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生理特点护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患者疾病恢复所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66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类型进行评价分析,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其对疾病恢复所起的临床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老年患者生理特点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年患者生理特点护理论文 篇1:

做好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5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分别给予心理支持、精神安慰、观察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本组15例普外科老年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战胜了术后疼痛,最终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疼痛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觉,从而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普外科 老年患者 术后疼痛 护理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是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而且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恢复。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的生理机能有所退化,主要表现为反射迟钝、痛感增加以及情绪不易控制等,且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更会给术后恢复带来困难。本文针对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重点探讨一下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以期缓解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5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64岁至78岁之间。其中,胃部手术患者8例,肝胆手术患者4例,肠道手术患者3例。术后Ⅱ疼痛患者4例,Ⅲ级疼痛患者6例,Ⅳ级疼痛患者2例;Ⅴ级疼痛患者3例。

1.2 疼痛标准 本文将患者的疼痛感受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描述如下:Ⅰ级为咳嗽时无痛感;Ⅱ级为咳嗽时有明显痛感;Ⅲ级为深呼吸时有痛感;Ⅳ级为静息时有痛感,但可以忍受;Ⅴ级为静息时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1.3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分别给予心理支持、精神安慰、观察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

2.结果

本组15例普外科老年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战胜了术后疼痛,最终康复出院。

3.讨论

普外科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而导致的一种不适感觉,属于患者的主观感受之一。术后疼痛护理不佳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引发呼吸以及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并发症,不利于术后疼痛。

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实施的术后疼痛护理要点: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老年患者的宣传教育。节中枢的刺激程度,影响了术后疼痛的敏感性。因此老年患者及家属在普外科手术后均迫切希望减轻疼痛,护士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疼痛的知识以及克服疼痛的经验,向他们指出术后注意事项,避免因牵拉以及咳嗽等原因而加剧疼痛。同时,术后24小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严密观测,避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通知主治医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在术后经常探望老年患者,与他们亲切沟通,主动询问他们是否有不适感觉,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手术切口是不是出现异常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并根据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不同,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如果老年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后疼痛严重,应酌情给予止镇痛药物,同时进行精神安慰,镇痛药物的剂量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循序渐进,应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减弱,注意药物的配合禁忌以及不良反应。

另外,医护人员应该帮助老年患者分散注意力以缓解对术后疼痛的敏感程度,可以让患者听一些轻音乐;让患者回忆过去幸福的时光;谈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等。一旦患者术后疼痛感加重时,护士也可以在床邊给予肢体上的安慰,同时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陪老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以起到一定的转移疼痛效果。

此外,老年患者术后病房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一定要确保病房安静舒适,定时进行开窗通风,使室温适宜,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以及睡眠时间。另给予老年患者适量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加强营养支持,帮助老年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术后疼痛护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医患们的关注。而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关键在于: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老年患者的特点,正确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不断提高护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三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和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6):23-25.

[2]刘娟,刘俊英.外科手术后老年病人疼痛的观察与护理[J].中原医刊,2009,29(8):62-64.

[3]王会芬.普外科老年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9,16(2):107-108.

作者:范凤英

老年患者生理特点护理论文 篇2:

老年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疾病恢复的临床体会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患者疾病恢复所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66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类型进行评价分析,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其对疾病恢复所起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科学心理干预治疗,焦虑、紧张,不安型的1233例患者中,缓解者有741例,减轻者有492例;孤独、悲观型的916例患者中,缓解者有534例,减轻者有382例。结论:通过科学的心理干预治疗,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能得到改善,能主动积极地接受检查和治疗,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 老年; 心理干预; 老年疾病

目前,中国已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加上医疗技术的逐渐进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老年人患病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群体[1],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退行性改变,其躯体及社会适应性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2],对于患有疾病的老年患者,这些因素更会影响他们配合医学检查和治疗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能更好地让老年患者配合检查诊断,有利于老年疾病的康复[3]。本组研究回顾性评估分析本院1366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类型和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以促进老年患者疾病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1366例,其中686例为男性患者,占全部病例的50.2%,680例为女性患者,占全部病例的49.8%,年龄60~98岁,其中13例患者为90岁以上。

1.2 心理评估 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生活自理能力、情绪反应、家庭环境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评估患者的心理类型,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再根据所确立的患者心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案,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措施。

1.3 老年患者常见心理状态分析

1.3.1 紧张、焦虑、不安 这是住院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在患病后,患者往往因为疾病的病痛或突然改变的陌生医疗环境而加强自身感觉,同时也因为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不了解,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担心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恐惧自己在多方面储备不足,不了解疾病和治疗的基本知识使得他们的紧张和不安心理日益加重,有时甚至会拒绝承认自己有病,抗拒治疗和检查,这样会导致患者的治疗受到延误,从而影响、加重他们的病情。

1.3.2 孤独、抑郁 老年患者常由于性情偏执、适应能力较差而对医疗过程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更因为住院脱离原先的生活、工作、家庭环境,与家人分开,对经济、生活能力的担心和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们更加孤独、抑郁,甚至悲观。部分老年患者会因退休而感到突然的心理失落,产生自卑感,从而进一步发展为抑郁和孤独。如患病时间较长,疾病的苦痛和治疗不显效会给老年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使老年患者的抑郁、悲观情绪进一步加重,严重的还会导致精神失常。

1.3.3 漠不关心心理 多发生于治疗长期无效或慢性病、晚期疾病的患者,患者常常对治疗和病情产生无理的怀疑和猜测,不信任医务人员,对治疗失望,对死亡恐惧,从而产生这种消极心理,用漠不关心的态度看待治疗。这样消极的心理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削弱患者和疾病斗争的精神毅力,会对患者疾病的恢复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

