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室内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位于南靖农村的大部分的民居土楼因其居民的迁移和在功能上的缺失,如卫生间等空间的欠缺,交通的不便等原因。慢慢的许多的土楼居民迁出了土楼,在台风、风雨等自然环境的洗礼下加上经历一定历史,大部分的土楼出现梁脊腐烂,门窗损坏和坍塌等现象。对土楼民居的设计保护与修缮与应用无疑是不错的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文化馆室内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化馆室内设计论文 篇1:

如何做好群众文化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

摘要:當前,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就必须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并引导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书法等,这样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发扬和传承,还能陶冶情操,提升群众自身审美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 美术创作和辅导

一、加强管理,确保辅导工作顺利开展

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美术辅导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要针对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组织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性,立足于全局,科学合理地调整不同区域的文化美术创作工作,确保全面管理和辅导广大群众的美术创作,例如将社区美术创作活动积极融入社区文化,从而推动社区能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辅导培训班,或是定期开展画作展览交流活动,增进群众之间的感情,互相交流学习,并找到共同的爱好,进而可以使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活动得以长期稳定地发展。此外,在开展群众文化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还应加强辅导组织管理力度,从而使辅导组织真正发挥其功能,确保相关群众文化美术辅导工作能够协调一致,结合实际情况,立足全局,促进群众文化美术创作工作实现持续顺利地发展,从而使群众文化美术创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构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活动繁荣发展

文化馆为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场地,是文化建设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文化馆既可以使群众文化与文化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能够协助相关部门深入分析群众文化美术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活动得到不断的完善,因此,文化馆应积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参与到文化建设的交流活动中,激发创新意识,促使群众文化对创作内容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创作活动水平。此外,积极促进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在开展文化活动之初,群众文化相关部门应具体分析文化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切实提升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另外,应创建大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人才队伍,通过开展文化采风等活动,广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加入群众文化美术活动中,使广大群众的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掘。此外,文化馆可以定期举办优秀绘画作品的展览,供人们学习和借鉴。应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从而使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三、区域联动协作共赢,营造良好的美术创作氛围

当前,很多如区域性、校园以及社区等相关美术活动广泛开展,诸如此类美术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群众文化美术工作取得一定的发展,并且也为群众文化美术工作创建了一个良好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对美术创作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社区群体美术活动是近年来新兴的活动形式,同时也是开展美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群众美术活动主要是指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等群众构成的社会群体。以往很多社区群众美术创作是以休闲、娱乐为主来开展的,然而在新形势下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文化工作者重视对社区群众美术活动的观察和反馈,并适时传授给群众一些绘画等方面的技巧,让广大群众创作出题材多样化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作品,有效提升群众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能促进群众美术辅导工作良好氛围的营造,还为有效开展群众文化美术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创建良好的创作学习环境,促进资源共享

文化馆在开展群众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之相关的辅导室等相关设施建设。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美术创作的特点,安排好所能容纳的人数,从而对空间的大小及其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对画板、绘画材料等辅助配置要予以充分考虑,如放置一定的书架,并购置大量的美术画本及理论书籍等,尽可能地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及创作空间,让广大群众在文化馆的美术创作室中不仅可以进行绘画创作,还能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另外,创建学员档案,从而对学员的成长规律、特长及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展览,这样就可以广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必须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并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众文化美术创作中。

参考文献:

[1]姚改朝.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8(05).

[2]徐凌波.基于群众文化基础的美术创作和辅导技巧[J].美与时代(中),2017(09).

[3]王志强.探析群众文化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6).

