组织文化紧密相连的一种行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最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的价值观上,包括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和专业素养。

二、高校内部审计文化的作用

(一)凝聚作用。它使审计人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组织目标,使其能够自愿且主动地为实现审计组织的相同目标而努力;将审计组织的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并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

(二)监督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文化能够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它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目的是衡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其所反映的高校内部状况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协调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将社会人文和科学技术知识凝结为审计人员的素质,这种素质又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外现出来,内部审计人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审计文化的功能正在于将知识等和人员融合,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形象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可以塑造审计组织的形象,审计文化将高校的核心价值观等具体化、详细化,通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的行动体现出来。高校外部相关者也可通过高校的组织目标、愿景和宗旨等了解该校的情况。最终,高校将在社会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五)纠偏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可以纠正高校的经济问题,随着我国高校扩张和办学自主权的增加,教育投入、办学经费以及各种创收逐年增长,高校可自主支配的资金增加,而高校内部审计却不完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责时,有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提出纠正、处理的意见的权限。

三、影响高校内部审计文化的因素

(一)高校内部的制度文化。高校内部的制度文化在审计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相连,是正常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行为、履行审计职能的关键。建设高校内部审计文化,最核心且基本的是加强审计制度文化建设。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

1.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内部审计文化的发展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审计专业素养,审计人员加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对于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促进审计团队的成长都很重要。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且懂得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审计活动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2.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人的建设,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建设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IIA发布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的原则,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正直的职业态度。

3.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拥有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和端正、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具备创新意识,并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

(三)高校内部审计价值观。审计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形成的,在正确的组织目标和愿景下,逐步形成的群体意识,审计价值观体现了审计整体的目标。与影响高校内部审计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其处于支配地位。审计的价值观一般由民主政治观、公平观、独立观、诚信价值观等组成。同时,高校应该考虑审计价值观的时代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确立新时期审计核心价值观。

(四)高校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构建以人为本的学习型组织,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可让内部审计人员了解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其责任心,也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高校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构建学习型组织要注重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不应仅局限于学习专业知识。建设高效、有活力的审计团队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管理。加强内部审计业务程序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是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审计成果的分析利用和审计制度的建设,以及审计项目科学评估制度的完善来管理高校内部审计业务。也可建立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同时,通过注重审计成本控制,提高审计资金使用效益。

四、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差。多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并行而立,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实现。同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易受本单位领导和其社会关系的影响,内部审计部门是在学校领导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审计的进程必然受到领导层的制约,这就限制了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导致审计权威性差、不受重视,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也受到影响。

(二)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目前,我国高校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较少,知识结构和业务素养尚且不足。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缺乏,会导致审计信息披露不足,降低了审计的效率,且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最终不能充分满足高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我国多数高校的审计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然而有些制度可行性差,且未得到真正的实施,制度实施效果没有得到监督和反馈,且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时改变。

(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审计工作范围狭窄主要体现在工作思路和领域上,更多是通过事后控制进行审计,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主要是对高校教育经费等的常规审计,并且很少主动开展工作。

(五)对审计结果重视不够。高校内部审计未建立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往往是查出问题却不进行及时处理,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在人事变动之后才进行,并且本单位领导往往在下达审计工作后,不再关心审计实施的效果,审计结果只是流于形式,审计的功效未能实现。

五、构建高校内部审计文化的途径

(一)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独立性体现在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和审计经费上的独立。高校内部审计应该是独立的专职部门,并在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得到领导层的认可,并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获得各方的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才能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在优化校内资源、改善管理绩效、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的功效。

(二)加强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高校应积极引进拥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确保每个职位上的审计人员都能胜任其工作。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本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且懂得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是高校得以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是审计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

(四)充分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部门应配备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然而并非所有的工作都由本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完成,这会增加内部审计的成本。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如果某些情况本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完成时,可以利用外部专家的服务,以获得相应协助。内部审计部门利用专家服务往往是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寻求对舞弊的侦查,对法律和各种规定、要求的解释,对土地价值的评估,对已完或未完工程量的计算等。

(五)创新内部审计技术。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运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之中。信息技术可以打破审计范围狭窄的障碍,实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效率,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要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的同时,进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做好信息采集、整理的工作,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审计数据库,要依靠信息技术,对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促进信息集合和资源共享。

(六)高校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仔细分析、总结以往的审计工作,对于因审计人员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审计偏差的事件应给予重视,避免以后的工作再出现类似的错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了解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最近新理论动态,以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同时引进其他各方的理论研究成果,提高本校的理论水平,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最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业务水平。J

参考文献:

1.刘会平.试论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文化[J].经营管理者,2011,(13):195.

