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了解莘庄地区老年人的家庭护理需求,为更好地开展老年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护理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评估。结果:74.4%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依次为血压监测、抽血化验、健康教育、静脉输液和各种康复锻炼。结论:老年人存在家庭护理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关服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教育论文 篇1:

关于老年人麻醉的护理的讨论

摘要: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需手术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加。如何减少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老年患者麻醉的重要课题。本文是本人麻醉处理老年患者的一些体会和一些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探讨

由于老年人解剖、生理、病理的特殊性,无论施行哪一种麻醉方式都较青壮年危险性大,只有充分估计病情,改善术前疾病情况,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注重老年患者麻醉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测观察,及时处理术中发生的情况,才能减少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1注重老年患者麻醉的心理护理

注重老年患者麻醉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亦可以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痛苦。患者入手术室后,难免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应适当适时分散患者注意力,让患者觉得有人体贴、关心。局部麻醉患者,术前最好适量加用镇静催眠药物,使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心理护理要因人而摘要:本文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体会。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 早期; 护理体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而易被患者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后果严重,人们对TIA的认识也比较贫乏,患者病情进展以后才去治疗,就诊率低,住院时间短,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可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因此积极做好早期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收到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7月~2012年7月在我科确诊为TIA患者共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40~70岁。其中合并高血压80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10例。入院以后经头部CT检查未见梗死、出血、肿瘤灶,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梗死。

1.2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活状况、自理程度、健康及心理状况。通过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表现出积极参与和迫切求助愿望,缺乏对疾病治疗和不良预后的认识,治疗的随意性很强,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1.3护理问题:①意识障碍:一时供血不足,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②不依从行为:不遵医嘱,擅自停药或自行改变剂量。③焦虑:反复发作,担心发生完全性脑卒中。④有外伤危险:发作时受伤,皮肤完整性受损。⑤相关知识缺乏:与未接受相关知识教育有关。

1.4护理措施

(a)心理护理: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心理活动贯穿疾病整个过程,护理应根据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特点进行。发病阶段:患者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会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及对死亡的恐惧等情绪变化,特别要注意与患者的情感沟通,耐心地解释患者疑问,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鼓励、支持患者,增强其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康复阶段:要加强对疾病认识不足忽视病情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TIA患者反复发作后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2],大多数患者都希望住院期间对疾病有全面了解以减少发作。

(b)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是护士合理应用资源协调和组织各方面力量以实现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TIA危害性,根据TIA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TIA发病特点: 40~70岁发病特点: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临床表现:短暂性、局灶性脑及视网膜功能障碍。患者遵医行为教育,包括服药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由于TIA发作时间短,症状能够自行缓解,但其潜在危害很高,患者遵医行为程度高低,可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早期护理优为重要,建立健康行为,树立健康信念,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用药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能随意更改,终止服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增强了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和健康意识。

(c)饮食与运动:①改变患者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少食多餐,控制体重,防止肥胖,戒烟,禁酗酒。高血脂患者需控制好血脂,宜进食低脂、高纤维、优质蛋白质,高血压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忌辛辣刺激,暴饮暴食;②合理的运动可增强体质,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宜空腹运动。建议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缓解精神压力,改善代谢。

(d)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以后怎样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自我监测的能力,适当活动,心情舒畅,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机体免疫力。

(e)教育方式: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主要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演示教育、等形式,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将入院介绍、防病知识、康复出院指导,采用口头和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对家属宣教,加强家庭护理,再实施过程中重视沟通,对教育重点适当重复,并以不同方式强化,以达到预期目标。

2结果

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其遵医行为程度,减少了完全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3小结

