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风险告知是学校体育活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篇1:

高校群体体育活动开展研究

摘  要:高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部门十分提倡支持的,因为开展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和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提倡号召,高等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对开展课外活动的理念,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利用体育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气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优秀的精英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群体;体育活动;研究策略

许多高等学校的大一学生都出现了大多数时间躺在宿舍玩手机的现象,这些同学十分缺少体育锻炼,课余生活十分单调,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高等学校而言,目前最有效最有助于学生教育的处理方法就是开展体育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放下手机,走出寝室进行锻炼。本文将重点围绕高等学校群体的体育活动开展进行一系列的讨论。

一、群体体育活动的意义

高等学校合理适量地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健康体魄、增加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而且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通过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释放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业中遇到的复杂难题。体育活动并不脱离学生的体育教学课堂,恰恰相反的是,它和学生们的体育教学甚至心理教育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群体体育活动在开展前,其策划人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相关运动和一些理论知识设计体育活动,而且实施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体魄,还要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将参加活动的心得感悟与从心理教育课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二、高等学校群体体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等学校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生喜欢又有教育意义的群体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这样可以在丰富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同时,还能使学生们自己感受到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乐趣。为了能够在群体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应该注重营造一定的体育氛围,来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于忙于实习或者考研的大三大四学生来说,通过群体体育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几乎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学校要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开始注重营造体育气氛,通过这些体育活动向大一的学生宣传体育知识、体育精神,让学生们在实际的参入中提高对体育的热爱,慢慢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能够养成每日运动的好习惯。

三、群体体育活动的特点

群体体育活动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对象是整个校园的学生,學生们大多要以团队形式来参加各种群体体育活动,学生们在团队里要学会合作取胜,明白团队重要性的同时也会懂得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技巧,使同学之间更加和谐友善。这样学生们不仅在活动中真正地锻炼了身体,还让本就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群体体育活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几乎完全取决于学生们的喜好,力求最大化地吸引学生们主动加入群体体育活动中,同时组织的方法也十分灵活,内容也十分多样,比如通过学生们自助投票来选择举行哪项球类的体育活动、每个学院轮流组织体育精神的宣传演讲等。群体体育活动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因人制宜“区别对待”,群体体育活动在开展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参加学生的个人因素,比如男女学生的体力不同,身体的优势与劣势不同,所以群体体育活动在开展前会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策划不同的体育活动,让参加到群体体育活动中的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区别对待”。

四、开展群体体育应考虑的问题

1.有计划、有指导

首先,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来组织不同的群体体育活动。举个例子:夏天太热容易中暑,冬天太冷学生的骨头太脆弱容易受伤,所以夏天应该选择阴凉的天气进行群体活动,防止学生们中暑,冬天应该选择暖和的天气,并且带领学生做一些热身,避免出现骨折等情况。其次,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保证能够吸引到学生,引起学生们参加活动的兴趣。最后,就是对裁判人员进行一些培训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在以往的高等学校组织群体活动都不乏出现一些裁判与参赛人员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冲突的事件,从而产生了一些恶劣的影响。只有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详细的方案,才能保证群体活动的顺利开展。

2.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

我国教育部门很早就提出了体育改革的方针,许多高等学校也做出了响应,尽管许多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重视力度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学校的领导一味地重视提高学生成绩、改善教学环境等,导致学校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学生能够利用的体育资源较少。而且由于学校领导对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错误的理念,导致群体的体育活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向相关的领导强调群体体育活动的意义,以及开展群体体育活动的好处,争取领导的重视从而开展更多的群体体育活动来让学生有机会摆脱手机,让本应该在青春中挥洒汗水的学生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外界对学校的评论能得到提高。

3.辅导员的支持

有一些年纪较大的辅导员,跟不上时代的新思想,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不太上心,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活动负责人与辅导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工作。因为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班级里面的大大小小的事物都经过辅导员的管理。群体体育活动组织者如果可以通过辅导员来传达群体体育活动的事情,这样活动通知等更加有权威和代表性。而且如果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一同参加群体体育活动,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参加的兴趣,同时辅导员也能够在开展群体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们提出建议和指导。还有在比赛出现失误或其他事故时,辅导员也能够有序的组织学生挽救失误。让辅导员也能够参加到群体的体育活动中,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和交流,不单单只是提高了学生和老师的体育基础知识,更促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4.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开展群体的体育活动需要经过许多步骤复杂的工作,这就要依靠学校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之下,有序的开展群体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包括参赛者的人员名单、参赛设备的数量、参赛场地等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准备。特别是参赛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高等学校里开展的任何群体的体育活动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设备的管理人员要检查参赛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参赛人员在使用参赛设备时出现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结束语

