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艺术形象分析论文

2022-04-20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学习是三种学习方式的核心,缺失了探究,自主不过是闭门造车,合作也只是表面繁荣。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还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塑造艺术形象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塑造艺术形象分析论文 篇1: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分析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显现出其重要性。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堪称中华文化的国粹。因为戏曲是我国特别的古老表演艺术,所以对戏曲表演者的要求极高,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艺术形象对戏曲效果的影响也非常大。本文将分析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形象;塑造

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承载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它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级珍贵的艺术。经过一代又一代戏曲艺术者的传承和发展,戏曲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比较纯属的表演模式。一般情况下,戏曲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式,戏曲表演者必须具备出色的基本功和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将一出戏演绎得非常成功。

1 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特点

戏曲表演技巧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有重要影响,了解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特点,有助于塑造艺术形象。舞台上呈现的戏曲表演在观众眼中并不复杂,但是在排练戏曲过程中,涉及的戏曲表演技巧有很多,因此理解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特点非常必要。

1.1 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

在理解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时,可以从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来理解。从广义层面来看,戏曲表演技巧包括戏曲表演者的表演、现场乐队的伴奏、动作的排练等多个方面内容。对于表演者来说,其声音好坏、表演动作是否到位、表情神态的拿捏等都属于戏曲表演技巧的范畴,甚至戏曲表演者的准备工作也会影响戏曲表演的效果,因此戏曲表演者的准备工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戏曲表演技巧。戏曲表演时现场乐队的伴奏情况,乐队伴奏是否充满活力,乐队的状态是否符合戏曲的主题,都会影响戏曲表演的氛围。动作是提高戏剧表演生动性的重要元素,在进行表演之前,戏曲表演者或者是动作指导人员会对动作进行预先设计,戏剧表演者会进行排练,动作的设计技巧和排练准备等也属于戏曲表演技巧的内容。从狭义层面来讲,戏曲表演技巧主要是指戏曲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表演手段和表演形式,如戏曲表演者的出手形式、武打动作、翻滚、水袖表演等。

1.2 戏曲表演技巧的特征

先秦时期是戏曲出现的最早朝代,从先秦时代开始,戏曲不断发展和演变,从早期的戏剧形式发展为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戏曲。戏剧表演的主要特点包括悠久性、宝贵性、程式化等。悠久性是指戏曲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发展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比如今很多艺术样式的历史都要久远。戏剧的表演技巧同样传承了上千年,具有悠久性。戏曲表演技巧的宝贵性主要依赖于戏剧的悠久性,戏曲表演技巧在戏剧表演者之间不断传承,目前戏曲表演人员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掌握戏曲表演技巧的人也非常有限,这使戏曲表演技巧变得非常宝贵。戏曲表演的程式化是其非常显著的特点,戏曲表演的程式化主要体现在“四功五法”上,其中“四功”主要是指著名的唱、念、做、打,而“五法”主要是指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是重要的戏曲表演技巧,是每一位戏剧表演者必修的基本功。

2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根据上文分析的戏曲表演技巧可以发现,“四功五法”是最为常见的戏曲表演技巧,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掌握戏曲表演技巧,从事戏曲表演的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只有经过刻苦练习,戏剧表演者才可以塑造出令人记忆犹新、过目难忘的戏剧角色。

2.1 “唱”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唱”的技巧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演唱者的唱腔。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唱”的技巧更加强调字正腔圆,发音准确但是要避免生硬,能够让听众享受其中。而戏曲表演者若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唱功,则需要进行不断的训练,不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吐字练习,都需要刻苦训练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戏剧形象或者是不同流派的唱腔是不同的。例如,担任老旦角色的戏剧演员在“唱”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本嗓,体现的是女性迂回悠扬的韵味;老生的唱腔一般情况下给人厚重踏实的感觉,需要体现出戏曲人物庄重稳重的艺术形象;小生则是利用与老生相对立的唱腔进行表演。

2.2 “念”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戏剧中的“念”主要是指表演过程中的念白。“念”与“唱”在舞台上是相互协调的,“唱”是戏曲表演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念”则是其补充,念白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感情和思想。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念白的形式,一种是以民间方言为基础的念白,这种形式的念白形式丰富多样,与人们的生活非常贴切,又被人们称为“散白”;另一种则是“韵白”,“韵白”具有韵律特征,能够简洁清晰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散白”和“韵白”都是经过前期设计提炼而来的,在表演时需有音乐伴奏。我国很多戏剧都利用念白的方式处理人物情感,如《七品芝麻官》中通过念状子展现唐城的愤懑和不屈,《秦雪梅》中则利用念白来表达人物的哀愁和悲怨。

