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题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小课题研究是学生自觉主动的研究性学习,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与载体。小课题研究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改革教育现状的需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生课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课题研究论文 篇1:

小学生做课题研究:是喜是忧

10月9日,发表在公众号“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一篇题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说:“利用假期时间,我们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本次班级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主题各有不同。”诸如《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及苏轼的影响力》等文章引来大批网友围观。

学生们通过电脑程序,对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子由”是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在《苏轼诗词全集》中共出现229次,“足可见苏轼与弟弟子由之间的手足情深。”

另外,“归来”一词共出现157次,“归去”则出现92次。学生随即展开思考,这样用词的原因是因其总是在到处云游吗?通过进一步分析诗词创作的年代,结合苏轼被贬谪的经历,学生发现,“苏轼一生三次被谪,每次被谪结束之后,苏轼诗中‘归来’出现的次数就会有所增加。”

看着文章里分享的5篇质量不低的研究论文,很多成年人惊诧不已。小学生做苏轼研究?是不是清华附小造噱头、搞炒作?这些研究成果真的出自十来岁的孩子之手,还是由父母、老师捉刀代笔?基础教育是不是跑偏了?

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让人欢喜还是担忧?

[正方]

别忘了,这是清华附小。这些孩子们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就已经接受课题研究训练。在小学的统计课程里,已经接触了研究方法的学习,调查问卷法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掌握,包括“信度”“效度”等统计学知识也曾教授。某些研究能力,孩子确实没有,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帮助孩子将兴趣顺利转化成为实际的成果,这正是基础教育应该做的事。 ——易老师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人才。创新驱动已然成為世界趋势,填鸭式教育在未来社会将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家长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积极的引导,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培养他们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思客

小学生做“课题研究”,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中,十分普遍。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探究式教育。这样的教育,主要培养思辨和表达能力。完成这样的课题研究,也非常“耗”学生的时间,但是,由于有探索的乐趣和求知的好奇心,很多学生都乐在其中,不像国内没完没了的书面作业,令学生疲于应付。 ——熊丙奇

清华附小的研究式学习从低年级就开始了,最初是具体的小课题,后来就是打通各学科的整合主题研究。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只不过,它拼的是父母的格局、认知、价值观,拼的是为孩子投入时间的意愿。中国教育的分层时代已经开始。如果希望下一代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们先努力变成“别人家的父母”。 ——fang

清华附小是中国最好的小学之一,让学生做“苏轼作业”,是一种先进理念下的义务教育探索。但我们在肯定这种做法的同时,也该看到,这或许是为数不多的个案。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样是好的,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让更多的小学生也能这样呢?无论是转变教育理念,还是加大资源投入,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苏轼作业”从个案变成普遍现象。

——沸腾

[反方]

在这个年纪,国庆中秋双节,他们不该跟着父母一起、和小伙伴一起出去游玩吗?不该奔跑、欢笑、出汗吗?三张照片中,八个孩子有四个是戴了眼镜的。可以想见,这些孩子将会长期需要“做研究”,他们将频繁使用电脑和手机,自然会产生近视和颈椎病腰椎病低龄化这样的后果。 ——北大教授

我们这代当家长的真悲惨,真可笑。小时候是自己读书学习做作业,轮到我们当家长了,老师说我们要关心子女,所有作业一律家长陪做、检查、改正、签名,然后才能送交老师。老师们已经不用再像二三十年前那样批改作业了,他们也完全不知道每个学生真正水平,因为作业都是家长做的。 ——cf040dce

这项研究有多少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文中需要用的分词方法、词频统计、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对比等,有多少是“我”和同学们独立做到的?报告中最常出现的行为主体是“我和爸爸”,虽然提及其余几位同学的分工,但感觉他们主要是打酱油的。“苏轼关心民间疾苦”“苏轼和弟弟手足情深”,这些结论需要做这样的研究才能得出吗? ——hallelujah

现在这种风气很重。我儿子上幼儿园,学校组织画画比赛,那些小朋友太好了,一看就是家长代笔,有意思吗?我家儿子就完全是他自己画的,相比之下就很丑,结果被小朋友嘲笑,而且画也被老师退回来,要求重新画好。我告诉我儿子,你的画是最好的,因为是你自己画的。我在画上写了几个字:此为真迹!让孩子又带给了老师,老师没好意思再退回来,结果给了鼓励奖。