适当的体育活动锻炼能给学生们带来精神上的洗涤,身体上的舒展以及心灵上的愉悦。学生们都处在大好的年华时光里,学校通过举办群体的体育活动,给了学生们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展示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朝气和活力。随着高中时代的结束,学业的压力也不再那么沉重,体育课也再次变得多姿多彩,群体体育活动的发展更是和体育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徐超(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范清惠,杨洪志,安娣.多校区办学高校开展全校性群体活动研究[J].运动,2010:105+150.

[2]逯潇琦,王瑞文,沈洁,等.高校体育活动组织与发布情况调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41-142.

[3]陈品.普通高校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9):91-94.

[4]李光全,史冬博.学生意识与竞赛运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新探——基于对“团队—竞赛”模式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作者简介

余高(1986.09—),女,汉,贵州毕节,硕士学历,讲师,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徐超(1980.12—),男,汉族,四川宜宾,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作者:余高

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篇2: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摘要:风险告知是学校体育活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对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进行了界定,指出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是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其次阐述了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理论基础、风险告知方式与要求、风险告知内容和告知主体及序位,并特别强调体育活动安全协议的告知方式是一种防范体育活动风险、解决体育伤害纠纷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最后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学校; 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安全协议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Activities; Risk Informing; Security Protocols

1 引 言

鉴于我国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社会能力、大学生防范意识与对抗能力、校园的规范化建设、人口密度以及学生体质等因素,近年来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威胁日渐凸显出来。学生在运动和游戏中受伤已位于学生伤害案首位[1],在法院案例中已占到第3、4位[2]。

在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大学生属非正常死亡,其中80%原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3]。这个比率充分说明学生的风险认知水平低下。风险认知直接影响学生的风险识别,产生风险行为。

根据墨菲定律(Murphy′s Law),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均会出错。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体育活动的“身体运动”特征,使参与者需要面对体育活动风险。而风险的发生以风险情境为背景,是个体的发现,依赖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和经验,具有很强的知识依赖性。

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风险议题的呈现。高度现代化的“风险能见度”不同于以往的经验,风险的不确定性影响了“风险的能见度”。只有在风险实际发生时,或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播和告知等方式,学生才知其危害性。学生需要从教师的知识传播和告知中获得对抗风险、揭露风险、具象化的风险信息。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殊性,风险信息大多是通过教师的告知体现出来。而教师的告知、告知方式和告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认知。

风险告知的重要,在于它贯穿体育活动各个方面及全过程。有效的风险告知能促进学生对风险的理解,为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所以,风险告知是减少和规避体育活动伤害事故首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2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界定

“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ies)是体育的基本概念之一。凡各种体育的实践形式、实施方式,以及体育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活动,均统称为“体育活动”[4]。学校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ies in school)是以学生为对象,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5]。

“风险”(risk)是指可能发生的未来危险和损失,是实际结果与预计结果之间的差异,是事件未来的不确定性[6]。“告知”(informing)即把需要告知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被告知人,让被告知人知晓的行为[7]。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risk informing of physical activities in school)是指学校或体育教师与学生就有关体育活动风险信息了解存在明显差距,掌握更多体育活动风险信息的学校或体育教师,为使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体育活动风险情况的基础上,负有向学生提供与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事实相关的一定信息的义务。

3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理论背景

3.1 风险认知理论

“风险认知”(risk perception)是用来描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的一个概念。Slovic(1987)认为,一般人主要是依赖直觉对各种有危险的事物进行风险判断和评估,即称为风险认知[8];Ball(1972)和谢晓菲(1995)认为,风险认知是个体对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或认识[9,10];Morrone(1994)认为,风险认知是个体承担或者避免风险的趋向[11]。

