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不断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态度,即在教学时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要求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让大家认识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1: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摘要】 高中物理新课标理念之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即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著名科学家拉比曾经说到:“只有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我们才能期望达到与我们的时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相称的智慧的顶点。”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精神的内核是讲究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和实践的检验等,而人文精神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在于启发人的自尊、自信,开发调动人的智能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课程改革 人文精神

【中圖分类号】 G633.7

0

一、 用物理学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物理来源于实践,又经过抽象提炼,因此随着物理的概念、公式、定理和定律的产生,物理学的自身美感也随之产生——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物理模型的简单、明了,物理概念、规律表达上的简练、准确,体现了物理学家对科学简洁美不断追求;运动与静止、引力与斥力、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统一了电、磁、光三者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物理理论的对称与统一;上抛与下抛、加速与减速、天上与地上的力学的统一,体现了物理理论的自身的完美。反粒子存在的预言、相对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统一,堪称20世纪物理学的美学珍品。

杨振宁在《物理学与美》中说到“物理学是自表面向深层的发展。 表面有表面的结构,有表面的美。譬如虹和霓是极美的表面现象,人人都可以看到。 实验工作者作了测量以后发现虹是42高漫楚A红在外,紫在内;霓是50高漫楚A红在内,紫在外。 这种准确规律增加了实验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物理学中如此丰富的美学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物理教师要懂得物理的科学美,善于发掘,用审美的眼睛来感知美,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艺术地再现这种科学美将美育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创造中潜移默化美育的陶冶,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志趣和不断求索的勇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正如杨振宁所说“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伯方程和其他五、六个方程是物理学理论架构的骨干。它们提炼了几个世纪的实验工作与唯象理论的精髓,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它们以极度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

事实上,物理学的发展改变着人类对自然、宇宙的认识,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物理学家探究的理论成果本身,寥寥可数的定律和原理反映着自然界大千变化,是那么的简洁和精致,既富有理性又充满美感。

二、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学生在物理方面科学素养的培养是要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而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物理规律反应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育的核心。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任何一个概念和规律都不能生硬地端出来,更不能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从观察和实验出发,以实验为基础。为此,新教材非常注重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

三、在物理教学中融合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物理学发展史中,几乎每一个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理论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物理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把物理知识的逻辑展开与物理学认识的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物理教学过程设计成是将“凝固的文化激活”的过程,把文化传播和学习转化成为历史上的创造者与今天的文化学习者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的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确立物理学的历史意识,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为追求真理,在崎岖的科学征途上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如:伽俐略为维护科学真理而终生监禁;卡文迪许为科学事业终生未娶;焦耳为测热功当量历时34年,用了多种方法,得到大量数据,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的这些精神财富,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要能够经受失败的考验,树立成功的信念,为今后探索未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物理故事,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物理事件,渗透着物理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和优秀思维品质,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的求真精神,勇敢和献身精神,审美追求,人对人类的关爱和善待,这些珍贵的人文精神在物理学史上闪耀着光芒。教师如能将其融化在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中,让师生共陶醉,会浸润年轻人的情感和丰富他们的情怀,感召他们努力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武装自己,拓展思维,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物理学史这物理学浩瀚的殿堂里蕴藏着多少巨龙以及巨龙留下的足迹和美妙的音符,这丰厚的财富既给后人享用不尽,又能激发人们沿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奋斗不止。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把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融合的新教育理念上,承担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展示物理学的发展与人文文化的相互影响,使学生感受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让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科学的美成为重要的目标和内容,让物理教学不再是众多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规律,使物理教学富含人文性,从而更好地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雷婷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摘 要: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不断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态度,即在教学时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要求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让大家认识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高中物理;课程革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淘汰残酷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襟、高尚的品德,更应该具备跳跃的思维、大胆的创新冒险精神、圆滑而又不失分寸的处事风格等。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简单地向社会输送人才,而是要向社会输送更实用、更全面、更高效的人才。所以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创新改革才能避免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我认为,针对高中物理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适当的改革,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下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心理学家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意志、情感、情绪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不仅是要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统一学生的情感认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课程安排的内容更要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马塞洛的内在学习理论和外在学习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出外在学习是指主体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的作用,是一种客体作用于主体的机械学习,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外界给予的刺激,对于刺激没有任何情感方面的反应。马塞洛反对这种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他提倡内在学习。内在学习主要是指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它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和我国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填鸭式”授课方式相比,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授课活动,更能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更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况且,只有通过内在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发现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和以后的事业所在,这也是学校和教师所应追求的使命。而在教学中,缺乏的正是学生的这种内在学习模式。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物理课程的影响

