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2023-03-12

第一篇: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历史由来:

安全生产方针的提出,与周恩来总理密切相关。

第一次;1957年,周恩来总理为中国民航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

第二次: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河南省井陉煤矿时指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第三次:1960年,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在航运中触礁沉没后,周恩来总理对当时的交通部长说:“你们搞航运的,也要安全第一”。

后来,安全第一纳入了党和政府的许多文件。1987年4月,劳动人事部在北京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厅局长、劳动保护处长、矿山监察处长、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处长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将“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安全生产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将这一方针予以确定。

江泽民同志对安全生产的论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胡锦涛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3月27号下午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强调:

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的四个“必然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重视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三、强调了发展的“三个不能”: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四、安全生产方针由“八字方针”充实为“十二字方针”:“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五、强调搞好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

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六、强调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三个同步”: 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经常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深入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性和特点,抓紧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举措。

七、强调要搞好舆论宣传和引导:要搞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最大合力,尽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

(2)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允许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4)要依法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安全生产的意义:

(1)是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和条件。

(3)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安全生产的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五同时”原则)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领导者必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原则。

2、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

3、“三同时”原则(《安全生产法》第24条)

4、“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第二篇:煤矿生产方针与法律法规

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和方针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的意义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察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安全生产作出批示,不仅把安全生产看作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实现安全生产对确保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企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和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自古以来,人类为了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财富,就必须与自然界作斗争,在斗争过程中人类有得也有失。人类劳动的结果是从自然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自然界也给人类以报复,各种事故的发生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生产劳动的顺利进行。在人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人类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增长了抵御和控制灾害的能力。现实告诫人们:“人类在自然实践的同时,不要疏忽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否则,人类在第

- 1确指出: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一项基本原则。

1983年,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报告》的通知中,严肃指出:我们绝不能用无谓的牺牲为代价来换取“成果”……对于不关心工人疾苦、劳动安全、卫生 ,玩忽职守的官僚主义者要查明情况,绳之以法。如果谁宽容这种恶劣行为,就是对党和人民渎职犯罪。

此外,我国还先后颁布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及规定20多种,重新修订了《煤矿安全规程》,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与中央领导讲话不断发布,都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对广大劳动者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党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血肉相连。一个个文件的发布谆谆告诫各级领导,要关心劳动者的疾苦、要求和安全。对安全生产持什么态度,是衡量和检验一个领导者是否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试金石。

二、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共同构成的。企业要想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装备并靠技术进步振兴企业之外,还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人是生产中能动的决定因素。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是保持生产力的需要,也是保证生产最基本条件的需要。当然,保护生产力其他的组成要素,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如果劳动者没有安全感,就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

- 3放过”的宣传教育,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同抓共管、人人有责,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的局面。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企业应充分发挥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五大功能的作用,搞好安全生产。从业人员要从自我做起,遵章守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坚决不违章、不蛮干、干标准话,做标准人。

第二部分: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经过长期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经验总结,我国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国家曾多次在管理、技术、规章制度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1996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工和国煤炭法》(以下简称《煤炭法》)明确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2002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也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识,对于指导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5的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一切不良条件和行为。“预防为主”要求对矿井自然灾害因素和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要事先辨识、分析和评价,从管理角度研究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事故,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予以实施,达到防止灾变、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在新时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又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具体地说,就是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互动,为预防安全事故打造良好的“习惯的力量”;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三同时”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等,依靠法制的力量促进安全事故防范;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把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提升安全生产投入水平,增强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

“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学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是由我国安全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形势决定的。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从文化、法制、科技、责任、投入入手,

- 7好的安全作业环境,避免事故的发生。 “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特别是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科技素质,才能使高技术装备发挥作用,才能进行高水平的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进行。所以,管理、技术装备和培训是安全生产的三大支柱。

三、煤炭企业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主要措施

煤炭企业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1、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

⑴下大力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向管理要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现场,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法规,严格工程质量、设备质量、工作质量,切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时间、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⑵加强技术改造,推行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完善安全设施,实行科学管理。

⑶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建立参加培训的激励机制,同时制定相应的强制性培训措施。

2、做到“二个必须”

⑴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安全第一”的10条标准。 ⑵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多年来颁布的各种安全生产规定和指令。

