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数学论文

2022-04-17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后,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究式学习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式学习数学论文 篇1:

浅议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笔者深知数学一直以来是大多数学生心中无法攻克的难题,因为它也曾带给笔者诸多烦恼,但随着新课改的发起,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学习,尤其在数学学习方面更想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水平.高中数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探究性活动较多,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改变其学习态度,让学生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们亲自经历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数学;应用;作用

作为高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有权利有义务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其教学过程是指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及情感的交流,而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现在的高中生本来就已经面对了山大的压力,再加上数学这一学科枯燥的束缚,只会让学生心生胆怯,步步退却,只有寻一个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快速提升,探究式学习更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所以在探究式学习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们理应不断思考,努力让其做到尽善尽美.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一)对“批判反思”的探究式学习

批判反思能力关系到我们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深层次塑造,这种能力能够使学生分析、讨论以及评估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批判反思型探究式学习具体表现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情境创设时,将“认知冲突”作为诱因,揭示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矛盾从而将其置于“心理失衡”的状态,学生会为了打破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不断找寻新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使其最终达到知识理论的平衡状态.

(二)对“课前预习”的探究式学习

新世纪学生行为活动较为懒散,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更没有提前预习的热情.但提前预习功课对广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其实每堂课结束前教师都会布置好下节课开始前的预习任务及要求,让学生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规划出重难点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基于“课前预习”的探究式学习,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习过程的探究式学习

1.变式引申

“变式”作为教师们有计划、有目的的转化命题的方法.通过对以往命题的拓展、引申与变式转化成新的命题,反复锻炼学生思维变换能力,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这种变化多端的训练还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接受和领悟新知识、新技能.

2.构造创设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无非是对于从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思考,这种方法对于简单普通的题目来说非常便利,但对于深入一点的相对困难的题目来说便成了束缚学生思维的一种阻力,用固定思维解决这类问题往往很难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摒除旧思路,开拓新思路,对较难的问题通过想象、迁移、变形、构造、加工等方法处理解决题目中的信息,构建新的解题思路.

三、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当一个学习者充满疑问时,才会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当其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教师们通过学生们的这种学习方式,设计更多的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们从更多角度更多方面去研究去发现去解决一系列难题,学生对待难题迎刃而解也会增加其探究欲望,使其在题海中愈战愈勇.

(二)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探究

探究式学习究其目的来看是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开放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之前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生活在枷锁中,固有的解题思路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使其主动思考,不利于引导学生的独立探究.

四、探究式学习中需思考的问题

数学学习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不仅仅需要教师们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们也要转变学习方法.由于长期固有教学观念和学习方法的束缚,使教师们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们转变学习方法成为难题.教师们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为拉近与学生间距离,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素质差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在学生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拓展知识.当然,作为学生,在学習时也要懂得创新、学会变通,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新颖的解题方法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

五、结 语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探究式学习不仅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作为一种学习形态,给每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探究式学习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但现今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还不够完善,为使其尽善尽美,在课堂改革中还需不断地研究探索探究式学习,把握学习规律,努力创造新形势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海英.“问题导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9-52.

[2]路艳辉.谈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28):196.

[3]顾丽琴.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4]于静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吴新荷

探究式学习数学论文 篇2: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数学课的探究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后,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过去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养成关键在于老师的精心引导。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预习自学—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教师解析—测试解析—小结反思。”

预习自学。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要从烟海般的读物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之中,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继承和发展前人科研成果,关键之一就是要“会学习”。而培养“会学习”的能力,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正是为了不需要“教”。

因此,教师就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提供的思路、要求、方向去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重点、方法。主要操作如下:每天下课时布置第二天的预习任务。预习任务包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节课的重点以及注意问题等。让学生提前对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甚至能对下一节的内容达到基本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者用投影仪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之后。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解决问题。(本环节一般要求5—6分钟)。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的学习中,我设计了如下的自学提纲,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引导学生按照提纲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后填空:___________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教做___________,铅直的数轴叫做__________,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___________。

自己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标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确定给定点的坐标?

在每一个象限中各找出两个点,写出这些点的坐标,不同象限中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点?

