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升,企业的收益投向也趋于多元化。而目前煤炭企业职工收入偏低,已经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影响了煤炭行业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对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理清二者的关系及在煤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协调措施,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篇1:

谈煤炭生产的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

摘要:优化煤炭生产的现场安全管理,需领导人员予以高度责任心和不怕苦的精神,能够深入井下,及时发现存在于采煤现场的实际问题,并尽快予以解决。尤其是对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些问题要能够早发现、早解决,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煤炭;生产安全;现场管理;意义

对煤炭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于企业来说是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现场安全管理就是深入到工作和劳动的地方来对其进行管理,其中就有对人、机器、方法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煤炭生产,将地下埋藏的煤炭以现有的手段采集并运送到地面,供人们的各项生活和工作使用,供国民经济建设使用。煤炭生产现场的条件多变,而且地点分散等特点,使其牵扯到安全和质量等问题。所以,要对煤炭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

一、煤炭生产为何优化现场安全管理

1、优化现场安全管理在采煤行业中,是一项非常迫切和紧急的要求。安全问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与企业效益紧密联系。煤矿矿井事故的频发,导致工作人员的伤亡,造成了较严重的不良影响。

2、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能夠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不管是产品生产,还是开采煤炭,这些工作都与安全紧密相关,也直接关系着企业效益,关系着队伍的稳定,更关系着每一位职工的家庭美满。煤炭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较多,需要制定管理制度,对操作的规程,对安全措施等进行约束。同时需要管理部门深入现场,真正落实各项制度和规程,避免工人乱干一通而使危险情况发生。

3、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能够使企业效益提高。优化现场安全管理,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工人生命安全,提高企业效益。煤炭生产的事故发生,多半处于生产现场。工人为了开采煤炭,都聚集在作业现场,倘若此时安全管理出现了问题,施工的规程没有得到认真遵守,就会出现违章的操作,发生事故,事故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是无法进行估算的。

二、如何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

(一)、建立各项生产和操作方面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目标,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1、建立规章制度,促使安全管理制度化的实现,依法治矿。现如今,各个矿务局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也对工人的工种实现了岗位责任制以及安全责任制。这样一来,安全奖惩和管理的制度的明确,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

2、安全管理目标化,通过目标来调动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积极性,激励其创造性的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明确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然后以此为核心展开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如通过职工大会,来审核和评价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对责任进行追究,对重点工作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明确,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层层分解安全管理指标,形成全矿范围内的安全责任承包体系。全年的安全管理目标可以以“无死亡,无重伤,无轻伤,无违章”等作为核心。鼓励和引导管理部门深入一线,对井下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对每个层次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进行明确,规定下井天数,对于超过的部分需予以奖励,不足规定下井天数的予以批评和经济方面的惩罚。通过具体的规定来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到点子上,确保持续安全生产。

3、管理的网络化实现。安全管理工作需齐抓共管,形成各级职能部门的安全工作,实行矿长全面负责,各位职工遵章守法,促使全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网络的形成。

(二)、遵守国家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规程和条例进行安全管理,将上级部门的精神贯彻落实。1986年,我国颁发了第一步矿井开采相关的法律《矿产资源法》,后有《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等各项法规。2012年,为了加大管理力度,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及《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等相关安全管理的文件。这些都以安全生产管理为核心制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力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各个矿务局对这些法律法规等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做到合法生产。2010 年,以《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为基础,制定了相关“矿领导下井带班”的一系列制度,要求矿领导与工人“同上同下”,且极少出现空班现象,杜绝了井下的重大事故,效果甚佳。在某矿工程师下井带班时,发现巷顶处有烟冒出,煤层也开始自燃,就立即在现场进行抢险的指挥。先组织采面人员撤离,又组织灌浆灭火,苦战十个小时后控制了火情,避免了事故发生,确保煤炭的正常生产。