2.张美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及其改进[J].财会通讯,2012,(1):90-91.

3.雷建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96-97.

4.童靓瑛.高校内部审计的缺陷及完善[J].人民论坛,2011,(2):240-241.

作者:张欣 徐焕章

组织价值观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其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

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价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实施所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不能盲从

一、问题的提出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已逐渐被纳入战略管理的轨道,并为实现组织目标发挥积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资源能力的分析和西方企业对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和重构,加上“四大”的极力推动,使内部审计外部化在西方越来越普遍。据有关资料披露,在美国企业界,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企业已占到20%以上,在汽车、电子、航空、化工、信息等行业已超过50%。内部审计外部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许多理论工作者也极力主张内审外部化。

内审外部化是指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全部或部分承担,主要有外包与合作两种形式。前者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给外部审计组织,后者指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根据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支持者指出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一系列优点,主要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和稳定审计质量等等。不可否认,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确有一定的优点,然而,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企业能否内部审计外部化,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主要从对以上三个优点的分析和对内部审计内置的优势进行讨论,借以说明企业不能盲目跟风,应认真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二、分析与质疑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未必能保证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支持者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他们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进行了探讨,认为虽然内部审计机构代表所有者履行监督职能,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但其实际工作和管理层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层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主动同管理层协调好关系。在这种利益牵制下,内部审计机构可能会失去独立性,而外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册会计师领导完成,它们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有一套保证审计准则受到遵循的机制,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但本文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一定能保证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首先,内部审计外部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形式上的独立。一般认为,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能够公正不偏地进行调查与报告的一种状态”,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两个层次。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师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不允许审计师的观点和结论变得依赖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的利害关系人施加的任何压力和影响的一种精神上的状态。由于他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所以也被称为“精神上的独立”。与之对应的是“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在第三者眼里,审计人员与委托人或有关团体之间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地位”。由于精神上的独立比较抽象,难以把握,所以现实中更多的是通过制定一些约束制度,如回避制度等,来保证形式上的独立。把内部审计业务委托给外部审计组织的做法,只是在形式上把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距离拉大,使审计人员在经济上、业务上和组织关系上独立于被审计部门,使得审计只对社会公众和合伙人负责,至于精神上的独立很难得到保证。

其次,价值核心才是独立精神的理性回归。行为约束不是最终目的,一种职业存在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其价值的实现。早在1997年3月,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成员威廉教授在其论文《审计独立性:行为约束还是价值核心?》一文中就率先呼吁独立性应作为一种基本职业意识的回归,提出了独立性的核心价值观。他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价值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两个是计量方面的专长和实施标准化规范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对独立性的遵守应源于一种自发的动力”。三年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独立性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审计人员独立性概念框架》,强调“保持独立性不限于对规则的遵守”,“审计人员必须对自身的独立性进行自省”等,再一次凸现了核心价值观的观点。这种意义上的独立性是不能通过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中一系列行为关系上的约束性规定来规定并配套相关的检查监督机制来形成的。形式上的独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防范作用,但却不具备始终的约束力,不论是回避制度,还是禁止“杀价”竞争、不许请客吃饭、不准作虚假广告,都只是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独立性问题的内核中去。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未必能为企业节约成本

主张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外部化能为企业节约成本,主要表现在节约招募、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节约开发软件的成本,以及降低雇佣成本等等。本文认为这只是暂时的表现,从长远来看,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与外聘事务所的成本高低是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是最终博弈的结果。因此,对于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否为企业节约成本的问题,需要做深入地分析,以便做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

