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形象追求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朴素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理想和追求,它体现在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人们追求“朴”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直到今天,在很多艺术形式当中,仍然把“朴”作为审美追求。农民画作为我国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特有的绘画种类,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非常具有艺术感染カ。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美学形象追求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美学形象追求分析论文 篇1: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小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塑造研究

摘要:《小二黑结婚》是中国新歌剧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经典的歌剧作品,该作品风格诙谐幽默,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生活,其故事情节以一对农村进步青年婚姻为主线而展开,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男女婚姻自由的时代主题。歌剧的创作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运用了戏曲中板腔体的结构形式,吸取大量本土民族民间音调,将整部歌剧音乐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不仅开创了中国歌剧的先河,而且迎合了时代需求及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文章主要针对歌剧女主角小芹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讨论歌剧音乐对人物角色的刻画及人物性格的塑造。

关键词:民族歌剧  《小二黑结婚》  小芹  人物形象塑造

《小二黑结婚》这部歌剧主要是描述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小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村里姑娘小芹相爱,却受到双方父母的阻碍,双方父母长期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不同意双方自由恋爱,为二人各自定了别的对象的故事。在某天小二黑与小芹在一起商量两个人的事时,被村干部金旺趁机陷害,而村干部早就对小芹心怀不轨。幸好最后女区长出现惩治了金旺,教育了小二黑与小芹的父母,促成了小二黑和小芹的亲事,二人终于喜结连理。这部歌剧采用了山西民歌和梆子等音乐素材,既奠定了整部歌剧朴实的喜剧基调,又解决了音乐结构的问题,语调方面使用了散板,吸取了民族戏曲语调的表现方法,因此整部作品时代感鲜明,且人物性格特征逼真,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一、小芹人物形象的理解

具体而言,《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人物形象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我意识强大的农村女性

歌剧第一场在刘家峧村口的小河旁,小芹挎着洗衣篮站在小桥上向远处张望,她在等小二黑从县里开会回来,这时她内心是对恋人的挂念,又有思念恋人的羞涩;第三场里,媒婆和三仙姑商量小芹的婚事,准备将小芹嫁给吴光荣,而小芹是排斥金钱至上观念的,内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情观念,小芹的进步思想与三仙姑及媒婆的落后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反衬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小芹不为世俗观念左右自己思想的崇高个人魅力。还有一个场景也充分说明了小芹强大的自我意识,在村口河边,小芹、喜兰、小荣在洗衣服,村里的恶霸金旺调戏三个姑娘时,只有小芹没有怯懦,她勇敢的悍卫了自己的尊严。由此可见,小芹虽然是一個农村女性,但是却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不妥协、不后退。

(二)乐观纯朴的农村姑娘

《小二黑结婚》剧本中第一场的场景如下:傍晚时分刘家峧村口的一条小河边,天边泛着灿烂的晚霞。这时的小芹到小河边洗衣服,边洗衣服边等着小二黑从县里开会回来,她的心情是期待的、急切的,因为她是瞒着她娘偷偷跑到河边来的。整部歌剧中小芹出场是女主人公唯一一段单人表演,小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年龄只有18岁,年轻而又淳朴,乐观又清纯,对爱情既向往又羞涩。再比如她回忆小二黑去县里开会时的场景,满心想要跟恋人说句话,又怕乡亲们看出来;当她说到自己做梦时,又是满满的自豪与骄傲,由此可见,小芹是一个乐观纯朴、开朗率直的姑娘。

(三)敢于抗争的进步女性

整部剧中小芹一直在做抗争,小芹支持推翻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内心对新社会、新世界满怀期待,面对金旺的骚扰、母亲三仙姑的爱财如命,她心里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她与小二黑自由而纯洁的爱情正是她反抗母亲、反抗封建社会的重要体现。仍然是第一场,金旺作为村武装委员会主任,趁着小二黑不在,故意调戏小芹,而小芹却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气走了金旺,捍卫了自己女性的尊严。经过这一场斗争,小芹这一同封建主义作斗争、智勇双全的进步女性形象就跃然纸上。