“体育活动风险认知”(perception of risk in physical activity)是在体育活动中,参与者对不同体育活动项目风险存在的各种潜在客观风险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12]。

风险的立即性、灾害的可能性和是否影响到他人这三个特征会影响到个体的风险认知[13]。个体的风险认知受个体内在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14]。另外,风险沟通、风险的可控程度、风险的性质、个体知识结构等都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信息传播的时间顺序、方式和范围都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

学生的风险认知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个人行为是出自于自己对风险的感觉与态度。与自身关系密切的负性信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风险感知[15]。

3.2 知情权理论

知情权(right to 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知情权是以特定的“知”的利益作为权利客体的权利,对于一般的事项,任何人都享有“知”的权利,所有的其他人都负有满足其“知”的义务;对于特定的事项,掌握情报来源的人负有告知的义务[16]。

学生体育活动风险知情权是与其体育活动相关事宜的知悉权。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享有两个基本权利:一是充分了解体育活动风险的权利;二是获得适当、合理体育活动的权利。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有教育管理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保护学生享有各项权利的义务。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两项基本义务:一是详尽告知学生体育活动中的风险;二是引领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体育活动。

学生体育活动风险知情权是基于学校体育教育而产生,体育活动环境、体育活动安全等大量信息与学生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甚至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发展。学生只有充分地了解这些信息,才能采取各种手段予以应对,趋利避害。

3.3 信息沟通理论

信息沟通(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是指各个主体之间通过交流和传递信息,实现彼此了解和相互协调的过程[17]。信息沟通要具备信息发送者、信息和接受者三个要素。它包括信息传递和对所传递信息的理解与接受。

信息沟通是信息的主动传递过程,它可以使沟通各方从信息沟通中获益,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是改变人们心理和行为的有效方法。

信息沟通要经历三个程序:(1)发送意念动机和内容的形成,确定信息沟通媒介,决定发送的时间、路线与步骤;(2)信息传递过程。它要求传递通道畅通无阻。在重要的信息沟通时,要注意选择信息与信道的配合,设法克服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使接受者正确无误地接受信息;(3)接受者对信息的注意、理解与接受过程。信息通过传递到达接受者,必须引起接受者的注意。如果接受者对信息不闻不看,则沟通没有完成。

4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内容

4.1 学校告知内容

学校作为行政机关在对所招学生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前,要如实告知相关事项。学校在招生广告、招生简章等文件中,应当包含法定的告知内容,在学生办理入学手续前让其知晓,履行自己的法定告知义务。

对于体育活动安全协议,学校要告知并与学生及家长协商、约定体育活动范围内双方的责、权、益以及体育活动中的一些默示条款等内容。如违约责任、若遇争议,解决争议的方法、根据本学校体育的具体情况或要求双方约定的条款等内容。这样,有利于双方加强自身管理,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若一旦发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体育活动安全协议可以作为证据材料,据此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正确处理。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体育伤害事故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判断学校是否有过错,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

4.2 体育教师告知内容

4.2.1 体育教学风险告知内容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告知可以使学生对体育活动过程和操作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清晰认识,从而客观对待体育活动。

首次的体育教学,教师要告知学生有关课程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以及体育教学课堂常规等内容。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要告知学生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时间、气候等影响教学的外在环境因素。课的准备部分,教师要告知学生准备活动方法、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以及两者的区别。如果安排游戏和比赛教学内容,要告知其规则和方法。课的基本部分,教师要告知学生身体练习的名称、动作名称、讲解动作要领、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特别是易出现的风险及规避措施等。告知学生教法步骤、要求、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等。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要告知学生放松整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对本次课学生的起点行为和终点行为做出评价。

学生因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和学段的不同,体育教学的教材不同,对场地器材要求也不同。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告知对象采用不同的告知方法,并且告知内容要体现在教案中。

4.2.2 学校体育环境风险告知内容

体育活动中的体育场地、器械设施和气候等外在环境因素对对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影响贯穿于体育活动整个过程。为优化学生体育活动效能,教师要告知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和器械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等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信息;气候条件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有关人体内环境如外源性节律和内源性节律对体育活动的影响,以便学生根据自身内外环境安排体育活动。