在X轴和Y轴上个找出两个点,写出这些点的坐标,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本节主要知识点,虽然与传统的教师按照课本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相比,刚开始让学生自学可能比较浪费时间,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提纲,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加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并让他们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理解错误或理解不够的地方要及时点拨,当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似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者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本人在这一阶段尚有欠缺,也正想重新重视并从之一阶段开始探索研究一些有效的方法。

合作探究。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的“教师一言堂”,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作为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只是走向学生”。为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有思考或者讨论价值的问题,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切磋、探究疑点。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交流,适时点拨,精心引导,帮助学生深入领悟、解疑纠错。学生出现问题没关系,这恰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引”和“导”的最佳时机。同时,在小组合作中,要让学生养成互相倾听、互相尊重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在倾听他人讲话中学习知识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师解析。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学生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及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但是讲解不可过多,仅仅针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问题进行讲析和强调。

测试反馈。本环节主要针对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学生在经过自学、质疑、解疑、教师点拨后作一套本节的检测题,做完后,教师或学生给出答案,并给予简单的解析。教师对检测成绩要做以简单的统计,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在本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检测题的选择。检测题必须要尽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人检测题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南横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检测题的功能。设计检测题时要由浅入深、难以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同时还要注意题型的搭配。

小结反思。下课前2分钟由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本节应注意的问题是:在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上。因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学会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的概括能力。

当然,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关键是看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能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无定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有效和有益的教学方法。

作者:衡利娟

探究式学习数学论文 篇3:

浅谈探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为何“只听其声,难见其影”

一、 提出问题

探究学习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许多教育理论的肯定,它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真实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行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主动、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问,学生答”。即便是在一些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探究学习环节要么是蜻蜓点水,要么是探究问题太简单,没有深度,学生一看就明白。为什么教育理论专家十分欣赏的探究学习方式教师们却不欣赏,多年的课程改革精神和课程改革要求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什么不一致?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为何“只听其声,难见其影”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二、分析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动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与经验。从建构主义角度看,学习不只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这些教学理念,他们的教学更加偏重知识目标——能考试,即学生能记住公式、定理,并会用公式、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就行。甚至认为这些公式、定理是数学家们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才形成的,要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去探究怎么可能,探究学习太浪费时间,还是老师讲解来得快,学生易懂,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完全忽视学生技能目标的培养,这种让学生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既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其实,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因问题与其现有认知能力之间脱节而出现探究无法继续的现象是极为正常的,探究过程中的挫折、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和老师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不应该顾此失彼。

二、 解决问题

教师要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就得做好课前筹划工作。备课前要站在章节的角度去思考教材編写的意图,结合课程标准落实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再确定需要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备课时对探究学习环节的设计要有预见性,想像学生在探究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惑,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如何应对这些状况等,所以,备课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究问题“度”的把握,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能否顺利开展或开展效果怎样关键是教师对探究问题“度”的把握,探究的问题过易,学生会疏于动手或交流,探究的问题过难,又会因不知从何入手而畏惧不前,甚至放弃,所以,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潜能、兴趣等,把握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觉得探究的问题似乎唾手可得,但好像又差哪么一点距离。 二是探究问题的设置,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材料,有效、有理、有趣的问题设置是教学自然进行的前提,更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根本保障,所以,在设置问题时要结合探究性问题的类型去考虑。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两个“伴”,一个是同事,另一个是学生。首先,从“教”的角度看,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方式相互交流,因为集体备课是同学科甚至于是同年级教师参与,讨论问题不但专业、全面、且有深度,而教师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一般都有共性,将这些共性的问题在这一活动中进行交流探讨,相互借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不但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从“学”的角度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统一,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状态,当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时,教师要选择时机给予帮助,当学生探究处于“心欲求而未得”的愤悱状态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样才能推进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启发点拨中,师生之间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慢慢对探究的问题从不明白到领悟,再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教师在启发点拨之前或过程中要思考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理解出现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引导、启发?甚至还要面对学生课堂上突发提出的问题、想法等,这既考验教师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又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容量,长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技能一定会得到同步提高。

作者:牟世兵

上一篇:小学生课题研究论文下一篇:英语情境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