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工程人才需求迅速上升,国内许多财经类高校都开设了金融工程相关课程,但是在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论文 篇1:

独立学院经济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具有的更大差异性,研究了独立院校内部分层教育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对财经类院校经济数学分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结合实践介绍了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经济数学》分层教育的方法与试验。这项研究对独立学院经济数学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经济数学 分层教学

1.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各级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更是倍受关注。如何解决好高等学校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矛盾,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全国各类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作为财经类专业占主导地位的独立学院,经济数学课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切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由于近年来东方学院生源的不断变化,学生数学水平与数学学习方法之间的差距也不断扩大。由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理解、掌握及悟性程度不同,如果采取相同的教学,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东方学院试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实行分层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2.1实行分层教育必要性

2.1.1学生的差异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教育以后,生源有了许多变化,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实行分层教育,就是在承认学生的需求差异、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等所有个性差异的前提下,从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1];就是“要转变过去以继承为中心的一刀切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培养具有一定个性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智力、非智力多种因素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和素质观;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片面重视专业教育的思想,树立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结构化的教育观;转变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教学生学会做事与做人相结合整体化的教育观念”[2];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在同一座学校甚或同一个专业内部,通过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育环节,构建具有弹性的、互相兼容的、开放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3]。

2.1.2中学新课标的实行

我国从2003年开始试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浙江省从2006年开始执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实行必修与选修课程体制,鼓励学生与学校选修若干数学课程,从而就带来了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高中的学生就有不同数学基础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别分层次的数学教育。另外,高等数学课程和中等数学课程在内容衔接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现行的中等数学课本中加入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如:极限理论、微积分的一些基本思想等。这些内容,有些中学比较重视,有些则不然。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教学,解决好经济数学基础课和中学数学课的衔接问题。

2.1.3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性

由于中学教育长期存在的围绕高考教学的问题,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养成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习方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用功思考问题较少,只会套公式,不求甚解;考试前突击现象严重;而部分较好的学生能够就某个问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总体讲,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2.2目前实行的分层教学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构建具有弹性的、互相兼容的、开放式、个性化的、适应多种不同要求的教学摸式[4]。因此在授课环节上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在教材、进度、课时、考试内容等方面区别对待。以《高等数学》和《微积分》为例,微积分是经济管理类院校大多数学科专业的基础课,其内容满足了这些学科专业的需要。高等数学涵盖了微积分的绝大部分内容,其知识层次更高,它在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建模,以及考研等方面占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希望参加数学竞赛和有志考研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就能为这些优秀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确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目前东方学院根据专业不同,将大学数学分为四个层次的数学教学。第一层次是统计学专业的数学分析;第二层次是工学类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高等数学;第三层次是一般经管类的微积分B、线性代数B和概率论;第四层次是法学类、人文艺术类的微积分C。占全院人数80%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均属于第三层次的经济数学课程。我们的目标主要是探讨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分层教学。

根据几年来在东方学院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对于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确实不尽相同,甚至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将是我们研讨的重要课题。

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经管类学生的数学教学可以考虑分为三级:A级、B级、C级。

A级学习《高等数学》,第一学期每周6课时,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共8学分。A级为数学基础好、起点高、立志考研和热爱数学的学生所选;B级学习《微积分》,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共7学分。B级为具有较好数学基础,能够切实掌握所需内容,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基础的学生所选;C级学习《微积分》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每周3课时,共6学分。C级为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所选。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可以选择个人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对不同知识的需求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层次的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各具所长。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缩短差距,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应用、数学能力、数学素质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同一课程对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要求,即分级考试。所谓分级考试,是与分层教学相对应的考试方法,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层次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根据个人情况,期末考试可选择其他层次的考试,学分按考试等级计算。学生据此可以在下学期选择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当然,学生也可以在下学期选择下一层次的学习内容。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学习层次,考试成绩的计算,学生上课教室的安排,师资的合理调配,这是我们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我们在教务处等单位的支持下,突破了这一难关,使试验获得初期的成功。