(三)、狠抓工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煤炭生产工人队伍整体管理水平,确保每一位职工都具备安全管理接受能力。借助培训和教育,来丰富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积累经验,提高每一位职工的接受能力。注重全体干部职工的相关培训,对招收的新职工也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相应的培训,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成功后再上岗。企业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一些特殊工种,也必须通过考试和学习,在取得资格证书后上岗。另外,还要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通过专修、自考等获得学历的职工,要适当予以奖励和表扬。最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也不能忽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要组织职工到有关部门进行参观和学习,邀请一部分科技人员对职工进行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为加强煤炭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安全投入,鼓励技术改造,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狂降技术改造,调整回采工艺布局等,为优化安全管理提供了契机,也创造出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通过结合两者,有利于现场安全管理面貌的迅速改变,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利于投资效益的实现。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进,给工人较强烈的安全感,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从工作环境上渲染生产安全管理的氛围。促使煤炭产量的上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环境,杜绝事故的发生,取得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持之以恒,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的面貌,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为现代化矿井建设指明了方向,是进行安全生产的基础。要始终坚持以标准化为前提,组织煤炭生产,成立领导小组以及各层验收小组,通过严要求来实现各个阶段的计划。对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各方面的严格考核。选准主要进攻方向,开展标准化会战,全面整治煤炭开采相关的各项工作,促使煤炭生产一级矿井的建造,改善煤炭生产现场的环境。

(六)、组织人人参与现场安全管理,通过重奖重罚的激励制度来促使安全管理的全面贯彻落实。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使广大职工自觉配合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

总结:煤炭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而煤炭行业确实也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行业。煤炭的开采中,往往会遭受到多种灾害的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保有不怕辛苦,不怕艰难的精神和勇气,能够深入井下,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贡献力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安全管理,将煤炭生产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履宣.国有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9)

[2] 杨清亮.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筑牢安全思想防线[J]. 科技风. 2009(11)

[3] 王文铮,王洋.建设工程安全执法监督与六项安全管理制度探讨[J]. 建筑安全. 2005(08) [5] 黄传清.论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J]. 才智. 2009(27)

作者:刘建胜

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篇2:

煤炭企业收益投向与职工收入分配的协调发展

【摘要】 随着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升,企业的收益投向也趋于多元化。而目前煤炭企业职工收入偏低,已经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影响了煤炭行业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对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理清二者的关系及在煤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协调措施,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煤炭企业; 收益投向; 职工收入分配; 协调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企业的收益投向出现多元化。为促进煤炭经济的长远发展,职工收入的提高也成为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煤炭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通过资源整合,我国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离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2010年国家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十二五”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目标。

一是实现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但主要是依靠产量的大幅增加和价格的上涨,人才、技术、管理瓶颈制约还十分严重。“十二五”期间,必须抓住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时机,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思路,努力实现煤炭行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发展能力。

二是实现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近年来,煤炭行业虽然在煤炭产业链延伸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真正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规律,挖掘资源价值潜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十二五”期间必须切实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消费布局特点,以资源开发生产为龙头,抓住煤炭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煤炭价值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实现由粗放的煤炭开采技术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煤炭是传统的能源资源,但煤炭行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的、落后的产业形象,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型化、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推动煤炭产业由资源开采向深加工转化和清洁高效利用方向发展,拓展行业发展空间,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能源产业。

四是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由控制伤亡事故向职业安全转变。坚持以安全为前提,把煤炭工业发展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全行业职业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安全生产与煤炭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等同步发展,逐步把煤炭行业建设成为一个安全的行业、一个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行业、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二、煤炭企业的收益投向

思考“十二五”煤炭工作会议的精神:煤炭行业必须转型发展,这是一个紧迫又艰难的任务。要实现煤炭行业的规模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笔者认为,煤炭企业的收益投向应以下面几方面为重。

1.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煤矿开采机械化。煤炭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使煤炭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单井规模不断扩大,兼并重组后的大企业也更有实力加大投入,如购置大型煤矿综合采掘和露天开采设备、大型运输提升和洗选设备、大型煤炭气化和合成设备等,使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安全性不断提高,有效实行新型煤炭工业。

2.加大新技术研发投资,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煤炭企业产业化得到了提高,科技攻关也就提上了日程。大型煤矿企业要加快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合作,推进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围绕煤炭资源高精度快速勘探技术,煤炭高效集约化生产配套技术、煤炭重大安全隐患防治技术、煤炭洁净加工转化与利用技术,矿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加强科技攻关。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现煤炭行业向多元化发展。

3.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促进煤炭生产的安全化。目前煤炭职工的技术水平还普遍偏低,要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不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就等于纸上谈兵。

4.加大生态环保方面的投入,实现绿色开发,清洁生产。对老矿区进行棚户区改造,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