(作者简介:倪占双,男,榆树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书法美术创作)(责任编辑 肖英奎)

作者:倪占双

文化馆室内设计论文 篇2:

南靖土楼民居的设计保护与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位于南靖农村的大部分的民居土楼因其居民的迁移和在功能上的缺失,如卫生间等空间的欠缺,交通的不便等原因。慢慢的许多的土楼居民迁出了土楼,在台风、风雨等自然环境的洗礼下加上经历一定历史,大部分的土楼出现梁脊腐烂,门窗损坏和坍塌等现象。对土楼民居的设计保护与修缮与应用无疑是不错的方法。既能保护修缮土楼民居又能提升土楼品牌和空间使用价值。

关键词:土楼;民居;修缮;设计;应用

中国分类号: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2-0073-03

1 南靖土楼民居的现存状况

南靖土楼广义上讲是指南靖、华安、漳浦、平和等地的土楼。狭义上是指南靖县的土楼。南靖土楼主要分布在梅林镇、书洋镇、船场镇,奎洋镇等。南靖土楼往往以宗族的形式聚居,土楼在设计上因没有卫生间、浴室因此现代人们生活带了极大的不便,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居住要求的提升,不少的居民搬出了出了土楼,随着风吹日晒,台风等日然灾害的影响,部分南靖土楼民居出现了梁脊木头腐烂,屋顶坍塌等现象,对土楼民居进行设计、修缮、保护、利用,提升南靖土楼的品牌和经济效益,无疑是不错的方案。

2 德庆楼的历史及现有状况分析

德庆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富样村30号,根据南靖县志记载建议清朝雍正年间,原名又叫溪仔边。整体布局呈“圈椅造型”根据德庆楼的楼主后裔介绍,“德庆楼”,原名又叫溪仔边,至今有400年的历史,有句古话“有溪仔边的富,没有溪仔边的厝”,这是在赞美“德庆楼”,意思是就算很有钱也买不到德庆楼这样的房子来居住。“德庆楼”的主人,是十四世鼎宾公,原来居住在这个房子里面,后来鼎宾公外出经商,致富了,要扩建“德庆楼”,请风水师看德庆楼的风水,风水师说,德庆楼面向白虎山,需要建五鬼门才能制约住白虎山,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后代兴旺发达。后来鼎宾公就听取了风水先生的意见,在德庆楼建造了五鬼门,鼎宾公的后代很是兴旺。在德庆楼内,有一建筑名“官厅厝”,在那个时期,只要官员要经过“官厅厝”时,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轿,只能徒步走过,后来官厅厝被土匪烧毁;在德庆楼门口,有一条小溪,河堤砌石头、河床铺石头,长度约为100米,宽10米,也是鼎宾公捐资所做的善事。原来小溪在德庆楼门口有一急弯,每逢雨季下大雨,洪水都会冲垮河岸、冲毁庄稼,给当地老百姓造成财产损失,在“鼎宾公”发财以后,夫人张氏跟鼎宾公商量后请水文专家考察、能工巧匠设计,把河道都铺大的鹅卵石、河堤砌上石头,把水势巧妙的引开,从此后再大的洪水都不会危害当地百姓,现在这段河流成为当地一处风景,即美化河流又造福百姓。”

德庆楼现存有中间的方形主楼,后面弧形土楼以及方形土褛旁边的四座排楼构成。以及德庆楼门口的小溪及鹅卯石栈道。在对德庆楼调研发现,德庆楼几乎荒废,中庭杂草丛生,室内墙面地面破损严重,门窗皆为木材质,经过历史的洗礼也都破损严重。

3 德庆楼建筑主体的设计保护和应用

在德庆楼建筑主体的设计及保护应用上竟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貌,修缮原有建筑腐化的木结构和脱落的墙面,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重新对水电暖通设备进行设计。在原有的室内空间进行适当的进行整合设计,符合空间规划。

在中间方形主楼和两边的侧楼主要规划为土楼民俗文化展示,中间方形主楼和两边的侧楼主要规划为南靖土楼文化馆包含南靖土楼文化介绍展示和南靖土楼模拟沙盘。南靖土楼服饰文化馆,主要包含展示南靖土楼乡土民俗服饰。南靖土楼婚庆文化馆,介绍南靖土楼本土传统的嫁娶习俗。南靖土楼茶文化馆,展示南靖土楼的土楼红美人、苦茶、野茶、全线莲等土楼特色茶葉的制茶流程和体验。南靖土褛戏剧文化馆,主要展示南靖土楼当地特色戏剧及提线木偶等。南靖土楼农业文化馆,主要展示南靖土楼农耕文化,农耕器具及兰花、竹子等当地有代表性的农业产品。南靖土楼土烟文化馆,主要展示土楼的土烟文化和土楼烟贸易历史。

