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就精细化护理在神经科病房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2020年至2021年间选取80位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1: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患者中的使用特征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患者中的使用特征和临床护理措施,探讨管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和保护性约束的12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接受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年龄、诊断情况、接受保护性约束的原因、持续时段、部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等信息。结果:120例患者中,114例(95.0%)使用保护性约束,其中102例(89.47%)为首次住院约束;46例(40.35%)为入院当天约束;42例(36.84%)为入院前7 d约束;26例(22.81%)入院7 d后约束。保护性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6.2 h,其中日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3.69 h,夜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9.83 h。33例患者夜间约束持续时间>10 h,占约束总例数28.95%。约束原因包括:损物、伤人43例,治疗不配合21例,行为乱38例,意识障碍12例。约束工具为约束带,约束方式主要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的约束。结论: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保护性约束的管理重点在于规范其使用流程,进一步控制使用率。护理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明确掌握使用指征,提高使用技能,通过对流程和使用工具的改善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并提高舒适度。

【关键词】 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 使用特征; 护理

【Key words】 Protection constraints; Psychiatric; Usage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Rongjun Hospital of Heze City,Heze 27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19

保护性约束狭义是指躯体约束,广义则包括心理、药物和躯体等约束。2002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定义约束的规范主要是身体约束,指通过使用任何物理方法来限制患者活动躯体、移动以及正常运动自由。精神科患者会出现兴奋、躁动、伤人、损物、自伤或自杀等行为,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为了防范意外事故发生需要经常采用保护性约束[1-3]。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实质就是利用约束工具对患者进行身体约束,避免患者和周围的人和环境受到损害,但并不是简单的捆绑技术,需要专业人员通过特殊的护理操作技术来进行[4-5]。精神科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患者中的使用特征和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和保护性约束的12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17~66岁,平均(39.83±5.71)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52例,躁狂症19例,分裂样精神病22例,抑郁症12例,酒精致精神障碍7例,癫痫致精神障碍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例。

1.2 方法

1.2.1 保护性约束措施 可采用护垫式、锁式等约束带、保护衣、约束背心等将患者的手腕和踝、肩、膝等部位进行约束后固定在病床或椅子上,限制其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老年患者使用的床栏也可作为约束保护方法。注意需在使用部位放置垫子,固定松紧要适宜,对固定部位及时观察血运情况,避免过紧影响循环,每隔2 h放松一次。

1.2.2 分析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的年龄、诊断情况、接受保护性约束的原因、持续时段、部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等信息。

2 结果

2.1 保护性约束使用率情况 120例患者中114例(95.0%)使用保护性约束,其中102例(89.47%)为首次住院约束;46例(40.35%)为入院当天约束;42例(36.84%)为入院前7 d约束;26例(22.81%)入院7 d后约束。结果提示,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较高,患者的依从性差,而且在精神疾病活跃期时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偏高。

2.2 保护性约束患者疾病特征 114例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患者中,精神分裂症48例,躁狂症19例,分裂样精神病20例,抑郁症12例,酒精致精神障碍7例,癫痫致精神障碍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例。

2.3 保护性约束时间指征 保护性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6.2 h,其中日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3.69 h,夜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9.83 h。33例患者夜间约束持续时间>10 h,占约束总例数28.95%,结果提示夜间约束具有预防性保护的性质。