4.2.3 体育知识风险告知内容

学生体育知识的告知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对身体形态机能和生理机能的影响等;体育活动常识与知识;身体基本活动常识;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要求及安全防范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等。

4.2.4 课外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的风险告知内容主要有:

(1)学校在举办体育竞赛等风险较大的体育活动时,要告知各教练领队关于竞赛的“安全规定”;(2)在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或比赛中,要告知运动员早已约定俗成且通常以默示的形式出现的“自愿承担危险”的信息;(3)对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告知要根据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主动、注重认知和情感体验特点,除体育教学的风险告知内容外,特别要告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负荷强度要适合自身的体质状况,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5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模式、方法与要求

5.1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模式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首先是教师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意念的形成,其次是确定风险告知内容,确定信息沟通媒介、风险告知方法和告知主体与序位,然后确定风险告知的时间、风险告知路线与风险告知步骤,最后实施风险告知。教师此时已完成风险告知任务,但是不能体现教师的风险告知效能。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内容和形式有法定、约定之分,凡是法律明文强制性规定的“告知”,对“告知”的义务人——学校或体育老师来说,必须履行;对“告知”的相对人——学生来说,被告知是一种权利。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属于观念通知,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是学校或体育教师的单向行为[18]。

5.2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方法

履行告知义务的前提条件是要确认被告知主体具有完整的理解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告知主体和序位是学生本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分为语言告知和非语言告知两种方法。无论哪种告知方式,都应注意保存相关的证据。

5.2.1 语言告知

语言告知指的是以语言为信息载体的告知,即人们通常说的口头告知。主要形式有对话、演说、会议、讨论、电话、广播等。

语言告知是在体育课的教与学、运动队训练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主要是采用口头讲解、口头要求、提醒等告知方法。如体育课的注意事项、服装与纪律要求、器械要求等;游戏规则和通过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等。

5.2.2 非语言告知

非语言告知指的是通过语言之外的载体进行的告知,如黑板报、墙报、网络、公示、通知、协议等。它主要包括:(1)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可以采取公示、上网的方法告知,告知内容可以拍照并存档备查;(2)学校规章制度等,可以用学生入学须知等通知的方法告知,要求学生或家长签收作为告知证据;(3)体育知识,学校可以利用体育理论课、黑板报、广告栏、网络、举办约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知晓;(4)体育环境,在体育场地的门口或醒目的地方、体育设施与器械的旁边,利用展板、告示等形式告知学生学校体育管理规定、体育活动场地管理制度、设施和器械的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利用展板、告示和宣传单的方式告知学生课外活动辅导时间、项目、流程、辅导教师与注意事项;(5)学校举办的体育竞赛,在竞赛规程里,写明参赛资格与安全要求,以减少或避免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机率;(6)采用体育活动安全协议形式进行告知。体育活动安全协议不仅可以对体育活动安全的口头告知进行重要的补充,而且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体育活动存在的风险,树立体育活动安全与防范意识。它可有效地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为解决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提供依据。

5.3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要求

5.3.1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时限

风险告知的目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告知产生预期的影响力,防范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所以,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履行时限,一般应在体育活动行为实施之前。如体育课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学生自备体育器械的要求等需要教师课前告知学生,而具体教学内容可能产生的风险、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体育活动方法、个人保护须知等内容则是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告知学生,对于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过失或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体现其即时性。但是,体育活动安全协议应该在学生入学至体育教学前完成。

5.3.2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准则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既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身需求和自决权,又要完全真实的告知学生体育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即对所有有关学生体育活动风险、或学生对体育活动计划做出明智选择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只要是体育教师了解的,或是体育教师应该了解的信息,那么体育教师就有义务把这些信息以各种方式告知学生。

根据预防学的醒目原则,在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加上醒目的标记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疏忽。另外,学校对在校学生所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是一种法律强制性义务。这种法律强制义务和责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加以转移。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协议要做到:(1)对体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要正确描述;(2)协议中的相关个人都必须了解协议;(3)协议中的相关个人都必须同意并遵守它;(4)协议的内容和含义必须具体、准确、清楚(必须明确定义),并且不会引起误解;(5)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的公共利益;(6)意思表达真实;(7)协议由学校法定代表人或教师和成年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的法定代理人在协议书上签字;(8)经公证处公证后生效。