传统的物理教学内容过于系统,忽略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也迫于应试教育的要求,将一门自然科学简单地讲述成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大量刷题的学科。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考虑方式,只在乎知识是否面面俱到,不顾学生的主观条件,让学生机械地去记忆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这些知识是几代人、几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仅是通过几堂课、大量的习题、不停的考试这样的方式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的教师甚至采用题海战术、背书竞赛的方式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只为应付最后的高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消磨殆尽,活跃发散的思维被限制。所以这种物理课堂模式是应该被淘汰的,我们要结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这种陈旧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更多富有活力、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通过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传统物理教学中的缺陷,长此以往,阻碍的将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其次,作为21世纪的优秀教育者,要重视以下三方面:(1)明确当前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学习和会适应变化的学习观,还要把培养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和学会怎样适应变化的人作为教育目标。(2)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意愿、价值观,强调创造性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的同时更要育人。(3)树立教师的人本特性,建立教师的新形象。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更多的趣味性、生活性,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热情。

21世纪是个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对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教育者意识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同时要结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改革物理教育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事实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实现这一改革。

参考文献:

[1]赵逸庶.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宫伟伟.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

作者:吴守平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3:

浅谈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摘 要:新课程物理新教材的特点和结构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物理教学形式和目的都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成我们当前教学的重难点。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钻研教材、不断去创新教学。

关键词:主体性;开放性;社会性强;整体性

我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顺利开展。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高中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发展转变。 此次课改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新

新课程的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所具有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而当务之急是使教师能迅速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变化,在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 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改变。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成引导者。

二、意识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以下的思想意识:

1、"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现在的教育不再一味的是接受和继承,而是想办法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励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同时教师也能在对事业的奉献过程中使自身的能力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2、"开放"的思想。和国家改革开放一样、教育改革也得开放,教师做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具有"开放"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环境、内容、学习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开放,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方法及拓展所原有的知识面。

3、"创新"的思想。教育要发展就要走创新之路,它要求教师要富有更高层次的意识和悟性,因此"创新"在教育过程中就显的格外重要。

4、"发展"的思想。"发展"的含义,一、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二、树立教师自身发展;

三、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应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反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知识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物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潜力,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物理学科的第一目标。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兴趣。一方面,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另一方面,紧紧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思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以及一些熟悉的物理现象创设学习的情境,制造好奇或悬念,把学生引入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之中。

2、利用多种媒体展示物理过程,其图文声像并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增大信息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材观要新

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为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为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就需要广大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1、教材改革的知识观:走向主客观的统一。

2、教材改革的学生观:改善学习的教材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媒介,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材改革的教师观:改进教学策略的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都作为主体,对教学策略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和建议,是教材设计的重要任务。

4、教材改革的技术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课程教材改革的一股新的动力。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工具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进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引起了教学方式的革新。

5、教材改革的整体观:要求树立学科教材改革的整体观。学科教材设计需要更多地研究学科教学规律和各学科的普遍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把握知识的局部和知识的整体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教材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

五、课程评价制度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带来了评价标准、方法、主体诸方面的发展性科学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使评价达到真正促使人的身心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以后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知识技能。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秋蓓,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1).

作者简介:高松(1985.5-),男,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专业:学科教学。

作者:高松

上一篇:国有企业经理激励论文下一篇:班级管理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