2.3 “做”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做”的技巧主要指戏曲表演者的形体动作,它是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内容。如果一部戏中表演者没有动作,那么这部戏剧将很难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手、眼、身、法、步等五法都有其特定的技巧和动作,这五法作为戏曲的基本功,对于表达人物性格、思想、情感有重要作用。动作必须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才能够上台表演,因此很多戏剧表演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功,并不断理解动作的深意。例如,走碎步是戏曲表演中常见的动作,这一动作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少女的娇羞和欢快;而跪步则将人物的挣扎和狼狈表现得淋漓尽致。

2.4 “打”的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打”的技巧主要是戏曲表演中武术、翻跌等表演形式,它是戏曲表演技巧中的重要内容。戏曲表演中的武术是经过专业处理的武打动作,武打的动作和招式更加重要。随着戏剧的发展,戏曲表演中的武术具有舞蹈化趋势。“打”主要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种,前者主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进行对打,后者则是指在毯子上完成的翻、跌、扑、滚等动作。

3 结语

为了分析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本文首先介绍了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特点,之后从“唱”“念”“做”“打”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戏曲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和艺术精髓是无限的,我们应该将这一艺术瑰宝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马宏威.论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14(4):63-64.

[2] 赵丽芳.浅谈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J].北方音乐,2015,35(18):279-280.

[3] 詹俊芬.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88-89.

作者:许宝东

塑造艺术形象分析论文 篇2:

文学作品主题导向阅读技巧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学习是三种学习方式的核心,缺失了探究,自主不过是闭门造车,合作也只是表面繁荣。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还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教学的自身特点主要是举三反一,具备与探究学习一脉相承的“举一反三”的先天优势。但很多学生认为阅读能力提高无规律可循,唯有多读才是制胜法宝。“经验积累”在阅读能力的提高中的作用不可否认,但只有大量的低效的随意性“积累”并不会带来阅读能力质的飞跃。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把课文材料和阅读材料作为该文体阅读教学的一个案例,将探究文体特征和主题导向作为基本方法,探寻高效提升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方法。

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的阅读,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鉴赏阅读材料往往思想深邃,语言蕴藉,感情朦胧,作品主题隐晦,文学味愈浓表意愈多元化,给阅读带来鉴赏点的同时也给学生形成阅读障碍。阅读障碍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自阅读习惯,文学作品阅读在平时生活中以单纯的欣赏为主,而且是一种随意、随性的行为,以致阅读行进的深度、广度并不甚为意。但如果在学习及应试场合采用类似阅读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免出现主观性偏差。由于欣赏性、随意性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词句往往浅尝辄止,只注重主观欣赏,以致词句理解不到位,文章信息筛选困难,鉴赏评价出现偏差。

所以在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一种目的性和方向性的阅读动机,以期达到高效的阅读。

笔者认为文学作品主题导向阅读技巧是学生解决低效阅读难题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较好方法。《考试说明》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理解”、“分析”“评价”和“鉴赏”。跳出题目设置单纯地来看作品,所选文章材料也只是阅读的一个案例,使用这一案例要达到考查学生对该文体文章的阅读理解情况,那么它必须具备典范的文体特征。不管是哪一类文章,文学都是以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作品中的一切语言,一切手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艺术形象来服务的,如果能够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待文章的内容,就很容易能够找到文章阅读的导向性。这一导向就是文章的主题,我们以高考主要考查的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小说的特点:

载体:人物形象 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

形散而神不散:

载体:物质层面的意象形式

主题:通过散乱的意象形式达到建立精神层面的内在联系(形散神不散)

【2011.山东卷】小说阅读

(一)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②心理描写,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我们利用前面提到的小说主题导向来分析:小说的主题达成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那么这一主题导向就是通过“人物形象”这一载体实现“主题抒写”;题目中提到 “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赏析什么?如何赏析?利用小说主题导向,我们可以知道不管划线内容是什么,它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抒写主题服务,那么有了这一方向,我们不难回答上述问题,只需找出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和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划线部分人物形象塑造的两种描写方法,得到侧面描写和心理描写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这一答案。

【2011.湖南卷】散文阅读

五、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4分)

