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8

近年来,在国内关于设计伦理及其教育问题的讨论时常出现,大家都关注到现代艺术设计因为伦理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艺术设计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思索,不能总是从“人机”的角度上去思考主体和造物之间的相互适合的关系,应该从设计伦理这样更高层次的维度去引导艺术设计的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篇1:

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与包毫斯设计教育理念思维模式的对比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与包毫斯设计教育理念思维模式的对比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思维模式具体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与包毫斯设计思维模式概述,其次从关注知识技能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强调理论和实践技能并重、教学内容和方式应该及时创新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基于包豪斯教学模式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调整方向,进而强化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包豪斯设计理念;思维模式;对比思考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将设计类专业学生按照实用型人才方向培养,艺术设计是一门具备较强艺术性的专业,高校中课程设计比较多,然而课程安排总是倾向于理论层面,和企业具体需求存在关联的课程内容少之又少。对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思想和市场扩展需求不够一致化、教学观念转变和产业进展节奏不相匹配等,都会影响到艺术设计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包豪斯设计理念是融合艺术、经济和艺术等多个元素,强调设计者和企业者思想统一化,值得诸多院校教师积极使用和研究。

一、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与包毫斯设计思维模式概述

1.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情况。我国部分院校设计教育的实际情况是教师以教材为主引导学生,教师课件可能存在不及时更新的现象,在设计领域内学生参照国际品牌图片分析设计风格,毕业之前模仿设计作品进行裁缝制作,由此设计的作品怎么会具备新颖特征?因为实践经验的缺失,部分国内范围内的服装教师尚未明确到自主品牌创新的重要性,仅仅在书本上学习设计思想,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是难以处理设计作品问题的。以上也是我国教育的不足之处,只是强调学生手绘功底淡化创新,诸多教师均是博士生毕业的,工作经验缺少,在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一定困境。

2.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模式。包豪斯教学理念主要是教学合一,即双轨制教学,教授知识的场所不是课堂,而是在工作室或者作坊中通过师生一同进行艺术品设计。学制划分两个流程,第一个流程是基础课程,第二个流程是专业课程。前者教育目标是组织学生在车间学习技术,引进对应必修课程,合格后进行专业学习阶段;后者教育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多种工具使用技巧,从事于可靠工作,了解材料性能与具体的加工工艺,接触全新的职业行为模式。立足于实践操作,挖掘美术作品的美学元素。因此包豪斯对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是比较关注的,学生自主化选择从事专业的方向,导师在车间内辅导学生,包含题目选择、材料挑选和配色安排等,并且在课程中配置两个导师,画家以及手工艺师,最终目标是融合艺术能力与手工技能,主张集体化思考与学习,找到学生闪光点,巧妙结合艺术与具体生活、艺术以及工艺技术,每一个车间在进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承担产品制造的责任,给企业提供服务,值得借鉴。

二、基于包豪斯教学模式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调整方向

1.关注知识技能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并不是普通形式的教育,然而我国现有高校内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美术模式,可以理解为工艺美术教育存在陈旧特征。以美术教育为主加以艺术设计,站在教学内容角度,艺术设计存在的教育结构不应该被高校所包含,高校中艺术学生培养和企业需求存在着一定脱节现象,导致学生设计能力不佳,缺少扎实的实践经验,因此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朝向人才培养角度转变,切合实际的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适应。

2.强调理论和实践技能并重。我国一些高校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立足于数量层面是比较可观的,可是站在教育质量角度上分析却不如人意。部分院校仅仅關注理论知识传递,实践技能不足;或者部分院校设置的学时数量多,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一些,降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与此同时艺术专业内容不够新颖,无法满足人才成长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倾向于理论教授层面,甚至存在课程内容设置重复的现象,制约到学生个性能力展现。因此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应该贯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理念,不然会呈现艺术专业实践倾向于形式化的局面。

