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与人文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教育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就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而言,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教育艺术设计1.概述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至今不过二十多年,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较为落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与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艺术设计与人文教育论文 篇1: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 要] 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总结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思路:第一,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第二,高职教育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意识;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6+4’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研究”(XJK20CDY022)

[作者简介] 刘志红(1976—),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宜居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刘 媛(1979—),女,湖南衡南人,学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宜居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了崭新的蓝图。中国的发展崛起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高职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双创”人才)成为大众聚焦的热点。在社会实践中,创新创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身上体现为将课堂知识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让科学知识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高职教育要主动搭乘全国改革开放的“顺风车”,以释放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巨大能量[1]。下面具体介绍笔者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我院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举措

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实践中,我院注意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教育过程主要强调学生充分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则强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个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院针对“双创”人才的教育特点,创新人才培養观念,构筑培养“双创”人才的新体系[2]。

(一)全过程阶梯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创新性,从而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索研究的精神。全过程阶梯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根据各年级高职学生的知识构架和成才规律,分阶段、阶梯式地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力争将“双创”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大一期间,我院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教育,旨在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初步养成。大二期间,我院依托各类研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邀请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进入课堂进行专业指导,旨在促进同学们的基本专业素质的形成。大三期间,我院基本形成了“在企业学习、在企业研究、在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引导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积极举办“大学生学习节”

我院“大学生学习节”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就专业知识、行业动态等多方面内容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并指导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今年我院中药学专业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潘清午教授主讲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定与品质评价。潘教授对冬虫夏草的分布特点、开挖与场地加工、规格等级、分类标准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对名贵中草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另外,今年我院在“学习节”期间还举办了“最强大脑”百科知识竞赛。“学习节”对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技人才的选拔与选育、创新意识培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3]。

(三)开辟“创业者说创业论坛”

我院每年举办“创业者说创业论坛”,邀请往届创业成功的校友作为同学们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为同学们进行“双创”实践活动指导。今年,我院邀请95级园林专业学生——现为国家高级管理咨询师的李宇雄同学返校进行宣讲。李宇雄同学以“感悟人生真谛,前路不再迷茫”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职场经历、创业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同学们主动表示要珍惜在校的时光,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创新创业活动积累更多的硬实力和软资本。

(四)积极参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

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而开展的“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校内选拔赛,已经成为我院“双创”人才的选拔平台、预演赛场。今年大赛的主题是“释放青春激情、成就创业梦想”。经过激烈的竞争,《绿色中药咖甜品店》《互联网+婴幼儿环保护理馆》等几件作品脱颖而出,它们将代表我院竞争本年度的“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此类创业竞赛活动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梦想,对在校学生的创业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五)创办文化沙龙

我院邀请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展示和交流,建立高校文化沙龙,以打通校际的资源壁垒。青年学生们在文化沙龙中可以宽松、自由、平等地交流经验和感悟,改进思维方式,也可以互相坦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文化沙龙形式灵活、氛围轻松、观念新颖、空间自由,受到广大在校学生的热烈追捧。

综上所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中,我院立足高职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经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及专业知识,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量身定做育人策略,从而推动我院“双创”教育体系迈向更高水平。2019年,我院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湖南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高职院校。

二、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探析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我们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高职教育必须紧扣以下两个基本思路:首先,高职教育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是区域化的高等教育,它应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其次,高职教育必须突出服务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发挥高职教育在“双创”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高职教育是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院所在地衡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十三五”期间,衡阳市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确保全市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我院充分发挥自身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双创”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的基本知识体系[5],我院在继续保持原有农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改善优化传统农业学科专业,逐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多专业融合、适应面广的“双创”人才培育体系,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6]。我院优先对服务当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进行扩展,如畜牧水產专业和电商经济专业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助力特色农产品种养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针对当前衡阳市农业发展方向,我院加大了农业特色种养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在培养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发展优质特色水产养殖,因地制宜推广“鱼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培育优良畜禽新品种等方面,加大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例如: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蒋艳同学在校积极学习畜牧专业知识,毕业后在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自主创办特色生猪养殖场,努力提高生猪养殖科技含量,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创立和完善了“桑叶喂猪—猪粪发酵—沼气采暖—猪粪肥桑”的种养结合技术体系,实现了新型生态养殖。

