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矛盾原理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大学之间围绕着生源的竞争开始凸显。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对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作进一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政治矛盾原理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政治矛盾原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1:

高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 要: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要想保障教学工作高效的运行,就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以高等教育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以人才为中心,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设,提高教学管理队伍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得高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建议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使各种教育资源日趋紧张,对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扩张,导致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存在许多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管理还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大部分的教学管理者都认为教学管理只是管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事务和条框,以行政命令和教条式的管理方法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这种管理观念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性,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全被忽视,成为空中楼阁。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一直强调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问题,但是教学管理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还常占主导地位,管理者“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念,还尚未真正树立。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与更新依然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2.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化倾向严重

在当代管理理论的影响下,高校管理应采用科学化、市场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虽然我们国家早已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但是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理念还很滞后。相对发达国家,我们的教学管理理念很陈旧,并且有很多高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教学管理模式,即行政教育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程度很低,教学管理者成为支配教学运行的核心和主体,而教师成了高校管理的客体,这就使他们的教学管理权力流于形式,不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在以往旧的行政型教育管理管理模式下,教学方法就必须按照规定,按部就班,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使得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弹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培养。强调按照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制定很多规章制度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容易激发师生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正常发挥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在建国初期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高校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高校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手段流于形式,信息落后

很多高校为了评估和检查,努力的满足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的需要,多方筹措资金经费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投地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改善。对实验室的建设、网络系统、图书资源等也是加大力度的修建和增添。但是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机会少。部分高校认为教学管理就是调排课,保管学籍档案,安排考试、检查课程教学等等,导致高校领导将教学管理看成是例行工作,对教学管理经费和精力投入不足。另外,虽然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高校早已得到普及,许多高校都搭建了网络化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使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教学各环节所提供的实时信息。但是很多学校都是流于形式,不是按照本校的相应需求来搭建教务系统,导致教务系统软件的开发不适合本校学生和老师使用,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管理很难落到实处,许多高校建立了网络化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开发还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很难落到实处。只有诸如教学计划、排课、学生选课、考试以及考试成绩、学生的基本信息等一些简单的操作完成了信息化,而其他大部分事务普遍还处于手工操作状态。

4.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改革创新。教学管理队伍作为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政治上、业务上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高等院校的素质、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往往都是由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的,但是各高等院校具有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员缺乏。大多高校各个管理人员被繁杂而具体的事务缠身,而且学校行政机构又繁杂,每天疲于应付,身心劳累,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对于教学管理前瞻性研究和教学管理改革等重大课题就更加缺少时间去研究学习。并且,很多的高效管理人员对于专业的教学管理知识教育毫无接触,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教学管理理论性的学习和研究更是从未涉及,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完全模糊,缺乏教学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创新意识,这种滞后的现象很难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

二、提高教学管理的建议

1.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进行研究,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带领高校教学管理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创建一个健全的教学管理机构,并且使管理职责明确化,制定教学规章制度科学化,使得各项教学工作规范性建设加强,充分协调各环节教学,让各个环节的教学有章可循。各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广大师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这一理念谨记于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促使将教学管理转变为教学服务,对他们的管理是通过对他们提供完善的服务来进行的,实行服务式管理。在此过程中,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使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才智,使效果达到最佳。

2.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制度创新是基础,机制完善是关键。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对于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十分有利,并且将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其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了解了如何培养人才。纵观改革全过程,要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将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并结合教学和学生管理最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抓紧修订完善,并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继续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制、督导组反馈等机制,对教学质量评估要准确、及时,方便尽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督导机制的导向作用和约束力充分发挥到极致,规范其管理,齐抓共管,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模式。

3.建立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管理队伍

进入21世纪后,迅猛发展的高等教育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适应这一要求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与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首先,挑选对于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基本功扎实,职业道德良好、品德高尚,拥有极强的责任感、责任心,对人对事认真负责而且要强调其办事能力、沟通能力和具体协调能力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注重知识的更新,要对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制订计划,通过教育管理者对最新研究成果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提高综合专业素质,通过运用教育管理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再次,应具有信息化管理素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学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和规范化。使教育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教育科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基本原理,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具备操作计算机和使用网络的能力,利用好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4.增加教学管理工作投入,努力实现微机化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教学管理充分的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加大对教学管理的投入。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能够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正确、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往往需要完成大量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工作,全部靠手工操作完成是不可能的。在现代化进程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平台,为教学管理工作打造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因此,高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设备,以实现微机化的教学管理。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刻不容缓,因为教育管理关系着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的基础。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努力打造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以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未兵.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5).

[2]陈宏涛,吴锡冬.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8)

[3]王青.浅谈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人本化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0,(12).

[4]张兄武,徐银香: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2).