3.教学内容和方式应该及时创新。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特征决定着此门专业具备前沿性以及交叉性,同时计算机先进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大范围的使用,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是急需进行的事情。可是部分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方向缺少新颖性,难以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阻碍人才培养进程。并且艺术设计专业具备较强实践性,对应的课程应该将实践视作基础点,转变以往教师教授与学生倾听的模式,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然而因为客观因素制约,部分院校依旧选择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由此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影响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势必会制约到学生综合能力增强。也就是说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师要洗手包豪斯教学理念精髓,主张学生实践精神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包含校办工厂或者设计事务所建设等,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与包毫斯设计教育理念思维模式的对比研究课题是值得教师高度重视的,科学技术创新促使艺术设计迅速发展,设计专业教育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的实施,应该积极引进包豪斯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挖掘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使得学生更好的面对今后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欧阳才富.艺术设计美学的心理与思维解析——评《现代艺术设计与教育研究》[J].炭素技术,2019,38(02):73.

[2]方瑛,徐一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视界,2018(05):127-128.

[3]陈艺方,王净.上海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从契合、作用、理念、措施和路径五个层面切入的探讨[J].中国民族美术,2018,13(01):74-79.

[4]斯庆,刘蓉.艺术设计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

作者简介

王星阳,性别:男,籍贯:辽宁,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研究、艺术设计教育、美术教师教育、美术教育研究。

作者:王星阳

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篇2:

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伦理教育的思辨

近年来,在国内关于设计伦理及其教育问题的讨论时常出现,大家都关注到现代艺术设计因为伦理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艺术设计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思索,不能总是从“人机”的角度上去思考主体和造物之间的相互适合的关系,应该从设计伦理这样更高层次的维度去引导艺术设计的发展。而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需把设计伦理教育融贯其中,不仅要构建设计伦理教育的课程体系,还应建立培育具有良好设计伦理价值观和设计道德意识的年轻一代设计师的培养机制。

一、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伦理教育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只是专注于建立自己的方法论,艺术设计教育主要还是以“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方法论”、“设计美学”以及与各个门类相关课程为主干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绝大部分还只是注重于艺术设计的技巧、方法与思维的培养,针对“艺术设计伦理学”的课程并没有涵盖于其内,关于艺术设计伦理教育的体系框架更是没有。

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着注于为学生讲解消费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实用主义和审美原则,对于设计伦理的思考、设计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对薄弱。这也就造成艺术设计完全被消费文化所操纵,反映到学生的设计作品上,体现出只是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的表现和文化的探索。这样完全市场化的教育最终培养的学生思想中伦理道德的意识淡薄,许多年轻设计师的设计目的仅仅是为了推动消费从而获利,设计中伦理道德意识几乎完全被忽视。

再者,审视当下国内围绕设计伦理及其教育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说是相对比较薄弱。相关理论的研究多是围绕“以人为本”、“绿色设计”等口号式的主题展开,流于空泛,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对实践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开展设计伦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其教育实践。

二、设计伦理教育回归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但是伦理缺失下的艺术设计只会无限刺激人类的“物质欲望”,无休止的物欲追求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最终与人的生存发展背道而驰,也导致人类整体道德水平的滑坡。因此,当下艺术设计更需要从用伦理的视角来观照,要追求伦理境界,在设计造物中体现精神意蕴,渗透伦理内涵。

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但要从培养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还要以推动人、自然、社会之间协调发展为己任,加强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学科的渗透,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人类共同的发展而设计,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培养具备鲜明的是非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设计人才。

设计伦理应该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构建设计伦理课程体系来平衡和协调人、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关系的价值标准,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并进行创造,探讨和研究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艺术设计教育者也应由过去单纯的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将设计伦理学的内容列入艺术设计教育中,把伦理性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态度、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让设计伦理观念真正成为学生专业思想中的自觉意识,并在其指引下寻求有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三、设计伦理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

从国内来看,设计伦理的专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的实践经验也比较欠缺,很多设计伦理课程的建设仍处在思想性的操作层面上。但我们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不是把设计伦理作为一个纯思想性的东西来建设,而是一个可操作的、制度性的东西来建设。所以,设计伦理的教育我们可以从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模式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模式进行发展。

(一)构建课程体系。参照小威廉姆斯·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模体理论可以建立设计伦理学科的课程体系组织结构,主要应包括:学科脉络、价值意义、学科本质、学科原理、实践应用、反思与批判、未来发展等主体部分,在此基础上再细分出具体的分支结构。