TIA的防治是个相当长的过程,通过对TIA患者的早期护理,深刻地体会的到仅有良好的技术操作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扎实的医学知识、合适的健康交流技巧,才能独立处理和诊断患者的健康问题,增进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在短期内得到充分治疗,正确对待疾病,及时认识到TIA的危险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才能够延缓或避免TIA的发生,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异,因病而进行,注重老年麻醉患者的正确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这样可以减弱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2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老年患者应激能力较差,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比青年人低。对急危重、心肺功能差、手术时间长和上腹部手术患者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这可以获得充分供氧、镇痛和肌松,便于手术操作。应尽量采用联合用药,这样既可减少每一种药物各自用量,减少副作用,又可取长补短,发挥每种药的特点,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一般情况大约40%左右的患者术前检查发现伴有其他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种类的不同,在积极准备手术的同时,尽量考虑合并疾病,改善心肺功能,使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老年患者器官代谢功能降低,麻醉耐受差,加之老年人硬膜外腔狭窄,椎间孔闭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老年患者肺纤维化,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活量减少麻醉中除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外,还应严密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因此,麻醉方法应结合手术要求根据病情个体性选择。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选择了连续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以及局部神经阻滞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全身麻醉的患者还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者,穿刺成功后用1.5%利多卡因分次注入[1,2]。例如:一个老年患者情况极差,瞳孔散大、脉搏细弱、四肢冰冷,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急诊拟行剖腹探查术。高龄本身是危险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感染性休克并发症,高龄患者术前并发的多种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是对本手术麻醉的最大威胁。要进行以下处理:首先,应采用以输注平衡液溶液为主,应用适当的血浆或全血恢复足够的循环血量,配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循环管理,并力求Hb≥100 g/L,血细胞比容维持在0.30~0.35;其次进行麻醉选择:全身麻麻气管插管既便于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及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及肝肾功能的稳定,又利于控制呼吸,便于术中管理、用药及急救但麻醉诱导与维持过程中,务求平稳,尽量选用对患者心、肺、肝、肾等影响小的药物。诱导时选用依托咪酯,麻醉维持中吸人少量异氟醚、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且给药方法为小剂量起步,及时调整HR、BP变化;最后尽快纠正感染性休克。另外采取抗生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抗休克,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及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对患有其他病症的合并症患者严密监控

老年人免疫机能低,手术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的明显变化,加上患有其他病症的合并症,因此手术时应该严密监控。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心肺疾病,且代偿能力减退,选择硬膜外阻滞一般用于下腹部、会阴、肛门及下肢手术,以小剂量低浓度分次给药。本组的经验是对择期手术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很重要,须使心肺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施行手术。麻醉要选择既能满足手术要求,又对机体生理干扰轻、安全性最有保障的方法。术中应做好各项记录,危重患者应监测中心静脉压,积极处理各种不良反应,麻醉时都应常规给氧。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贮备不足,最终多会导致术中缺氧或低血压,同时老年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差,对围术期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应有预测和相应措施。危重或有严重合并症者,术毕应送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术后苏醒延迟或通气不足不宜积极催醒,应适当等待让患者自然苏醒。比如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术前常常合并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病患,麻醉和手术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的明显变化,糖异生作用增强,糖酵解通路酶活性受抑制,内生性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因素导致应激性糖代谢障碍,血糖浓度升高。这种应激性糖代谢障碍可导致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利用下降,影响手术创伤修复,严重者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因而,在手术期应当设法减轻这种应激反应。一般认为,适宜的麻醉可减轻各种有害刺激的应激反应,同时严密监控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