2.4 保护性约束原因和情况 约束原因包括:损物、伤人43例,治疗不配合21例,行为乱38例,意识障碍12例。约束工具为棉布约束带,约束方式主要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的约束,约束部位主要为上肢腕关节和下肢踝关节。保护性约束使用的告知方式主要为口头方式,在紧急情况结束后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及时解除,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保护性约束期间护理人员能够定时对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肢体血液循环情况以及约束带松紧情况登记进行观察,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2.5 并发症情况 114例接受保护性约束患者中6例发生上肢末端水肿,2例发生右上肢骨折。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会发生损物、伤人、自伤、自杀、治疗不配合等行为,因此需要使通过保护性约束来对患者身体进行约束,保护患者、周围人员以及环境等免受损害。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一项特殊的护理操作,并不是简单的捆绑,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保护性约束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价值,虽然是一种直接且简单的干预措施,但涉及到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法律和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又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国内,保护性约束的工具主要为传统的棉质约束带,制作简单,但效果较差。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约束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为了保证患者的舒适度需要对约束带不断进行改进。目前,国内改良的约束带主要包括手腕一体保护性约束带、三件式约束用具以及新型肩胸约束带3种,其他还包括有约束手套、约束椅、约束衣裤、约束大单等[6-7]。香港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德国磁扣式约束工具,具有科学、实用、效果好、舒适等特点。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单独或者联合使用不同的约束工具,主要是以肢体约束为主,肩部和四肢约束共用[8-9]。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114例(95.0%)使用保护性约束,其中102例(89.47%)为首次住院约束,46例(40.35%)为入院当天约束,42例(36.84%)为入院前7 d约束,26例(22.81%)入院7 d后约束。结果提示,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较高,患者的依从性差,而且在精神疾病活跃期时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偏高。114例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患者中,精神分裂症48例,躁狂症19例,分裂样精神病20例,抑郁症12例,酒精致精神障碍7例,癫痫致精神障碍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例。保护性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6.2 h,其中日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3.69 h,夜间约束持续时间段平均为9.83 h,33例患者夜间约束持续时间>10 h,占约束总例数28.95%。结果提示夜间约束具有预防性保护的性质。约束原因包括:损物、伤人43例,治疗不配合21例,行为乱38例,意识障碍12例。约束工具为棉布约束带,约束方式主要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的约束,约束部位主要为上肢腕关节和下肢踝关节。保护性约束使用的告知方式主要为口头方式,在紧急情况结束后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及时解除,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保护性约束期间护理人员能够定时对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肢体血液循环情况以及约束带松紧情况登记进行观察,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114例接受保护性约束患者中6例发生上肢末端水肿,2例发生右上肢骨折。

神经科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按照一定的医疗护理程序进行,不能滥用[10]。《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中规定:因为防止意外以及医疗需要对住院治疗的精神患者应用暂时性保护性安全措施的,必须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并在病程记录内进行记载并说明理由,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解除。情况紧急时,护理人员可先采取约束措施,结束后及时通知医生开具医嘱,护理人员不能擅自解除约束,需要通过精神科医生的同意方可进行。精神科患者也具有知情权,因此在采取保护性措施前或结束后要及时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取得患者同意并签字[11-13]。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内容包括:(1)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血液循环情况以及保护带的松紧程度等。在患者入睡或安静时根据医嘱适当松解保护带,可以只保留必要约束部位的约束,在医生允许以及不影响治疗情况下,可经常改变患者的约束姿势。指派专人对患者进行看护,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定时对约束带进行松解,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或帮助患者翻身等。保持床铺的干净、整洁和舒适,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有擦伤、受压等,严禁动作粗暴损伤患者皮肤,预防褥疮发生;(2)保证食物与水分的摄入: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专人的监督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食,尽量使患者处于坐位,情况有所缓解的患者可以松解保护带使其自主进食,被动进食患者则应小口喂食,防止噎食,同时通过语言对患者进行劝说和鼓励,保证患者配合进食。对于劝说无用的患者,则根据医嘱急性处理。水分摄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摄入量保证在2500 mL/d左右,对于身体消耗大、兴奋躁动的患者要及时补充水分[14];(3)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在患者被约束期间对患者的思维、语言等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语言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对周围食物的感知情况,了解其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是否有所减轻,了解其敌视程度是否减弱等,并及时反馈给医生,帮助判断是否结束约束。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流时要注意使用安慰性、礼貌性和鼓励性的语言,通过一些沟通技巧来确保患者的配合,取得信任,禁止和患者争论。在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以及情绪平静后,通过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正视疾病;(4)用药护理:对于需要治疗和服药的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要通过耐心地及时取得信任和配合。服药时行坐位,若药量较大,则可以分多次少量服用,防止发生误吸、呛咳等,服药后通过检查防止患者藏药,在患者拒绝治疗和服用药物时,医生和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服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于无法主诉的患者要密切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及时与医生交流沟通[15];(5)生活护理: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的舒适感。生活护理的重点在于口腔护理,其次因为患者长时间缺乏活动,很容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此时应该密切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尤其是对于无法交流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对于饮食差、约束时间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多交流、全程陪伴,初次起床时动作缓慢,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跌倒。保护带使用时要做好观察记录和交接的工作,防止其成为患者伤人、自伤或自杀的工具。患者在约束时应该处于隔离室,并充分做好营养、水分等的供给和相关护理工作,并防止其对他人造成伤害[16]。

综上所述,保护性约束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方式在精神科室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使用率很高。保护性约束科学有效实施能够帮助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护理的质量,在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周围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所控制,帮助患者接受各种治疗手段以及治疗后康复。在保护性约束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通过耐心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舒适度,防止发生意外和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苏桂梅,李建忠,李永超.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6):703-704.

