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障碍与对策探究

2022-09-10

Wilgn曾指出:“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 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听力不仅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受到外语教学的重视, 而且各种英语水平考试, 包括四、六级, 无不把听力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项目。然而, 听力理解恰恰是学习者普遍最害怕的一项, 也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一项。

1 引起听力理解障碍的因素

1.1 心理

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复杂, (主要有:学生在入学时的听力水平低于大纲要求标准;其自身智力水平不足;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 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但都基本表现为焦虑 (Anxiety) , 一种紧张不安, 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所特有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 是学习者因语言学习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相关的自我意识、信仰、感情以及行为的明显焦虑情绪。Scovel认为退缩性焦虑导致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 产生回避焦虑的心理。Williams (1991) 也指出较重的焦虑心理具有妨碍或阻挠学习的作用。

听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智力活动, 听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声音进行识别、理解、加工连接、记忆储存等一系列的解码处置, 才能使声音转换为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所以, 由于听不懂而焦虑和急躁是一种相当普遍和极易产生的心理现象。听不懂与焦虑状态不仅互为因果, 而且相互作用, 恶性循环, 对听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1.2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教学中产生的语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方面: (1) 母语教育。母语在日常浸入式的应用, 使得母语的语音、语调、语法、逻辑、及因此而形成的母语思维定势在师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腐蚀教师特别是学生的语音基础, 从而不断的产生新的石化现象。 (2) 大学生的来源广泛。受个体条件、居住地域、方言习惯、启蒙教育、民族特征等先天条件的影响, 逐渐形成具有明显个体差异的的南腔北调。其听力、辨音也必然受到个体发音影响。认知结构中如果没有该词与目标材料一致的声音存储资料, 也就无法准确而迅速地将信号转化为预期的信息。

1.3 词汇与语法

词汇问题常表现在3方面。 (1) 生词。初级水平至少要掌握2000~3000单词, 中级3000~5000, 高级5000以上。很多学生的听力理解困难实际上是自身听力水平达不到基本要求, 客观上造成自身听力障碍。 (2) 习惯用语和缩略语。譬如英语习语“all at sea”。其实与海无关, 意为“无主意”。缩略语也是真实语境中广泛采用的公共用语。“CNN、IBM、IT、CEO”等。 (3) 常用词搭配。如:come, go, take, 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词, 和不同的介词、副词搭配, 就会有不同的意思, 介词in, on, of等也可以和其他词类构成不同的短语或复合词, 如果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这些词组成的各个短语的意思, 在听力理解中就难以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了。

熟练的语法知识对提高听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丰富的语法知识作后盾, 当各种各样的语句涌入大脑时, 就会搅得头脑乱轰轰的, 就会无法确定, 听不到正确的内容。特别是像这种句式:“I can’t feel better about my exam.”这句话听上去结构是否定的, 但在英文中正是这种结构上的否定表达意思上的极端肯定。而“He’s the last person I’d like to see.”则是用肯定的形式来表达极端否定、极端不情愿意义的常见方式。

1.4 情景知识和社会语言知识

语言教学是以社会学、语言观为基础的。G.Brown (1997) 也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

听力材料大部分模拟大学生毕业后, 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英语听力使用场合。这些场合又包括了大量更加具体的交际事件类型 (genre) , 如日常会话、消费服务、广告、讲座、讨论等等。这类事件不仅仅充斥音系、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 以及一般的有关语篇衔接方法之特点和功能的篇章知识和有关言语行为的功能知识, 还渗透着情景知识。即学生必须了解这些特定交际场合和事件的典型的发生场所、场面、参与人的身份与关系、目的、话题范围、媒介、方式、所使用的语言变体等一系列情景语境特点, 以及社会语言知识, 也就是掌握在该种情景语境中语言使用者通常所遵循的特定语言使用规则。谁不了解这些, 就无法真正理解语篇。

2 应对听力理解障碍的策略

2.1 培养兴趣, 树立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Wills把动机也列入重要的语言学习条件, 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Krashen谈到情感过滤假设时认为, 如果学生上课时心里紧张, 他们的情感因素会形成一个“过滤器”, 把语言的输入阻挡住。所以听力中必须树立“争取全局胜利”的观念, 放松心情, 最大限度地提高听觉器官接收声音信号的灵敏度和正确性。对于英语学习的弱势群体, 教师首先要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进步, 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创造课内外各种合适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重视参与, 创造一种轻松活泼、有启发性、有时代感的英语学习气氛, 逐步减轻他们的畏惧感, 消除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2.2 强化听力微技能的训练

对于接受听力训练的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一种技能是辨音。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 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教师可先采取让学生听单音的方法和进行最小对立体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随着学生辨音能力的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将语言单位逐步上升到句子或篇章。在听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流产生感性认识。

对于语法和词汇,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 只有被储存在长期记忆里的东西才能永久地保留在大脑中, 并能适时地自由应用。为了听懂大段文章, 就必须扩大英语听力容量。依照韩明莲的教学实验和体会, 这需要从短句-对话-语篇逐一强化训练。根据科学推算, 一个英语学习者想要达到中级熟练程度, 他需要大约2500小时的训练。听力强化训练最好每天进行, 至少每周三次, 每次1~1.5小时。大量的训练要靠学生课后自己进行, 但每项训练必须有教师在课上的培训与指导。短句训练, 至少需要20学时, 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读音技巧, 如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和升降调等,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辨别容易混淆的因素、单词及各类句型结构:对话训练, 至少需要30学时, 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听懂较长内容和“弦外之音”的能力, 能够辨别习语、谚语、反语、重复、反问等, 根据上下文逻辑推理说者的真实含义:语篇训练, 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至少需要50个学时的教学时间, 先从较短的语篇开始 (如0.5~1分钟的篇幅) , 随后过渡到2~3分钟的篇幅。

语篇听力练习时要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 及写下少量英文字母用以表明所听到的详细信息和内容顺序, 用于提示, 防止遗漏。上述训练过程足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听力基础, 使之信心倍增、兴趣递加。语法困难则可以通过句型练习, 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记忆, 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大意。

2.3 注意情景知识与社会语言知识的渗透

重视增添情景知识和社会语言知识介绍的内容的选择。每篇文章背景介绍之后提供多篇该类型交际事件的、具有其真实和典型交际特点的听力材料, 供学生课上、课下操练, 在提高听力各种技能的同时加深对该类型交际事件特点的理解。采用课前学生阅读、课堂教师总结的方法。背景介绍占用课堂时间不多, 但却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对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 掌握应对各种类型交际事件的行为和语言规范, 能够有效增加听力材料内容和形式的实用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为口语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

5 结语

作为成熟的英语教师, 应该设计、训练、培养大学生英语听力的能力。多安排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听力材料, 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听, 直至学会运用英语思维、理解文章结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而且还能直接促进个体的英语运用能力。成为象《大纲》要求那样合格的人才。

摘要:面对英语教育中的最薄弱一项教学任务, 本文列举了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发生的, 语音、语法、词汇、心理因素、背景知识等几项主要障碍。并从理论及现实操作上探讨了针对几种主要的听力教学障碍, 教师的应对策略。方法科学性强, 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

关键词:障碍因素,焦虑,策略,兴趣,微技能

参考文献

[1] 吴信强.大学英语交际功能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0.

[2] 潘之欣.大学生英语听力需求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 .

[3] Brown, G.The Nature of Comprehension[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 (4) .

[4] 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91.

上一篇:精神激励在科研激励机制中的地位下一篇:腹腔镜下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