4注意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据报道,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总发生率为17.89%[3],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易发因素有感染性休克、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和环境因素等,代谢产物、毒素、血压波动和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易造成损害;而资料中患肿瘤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术前或术后常伴有较重的消耗性体征和代谢、酸碱平衡紊乱,也增加了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性。促发因素有应激反应、创伤、手术、术中出血、脑血流降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这些因素对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使激素分泌增多和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而出精神障碍。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处理,因临床表现不同处理各异。大多采取心理治疗及根据病情给予镇静、安眠剂或抗焦虑药物治疗,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从静脉给予安定或氯丙嗪等抗精神药物;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患者可选用舒必利、阿米替林等药物;对中毒性精神障碍、意识不清的患者,经CT检查确诊者,应根据相应情况作相应处理。结果大多数均获得了满意疗效,1 d~7 d精神症状完全消失,且无复发。由于术前伴有合并感染性休克、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术中、术后持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的老年患者与术后精神障碍有显著相关;所以在术中和术后尤应作好精神障碍防治。术前做好心理安抚工作,术中加强脑的保护,术后重视镇静、镇痛治疗和心理治疗,这样对预防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具有积极意义。总之,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无论手术大小,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害怕等心理反应,又因老年人各脏器呈退行性改变,其生理功能减退,代偿能力降低,必将影响围麻醉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对老年人实行麻醉和手术,应考虑到老年性改变,实施麻醉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处理。

参考文献

[1]杭燕甫.当代麻醉与复苏[M].上海:上侮科学技术出版社,43

[2]刘俊杰.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32

[3]张挺杰,皋源,江燕,等.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和病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19):9899

作者:孔明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教育论文 篇2:

莘庄地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莘庄地区老年人的家庭护理需求,为更好地开展老年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护理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评估。结果:74.4%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依次为血压监测、抽血化验、健康教育、静脉输液和各种康复锻炼。结论:老年人存在家庭护理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关服务。

关键词 家庭护理 需求 调查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elderly home care in Xinzhuang area

WU Yuhua, ZHANG Peiwen, LENG Haiyan, YU Wenhua, Zhao Qinmei, LIU Mengkang

(Xinzhuang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requirement of elderly home care in Xinzhuang area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elderl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better.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about home care was self-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by the trained investigators. Results: About seventy-four percents elderly had different home care service requirements which wer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blood tests, health education, transfusion, and various kind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Conclusion: The elderly need home care, so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hould provide the related services targeted.

KEY WORDS home care; requirements; survey

21世纪后,我国进入了人口迅速增长的老龄化时代。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也日趋增多[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限的床位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且许多慢性病单靠住院治疗远远不够。我国家庭护理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本文通过对莘庄地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调查和服务内容的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的内容和服务模式,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2-10月在莘庄社区60岁以上居民中,采用随机方法抽取4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有无慢性病及类型、家庭护理需求项目及服务要求。家庭护理项目包括:①建立家庭护理服务病历;②提供简易护理服务,如抽血化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小换药、导尿、测血压和血糖等;③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和环境护理;④常见导管护理,如鼻饲管、导尿管、引流管的护理;⑤指导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⑥心理支持和疏导;⑦健康教育;⑧康复护理等。需求程度分为需要、不需要2个等级。调查员经培训后,上门发放问卷,指导填写并现场回收问卷。发放并收回问卷共450份,有效问卷425份,有效率为94.4%。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表逐一进行审核,录入数据,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百分比描述的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425名老年居民年龄为60~94岁,平均年龄为(67.5±15.7)岁,男203人(47.8%),女222人(52.2%)。文化程度:文盲占8.5%,小学占24.2%,初中占32.0%,高中占19.8%,大专占6.8%,本科占8.7%。调查居民平均月收入:≤1 000元占11.3%,1 001~2 000元占39.3%,2 001~3 000元占36.7%,>3 000元占12.7%;经济状况:吃用有余占24.9%,够用占61.2 %,困难占12.8%,十分困难占1.1%。医保类型:自费1.0%,医保91.3%,合作医疗3.5%,其他4.2%。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占57.4%,无慢性病的占42.6%。慢性病中居前3位的是高血压、关节炎和糖尿病,分别占43.1%、11.1%、10.7%。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同时患多种疾病的比例逐渐上升,有2种以上慢性病的有135 人,占31.8%。

2.3 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有334名(78.6%)老年人的生活能够基本自理;53名(12.5%)存在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2名(5.2%)存在重度功能障碍,生活明显依赖帮助;16名(3.7%)生活完全依赖帮助。