5.增加职工收入,提高煤炭职工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随着经济效益的提升,近几年煤炭行业职工的收入增长较快,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与电力等行业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煤炭经济不断提升的同时,应适当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

三、煤炭企业职工的收入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煤炭产品定价偏低,普遍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员多,生产效率低,再加上煤炭企业富余人员、不良债务、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比较重,尽管原煤产量增长较快,但由于成本高,利润低,使职工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行业过低的收入水平,不仅对行业本身造成损害,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1.由于职工收入偏低,导致职工队伍技术素质整体不高,各类事故频发。尽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仍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水平,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尽管诱发煤矿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职工收入偏低是煤矿事故诱发的“人的因素”的“驱动力”,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深思和反省。

2.过低的工资福利待遇,苦、脏、累、险的井下工作环境,地处偏远的位置及频发的矿难,使整个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造成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到煤矿工作,在岗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跳槽现象严重,越来越多的矿工子女想方设法走出矿区就业,全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的危机。

3.技术人员匮乏,导致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不到位,制约煤矿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煤矿技术人员收入偏低,容易挫伤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煤矿科研人员收入偏低,煤矿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难以实施,重大安全技术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4.由于煤炭职工收入偏低,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煤矿职工收入偏低,不少职工买不起房子,生活条件恶劣,少数人员从事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由于收入偏低,煤矿职工及家庭成员缺乏良好的教育,没有更好的娱乐休闲,容易滋生赌博、打架斗殴等社会治安问题。

四、煤炭企业收益投向和职工收入分配的关系

从以上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收益投向和职工的收入分配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互相促进的。

1.职工的收益分配是煤炭企业收益投向的一个重要方面。煤炭企业的收益投向表现在方方面面,但“人”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职工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纵深程度。显而易见,解决好企业收益投向的问题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煤炭企业职工收入在全国49个行业中排倒数第二,职工的收入偏低使企业无法吸引人才,企业收入偏低导致职工普遍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煤炭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企业的投入不足大大影响着企业的产出,导致企业永远在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漫游,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企业和员工是同一利益体,企业有盈利,员工才能增加收益,企业有发展,员工利益才能有保障。职工收入水平提高了,煤矿职工在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同时,才有可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样,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才有可能提高,实行新型煤炭工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煤炭企业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五、协调煤炭企业收益投向和职工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煤炭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矿区,实现广大职工的共同富裕。近年来,在煤价不断上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职工也应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一,认真测定不同岗位、不同条件下的职工劳动薪酬,合理调整好职工的劳动付出和劳动薪酬的比例,做到劳动付出与报酬相匹配。

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煤矿职工的最低薪酬标准,鼓励多劳多得。

第三,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按照企业的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略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的原则,抓住目前煤炭经济运行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加职工收入,争取达到或超过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加大对管理、技术等关键岗位的激励力度。引进高精尖人才,推进企业向多元化、深入化发展。

第四,对年薪制定过程要透明公开。推广年薪制改革过程中要与本企业的效益相结合、与整个职工的工资变化相联系。建议将职工工资水平及其上涨幅度作为制定企业领导者年薪的重要指标,缩小煤炭行业内部收入差距。

第五,减少煤矿职工个人所得税征收项目。煤矿井下职工大部分是农民轮换工,配偶大多没有工作,家庭负担重。据了解,煤矿职工负担人口比例为1:3.3,而其他行业负担人口比例为1:1.6。建议国家对煤炭开采等特殊行业的职工群体予以区别对待,其下井补贴、班中餐、夜班费等井下艰苦津贴应予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六,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大局观念,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来抓,企业领导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加大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真正认识到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近几年,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越来越重视职工教育的培训,通过技术比武等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笔者建议,在每次比武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之所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不同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比如,一部分财会人员,会计业务能力很强,但由于电算化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其能力的发挥。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集团公司才有可能创建一支技术过硬,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才有可能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应用软件,将所有下属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集中管理,为业务执行者、管理控制者、战略决策者提供协同办公的平台。在管理上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在激烈的煤炭煤炭市场竞争新形势下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煤炭企业只有牢牢把握转型发展的时机,提高企业职工收入,逐渐改变煤炭行业“名副其实”的弱者形象。增加企业投入,使煤炭企业的收益投向和职工收入分配协调发展,提高职工主人翁的地位,让员工在煤矿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创建以职工为主体的和谐矿区环境,让职工以矿区为家,以矿区为荣,一心为矿区的发展做贡献。这样,煤矿生产条件改善了,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社会形象也提升了,企业才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林火灿.“十二五”期间努力提升煤炭行业发展水平[N].经济日报,2011-02-15.