二、小芹这一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歌剧的主题思想、风格、艺术魅力都是通过舞台表演所塑造的音乐戏剧形象而展现出来的,此处的舞台表演包括演员的表演、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什么内容,最终都是为了体现歌剧的艺术价值,因此歌剧的最大特征就是高度综合了美的戏剧性、音乐性,基于这一审美特征研究歌剧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人物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还对戏剧形象的升华、音乐形象的凝练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歌剧人物形象的审美范畴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一个是社会道德意义上的审美,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小芹这一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

(一)基于美学层面分析小芹的审美价值

小芹是属于歌剧中的人物,因此歌剧必然会赋予她特定的美学价值。《小二黑结婚》诞生于特定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剧作者们通过真实生活中人物的性格提炼出剧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无论是剧情设计还是唱段特点,都体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及浓郁的民族化风格,也正是基于此,小芹这一形象即使放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能够激发起广大观众的音乐情怀,因为小芹是一个富有民族韵味的人物形象。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中也塑造了很多其它女性形象,比如白毛女、江姐等,不同于这些极具革命性、时代性的伟大女性形象,小芹倾重的是个人,是一种“小我”的情感,正是这种“小”使得小芹这个人物体现出时代的共时性价值。

(二)基于社会层面分析小芹的审美价值

在《小二黑结婚》中,小芹与剧中其它女性角色相比,比如小荣、喜兰,小芹的性格更加完善,她聪慧勇敢,爱憎分明,十分讨喜,再加上剧中圆满的大结局,很大程度上小芹的这种性格会对现实中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复杂的社会意识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冲突,人们内在的价值观必然会影响其行为上的选择。爱情是艺术作品永恒的话题,小芹在剧中所做的抗争、她的自觉性使她以一个正面的角色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对于广大观众有着显著的教化作用。其实《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角色只是我们平凡生活中最常见的人物,但是正是这个小人物内在的性格、品格赋予了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超出了一个小人物所能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小芹这一人物形象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

三、《小二黑结婚》中小芹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

(一)塑造小芹的音乐技巧

首先,通过上述人物形象分析可知,小芹是一个性格开朗、敢爱敢恨的18岁妙龄少女,因此在演唱小芹唱段时,声腔要与小芹的人物角色相贴合,在演唱《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时,欢快、清悦的前奏将观众带入到一片青山绿水的山村景像中,一个长相甜美的少女小芹进入到如画的风景中来,此时演唱就要用明亮、清脆的音色塑造出小芹的年龄特点及性格特点,咬字时稍抬笑肌,将声音送到“面罩”上,准确塑造小芹的形象。其次,字腔运用要突出故事地域风格,《小二黑结婚》的故事背景发生于山西某山村,小芹也是土生土长的山西农村少女,剧中的唱词都来自于大众化的口语,直白且朴实,山西本土风味浓郁,比如“我前晌也等,后晌也盼”“背着俺的爹娘来洗衣衫”,句中的“前晌”“后晌”“俺”都是山西地区常见的方言,演唱时要注意合理运用民俗化的字腔来演唱,以突出故事的地域风格,更加贴近人物形象的生活现实。再次,通过语言的塑造表达人物的亲切感。第一场中小芹第一次出场,单纯质朴的农村少女唱《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一下子就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演唱时要注意发音标准、快速,唱“水”和“来”时咬字靠前并用气息拖出,轻巧处理“个”字,可以突出小芹俏皮、活泼的性格,咬字清晰、字音处理富有弹性,运用靠前咬字的方法做好声门挡气,以提高小芹人物形象的亲切感。最后,丰富声音的表现力。民族声乐作品中十分常见真假声的转换,声带发声时,真假声交叉可以合理控制聲带肌肉,达到“偏真混合声”的效果,这种技巧就叫做“擞音”。仍然以《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为例,演唱到“来到了河边”的“河”字、“来洗衣衫”的“衫”字等时,这些字的音域基本属于女高音真声,此时就可以运用擞音技巧在真假声之间自如切换,整个表演也会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二)恰当的合唱与对唱