2.4 家庭护理服务需求

调查显示,74.4%的被调查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其中60.1%的老年人服务需求项目超过3项(表1)。

3 讨论

3.1 提高对家庭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家庭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社区护理模式,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很多问题,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2]。老年人患病以慢性病为主,病程长、康复慢,往往需要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开展家庭护理是老年卫生保健的有效措施之一[3]。本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有一定需求,而在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构建完整的家庭护理网络,提供身心一体的家庭护理模式,对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解决老年人住院难的问题无疑是一条可发展之路。开展家庭护理可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支配,其重要性是方便老人及其家属,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发挥家属在照顾老人上的作用,提高老年人居家自我照顾能力,对提高老人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 家庭护理的范围非常广阔

调查结果表示,位居前5位的需求分别为血压监测(56.7%)、抽血化验(48.9%)、健康教育(44.7%)、静脉输液(41.7%)和各种康复锻炼(36.5%)。其中血压监测、血标本监测和静脉输液属于护理技术类服务,需求量最大;其次为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需求;需求量较低的项目是导管护理(包括留置尿管、胃管、T管等)、家庭氧疗,说明家庭护理的服务范围是非常大的。家庭护理是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家庭护士的职责不单纯是上门访问,还包括在家庭环境下开展护理操作,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4]。然而,目前许多居民认为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对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护士的价值不能真正理解,尤其对护士独立自主地完成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5],造成了居民对上门护理的信任度不高,

3.3 居民对家庭护理有较高的需求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如果因病住院,一方面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医疗机构床位紧缺的压力,形成社会负担。74.4%的被调查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特别是慢性病患者,他们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针对居民的护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护理服务,提供专业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既可减轻老年人的家庭负担,减少费用的支出;也可以减轻医院的压力[6]。老年人在居家接受护理服务,享受的是亲情关怀,不会感到孤独、寂寞,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形成完善的家庭护理服务模式,包括评估体系和付费系统,也明确了费用的来源和付费范畴,并由此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险和补偿机制。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老年居家护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护理服务模式,逐步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使老年人在居家状态下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指导,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满为患的矛盾,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责任。

3.4 对开展家庭护理的思考

3.4.1 家庭护理的开展锻炼了护理队伍

上门服务的护理人员必须有娴熟精湛的业务素质,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老年人的治疗和护理安全;护理人员除了专业的护理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护理技巧,通过家庭护理锻炼使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2]。

3.4.2 建立家庭护理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家庭生活护理有一定的需求率[7],说明人们的医疗护理观念已由子女亲属的家庭照顾转变为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应按照家庭护理需求对社区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建议医学院校开设家政护理专业或在普通护理专业中开设家政课程,以满足家庭护理的需要和发展[8]。要进一步强化社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将疾病护理、健康教育、营养保健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提升服务水平[9]。

建立社区家庭护理中心符合城市居民的根本利益[10]。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合作医疗的启动及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计划的推行,社区护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满足公众基本医疗和护理的需求,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社区卫生资源,建立家庭护理中心和社区护理网络系统,对个体和家庭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家庭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8]。

参考文献

[1] 陈绪新, 罗红. 社区老年慢性病及其家庭护理情况调查[J]. 护理研究, 2009, 23(7): 1869-1871.

[2] 张建英, 胡珊敏, 诸治英. 开展社区高龄老人家庭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8): 360-362.

[3] 王水萍, 何海燕. 海岛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与康复, 2009, 8(5): 372-373.

[4] 张晓萍, 王志红. 我国社区家庭护理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现代杂志, 2008, 14(11): 1319-1320.

[5] 赵瑛, 土小平. 老年性痴呆症病人的家庭护理[J]. 护理研究, 2005, 19(27): 2532.

[6] 张涛, 区美琼, 李爱群. 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44(3): 239-240.

