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下的土木工程论文

2022-04-25

【摘要】当前正值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试点建设的关键时期,准确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是实现风险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合理分担的前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环境保护下的土木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保护下的土木工程论文 篇1:

浅析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发展及实践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因此人们不得不向地下要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未来的世界,地下工程施工必定是最火热的工程施工项目。

关键词:城市发展;入地矛盾;工程施工;地下施工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表和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饱和,几近极限,成本也快速上升,继续开发的难度变大。与此对应,人口增加、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变得日益突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了缓解上述矛盾与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1.城市地下施工发展概述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从最初的点状开发进入地铁建设带动的线状和点状拓展开来的片状;地下工程呈现出类型多、综合性强、体量大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趋势和特征。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 用。一是可以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是指一个城市在某一时期对人口和人类活动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类设施的容纳能力。拓展城市容量的载体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可划分为上部空间、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三大部分。现今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已无地可供;向上发展也受消防等多因素限制,超过一定高度建 造成本不降反升,反而不经济;有些特定城市受文物古迹保护、限高等规定;同时地下空间开发没有容积率、绿化率的要求;另外,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相比有 许多独到之处,地下空间的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远远高于地上空间。于是,向地下要空间成为必然选择。二是可 以解决特大城市、大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最突出的表象是交通拥堵、行车速度慢、停车场设施严重不足。修建地铁、地下过街道、增加地下停车场,对缓解地面 交通问题将带来根本性改善。三是可以有效治理城市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腾挪出更多的地面空间来进行街头、街心绿化和公共广场等建设,改善城市 环境,增加活动场所,提高宜居性。四是可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建设更多种类、更大容量的地下管线,城市道路下部的地下 空间为地下综合廊道的建设提供了理想场所。五是可以建设地下商业设施,增加不同层次的商业形态,满足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的需求。

总之,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对缓解城市中心城区密度、疏导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增加城市绿地、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将使城市更加美好,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将是一个大潮流,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前景将是充满希望与机会的。

2 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及实践

地下工程施工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工艺、方案及方法,施工监测和环境保护,所以,依我而见,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

与其他工程相比较,地下建筑产品更具有体积巨大、情况复杂、不易分割、难以变更等特性,所以地下建筑工程施工除了一般工程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生产具有流动性。一方面,施工单位的生产地点具有移动性;二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人的设备因施工方位的不同会发生转移。

第二、产品形式多样性。因地下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和预期用途不同,整个工程的构造、外形和材料选择也会有不同,并且施工方式必将变化,很难实现按统一标准作业。

第三、采用技术难度大。地下工程经常需要依据建筑结构的特殊情况采取多种施工方式和施工材料,这种交叉施工对物资和设备的要求较大,因而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必须具有高水平。

第四、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地下建筑施工总体上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手工操作的情况普遍存在,

除以上情况以外,地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施工还礼、施工方法等均有各自的特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在于其能够保证重点,统筹安排,信守合同工期,并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经量多的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恰当地安排施工项目,增加有效的施工作业日数,以保证施工的连续和均衡、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工业化,机械化水平、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减少施工临时设施的投入,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和费用

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是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运用科学的技术规律来组织技术管理、建立正常的生产技术秩序、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的物资,装备和技术条件、发挥优势,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国家建设

施工方法也有各自的特点:矿山法特点是对于各种地质和几何形状的适应性,尤其是交叉点,横通道,渡线和洞室等处;多掌子面可同时操作,设备和工艺简单,便于人工掌握;较低的造价;开挖的隧道洞壁不平整,超挖,欠挖量大;超挖会增加混凝土投入,因而增加投资;施工作业区有较大的危险,工作环境恶劣;施工对围岩的破坏扰动范围及程度极大,一方面增加了工作面的危险性,另一方面相应要加强支护;施工作业速度较慢。