《小二黑结婚》的故事性强,情节曲折,且其中穿插了诸多喜剧性场面,无论是小二黑也好、小芹也好,甚至三仙姑的形象都塑造得十分成功,一部经典且成功的歌剧单靠每个人物自己的唱段是很难获得整体成功的,只有在合适的唱段中合理的运用合唱、对唱等形式,才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互相衬托人物的性格。在现有的中国民族歌剧中,《小二黑结婚》算得上人物矛盾冲突最多、合唱及对唱唱段最多的作品之一,比如《树上的柿子圆又圆》,就是小芹与小荣、喜兰的对唱,三个单纯可爱的少女互相打趣;再比如《咱们的婚姻自做主》则是由小二黑和小芹对唱,慢板转为快板,通过对唱表达了二人坚决要在一起的决心;再者《别把我当成摇钱树》是小芹与三仙姑的对唱,表达了小芹对买卖婚姻的痛恨,也证明了她坚决同封建落后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等。合理运用合唱、对唱,再加上幽默轻快的音乐风格,不仅更好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且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十分有利。由此可见,在《小二黑结婚》表演过程中,单靠自己的唱段很难灵动的塑造出小芹的音乐形象,要与对手演员更好的配合。当然,与其它演员的配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不仅要演唱好自己的部分唱段,还要考虑搭戏演员的演唱。因此演员之间要多做磨合,不断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将歌剧中各个角色的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

(三)注意舞台调度的分配

所谓舞台调度是指剧中人物在舞台上表演的行动过程,合理的舞台调度可以使角色的行动更加自然、准确。人物角色的舞台调度并非随意走动,而是要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符合生活逻辑、场地条件、生活规律等,还要考虑人物的内心节奏等因素。需要强调一点,舞台上演员要尽量避免背台,否则不仅无法展现出自身的舞台技巧,而且对观众也不够尊重;且《小二黑结婚》很多情节都需要多个人同时在舞台上表演,此时合理的舞台调度分配显得更加重要。《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表演大部分是多人配合的,只有在开场唱《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时是独自表演,此时表演小芹时要充分考虑“舞台中间感”以及如何以一己之力撑满整个舞台。因此小芹第一次亮相一定要站在舞台中间,唱到歌词时根据唱词做动作,再在间奏时换调度,比如“洗衣衫”时唱完间奏就可以调到前面来,刚好调到舞台前场来到河边。演员需要注意在间奏的地方设计一些动作,比如四处张望,或者发现某种事物等,比如拿石子投小鸟、张望小二黑是否回来等,这些动作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也能够撑满舞台。当多人同时出现在舞台时,在遵循“绿叶衬红花”原则的基础上避免演员重叠站位,比如小芹与小荣、喜兰在河边玩耍时,小荣与喜兰靠近小芹,小芹可以害羞地走到舞台另一边,虽然此时小芹不在舞台中间,但通过三人的站位仍然可以看出谁是女主角。由此可见,合理的舞台调度对于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

四、结语

总之,《小二黑结婚》中小芹是一个农村青年,虽然年龄只有18岁,但是内心强大,思想独立,品行端正且有主见,虽然她的四周很多人都受老一代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甚至还有金旺这种恶势力的加害,但是她仍然不妥协、不认命,为了自由、为了爱情、为了幸福的生活抗争到底,整部作品中小芹的人物形象鲜活而感人。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采用合理的音乐表演技巧,选择恰当的合唱与对唱,并合理调度舞台分配,将小芹的形象准确、生动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钱庆利.论歌剧《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与现实意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1):102-109.

[2]冯坚.歌剧《小二黑结婚》之戏曲因素及审美意识浅释[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7):195-196.

[3]黄奇石.红色歌剧经典启示录 从中国音乐学院复排《小二黑结婚》谈起[J].中国戏剧,2011(07):50-54.

[4]周强.从复排《小二黑结婚》探民族歌剧演员的音色个性[J].中国音乐,2010(02):207-210.

[5]张强.民族歌剧在新世纪的经典重温——写在新版《小二黑结婚》国家大剧院上演之后[J].歌唱艺术,2011(08):8-12.

[6]卜大炜.以新视觉回眸民族歌剧早期经典——看新版歌剧《小二黑结婚》[J].歌剧,2017(02):28-31.