同时,我们还实行“立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比较多的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开设了“高等数学提高班”(主要针对基础好、对高等数学有较高要求和准备靠研究生的同学)、“高等数学辅导班”(主要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补课和个别辅导)、“数学竞赛辅导班”、“数学兴趣班”等辅修课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满足。

从目前试行情况看,我们的研究与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

1)克服了高等数学大面积不及格现象,而且由于实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统一要求,保证了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和教学质量。高等数学的不及格率有了较大的下降。

2)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对高等数学的不同需求。同时,高等数学提高班对于参加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和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气氛日渐浓厚。过去,许多学生对数学有畏惧之心,害怕高等数学课程。现在,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取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参加某一学习模块学习,真正做到了人人学有所获。

4)促进了高等数学教学的全面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教师发表的教学改革文章逐年增加。而且更为可喜的是,教师们的数学教学研究不仅是理论的研究,而且实践的课题在逐年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教学。

2.3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

为使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制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计划。

2.3.1进一步强化“立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在目前学校规模较大、师资、教学设备等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我们认为结合高等数学的基本要求进行主修,同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开设不同的辅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较多的辅修与选修课程,如《数学文化》、《数学实验》等,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2与大学生科技实践相结合,试行“导师制”。对于那些有比较好的数学基础,并且希望在数学应用上想的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不仅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科技实践创新活动,而且包括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我们希望能逐步推广这一做法,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这一工作。特别是,我们希望至少做到在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工作。

2.3.3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网上教学系统,扩大教育选择的自由,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实行个性化的教育。目前,我们已经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建设了高等数学网络课程资源,供全校学生学习。

2.3.4建立全面的课外辅导与活动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全面提高。分层教育,不是不要互相帮助,更不应在不同层次学生间引起歧视和矛盾,而是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优势,克服弱势,并且应当让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目前这一活动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3.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让“不合格品出厂”,而是在承认学生的需求、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等所有个性差异的前提下,采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12.

[2]柯力,王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26-28.

[3]薛有才.关于构建高校内部分层教育体系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6,24:2:86-88.

[4]周君兴.财经类院校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79-81.

作者:刘晓芬

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论文 篇2:

《金融工程》本科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工程人才需求迅速上升,国内许多财经类高校都开设了金融工程相关课程,但是在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保持宏观金融研究与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微观金融的教学和研究,适当加大微观金融与数理分析方面课程的开设力度,改进完善教材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引言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欧美发达金融市场,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以满足风险管理等现实性金融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入金融工程的思想,当时我国的金融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金融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极少。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具有创新意识并掌握产品设计技能的金融工程人才需求迅速上升。

在此背景下,国内金融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也得以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金融工程相关课程或开设金融工程专业,专门培养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当前, 我国共有36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其中,财经院校22所、综合性大学6所、理工院校8所,还有多所高校开展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而更多的高校则是开设了金融工程相关课程。

本文拟通过对金融工程课程特点的分析, 并结合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二、金融工程学科特点

(一)金融工程是一门交叉型学科

金融工程集合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是典型的交叉型、边缘型学科。在金融工程中,既要具备风险收益、无套利、风险中性等金融思维,又要有“积木思想”和系统性思维等工程思维,还要能够综合运用数值计算、 数学建模、 网络模拟等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处理各种现实金融问题。

此外,由于数据获取、处理、计算的高度复杂性,金融工程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以及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编程技术的支持, 以满足大量复杂的模拟和计算需要。所以说,金融工程是一门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融现代金融学、工程方法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

(二)金融工程强调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

金融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来解决各类金融实务中的实际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为了显示金融学的严谨性,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强调运用数理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问题。 金融工程更是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数理基础之上,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运用,都离不开严谨的数理推导和精确的计算。可以说,定量研究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和生命,贯穿金融工程发展始终,没有定量分析就没有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