[7] 郭丽霞, 滑卉坤. 重视家庭护士培养, 满足家庭护理需求[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 23(1): 46-47.

[8] 滑卉坤, 康美玉, 郭玉霞, 等. 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8): 3534-3537.

[9] 胡红梅. 对当前社区护理工作的研究分析[J]. 求医问药, 2011, 9(11): 372-373.

[10] 吴亚君, 陈国伶. 社区家庭护理中心项目计划和实施的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3): 79-80.

(收稿日期:2013-05-18)

作者:吴玉华 张佩文 冷海燕 徐燕 俞文华 赵庆梅 刘梦康

老年患者家庭护理教育论文 篇3:

浅谈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护理

【摘要】 目的 分析讨论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护理。方法 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对患者的精神程度,及生活质量等,进行分析对比。结论 给予老年痴呆患者较好的精神护理,及体贴的家庭护理,可使其精神状态保持良好,且提高生活质量,患者逻辑也更为清晰。

【关键词】 老年痴呆患者;精神护理;家庭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046

在老年人群中,老年痴呆这种疾病较为多见,其为器质性精神障碍,也可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属老年神经精神病学范围之内[1]。因此,对于老年痴呆患者而言,不仅需对其进行生理方面的护理,也应对精神方面的护理,加以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护理进行病例分析讨论。

1 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于痴呆患者而言,其精神利益中,包括语言、记忆、情感,及认知、人格和视空间机能等,通常至少具有三项受损[2]。痴呆患者的特征,包括呈痴呆综合征,并且记忆丧失;至少具有1个非记忆的,人之区域的损害,并且,除了其他潜在痴呆原因[3];病程为可预期的,逐渐进展的,比如隐匿起病。进行性恶化,或者持续性智能衰退。

记忆力减退,及思维减退在早期的表现中,为思维反应能力,及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且思考困难,患者常识理解及智能,均有所下降,计算能力减退,如进一步发展,可造成记忆力下降。

情绪及性格变异。患者的表现通常为幻觉,虚构及行为冲动等。在精神方面的表现中,包括表情呆板、急躁易怒,并感情脆弱、生活散漫,甚至出现随地大小便等症状。

语言功能障碍,及躯体功能障碍。患者语言表现零乱,举止反常、答非所问、动作简单,失读、失语和失写,在痴呆的晚期,无法认清亲友,或者彻底丧失自理能力。

2 老年痴呆患者的并发症

在老年痴呆并发症中,包括饮食不足,或者饮食过度,导致胃肠道不适,出血及穿孔。水电解质紊乱,吞咽困难,较易并发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较易发生褥疮,血栓、便秘,及栓塞性疾病等。外伤或者骨折,大小便失控,较易导致发生泌尿道感染。

3 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

老年痴呆属于神经精神病,因此,需对精神护理加以足够重视。由于患者智能减退,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具有較大的难度。因此,护理人员应持以加倍的耐心,及加倍的热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反复指导,应掌握沟通技巧,以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进行语言沟通时,首先应获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应保持态度和蔼,做到语言温和,关心、同情并理解患者,在进行交流时,应面对患者,使其可看见说话者的表情,采用简短的语句,并进行示范让患者模仿,以增强其认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应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有效调节其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

