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的:护理标识的管理与应用,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将护理标识系统、科学、规范的应用在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结果: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病人的满意程度高达95%,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护理标识对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1:

浅析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护士是一份风险較高的行业,经常会发生一些护患纠纷,降低了护理质量。通过明确护理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规避风险或者是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提高护理质量,充分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分析

风险管理指的是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如何将风险消除或者是降至最低程度的管理过程[1]。因此,在护理工作当中,积极推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风险或者是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1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1患者因素。在临床科室当中,有的科室患者会经常涉及到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例如心血管内、肝胆外科等科室。在这些科室当中,患者的病情较重,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同时这些患者还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官功能不全,这些基础的危险因素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是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当中护理风险比较高的科室。患者疾病种类比较多,病情比较严重,而且并发症也比较多,患者猝死的几率比较高。而当患者死亡的时候,患者家属此时烦躁不安,极易与护士发生矛盾产生较大的冲突。

1.2护士因素。

1.2.1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护理队伍当中,职称低、护龄短、年龄小的护士占据绝大多数,导致护士的整体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当中,一些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理解不深,对于抢救流程不太熟识,对于急危重病患者或者是复杂的疾病观察不够仔细,在护理当中有时候出现没有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而耽误治疗,甚至有些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比较差,会出现配错药输错液的情况,非常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导致一些医护纠纷的发生。在治疗过程当中,当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护士与医生对病情预测结果不相符,造成家属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怀疑护士的所采取的护理行为,导致纠纷的发生。

1.2.2法律意识淡薄。大部分护士比较重视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忽视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在护理工作当中对自己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不够明确,不及时履行告知的义务,对于护理记录也没有做到准确客观地记载,随意涂改或者是填写病历,造成病历失去了应用的真实性。

1.2.3沟通不力。在护理在护理过程当中,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时候护士没有及时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或者是在进行解释的时候言语生硬,缺乏技巧,或者不够细致耐心,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极不满意。同时,还存在医护沟通也不足,在向患者告知病情的时候医护人员之间说法不一致,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不信任,怀疑护士的所采取的护理行为,不让护士实施护理行为,导致纠纷的发生。

1.2.4管理不力。规章制度不完善,实施细则缺如,护士的职责界限不清楚;护士对相关的制度不够熟悉,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正确地护理行为,例如一些新毕业的护士没有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便进入到护理一线当中,对一些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同时,随着一些护理新理念不断在临床护理当中得到应用,但是对于相关的培训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使一些护士缺乏一些预见性。

2规避护理风险对策

2.1提高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当中,一旦出现医护纠纷事件,既给医院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医院的声誉受到损害;也给护士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损失,对前途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护士的法律意识,医院要不断组织安排护士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的观念,在发生医护纠纷的时候,护士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一些合法权益。同时,由于护理不当所引发的医护纠纷也不在少数,通过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及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比便于在护理工作当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最大程度降低医护纠纷的发生率。

2.2加强培训。根据护士的实际工作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来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于一些刚毕业的护士或者是护龄较短的护士,让她们多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给她们讲课,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在临床当中,由于患者家属希望患者能够健康出院,所以对于医院治疗的效果往往抱有较大的期待,希望患者能够恢复至病前的状态,于是当治疗效果没有达到患者家属期盼的效果的时候,一些患者对此无法理解,此时患者家属比较容易与护士发生冲突。因此,也要加强她们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同时,例如肝胆外科护士她们要经常接触一些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患者体液或者是血液,这就大大提高了职业暴露的几率[2]。因此,在对护士进行培训的时候,还要做好职业暴露教育,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她们在接触患者的体液或者是血液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认真执行,同时管理人员要对她们定期进行抽查。

2.3提高责任心,加强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大部分的护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某些问题会进行反复地询问。对于这种情况,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做到有问有答,而且还要百答不厌。第一,医护沟通也属于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来充分发挥药效的。对于一些重复性的治疗问题,站在护士的角度来讲是重复地进行回答,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却是第一次接触。这就需要我们护士要耐着性子进行回答,详细讲解患者及其家属不明白的地方,使他们消除心中的疑惑,能够主动地配合治疗。第二,当患者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不少患者有恐惧害怕的不良情绪,此时护士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患者服务,通过详细讲解医院的规章制度、治疗条件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第三,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病情可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的时候积极他们会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促进快速康复。