(二)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伦理教学除了以专门的设计伦理课程开设外尤其应注重设计伦理的实践性。通过专业设计课程中实际案例的分析讲解,将学习和设计现实、学生兴趣和思考判断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设计伦理意识。

1.设计思维中具有设计伦理意识。设计意识不仅是设计师对外界事物的感悟,更是其从心得发现向设计行动转化的心理活动。所以,有必要将设计伦理意识纳入到设计教育中去,强化学生的设计伦理意识,让设计伦理意识真正成为他们设计工作中自觉的组成部分。

2.设计伦理成为设计理念。采用设计伦理与设计理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具有伦理观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关照到人与物、人与自然、物与物以及使用人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创造的过程成为社会责任传递的过程,使设计使用的过程成为社会责任感化教育的过程。

3.设计伦理作为设计技能。将设计伦理作为一种设计的“技能”并不是具体的设计章法,引导学生以设计伦理的角度审视人、自然、社会等与人造物之间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并以适宜手段进行合理设计与处理,不仅要顺应自然法则,而且还要顺应人的社会行为规范。

作者:徐晶

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

【摘要】在如今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企业以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为此,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需要适时渗透创新思维教育,本文将通过着重围绕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提供必要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教育  创新思维教育

引言:在以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单纯模仿优秀设计作品展开艺术设计训练的方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容易使得学生设计的作品出现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性的情况。因而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有效落实创新思维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逐渐成为了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之一。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展创新思维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展创新思维教育,首先可以有效打破师生固有的设计思维理念,摆脱其对于艺术设计教育传统、片面的认知。其次,在将创新思维教育渗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尊重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如将各种现代化、数字化艺术手段运用在艺术设计当中,既可以有效推动高校艺术设计的推陈出新,同时也可以达到增强艺术设计表现力,优化艺術设计效果的目的[1]。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对于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同样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丰富创新教学内容形式

教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展创新思维教育时,首先需要注重对传统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大力创新。例如教师在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将名家名作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后,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作者创作生平、创作背景、作品中运用的创作手法等不同角度入手对艺术设计作品展开多角度赏析。在要求学生通过效仿、临摹等方式掌握基本艺术设计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后,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身对于艺术设计的想法和理念融入其中,自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创作全新艺术设计作品,以此有效帮助学生激发设计灵感,发散其创新思维并达到训练学生艺术设计基础知识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对周边事物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物中的美,进而从现实生活着眼开展艺术设计学习以及作品创作。而在完成作品设计后,教师除了需要对作品完成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外,同样也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对作品创意等展开互动交流,提出彼此真实的看法与意见,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更广阔的思路,进一步扩大其创新空间。

(二)成立并运用设计工作室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渗透创新思维教育,教师可以尝试立足实际情况主动成立相关设计工作室,在灵活运用现代学徒制下帮助学生深入完成艺术设计学习,强化其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达到创新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学校可以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成立校内广告设计工作室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力等支持。一方面,技能型教师作为师傅,带领学生完成广告设计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使得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广告设计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要求工作室内的学徒承接校园内的广告设计项目,如为校园比赛设计海报等,通过利用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并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进而设计出与客户要求相符合,充满创意且极富设计感的作品,以此有效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艺术设计学习成效,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以赛促教培养创新思维

考虑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自身实践性极强,因此在将创新思维教育融入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主动尝试利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艺术设计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例如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开展设计校徽的竞赛活动,通过直接给定学生设计校徽的主题,要求其直接发挥自身的创意与想象力,根据自身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校徽设计。在此过程中,笔者对于学生的设计形式、设计手法等并不设限,在绝对原创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而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互相交流,也可以在有效了解自身在艺术设计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之余,学习更多的创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进而使得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获得提高。

结束语: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在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挖掘身边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并通过灵活运用竞赛、成立工作室等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进而切实提高自身创新思维能力与艺术设计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杰.试析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17):102-103.

[2]姜民.艺术设计学科中创新思维教育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121.

作者简介:

杨广文(1972.01-),男,汉族,辽宁省凤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中国画。

作者:杨广文

上一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保险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