后面的弧形土楼主要规划为土楼民居体验,在不破坏建筑结构和原有的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建筑和室内空间形态进行修缮,原有的废弃空间变为土楼民居体验空间。增加水电,消防的设施。保留原有的木梁,瓦顶结构。

3.1 土楼历史文化馆的改造设计

在中间方形主楼下落的,在原本废旧的空间,保留原有的建筑结够框架。在立面上利用土楼外面建筑立面的造型来装饰,把土楼夜景中醒目的灯笼运用起来,增加土楼元素的利用和整合。使得土楼空间形态在室内和室外形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体现出符合土楼文化的历史文化馆。在土楼历史文化的展示上利用平面的图像文字说明配合三维模型的展示,提升展示和传达的效果。在保留设计上保留原有的木结构和地面铺地,目的是为了保留原有的建筑形态和氛围,增加了强电和弱电系统。例如照明、监控和冷气设备,弥补原来土楼的缺陷。土楼历史文化馆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云水谣景区对南靖土楼建筑历史文化展示的缺欠,游客进景区的参观只是过于单薄的几栋土楼缺少为土楼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土楼文化的历史、土楼建筑材料、南靖土楼建筑的概况、土楼建筑装饰、土楼楹联研究等南靖土楼在不同时期呈现的样式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包裹建筑模型和文字说明。

3.2 土楼茶文化馆的改造设计

土楼茶文化馆位于中间方形楼的左侧,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提升,展现土楼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茶贸易的发展。普及土楼特有的苦茶,野茶,虞美人等南靖土楼地域特有的茶叶品种。通过茶叶的采摘、烘焙、包装等几个流程来展现茶叶的制茶工艺。通过展台配合簸箕来展示不同茶叶的品种,把烘焙机器搬到展馆,让观者进行交互和体验。通过影像的方式来展现不同年代土褛茶叶贸易发展的历史和贸易范围以及对经济和设计发展的影响。在天花、地面和立面上不做大面积的改动。茶文化作为南靖云水谣要景区包括官洋镇、梅林镇等的一项重要的生产,茶文化的加工与贸易以土楼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在早期有的就是通过做茶生产和贸易赚来的资金来盖土楼。土楼特有的茶品种例如虞美人、苦茶。

3.3 土楼农具化馆的改造设计

土楼茶文化馆位于中间方形褛的右侧,原来为杂物间后面根据整个土楼设计整合的需要改成土楼农具化馆。土楼农具化馆主要展示不同时期土楼农具的现状和造型形态,以时间为主线,介绍土褛农具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通过实物展示与影像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更为直观的展示土楼不同时期的农具的特点。紧扣土楼文化的生产和生活。把原始的农具移进到展厅,让观者进行交互和体验,例如簸箕、锄头、害0稻机、斗笠等。

在德庆楼建筑设计改造的整体思路是发掘土楼的整体的文化底蕴和建筑内涵,旨在不对建筑的整体进行大的改动,以修缮代替改动设计,保留原有的土楼的文化气息,通过整合南靖云水谣景区的功能和南靖云水谣景区的分布特点,把德庆楼定位为土楼名俗文化馆。原因是因为德庆楼的面积较大,而且是由主次楼构成又带有中庭更好的分布土楼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带有很好的物理条件。在进行土楼民俗文化馆的各个空间功能的设定上基本的围绕了土楼居民的衣食住行进行设置,包括土楼的服饰文化、土楼的婚庆文化、土楼的农具文化、土楼的茶叶文化、土楼的土烟文化等基本围绕了土楼的生活器具、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整体功能设定是为了弥补南靖云水谣景区的不足,有对南靖土楼实体的展示并没有对整体南靖土楼的文化进行梳理,包括土楼建筑发展的脉络,这样无形当中就缺少云水谣景区的内涵。因此把德庆楼改造成土楼民俗文化馆从微观上看是提升德庆楼的价值,把一个废旧的空间变成一个名俗文化展览馆,保护修缮土楼建筑。从宏观上看,提升南靖云水谣景区的文化内涵弥补云水谣文化功能上的缺欠。在德庆楼建筑主体的改造上.主要的难度在与电气、暖通设备和卫生间排污