2.助力电商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衡阳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有发展电商经济的优势。衡阳是老工业基地,又是全国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品种齐全、物美价廉的产地直供货品。衡阳有许多特色产品,如常宁茶籽油、衡洲三樟黄贡椒、衡阳县湖莲、祁东黄花菜等闻名全国的“网红”特色农产品,这些都为电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院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培养了一批电商经济专业的创新人才。商学院采用“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电商网播人才产业链“一条龙”全程培养,这是我院助力农村电商经济快速发展的创新举措。学院指导同学们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村播带货入门、村播带货事例分析、直播“人物场”组建、直播间建设等内容。采用“人、物、场”三位一体的电商商业发展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社交网络等工具燃烧电商网红+社交网红+抖音网红“三昧真火”,成为引领衡阳自媒体社交、购物、生活新潮流的崭新载体。目前,我院电商专业毕业的首批学生成了衡阳市直播产业发展的第一批专业人才。他们学以致用,“云”端相见,隔“空”互动,走出校园的直播首秀就吸引了近万人围观,同时段观看量位列衡阳电视台扶贫云超市前茅,得到了商家和用户的赞誉。

目前商学院正积极与祁东县政府在政策扶持、产品创新、品牌升级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助力祁东县成为中国“黄花菜第一城”,打造“中国黄花菜在祁东”的超级名片。

(二)将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融入“双创”人才的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绝大部分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在社会一线工作,直接服务于社会,所以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与较强的耐受力。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必须向他们灌输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他们立志服务祖国、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质,才能为其顺利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技能训练向来都是人才培养的主基调。高职院校大都关注技能素质的培养,忽略人文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后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7],如频繁地更换工作、负面情绪滋生、难以长久地服务于一个行业等。究其原因,除了学校人文培养环境的缺失和学生个体差异之外,毕业生主动服务意识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将社会实践纳入“双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为了保证“双创”人才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顺利就业创业,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并应尽早融入整体培养体系。我院很早就聚焦学生服务意识的养成,并广开门路送他们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和锻炼。2018年,我院旅游专业的98名学生通过面试,获准服务“南岳寿文化节”。他们适应性强、吃苦耐劳,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意识,获得服务单位的好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

2.以“校企联动、服务经济”内化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校企联动”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若是“校企联动”将企业引入课堂,不但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让创新创业人才易于找到专业知识和企业岗位结合点,激发他们服务岗位、服务社会的热情。可以说企业角色的介入起到了导入的作用。例如:我院2003级室内设计专业校友陈伟在学校的帮助下自主创业装饰行业。目前他引领的千筑国际装饰公司已发展成为衡阳装饰行业的标杆。2020年2月3日,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陈伟主动响应政府号召,带领公司7名水电安装骨干冒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火速驰援雷神山医院,为雷神山医院如期交付使用做出了贡献。

三、结语

高职教育是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主动服务社会意识、奉献社会意识的培育,帮助学生摆正自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翟雨翔,卢江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人才,2020(4):96-103.

[2]赵洋鹏.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究[J].科技创业,2020(5):112-114.

[3]乔永刚.强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轻工科技,2020,36(4):146-151.

[4]朱晓峰.试论高职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2(6):59-61.

[5]冯国杰,郭玮,王亚玲,等.发挥行业特色优势,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J].财富时代,2020,(3):228-229.

[6]郭萬春.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162-165.