首先,内部审计外部化会增加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评价和咨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内审人员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而外部审计人员的阶段性服务却做不到,这本身就是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一种机会成本。另外,内部审计外部化会使内部审计失去灵活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的优势。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供服务,而外部审计人员却不能长期驻扎在委托单位,只是在接受聘用期间提供临时服务,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外聘审计机构不可能像内部审计部门那样召之即来,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低价进入式定价策略”不会使企业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斯谬尼克(Simunic)、西蒙(Simon)和弗朗西斯(Francis)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低价进入式定价策略”正在成为事务所一种普遍的定价策略,即事务所为招揽审计业务,在初次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协议时会压低审计收费,期望通过较长时期的审计约定来弥补此前的损失。因此,短期看来,被事务所压低的审计收费远远低于组建一个内部审计部门或维持已有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正常运转的耗费,给企业的管理者造成一种节约成本的假象。迪·安吉罗认为,根据经济学原理,“低价进入式定价策略”对事务所而言是一种沉没成本,但由于最初的低审计收费使注册会计师获得审计委托,通过“边干边学”,在任注册会计师拥有了成本优势,较长的任期可以使其在随后几年内获得特定委托人的“类租金”。同时,随着咨询业

占事务所收入比重的日益增大,事务所已经不仅仅为获取某一客户的审计服务而使用这种定价策略了,以先前的“五大”为代表的事务所纷纷借助前期的引导价格,将审计作为敲门砖以期兜售更为有利可图的非审计服务。然而,内部审计却恰恰是美国国会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被明令禁止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审计的上市客户提供的非审计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服务的多元化发展,非审计服务的收费大大超过了审计服务,那么,在最初以低价换来的较长的任期中,事务所会获得更多的收益,相应地,企业也就要支付更多的服务费。尤其,当这些非审计服务与企业的需求不尽吻合,不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时,这些耗费所带来的后果只能是经济资源的浪费,这与当初为企业节约成本的预期背道而驰。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未必能提高和稳定审计质量

不可否认,外聘事务所从整体而言具有比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知识,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外部化的审计质量就一定高。第一,内部审计外部化后,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加长,同样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加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

第二,前面提及的约束条件只是外部环境,要依靠道德来遵守,在强大的利益驱策下,道德的力量有时候会变得很微弱。另外,这些约束真正发挥效力的时候是在事后,往往以某种处罚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在事中的约束效力如何很难得知,所以根本无法保证审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审计质量。事实上,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恰恰就得从每个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做起,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再次,外部审计的视角上的缺陷和审计范围可能受到的限制都会影响审计质量。外聘事务所的知识结构往往是通用有余,专用不足,处理具体问题时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企业缺乏深入地了解,未必能很好的契合企业实际,从而也很难保证审计质量。

三、外部化和内部审计优势分析

上述分析只是对内部审计外部化优势的质疑,旨在说明不能把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绝对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是相对而言的,可能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或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企业节约成本和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外部咨询机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通过了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并且在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点是仅仅服务于某一企业的内部审计师所不能及的;内部审计外部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聘请当地的咨询机构或是熟悉该地区业务的外部审计人员可以帮助企业尽快融入该地区文化,避免过长的适应期所带来的额外开支。

在看到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上述优势时,我们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全面地认识内部审计自身的优势,这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内部审计更利于企业实现增加价值的目标。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营运。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正在从传统的消极防弊向增加价值转移,而内部审计在为增加组织的价值方面又有独特的优势。其一,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外部审计相比,它更能从组织的全局和实际出发,更清醒地识别和讦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其二,内部审计还具有综合性,它对组织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审查、评价,因而它能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其三,内部审计机构还是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主要评价者和维护者。组织可以通过外聘审计师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但内部审计机构更了解本组织的情况,而且,更关心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从而他们的评价不仅更加准确、有效,而且成本更低,评价更及时。

其次,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第一,审计机构内置有利于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整性和企业的自主权。内部审计组织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源依赖理论代表了组织间关系的传统观点。它强调组织基于资源的供应要尽力减少自身对其它组织的依赖,认为组织不希望受其它组织的控制和摆布,因为这会对其业绩产生影响。当组织感受到更大的外界依赖性威胁的时候,它会竭尽全力利用各种战略维持他的自主权。第二,审计机构内置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效率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在于协调各种组织内和组织外的经济交易关系,那些能有效管理其经济交易的组织将获得成功。内部审计在管理经济交易方面更能直接发挥作用,原因在于内部审计独特的内部监督和信息传递角色,是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及时的信息反馈来源。