[2] 王淑博.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对策[J].中国煤炭,2009(7).

[3] 李春艳.提高煤炭行业职工收入 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19).

[3] 卢闯,李彤.财务管理信息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陈佩

我国煤炭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篇3:

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摘 要】 文章以安徽五沟煤矿为例,对成本管理理论和应用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当今国内煤炭行业成本管理的特点,挖掘出影响煤炭企业成本的影响因素,指出煤炭行业中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和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分析五沟煤矿在成本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改进及其取得的成效,探讨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在完善制度建立、调动员工意识、科技创新推动等方面的未来努力方向。

【关键词】 成本管理; 五沟煤矿; 作业成本; 战略成本

一、引言

(一)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狭义的成本管理观以正确进行成本计量为目标,其范畴为对产品、服务的成本核算与列报,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计量成本、分配费用、报告成本核算信息。这种观点在早期成本管理中占很大一部分。狭义上把成本管理等同于成本会计,制定和公布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标准,以此计算和记录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标准进行对比后,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将与此有关的信息报告给经营管理者,为管理者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供有效依据。

广义的成本管理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成本管理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管理的普遍职能。广义的成本管理将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和前提,成本核算作为一种基础工作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成本管理的主要理论如表1所示。

(二)煤炭行业成本管理方式和理念

在煤炭行业,以20世纪90年代提出作业成本及战略成本为标志,开始了煤炭企业的现代成本管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煤炭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呼之欲出,煤炭企业管理实务界和学术界也着手于研究建立煤炭行业成本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

1.作业成本管理方面

20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引入我国煤炭企业,这个时期的成本管理方法结合了煤炭开采特点和国外相关地点成本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煤炭开采特点的地点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提出分析各个成本所在地点的生产空间特征,确定这些地点的计划成本,结合成本计划与空间特征,这保证了计划成本的相对真实、可靠,从而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能够有效实施。

2.战略成本管理方面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难以再适应。同样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也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这就使得煤炭企业开始向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发展。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应用。在逐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已经将战略成本管理的部分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管理当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也在煤炭行业成本管理中运用。以价值链分析和作业成本管理为基础,采用零存货和及时生产等各种方法,同时将约束理论和持续提高理论与企业价值链基本理念相结合,并将价值链贯穿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

二、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

(一)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1.分级、分层次的成本核算

在形成了长期的较规范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来,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构建了逐级考核与层层分解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利用目标利润及计划产量,算出目标单位成本;其次将目标成本指标一层一层分解到每个基层生产单位,例如班组、生产战线、区队等;最后按照每个基层生产单位作成本考核和控制。这个过程主要概括见图1。

2.煤炭生产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环境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限制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环境成本和安全成本也成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进步、矿井开采年限、煤炭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都影响着煤炭安全成本。煤炭安全成本分析由指标分析和动态分析两方面构成,其中指标分析又包括事故成本率、功能成本率和安全成本率。从地质采矿技术条件、生产工艺环节、采矿方法等方面对生产成本和安全成本进行界定,并且对事故损失按照可列的直接经济损失、可列的间接经济损失和隐含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隐含的间接经济损失4个层次进行计量。对煤炭环境成本构造煤炭环境成本函数,并提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必须重点解决的方面,再执行煤炭环境成本的计量与确认。