[7]张明,吴德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0(1):84-86.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Zhi-Hong, LIU Yuan

(Ecological Livable College,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erving society; the consciousness of serving the society; practical research

作者:刘志红 刘媛

艺术设计与人文教育论文 篇2: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探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教育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就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而言,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教育 艺术设计

1.概述

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至今不过二十多年,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较为落后。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渐深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也逐渐向西方国家靠拢,不仅无法彰显出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思想,同时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文化历史背景差异较大,极易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问题,不利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的改变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以便走出我国特色艺术设计教育道路。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就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善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实现对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优化与提升。为此,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就应注重对“互联网+”技术与理念的运用,实现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改革。

2.“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2.1创新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通过对微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应用,来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一,微课堂,其旨在向学生进行某以知识点的教授,重点在于短小精悍。教师运用流媒体就能够将其精心设计编排的某个知识点转化为精炼的知识讲解展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难点,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讲解,提高课堂的效率。其二,翻转课堂,其是教学方法的又一次改革和创新,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对于理论知识等内容学生通过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查阅,学生通过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以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变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师变为协助者和引领者帮助学生对课前学习后尚不理解或仍有兴趣的内容进行再探索,从而使学生的思索和理解更为深刻,这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艺术设计讲究创新,而创新必然是思索的结果。因此,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开放式教学风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等能力的发展。

2.2创新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对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联合课堂教学的模式来为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提供良好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线上学习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云课堂APP来上传艺术设计学习资料与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云课堂APP查看相关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这一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艺术设计学习进行交流與沟通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新艺术设计教育的学习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与引导,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与互相交流等,培养出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案例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设计的模拟练习,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与培养。

2.3创新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应注重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创新,加强人文教育,运用我国丰厚人文历史底蕴,来为学生艺术设计提供充足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与艺术启发,还能够为我国特色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提供充分养分。同时,还应注重美学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审美观念,而这也是今后学生进行艺术设计工作的必要能力。此外,还应酌情开展心理学与经济学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便于其今后艺术设计工作的开展。

2.4创新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应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走向社会,更好的进行艺术设计工作。因此,教育院校应注重对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构架起院校和企业之间人才培养与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参与艺术设计实践工作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为其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艺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也应进行创新与改革,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我国艺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远.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的多样化教学路径[J].考试周刊,2017,(50).

[2]张冰冰.基于“互联网+”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

作者:何丹妮

艺术设计与人文教育论文 篇3:

中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摘 要: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中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领悟其内核和精神内涵,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融于一体,使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本研究从中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的意义、应用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等方面入手,探究中原文化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系,从而领略中原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品质和内涵,使优秀中原文化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中原文化;传承;创新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对中原文化的深入研究,领悟其内核和精神内涵,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类的应用学科,涉及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诸多文化层面,具有较强的文化性、艺术性、实践性与技艺性。中原文化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因传统文化而得到发展与创新,也因其具备传统文化因素和内涵而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并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内容而得到传承与推广。同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因中原文化的融合而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更趋于科学化和丰富性。

一、中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的陪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生存”,转而对环境中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源于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源于人们精神上对于艺术的需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再是大众化的流水线工作,而必须呈现独特性的内容。将中原文化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很有必要,既为设计中的美感找到历史依据,又传承了历史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也是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行业,无论人类的公共环境还是家庭及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强弱、物质生活的水平与人民精神的审美要求。因此,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想在培养模式、目标,特别是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就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着手,从精神内涵方面切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环境艺术设计完美融合、共生发展。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文化理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原文化在精神层面建构的文化理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同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需要引入中原文化,将中原文化的内涵在设计作品中很好地展现出来。设计是一个讲究精气神的存在,氛围的烘托能给设计作品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能把设计内涵、主旨表达、情感寄托涵盖在作品中让观众更好地品读。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中原文化,真正领略中原文化的精神,并把相应的文化理想引入设计中,才能让观众在作品中充分感受文化气息带来的魅力。

