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2022-10-08

近年来, 我们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对老年慢性住院患者开展心理护理, 收到了良好效果, 现浅析如下。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1.1 恐惧、焦虑心理

由于疾病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使患者产生恐惧、烦恼、渴求等心理反应, 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疾病本身, 有时是工作忙造成紧张气氛, 一时不能解除病痛引起焦虑与恐惧心理。

1.2 多疑、敏感心理

老年人疑心重, 爱猜测、任性、挑剔, 易激怒, 对人缺乏信任, 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得更严重, 此心理多在发作缓解后出现。别人低声说话, 自认为是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

1.3 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 (即依赖心理增强) 心理

老年患者比较明显, 往往由于疾病发作, 病情危重, 生死难测, 患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缺乏主见和信心, 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 并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

1.4 否认、侥幸心理

临床上患者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 有的诊断已明确, 仍存在着侥幸心理, 否认实际上是患者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大量研究证明, 一定程度的否认, 对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否认虽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护的作用, 但在许多情况下又起到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

1.5 同情、怜悯心理

人都有同情、怜悯和亲和的需要。医务人员都能看到, 患者一旦住在一起, 很快就能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他们关心病友, 并乐于帮助病友克服困难。这种相互怜悯与亲和, 可以免除大家的孤独感, 增强安全感, 还有助于活跃病房气氛, 调节患者心境, 对治疗疾病无疑是有益的。但是, 这种同病相怜有时也起消极作用。另外, 病友之间的消极暗示往往也产生不良影响, 如有的相互介绍治病的偏方和所谓经验, 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等。

1.6 固执心理

人到老年又生病住院, 特别是离退休干部, 社会角色及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 再加上疾病的折磨, 自尊心受损, 稍不如意, 就变得固执起来, 甚至拒绝饮食及治疗。

1.7 抑郁、悲观心理

有些患者对未来焦虑不安、消极。病重者, 病情反复久治不愈时, 既增加家庭负担, 又拖累亲人, 表现为孤独自卑, 独自落泪, 甚至自暴自弃。

2 心理护理

2.1 入院宣教

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备受疾病的煎熬, 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 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 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 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 病人变得拘谨、沉默, 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 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 因此, 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多给予照顾和谅解。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 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另外, 在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倾心和他们交谈, 倾听他们的诉说, 学会谈话技巧, 主动接触病人, 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交流, 态度要和蔼, 语言要亲切温柔, 处处尊重老人, 以获得患者的信任[3]。

2.2 恐惧、焦虑心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接纳和尊重老年人的感受,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心理护理的基础,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了解患者患病经过和内心想法, 对焦虑情绪进行评估。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方法, 给患者以情感上的支持。科学合理安排老年人的生活, 培养业余爱好。当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时, 转移注意力得以缓解焦虑情绪。

2.3 多疑、敏感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多疑、敏感患者, 护士在患者面前应表现得大方得体, 经常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减轻病人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 赢得病人的信赖, 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心理沟通, 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

2.4 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患者的心理护理

则耐心向患者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 以争取患者合作, 保证他们顺利康复。发现行为减退或角色过度时, 恰当地向其介绍病情, 鼓励其循序渐进地活动, 并说明不活动的危害性。同时应言语亲切, 态度和蔼, 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是在护士的监护下进行的, 绝对安全。患者患病后产生的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 应发挥患者在病程转归中的积极主动性, 鼓励他们自理。

2.5 否认、侥幸心理患者的心理护理

应加强健康教育, 仔细解释, 耐心说服, 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克服侥幸心理, 更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积极性。

2.6 同情、怜悯的心理治疗

患者有同情、怜悯的心理, 急需得到亲人的照料与医护人员的关怀, 然而亲人的照料只能在患者心理上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而医护人员的关怀同情, 却可减轻或消除痛苦。与患者沟通, 要遵守医嘱, 不要私自乱用药物。更不要乱用游医的偏方, 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2.7 固执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固执者应尊重他们的人格, 让他们觉得人人关心他, 尊重他, 不厌弃他。以温和的态度, 经常与患者交流, 了解其思想动态, 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及时与患者亲属沟通,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2.8 抑郁、悲观的心理护理

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 使他们感觉受到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鼓励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 阅读书报、看电视、散步与朋友闲聊, 适当的体育锻炼, 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 从而减少悲观和抑郁症的发生, 减少患病的机会, 降低老人自杀事件的发生[4]。

年患者的症状、体征外, 还要了解其一般健康状况、精神状况、营养状况、生活习惯, 如饮食、睡眠、居住环境等。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老人。如有吸烟、喝酒的习惯, 应劝其戒除。又如饮食上的暴饮暴食、喜食油腻食物、无时间规律等, 极易引致疾病复发, 也应加以正确指导[5]。

综上所述, 在疾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护理工作者, 不但要有全面细致的观念, 了解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 还应善于根据患者思想上, 精神上以及社会家庭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综合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 纠正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 并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把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巧妙地结合起来, 并以高度的责任感, 科学的护理方法, 做好护理工作, 使每位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爱心与温暖。

3 出院后指导

老年患者痊愈出院, 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的结束, 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患者出院的健康指导。有些老年人缺乏健康知识。长期以来养成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护士除了了解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

办刊宗旨

深入研究、预测、报道科教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

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为更好的提升本刊的信息技术全面性, 我刊现面向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科教领域管理人员、科技教育人员、各类院校的广大师生征集优秀稿件。

投稿须知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文章以2200~27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等要素齐全。

3.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 注明图题图号。

4. 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

5.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 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7. 严禁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 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及医学技术的提高, 人的寿命随之延长, 目前我国老年人已达到1.36亿, 已步人老龄化社会, 社会老龄化给护理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1]。随着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生物医学模式, 在护理领域中, 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部分, 护理工作已不仅是对患者躯体进行护理, 还要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这样, 护理服务更完善, 也更具有科学, 也更符合患者的需要[2]。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病史长, 易反复发作, 有长期服药史, 易有悲观失望情绪和抗药心理, 不利于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状态,护理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 (3) :311.

[2] 黄冠华.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3 (8) :405.

[3] 李艳春.老年人心理护理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7) :70.

[4] 郑明玲, 郭立萍.老年人的社区心理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 2009, 11 (3) :329.

[5] 舒欣.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 2009, 30 (24) :3231.

上一篇:行创造教育理念知素质教育真谛——浅谈创造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量子点敏化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