因为在传统土楼建筑不存在着卫生间、空调、照明等设备。因此在改造上的最大问题在于考虑空间的舒适性,把空调管道设备做的隐蔽,包括空调系统的外机进行手法上的处理。

4 德庆楼景观的设计保护和应用

结合德庆楼的门口的小溪及周围的农田对德庆楼主体及附近的荒废农田进行了整体宏观的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坐东北朝西南原则,并把主要使用空间设在东南边(如:连廊茶室、星空音乐舞台、中式茗茶亭、茗茶观景台)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东南方射入。朝东南的空间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面比北面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

从风水学的角度,德庆楼负阴背阳,背山临水,溪流环抱,金玉环腰,通过德庆楼、附属土楼、连廊茶室、曲折石板桥、中式茗茶轩、露天舞台餐吧形成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小气候环境。水的流动带动气场的流动,气流从大门入口进入,在中庭聚集,藏气。再有运用植物的灵性,阴阳属性,植物与人,与环境以及植物之间生克制化的五行关系,为居者创造良好的风水环境。风水理论认为,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形成环抱的金玉环腰,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德庆楼溪流环抱,东北面设有连廊茶室、中式茗茶亭,并保留原有德清楼中庭的格局,在四方中庭,设立镜面水池,镜面水池上为圆形土楼雕塑,小土楼四周记载着土楼历史文化。另一气流从大门左右两边的木制拱桥进入,左边进入龙门,进去有一卧石自然古朴,蜿蜒曲折形似“龙”,右边进入虎门,进去有一中式土墙屏风,屏风中间有一个形似“虎”的浮雕,进去来到一中式漏窗屏风,透过漏窗看到的是千年古井。龙虎之气通过小路会聚到后庭院,小路的形似双手合掌,表达人们对土楼文化和老祖宗的敬畏和膜拜,合掌的掌心是个圆形广场,广场中心可进行土墙制作体验,广场前面弧形土楼文化浮雕。西北面保留原有茶园,套种玫瑰树,长条状飘逸的木栈道,使空间形成动感韵律之美,震撼的玫瑰花海,让人流连忘返!

在德庆楼景观设计上,利用德庆楼景区的天然优势和地理条件结合云水谣景区的功能和特点,集合富样村的地形特点把德庆楼门口的小溪作为德庆楼景观各个节点链接的一条纽带。结合石板水桥、中式茗茶轩、玻璃栈道、薰衣草园、花田、木拱桥、中式杉木流水茶室。作为沿溪各个景观节点,丰富整个德庆楼的景观设计。通过以德庆褛门口的小溪作为纽带、贯穿整个德庆褛的景观部分。石板水桥是延续了德庆楼门口的小溪的两边溪护岸的元素,把石头这项元素更加深化的运用。中式茗茶轩是延续了德庆楼内部茶叶展厅把展示茶叶和体验茶叶相结合,又能把品味茶叶和体验小溪的流觞曲水相结合。玻璃栈道更好的透过栈道看到小溪的流水、鹅卵石小溪绿植等景观,是传统建筑、乡土景观、现代材料的结合。薰衣草园是把废弃的田地设计为草园,目的是为了增加景观的节点和使得游客有片刻的停留,把传统的土楼乡土草种和现在草种相结合。让游客有片刻的停留,形成点线面的集合。花田是德庆楼附近的杂田进行改造,保证四季都有花可看增加德庆楼的整体建筑景观的氛围和统筹云水谣景区的看点,保证云水谣的景点四季都有花可以看,同时也提升德庆楼整体的景观品质,也即成为云水谣景区的一大亮点。木拱桥是作为德庆楼门口小溪和对岸交通的要到道,延续的土楼的杉木元素。中式杉木流水茶室也是作为德庆楼内部土楼茶文化展览馆的延伸,给游客提供休息和茶叶文化的体验又结合自然流动的溪水使之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在对南靖土德庆楼土楼民居的设计保护与应用研究中,尽可能的保留原有建筑建构和建筑元素,对腐烂破旧的木结构和木作窗门进行修缮。对空间进行完善。增加照明和冷气热气等空调设备。对废旧和具有历史感的空间改造成土楼民俗文化展厅挖掘和彰显土楼文化,在德庆褛的景观设计上依据德庆楼小溪和农地等自然基地条件增加乔灌木等植物配置和木栈道等观赏空间。有效的利用土楼的远山进行借景,把土楼的建筑和景观进行结合保护及修缮,发挥保留原有的基地元素。