(二)图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图腾产生的基础是原始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后来在彩陶中,一些具象的图腾也应运而生。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到明清时期的吉祥符号在艺术设计的美学领域中都有体现。同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能找到图腾的存在,它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展现。比如,可以在室内设计的课程中把图腾的元素穿插运用到室内空间环境中;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把图腾的设计元素稍加修饰运用到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展示空间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图腾文化和图腾内涵,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原文化的精髓,并能够在今后的设计中更好地展示图腾的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彰显图腾的魅力。

(三)绘画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原绘画作品繁多、杰作纷呈、名家辈出,并且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绘画内容精美丰富,绘画技艺精湛,构图和谐统一,色彩搭配协调,造型优美生动,线描劲健流畅,并且空间处理合理,技法精密熟练。从优秀的绘画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优美的韵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大量的绘画训练为依托,尤其是在设计基础、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景观环境设计等课程中都需要绘画的练习,只有线条运用娴熟,才能绘制完成优秀的作品。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大师的优秀作品,从优秀的作品中感悟线条、色彩乃至空间的运用等,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

(四)壁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洛阳龙门石窟中除了佛像,还有众多的壁画。飞舞的线条、流动的韻律,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通过品读中原文化之壁画的精髓,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色调的热烈明快、单纯和谐。把壁画的精髓引入设计之中,不仅可以感悟绘画的魅力,领悟色彩的美感,更能使设计增添几分灵气。将壁画熟练的技法运用到设计之中,把线条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转移至室内外的设计中,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中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将来的工作需求,高校应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理念,坚持能力本位和知识本位相结合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定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理念,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其关键在于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中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国际著名的设计大师乔治·罗亚曾经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实践功底,还需具备比较全面的人文教育作为支撑。因此,教师应当把中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各个方面,让学生领悟中原文化的精美之处,更好地使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切实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传承和创新,从而成为适应市场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二)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根据目前市场的发展,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添一些特色课程,把中原文化融入现有的课程中,将中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比如,在学习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洛阳、开封等地遗留的古建筑群、夏商周时期的城市遗址、东汉和魏晋时期的庄园、汉代陶仓楼等,让学生真正感受本土文化,从而对建筑的了解更加深入。另外,在学习室内设计和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这两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介绍中原文化中关于图腾、绘画、壁画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手绘练习时充分运用和谐统一的构图、协调一致的色彩、优美生动的造型、流畅的线描、合理处理的空间以及中原绘画的精妙来展现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了解课程相关知识。

(三)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培养人才

千年古城和近现代城市文明给中原留下了彰显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历史建筑,它们是这座城市发展刻下的历史烙印,见证了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人民,同样离不开绘制宏伟蓝图的设计师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终目标是为市场培养优秀的设计师,而设计师的成长离不开优秀的地域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尚存的历史建筑群、优秀的绘画作品、彩陶制品、壁画等引领学生了解中原文化、熟悉中原文化、体味地域文化特色,并把优秀的元素经过加工美化后进行创新运用,使学生充分了解地域特色。只有充分领悟中原地域特色,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将中原文化渗透到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师资构成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为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匮乏。为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学校应当保证教师在每一年度外出学习一个月时间,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及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也可以与设计公司合作,寒暑假去相应的公司实践,了解市场发展行情,并引入教学中。此外,学校还可以请设计公司的员工到校为学生辅导、答疑,通过交流,教师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人民生活与环境审美的,并且体现出文化性与人文性的时代精神的优秀设计人才。把中原文化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使其既相互影响,又共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中原文化的融入,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会得到优化和提升,从而为当今社会培养出更多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献:

[1]张茜.浅谈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农家参谋,2017,(24).

[2]陈良梅.在民间艺术中探寻现代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D].南京林业大学,2008.

[3]廖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品牌,2015,(6).

[4]李飞.浅谈艺术设计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6).

[5]白玫.中原文化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

[6]毕海龙.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J].大舞台,2014,(2).

责编:初 心

作者:李亚楠

上一篇:经济法下的市场经济论文下一篇:美术与生活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