作者:赵展

美学形象追求分析论文 篇2:

追求“朴”的审美心理在艺术中的体现

摘要:朴素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理想和追求,它体现在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人们追求“朴”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直到今天,在很多艺术形式当中,仍然把“朴”作为审美追求。农民画作为我国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特有的绘画种类,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非常具有艺术感染カ。它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朴拙,这正折射出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心理——对“朴”的追求。通过阐述中国“朴”的审美心理和趣味,将上海金山农民画为例具体指出农民画所体现出的中国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

关键词:朴拙 金山农民画 审美心理

从古至今,“朴”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朴的崇尚和追求有着深厚的民族根源。老子《道经》有“见素抱木之说,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相符,强调“道”“气”,是本质、原始、本真之美。最初,“朴”与“道”相关联,形容种原始的混沌状态,后来除了形容事物最为原始的本真面貌也表现一种真挚淳朴的美好品格。正是在这两层含义的基础上,“朴”这一范畴开始进入人物品评和文学艺术当中,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有着独特蕴含的美学范畴。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朴”,拥有独特的美学内涵,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审美追求,伴随着中国艺术不断走向成熟。直到今天,“朴”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中有所体现,这当中,中国的民间艺术表现得尤为突出。农民画作为我国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特有的绘画种类,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它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朴拙,这正折射出中国艺术的审美心理——对“朴”的追求。本文就將在阐述中国“朴”的审美心理和趣味的同时,以上海金山农民画为例,具体分析追求“朴”的审美心理在艺术中的体现。

一、中国“朴”的审美心理和趣味

1.“朴”的审美心理和趣味的形成和发展

“朴”作为审美范畴始于先秦老庄哲学,到了魏晋,艺术进入自觉时代,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飘逸、自然和真实成为美学追求,这在精神层面与“朴”的美学特征相吻合。晋人肯定人的价值和生命力,渴望自由,追求人格与精神的真实,因此众多文人纵情于山水。到了唐宋,“朴”的美学内涵更是体现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宋代诗歌当中,朴实无华的语言,淳朴淡泊的意境,都体现了对“朴”“拙”的美学思想的推崇。到了明清,李贽提出的“童心说”、袁宏道提出的“性灵说”等等,都反对传统的束缚,强调回归最初的童心状态追求真情实感。在绘画领域,“与当时弃帖学、崇北碑的书法风气有关,讲求锋芒、遒劲、古拙,通过异常简略的形象表达出异常强烈的个性感受”。

朴”是一个具有民族韵味的美学范畴,是历代文人对自然美、本色美、平淡美、朴素美等多种审美体验推崇的根源是一种追求独特艺术品格的审美趋势。“朴”是质朴、朴素不见浮华的本真之美;也是本色、天成,清新自然的审美风格;更指淳朴、真挚,自由完满的人格魅力。“朴”范畴有着丰富的美学特征,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有着具体的体现。

2.当今艺术对于“朴”的追求和体现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物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浮躁和难安的情绪比比皆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开始向往种返璞归真的质朴生活,追求更加简单、真实的精神世界。览现当代艺术,很多艺术作品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传追出“朴拙”的价值追求。从内容上来看,很多艺术家从平凡的现实生活出发,真实地描绘着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使观赏者感到十分亲切。例如,美国摄影家安德里斯·塞拉诺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世界,向人们展示着新近发生的事件或是自己的些思考。从形式上来看,一些绘画作品用色纯粹,构图简单,拥有直入人心的效果。例如阿格尼丝·马丁的极简主义绘画以简单的几何图案、平缓的色彩以及轻柔的笔触,向人们展示着对“大朴”的极度追求,深具禅宗韵味。还有一些雕塑作品材质单纯,追求自然,如安迪·戈兹沃西的环境雕塑,把对材料纯粹性以及每样材料能做什么并保持完整性的考虑放在首位。此外,当代的音乐作品也追求形式上的质朴,歌词直白通俗易懂,贴合大众心理。例如一些民谣歌曲,语言质朴真实,曲调悠然舒缓,像是在和听众诉说故事。