四、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策略选择

需要指出,上述分析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与作用,而是不赞成将该问题极端化和无条件化。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价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实施所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不能盲从。

首先,应关注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审计的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智囊系统,除了要对财务进行审计外,还要进行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所以内部审计师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多面专家。注册会计师作为熟练的鉴证专家,一般都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考试,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多强于内部审计师,这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涉足内部审计领域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仅因此就把内部审计完全外包出去。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它还有其它重要的职能,需要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营运,这就对审计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内部审计业务上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或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接受培训所学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企业业务知识,使之具有执业内部审计的能力,并且有内部审计方面的实践经验,那么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将内部审计外部化。反之,若外部审计力量的自身素质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从企业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的话,则不宜将内部审计外部化。

其次,只有当组织方面的条件也具备后,内部审计外部化才能变为现实。如果一个企业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地设置于内部审计机构,且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那么就可以将内部审计外部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都处于与其它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其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把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出去是不妥的。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我们主张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应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其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在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应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向更高层级升格。只有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才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此时,若再考虑将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时,就不用担心像世通那样因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力量过于软弱,内部审计的根基不牢固,很难得到审计委员会强有力的领导等因素而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范围和审计质量受到影响。当然,在具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公司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作者:刘奕宏

组织价值观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改进与支持

【摘 要】 内部审计的模式已经发展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阶段。金融危机后,风险领域的变化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提升对当前的内部审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内部审计模式需要针对这些变化做出改进。文章尝试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思想,从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角色和价值增值途径入手,对增值型内部审计提出改进,进而分析了改进过程中需要的支持,并尝试构建了“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金字塔”。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增值; 内部审计模式

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行业环境和监管制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来自环境保护、社交媒体和数据隐私安全等领域的新兴风险凸显,普华永道(2012)针对内部审计行业现状的调查就显示高达80%的业界人士认为所在组织面临的风险正在不断增长。风险的提高也随之提高了利益相关方的期望,政府和公众将危机的爆发归咎于企业薄弱的风险管理,企业在利益相关方中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各种监管手段的出台迫使企业更加重视风险管理。这就对内部审计——这一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后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领域的变化要求内部审计覆盖更广泛的风险,提供清晰有深度的意见,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需要内部审计来协调和满足,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模式需要针对这些变化做出调整,并获得企业的支持。

一、强调价值增值的内部审计新阶段

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财务导向、业务导向、管理导向和风险导向四个阶段。这个过程中,不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积极兴利还是风险管理,最终目标都指向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内部审计模式的演进本质上是内部审计寻求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适应这种认识,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以下简称IIA)对内部审计做出了全新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状况的独立、客观地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程序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余玉苗,詹俊(2001)认为该定义是内部审计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内部审计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新阶段。

相较于过去的审计模式,增值型内部审计最大的不同就是将内部审计的目标放在了价值增值上。IIA认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是“通过确认(Assurance)和咨询(Consulting)服务来增强组织目标达成的机会,识别运营过程的改善方面,降低风险水平”得以实现的。可见,内部审计要想实现价值增值,就必须为组织实现其目标服务,站在维护组织整体利益的角度,帮助决策者解决目标实现中的各种问题(张玉,2005)。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降低内部审计成本和提供关于组织完善的建议两大途径完成的(余玉苗、詹俊,2001;刘春花,2004)。

二、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引入

(一)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引入的原因

就理论需要而言,早年的企业价值导向是面向股东的,企业围绕股东的利益组织起来,开展经营活动,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自Freeman和Reed(1983)开创性的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之后,人们对企业目标的认识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向了企业价值最大化,重视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渐成主流,公司财务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李心合,2003)。当前的内部审计模式如果不能适应公司财务目标的这种转化,并根据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理论做出一定的调整,就很难真正实现价值增值。