新奥法特点是充分利用了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后期支护的强度要求;强调初期支护的时机,应根据围岩类别进行适时支护。支护太晚,围岩变形继续增加已经引起了应力增加,可能导致初期支护失效;增加了人工洞室的安全性,特别是施工期的安全性

明挖法特点有:工艺简单,施工面宽敞,作业条件好;可安排较多劳动力同时施工。便于大型,高效率的施工机械使用,以缩短工期;造价低,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交通,带来尘土和噪声污染;劳动强度高,施工环境恶劣

人类修建地下工程的历史在数千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公元前2180~2160年,在巴比伦城中幼发拉底河下修筑了人行通道,这是世界上第一座交通隧道。我国古代(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建造有深达40m以上的铜矿矿井(竖井和斜井)。到19世纪20年代蒸汽机的出现以及铁路和炼钢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隧道工程的发展。1826~1830年英国在利物浦硬岩中修建了两座最早的铁路隧道。1843年英国在泰晤士河修建了第一条水底道路隧道。 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总结出各种类型隧道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在土木工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程领域。

现代地下工程的实践已进行了数百年,从工程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上看,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莫过于英法隧道和日本青函隧道。英法隧道穿越多佛尔海峡,连接英国南部的福克斯与法国的北部城市桑加特,将英国与欧洲大陆联系了起来。整个隧道由两段火车隧道和一段工作隧道组成,整个工程全长53公里,其中位于海底部分的为37公里。该隧道已于1995年建成通车。

参考文献:

[1]胡连兴;佟大威;焦凯;;基于仿真的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进度实时控制与可视化分析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12期

[2] 常万春.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M].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2007.56-63

[3] 朱佑国;潘吉仁;;合同总体策划过程中的定量化分析方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罗璨;吴飞;汤明松;王琼梅;;“某工程C地块二标段基础工程”成本分析及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作者简介:徐建飞(1989—),男,汉族,江西抚州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城建学部09级城市规划专业二班学生。

作者:徐建飞

环境保护下的土木工程论文 篇2:

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风险因素评价

【摘 要】 当前正值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试点建设的关键时期,准确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是实现风险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合理分担的前提。在采用德尔菲法识别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面临的15项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解析结构交叉矩阵模型构建出风险因素五级层次结构模型,并创新性地结合驱动力-依赖性矩阵迭代运算,计算出每个风险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进而得出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运算结果表明,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均为稳定因素,系统内有两组应视为整体进行风险管理的强关联因素集,且风险因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揭示了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风险分担研究奠定基础,为我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风险评价; 解析结构模型; MICMAC分析

一、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当前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创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融资模式,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1]。2016年5月财政部公布了第二批进入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的15个城市名单[2]。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前景广阔。

然而,由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面向全国推广建设时间短,项目造价高、投资大,加之管廊收费机制和收益回报机制尚不明朗,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面临复杂的风险,极易导致项目失败。因此,准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

乌云娜等[3]利用ISM-HHM方法识别出PPP项目中面临具有相关性的风险因素,但不同的PPP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往往存在差异。王文寅等[4]通过融入主成分分析法,对神经网络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优化,但样本中只包含山西省拟建的16个PPP基础设施项目,具有一定局限性。李妍等[5]基于风险偏好理论构建出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博弈模型,为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但在风险分担方案设计过程中未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运用ISM-MICMAC模型对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因素识别是风险评价的根基,风险因素识别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风险评价的正确性。因此,根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风险特点选择适合的风险因素识别方法是风险评价的首要步骤。

(一)风险因素识别的方法

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有很多种,通过列表的方式列举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6],如表1所示。

(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风险特点

1.风险复杂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属于大型地下建设项目,设计建造难度大,对项目质量要求高,运营周期相对较长。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较之其他项目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风险。

2.风险难以识别

目前,我国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中,大部分为示范性工程。由于缺乏建设、运营收费型地下综合管廊的经验,较难准确识别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3.风险难以合理分担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涉及众多管线管理单位,如通讯、燃气、电力、供热、给排水等,在引入PPP模式后增加了项目参与方,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增加了风险分担的难度。

