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竞争矛盾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企业管理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重点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体现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企业管理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部竞争矛盾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部竞争矛盾管理论文 篇1:

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可分为内部竞争力决定要素和外部竞争力影响要素,企业内部竞争要素决定企业竞争力基础水平,外部环境要素通过内部要素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相对强弱。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商业零售企业;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作用机制

The Components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Commercial Retailing Enterprises

ZHANG Jin-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Both internaland external elements compose commercial retail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nalelements decide the basic level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xternal elements decide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y are combined to make the overall level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2004年11月20日,我国零售企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零售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将零售企业竞争力分解为可以把握的各类要素,并且对这些要素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给予合乎逻辑的解释,形成一个分析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逻辑构架,为零售企业提高竞争力找到对策基点。

一、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内部形成要素及其作用机制

商业零售企业内部竞争力形成要素主要是指企业控制的资源、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等。其中,零售企业可以控制和利用的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资源,具体来说有:商誉资源、人力资源、商品资源、区位资源、店铺资源、物流配送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基础设施资源、顾客资源、供应商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企业用来提升自身效率和效益,制定与实施战略的基础。资源能否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能力可以增加资源价值。零售企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拓展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获利能力等。这些能力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企业对外辐射力和对内凝聚力。零售企业所掌握的知识是指不受物质资源约束而本身却能物化为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学识”。它包括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水平、赢利模式、企业文化等。[HJ1.8mm]

形成商业零售企业内部竞争力的资源、能力与知识在概念的内涵上不是截然相互排斥的,外延上有交叉,相互之间也可能具有可转换性,其基本逻辑关系是:资源具有基础性和可实现性,决定了企业经营实力;能力具有开拓性和能动性,决定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知识具有创造性和决定性,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性。企业资源体现为存量,其中,有形资源大多数是可交易资源,能够通过市场买到;无形资源需要通过长时期的积累而形成。企业能力体现为流量,它是企业的一系列功能和行动,企业能力同样需要时间积累。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是一种互动关系,资源有助于能力发挥,能力能够聚集资源,而企业拥有的异质性资源形成独特能力,企业独特能力吸引和产生异质资源。因此,资源与能力的合理组合可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层次。知识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细胞,主要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中,而且无法买卖,组织只有通过有效管理将这些隐形知识转化为企业显在组织资源才能为企业所用。知识有助于企业集聚资源,是企业形成能力的原动力,所以,一般来说,知识居于竞争力因素的最里层,能力、资源处于较外层(图1所示)。

二、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外部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制

根据作用力大小可以将影响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分为微观环境要素和宏观环境要素。

(一)商业零售企业微观环境要素及其作用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任何产业中都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产业竞争强度和竞争规则,它从总体上决定着产业的赢利性。商业零售企业微观经营环境是由对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影响的、企业无法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构成,包括供应商、竞争者、消费者、辅助商、公众等,其中,最主要的微观环境要素是供应商、竞争者和消费者。

1.供应商。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供应商一般都是制造企业。一些实力强大的制造商,会以自己高知名度品牌、充分信息、发展纵向一体化潜能等优势,向销售商争取尽可能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条件,给销售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有一些大制造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销售模式,一方面在零售商的渠道里销售产品,另一方面自己建立销售网络,以新进入者身份加入市场,参与瓜分流通环节利润。供应商这些行为的结果是降低了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供应商对零售企业的压力主要取决于:该商品供应者数量、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程度以及该商品对其所在业态的重要程度。

2.竞争者。商业零售企业的竞争者可细分为相同业态竞争者、潜在进入者和替代者。相同业态企业的目标市场、商品组合、卖场布局等方面差异性很小,因此,一家零售企业消费者的流失更多地体现在相同业态之间的流动。影响相同业态内部竞争程度的主要因素有:供求关系、竞争者数量、竞争对手在商品价格水平、服务质量、购物环境等方面与本企业的差异等。潜在进入者包括零售业中以新业态形式进入的企业、已有业态的新进入者和外资零售企业等。第一类进入者的进入可能性和对企业的威胁大小,一方面取决于不同业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不同业态的进入壁垒。目前对我国中资零售企业来说威胁最大的是有生命力的新型业态进入者和外资零售企业。替代者在零售业中表现为非店铺式零售方式和非主流零售业态的出现,如电视购物、邮购、网络销售的迅速扩张,和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已经形成与传统店铺零售企业争夺市场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3.消费者。消费者对于不同业态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主要表现为要求零售商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需求压力大小除了取决于所销售商品的供求关系外,还要受到消费者的需求结构、购买能力、商品信息掌握程度等因素影响。