就现实需要而言,2008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企业面对的风险领域进一步扩展,风险管理内容越发复杂,内部审计的范围也随之延伸到经济不确定性评估、大项目管理、新产品导入和品牌声誉等领域,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水涨船高”。如何迎合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协调利益相关各方期望的天然矛盾,化这些期望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力成为当前内部审计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改进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是理论和现实的共同需要。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目标的重新释义

利益相关者价值观认为公司不是股东获取最大化利益的工具,而是一种将与企业存在不同利害关系的群体“寓于其中”的组织。这类群体就是利益相关者,即那些与公司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性权益的组织和个人(李心合,2003),包括出资人、员工、顾客、政府机构、特殊利益团体、社会媒体等。公司应将公司利益独立于股东,将公平和效率原则有机结合,协调和平衡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和期望,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增加。

将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引入内部审计,首要任务就是使内部审计目标和公司财务目标相契合。笔者认为在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思想后,内部审计的目标仍是帮助组织实现价值增值,但是“增值”的概念需要有所扩展:第一,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应该纳入内部审计目标的考量。内部审计必须协调和平衡利益相关各方的不同期望,否则利益相关者可能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影响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因此在内部审计增值的定义中加入“使利益相关群体满意”是必要的;第二,内部审计的增值不应局限于组织内。内部审计不仅要为本组织增加价值,还要为社会发展实现增值(张玉,2005),必须要求公司承当必要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尊重普世价值,全面地向包括业主、监管者、一般公众在内的利益相关各方报告并为环境保护、人道主义、人类发展等提供支持。以上两点扩展将帮助内部审计在工作中明确如何实现真正的增值。

三、利益相关者价值观下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改进

内部审计模式需要围绕内部审计目标构建,围绕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后的内部审计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应该做出以下改进:

(一)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扩展

公司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是内部审计的传统服务对象,但是随着企业风险的不断变化和提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望也随之变化,利益相关各方期望的天然矛盾日趋尖锐,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并通过服务来协调和平衡他们的期望,增强组织目标达成的机会。因此,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思想,我国学者赵华和宋士杰(2007)认为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应确认为利益相关者大会领导下的董事会。一方面,利益相关者大会成为利益相关各方的代表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公司董事作为利益相关者大会的“代理人”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矛盾,成为联通内部审计和利益相关者的桥梁。

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大会的建立还没有实例,从理论到现实还有很多障碍,而且这种分类方法没有突出不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贡献能力。我们承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思想将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扩展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并按照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加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核心服务对象,包括股东、董事会、CEO、CAE、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第二层是次级服务对象包括员工、顾客、政府、特殊利益团体(环保组织、慈善机构等)、媒体和公众等。核心服务对象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组织目标实现具有重大影响,内部审计为其提供直接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将影响他们的决策进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于次级服务对象,内部审计并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但是内部审计需要将次级服务对象视为假想的服务对象,将其纳入考量。因为内部审计需要帮助企业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服务质量将影响次级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看法,进而影响企业的目标实现。比如,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环境保护,内部审计将推动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缓和公众和环保组织与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矛盾,此外,环境保护内部审计质量也将影响企业的责任认定,帮助企业获得环保诉讼中的优势,为企业挽回损失。在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之后,内部审计就可以有针对的为两个层次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即提供满足核心利益相关者期望的服务和帮助企业协调平衡次级利益相关者期望的服务,这将有利于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加。

(二)内部审计角色的升级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角色更像是普华永道(2013)描述的一个“问题解决方(Problem Solver)”或“意见提供方(Insight Generator)”。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传统的确认服务确认组织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之后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董事会和管理层理解和解决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确保风险的良好管理。更优秀的则能够积极的提供咨询服务,运用对问题深入的理解和更专业的知识主动提示董事会和管理层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不断提高,核心服务对象需要内部审计更加专业的意见,次级服务对象则希望内部审计确保企业遵守社会承诺、履行社会责任。为了满足服务对象的期望,笔者认为内部审计需要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实现向“值得信赖的顾问(Trusted Advisor)”的角色的转变(普华永道,2013)。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同利益相关各方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加强自身技术能力的专业性,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使得核心服务对象无法忽视内部审计的建议,帮助企业博得诸如公众和特殊利益团体等次级服务对象的信任,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内部审计的这种角色转变使其提供的咨询服务不断精进,其服务范围则从核心服务对象拓展到次级服务对象,这将提高其对企业目标的支持力,最终帮助内部审计发掘未实现的价值,并为实现这些价值提供可能。此外,也要注意到,虽然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视角后对咨询服务职能的强调有增无减,然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抛弃内部审计传统职能,确认服务永远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是支撑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的“地基”,内部审计在角色转型中仍要提供确认服务,传承并且更加精进,否则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顾问”可能不再“值得信赖”。