6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虽然为避免体育伤害事故,保证在校生的安全,制定有学生体育活动管理办法。如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管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教师的教学管理,采取为在校生上意外保险等安全措施。但无法对体育活动的细节、现场问题加以规定,只有依靠教师在教学、学生体育活动现场进行告知与指导的细节。

6.1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存在的问题

6.1.1 观念障碍

因体育活动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隐蔽性、偶然性、突发性和后果严重性,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细节的重要凸显与其它学科。体育活动安全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本可避免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却不断地发生,说明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存在着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观念障碍。一种是教师的权威性,教师要求学生怎样做,学生服从即可,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识别体育活动风险;另一种是教师本身对体育活动风险的认知水平低,忽视告知作用,造成正常的风险告知障碍。

6.1.2 教师的知识经验水平障碍

有些体育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研读和把握,缺乏对体育活动风险的理解,不能很好地驾驭风险告知内容,造成体育活动风险识别知识的匮乏。对于学生需要了解所处体育环境中的相关事宜,特别是风险方面的问题和疑惑,由于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不足而无法完成释疑任务。

6.1.3 教师告知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教师的告知方式影响着对学生的告知效果。不同时间、不同场所的告知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不同。不恰当的场所和时间告知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用极端化字眼对体育活动风险进行描述,仅从形式上进行了告知,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风险告知效果。

6.1.4 学校不能正确理解和制定体育活动安全协议

目前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协议被学生家长认为是一种“霸王条款”,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正确理解安全协议和告知。把安全协议单纯的作为告知,协议的内容由学校单方制定,家长被迫签字。殊不知协议虽然是一种书面告知方式,但是协议的制定过程却与告知截然不同。所以,就会出现“学校的安全协议遭冷遇”现象。

6.2 提高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效能的对策

要想发挥风险告知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风险告知的效能,就要克服风险告知障碍,才能取得告知成功。

6.2.1 体育活动安全要从改变观念入手

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认识风险告知的作用,提高风险告知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对学生及家长产生的影响,其作用直接而广泛,它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作用。在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威胁日渐凸显的今天,传统的告知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不能产生原有的效果。

学校和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它包括学校利用各种条件加强告知功能,发挥告知作用;学校要将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纳入体育教学工作中,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制度;同时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教师明确风险告知是其职责和义务,重视依法履行其体育活动风险告知职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2.2 提高体育教师知识经验水平

体育教师既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者;既是体育理论的实践者,又是体育教育理论的创造者。在目前急需提高学生体质、加强学生体育活动之际,教师只有做到不断更新知识,吸取别人的经验,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去有效建构新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领。通过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指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体育活动风险的理解,提高学生体育活动风险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能识别出体育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以便更好地规避与应对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6.2.3 合理掌握风险告知时间与方式,提高风险告知效能

学校体育活动主要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所以体育活动风险告知贯穿于体育活动各个方面及全过程。学校体育活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械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

在教学中,合理掌握告知方式和时间。如教学前,告知人体特征与技术动作的关系;在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本次课教学内容资料,写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等,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的认知。

6.2.4 学校要正确理解和制定体育活动安全协议

告知是义务人的单向行为,而协议是双向或多向行为,为达到一定的安全目的,用于参与者之间的交换消息[19]。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协议,除规定内容外,还有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或要求约定的条款及默示条款等特殊内容。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协议是学校和学生(家长)双方的行为,在协议制定过程中,要达到双方一致同意,特别是对于体育活动中双方的责、权明确规定。

另外,为避免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引起争议、耗费双方的时间和精力,双方要提前约定解决纠纷方式。协议中还要注明,未满10周岁的学生参加对抗性较强的体育竞赛,要征得监护人的同意。若未经监护人同意,该协议不产生法律效力。

学校在体育活动安全协议中,还要有(1)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表,该表一般包括信息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声明部分、签名和日期、紧急事故通知、备注和落款七部分内容。在设计时要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及家长填写。(2)体育器材使用安全告知,让学生及家长了解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7 小 结