构成企业微观经营环境的各方利益实现取决于消费者,消费者的认可是企业生存发展前提,因此,消费者是企业微观环境的核心。作为竞争者的潜在进入者、替代者与相同业态竞争者处于相同地位,它们与企业共同争取有限的顾客资源。供应商是企业在争夺顾客资源过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由于行业特殊性,某一零售企业的绝大多数供应商同时也可能是其它零售企业的供应商,因此,零售企业不仅要与竞争者争夺顾客资源,还要争夺供应商资源。对供应商资源的集聚能力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和竞争优势的可持久性。

(二)商业零售企业宏观环境要素及其作用机制

宏观环境要素是指那些给企业带来市场机会和造成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这些主要社会力量与微观环境要素一样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只是相对微观环境要素而言其对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其中,人口环境主要影响零售企业客流量、商品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业态选择等;经济环境要素直接影响消费者现实购买力,从而影响零售企业业态选择、商品组合、价格水平;新技术革命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带来新的零售方式和影响消费者购物习惯;法律法规是对零售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规制,也可能是对零售业发展进行保护;文化是影响人们欲望和行为深层次要素,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风俗习惯会影响零售企业商品组合、提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而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会影响零售店内外装饰和购物氛围营造;自然环境优劣会影响店铺营业时间和运输与仓储条件等。

宏观环境各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并不是相同的。对于零售企业来说,经济环境和政治与法律环境最为重要。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一国经济环境一方面决定了下游消费者购买能力和需求结构;另一方面决定了上游制造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处于中游的零售企业业态选择、商品组合及价格政策等。而一国政治与法律环境,特别是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是否合理、是否完善也将直接影响一国产业发展前景。除此之外,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也会对企业竞争力提高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三、构成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各层要素的逻辑关系

(一)企业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企业向环境溢出的因子会参与环境变化过程,进而影响环境变化的质与量;同样,各种环境因子通过主动、被动地向企业输入,也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及其生存与发展能力。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和根本原因;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原因,是事物发展条件。外因作用不管有多大,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企业内部要素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外部环境要素通过内部要素决定企业竞争力相对强弱,因此,培育企业竞争力的着眼点是从企业内部入手,炼内功。当然,内因决定论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企业面临的是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使得企业竞争能力高低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要素。外部顾客需求决定企业内部功能,外部市场规则决定企业内部制度。企业资源来自外部;企业利益来自外部,价值能否实现及实现多少取决于顾客认可。正是由于外部要素变化决定了现代企业应获取什么资源,具备什么能力,采用什么样的运作模式,企业在重视内因的同时更要重视外因,不仅仅要学会适应环境,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环境要素,并在可能情况下使环境要素沿着对企业有利的方向变化。实践证明,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最为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环境发生变化需要新经营行为时,具有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企业。他们通过事先制定的计划来控制变化,以保证现行战略对环境的适应。具体到商业零售企业,就是要在集聚企业内部资源,增强各种能力的同时,形成一个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和获取更大利益的以商业零售企业为主导者的商业生态系统,将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各种外部要素聚集到这一系统中,并与企业内部优质要素相结合,在保持效率的同时,获取最大效益。

从以上分析可知,虽然企业竞争力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要素,企业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性质与数量决定企业利用外部要素的效果,但企业外部要素在企业竞争力形成和提高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实际上,在企业竞争力形成这个问题上,内外要素共同起作用,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二)外部宏观环境要素与微观环境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构成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宏观环境要素与微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这些外部环境要素的协调发展是企业竞争力形成和提高的有力保证。企业在关注各种环境要素自身变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同时,还要关注这些环境要素变化对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因为这些间接影响或多或少也会制约企业各项决策。

就商业零售企业而言,影响其竞争力的各种外部要素构成企业外部商业生态系统。这些外部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将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从而有助于提高商业生态系统整体竞争力。而商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决定了作为其成员的商业零售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同时,对于构成商业零售企业外部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也不能“一视同仁”,相对于宏观环境要素,微观环境要素离企业最近,对企业各项决策影响较大,应根据这些环境影响要素对企业贡献大小进行分层管理和重点管理。

(责任编辑:习文)

作者:张金萍

内部竞争矛盾管理论文 篇2:

企业管理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企业管理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重点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体现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企业管理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要加强企业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做出调整让企业能够更好适应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本文对于企业管理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的探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企业管理竞争力内涵分析