(三)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途径的修正

过去的研究认为内部审计将其活动分配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三大领域,通过降低内部审计成本和提供关于组织完善的建议两大途径实现价值增值(余玉苗、詹俊,2001;刘春花,2004)。笔者则认为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部审计职能针对业务流程与业务系统、企业项目和重要合同、资产安全管理和财务报告等审计关注点帮助企业对当前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改善;第二阶段的内部审计职能则更关注对未来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改善,并将关注点扩展到了投资决策和新兴风险等领域;第三阶段的内部审计职能能够通过流程优化、提升公司效率和资金积累改善运营效果;第四阶段的内部审计职能能够影响企业的战略创造未来价值。这四个阶段构成了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两大途径:如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第一阶段,那么内部审计只能实现价值保护;如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服务逐渐从第二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那么内部审计就能够实现价值提升。与之前的研究(余玉苗、詹俊,2001;刘春花,2004)不同,笔者的理论认为从价值保护到价值创造这两大途径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将构成下一个阶段的基础,并且阶段越高,内部审计价值创造的能力就越强。内部审计要想提高价值增值能力,就需要通过改善当前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来实现价值保护,进而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日常运营绩效,最终支持企业战略计划的有效实行,实现价值增值。价值增值途径紧扣内部审计目的,即“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突出了改善运营效果的重要性,囊括了三大领域,更加贴合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

四、利益相关者价值观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支持

为了实现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扩展、内部审计角色的升级和内部审计从价值保护到价值创造的转型这“三大转变”需要得到来自企业的支持。除了财力支持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也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

(一)协同支持

内部审计的成功依赖于各方的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和企业内部各方协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为此,笔者认为内部审计需要实现两个协同支持:

第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需要对内部审计形成一致的期望。董事会和管理层共同决定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其支持对于内部审计的良好运行非常重要。由于利益相关各方的利益矛盾交错,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期望和风险的认识往往产生偏差。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运行,公司内部应该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形成一致明确的认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该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各方期望的前提下确认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具有潜在影响的诉求,会同内部审计部门就协调和满足这些期望形成一致的意见,明确内部审计的使命,形成一份“使命声明”。有效的使命声明将对内部审计职能的权力和职责进行描述,该声明将成为董事会和管理层评估内部审计表现的基础。

第二,实现风险管理三条防线的协同。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多部门协作共同完成,其中业务单位是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则是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能够在前两条防线的帮助下发现关键的风险领域,反过来,内部审计也可以发挥对企业的全局认识,为前两道防线注入凝聚力。内部审计应该将其对利益相关者期望的理解传递至前两道防线,提请他们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只有企业风险管理的三条防线对于利益相关者各方的期望形成一致的理解,实现有机动态的协同,内部审计才能在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人力支持

合格的内审人员对于增强内部审计基础非常重要,是改善内部审计表现和拓展内部审计范围以便为更广泛的关键风险提供审计服务的先决条件。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内部审计需要实现“三大转变”,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内部审计必须在开展工作之前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去,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抓住价值增值的主线。理解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则能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兼顾各方的需要,更有策略的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矛盾。第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里的沟通不只涉及内部审计人员内部的沟通,还涉及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成为利益相关者的伙伴,运用自己对企业目标战略的理解和专业知识,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坦诚的、有见地的交流,并以博得信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协同和团队合作能力。内部审计是一项团队工作,有效的团队工作将大大改善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博得利益相关者信赖的筹码。第四,内部审计团队的构成需要内部审计之外的人才支持。随着风险领域的扩张,诸如环境保护、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风险来源。这些风险领域的专业性很强,要求传统的内部审计人员“样样精通”明显勉为其难,两条途径是可行的选择:将内部审计岗位作为培训机会提供给重要岗位员工,然后再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岗位;或者将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外包给企业外的专业团队来完成。总而言之,加强传统内审技术之外的诸如关系管理和沟通技能等软性技能是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观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支撑。