除了以上提到的部分艺术种类之外,其他艺术种类当中也不乏对于“朴”美的展现。人们在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时,会有强烈的共鸣和自我认同感,会让浮躁的内心沉淀下来,促使自我的思考与积淀。人们对于返璞归真的审美理想和趣味不断增强,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很多以真实、朴素为特征的民间艺术种类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重新获得人们的关注。我国的民间艺术——农民画也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满足了当代人们的内心需要。例如,上海金山农民画便以其淳朴的题材内容、精简的造型结构、纯粹的色彩搭配以及简单的构图风格俘获人们的心。

二、上海金山农民画“朴”的诠释

1.金山农民画在题材和主题中体现的“朴”

金山位于上海西南郊,风景优美,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长期以来,金山农民在这里生活劳作,过着纯净、质朴的农村生活,因此,乡村质朴的生活就成为他们创作的源头,其作品流露出纯朴的气息。金山农民画的题材丰富多彩,主题也多种多样。除了表现织布纺纱、播种、丰收等农民日常生活的场景,还会表现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趣事,以及体现民间风俗人情的热闹节日,使金山农民画在内容题材上具有显著的民间特色。

农民画之所以受广大老百姓青睞,正是因为它所表现的内容真实、淳朴,所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容易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内容。金山民画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生活,在那些直接反映农民日常生活的作品中,伴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洋溢着乡村生活简单快乐的气氛。例如张婉英的《绣花女》,描绘了一个农村妇女绣花的场景,她大幅的拉线动作生动逼真,头顶上挂着的绣好的鞋子和衣物,生动地表现出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再如曹金英的《满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乡村传统的满月习俗一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庆贺,对满月的婴儿爱不释手,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还有很多作品,例如张新英的《待客》、张美玲的《做团子》、陆永忠的《播春》等等,都是对农民质生活的描绘,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农民画的题材和主题扎根于泥土,贴近自然,使人们感到亲切,符合人们对于“朴”的审美追求。

金山农民画在题材内容中体现的“朴拙”之美,与我国古典艺术的朴美十分相似。例如,古代诗词也崇尚真实,没有华的词藻和复杂的意象,也没有刻意的技巧追求,而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传达最真实的情感,呈现出一种真挚朴素的美学风格。例如,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白居易的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红……”;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等诗词都以平凡质的语言和意象来传达真情实感,体现出一种天然的美。再如,中国古代绘画在题材内容上也十分朴素,这体现在对“枯木”“怪石”等意象的选择上,画家往往描绘简单和为人熟悉的事物如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等。

2.金山民画在造型中体现的“朴”

金山农民画在造型的刻画上,舍弃了对象精细的外在形象,将所描绘的人物、动物、花草等实景从外到内进行简化舍弃了描绘对象的诸多细节,用精练的艺术语言突出其主要特征。农民画的这种绘画方式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学院派绘画,这与创作主体一农民是分不开的。这些衣民画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细节刻画方面有所欠缺,他们对事物的描绘都源于自己内心的认知,因此,在造型刻画上,形成了一种最为直观与简约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曹秀文的《春意》中,无论是远处的房屋、近处的草地还是中间的树木,都进行了抽象概括。作为主体的树木,被概括成了一团团圆形树冠和一根枝干,草地和山峦也只用简单的曲线来描绘。在张新英的作品《斗鸡中,简约的特点更是凸显。画面中两个正在斗鸡的小女孩,只有简单的造型轮廓,没有对五官的描绘,所有细节的东西都被省略。包括旁边的小狗、小鸡,以及房间中的各种摆件装饰,都被高度抽象化,简之又简。金山农民画虽然造型简朴、古拙,但却朴中见雅、拙中藏巧,以最简明的造型表达出最深厚的意蕴,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金山农民画对于造型的简朴处理,和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不谋而合之处。书法艺术的朴素之美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现用笔中可见线条的简约和流畅,色彩上可见黑白相间和虚实相生,这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体现出原始的大朴之美。同时,书法中传达的语言内容往往也是朴素的,例如在一些墓志铭和墓碑上的书法艺术,也体现出对“朴”的追求。此外,很多书法家也追随“人书俱老,无心自达”的境界,追求朴素自然的书写风格。因而,书法作为民族的艺术瑰宝,同样体现着浓厚的古拙之美。