前人基于企业管理竞争力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概念基本上没有争议,主要是指:“企业通过管理基础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技术的采用,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制约下,能够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并最终能以低成本、高效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新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是企业提高管理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任何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提升过程均不能完全跨越这两个环节。同样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信息的应用来保持企业管理竞争力处于持续提高的状态,否则终将被其他企业所超越。二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前提。三是由于企业在发展中同时受到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是否能够有效使用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时企业管理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其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竞争能力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当中,因此企业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够基于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五是企业管理竞争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企业在多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障企业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管理竞争力。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管理竞争力提高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企业管理竞争力分析

(一)企业管理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渠道为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创新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会积累大量的经验,企业管理经验积累的越多企业的管理工作就越娴熟,管理基础以及管理创新力也就越好,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企业管理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对管理经验进行不断创造以及创新的过程,在本世纪初期泰勒提出了著名的泰勒管理理论,在企业发展中有效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不同于其他事物,管理的本身就属于创新的范畴,因此管理没有可复制性,这也是管理科学有别于技术科学的最大区别[2]。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受到企业自身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来自竞争对手、来自市场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企业均具有其特殊性,这便从根本上决定了任何两个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均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新形势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竞争力必须要加大对管理创新的重视力度。但是在管理创新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真正的管理创新为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做做表面工作;另一方面管理创新必须要具备科学的思维,不能抛开科学的约束而漫无目的的创新,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方式进入极端化,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套用了一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而没有深刻理解管理的精髓,将会浪费企业资源,同时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必须要深深扎根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并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作为主要目标,才能够真正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二)企业管理竞争力的体现

企业管理竞争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在企业发展中主要通过其他方面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包括直接体现以及间接体现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综合到一起共同构成了企业发展在市场上的最终的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企业服务、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以及生产成本;企业管理竞争力的间接体现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企业创新性、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

首先分析企业管理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1)企业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和消费是一直对立的,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企业便难以高效实现产品的交换。而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服务便是有效解决该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均注重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客户对于商品的满意度,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可以有效弥补商品的一些不足[3]。因此企业服务质量是企业管理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2)生产效率。基于管理学理论,管理的各项职能其最终均要體现在提高企业效率上。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现代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以及环境五个方面,其中时间已经逐渐成为竞争的首要内容。对于不同企业来说,谁能够在更短短时间内推出同一款产品,谁便能够更好的占据市场先机,获得更多的利润。

(3)产品质量。质量是产品最为重要的属性之一,也是决定企业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就说产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价值的形成。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各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在进行产品质量的竞争,因此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也直接体现这个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4)产品价格及生产成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企业产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收益水平。特别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以及企业的经济收益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管理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产品的价格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产品的消费者来说,价格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价格较低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分析企业管理竞争力的间接体现。

(1)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特别实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调动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旺盛的企业生存发展活力,进而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一种软实力,是短时间难以复制和超越的,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营造积极的氛围,对于鼓舞团队士气以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

(3)企业创新性。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剧烈,企业要想形成核心竞争力,创新已经成为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企业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企业的管理创新、生产创新等多个方面。但是不管哪个方面的创新均会积极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是企业管理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4)人力资源。作为科技技术的掌握者和使用者,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意识等均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此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5)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分析,本文提出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分别为经营能力、控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企业文化以及协调能力。这八个方面一是反映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水平,二是反映管理的创新能力以及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企业通过对自身进行管理竞争力评价,可以更好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进而不断优化,更好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韫颖, 常世旺.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對策探讨[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3):10-11.

[2] 唐召斌.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如何有效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J]. 中外企业家, 2017(9):94-94.

[3] 高洋. 基于人资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探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8(1):69-70.

作者:徐云

内部竞争矛盾管理论文 篇3:

正确处理内部利益矛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摘要:和谐企业有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要从协调内部利益矛盾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协调好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从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文章从处理企业内部利益矛盾的角度出发,浅谈建设和谐企业的途径。

关键词:内部利益矛盾;企业和谐发展;处理方法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正确处理企业的内部利益矛盾,保证企业和谐发展非常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和谐发展。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正确认识改革、稳定和发展三者的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认识改革、稳定和发展关系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适应目前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形式。

(一)发展是促进企业和谐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若企业发展良好,就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所得,进而可对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和谐环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创建和维护,如果企业的发展长期滞缓或落后,会影响员工信心及收益,这不仅会激发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还会激发股东和职工的矛盾,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人才流失等现象。因此,坚持发展是促进企业和谐的基础。

(二)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内外种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并根据客观形势进行有效改革,必将导致企业发展的落后。因此改革是企业保持活力,促进发展的动力。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革期,不能盲目跟随,也不能过于保守,要充分分析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综合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稳定是改革的客观需要