(1)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是指学校或体育老师与学生就有关体育活动风险信息了解存在明显差距,掌握更多信息的学校或体育教师,为使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体育活动风险情况的基础上,负有向学生提供与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事实相关的一定信息的义务。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属于观念通知,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是学校或体育教师的单向行为。

(2)风险认知理论、学生知情权理论、信息沟通理论是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理论基础。

(3)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内容分为体育教学风险告知、体育环境风险告知、体育知识告知和课外体育活动风险告知。体育活动安全协议内容分为规定内容和特殊内容。在协议中,学校要附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表和体育器材使用安全告知。

(4)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分为语言告知与非语言告知。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教师主要采用口头讲解、口头要求、提醒等告知方法。体育活动安全协议是一种告知、排除体育活动风险、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是学校的法律强制义务和责任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加以转移。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行为实施之前对学生履行体育活动风险告知。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的主体及序位是学生本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5)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观念障碍、教师的知识经验水平障碍、告知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和学校不能正确理解和制定体育活动安全协议。提高体育活动风险告知效能的对策有充分认识风险告知的作用,提高风险告知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知识经验水平;合理掌握风险告知时间与方式和正确理解和制定体育活动安全协议。

参考文献:

[1] 刘微.我们怎样帮助孩子抵御伤害的威胁?[N].中国教育报,2002-3-31.

[2] 李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案例的法律分析与学校体育保险救济[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5):66-69.

[3] 唐勇林.独生子之痛:在成长中没有环境让他们学会分享[N].中国青年报, 2008-04-16.

[4] 周西宽.现代“体育”概念几个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4):1-6.

[5] 编写组.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0.

[6] 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7] 温必潜.用人单位应重视和履行法定的“告知”义务[J].中国物业管理,2007,9:46-47.

[8] SLOVIC P. Perception of risk. Science, 1987, 236:280-285.

[9] BALL D. W. What the action is: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J].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r,1972,2:121-143.

[10]谢晓非,徐联仓.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J].心理学动态,1995,3(2):17-22.

[11]MORRONE M. The relationship of values, trust, and knowledge to perception of risk and behavior at the low-level radioactive waste public hearings in Ohio[D]. Doctor Dissert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94:36.

[12]石岩,侯婵莉.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10): 66-73.

[13]GREGORY R, MENDELSOHN R. Perceived risk, dread, and benefits. Risk Analysis, 1993,13:259-264.

[14]谢晓非,李育辉.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J].心理学报,2002,34(3):319-326.

[15]时勘,范红霞,贾建民,等. 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35(4):546-554.

[16]张希彦.侵害患者知情权的法律责任[J].现代企业文化,2008,93(17):78-79.

[17]侯为民.论信息沟通[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50-51.

[18]罗秀.医师的说明义务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9]胡成军,郑援,吕述望,等.安全协议的形式化规范[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26(4):556-561.

作者:刘 红 石 岩

基于准备活动的体育教育论文 篇3:

“课题式”教研 促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其任务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式”教研是指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活动。“课题式”教研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师,让教研真正发生。

一、“课题式”教研缘由、内涵和亮点

(一)“课题式”教研的缘由

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以学科为基本单位,使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以往的教研形式单一、枯燥,教师思想不统一,导致很多教研活动趋于管理行政化、实施形式化、成果功利化。更重要的是教研活动没有连续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课题式”教研的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在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下展开思考和实践。同时教研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课题式”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师发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等。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课题式”教研则帮助体育教师找差距、弥不足、提素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是真正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题式”教研的内涵

“课题式”教研需要借助课题来卷入,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推进实施是教师内生外展的过程,激发教师自我生长和扩大对外影响。课题评估以教师研修成果展示、成果输出为主要形式,是专业研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课题式”教研的亮点

“课题式”教研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协同工作方式,它强调的是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让教师的教研思想始终处于动态。“课题式”教研的亮点包括以下4点:1.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课题式”教研通常涉及的是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2.教研模式为成果模式,“课题式”教研一改教研的探究模式,属于成果模式;3.教研活动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4.解放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能够给予教师足够大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