[5]张锋.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3).

[6]黄金莲,龙飞,莫艳云.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Z5).

作者:周广迪

政治矛盾原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2:

高校教学管理现状思考

摘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大学之间围绕着生源的竞争开始凸显。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对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作进一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管理;现状;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大量新情况、新现状需要我们去分析,其中高校教学管理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方面。

一、分析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显现出新的状况。在一些高校,主要领导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管理上偏少,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教学管理问题更少,教学管理似乎成了分管领导等少数人的事。对高校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也必须遵循科学管理的原理。当前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用它指导教学管理工作。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教学管理跟不上教育规模扩张的矛盾暴露无遗,并成为严重制约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下降的迹象。随着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体系,这必然要求对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变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增强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办学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为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对策,实现高校高等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教学管理思考

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上,表现为教学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目标错位、教学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教学质量监控不力等。它从根本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有的高校存在着“一流校舍、二流师资、三流管理”的问题,制约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的办学活动应当遵循经济和学术制约的两大规律。大学本质上是一个集中储存、创造和传播高深知识的学术和教育机构,满足社会需要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唯一依据。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制约教学全过程的主导因素,教学管理的关键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1]。如何创建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管理环境,激励每一位教师能按教学管理要求进行自我控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

三、高校教学管理中现状分析

由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薄弱,教学管理艺术欠佳,加上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管理者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教学管理未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未能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1.高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薄弱。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强调要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积极因素的调动;在考虑整体利益的同时,充分尊重个体的选择;在关注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使人的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成为可能。①教学管理制度激励作用不明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把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整体中去。制定的制度不仅仅起到约束人、规范人的作用,还要更多地起到激励人、开发人、调动人的作用,在制度建设的着眼点上则要综合考虑到教和学的双重因素。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意识不强。由于我国高校的特殊环境,形成了传统习惯和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人、财、物和教学计划,招生和学生毕业分配等,都是由国家实行计划管理。有些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无需进行教育科学调查研究,也不需要进行创新和进行资源分析、利用,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家政策。面对知识经济和教学改革的浪潮,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加重要。

2.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在强调加强教学管理,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1)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程度不够。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多数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是使用多而培养少,任务重而待遇低,干活多而认同少,批评多而表扬少,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不安心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辅助性、服务性、事务性、整体性的特点,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教学管理人员多为“幕后英雄”,没有具体的工作业绩;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满足师生的需求,每一位教师或学生无论从性格、年龄、喜好上都是一个个性鲜明服务对象,任何一个管理人员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求必应,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和需求,坚持原则就必然得罪一部分人,辛勤劳动难以得到大家的正确、客观的评价;加之目前,在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领域中都有其相对充足的专业技术职称名额,学生辅导员也有其行政级别,而教学管理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在普通高校中名额少,普通的管理人员难以评聘,很多管理人员可能一辈子下来都还是一个科员级别,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调到其他岗位去工作,以利于自身的发展。以上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2)实践教学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在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对实践课程给的学分很少,有些实践课不配备教材,因为与校外有关单位联系困难,学生基本不走出校外实践,只是在校内走走过场。实验经费控制得也很紧,很多材料无法购买,减少了学生动手创作的机会,学校对实践教学所应达到的目的要求不高,从而导致了学生混学分的现象。(3)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高校忽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对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都不够。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不够稳定,服务意识较弱。普通岗位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水平整体不高,有些学校教学管理岗位职称长期不开评。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复合性人才较少,有专业背景既懂教育又会管理的人才稀缺。一些教学管理人员缺乏成就感,心理压力大,工作繁忙琐碎,在职称、待遇、地位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看不到职业前景,因而不安心本职工作。导致教学管理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较低,运用现代技术执行管理任务的能力较弱。①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忙,教学工作繁琐、乏味,工作压力大,常常使教学管理人员产生消极情绪,一些教务人员由于缺乏从事繁重教务管理工作必备的心理素质,常常感到心烦意乱,对教学管理工作产生厌倦情绪,想方设法调换工作岗位。②教学管理人员地位不高,得不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尊重。③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大。高校长期对教学管理队伍不重视,对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因素都使得教学管理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导致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例如:我院2000年至2011年,在11年时间里,普通本科教学秘书更换了5位,每位教学秘书在岗工作时间:平均为2年,最长4年多,最短近1年。

四、积极措施

高校不仅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而且要重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1)教学秘书直接参与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和学籍管理等工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学生、教务处及教学单位之间的桥梁,是教学管理工作各项政策和措施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力量。优秀教学秘书的评选和奖励,可以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提高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学院的管理效果和效率,也就使得教师、学生和教务处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2)教师的思想工作直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向问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解决日常的大量的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同时,要辅之以物质福利待遇方面的鼓励,由此来激励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学中,鼓励教师做到教有方向、教有所成,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3)创建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环境,引导教师树立起主体意识,积极开发教师的心理潜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坚持自我调节,自我达标,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教师队伍的整体向着学年教学循环、学科教学配合、高素质水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2]教育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建设高等教育大国的辉煌历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