改革是对企业旧有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的革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但如果改革的步子迈得过大,在改革过程中没有考虑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有可能導致改革的失败,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破产,所以稳定是改革的客观需要。在改革过程中,要保持企业的动态稳定,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从而为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了解企业内部的利益矛盾,提高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

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公司员工,债权人、上下游企业商、政府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关系,一个企业要长久生存,必须考虑协调好内外部各方相关者利益。企业自身就是一个不断产生并不断分配利益的场所,而利益的产生和分配必然会导致内部矛盾的发生。企业的内部矛盾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矛盾。

1. 旧有业务与新设业务的矛盾。企业可利用国家的行业扶持政策,了解朝阳行业并对其投资与开展业务,进而更好地扩大投资积累财富。由于企业战略改变,导致吸纳人员、资源调配与投资转移,再加上新旧部门磨合等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新旧业务的人员及部门之间的矛盾。

2. 所有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企业所有者指的是企业的股东,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机构或者国家。所有者对利润分配的比例越高,在企业中形成的资本积累就越少,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利润分配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留存收益用来满足公司资金需求,采取现金股利政策是不可取的,避免增加资金流出,可以采取股利分配政策来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和投资的需要。

3. 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矛盾。企业获取利润需要付出人工成本和创新成本,不合理的薪金制度不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新性。薪金过低会导致人员流失,薪金过高,会造成员工安逸懈怠,同时企业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企业压缩成本。

4. 劳动者和企业所有者的矛盾。劳动者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矛盾是企业的基础矛盾。而根据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来看,解决劳动者和企业所有者之间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解决。首先企业要对用人机制进行改革,采取双向选择原则来调节企业与人才市场的供需;其次劳动者向所有者的角色转换。例如企业员工达到一定年限,做出一定贡献的劳动者,可以参股成为企业所有者,此方法将个人职业前景及利益同企业的利益目标相统一,让员工尽心尽责为所有者创造价值财富。

5. 特殊条件下的矛盾。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特殊条件下的矛盾,企业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对于国企来说,不能通过下指标的方式来达到淘汰员工的目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改良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其次,企业的改革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采取过激的方法开展改革,要在动态的稳定中进行改革工作。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改革活动进行监视,保证改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考核体系上将团队成员的物质奖励与集体绩效挂钩,将精神奖励与团队成员的个体目标挂钩。最后,改革方案要兼顾各方的利益,特别是职工的利益。企业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认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分配制度,保证以上几种利益矛盾体分配方式的公平和公正,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处理企业内部利益矛盾的方法

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展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人才流动性大大增加,利益分配的方式和计划经济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因此如何协调好企业的利益分配,保证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保证。企业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①企业要认真遵循《劳动法》中的规定,保证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②相关监管机构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要加大对劳动用工合同的监管力度;③对劳动条件进行改善;④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

(二)采取有利的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会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体制问题,股利政策包括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股利分配政策成为公司治理各相关利益的重要内容,采用现金股利分配方式,需要考虑未来公司的资金情况,投资需求、偿债情况,为减少真金白银的流出,采取股票股利分配政策是较好的选择。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只是资金在不同账户之间的转移,对投资者而言只是名义股份的增加。选择适合企业的分配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處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三)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不能与单独部门目标或个人目标挂钩,这样易发生矛盾冲突。薪酬制度制定的宗旨是追求企业总目标,而不是部门的子目标。人力资源部要从全局出发,从战略目标出发,薪酬系统设计的重点在于整个团队和跨部门的目标的统一,这样则有利于降低冲突。

(四)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各部门及人员形成互相制衡体系,保证了企业战略在各责任主体之间得到贯彻与实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监控和对差异进行及时的分析,可随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责任部门预算进行调整,以达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获得多方面的共赢。

(五)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

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缓解企业内部矛盾的方法,企业要通过文化引领,促进企业的和谐。根据调查发现,几乎全部的优质企业的企业文化中都具有和谐的特质,可见和谐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而企业文化更是和谐的载体。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和谐因素,从企业内部的矛盾出发,不断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而优良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会对企业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员工竖立核心价值观,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中,和谐的企业是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从协调内部矛盾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协调好企业内部各方关系,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企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峥.强化廉洁文化建设 推进企业和谐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1(06).

[2]陈小芳.浅析如何利用管理手段实现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效益最大化目标[J].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012(12).

[3]鲁芳.以人为本理念下探讨企业的和谐发展[J].中国商贸,2012(03).

(作者单位:中华康普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作者:齐迎新

上一篇:媒介认知能力管理论文下一篇: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