1.3.4 依赖型心理 这类患者没有以焦虑为主要表现,也没有焦虑、忧郁、焦虑的症状,这类心理类型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患病后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活动和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再加上患病使老年患者心理防护能力降低,从而使老年患者对医生和周围人群产生过度依赖,忽视治疗的实际性和现实困难,一旦治疗出现困难或意外,他们的心理将会受到严重打击。

1.4 心理干预治疗

1.4.1 语言治疗 积极、乐观的谈话能为老年患者营造愉悦的治疗环境,医疗工作者在和患者交谈时,要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要细心发现患者谈话中透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以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

1.4.2 做好医疗宣教 热情的宣教态度能使患者感觉到受重视、被尊重,详细、科学的医疗知识宣教能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多举行健康教育讲座之类的活动既能使患者之间增加交流,彼此鼓励,减缓住院期间的孤独感,又能使患者加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对医学治疗和疾病恢复的信心,从而减轻患病的不良情绪和压力,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检查,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4.3 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 除了语言方面的心理干预,非语言类的心理干预治疗也同样重要,这体现在眼神交流、肢体触碰等面部表情和动作上,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抑郁心理能通过这些非语言技巧得到减缓,从而能以一种健康积极地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

2 结果

在1366例老年患者中,有1233例焦虑、紧张、不安型患者(90.26%),916例孤独、悲观型患者(67.06%),5例漠不关心型的患者,11例依赖型心理的患者,通过科学心理理论指导的心理干预治疗后,有741例的焦虑、紧张、不安型患者缓解,占60.1%,492例焦虑、紧张、不安型患者减轻,占39.9%;有534例的孤独、悲观型患者缓解,占58.3%,有382例的孤独、悲观型患者减轻,占41.7%;漠不关心型的患者降为3例;依赖型心理的患者降为6例。

3 讨论

老年慢性疾病和其不良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患病老年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同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具有不同影响[4],长期的慢性疾病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诱发心理异常甚至精神障碍[5],因此,身心治疗和护理是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常规治疗同等重要,心理治疗能够得到其药物治疗的同等效应,有时优于药理效应[6],临床上应注重帮助患者心理角色的转换,使之尽快适应患者角色,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恢复[7]。

在本次研究中,心理护理对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8],在经过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治疗后,不同类型的患者消极心理情况均达到减轻和缓解,说明心理干预舒缓了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使患者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9],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多方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和消除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防止疾病的恶性循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在面向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心理干预治疗措施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对易于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老年患者人群,临床治疗上应尽早采取心理干预治疗措施,医疗工作者应在日常治疗中应重视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根据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整体的心理状况和所属的不良心理类型进行评估,给予合适的相应心理干预治疗措施,同时应用专业、细致耐心、热情的态度做好对患者的疾病知识宣教,以减缓患者对治疗的不良心理,使患者增加信任感,减少不安全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参与治疗和检查,从而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志红.从老年心理疾病的治疗护理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308.

[2] 岳秀娟,袁左鸣.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人格状况的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923-4925.

[3] 王萍.对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31-132.

[4] 王翼,封颖璐.部队离休患病老年患者抑郁心理与相关疾病的关系[J].中国康复,2009,24(5):331-333.

[5] 汪雅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42-43.

[6] 张丽波,刘燕.浅谈老年患者护理心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83-84.

[7] 徐风杰,姜颖,王淑云.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297-298.

[8] 王丽华.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105-106.

[9] 颜麒麟,梅方.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0,22(6):1150-1151.

(收稿日期:2013-01-06) (本文编辑:连胜利)

作者:刘兆远 吴海燕

老年患者生理特点护理论文 篇3:

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探究

【摘要】目的 探究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86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和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点,并在各项护理操作中积极与患者开展沟通,且实施相关的心理护理,对8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结论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以及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必然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1]。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 方法

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与鼓励他们,同时争取与老年患者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取得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3 护理措施

1.3.1 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

①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细胞功能下降,大脑皮层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的老化及病变,对视、听、嗅等感觉能力下降,引起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依赖性增强,随之出现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悲观、抑郁、消极、冷漠等[2]。②思维能力下降:因记忆力减退,思维过程减慢;另外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执、多虑、易冲动等。③记忆力衰退: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部分组成。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表现为机械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差,爱唠叨、急躁、埋怨。④性格与行为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有些老年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还有些老年人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性格孤僻[3]。⑤情绪情感的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时多种多样的,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职业、素养等不同而表现各异。有些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像孩子一样,稍不顺心便会生气、哭泣,有的则会因一点小事兴高采烈,或因较大刺激而反应强烈,情绪失控。针对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经常与患者一起聊天等方式,充分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做较为深入的了解。

1.3.2 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点

①焦虑不安,老年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常常引发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②孤独寂寞: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患者交往,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③悲观恐惧: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患者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患者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④多疑: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此类患者过于谨慎小心,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往往过于关注,如出现稍微的不适,就以为自己身患严重疾病。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应有针对行的实施护理,①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比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②孤独寂寞:这类患者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患者在护理上要打开患者的心扉,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与其他患者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和相处能力,帮助患者摆脱孤独寂寞[4]。③悲观恐惧:这类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减轻患者悲观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④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2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内科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衰老,内科患者数量增加有味明显。且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不能将青年患者的护理方式直接应用于老年患者身上,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首先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其次护理人员还应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总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因患者而异、因患者疾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梁秀梅,李建华,中艾琳,李晓芳,方忠宇.老年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65-66.

[2]钟玲,蒋智云,董艳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系列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1,34(15):98-99.

[3]李爱萍,周晓晓,李一阁.I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106-108.

[4]谢建香.脑外科患者实施术后心理护理对于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02:34-36.

作者:张菊芬

上一篇:环境保护下的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继续教育基层医院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