二、“课题式”教研的核心要素

(一)有课题依托

“课题式”教研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有课题依托,课题就是学校体育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课题。基于课题研究,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活动。学校体育教研组以省市课题作为依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1.有规章制度。“课题式”教研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课题式”教研的要求,可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如,《“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主要包含“课题式”教研的内涵、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课题式”教研分工细则》主要包括方案制订、内容设计、等级标准制订、微信推文制作、宣传报道等,《“课题式”教研教师考核细则》主要包括教师参与度、实施效果、论文、经验总结等。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确保“课题式”教研真实、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2.有专业引领者。“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非常重要,引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与管理等能力直接影响教研效果。“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扎实,要具有一定权威。

3.有共同的目标。“课题式”教研其实就是学科团队的“生命共同体”,由一个个鲜活的体育教师组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个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滋养,而“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4.有良好合作氛围。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一定是一个团结合作、充满智慧的教研组。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组内每一名教师都要懂得彼此尊重和接纳,允许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题实施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每名教师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教研氛围。

(三)有丰富的研究形式

“课题式”教研形式要丰富多样,这样开展起来才会有声有色。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读书会、报告会、讲座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研课、观课、议課、优课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各种运动项目的练习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论文等。如在《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中,笔者采用了体育作业实施经验分享会、学习读书会、微视频拍摄与制作、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形式。

三、“课题式”教研的实施路径

“课题式”教研实施流程:1.信息调研,确定课题;2.明确目标,制订计划;3.建章立制,规范行为;4.培训引导,开展教研;5.资料收集,形成成果。制订实施流程有利于实施者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课题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程序。下文以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例。

(一)信息调研,确定课题

课题的选择取决于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的信息调研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例如:针对学生设计你最喜爱的课外运动项目是什么、你是否经常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针对家长设计你是否支持学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你是否愿意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等问题。根据前期的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在充分了解了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后,确定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申报立项,并以此开展教研。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认真研制课题实施之后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教师层面的目标、学生层面的目标和学校层面的目标。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课题为例,教师层面目标: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撰写1~2篇关于家庭体育作业的经验、心得或论文,会独立做小课题;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会制作微视频等。学生层面的目标: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学校层面的目标:形成一套家庭体育作业体系,包括内容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等。让目标引领实践,才能真正做出成效。通过“课题式”教研,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教研计划,以确定教研的内容、时间、频率、方式、人员分工等。通常“课题式”教研实施时间为1年,根据情况分4~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个主题下有对应的活动内容,每名教师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每两周或每个月有一次看展教研。整个教研计划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和进展进行调整、修改、优化。

“课题式”教研不是一两次教研活动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的教研过程。“课题式”教研计划一定要有详细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主题研究。每一个主题研究都应递进且围绕“课题”开展。在某一阶段应针对某个主题开展各种实践研究,让问题研究更透彻、更深入,从而真正有利于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建章立制是实施“课题式”教研的有效保障。如《“课题式”教研教师参与行为规范》主要是对教师考勤、集备、业务学习、会议等行为做了规范。《“课题式”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主要是对课题成果获奖、论文发表或获奖进行奖励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课题实施和有序推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研规范和教师参与教研的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可以让教师行为发生改变,促使教师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切实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四)培训引导,开展教研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课题式”教研领导小组,深入各学科指导与帮助。体育学科“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由体育教研组长全面解读,让体育教师清楚方案的具体操作细则。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20年确定了《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并成功立项为省规划课题。根据教研计划,体育教研组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理论交流、主题实践、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式”教学研究主题活动。重点围绕确定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微视频拍摄、家庭体育作业信息反馈、完善改进家庭体育作业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让每一名教师在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都要有思想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改进。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对前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及时总结与反馈。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一次的总结与反馈都是对课题实施的提升,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五)资料收集,形成成果

“课题式”教研的动力在于这是一个成果模式,所做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研究成果。因此课题成果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平时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课题式”教研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总结提升,并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专业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STWY03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裴玲云.“研究”是学科教研组的永恒生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8(5):50-51.

[2]苏辉.高中英语学科“项目式”教研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6):92-96.

[3]趙辉.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6):44-46.

[4]胡伟,张斌.创新教研形式 提高教师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7(9):55-56.

作者:张斌

上一篇:企业经营与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下一篇:医学伦理学教育创新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