[3]胡宗仁.领导学名著选读[Z].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内部资料,2008:248.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吴琴(1963-),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吴大中(1958-),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吴琴 吴大中

政治矛盾原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3: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与建设的思考

摘要: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领导的参谋助手,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及作用着手,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就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教学秘书 队伍现状 队伍建设

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高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学秘书是指在高等学校院一级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中负责各类工作,并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有关工作的教学辅助管理人员。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相应地提高,由此,也加大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强度,对教学队伍形成了严峻的考验。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直以来,教学秘书承担着琐碎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投来千条线,一人来收网”,可见其工作和地位的重要意义。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将教学秘书岗位视为“办事员”。其工作的特点和作用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教学秘书队伍的发展与建设严重滞后于教学管理的需要。在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教学秘书是最基层的工作者和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始终处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其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探讨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及作用,分析教学秘书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學秘书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一)教学秘书的职责。

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是在教务处和教学部门领导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教学管理原则,运用恰当的管理方法,组织和协调各项教学活动,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提供必要条件,并对由此形成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整理、统计和保存。具体地讲,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协助部门领导制订、实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并及时协调、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助部门领导做好教师教学质量检查与监控;协助部门领导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教学和学籍管理方面的规定;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收集、整理、保存有关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资料;组织安排考试,并做好成绩管理;组织安排相关业务会议;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等。

(二)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

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其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辅助性与独立性,教学秘书的工作是为了协助教学部门负责人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其业务工作从属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和本部门负责人,受双重领导,处于从属地位,但在具体处理教学管理事务上有一定的独立性。2.政策性与灵活性,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与原则性:教学秘书是各种教学管理政策与规定的基层贯彻者和实施者,直接面对政策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与差异问题,需要灵活地运用各项政策解决实际问题。3.例行性与时限性,学校教学以学年、学期为周期不停地运转,学籍管理、课程安排、考试与成绩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都具有周期性,教学秘书的工作则相应地具有例行性:与例行性相应的就是教学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学生选课、教材征订、教学资料与试卷的印制等有严格的时间要求。4.综合性、繁(复)杂性与准确性,教学秘书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涉及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工作难度大,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教学秘书工作琐碎繁杂,但要求准确不得有任何失误与差错,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5.管理、服务、教育的有机性,教学秘书是教学辅助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但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更多地具有服务性,需要为教学管理领导、教师、学生服务,同时教学秘书也通过管理与服务对学生起到直接与间接的教育作用。6.机密性,教学秘书工作涉及试卷与成绩管理、教学文件与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具有一定的机密性。

(三)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的职责决定了其在教学管理中具有以下几点作用:1.助手与参谋作用,教学秘书是协助部门领导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是领导者的助手;同时,教学秘书根据自己在管理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为领导的决定提供参考意见,具有参谋作用。2.沟通与协调作用,教学秘书因工作需要经常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及其他教学部门进行联系,特别是与本部门教师、辅导员、学生进行联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需要与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教学秘书还要协调部门间、人员间、事件间的不同矛盾与冲突,以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学秘书在不同工作对象中起着沟通与协调作用。3.窗口与公关作用,教学秘书经常代表本部门与其它部门、单位进行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接触和交往,其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及精神风貌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学秘书自身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同时也反映出所代表的部门作风、形象和管理水平,起到窗口与公关的作用。4.信息枢纽作用,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在工作中需要把学校及部门的政策、决策等信息向师生传达,同时也要将师生的意见反馈给有关部门的领导,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中起到信息枢纽作用。5.管理育人作用,教学秘书虽然不直接参与教学工作,但可以利用工作中与学生联系广泛的特点在育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6.查考鉴证与咨询解答作用,教学秘书在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中,要编制大量教学文书,其中一部分将立卷归档。成为重要的教学文件档案,备日后查考。这些教学文件档案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对稳定教学秩序和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继承和借鉴价值。教学秘书熟知学校有关教学的政策、文件、规定及操作流程,在师生询问时能给予正确解答,起到咨询解答的作用。

二、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现状。

1.政治素质。教学秘书处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范围广,内容多,责任大,要求其要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和任劳任怨的高尚情操。另外教学秘书工作政策性与原则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中中共党员比例仅为30%,这与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相比明显有所偏低,但在近几年年度工作考核中高校教学秘书共有10人,次被评记功、11人,次被评为优秀,这说明高校教学秘书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应加强培养与引导。