3讨论

在医院的护理工作当中充满了较多的风险因素,有来自于患者方面的,也有来自于护士自身方面的,如果不及时消除风险的话,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给医院以及护士给来损害。通过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等措施,加强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吉华,李慧丽,李兰,郑永华.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临床,2011,15(05):306-308

[2]陈娟弟,郑淑智,胡飞.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士进修杂志,2010,32(02):240-242

作者:李键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2: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

【摘要】 目的:护理标识的管理与应用,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将护理标识系统、科学、规范的应用在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结果: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病人的满意程度高达95%,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护理标识对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护理 标识 风险 管理

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护理风险情况,对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临床中最常见护理方法就是护理标识别,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风险的降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院的护理工作中,护理标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1 、具体方法

1、1 设计原则

护理标识的设计基础要与医院的整体标识相一致,要精心选择形状、颜色、字样和摆放位置,醒目、规范、美观、统一是基本要求,标识形式多为图画和文字,体现出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提醒警示作用,让标识带给家属与病人以温馨的感觉,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护理安全和人性管理的作用。

1、2设计方法

护理标识别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足可以分为三种:警示标签、警示标牌和警示语。警示标签是根据不同需要制作的,主要通过一次性粘胶制成。警示标牌主要材料是有机板,可以固定在治疗车或者挂在墙上,也可以插在床头牌或者挂于某件物体上,其大小根据需要制定,形式多为图文结合,材料主要是有机板。警示标语: 在电脑的程序上设计警示语, 如药物配伍禁忌、药物过敏等情况将有警示语言提醒。

1、 3引导性标识

主要起引導方向的作用,例如代表急诊或者门诊等不同科室的各种颜色的线条,患者可以循着这种线条顺利找到需要的科室。住院部病房的房间号、床位号、开水间、厕所和安全出口灯,均有引导性标识。

1 、4 药物警示标识

静脉注射氯化钾识别标识、过敏药物识别标识、膀胱冲洗、化疗药物识别标识和胃肠营养药物标识等都属于药物警示标识的范畴。

1、5 人员标识

护理人员在工作室所穿的工作服、穿着的工作鞋、佩戴的工作卡和头戴的燕尾帽等都属于护理服务人员标识,其中护士长的燕尾帽上有一条蓝色横条,护士长有两条蓝色横条、护理部主任有三条蓝色横条。病人穿着的白底蓝色横条病号服、手术者、儿童、有意识障碍人员手上系带的手圈以及新生儿系带的手圈和身牌等都属于护理服务对象标识。

1、 6 环境危险标识

地面湿滑,小心跌倒的标识提醒病人底板刚刚擦拭,小心摔倒。氧气筒存放的地方有防震、防火、防热和防油等标识。为了安全,请在水开后引用并小心烫伤等标识则是洗漱间开水房的常用标识。

2、效果评价

在使用护理标识五年的时间里,医院的规模显著扩大,增加了近一倍的床位数,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人翻倍,但是护理差错却明显降低,仅使用药物造成的差错发生几率就比标识使用前降低了90%,病人的满意程度超过95%,护理人员增强了自身的风险意识,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自觉做到遵守和规范使用护理标识。全院统一护理标识,避免了临床科室在标识的设计和使用上的随意性,达到系统化、规范化以及必要的可追溯性目的。

3、体会

护理标识作为一种标准记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目的是防止患者因为自身病理、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等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无法预料的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它采用特殊方法制作,旨在降低护理缺陷发生几率。患者在被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某种不安全原因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伤残或死亡的危险即为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具有其特定性,还具有水平高、复杂性强、不确定性多、后果严重、存在环节过等特点。系统的评价、识别、处理、评估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使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将护理风险对医院和患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降到最低,将最大的安全保障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就是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颇多,其中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护理人员的普遍重视。