另外,金山农民画在造型处理上受到传统剪纸艺术的影响,将所描绘的事物以平铺的方式呈现出来,不像西方艺术样追求透视原则,而是尽量在一个平面呈现出对象的多个角度。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会将立体的对象进行简化,将其多个视角拆分再拼合,最终形成一个平面简约的图像,具有某些抽象意味。因此,在衣民画中,很难看到类似于衣服褶皱、动物皮毛这样的细节描写,更多的是不同于学院画派的直观简约的艺术表现形式。农民画家画瓶子、碗罐,会把口部画得很圆而不是椭圆,把底部画成一条直线而不是弧线,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瓶罐的口是圆的,而底平才能放置在桌子上。这种画法与透视法大为不同,体现出农民画家质朴的创作心理,成为了金山农民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在欣赏衣民画时,人们不会被复杂的造型困扰,朴质和简约的造型直入眼底,满足了人们朴拙的审美趣味。

3.金山农民画在色彩中体现的“朴

明快的色彩是金山农民画区别于其他画作的特点之一,画家在创作中不依照自然界和物体的固有色进行绘制,大多凭借自身的情感和想象用色。由于金山农民大多曾是传统手工艺制作者,所以在用色上会倾向于手工艺的色彩搭配和审美。在金山农民画中,明亮和高纯度的色块传递着农民画家真挚淳朴的情感,作品中很少会出现混合色块,大多是纯度较高的色彩这也体现出农民画家质朴的美学观。例如作品《白鹅》,整个画作由红色、绿色、白色、天蓝色、深蓝色组成,这五种颜色鲜艳瞩目,巨大的纯色块彼此碰撞,给人以净化心灵的艺术效果。再如作品《采莲》和《清晨》,画面中大红大绿尽染,浓烈而深入人心,给人一种强烈的幸福感。

金山农民画的质朴还体现在用色的想象力上,金山农民画用色大胆、夸张,不被现实世界中的固有色彩所束缚,而是根据自身的情感需要以及审美习惯用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画家阮四娣的《花与鸡》,整个画面色彩丰富浓艳,仅仅鸡的尾巴就由五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传达出一片朝气与活力。再如农民画家陶林平,他笔下的雪是红色的,他说:“玩雪的时候,天虽然非常冷,但心里是热乎乎的。我想把这种感受画出来,可是开始受自然色调的影响,画来改去还是冷冰冰的不是那种味道。后来我把雪改成朱红色,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出来了,这才像我要表达的生活。”由此看出,金山农民画在色彩运用上,保留着一份质朴与童心,遵循简单真挚的内心,真实地传达出思想情感,使人更容易接受并且产生共鸣。追溯到我国的古代绘画,我国古代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也追求一种朴质的审美理想,与金山农民画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中国画中没有五彩斑斓的色彩,但仅通过对于水墨的灵活运用,在用色的想象力上和金山农民画相类似。中国古代画家通常使用水墨并在画面中留有空白,营造一种虚实结合的审美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例如马远、夏圭的山水画作,往往只是呈现景物的某一个边角,画面中留有大量空白,引人遐想。

4.金山农民画在构图中体现的“朴”

金山农民画构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饱满充实,几乎不留空白,这与农民朴素的审美心理相关联。如同户县农民画馆馆长说:“农民画……构图上画得比较满。为什么呢!他在种地的时候,每一块都要种到,不让一块地闲下来。他画画的时候也不让一块纸闲下来。”因此,在金山农民画的创作中,即便主体对象没有占满整个画面,农民画家也会在剩余部分增添一些物象或者装饰,将整个画面填的满满当当。例如,曹金英的《鱼塘》,整幅画面被景物填满,几乎不留空白。画家在创作中表现的稚拙之气恰好烘托作品的乡土气息,符合农民画的质朴风格。还有一些作品,即便没有密密麻麻的场景,但是描绘的对象大而疏,这也是另一种饱满。例如,张新英的《擀面》,画面中只有一个正在擀面的妇女,但却充斥了整幅作品,简约的线条和巨大的色块,也给人一种充实之感。这是饱满式构图的另一种尝试,用简单的色块和简化形状展现生活场景,同样流露出一种简朴的韵味。