(三)技术支持

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后,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扩展要求内部审计实现向“值得信赖的顾问”的转变,内部审计则需要实现从价值保护到价值创造的飞跃。这些转变,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需要内部审计不断开发和运用新技术以适应风险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变化。具体而言,包括计算机技术和审计技术两方面的支持:

在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方面,当前企业主要面临两大问题:首先,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风险领域,提高内部审计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ERP系统覆盖企业范围的全方位信息。但是大多数ERP系统为内部审计提供的支持是不够的。事实上,许多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系统不完善和权限障碍只能依靠企业内的其他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来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内部审计在获得来自企业信息系统内的数据后,需要使用专业工具来进行筛选和处理。实际情况中,内部审计人员仍大量使用Excel和Access这些办公软件作为处理工具,专业的技术分析工具很少被使用,这可能是相关技术分析工具的选择较少所致,也可能是企业的重视不够,没有为内部审计人员使用分析工具提供足够的支持,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使用分析工具的技能。笔者认为,企业应该重视对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的支持,一方面应该在ERP系统中赋予内部审计人员更高的权限,增加适当的功能和模块,方便内部审计人员调用分析数据;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提供专业的培训或软件来支持内部审计人员掌握使用分析工具的技能。

在审计技术的使用方面,新的风险状况和利益相关者期望要求内部审计师从传统的以年度审计计划为中心转向更为反应迅速和灵活的审计计划模式。内部审计应该变传统的固定、滚动审计方法为动态、综合的审计方法。该方法仍以增值为导向,但是不再是对各审计单元轮流进行审计,而是每年对所有的审计单元按照不同审计集中度分别开展审计工作。该方法强调内部审计应该预留充分时间和资源以随时应对新风险,在评估阶段则需要就结合业务运营中的关键风险和当前及未来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重点对所有审计单元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分别分级,再根据分级结果确定审计集中度,进而根据风险集中度来决定不同审计单元的审计力度,展开不同程度的审计工作。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项目试点的方式,建立试点审计项目生命周期的总体框架,通过试点来测试并完善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支持的技术。

五、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金字塔的构建

构建一个“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金字塔”来总结引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后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如图1所示,该金字塔的核心是内部审计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服务对象和次级服务对象,象征着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围绕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展开。金字塔由四级“台阶”构成,从最低一级到最高一级分别是评价和改善当前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价和改善未来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改善运营效果和支持战略计划实行,象征着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四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努力为企业增加价值的过程就像在攀登金字塔,金字塔越高的部分越难达到,而每实现一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就离塔顶更进一步。同时,价值保护作为金字塔的底座,其越厚实,金字塔就越稳健,象征着只有做好价值保护工作,内部审计才能继续攀登价值创造的“高峰”。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实现向“值得信赖的顾问”的角色转变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来更快地攀登这座金字塔。金字塔的四条棱线象征着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四大支持,分别是协同支持、人力支持、技术支持和财力支持,缺少任何一个支持,金字塔都会垮塌变形。●

【参考文献】

[1] R. E. Freeman, D. L. Reed. Stockholders and Stakehold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3(3).

[2] 余玉苗,詹俊.论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J].审计研究,2001(5).

[3]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4] 刘春花.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7.

[5]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S].2007.

[6] 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

[7] 赵华,宋士杰.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7(12).

[8] PWC. State of the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 study: Aligning internal audit—Are you on the right floor? [OL] http://www.pwc.com/us/en/risk-assurance-services/internal-audit/publica -tions/pwc

-2012-state-of-internal-audit-survey.jhtml,2012.

[9] PWC. State of the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 study: Reaching great heights: Are you prepared for the journey?[OL].http://www.pwc.com/us/en/risk-assurance-services/publications/pwc-2013-state-of

-profession.jhtml,2013.

作者:张白

上一篇:我国陶瓷雕塑的艺术论文下一篇:地方性高校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