参考答案:①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我们利用散文主题导向分析:散文的主题达成是通过散乱的意象形式达到建立精神层面的内在联系(形散神不散)。而徐志摩《想飞》这篇文章中散乱的意象形式有云雀、蝙蝠、燕子、大鹏等,此题考查的意象是云雀,因为意象形式也是散文文体的重要特征,它本身意义不可省略,也应该在答案中有所阐释,这也是在为主题进行牵引,当然精神层面,作品表现“我”志存高远,积极追求的主题更不可少,得出答案②内容。此外意象和主题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让文章形成有机整体,也应该找出云雀这一意象在抒写主题的过程中起到的导向作用。

利用主题导向的阅读技巧可以形成高效的阅读行为。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题导向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也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1]魏国良.现代语文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朱义 重庆开县实验中学 405400)

作者:朱义

塑造艺术形象分析论文 篇3:

论艺术美的整体观

摘要:美育是美学理论最广泛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是美学研究的终级价值的显示;艺术美育则有比较完善的理论结构和实践经验,特别是科学把握艺术审美教育的整体观,即整体把握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整体把握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合理转化,整体把握艺术画面的有机统一,整体把握美的本质:人的力量的“对象化”,可作为艺术审美教育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艺术;美育;整体效应

美,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字眼;美育,是一项富有创新价值的教育工程 。 尽管早在18世纪末期即已提出,但只有在我国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实现,审美教育才能得到高度的重视。目前,美育被列入许多高等院校的课程之中,作为培养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学科。为了加强美育研究的实践性与社会性,必须科学把握艺术美育的整体效应。

一、整体把握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美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美学学科的创立也已有两个半世纪之久,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从建立完整的人类知识体系出发,呼吁建立一门研究感觉、情感即感性认识的学科,并提议用“埃斯特惕克”(Aesthetica)来命名。他认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a)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必须指出:鲍姆嘉通只是认为美学的对象是美,而美则是感性认识;至于美学本身,却不是感性认识,而是理性认识。其后,康德和黑格尔把美学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最早用汉文把“埃斯特惕克(Aesthetica)”译成“美学”,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它引进国内,也使用了“美学”名称,至今沿用。但由于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迄今为止,美学家们还没有就美学的定义取得共识,众说纷纭,最常见是说法有: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美学是有关审美经验的价值论;美学是表现的理论;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文艺批评学。如此等等,反映了美学这门学科处于不断成长发展的阶段。

整体考察美学的研究对象,则可以看到,自古至今美学研究大体不外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美的哲学,即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探讨:包括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自然美的本质,真善美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辩和分析。其二,审美心理学,即审美与艺术经验的心理学探讨:包括审美感受的特征、美感与快感的联系和区别、灵感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艺术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心理等问题的研究。其三,艺术社会学,即关于艺术理论一般原则的社会学探讨: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等方面的社会学研究。

可见,美学以哲学的思辩方法,撤下了逻辑思维之网,去罗致纷纭复杂的美,力图把说不尽的美进行分类归纳,统率在哲学的范畴之内;美育以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力图把人们引导到“至高美”的境界。

人们对豐富多彩的美心醉神迷,但对其底蕴却不堪甚解。因而美学挺身而出,去对美加以诠释、分析、论述,细致地描绘美的容貌、姿态、风度、色彩、心灵,把美昭昭然显示在人的眼前。美育则主动地挑起以美育人的重任,通过美学理论和审美经验的传授,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通过审美实践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整体把握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合理转化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形态,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创造的“第二自然”,属于第二性的美。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生活是艺术美进行创造的基础,是艺术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艺术美既能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又可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艺术美所描绘的丑,是作为美的对照而存在的,如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如《钦差大臣》中的群丑。艺术美还能反映那些既不美、也不丑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无所谓美丑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只要经过艺术美思想容器的过滤,就可能转化为艺术美。

杜甫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描绘对象的,是真实的,但它们未进入作品之前很难说就是美的。由于战事紧迫,第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早晨丈夫就和妻子分别,这件事决不能说是美的,也说不上是丑。一个垂暮的老人被征去当兵,很难用美丑的尺度衡量。一个刚从战场上回乡的人,目击家破人亡的惨象,无家可归,根本不能称之为美,也不能说丑。但这些既不美也不丑的社会生活,一经诗人笔墨的渲染,却成了绝妙的艺术美的诗篇。

三、整体把握艺术画面的有机统一

艺术美所描绘的对象,固然不能离开自然美和社会美,但也不排斥自然丑和社会丑。我们不能把艺术美仅仅局限于就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反映,因为艺术美不仅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而且也可以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

有些动物,如狼、蛇,在生活中被视为自然丑类;有的反面人物,在历史上堪称之为社会丑类。但这些丑被写进艺术作品中,就成为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克雷洛夫寓言》中《狼和小羊》的狼,《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蛇;《说岳全传》中的秦桧,《李自成》中的吴三桂,都不能离开它(他)们各自所隶属的艺术美而存在。尤其是以写反面人物为主的作品,如果戈理的《死魂灵》、《钦差大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所描绘的丑,都是艺术画面的有机体,如果将其剔除,就破坏画面的完整性,也就不成其为艺术美。关键在于:那些被否定的丑,在作品中能否被叫作美呢?换言之,自然丑和社会丑能否变成艺术美呢?