参考文献

[1]南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靖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5]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侯宁.室内绿化与内庭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杨广瀚,肖雪雯,陈海渊,王薇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思路探索——以牟平河北崖村为例[J].工业设计,2017(02).

[5]江忠颖,夏冬现代村落邻里交往空间设计要点的初探[J].工业设计,2016(12)

[6]赵松夏.浒古村落空间布局探析[J].工业设计,2011(05)

[7]荆惠娟,冯丹,商宏霞山东章丘三德范古村落改造浅折[J].工业设计,2016(03)

[8]陈凯峰.泉州“传统民居式”土楼特征、功能及其演变[J].城乡建设,2009(02)

[9]傅孙萍.关于泉州西北山区土楼旅游开发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10]陈颖,关瑞明现代建筑中的传统韵味——类设计的理论实践[J].中外建筑,2015(05)

[11]珍夫.福建土楼探源[J].中华建设,2013(11)

[12]林纯青.“福建土楼”保护与永续发展的法制保障[J].人民政坛,2011(10)

[13]张长水.刍議福建土楼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J].福建文博,2010(03)

[14]邓文金,马照海福建土楼文化三论[J].闽台文化交流,2009(01)

作者:陈炎毅

文化馆室内设计论文 篇3:

援助设计在北川

从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室内设计不像规划、建筑专业那样,能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做救援工作。直到参与了北川文化艺术中心这个项目,我才终于有机会亲临现场,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羌族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新北川县城,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构成。建筑大背景非常感人,充满了浓烈的羌族本土气息,但又不失现代语境,既能让专家学者探寻羌风羌俗,又能让大众了解羌风羌俗文化传承。

在建筑的“起山、搭寨、造田”的理念引导下,我们开始了室内设计的寻羌之旅。我们一边搜集资料,强化对羌族文化及建筑理念的认知,一边与建筑师沟通室内空间的设计由来和设想。

室内设计既要在保留建筑原有羌寨感觉的基础上整合建筑界面,又要在深层次挖掘内心感触的基础上使人与建筑空间进行对话,拉近建筑与人的距离。例如,我们对图书馆入口空间总服务台的细化处理、贮藏柜等家具的处理、标识的处理、博物馆入口大厅如邻家店铺般的总服务台的设置,还有身在文化馆观演厅仿佛在寨子里看戏般亲切、自然的处理。在将建筑大的概念和尺度细化、近人化的过程中,通过照明、声学等将空间的品质明确提升,希望再造一个山水羌寨。

室内设计师早些进场对于一个工程品质的提高及甲方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室内效果不理想的部分原因便是现场隐蔽工程在室内进场前未进行综合,往往各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按照自己易安装的方式施工,导致室内进现场时的空间标高达不到,还有的隔墙上出现电箱等需再处理现象。总之,室内设计能按照原有方案顺利实施的少之又少。

在这个项目的室内招标阶段,我就开始拿着图纸进入工地转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与建筑师沟通比相对晚些进场的自由度大些,还可以有时间去思考、深化方案,让人有种从建筑一直做到室内的感觉。

一个项目施工队的好坏对项目效果至关重要。博物馆因不在此次竣工范围,图书馆与文化馆便成为重中之重了。甲方通过招标定了两家施工队,开始是让这两家回去读施工图、提问题,但到技术交底的时候,居然有一家还没有看图,竟问一些让人云山雾罩的问题,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施工队换了!时间如此之紧,竟然还这样!但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居然在开始进场施工时又换了一家!后来,施工队给甲方提了一些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但甲方只会找各种理由叫设计师到现场,却拿施工队没有什么办法。我只好在现场拿着图纸,对着一个个空间、节点与施工队交流。有些好的施工队会发些过程照片提出一些问题,我再与建筑师进行沟通改进。在现场发现问题后,他们也会尽量配合我来做修改,因为毕竟也是他们辛苦的成果,也不希望给甲方造成浪费。所以,室内设计师在后期盯现场是至关重要的。在盯现场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工人的不易与艰辛,也更清楚设计师这支笔的意义所在。