3.生产组织管理复杂

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理论(比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作业成本法),由于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大与层次深化,必须利用成本管理的大量相关数据,这需要采用数学、统计等方法来建立科学的模型,必须得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支持。目前煤炭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点,开始重视构造成本管理平台,从而建立起成本管理独立的系统,以提高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甚至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在煤炭企业管理中有许多特殊性,例如地质条件与物料的消耗关系紧密,地质条件同时具有难以预测的性质,产品实体不由材料消耗构成等。如果要保证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预测各方面的准确性,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仅凭经验处理是行不通的,必须利用统计、数学的方法来构建模型执行相关的成本管理。深入成本管理到各作业层次,考虑开采方式、地质条件等因素,采用神经网络构造模型以确定在不相同的地质条件下采煤作业的物料消耗定额,为科学实用的成本计划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不足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企业集团对资金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但是事实上企业内部各个层级的法人对资金占用相对分散,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当今大多数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之一。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普遍开立多头账户,使得对资金的控制力度降低,许多资金未能有效控制。这导致集团内部一些企业存在大量闲置资金,而另一些企业却需要通过筹集大量资金的方式来弥补资金短缺,银行贷款居高不下,增加本没有必要的财务费用,这种占用严重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投资决策的松弛,企业不考虑自身的能力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盲目投资,使得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更加严重。

煤炭企业的财务具有资金密集程度高、投资金额较大、资金回收期较长的特点。地下资源本身的不确定性、资源商品价格波动性造成了煤炭企业投资风险较大的情况。同时矿业活动包含的不同阶段各有特点也决定了矿业投资的多阶段性和复杂性。勘探阶段的资金投入主要以风险投资为主要内容,辅以私人资本支撑。因为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风险相对低,融资方式在这个阶段也有多种选择,多数情况下投资活动主要以项目融资、股权合作方式为主。但是,我国矿业融资体系同样面临着问题:企业融资依然受行政审批;矿产权流通制度不完善;国内融资结构不合理;矿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税费负担重;金融中介部分失灵,非金融服务结构不健全;利用外资少,结构不合理;融资竞争不公平,吸引力差。同样,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使得煤炭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2.财务信息利用能力差

(1)成本核算缺乏有用性

受到地质条件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的成本核算单纯以成本计算为目的。这种成本计算没有联系成本发生地的空间特征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关系,计算的结果中未能反映出成本发生的详细地点、所消耗资源的用途和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因此,以往煤炭行业的成本核算仅停留在产品层次。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目标成本以及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其反映的信息未能真正满足煤炭企业管理的需求。

(2)成本驱动因素单一,重点不突出

随着煤矿事故的频繁曝光,安全问题成为煤炭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话题,煤炭企业不可避免地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来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因此,安全因素在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应该成为受重视驱动因素。但是目前煤炭企业所顾及的驱动因素着重于战略层次的产量提升,导致成本控制过程中驱动因素的单一,不能全面考虑到成本驱动的因素,未能单独管理安全成本,使得成本管理重点不够突出。

3.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1)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不先进

煤炭企业在制定合理的计划、有效控制成本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预测和决策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技术,这正是目前许多煤炭企业所缺乏之处。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缺乏先进性,一些环节的执行缺少科学有效的理念和模型的支持,而仅靠经验主义和主观判断。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员工参与成本控制、主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使得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受到影响。

(2)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煤炭企业在管理体系上未能够深入到各个作业层次,而只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计划、核算与分析。准确的信息不能及时服务于企业作业分析,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效果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使得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许多环节效率降低未能增值,造成企业管理的低效率,导致企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或者更大的浪费。同时,预测决策与事后管理相比不确定性较大,往往容易被忽视,使得预测决策难以在成本管理中起到预防性的作用。在责任管理方面,责任预算、核算与责任分析的管理体系缺乏,成本管理没能与经济责任制度充分结合,同样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

(3)成本控制力度不够

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煤炭企业的制约和影响主要以生产型组织管理机构为主。在生产型组织管理结构下的成本管理更加容易产生成本意识弱化、控制力度不强的问题。在这种结构下,成本控制的人员部分单一,未能形成上下关联相互制约管理的系统机制,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及能动性不高。成本控制范围相对狭窄,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方面的管理,未能够建立大成本的概念。成本管理与技术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目标成本未能很好地控制技术管理。改善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加强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显得十分必要。

三、五沟煤矿成本管理模式

(一)五沟煤矿成本管理的改革方式

五沟煤矿在机构和人员管理上实行煤矿管理新模式。在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下,年产180万吨煤炭,销售收入达12亿元的企业需要部门37个,中层管理人员200人,员工4 000人以上。而五沟煤矿现在仅有17个部门,69位中层管理人员,2 218名职工。这归功于五沟煤矿从各方面改革成本管理模式,推动公司的经营发展。