金融工程的量化分析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步是把没有数量特征的各种实际对象转变成具有数量特征和某种相关关系的变量。在数学模型提出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推导和论证。

(三)金融工程重视创新思维

金融工程是“创新性金融工具和金融过程的设计、开发和运用以及对企业整体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略” [1] 。其中,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创造是金融工程最核心、 最重要的运作领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Fisher Black曾经说过,“有了衍生商品,你几乎可以拥有任何想要的报酬形态。只要你可以把他画在纸上,或者以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就有人可以为你设计出任何你想要的报酬形态的衍生品”。[2] 金融工程以股票、债券、信贷资产等基础性金融工具为基础,通过组合、剥离与杂交等方式,开发出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再以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为基础,构造出更为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如此不断推进,创造出形式各异、特征不同的“无穷”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市场状况下的特定需求。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已从最初的股票、债券,以及利率远期、股指期货、货币互换等简单的衍生证券,发展至极为复杂的奇异期权,以及众多由不同证券组合而成的结构性产品。总之,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种类和数量无时不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可以说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灵魂。

(四)金融工程是一门应用学科

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的工程化,在本质上是金融科学从抽象的理论走向市场和客户的过程,是一门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现实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面临着不同的金融问题。个人希望以专业化方式管理其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并能保证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企业需要有适当的方式规避汇率、利率以及原材料、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思考的则是如何设计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去吸引客户,以及如何监管金融风险以实现特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而金融工程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借助现代工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 为各种金融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丰富多样的金融需求。

三、金融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

国外金融学科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前者强调宏观金融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是其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后者注重微观金融问题, 关注金融市场运行中的各类金融活动。 在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被视为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与公司管理的结合,金融市场学、公司理财、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成为其最重要的课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财经院校在金融学科发展上普遍采用的是“经济学院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金融工程等微观金融课程只是处于辅助性地位, 不少是以学生选修的形式开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现代金融中, 传统的以银行活动为核心的金融格局地位在弱化, 而以财务决策和金融市场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微观金融活动快速发展, 金融学呈现出明显的微观化、实用化、技术化趋势,这是推动金融工程发展的动力。“经济学院模式”所强调的基础理论和宏观金融课题定位给金融工程课程教学造成了障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金融工程是经济学、 金融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交叉性应用学科。 基于这个原因,要做好金融工程的教学,仅仅开设一门课程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有金融学其他课程以及数学、 统计学、 计算机等非金融课程的支撑。

财经院校自身学科门类少、招生口径窄、专业分工细的特点, 就已不利于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而许多院校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金融工程与其他支撑学科的关系, 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工程的教学难度。此外,对大多数财经院校而言,其学科特色具有明显的文科性质,学生数量分析的教学较为薄弱, 虽然学习了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基础数理课程,但这些课程都是在大一开设的, 而金融工程一般是大三才开始学习, 这期间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很少用到上述数理知识,很容易形成思考、解决问题时的“定性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惯性会使学生对数据产生潜在的畏惧意识,对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较为排斥,缺乏对数理推导的信心和兴趣。 这就需要适当加大数理分析课程的设置。另外,一般财经院校金融专业都是文理兼收,学生对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使得教学组织存在较大困难,授课进度难以统一,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高校授课中对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没有广泛应用于金融工程课程教学实践。此外,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完善,金融工程案例偏少。由于来源于我国市场的真实案例较少,授课案例便不得不以境外案例为主,这些案例通常来自翻译的外文文献,时间偏久,不仅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严重不符。还有,尽管金融工程在我国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实际部门的应用还有诸多限制,高校金融工程教学也就难以有相应的实践机会。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但由于与实践结合的缺失,不少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有深刻的认识。