- 9

4、牢固树立“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要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做到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要坚持严字当头、预防为主、质量为本的原则,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和发展。发现事故苗头,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5、严格执行三大规程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以下简称煤矿三大规程)等的规定,遵章守纪,坚守岗位。

6、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煤矿井下安全基础知识,掌握常见主要事故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熟练掌握本工种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技术素质,自觉抵制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第三篇:浅谈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思想认识

学号:102号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之一,其煤矿大多属于地下开采,且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开采技术复杂,生产环节较多,随时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时有发生,伤亡人数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情况,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更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政治面貌,这些情况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影响极大,这与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际价值更为不相称。尤其是在当代越来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更为重要,必须坚持“安全第

一、预为主、以人为本”,因此安全生产既是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前提,也是确保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没有一个安全生产的局面,煤炭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不能顺利进行,显然,安全生产即是广大煤矿职工和家属的强烈愿望,也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纵多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总是以人的不安全因素行为起始,以人的伤害最大而告终,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由此而生。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旨意就在万事以人为先,即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生产建设等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1 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因此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产生最大的经济利润”。才会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产生,生产经营活动又需要人去操作,人去管理,而管理则要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要想得到利润就必须生产,要生产必须有人组织,有了人就必须要安全,由此可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势在必然。

煤炭生产,作为一个特种行业,就在于它随时都有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那么煤炭生产、安全第一,就成为煤炭行为行业的必然属性,要想安全生产,其关键就在于加强企业管理。而在管理活动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故此,一切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边就要求煤矿企业在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把安全工作考虑在前,为确保生产安全,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这些制度的建立,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人,原因有二:其一,这些制度必须是能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其二,这些制度必须由人去操作,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你的规章制度就是一纸空文,毫无实在意义。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或是生产经营管理,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要使企业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2 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的完成各自的任务。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问题,作为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来讲,我认为关键要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预测预报

提高认识,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准则,把人放在万物、万事之首,只有人才是第一位,最重要的因素,凡事都要想去先保证人的安全,想信只能有了人的安全,其它的生产目的才能明确,目标才能实现。前面我们讲到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试想,我们不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盲目目冒险蛮干,一旦发生死亡事故,按照上级文件规定:死亡一人,直接赔偿20万元以上,停产整顿,并处罚款等,请问,这是怎样的一笔利润帐。所以我认为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

预测预报,就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技术手段,事先对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危害等作出全面的分析预测。比如:对瓦斯积聚的原因,爆炸的条件,冒顶的预兆,顶板压力的显现周期等事前作出分析、预测,然后及时的用各种可能的手段作出预报,使所有从业人员知道。了解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条件、原因,甚至是时间、地点等,从而小心防范,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尽一切可能阻止灾害事故的发生,或者遇到事故时,临危不乱,积极的自救互救,确保人的生命安全或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防范措施、重在落实

防范措施,是指为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灾害事故发生前,所编制的预防事故发生的保护性的措施。如:“一通三防”方面和防尘、防火、防水措施;预防冒顶事故的措施;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等,一定要在来前预先编制,贯彻到所有从业人员中去,使人人知道,并掌握预防措施。这是安全生产的前奏。

重在落实,主要讲的是有措施是绝对保证不了安全生产的,措施有了,这只是写在纸上的条条,要想真正的安全生产,关键在把措施落到实处,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比如说:我们措施要求,采掘工作面必须洒水防尘,但现场实践中,有人认为洒水麻烦,不愿洒;你说加强支护,预防冒顶,他不愿运柱,却少支柱,削弱支护强度等,如此的作法,你说要能安全,能不出事故吗?回答是:不出事是偶然的,出事才是必然的,由此认为:要想确保安全生产,防范措施,重在对其逐条落实到现场。只有当我们把防范措施落实到了现场,我们的安全才有保证,也才能保证。

三、强化培训,提高自保互保能力

强化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采取强制性的培训教育。目前乡镇煤矿中,采掘一线职工基本上全部是农民工,文化程度极低,安全意识较差,职工队伍流动性大,安全教育缺乏,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从业人员自保互保能力差,人的不安全因素较为突