机构方面,煤矿原有相关部门37个,中层管理人员200人左右。五沟煤矿在全国煤炭企业首家采用煤矿管理新模式。新的煤矿管理模式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合并,实行了短平化管理。改革后,相关部门减少到17个,中层管理人员69人。杜绝了工作相互推诿,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执行力。

材料管理方面,五沟煤矿首先设立了井口超市,取消生产单位的小仓库,将全矿的库存材料集中到井口超市,职工在下井工作时直接领用,既方便职工,又可以控制材料总额,减少浪费。为了配合井口超市的实施,煤矿同时采用了ERP系统进行管理。在ERP系统的管理下采用网上批料方式,取消了过去的纸质料单。在这种方式下,用料单位可以在班前申请,同时管理员可以及时审批,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年初由预算管理小组将全年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煤矿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即每季度考核一次并兑现一次,本季度兑现80%,年底考核后全部兑现,这种制度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不仅如此,煤矿还加强了内部市场化管理,将全部可控成本由市场办进行监督、考核。各个部门之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照市场办提供的价格进行结算,总额控制在年初预算目标内,通过实行有偿服务,提高了各部门管理意识。此外还成立经济一体化小组,经济一体化小组由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经管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单位组成。在技术部门设计巷道、采区及所有工程的同时,财务、工程预算等部门在事前参与设计、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此举有效避免了设计部门只负责设计、不考虑成本的现象,降低了工程成本。

(二)五沟煤矿成本管理的成效

五沟煤矿从2004年筹建以来,在集团公司要将五沟煤矿建成“基建矿井人才队伍的培训基地、新井新模式的实验基地”要求下,始终贯彻矿井建设和深化改革、管理创新同时稳步推进。集团公司以五沟煤矿为范例,积极开展流程优化设计,执行流程管理,从而建立充分展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体系规范的煤矿管理新模式。五沟煤矿打破了企业管理中深层次的体制性禁锢,完成了流程再造以及组织人事的大幅度调整和“全员下岗,竞聘上岗”等改革的艰巨任务。最终在国内众多煤矿企业中率先建立起“流程顺畅、组织高效、人员精干”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业务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转变。

五沟煤矿成本管理的成效在原煤成本的单位成本中可以反映出来。煤矿的原煤成本可以分配到采掘生产销售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如材料、电力、职工薪酬、折旧、修理费、研发支出、井巷工程费、煤炭维检费、资源费用、安全费用、土地塌陷补偿费用、停工损失、其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提取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井巷工程费、煤炭维检费、安全费用各年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可以视为原煤成本中的固定费用。随着管理改革的推进,原煤单位成本中分配到电力、材料中的部分呈现降低趋势。随着技术和管理的改进,分配到土地塌陷补偿费的原煤单位成本降低趋势更加明显。而相对于管理的改革中的组织人事的大幅度调整,使得分配到职工薪酬的原煤单位成本逐年上升。从此处可以看出五沟煤炭的管理模式变革成效明显(如图2—图5所示)。

五沟煤矿由基建矿井转型为生产矿井后,持续优化新模式,不断向纵深推进管理,使新的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地高效运作。该矿在矿井建产转型后,加大管理转型、队伍转型的力度,形成了有效的闭合管理和兑现落实机制。极大推动了煤矿打造高效、完美执行的精细化管理品牌,塑造了执行力文化。

四、五沟煤矿成本管理未来之路

(一)建立贯穿集团范围的成本管理制度

现代煤炭企业管理创新的呼声日渐高涨,最开始是引入了作业这一概念,将作业深入管理之中,做到全面多角度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要求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企业现实基础进行市场分析,探究内在价值链并作出战略定位。

1.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改革应以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为基础。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应该参考价值链分析,深入到每一个环节。这样,业务流程的改进和发展能体现价值链分析的要求,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契合。只有在改进和优化的业务流程上加强和改进成本控制和管理,才能使企业成本管理在创新之路上迈出一大步。业务流程改进和优化成为了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基础。针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成本也是企业发展前进的根本。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应该单独考虑安全这一重大因素,实现基于安全满意度的安全成本控制,可以突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同时可以提高煤炭企业对市场和环境的快速响应能力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成本管理