观察金山农民画的构图可以发觉,无论是全景描绘还是特写描绘,对象在画面中的大小几乎没有区分。前景和后景以同样的大小呈现在画面当中,以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展现事物全貌,使画面的表现内容丰富多样。如陆学英的《家乡的鱼塘》,整个画面被莲花和鱼群填满,然而鱼的大小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莲花和鱼直观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没有位置关系的复杂性。再如朱永金的《村渡》,前后景的人物大小相同,两旁的树木也没有远近大小之分,所有描绘对象均匀地铺在画面上,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展现出农民画家朴素、自由的创作风格。

综上,金山农民画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一种“朴拙”之美,与我国古典艺术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农民画继承和回归了古典美学中“朴素”的审美标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朴”美的内涵和趣味。

结语

“朴”的美学范畴具有独特的美学内涵和美学品质,凝结着古代文人的美学理想和古典艺术的文化精神。“朴”进入哲学、美学,成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畴,与人们的审美追求和趣味相一致。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朴的追求从未中断,甚至在不断升华。尤其是在当今城市的喧闹中,人们更加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朴素之美。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中,对朴拙之美的艺术追求更加凸显,“朴”的审美价值也不断提升。农民画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一种古朴简约之美,滿足了人们追求“朴拙”的审美心理,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朴素作为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美德,在艺术当中的体现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一些民间艺术当中,更加凸显出拙”这一审美理想。因此,我们在将目光聚焦于华丽的艺术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以朴为美的民间艺术种类。

注释

①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②肖文荣.中国古典美学“朴”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5

③阮章云.吴根越角画乡情:金山农民画艺术[J].创意设计源,2012(5):42-53

④郑土有.金山农民画的审美启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76-81

作者:张妮

美学形象追求分析论文 篇3: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莫言作品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摘要】运用语料库語言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分析了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收集各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搭配索引词和修饰语选择计量分析。运用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其女性形象的具体特点的呈现和构建。

【关键词】女性形象;莫言作品;语料库;话语分析

女性形象研究在文学作品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时代的变化下,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在社会历时发展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女性话语得以标记和改变,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中国作家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了一个个鲜明的、独具特色的、敢爱敢恨的中国女性形象。

一、研究对象

(一)女性形象

在文学理论中,“形象”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1]。它既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形象”是作者主观和作品客观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女性形象的呈现离不开社会、时代、国家、民族的发展。女性形象也因此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之中[2]。这些外部因素影响着女性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对于女性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对于女性形象的研究十分重要。

(二)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具有独特风采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勇气。除此之外,有些女性形象具有封建思想的色彩,这是时代之下个人命运的悲剧。现有对于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针对某一部作品或几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文学解读,或进行对比。第二是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总体来看,主要是文学评论、文学解读等方面研究,定性分析为主,而且研究深度不够。因此在此针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以语料库为依托,从语言角度中话语的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女性形象的具体特点的呈现和构建。

二、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方法,结合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收集莫言创作历程中最重要的三大阶段中各阶段的代表作品,主要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作为语料,共约266万字。分词之后运用AntConc3.5.8建设专用语料库进行检索和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呈现、特点和构建。

三、研究分析

(一)搭配索引词

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认知有很多表达方式,有最直接的对于女性的叙述,也有间接地通过对角色描写体现女性形象。通过对于“女性”“女人”相关女性概念词进行检索,发现了语料中直接叙述女人的话语有1048例,表1是其中5个共现语境例子。结合这些例子具体的共现语境,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中对于“女性”“女人”相关概念词搭配大多的语境是具有封建性质的,如表现女性和男性在力量或价值上对比意味的表达、表达女性独特特点的词语“乳房”“生育”“怀孕”等。通过对共现语境的分析,这些封建话语语境表现的特点有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了女性地位相较于男性较为低下。男性具有掌控、拥有女性的权力。其次表现了女性的功能不是为自己独立的个体而活,而是作为男性自尊心竞争、权力掌控、传宗接代的工具。最后,女性具有的价值是基于容貌的美丑、是否有子嗣、年龄、婚姻和恋爱上的。大部分贬低女性地位的话语主要体现在对话之中,查找原文就会发现这些具有封建性质的搭配基本出现在男性的话语或思想中,具有从男性意识出发看女性的立场。而整体看尊重女性的话语不多。这种话语的产出是具有其文本原因,一方面是莫言所书写的故事发生的时代处于封建半封建的中国,时代限制下的文化思想还没有进步,女性地位的低下是封建时代根深蒂固的产物之一。尤其故事大多是以当时中国的封建农村为大背景的。文本中体现的对于女性的认知恰恰与角色所具有的性格、时代环境相符。另一方面,莫言塑造的人物是具有乡土气息的人物,这些人物具有性格多样,丰富多彩。小说表现的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具有烟火气息的人,所以这种话语的出现是有必要的,有利于角色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呈现。