(四)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教材建设和教材的选用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现有的金融工程教材不利于学生掌握金融工程基本理论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金融工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多数来自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类大学,这些教材的编写过分注重金融工程理论数学推导,原理性内容偏少或者缺乏系统性,为数不多的应用案例基本上都来自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给学生的掌握理解造成不少困难。相对于理工院校编写的“抽象性”教材,个别由财经类院校编写的金融工程学教材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受其“定性思维”影响,对理论背后诸多数理逻辑往往一笔带过或含糊其辞,结果造成以定量分析为核心的金融工程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此外,有不少教材编写质量不高,存在不少翻译抄袭境外教材的现象,由于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给学生理解带来很大障碍。还有一些高校处于经济利益或其他方面考虑,不采用国内外最新的优秀教材,而是一本教材使用多年,不利于学生掌握金融工程学科的最新进展。

四、改进金融工程教学的措施建议

(一)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在本科学习阶段,受在校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制约,以及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限制,对财经院校的学生来说, 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掌握金融工程所需的数理工程知识是不现实的。此外,目前财经类本科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基本是两个: 一个是考取研究生,一个是直接参加工作。综合以上因素,本科阶段教育目标不应当定得过于具体,应当注重基础性教育, 强化专业理论基础以及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依据此思路,通过金融工程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具备金融工程的思维和理念, 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能够使用创新性金融工具去解决一般性金融问题。 金融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拥有扎实全面的金融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能够运用现有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为高级金融工程人才的后续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国内各财经类院校金融相关专业, 应当在保持宏观金融研究与教学优势的同时, 注重微观金融的教学和研究, 适当加大微观金融与数理分析方面课程的开设力度。

1. 要强化金融学基础理论的教学, 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基础。 金融工程教学离不开基本经济金融理论的支持, 金融基础理论既是培养合格的金融工程人才的基石, 也是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基石。 这些理论课程应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公司理财、金融经济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等,同时辅以管理、税收、保险以及金融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适度开设数理分析类课程, 使学生具备数理推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素质。 对于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 较全面地掌握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是一项必要技能。为此对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理基础课程的讲授可适当加大难度, 尤其是对于投资专业的学生。 除了这些课程之外,可以开设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等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修。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课程的开设要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注重数理方法在金融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

3. 开设金融实证分析类课程,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金融实证的能力。 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金融数据,研究金融运行规律是现代金融研究的重要手段。 对此可以开设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实证分析、数据分析软件应用(如Eviews、Stata、Matlab、SPSS、SAS等)等课程。

(三)加快教材体系建设

国内现有金融工程教材要充分考虑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特点, 兼顾金融工程基础知识和逻辑数理推导,同时借鉴境外工程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改进完善教材体系,使其更加符合金融工程理论和市场发展的实际。 国内各出版机构要加强与境外出版集团的合作,加快引进、翻译、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国外知名高校普遍采用的金融工程学专业教材,同时各高校应当提高金融工程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重。此外,对于包括“211”、“985”在内的重点大学或金融学重点学科可以利用自身师资资源和学术优势,在金融工程的教学上,尽量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力争实现金融工程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国际知名大学同步。

(四)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金融工程是一门工程性的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1. 案例教学。 案例是在现实社会中真实发生的例子,与金融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这对加深学生对金融工程基本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在金融工程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理解金融工程的技术和工具。对于因金融工程应用起步较晚而导致的案例不足问题,可先采用欧美成熟市场的金融案例,但是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距离现在较近的案例。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资产证券化、股指期货、外汇期权、权证、可转债以及股权激励等金融创新品种,产生于我国的金融工程案例也在不断丰富。 金融工程任课教师应当密切关注这些金融创新, 不断丰富教学案例库。此外,教师应尽可能地与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联系, 及时掌握金融工程在实际部门的应用情况。

2. 借助金融工程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 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都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工程实验室方案。 而国内部分高校也已建立了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 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 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等。 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对推进教学和科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使得相应学科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这一模式值得其他财经院校学习, 以更好地推进金融工程教学与科研。

参考文献:

[1]王晋忠. 不同层次金融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4):46-48.