在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最大限度给予患者关爱,确认其记忆,使患者可以进行学习。首先,在与老年痴呆患者进行交流时,应关注其精神世界,或者是患者自己本身,所幻想、渴望存在的世界。进而了解患者的愿望,或患者的精神需求。对于老年痴呆患者而言,其通常会沉溺于过去无法实现的愿望,以及一直所期待的事物中。患者对于过往所做令自身后悔的事情,通常希望没有做过,并且患者通常希望获得一直希望得到,但是没有得到的事物。因此,在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精神护理时,应对其愿望及期待,进行了解,以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愿望实现。如患者的期待和愿望,没有办法实现时,则应采取婉转的方式,对患者表述那些事件。可采取类似与儿童交流的方式,以建立患者的自信心,使其不会由于未能实现愿望和期待,而产生过度伤心的情绪。通过交流,使老年痴呆患者在未能实现的期待和愿望上,可重新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与老年痴呆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应避免语气过硬,禁忌将所有的可能性,均于患者的精神世界里摧毁。对于患者较为异常的臆想,可适当的进行保留,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老年痴呆患者也可起到好的作用。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而言,其通常会出现记忆能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在学习新知识时,通常较为困难,在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情绪,进而导致患者逐渐缺乏自信,但是对于自身的想法,又总持以坚持的态度。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精神护理时,应给予其适当的赞许,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及自身存在价值。进而建立被感激,及被尊敬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可增加对他人的信任度,提高自身安全感,增强被关爱感。以在生活中,使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可得到最大限度的避免。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精神护理的重要之处,为避免与其斤斤计较,老年痴呆患者通常会由于过分保护自己,而对其他人造成非本意的伤害,因此,对于大部分的事情,不应与患者过于计较。

4 家庭护理

进行生活护理。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使其对基础护理技能,可进行了解和掌握,以对患者进行梳洗,衣着料理、大小便护理,以及床单元清洁等[4]。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使床铺,保持清洁及干燥,室内应保持安静,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无异味。定期为患者进行按摩,及翻身等。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进行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应进行合理的安排配制,以确保营养吸收全面。由于老年痴呆患者会产生记忆力障碍,对于是否食用食物,在部分时间记忆不清,因此,给予患者过度饮食,较易导致其胃肠功能紊乱,反之,则较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患者家属在对其进行照顾时,应做到耐心细致,进行交接班时,应认真详细。在进行饮食配制时,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为宜[5],适当进行补钙,以及粗纤维食物,以预防便秘,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营养吸收。

进行安全护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而言,其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及智力功能障碍等,其在日常生活中,伴有多种不安全因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患者家属而言,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危险品,及有毒物等[6],需进行良好的保管,如绳索、刀剪及电源等,以防止自伤和伤人。避免使患者独处,在患者外出时,应有人陪伴,并且,应在患者口袋内,放置写有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的卡片,以在患者迷失方向时,可与家人获得联系。

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对于记忆力障碍的患者,应加强记忆训练,帮助并鼓励患者,使认识生活中的人和事,对过去所经历的事,进行回忆[7]。对于室内的设施,应尽量保持不变。智力障碍患者,及思维紊乱的患者,应使其保持情绪平稳。而对于思维贫乏的患者,则应予以信息刺激,对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加以寻找,并对患者加以诱导和启发,使其采用言语进行表达,刺激大脑兴奋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患者加以鼓励,使其尽量做一些简单家务,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8],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进而增强其大脑思维能力,提高判断力,增强记忆力。对于幻视、幻觉的患者,应分散其注意力并稳定情绪。

5 讨 论

老年性痴呆这种疾病,也可称为老年期痴呆,其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通常时指在老年期,所出现的已获得的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性损害,智能缺损,及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其为持续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分析判断、记忆、思维,及视空间辨认等障碍。由于其逐渐发病,为以智能障碍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家属通常无法清晰说明患者起病时间,直到患者痴呆症状较为显著时,才至医院进行检查。老年痴呆病为漫长的过程,只有进行良好的家庭护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严翠香,曾晓兰.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51-52.

[2] 程双云,杨苏萍.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58-59.

[3] 唐旭丽.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51-53.

[4] 李华,慕琍萍,常亭玲等.住院老年癡呆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28-31.

[5] 帅苏蓉.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30-32.

[6] 韩萍.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个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39-40.

[7] 于红静,陆新容,钟玉群等.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12-14.

[8] 陈敏,徐晓筑,任渝江等.老年痴呆患者院外照顾者健康教育指导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97-1798.

作者:董效娟

上一篇: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论文下一篇:承包项目合同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