艺术哲学的概念有它的整体性,艺术美就整个艺术作品而言的,或是和自然美、社会美相对应而言的。至于作品中所描绘的被否定的丑,虽然是组成艺术美的有机体,但通常不称之为艺术美。我们可以说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是一种艺术美,但一般不能说其中描写的吴三桂是艺术美。在典型的坏蛋头上戴上艺术美桂冠,是不近情理的。但毋庸讳言,艺术美中所描绘的那种被否定的丑,却是构成艺术美的有机体。

首先表现为塑造艺术形象目的的美。艺术家在批判这类丑的现象时,是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历史前进的目的出发,或者是揭示现实事物衰亡的规律。在艺术美中所描绘的丑类,艺术家却是否定他们的,这就反映了艺术创造的目的美。其次表现为塑造手段的美。艺术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韵律等手段,塑造丑的形象,把其丑恶的灵魂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把其罪恶的脸谱刻划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塑造手段的美。

艺术美中所描绘的丑,在塑造目的和塑造手段上是美的;但丑在本质上毕竟是丑的。所以,它是美的塑造和丑的本质的对立的统一。然而,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在艺术和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判评价的理性意识作用下,现实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美站在审美高度,通过观察、研究、分析,深刻地真实地反映丑的本质及其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体现了合乎规律的真。现实丑经过艺术处理进入艺术殿堂,成为一种渗透着艺术美的否定性评价的艺术形象,便从反面肯定了美,体现了合目的善。

四、整体把握美的本质:人的力量的“对象化”

现实生活中的丑,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形式的不美,但其本身有一种内在的精神美、个性美。而且恰恰是在丑陋的形式中,那内在的精神美、个性美反而表现得更强烈、更崇高、更光彩照人。例如:电影《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加西摩多,外貌奇丑,却有一颗高尚而纯洁的心。他的内在美冲淡了外貌丑,使我们对他不是厌恶而是喜欢。他的艺术形象和吉卜赛女郎埃斯米拉尔达相映成辉,展示艺术整体的美。另一种丑是美的对立面,是对美的否定。从本质上说,它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巴黎圣母院》中卫队长菲比思徒有漂亮的外表,灵魂却是丑恶的,正所谓“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然而,现实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成为反面的艺术典型,就获取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

重视艺术美的整体效应还必须重视艺术美的塑造手段。罗丹的《欧米哀尔》(老妓),是依据法国大诗人维龙的诗《美丽的欧米哀尔》而雕塑的,其价值可以用葛赛尔用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丑得如此精美”。这座杰作从自然丑来说,是形容枯槁、身躯干瘪、行将就木的老妪;从社会丑来说,是作为社会的渣滓——妓女。作为艺术美的《欧米哀尔》,是作为自然丑和社会丑——老妓的反映。当这座雕塑在卢森堡美术馆展出时,观众都叫道:哎呀!太丑了。有些以手遮眼,不愿意看。原来这座雕塑赤身裸体,耷拉着脑袋,在痛苦中哀思默叹,回忆她那失去年少时的冰肌玉骨与妩媚风流。随着岁月的流逝,此时显露的是无情的衰老。她肌肉松弛,关节突出,活像个骷髅。她左臂下垂,右手搭在腰后,不堪回首,似乎眷恋着失去的艳丽,然而向她招手的却是死神,生的追求和死的哀鸣就这样对应地统一在这个老妓身上。《欧米哀尔》的丑都是精美的,因为艺术家的塑造目的在于揭示一个老妓衰亡的自然规律。从客体来看,年老的欧米哀尔,因发现自己活像一具尸体而感到恐怖。从主体来看,看了后内心产生了无可名状的惊异与震动。这座雕塑显示了深刻的悲剧性,是描绘人体丑的典范,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

由此可见,在艺术画廓中,艺术家对现实丑惟妙惟肖的高超的描写的艺术本领,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智慧、才能等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参考文献:

[1]傅振中,谢灵.军人审美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作者:谢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