如果病人同时进行膀胱冲洗、肠内营养、静脉输液和非静脉通路等治疗,这几种治疗采用的输液瓶和输液器因为相似而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在冲洗液和肠内营养瓶上分别悬挂膀胱冲洗和肠内营养的标识牌,并将红色的不粘胶标签条分别贴在输液器的连接导管口和插瓶口处,使不同的输液通路区别开来,从而使误接液体造成的风险降低。对于化疗药物的识别,我们将圆形的红字白底的“剧”字标识贴在有刺激性活腐蚀性的化疗药物的静脉推注器与输液瓶上,以此提醒护士穿刺血管时要合理选择,操作严格执行药物化疗的规范,并且护士在巡房的过程中能够收到醒目的标志的提醒,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过敏药物使用的重点在过敏标识。药物过敏标识分别被醒目的标注在病历夹、护士站白板、床位标牌和医嘱单等区域,从各个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在医生和护士使用的计算机工作站中录入病人的过敏信息,当医嘱中出现有关过敏药物时,计算机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在静脉用的氯化钾药盒上贴一红色三角形不粘胶标识, 可防止其与其它类药物混淆。

警示标识可以为纠纷提供有效证据。医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性,病人入院救治扮演着治病和承担风险的双重角色,例如将“地面湿滑,小心滑倒”的标识放置在刚擦拭的地面上,一方面可以防止病人跌倒受伤,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护理风险伴随着护理行为的进行具有防范性差、预测困难、后果严重等特点,评估、处理和识别已有和潜在的风险就是护理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减少风险事件对医院的损失和对患者的伤害。医院的信誉是否良好,医院能都持续发展直接受医疗安全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积极的评估分析医疗护理中的护理风险,积极的管理控制医疗风险。我院的护理差错与护理缺陷因为护理识别和警示标识的应用而大打降低,医疗纠纷也明显降低,医患、护患关系也得以改善,护理工作得以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 健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中的应用[J]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09(86)43-44

[2]郑芝芬 蔡学联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 浙江省人民医院,2010(24)32-33

[3]秦柳青 郑艳花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广东省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2010(13)56-57

[4]田 平 商玉环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现代医药2007(32)21-22

作者:董玉洁 吕娅毅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3:

探讨夜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来越多,其中护理风险是临床风险中的重要分支,而夜间护理行为则决定着夜间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因此正确评估和有效规避夜间护理风险就成为提高护理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夜间

随着医疗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公民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夜间护理行为是整个护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班护士除了负责病区全体患者常规性治疗、护理工作外,还需要接诊及处理急诊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及配合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护理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患者病情突变率高及护理观察难度大等特点[1]。因此,夜间发生护理缺陷的风险率非常高。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在分析了影响夜间护理安全因素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夜间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影响夜间护理安全的因素

1.1护士因素

1.1.1个人素质方面自律性松懈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夜班独自一人上班,不能自觉做到严于律己。表现:(1)个别护士上岗时着装、仪表不符合要求,如不戴护士帽、长发过肩、不穿护士鞋、佩戴首饰、进治疗室不戴口罩等;(2)工作期间会客、吃零食;(3)玩手机、上网聊天;(4)阅读与医学无关的书籍、杂志。

1.1.2法律意识淡薄,执行制度、职责不严夜班护士不认真履行职责、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工作不专心、不细致,工作中有章不循。如:(1)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夜班不能做到提前15 min来接班,交接物品不严,有过期甚至物品丢失未发现,不能认真查看交班报告,对病区整体患者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床前交班过于简单。(2)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能做到班班查对的原则,特别是后夜不查对前夜医嘱。给患者打针、发药时不认真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导致打错针、发错药。输血时因只有一人上班,不请医生帮忙查对。(3)违反操作规程,配置液体不戴口罩,夜间输液时怕麻烦不挂输液卡。(4)不能做到及时巡视病房,输液患者液体外渗未发现。使用约束带的患者,不按时巡视病房及观察肢体血运情况,造成患者肢体受损。留置尿管的患者,不及时观察尿管的通畅情况。卧床患者不按时翻身致褥疮的发生。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发生意外如跌倒、坠床、跳楼自杀甚至猝死未及时发现。(5)不遵守工作制度,擅离职守,上班打瞌睡,造成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而致死亡。(6)责任心缺乏,不认真执行医嘱,如医嘱要求术后患者每小时测生命体征一次,凭主观感觉擅自延长监测时间为每2小时1次,对于某些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异常增高未被及时发现,势必加重出血引起严重后果。