4 出。所以,要想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强化职工教育培训势在必然,迫在眉睫,现实中,有部份职工安全意识较差,你让他接受教育培训,他认为没有必要,干几天我就走了,学不学没关系,你讲的只是书上写的,只是理论;我是工人,只要有力气,会干活就行了,对于这部份人员,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化培训,否则就不准入井作业,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强化培训。

通过强化培训,职工的技能、素质得以较好的提高,知道为什么要定那么些规章制度,要学那么多的规程、措施;掌握了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预兆、危害等;知道怎样干是违章,怎样干才是正确的,怎样干才能保证安全;了解到自己岗位的安全责任;懂得了当发生灾变时,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安全时;这就是员工的自保能力。只有在员工自保能力提高后,才有可能实现员工自身或本岗位的安全。只有员工实现自保后,才能实现员工的互保。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只有在员工或岗位上实现了自保和安全生产后,才有可能实现员工之间的互保,此时才会有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实现,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安全生产。反之,企业实现了安全生产,员工的人命才会安全,身体才会健康,以人为本的目的才能实现。

这就是我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思想认识。

第四篇: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羊场湾二矿采煤二队--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效益。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是我们每个干部、职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把安全工作作为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履行职责,把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抓实抓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平稳发展。煤矿井工生产是地下作业,受自然条件

影响约束很大,不同的地质构造和煤层的赋存条件决定了必须采取不同的开拓开采方法,并且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如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顶板冒落、矿井透水等等,这些都是煤炭生产特有的不安全隐患,人们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巨大的不幸。而且煤炭生产系统复杂、工作场所黑暗狭窄,人员集中,采掘工作面又随时移动,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会使移动的采掘工作面不断出现新情况和问题,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可能会导致重大灾害事故,这就给安全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在煤矿生产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各生产环节都必须相互配合,互相适应,而每一个环节又会发生一些特有的事故,致使打乱生产秩序造成生产过程中断,甚至人身的伤害,为此,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采取切实的安全措施,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生产虽然生产过程复杂,不安全因素多,但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控制或基本控制矿井中的各类灾变事故是现实和可能的。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就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煤矿部分领导和职工尚未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方针深入地贯彻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没有处理好安全与煤矿生产建设的关系,甚至有时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根据统计表名,我国煤矿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第一的方针是人们经历了多次惨痛教训,付出了血的代价才认识到的。煤矿各级领导和职工应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了取得生产上的主动权,摒弃靠侥幸过日子的状态,就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方针。多年的经验教训证明,什么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煤矿生产事故就下降,生产就搞的好;什么时候忽视了安全,煤矿生产事故就增加,生产肯定就搞不好。因此,要搞好煤矿生产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安全就是生命,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就要服从安全。安全第一方针也是根据我们国家的性质和社会生产目的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人民的利益,在组织和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就要竭尽全力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和革命人道主义出发而规定的神圣职责。安全第一的方针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实质的内容和要求;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在煤炭产过程中就应该做到:

1、把安全第一作为煤矿生产建设的准则。在煤田地质勘探、矿井设计、计划、生产、建设的全过程和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及全体煤炭系统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优先满足安全的需要。如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决服从安全,不消除事故隐患不许生产,不安全不准生产。

2、主管领导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上至主管矿长下到基层区队长都要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命令、条列、规程。指挥生产建设安全要先行,要优先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业务保安制度,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负担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抓紧,人人抓紧,并给予每个矿工保护自身安全、参加安全管理的权利。

4、坚持预防为主。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预先熟悉并掌握矿井的自然灾害因素;预先分析发生各种事故的可能性和地点,预先采取防治措施;预先制定事故处理计划;同时,必须进行科学管理,文明生产,为矿工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

5、制定安全法规,严格安全检查。在煤炭工业的生产中,要制定煤矿安全法则,作为执行安全第一方针的标准和保障。煤炭系统各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根据安全法规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保证安全第一方针的具体执行。要建立安全监察机构,配备足够的原则性强、业务水平高、工作扎实的干部,并给予他们能足以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能力要建立严格的安全奖法制度,对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必须严肃处理。贯彻执行好安全第一的方针,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生产是辨证的统一,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没有安全的生产是不可能的。安全第一的方针是在生产的范畴内制定的,是以安全与生产中的其他经济、技术指标(包括产量、质量、效率、成本、利润)相比较而提出来的,所以,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没有煤矿生产就无所谓煤矿安全,而安

