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9

【摘要】大学物理是应用型高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找出现有问题和不足,并指出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思考。【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物理改革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作为工科类各专业都必须选修的基础课大学物理则是简洁版的物理学。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摘 要:社会对工程实践及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学校教学要不断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在工科专业中具有支配性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足够职业胜任力的高校,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物理 应用型 课程改革 职业胜任力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教学改革及研究,在完成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研究、大学物理与相关专业课程间的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调研国内其他高校大学物理改革状况,采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建立建设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将物理理论知识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学仪器、演示仪器,提升大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各项能力的需求,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尤为突出和重要,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要建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特殊问题特殊对待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2 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中学学习物理实践课程的弊端

由于各中学教学环境受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对高考升学率的一味追求,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对物理实验普遍掌握较差,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因此,物理实践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一大弊端。

2.2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学生中喜爱物理课学生的比例有降低的趋势;大学物理公式繁多,涉及面广,实验基本都是一些测量和验证性实验,挑战性、兴趣性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不高;每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往往不理想。再加上非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遍不考物理。因此,教师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会逐渐降低,为了提高通过率,教师通常会优化考核方式。

2.3 高校采取的措施

针对当前大学物理存在的教学问题,各大院校格外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实践证明,物理实验室建设得好,对学生有吸引力,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和准确。

3 改善教学状况,提倡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全国各地都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推出各种竞赛项目,可以基于这些竞赛平台,搭建大学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

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的建立,对于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在实验基地中,学生可以根据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理实验器件、教学仪器进行制作、改革与创新。

将物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诱导启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将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后制作演示仪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优化训练手段。在优化课堂训练的同时,优化课外实践,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指导意义及价值

4.1 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演示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学生、教师们将开展自制物理演示仪器的研究实践活动。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具的作用,采用开放演示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制作,真正亲身体验物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是大学物理课程由理论到实践转化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实验基地为开放性试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基地结合物理知识制作与物理相关的实验器件、教学仪器等科技器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与学、学与应用紧密结合。

4.2 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深化

该实验基地的成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校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以后从事本与电子、通信、计算机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创建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使得科技创新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当代科技技术发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4.3 基地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竞赛技能

大学物理这门课是学科基础课,基本是所有的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从职业胜任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教改、优秀课为教学改革支撑,以物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为孵化基地,将教与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逐步结合,打造良好的教学团队,学生物理科技竞赛团队,让大学物理这门历来难教、抽象,学生不爱学习的一门课,变成具有趣味性、兴趣性、竞赛型的基础教学科目。

5 结语

物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性工作。只是做了初步的实践探索,将来的研究和探讨路线还比较深远,但是我们有信心把这门课程改革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荣,尹学爱,刘伟波.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物理通报,2016(1):15-16.

[2]徐志君,施建青.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6(4).

[3]赵瑞娟,刘兴来,杨艳,等.大学物理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J].物理通报,2012(2):21-22.

[4]雍永亮,李小红,陈庆东.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6(1):88-89.

[5]劲松,卢洵,王春迎.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4):91-92.

[6]林智群.多层面分层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思考[J].高教学刊,2016(5):165-166.

[7]史建新,陶平.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信息,2010(34):98.

[8]雍永亮,陈庆东,李小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学探索[J].科技展望,2016,26(2):182,184.

[9]何丽娟,卢鑫.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2):55-56.

[10]张静,姜波.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32-33.

[11]李宏荣,王小力,田蓬勃,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8):19-21.