1.1.3业务、技术水平缺陷夜班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无牢固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观察不出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抢救仪器、设备不熟悉,遇到抢救等应急事件时感到束手无策,延误患者的抢救[2]。

1.1.4不注意休息总认为自己精力充沛,日间大多数时间去逛街、娱乐,到了夜间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下降,埋下了安全隐患。

1.1.5心理负荷过重工作阅历浅的护士,遇到意外情况产生紧张、无助的感觉,总担心事情做不好,表现为不自信、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唯恐出错。长期的睡眠障碍造成某些护士对睡眠产生较高的心理压力,使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增加。

1.2管理因素医院对于夜间护理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室夜间只设1名护士值班,集病区的治疗、护理及管理工作于一身,而且夜班年轻护士多,相对工作经验不足,独立处理危重患者及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医院培训及监督力度不够,药品物资准备不全等组织管理缺陷,均是夜间不安全隐患[3]。

1.3患者因素夜间就诊的患者及家属大多情绪急躁,面对诊疗过程中的一些常规程序,往往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将不满情绪发泄给护士,如护士处理不当,易造成护患冲突。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在夜间悲凉情绪增加,如护士或家属未注意,易出现自杀或自伤意外。此外,部分患者遵医意识不够,如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虽经医护人员反复解释说明,但仍固执己见,擅自下床活动,导致意外发生[4]。

2防范措施

2.1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为了保障夜间护理安全,减少纠纷的发生,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要求各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细致地学习,强调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各项工作的前提,同时护理部邀请法律专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法律知识讲座,让每个护士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时刻牢记法律就在身边,小心谨慎,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确保护理安全。

2.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护理部对新毕业及新聘用的护士上岗前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具备合格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方可承担护理工作。同时科室制定和完善了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抢救流程,组织科内学习并對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的培训,放手锻炼其操作技能,使新护士尽快熟悉抢救流程,对危急重患者出现的各种反应,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应对,大大提高了新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

2.3护士长做好管理工作护理部根据夜间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长每天早晨提前15 min到病区检查夜班护士工作完成情况并做好科内护士的管理工作。(1)在夜班排班上,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及护士需求,尽量实行弹性排班制。夜间重危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的科室采取双人值班制,来减轻独自一人应对夜间复杂的工作而产生的无助感和超负荷的应激状态,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2)无特殊情况下,日间能够完成的护理工作不能留给夜班护士完成。(3)夜间出现突发事件或意外,护理人员要在抢救的同时逐层上报。(4)日间尽量为夜间护理工作做好准备,抢救设备、仪器、药品定点放置,处于备用状态,并做好交班。(5)夜班护士日间要保证休息,以充足的精力体力完成好夜班工作任务。(6)认真做好患者交接,对有自杀倾向或不遵医行为的患者,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夜间护士增加巡视次数,并指导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防范意外发生[5]。

2.4提高护士长夜查房质量为有效监督夜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护理部每周安排两名护士长不定期进行夜查房。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质量动态,每次分配给值班者不同的检查任务,并要求值班者在值班期间不能离开医院,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抽查,此举对全院夜间护理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指导、监督作用,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

2.5利用激励机制医院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对夜班护士实行明显的政策倾斜,并提高夜班费等补助,调动夜班护士的工作积极性[6]。

2.6改善住院环境,消除安全隐患老年住院患者改善住院环境,减少患者跌倒的几率,如配备夜间照明灯,保持通道畅通及地面清洁、干燥,在厕所地面设置防滑垫及安装安全扶手。

3小结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通过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及采取多方面的防范对策,降低了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惠平,锣伟香.护士夜班排班方式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学杂志,2003,7(4):22.

[2]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事件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3] 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4] 李庆功.临床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

[5]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1):66-67.

[6] 潘红英,丁力.量化考评在夜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329-1330.

(收稿日期:2012-03-19)(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张应芳 张丽

上一篇:GDDS内容统计分析论文下一篇: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