全第一的对比条件则是矿井生产中的各项经济指标。也就是说,在组织生产中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时,要把安全指标放在第一位。煤矿各级领导要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在讨论、研究生产时,首先要讨论、研究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生产的同时,首先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安全工作。负责生产的工作同志,要重视关心和主动

搞好安全工作,负责安全工作的同志,要通过搞好安全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计划的完成,保证稳产高产。

2、群管于专管的关系。安全工作要以专管为指导,群管为基础,做到专管与群管的密切结合,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煤矿安全规程》和各种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3、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与工人技术水平的关系。有关安全生产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煤矿职工同自然做斗争的经验总结,能够保证工人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并坚决落实执行合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注意制定重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创造工人能够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要组织工人学习安全生产的技术知识,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对安全技术规程能弄懂、弄通、会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到安全生产。

4、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关系。实践证明,保证工程质量、就能保证安全,消除事故隐患,就能稳产高产,工程质量的好坏对矿井安全生产有直接关系,许多事故的发生,是有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因此,一定要严格工程质量、这是煤矿生产的特殊要求,要坚持执行各种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严禁用行政命令强制工程验收,以确保安全。

5、精神(艰苦奋斗)与科学态度的关系。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在指挥和进行生产时,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和煤矿安全的规章制度,不能瞎指挥,盲目蛮干。实践证明,只有尊重科学按规程办事,就可以避免伤亡事故,就能保证安全。

6、奖与罚的关系。在煤矿生产中,一定要奖罚分明,对安全搞的好、防止重大事故有贡献的单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安全生产差、出了事故的,要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不搞下不为例,要以严明的纪律,严肃的态度去认真处理。奖罚的目的在于从教育出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就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总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责任任重道远。涿步转变思想观念,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是摆在广大职工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煤矿广大职工必须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各种安全法规增强自主保安意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五篇:我国公共卫生措施和卫生工作方针

(一)公共卫生措施

1.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免疫接种、老年保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其它慢性病的预防)、改进医疗卫生服务及提倡全科医疗服务等。

2.保护健康(疾病预防和控制)包括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控制及监测、环境中有害因素(空气、水、土壤的污染及噪声)的控制、职业安全与卫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诊服务等。

3.促进健康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有害健康的个人不良行为(吸烟、酗酒、吸毒、药物滥用、性乱等)、实行自我保健、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4.卫生管理研究生命统计资料的收集、保管、分析和利用;卫生服务研究的技术及管理;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的制订;医学教育的改革及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等。

(二)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

卫生方针是国家和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卫生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卫生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制定的。建国初期为迅速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极端落后的卫生状况,制定了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即"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这些原则形成了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在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在1997年1月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对原卫生工作方针的补充、完善、继承和发展,确定了90年代卫生工作重点及卫生方针的方向,《决定》中又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具体奋斗目标,"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医|学教育网整理,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三)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几十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卫生工作方针,使我国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60年代初期,我国是第一个宣布天花消灭的国家,比世界范围的天花绝灭提前了10年,并陆续消灭和基本消灭了古典生物型霍乱、鼠疫、回归热、黑热病、斑疹伤寒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并计划在1995年消灭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很多地方病,如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己基本控制。全国传染病发病率己从1963年的3200/10万,下降到1989年的466/10万,死亡率从20/10万,下降到1.49/10万。由于贯彻执行了一系列条例、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如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尘肺防治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使工、矿劳动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中小学生体质得到了提高,食品安全卫生得到了保证医|学教育网整理,也进一步保障了人群的健康。我国各级卫生机构也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全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已基本形成,卫生队伍已初具规模,保证了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条件。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的一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在农村是村卫生室,在城市主要是街道(地段)医院、工厂保健站等基层医疗单位,是社区中最基层的医疗预防组织,它承担了地段内居民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三级预防工作及大量的预防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点机构。由此,使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国人口死亡率已由建国前的25‰降低到1994年的6‰;婴儿死亡率也由建国前的200‰下降到31.4‰。人口平均寿命在建国前为35岁,到1985年人均期望寿命已达68.9岁。目前,我国经济整体水平尚不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而居民的一些重要健康指标如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等已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都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下一篇: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