后来在定材料的时候,因为距离远,沟通、理解上出现一些问题,进程总是不理想,往返现场、厂家的次数也逐渐增加。最开始建筑外立面想用羌族本土青石片,但发现此次地震后懂此工艺的人太少了,加之山东援建单位担心保证不了安全,不敢用,无奈之下只能换材料。后又在成都找到一家文化石厂家,用文化石替代天然青石片工艺,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但为了赶工期也只能如此。另外供料厂家与我们在语言、理解方式上差异相当大,我们只好去工厂盯着他们做样板,一点一点地沟通,直到接近我们的预期想法。

在项目完成总结之后,每每回想起来,我觉得建筑师是非常伟大的,正是有了他们如此美轮美奂的空间构想,才能让我们享受室内设计的愉悦。

希望北川羌族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能让出游的人们领略到羌族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领略到我国少数民族奔放豪迈的气质,进而认知到挽救与传承羌族文化的重要性。做这个项目算是一种公益活动,能为灾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民以居为安,子以学为上”,我也感到莫大的荣幸和满足。

设计简介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选址位于新县城中心轴线的东北尽端,是中央景观轴的重要组成元素,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四个部分组成。此次室内设计范围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个部分。

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思源于羌寨聚落,功能空间以“方体”为基本构成元素。碉楼、坡顶、木架梁等羌族传统建筑母题经过建筑师的重构组合,成为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主题,而不是装饰构件的简单拼贴。室内设计沿续建筑的设计主题及构成元素,将建筑外部语言延续到室内空间。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内部空间因功能存异,因整体而求同。

室内设计遵循建筑整体功能布局和流线,将室内空间、照明、标识、家具配饰等设计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建筑空间效果。通过完型建筑师预留的方楼体量,灵活穿插于空间中,又形成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使游走于建筑内部的人们,仿佛进入迷人的羌寨,重拾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域性、归属感。

材料上采用本土化现代化的策略,来体现文化中心建筑的现代感。界面采用粗糙的文化石墙面与精细的木饰面相对比的手法,形成独特的界面表情。“方体”之间借用廊桥及玻璃栏板的虚实结合,变化,形成穿插、错落感,呼应羌寨立体依山而建的空间效果。

博物馆在开敞的城市客厅的指引下,将人们引领到仿佛孕育在依山就势、层层叠叠的羌寨之中。展现眼前的是“方体”的错落和连接的桥梁,建筑“方体”打造的升窗犹如有一片天光倾泻下来,凝聚空间视觉中心,又使空间更加清晰可见。肃穆的白色引导墙,具有纪念情怀的水池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并引导着人们去参观各个展厅。

图书馆的设计中,门厅利用储物柜、期刊书架、服务台等功能围合形成阅览、休息、问询等功能区,尽量用建筑语言来体现羌族民居特点。空间中建筑设有一个以藏书架为主的四层高采光中庭,内外两层书架之间有坡道环绕通往各层。在通道上游走既可以感受到采光厅的空间变化,又可以找个角落静静阅读,领略书海的魅力。儿童活动区设置在建筑预留的一个方楼内,室内设计通过增设平台、楼梯的手法使空间更符合儿童的尺度,同时,丰富的空间层次增加了儿童阅览的形式,色彩的运用也活跃了气氛。

文化馆的设计中,门厅将建筑的构思延续到室内,墙面材质沿用建筑外立面的文化石,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全新感觉。观演厅采用仿佛于寨中观赏歌舞的策略,将剧场功能与羌寨地域特色的窗户、门楣、木色的梁相融合,营造寨中演出的“场所感”。

作者:冀勉

上一篇:节能型节能降耗论文下一篇:推广站农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