(二)修饰语选择

修饰语的选择分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针对语料中对女性角色形象特点的描述,检索与她们具有高相关度的形容词进行分析,如表2。二是针对语料中对女性角色行为特征的描述,检索与她们密切相关的、具有高相关度的动词进行分析,如表3。

通过对女性角色形象的分析,可以总结为四类形象描写:生理类、特征类、外貌类、综合类。生理类描写主要针对女性的生理特性和器官特点。特征类展现是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外貌类主要描写女性角色的外貌,书中的女性角色是各色美人。综合类包括其他的相关描写。

总体看,莫言笔下的女性是具有魅力、美丽、丰满的中国传统女性。虽然具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是在命运的挫折之下,独立自主、勇于奋斗的精神逐渐觉醒,爆发出顽强的女性生命力。

通过对女性角色行为特征的分析,可以总结三类行为特征:女性特有的行为特征、带有歧视或贬义色彩的动词和一般动词。特有的行为特征主要是关于女性生育方面的动词。带有歧视或贬义的行为特征一方面是针对女性角色发出的,另一方面是女性角色自己在某个语境下自主发生的。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具有独特的气质,虽然从苦难中出生,但是具有顽强抵抗命运的勇气,一边承受命运的嘲弄,一边默默反抗。不论现实怎样变化,她们心中对于自由、爱情、幸福的渴望是坚定不移的,虽然有时会动摇,有时会暴躁,对人生一再忧愁和失望,但最终还是会用血肉之躯去抗争,以求家国的理想、子孙的幸福、自我的爱情和价值。这些女性是栩栩如生的、具有人情味的、有血有肉的生命。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莫言作品的语料分析,可以从这些话语中发现莫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共性。

一是这些女性基本属于弱势群体,大部分是悲剧女性。这种悲剧性一方面是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决定的。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压迫。在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礼教下,女性处于男权压迫的环境下,缺乏自我觉醒的意识,极度缺少话语权。其次是物質层面的压迫,处于战争年代或改革年代,社会的动荡使生存岌岌可危,物质贫乏、人性泯没都是这些女性需要面对的压迫。另一方面是个人命运选择,但这种选择是由其人物性格决定的。

二是这些女性形象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佩的能量。不论是懦弱还是洒脱,忍耐还是张扬,这些女性为自身理想或追求拼尽全力的态度是令人动容的。这是自身生命力顽强的体现,也是角色生动鲜活的原因。

三是作者表达的女性观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对女性的赞扬和歌颂。挖掘文本背后发现那些懦弱羞辱的字眼反而在时间的进度中一步步验证着她们的坚强、自立。压迫和苦难接踵而至,但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由的渴望永远不会熄灭,这正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

除了共性之外,这些女性角色因其经历和性格差异,具有独特的自我个性。比如《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是一个忍辱负重的母亲形象。她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迫害,被迫沦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忍受各个时代变迁下的痛苦。虽然研究者对她的形象存在争议,但是抛开生理细节的露骨描写,上官鲁氏经受的这些苦难、荒诞经历以及甚至被读者看作令人厌恶的行为的背后既有个人悲剧的演绎,也有时代悲剧的折射,更重要的是母性坚韧的生命和光辉。每个女性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塑造成分,这也是莫言作品女性形象生动、多面的体现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娜,张琦.西方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女性形象——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6):105-110.

[2]周韵.女性话题概念及形象描述词语的分布分析——基于杨百翰大学英语系列语料库的统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4-159.

作者简介:

张颖,女,汉族,辽宁朝阳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作者:张颖

上一篇:离散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广告配音电视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