[2] Demir A.Nurses use of physical restraints in four Turkish hospitals[J].Nurs Scholarsh,2007,39(1):38-45.

[3] Park M,Tang J.Changing 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restraint use in acute care[J]. J Gerontol Nurs,2007,33(2):9-16.

[4]刘杰,侯安营,田梅,等.港冀精神科防暴约束用具约束效果的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3):317-320.

[5]崔海华,李占敏,蔵志坤,等.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致意外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5A):63-64.

[6]周晶,陈麒羽,马晶,等.手腕一体保护性约束带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4):7.

[7]龚蔚,杨亚平,陈宇革,等.新型肩胸约束带的制作及使用[J].护理研究,2012,26(3A):671.

[8]陈旭红.人性化服务对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影响的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21(6):151-152.

[9]胡筱峰,顾康莹,席金荣.精神科病房强制性护理干预潜在的法律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67-69.

[10] Riley D,Meehan C,Whitsington R.Patient restraint positions in apsychiatric inpatient service[J].Nursing Times,2006,102(3):42-45.

[11] Bray K,Hill K,Robson W,et al.British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use of restraint in adult critical care units[J].Nurs Crit Care,2004,9(5):199-212.

[12] Jonikas J A,Cook J A, Rosen C.Brief reports:a program to reduce use of physical restraint in psychiatric inpatient facilities[J].Psychiatric Serv,2004,55(7):818-820.

[13] Bredthauer D,Becker C,Eichner B,et al.Factor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physical restraints in psychogeriatric care:a paradigm for elder abuse[J].Gerontol Geriatr,2005,38(1):10-18.

[14]王晓娥,郁京萍,文金宁,等.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2(9):2760-2762.

[15]贺金花.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5):63-64.

[16] 艾伯,王彩霞,柴森,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2):41-44.

(收稿日期:2015-11-02)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张红

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2:

精细化护理在神经科病房护理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 就精细化护理在神经科病房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在2020年至2021年间选取80位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本文结果分析,实验组的病房管理(22.3±l.9)、护理操作(23.5±l.6)和安全防护(23.3±l.7)的分数比对照组的病房管理(17.9±2.2)、护理操作(17.8±3.1)和安全防护(16.3±2.7)的分数高。实验组的满意度(95%)大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7%)。结论 在神经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护理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可提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病人对治疗的配合度,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精细化管理

神经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1-3]。例如:脑出血、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科患者的病情特殊,脑血管疾病发病时一般表征为大脑内血管因堵塞而爆裂,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它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并且治疗费用较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对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更为科学的精細化护理,是神经科病房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也都注意到精细化护理的重要性。通过本文研究,使用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伤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病人对治疗的配合度,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至2021年间选取80位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效果。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年龄范围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 45. 0 ± 2.8)岁,男女比例为23:17;实验组中使用精细化护理,年龄范围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 42. 8 ± 2. 4) 岁,男女比例为21:19。将这些神经科患者的基本信息整理成两组,对比他们的不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实验组:实验组就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更加精细的管理护理,表述如下。

(1)人员精细化管理。神经科患者比较特殊,在手术后,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进而导致一些并发症和意外的产生。所以,对于这些患者,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富有同情心,护理人员可以用深呼吸、舒缓疗法等减少患者恐惧的心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更加注重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对基础护理操作要求十分熟练;要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心,加强监督,做好惩罚制度。

(2)加强病情的动态监控[4-5]。神经科患者发病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所以要更加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首先,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例状况,根据患者术后产生的不同症状要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护理;其次,每日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记录在病人手册上面;最后,要清楚病人的一些具体要求,患者病情不稳定,当患者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救治。

(3)出院细节管理。患者在医院治疗结束后,出院时,首先要耐心地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为患者及其家属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其次,患者使用的术后恢复的药物一定要清点清楚,告诉患者用药的具体情况,避免用药错误而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最后,要督促患者保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

1.3 分析指标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研评估。统计80名患者的调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X2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若P<0.05 则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4-5]。

2结果

实验组的病房管理、护理操作和安全防护的分数比对照组的分数高。实验组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的满意度。详见表一、二。

3讨论

神经科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更科学的精细化护理是神经科病房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结果分析,实验组的病房管理(22.3±l.9 )、护理操作(23.5±l.6)和安全防护(23.3±l.7)的分数比对照组的病房管理(17.9±2.2)、护理操作(17.8±3.1)和安全防护(16.3±2.7)的分数高。实验组的满意度(95%)大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7%)。

通过本文研究,使用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伤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病人对治疗的配合度,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建萍.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67-168.