[2]潘成夫. 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203-205.

[3]史永东,陈日清. 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设置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86.

[4]郭敏,刘立新,余湄. 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 财经科学,2004(6):8-11.

[5]郑振龙,陈蓉. 金融工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6]Finnerty,J. Financial Engineering in Corporate Finance: an Overv-iew[J]. Financial Management,1988:17.

(责任编辑、校对:卢艳茹)

作者:李志斌 张维

财经类高校经济数学论文 篇3: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摘要】本文从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经济数学”教改背景出发,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举措为例,阐述“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网络教学为补充,“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多渠道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SPOC课程;混合式教学;教改成效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经济数学SPOC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17SJB1129);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数学SPOC课程建设项目(2016778-2).

一、教改背景

“经济数学”课程是笔者所在学院人文与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对这些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本学科是一门提供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工具的公共基础课和工具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原则,并兼顾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应用數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鉴于生源的多样性,课程内容要能体现不同层次的需求;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信息化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已是大势所趋;传统考核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使更好地服务专业、服务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改举措

1.2016年12月“经济数学”课程立项为笔者所在学院教改课程建设.按学院统一要求,编制了“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修订了“经济数学”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

2.开设“经济数学”实验课,编制了“经济数学”实验指导手册和学生实验报告.为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本课程教学中开设了4节课的MATLAB软件应用的教学,使学生可以快速完成求解诸如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等的问题.通过软件应用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化水平.

3.课程教学团队利用课外时间每学期举办2次“经济数学沙龙活动”.主要采用个别答疑、集中讲解、例题示范、模拟练习等形式.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先后共有200多名同学参加沙龙活动.沙龙活动期间举办“经济数学知识PK赛”,通过必答、抢答等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编制了“经济数学”沙龙活动习题集.

4.采用了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现今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较成熟,有较强的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总结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在讲完m×n矩阵定义后,教师写出一个n阶矩阵,让学生自行找出其特征,以此加深学生认知,并为一些特殊矩阵的教学做好铺垫.

5.课程教学团队已初步建设完成笔者所在学院“经济数学SPOC课程”[1].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提供解决的途径.每学期每位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2次,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单,要求各学习小组自选某种形式展示本节知识点,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最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纠偏,给予优秀组相应的奖励.这样,让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6.选拔“助教”结对学习.通过学生自荐和任课教师选拔每个班级产生2名优秀学生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助教”,由笔者所在学院颁发聘书.“助教”协助教师批改作业,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参与沙龙活动等,实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7.教材选用笔者所在学院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主编的“经济数学”校本教材.

8.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是“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加权平均,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针对当前“教”“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注重过程考核、增加数学实验考核,总评成绩按“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30%”来综合评定.

三、教改成效

(一)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了解“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成效,2017~2018学年第2学期对笔者所在学院茅山校区教改班级进行专项督导——问卷调查[2],有232名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笔者所在学院采取的一系列教改举措得到大部分同学的响应,赞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喜欢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考核结果

依据总评成绩评定办法,笔者所在学院学生总评成绩如下.

2016~2017(2)笔者所在学院“经济数学”总评及格率为88%,2017~2018(2)总评及格率为94%.及格率较往年显著提高,不及格人数较往年明显减少[3].

四、结 语

面对当今生源,笔者所在学院对“经济数学”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增强学生学好课程的信心,提高及格率,以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服务于后继学习.我们将继续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天明,陈智豪,唐孝法.高职数学SPOC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254-255.

[2]陈智豪,杨天明.高职院校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分类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J].好家长,2017(6):25-26.

[3]陈智豪.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高等数学项目化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22):38-39.

作者:杨天明 陈智豪 唐孝法

上一篇:中国互联网发展展望论文下一篇:经济全球化趋势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