作者:张静 黄捷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大学物理是应用型高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找出现有问题和不足,并指出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 大学物理 改革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作为工科类各专业都必须选修的基础课大学物理则是简洁版的物理学。对于任何专业,大学物理课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圖像,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开拓的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发挥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1]。随着近些年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招生政策的变化,高校大学物理这个基础课程的地位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迎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招生需求,将许多新兴学科作为自己的热点学科发展;特别是应用型高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时常拿大学物理开刀,学时一减再减,甚至有的高校大学物理的学时已减至64学时,系列改革直接导致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大学物理的电磁学、热学、力学、光学、量子力学五大基础部分[2]不能在教学中一一涵盖,甚至连一半都做不到。同时这还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因此教师上课拼命的赶进度,很多学生反映本课程内容偏难,课程进度偏快,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现状

1.高校对大学物理重视度不够。大学物理教材主要以经典物理学内容为主,其布局承接中学物理知识点,大致由力、热、电、光、量五部分构成,其难度远比专业物理要简单得多,可以看作为高等数学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推广,很多人形象的称大学物理就是中学物理加上微积分。即便如此,学生学得也很困难,物理和数学本来就不是大部分学生擅长的学科,尤其将两者一结合,令很多学生更头疼,高数的微积分和矢量运算贯穿整个大学物理,特别是重要的力学、电磁学部分,如果缺乏一定的数学基础,要学好大学物理显然更加困难。加之应用型高校受到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影响,很多专业增加较多实践性内容,使大学物理课时不断缩水。在较短的教学课时内,经典物理的内容都不能完全讲完,课程内容无法深入,更谈不上引申到近代物理的内容。学术只能强记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利用其求解例题,而如果教师在例题上稍作演化,学生便无所适从。这就偏离了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初衷。

2.学生对学习大学物理兴趣不大。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基础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颇显尴尬,许多非物理专业学生问教师最多的一句便是: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首先,它对高中物理学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而且还是非专业课,对今后找工作都不会有明显帮助,甚至在那些学习主动性较好的有考研需求的学生看来,都会觉得其重要程度还比不上毛概、思想道德修养等其他基础课程。由于学生思想上的懈怠,也加深了大学物理教学的困难。

3.理论知识无法应对应用型专业的实践需求。大学物理知识主要以经典理论知识为主,其主流教材中大部分的例题、习题、思考题以及考试题缺乏实践性脱离实际,而具备一定操作实践的大学物理实验也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难以应用于创新创业的。任课教师大多以物理学专业背景为主,更擅长理论模型的推理和经典物理的研究,自身缺乏应用型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实践能力,他们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1.改革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的经典物理知识的讲解进行简化,绕过一些复杂、烦琐的公式推导,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学生,教学内容重点应有所不同,引入工程实例,从实际出发,把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化,分析其中物理原理,提出合理、相应的解决办法。

2.培养具备有一定应用型能力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锻炼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跨专业教学,到企业顶岗锻炼,跟学生进工厂实习,期间既可以辅助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其自身也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熟悉了技术手段、行业规范,最终可将一些工程技术手段带向课堂。

3.丰富教学手段。摒弃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立体呈现知识内容。改变以往一对多的模式,翻转课堂,加强学习中的互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勤思考,教师转变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为学习的组织者。有条件的学校,将教室搬到实验室,从操作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不仅会提高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4.改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多元化评定。大部分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最终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组成,该考核体系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师可利用学生专业背景,鼓励学生就某个物理知识点与其专业知识结合,找到结合点,以论文形式或作品形式向教师展现,这不仅增加学生创新意识,也提升其学习动力。

5.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加强科研能力。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物理实验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之余应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大赛,未必要马上出成绩,但一定要积极参加。独立学院设立的各类教师科研、教研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尽早熟悉科研环境,了解科研流程,培养科研和创新意识。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4]。

三、结语

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大学物理现有的内容以无法满足其应用型、实践型的特点,我们必须打破其封闭的内容体系,精简经典物理学部分的内容,引入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例,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加强物理学与各科专业的衔接,充分发挥该课程为专业服务的作用。同时教师自身也须提高实践能力,跨专业学习,到企业顶岗锻炼。另一方面,教师需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摸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主动和积极性。最后,打破单一的考核机制,改善对学生的考核体系,多元化考查学习优劣。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大赛,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总之,以上措施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物理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可以加强大学物理课程在高校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向远辉,章湘平,李玉珍.关于工科大学物理内容体系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58-59.