(三)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风险清单

笔者结合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风险特点,选用德尔菲法进行风险因素识别。首先向10名专家进行管廊项目风险因素征集,经过4轮专家意见调整与反馈,最终识别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面临的15项风险因素,如表2所示。

三、基于ISM-MICMAC模型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ISM-MICMAC(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atriced’ Impacts Classement),即解析结构交叉矩阵模型,该模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解析结构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得到风险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随后通过矩阵迭代运算,得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的驱动力-依赖性矩阵,从而进行风险因素评价。

(一)风险因素邻接矩阵的建立

首先利用ISM模型對已识别出的15项风险因素进行运算,构建出结构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向参与识别风险因素的10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并规定在风险关系表述中,以I表示上位因素对下位因素有直接影响,以A表示下位因素对上位因素有直接影响,以X表示两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以O表示两个因素之间无影响[7]。

通过对收回的10份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最终形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15个风险因素的初始关系,如图1所示。

2.建立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因素之间的初始邻接矩阵

根据以下规则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中风险因素之间的初始关系转化为初始邻接矩阵A,如表3所示。

(1)各风险因素均自相关,即当i=j时,Aji=1;

(2)在初始关系图中,若Fij=I,则Aij=1,Aji=0;

(3)在初始关系图中,若Fij=A,则Aij=0,Aji=1;

(4)在初始关系图中,若Fij=X,则Aij=1,Aji=1;

(5)在初始关系图中,若Fij=O,则Aij=0,Aji=0;

3.计算最终可达矩阵

最终可达矩阵是指通过矩阵来表达各个风险因素之间通过一定长度的有向线段可以达到的程度。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最终可达矩阵可以通过对初始邻接矩阵进行布尔运算得到,计算规则为A1=(A+I),A2=(A+I)2,An=(A+I)n,当An=An-1时,得最终矩阵R=An-1。

按照上述规则,可计算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最终可达矩阵R=A4,结果如表4所示。

(二)风险因素阶层结构

根据计算得出的最终可达矩阵,可划分出风险因素的阶层结构,绘制出风险因素解析结构模型图,具体步骤为:

1.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可达集R(ni)、先行集Q(ni)和共同集T(ni)

可达集R(ni)代表受Ri影响的因素集合,先行集Q(ni)代表影响Ri的因素集合,T(ni)=R(ni)∩Q(ni),结果如表5所示。

2.对风险因素进行层次划分

首先根据T(ni)=Q(ni)的原则进行第一层(L1)分解,确认第一层风险因素为F1、F2、F5。其次,去掉先行集中L1层的因素后,继续根据T(ni)=Q(ni)的原则,确定第二层(L2)的风险因素为F3、F4、F15,以此类推,确定后续层次的风险因素。最终能够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因素划分为5个层次,如表6所示。

3.绘制解析结构模型图

根据风险因素最终分解结果绘制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解析结构模型图,如图2所示。绘制过程中发现第三层中的入廊风险、市场风险和收费变更风险互为先行因素,表明三个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图中用虚线框圈出。同理,合作者信用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和谈判冗长风险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风险分担过程中需要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风险因素的MICMAC分析

在运用ISM模型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分析后,进一步使用MICMAC分析法进行矩阵迭代运算,计算出每个风险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形象的驱动力-依赖性矩阵表示出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的初始邻接矩阵进行矩阵迭代运算,用0或1来表示因素间关系,每一次迭代即形成一个新的间接关系矩阵,待矩阵迭代运算结果稳定以后,计算每个风险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如表7所示。

2.在驱动力-依赖性矩阵中,用横轴代表风险因素的依赖性,纵轴代表风险因素的驱动力,并将风险因素划分为4个集群,分别为独立集群、依赖集群、联动集群和自发集群。根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数值,在驱动力-依赖性矩阵坐标中用点标出风险因素,结果如图3所示。