2.年龄与工作年限结构。同样从有关调查资料中看,在队伍年龄与工作年限结构上,教学秘书中有90%在40岁以下,有50%工作年限不到5年,说明高校教学秘书比较年轻化,能适应现代教学管理需要,但客观的不足之处

就是缺少必要的管理经验。

3.学历与专业结构。有关资料显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学历结构中有50%是大专学历,相对于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其他行政管理队伍而言,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学历结构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专业对口性上看,有60%是对口专业,说明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对口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职级与职称结构。据统计,高校教学秘书职级结构中文员、副科、正科比为4:3:3基本合理,但职称结构上只有一人为中级职称,其余没有职称,职称结构明显不合理。

(二)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秘书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教学秘书工作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充分,在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上缺少长远的统一规划,造成其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不尽完善。主要表现为整体学历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专业对口性不强,部分教学秘书都非教育类、管理类和文秘类专业出身,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不熟悉现代化管理思想,缺乏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工作中主要是靠经验型管理方式,难以改进和提高教学管理方法和整体水平。

2.教学秘书队伍人员配置不足。高校扩大招生,在校生人数和任课教师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教学秘书数量增幅较缓。如某校2000年在校本、专科学生为2441人,2005年增加到9104人,增长了3.73倍,而教学秘书人数仅由6人增加到10人,只增长了1.67倍,教学秘书队伍的增长率明显低于学生的增长率。管理幅度增加后,其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从这个意義上讲教学秘书数量的增长应远高于学生、教师的人数增长速度,只在这样才能确保管理质量。

3.缺乏业务学习与岗位培训,以经验管理为主。高校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层次,就必须提高教学秘书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教学秘书需要掌握有关管理学、教育学、秘书学理论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以适应教学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这就需要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教学秘书的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高校教学秘书基本上属于经验型管理,对新进的教学秘书没有岗前培训,在工作中又缺少岗位培训,也没有组织教学秘书进行业务学习与交流。

4.工作待遇低与制度不健全。教学秘书的工资、津贴及待遇难以和教师、科研人员相比,与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相比也不高,按科员级别聘任,最高也就是正科级,再无法上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影响到教学秘书的待遇,同时也影响到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在职称上,高校还没有明确教学秘书的职称聘任规定。

三、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重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要有意识地加大建设力度。

目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足,对教学秘书队伍建设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学校需要根据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按一定比例配置教学秘书,对教学秘书的学历、专业、年龄、性别等组成结构要有意识地控制,把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二)把好进人关,优化学历与专业结构,多渠道提高学历层次。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和就业机制的转变,高校教学秘书队伍正在不断地向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方向发展,学校在引进教学秘书人员时应注意对其学历和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对在职教学秘书加强在岗继续教育,把教学秘书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为其提供进修深造机会。

(三)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提高教学管理理论水平,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有组织地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管理研究,由教务处牵头,对教学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探索和试验,建立教学管理研究立项制度。学校每年可拿出一定科研经费支持教学管理研究。使教学秘书能参加教学管理项目的研究活动,并鼓励其要不断研究教育理论,总结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撰写教学管理研究论文,将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加强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重视和支持教学秘书参加管理业务讲座会,提供机会让教学秘书外出参观学习,扩大业务工作视野。学校可利用现有资源,对教学秘书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如管理学、教育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短期培训。

(四)重视优化职称结构,做好职称的评审和晋升工作。

学校可以考虑把教学秘书划归教师编制或研究员系列,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体系,从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从长计议。在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学校可给予有效的政策保障,为教学秘书在评定技术职称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其尽快成长,从而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队伍。除为教学秘书设定可持续发展的职称、职级制度外,学校还应对长期从事教学秘书工作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教学秘书安心本职工作,同时为教学秘书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前景,使其具有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

(五)引入激励机制、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和评奖工作,充分肯定教学秘书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学校应开展教学秘书之间的岗位争优活动,评选优秀教学秘书,促进教学秘书自身的学习。教学秘书工作比较具体而细致,难以见成效,不容易被重视,在政治待遇、利益分配和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劣势,需要改革现有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秘书待遇,使之与其工作地位与作用相适应。

总之,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容忽视,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改善教学秘书队伍结构、提高教学秘书队伍整体素质是高校工作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秘书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师生、全面推进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习文主编.秘书原理与实务——秘书原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谢芸.协助协作协商协调——论高校校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的定位及功能.高教论坛,2005,(3).

[3]徐东.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3).

[4]毕灵敏.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理性思考.科学教育论坛,2005.(9).

[5]蔡银宁.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作用及素质培养.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2).

作者:徐 庆

上一篇:二类疫苗社会医疗保险论文下一篇:归纳总结物流金融体系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