[2]金桂,姚敏,黄家敏等 . 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 湘南学院学报,2010(2):43-45.

作者:万俊桃 江林焱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3:

理工科学生高中物理选修情况分析及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建议

摘 要:高中物理选修课程模式和高考导向的不同,使得进入高校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结构不完全相同,这给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课题。本文以我院理工科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学生高中物理的选修课程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制定大学物理课程标准、创新教学组班模式和开展其他辅助物理类课程等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学物理;选修模块;课程改革

1 问题的提出

本世纪初,我国中学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和力度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教材、考试方案等都进行了革新。随着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物理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课题。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简称为“新课标”)规定:高中物理由共同必修和选修系列共12个模块构成,其中10个为选修模块,分为3个系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发展潜力及今后的职业需求进行选修。如图1所示,学生只要完成2个必修模块(主要是力学)和1个选修模块,共6学分,就算高中物理课程合格,各选修模块的主题内容如表1所示。现实中,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大学物理的理工科学生,除必修的两个模块外(物理1,物理2),一般还从3系列中选修3到4个模块[1]。这种选修模式从某种程度上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中学物理知识内容可能不完全相同。《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规定,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其中,必考的包括必修(物理1,物理2)和选修(“3-1”“3-2”)等4个模块,选考的包括选修(“3-3”“3-4”“3-5”)和选修“2-2”等4个模块。除必修内容外,考生还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2]。事实上,试卷对选修部分的考试又是2选1,所以学生实际上选学的内容会根据高考的需求有不同的侧重点。可见,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最终的考试评价的导向,都使得进入高校的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结构基础不再整齐划一。

因此,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理工科学生高中物理选修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其原因,以进一步明确学生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与大学物理学习的关联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2 理工科学生高中物理选修模块情况分析

我院是一所理工科院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以我院2016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4份,回收164份,其中,有效问卷164份。调查内容共分为三大块:第一,主要调查学生的模块选修情况,包括选修了几个模块,哪些模块比例较高等;第二,从学生层面了解他们为什么选修这些模块,以及对其他未选修的模块是否有所了解;第三,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学习,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体验感受中学物理基础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影响如何。

2.1 学生高中物理选修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过一半的学生只选修了1个模块(占总调查人数的53%),26%的学生选修了2个模块,15%的学生选修了3个模块,仅有6%的学生4个模块都学过(此处,“选修”是依据表1方案进行的)。可见,大部分学生的中学物理知识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即使是选修了2个及以上模块的这部分学生,通过访谈发现,他們在高考复习时是有侧重点的,老师会提示他们侧重复习在考试中容易获得分数的模块。因为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指导方向不同,所以导致不同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也不同。由此可见,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老师和学生对模块的选学带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大部分学生选学的初衷只为了应付高考。

在具体的选修模块中,选修“3-4”和“3-5”模块的学生较多,占到50%以上,如图3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选修“3-4”的主题是与波动相关的知识,选修“3-5”的主题是碰撞与动量守恒及物质微观结构,这两个主题涉及了大学物理中力学、电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的部分内容。教学中发现,学生对“3-4”主题的内容普遍掌握得较好,但对“3-5”主题的内容,特别是碰撞与动量守恒的内容,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普遍对动量和冲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选修“3-3”模块的学生也较少,基本上一个班只有个别学生有热学方面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大学热学部分内容时学生普遍感觉吃力。

总之,在高中选课制度和高考指挥棒的双重影响下,从个人角度看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的物理知识是不够全面的。而按目前大学教学的组班制度,从整个班级看,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则表现为参差不齐。