四、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评价

通过运用ISM-MICMAC模型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风险评价结论:

1.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面临的15个风险因素分布于5个层次,且各层级因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位于高层次的风险因素受低层次的因素影响。在实际风险识别过程中,地下综合管廊項目公司往往忽略风险因素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ISM-MICMAC模型,风险因素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2.从ISM结构模型图中得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位于L1层,表明这三个风险因素是影响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基础因素,能够通过因素间关系将风险向上传递。在MICMAC矩阵中,这三个风险因素均分布在独立集群中,表明这三个因素对其他风险因素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受其他因素影响程度低。因此,应将这三个影响因素列入重点监测范围。

3.位于ISM结构模型中L2层的政府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中,只有政府信用风险属于MICMAC矩阵中的独立集群,其余两个风险均属于自发集群。这表明金融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而政府信用风险对其他因素影响力强。因此,在进行L2层风险分担设计时,应注重政府信用风险的分担。

4.在ISM结构模型中有两个强关联的风险因素集,分别是位于L3层的市场风险、入廊风险、收费变更风险和位于L4层的合作者信用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谈判冗长风险。强关联的风险因素集意味着内部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具有反馈效应放大的作用。因此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将强关联的风险因素集视为一个整体,可以提升风险管理效果。

5.开发风险位于ISM结构模型的顶层,意味着规避开发风险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最终目标。经过MICMAC分析发现开发风险、合作者信用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融资风险和谈判冗长风险属于依赖集群,表明这些风险因素对其他风险因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应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以考察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管理情况。

6.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面临的15项风险因素均不属于MICMAC矩阵中的联动集群,这说明15项风险因素均为稳定因素,不会因为系统内任意一个因素改变而影响其他因素。

五、结语

本文在分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特点的基础上,选用德尔菲法识别出项目风险因素。通过运用ISM-MICMAC模型构建出风险因素结构模型和驱动力-依赖性矩阵,该方法融合了ISM模型和MICMAC分析法的优点,揭示了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模型运算结果表明识别出的15项风险因素均为稳定因素,系统内有两组应视为整体进行风险管理的强关联因素集,且风险因素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其中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和政府信用风险应纳入重点监测的范围,通过实时监测开发风险、合作者信用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融资风险和谈判冗长风险可以判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风险管理情况。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5-08/10/content_10063.htm,2015.

[2] 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公示[EB/OL]. http://jjs.mof.gov.cn/zxzyzf/csgwzxzj/

201604/t20160425_1964180.html,2016.

[3] 乌云娜,胡新亮,张思维.基于ISM-HHM方法的PPP项目风险识别[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3,30(1):67-71.

[4] 王文寅,刘丽霞,李佳.基于PCA-BP的PPP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6(7):112-116.

[5] 李妍,王新宇,马丽斌.基于风险最优分配理论的PPP 项目风险分担博弈模型——以河北张家口桥西区集中供热PPP 项目为例[J].会计之友,2016(14):71-75.

[6] 邢邦宁.基于PPP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 田婧,张忠利.基于ISM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约因素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9-43.

作者:周鲜华 潘宏婷 沈云飞

环境保护下的土木工程论文 篇3:

智能化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

摘要: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在质量和经济效益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因为土木工程的施工规模工序越发复杂,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质量的要求,必须要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汲取先进的施工经验来增强操作的水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满足国家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要求。基于此,本次将重点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智能化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措施。

关键词:智能化背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引言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包括技术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偏差,设备与技术的协调以及技术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都会给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带来重大的挑战。为了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就要提高施工技术的科学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来应对多变严苛的施工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成本,进而保证施工的安全稳定。