——0766

孩子们因为家长代劳,丧失了宝贵的“犯错机会”,甚至容易因为虚荣的裹挟,形成自我认知失调。不过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他们对此应该已经颇为适应。很多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存在的部分意义,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自己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就是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 ——尼德罗

[编辑在线]

我国近年来也在倡导探究式教育,但真正践行的学校不多。根本原因在于中高考升学评价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不少学校还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认为开展探究式教育是浪费时间。而且,家长对探究式教育也不理解,觉得这些和升学考试没有多大关系。还有一些人怀疑小学生究竟能探究出什么,他们做出的课题研究会有什么价值。

推进中小学探究式教育,首先需要改革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用学科分数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教育部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而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不能再对学生进行以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灌输教育,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所有学校都应该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构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其次需要明确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对探究式学习进行科学设计、规划。小学生做课题研究,不是要做出什么创造性发现,而是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科兴趣。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参与研究,做出怎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研究的过程,同时也要相信孩子的创新潜力。

小学生课题研究论文 篇2: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的指导策略

摘要:小课题研究是学生自觉主动的研究性学习,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与载体。小课题研究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改革教育现状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生;小课题研究;选题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使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还将持续并且在不断加速。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主要是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是一种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只有让学生转变原有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更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小课题研究是学生自觉主动的研究性学习,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与载体。小课题研究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改革教育现状的需要。

一、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题

生活的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求知欲极强,大人司空见怪的事情对小学生来讲却是新鲜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只要老师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自己身边的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对水质、垃圾、噪音等环境问题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问题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校园生活和自身周围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思考中获得灵感,并及时选择其中合适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

例如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小课题《关于淘米水的研究》、《磷肥对水质的影响》、《关于霉菌的研究》、《关于鹌鹑蛋与鸽子蛋的比较研究》、《关于水果保鲜方法的研究》、《关于红豆与绿豆的比较研究》和《关于小学生早餐营养问题的研究》等等,学生只要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关注身边的现象,就能找到研究的小课题。

二、引导小学生从周边环境中选题

实践是人们学习知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教师要把小学生从课本中、教室里解放出来,要让他们走出文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到社会中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锻炼自主探究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并及时选择其中合适的小课题展开研究活动。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课题,而且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周边环境中从发现课题。

例如:我们瓦市小学地处老城区,校园周边有各种不同的水井。有些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写有“二十八宿井”等字样;有些水井上面还刻了字,看起来已年代久远;而有些却盖起来并上了锁。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关注,引发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及时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开展了瓦市小学周边调查古井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中,发现具有悠久历史的,见证温州古城发展的28宿古井仅存16口古井,其它古井不被填就是被密封。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活动以后,他们提出了《温州市区古井的调查与研究》小课题,并就如何保护古井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发现采用封盖古井的方法来保护古井的办法不科学,提出了突破传统创新理念保护古井的办法,要让古井的水活起来,让古井老泉焕发生机。此课题获得温州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三、引导小学生从学习活动中选题

小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课堂的学科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学科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只掌握学科中的最基本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科教学出发引导学生从课外拓展中选题。

教学时,教师要研究教材,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尽量用探究性学习代替结论性的解释。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听课,大胆提问,发现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做课堂记录的人。每学期开展优秀科学课堂记录本评比,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把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教给小学生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挖掘,就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例如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中,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课本中是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引出种子需要哪些条件的讨论,笔者引导学生,除了绿豆还可以进行那些研究呢,学生提出了红豆、大蒜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光对植物生长有作用吗?等等小课题,还有学生则进行了更一步的研究《绿豆与红豆的对比研究》、《光肥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研究》和《大蒜种子发芽》等小课题的研究。(均获得鹿城区科技创新大赛小论文二等奖)。

作者:潘小微

小学生课题研究论文 篇3:

小学生校园课题研究指导策略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生校园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旨在让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不断提高小课题研究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课题研究;指导;策略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小课题研究呢?我们不妨把视角转向校园,因为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孩子们每日身处其中,但往往并不了解。其实校园生活中包罗万象,如果学生能做到“小中见大”,“熟中生疑”,那就会有很多的研究亮点存在。经过对实践中形成方法的梳理,笔者提炼形成了以下四个指导策略。

一、小中见大的信息获取策略

这里的信息获取是指在小课题研究之前,学生将客观存在的、与校园生活有关或者有用的各种信息,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有效汇集在一起的行为。校园生活信息的获取是信息处理的起点,也是后续选择和研究的基础。信息获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直接获取外界信息;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等获得的间接信息。

1.放大细节,引发关注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校园生活也是如此,从校园环境到学生行为,从教学设施到食堂饭菜,方方面面的细节构成了整个校园生活。但学生一般都忽视了这些细节,或者是习以为常,或者是太过细小,原因多种多样,作为老师就应该通过实地观察、多媒体再现等各种手段对细节进行放大,引起学生的注意。

2.激活内驱,引发需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是否喜欢某次活动,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有否参与这次活动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对研究主题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活动的执着追求以及喜厌之感。因此,在信息获取的阶段,“激活内驱,引发需要”显得尤其重要。

3.思维碰撞,引发思辨。

思维碰撞就是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所发现的校园生活研究主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并从与他人的交流碰撞中获益。小学生受年龄特点所限,在观察时往往局限于几个点,没有顾及所有的面,这些发现不了、想不到的信息却有可能被其他的学生所涉及,这在讨论时就像一个引子一般,思路一打开,自然就源源不断。

二、熟中生疑的问题生成策略

校园生活是指校园范围内各个方面、各种行为、各种活动的总和。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因此对校园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很熟悉,熟人熟事,熟门熟路,但往往也因为如此而熟视无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知的一切事物中发现不同,熟中生疑,并依据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生成研究的问题。

1.“小”处着眼,从易到难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少,能力还不强,因此我们在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敢于实践,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和直接感受提出目标小、难度低、环节少、操作易的课题进行研究。

2.“近”处入手,因地制宜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自理能力、实践能力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能力则更弱,所以我们要坚持“立足于校园、研究在校园”的原则,因地制宜,尽可能地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好校内的一切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帮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开展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活动。

3.“趣”字为先,追本溯源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我们在指导中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在活动中布疑设障,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认识性动机,促使学生“追本求源”,以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

4.“活”字为本,创新创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转变了学习方式,更是通过活动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它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实际生活,尊重学生选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因此我们在进行选题指导时,不能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些同学身上,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鼓励为主,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好中选优的价值判断策略

小学生选择课题多半从自己个人的感觉出发,至于这个课题在校园生活范畴里有没有代表性,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则一般很少考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才是好的、有价值的课题呢?教师在学生提出大量的想要研究的问题后要注重引导、梳理,去除一些单一、浅表的问题,或者进行重组、提炼,并有意识地渗透以下四大类型。

1.探究校园生活

是指学生通过调查、测量、查资料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方法,了解现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一般分为“发现问题并确立课题”、“研究准备”、“实施方案”、“总结交流”等几个阶段。

2.优化校园生活

这类主题属于应用性学习的范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主要围绕主题的提出、调查了解、设计改进和分析总结来组织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学生综合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运用各种技能技巧,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优化校园生活。一般分为“调查研究确定设计主题”、“交流信息制定研究方案”、“根据问题开展设计”、“展示成果总结推广”等几个阶段。

3.理解校园生活

这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校园实践活动领域中,成為其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劳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对校园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获得对他人、对学校的价值实现感。一般分为“内容选择制定方案”、“精心规划全力实施”、“总结交流评价反思”、“提出建议宣传推广”等几个阶段。

4.感悟校园生活

以实地考察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促使学生接触校园生活、了解校园生活,从而增加对校园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其主要目的不是发展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而是把获得对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认知和感悟放在首位。参观、考察和访问是其基本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选择考察访问的主题”、“制定考察计划”、“开展考察访问活动”、“整理信息提出建议”等几个阶段。

总之,给学生以研究的翅膀,让学生热爱校园生活,感受校园乐趣,并扎实有效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是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作者:程素微

上一篇:养老金投资管理论文下一篇:探究式学习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