2.2 学生高中物理选修模块选择情况分析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近85%的学生选课是由老师、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决定的,而且50%的学生在选课之前并不知道各选修模块的主题。可见,课程标准制定的初衷,让学生在选课中所拥有的自主性,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完全被剥夺了。而且,由于中学学习时间紧、压力大,大部分学生除了选学的模块外,对其他模块的主题知识了解很少。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3%的学生表示了解,了解的主要渠道是自学,如图4所示。剩下87%的学生中近一半表示完全没有学习。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没有经历比较完整、系统的物理训练。

2.3 选修模块体系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表征的过程[3]。那么,中学物理学习对大学物理学习会有何种影响呢?如图5所示,从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证明大部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大学物理的学习后,从主观上认为高中物理的学习基础对其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会产生影响。

从老师的实际教学经验也证明,学生对各模块知识的学习效果,受其高中物理选修模块的影响较大。如图6所示,统计了2015级和2016级学生期末试卷中4个模块知识的得分率(用每个知识点的平均分除以标准平均分)。两年的考试结果显示学生在质点(刚体)运动学、动力学的得分率较热学和机械振动、波这两个模块的得分率都高。其原因是热学和机械振动、波这两部分内容在高中都属于选修内容,有些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导致整个班级学生在这部分的基础知识不均衡。而且目前高校实施专业组班教学,在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不畅通,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了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而较之这两个知识点,刚体对学生来说也是新内容,但是因为在中学以质点为对象的力学内容学习基础扎实,迁移到以刚体为对象时,理解也比较容易。

因此,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不完整,对学生个人大学物理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对高校现行的组班教学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本是选修方案中应有之义。学生在选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发展,因而自身也具备了学习其他模块的能力。

本文接下来讨论大学物理教学应该如何与中学更好衔接。

3 对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选修情况的分析,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物理课程该如何调整以适应高中物理课改所带来的挑战。

3.1 制订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指导性文件,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详细、明确,特别是要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大学物理课程的指导性文件,目前只有教育部制定的《非物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下文简称“要求”)[4],类似于教学大纲。而课改以来中学各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所以大学物理也应该在中学物理课程新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各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针对现在中学物理课程选修课机制的实行,大学物理课程应该从教育职能部门下发执行标准,建议执行最低课时数量,以从时间上能够弥补物理课程学习时间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高校教育,重专业轻基础,大学物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其课时有逐年缩减的趋势。据调研,在有些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只有50个学时左右,远远低于“要求”目前建议的最低126个学时。那么这样一来,学生在其整个学习生涯中,学不到系统的物理课程,较难实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实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课程职能。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朱邦分教授指出,长此以往,我国的很多大学毕业生将基本是“科盲”,将非常不利于我国国民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提高,甚至将会削弱我国的科技竞争力[5]。所以,制定新的课程标准,首先要从课时总量保证学生能接受到系统的大学物理课程的训练。

其次,根据中学的选课制度应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课时结构给出合理建议。

如表2,以我院为例,大学物理的课程标准要求课时是130个学时,基本能够满足“要求”规定的最低126个学时,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基本包括了“要求”所规定的A类。但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在分析目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时分配仍具有可调整的空间。比如,经过分析,建议在动量、振动和波、热学三个部分各加2个学时,因为这三块内容在2016年的高考大纲中均为选考内容(比如,动量、振动和波、热学三个部分,在2016年的高考大纲中均为选考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建议各增加2个学时)。其中,动量、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在2017年的高考大纲[6]中划入必考内容,但鉴于大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仍然建议增加2个学时。根据历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电磁学部分的得分率明显较光学和近代物理低十个百分点,从一个层面表明学生学习这部内容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建议电磁学部分应适当再加2~4个学时。另外,有同行研究得出光学部分应增加几何光学的内容[7]。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是缺失的,但是在后续的很多课程实践中学生在操作仪器时,离不开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中也列了4条A类要求,所以建议将这部分内容列入正常课时内。