[2]廖丽丽.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44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142—143

[3]安长霞.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23

[4]朱慧颖.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62-163.

[5]王蕊,杨宏鑫.细节管理在神经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67-169.

(浦东新区老年医院 上海 201314)

作者:欧阳冰君

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3:

开放式与封闭式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寻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的病房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与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优化预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房管理;开放式;封闭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迁移、复发率较高,急性发作期间有的患者往往处于异常兴奋状态,有的甚至会出现伤人、毁物等危害较大的行为,追究其原因在于医院采取封闭式管理。随着医学模式渐渐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改变,对社会康复及生命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精神卫生法》[1]的颁布与推行,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渐渐开放,为患者创设一个舒适、自由、与环境积极接触的环境。对此,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分组对比开放式病房与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入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各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中,女性20例,男性10例,年龄为(72.04±3.11)岁,平均病程(2.73±0.54)年;实验组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为(73.21±4.53)岁,平均病程(2.56±0.78)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封闭式病房管理方法,将男女病房分开进行管理。实验组采取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病房对外开放,亲属二十小时陪伴左右,一起休息、活动与娱乐。

1.3观察指标

运用生存质量测评表(WHOQOL—BREF)[2]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其中共包含二十六个项目五个领域(躯体、心理、社会、环境和综合),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调查最终所得的数据处理选用的是SPSS22.0统计学软件,生存质量的表示单位应用的是(),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P<0.05代表比较对象的最终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2结果

据统计得知,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较小(P>0.05);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所面对的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在各种竞争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各种心理精神卫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非常显著的逐渐递增特性,而精神分裂症就是其中一种占比较大的精神病,达到了44.8%[3]。而在精神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达到了0.6%—1%,且在精神类住院患者中占50%—60%。治疗过程中,怎样强化治疗效果同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封闭式管理,则是以整栋楼为管理单位,以目标同外界分开,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控制,为患者提供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需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封闭式管理则是重点管理患者住院病房,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控制,抑制应激因素的出现。在这一期间,医护人员负责患者的衣食住用。目前,医学模式渐渐从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封闭式管理已经难以迎合现代医疗所需,开放式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开放式病房管理中,家属可二十四小时住院陪伴,自由进出病房,随意探亲访友、上街购物、回家等,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促使患者不再感觉到被禁闭、关锁。坚持人文关怀理念,患者、家属可参与到病房管理中,可自由地同医务人员沟通,充分尊重了患者的权利与人格,而弱化了“病”的角色。何玉华,黄灵玲,魏玲[4]研究表明,病房中多个家庭参与心理与社会干预相比于单个家庭效果更明显。开放式病房中,家属始终陪伴左右,给患者一种居家的感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另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家庭心理干预指导,可促使其积极融入到周边社会环境中,享受更多的的自由与便利,消除隔阂感与自卑感,增加亲密度,积极迎合患者身心各项需求,强化其积极情绪与独立行动能力,有效抑制精神衰退,强化生存质量,为患者早日康复及积极适应社会创设优质的环境与条件。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证实了开放式病房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确保患者躯体舒适,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强化人际交往能力,抑制患者产生自卑、妄想、认知缺陷等症状的出现,强化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治愈难、易复发、患病率高的疾病,需长期服用药物。病程越长,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无法避免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副作用越大,病程越长,患者生存质量越差。相关研究[5]指出,心理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关键点,某一件重大事件(如家庭破裂、失恋、亲人亡故等)极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也是复发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优化患者生存质量,应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消除。然而,实际操作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局限性较大,如家庭收入、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往往我们无法干预的,因此我们应从优化病房管理模式着手,倡导各医院采取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为患者创设平等、人性化、优质的的治疗环境,预防二次伤害,并注重家人的陪伴,提高社会支持,强化自信心,降低病耻感,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黄淑津,张玲,朱晓茜,罗隽,韦眉,韦静娴.2009~2018年广西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心理科开放式病房住院患者病种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07):691—695.

[2]梁杏莉.精细化管理在开放式精神科住院患者危险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5):165—167.

[3]代彬,李潤.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管理[J].心理月刊,2019,14(13):99.

[4]何玉华,黄灵玲,魏玲.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精神障碍病房的运用及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9):137.

[5]何利萍,朱小英,王晓娇.开放式病房与封闭式病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34—36.

重庆市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 402160

作者:杨黎光

上一篇: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下一篇: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