现代煤炭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确定竞争战略,做到与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契合,以市场为风向标,方能制定出统领整个成本管理创新体系的方案。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价值链分析,企业进行战略决策采集充分、有效的成本信息,在自由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根据整体的战略安排同时结合集团内各公司的资金结构以及充裕程度,合理统筹安排资金分配。将资金管理始终配合企业战略发展,合理高效地将资金投入到集团发展的各个环节,使资金能够有效流动,从而推动企业集团的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1.以科技创新提高财务信息处理能力

(1)针对企业成本管理难的特点重点研究

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成本高低波动起伏较大。物料消耗制定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煤矿开采环境复杂,煤炭企业具有勘探和采掘的生产特点,成本计划缺乏连续性和科学性,成本控制方法一直困扰着煤矿企业成本管理效果。同时煤炭企业具有特殊的市场供应机制。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应该突破这些难点,实现成本的科学管理。

作业概念的引入有利于将成本管理深入到煤炭生产的作业层次,以达到作业层次全方位成本管理的目的。从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到企业在市场层面的价值链分析和战略规划都离不开深层次的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信息。同时,安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各个作业的最佳安全投入水平,以及各个环节、各个作业层次中对物料消耗标准的核定都离不开作业成本管理的帮助。因此,作业管理逐渐成为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出发点。

(2)以安全为出发点辐射驱动因素

煤矿安全是煤炭企业经营的前提条件,安全生产亦是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应该单独考虑安全因素,煤矿事故一旦发生,直接对煤炭企业的成本造成严重负担,实现基于安全满意度的安全成本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重点。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动下,安全和环境问题同样需要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煤炭生产成本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一方面,煤层的厚度、埋藏的深度、倾角大小、堆藏的稳定度影响着开采初期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开采的进度推进,运输和通风的要求提高,巷道的维修长度与性能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增加了成本。矿井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因素。同时,技术水平也成为不同煤炭生产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之一。企业的管理因素影响煤炭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效率,完善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带动成本的节约。除此之外,社会因素同样影响着煤炭企业的成本变动,国家政策的规划与变更,法律法规、会计税务、物流运输政策的倾斜与调整,国内外市场行情的走势,社会的各方面因素都是煤炭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

2.以科技创新完善企业成本控制机制

(1)以科技创新带动成本费用降低

加强新科技、新设备的推广,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大力发展科技,从工艺方法和流程上进行改进,从经济分析角度进行成本效益的管控,更要加强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通过科技的创新,改进和优化各个环节的作业方式,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同时将科技创新带入管理方面,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致力于将企业成本管理做到最优,应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对企业各季度和各年度成本管控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价,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成本管理文化并深入员工内心。通过员工反映提供及时、充分、准确的成本信息,这是现代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目的和要求。

(3)先进信息平台的成本管理

煤炭企业中的各种成本管理模式的执行,都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记录、整理、分析工作,这些工作单纯靠手工劳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一些基于复杂数学模型的构造运算求解过程也必须运用到计算技术。ERP、SOA、SAAS各种管理系统的成功管理案例已经在其他行业的不同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构建先进的信息平台,同样可以帮助煤炭企业高效率地处理成本管理中的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及时提供充分准确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对于先进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特殊性质与要求。在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提升以构造出一个适合煤炭企业自身管理要求的合身且先进的信息平台。同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维护升级及时更新改进,高效率地服务于煤炭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

(三)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明确成本管理工作不单是领导们的事情,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成本管理的好坏涉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建立全局观的成本管控制度执行机制,并且能强化成本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考核,确认成本管理的每一个处理环节都得到确实执行。若仅靠领导们的强压政策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首先,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技术进步意识和成本效益意识;其次,提高其他人员的成本意识和素质,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要增强成本意识和素质,把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要充分听取基层和民众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苏立功.关于完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的构想[J]. 煤炭经济研究,2006(6):4-10.

[2] 卜华,吴丽君,曹创.煤炭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J]. 中国矿业,2007(3):64-66.

[3] 岳福斌.煤炭成本构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 宏观经济研究,2007(3):49-57.

[4] 赵海龙.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 姚庆国,曹善春.煤炭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上)[J].煤炭经济研究,1998(2):27-28,31.

[6] 何国家,刘双双,石砺,等.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煤炭成本研究[C].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2006.

[7] 赵海龙.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作者:旷卫东

上一篇:人力资源构成成本会计论文下一篇:奥迪汽车品牌营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