第二,新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建议方面,应考虑中学物理的选修课模式,以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为出发点,提出可行性建议。根据本文的分析,学生在高中物理的选修内容,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所以从高考物理大纲中可以基本窥见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体系。分析《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可见,力学和电学是高考物理的必考内容,对各部分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分为Ⅰ类(了解和认识)和Ⅱ类(理解和运用)。其中,力学中有13条Ⅱ类考试内容,占该部分总知识条目的56.5%,电磁学中规定了14条Ⅱ类考试内容,占该部分总知识条目的37.8%。可见,中学的力学知识侧重理解和应用,电磁学知识侧重了解和认识。将现行大学物理课程 “要求”中的具体内容与中学考试大纲进行对比,发现“要求”中力学部分规定的A类知识点在中学考试大纲中都有要求,属Ⅱ类知识。比如,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可见,通过中学的学习,学生在力学部分已经掌握了核心的概念。主要的区别是在大学中要运用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处理更为普遍的问题。电磁学部分中学物理侧重于电力、磁力、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等的分析,大学物理的重点在于通过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等,学习电磁场的概念及场的研究方法。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学生已有基本概念,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总之,力学和电磁学就目前来说,学生知识基础相对统一,教学容易开展。但是,针对高中的选学内容就要特别重视,比如据调查重庆地区的高中,“3-4”模块选择较少,这个模块主要讲解波动的相关问题,所以在大学课程中讲解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时,学生的差距就很明显。按照目前的课时安排,中学修过这个模块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但是没有学过这个模块的学生就很难建立起波动的概念。可见,在必考和选考模块上,学生的中学物理基础和课改前已经有所不同,在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时应增加适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大、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建议。

3.2 创新教学组班方案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物理课程实施的是以专业组建的大班教学方案。以我院为例,我们组织的施教模式以专业划分,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省份的学生组织到一个班级,这些学生由于已有物理知识的不统一,导致老师在教学进度上很难把控,在某些模块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基础较弱,按照现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上课,这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因此,建议打破传统的模式,实施分模块、分层次选修教学模式。比如,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由于在中学这是统一必修部分,学生基础相差不大,可实施统一教学,而振动和波、热学、光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这些内容,可以进行分模块、分层次教学。分模块教学便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基础进行选修课程。分层次教学,可分为基础级和提高级,其中基础级针对中学没有选修过这块内容的学生,提高级则针对在中学已经有基础的部分学生。在基础班上课的老师要注意增加一些中学的基本概念作为过渡,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入大学课程的学习。

3.3 丰富物理类选修课程

针对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目前,从国家的层面提出了结合MOOC教学的物理先导选修课,但是这些选修课目前只在一些重点类中学展开,所以它主要针对物理程度较好的学生,或者在中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高考压力之下,对于一般的学生通常不会去选修这门课。所以,建议在大学适当开展一些多种形式的物理类选修课、先导课,比如针对文科生的文科物理,针对理工科物理与人文结合的课程。同时,在课程安排上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阶梯式排课,如先导课与部分高等数学课程安排在大学物理之前,部分选修课如演示实验、科技发展史安排跟大学物理同步,部分拓展课程如创新实验、尔雅课程等安排在大学物理课之后。从课程形式、数量及结构安排上逐步递进,相互补充,不仅做好中学与大学物理的衔接,也丰富了物理课程的内涵,为扩展学生眼界,锻炼辩证思维,提高意识境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物理[DB].http://gaokao.koolearn.com/20160118/891262.html.訪问时间:2017.09.10

[3]George W. Gagnon. Jr. Michelle Collay. 宋玲.建构主义学习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会.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朱邦芬. “减负”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J].物理与工程,2016,26(4):3-7.

[6]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DB]. https://wenku.baidu.com/view/290f8c471a37f111f0855b64.html.访问时间:2017.10.16

[7]雷鸣,王永钢.从高中物理选修情况看执行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的意义[J].物理与工程,2013(6):45-47.

作者:武小琴 朱霞 赵萍 赵湖钧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下一篇:会计战略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