1土木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技术人才缺乏

土木工程是建筑行业的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质量把控等方面的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才来推动和落实。如果在土木工程中缺少了专业的技术人才,那么,土木工程的各个工序就无法稳定高效的开展,不仅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的进度,甚至还会降低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储备,完善好人才的队伍,才能够为工程的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1.2管理制度落后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对工程的规划,设备的使用,施工的布局以及人员的安排等方面作出严格的约束和管理,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人为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管理制度的认知能力,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来把关好施工的质量。

1.3施工技术不先进

在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长期沿用着落后的施工技术,没有足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来满足时代对土木工程质量的要求,因此导致土木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线下降。因此必须要分析好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和要点,引进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技术手段来推动工程的高效发展。

2智能化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

2.1创新节能施工技术

节能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的一项新兴的技术,凭借着其环保性,高效性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建筑的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大,因此就要不断创新和升级节能施工技术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在土木工程施工的环节中引进先进的理念来运用环保技术,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推动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墙体,隔热,采暖以及太阳能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来响应和落实好国家对于环保建筑的施工要求。首先要对土木工程中建筑墙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来引进环保低碳的理念,合理的融入到墙体技术的方案制定工作中,尤其是对于玻璃幕墙,光电幕墙以及双层幕墙方面的创新,可以利用太阳能技术来实现散热遮阳以及能量收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必要能源的浪费,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够进而降低土木工程建筑的成本[1]。其次,隔热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应用技术,因为建筑墙体长期处于光照下,为了给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必须要对墙体,窗户以及屋顶等方面做好隔热的处理,加大隔热材料的覆盖性,确保建筑的外墙隔热的性能,避免出现房屋皲裂的问题,给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潜在的风险。但是实际的施工中必须要对建筑屋面的施工环境进行检查和布局,确保屋面基层的稳定和平整,并做好相应的清洁工作,进而为施工技术提供良好的条件。最后,要加大对太阳能的使用力度,因为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能源,因此能够减少能源的损耗的同时也能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经验,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为不同环境的建筑工作提高专业的支撑实现建筑热能的迅速转移增强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2创新加固施工技术

加固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的基础性技术,因为土木工程中的规模大,材料多,工序复杂,因此在对土木工程的结构布局以及施工阶段都需要有专业的加固施工技术来作为安全和质量上的保障。因此在建筑施工的阶段和工程进度的基础上,必须要创新加固施工技术,在在优化施工技术的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督工作,才能够推动工程的稳定发展。

可以通过洁面加固,包钢加固以及粘面加固的方法,提高施工的效率,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上的浪费。首先要制定好技术层面的创新机制,加大与优秀企业的合作来提高技能人员在加固技术方面的認识和应用能力,并引进先进的经验和设备来投入到施工项目中,进而不断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优化施工的环节,喂土地工程的地基和结构打好坚实的基础[3]。其次,要对建筑物中的杂质进行彻底的清理,处理施工结构中的不平整的部分来改善结构的性能,进而加强混凝土的承重能力,为截面的加固法提供一个合适的施工环境。因为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材料是混凝土和钢筋,因此钢筋对结构的受力更加可靠,在加固方面的优势也愈发明显,因此要通过钢筋的设计来提升加固的性能,确保技术的应用效果。最后要针对土木工程中所存在的薄弱部位进行处理,邀请专业的人员来对现场的薄弱部件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并制定合适的加固方案,进而在确保整体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够避免细节方面带来的风险。最后,在土木工程的设计中要加大对建筑材料的监督工作,把关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中的不稳定的因素,合理的控制施工环节的力度,规范好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而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2.3创新防渗施工技术

防渗透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受到天气状况以及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影响,在土木工程的密度和渗透性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施工的效果和预期的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还会拖延施工的周期,给施工带来质量问题。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土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结合现有的发展技术来创新防渗透施工技术,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创造更长远的空间。

可以明确好土木工程施工基础条件,包括对空气的湿度,土壤质地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并有针对性的处理,结合现场的环境来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所需要的配料比进行合理的变化和调整,确保混凝土能够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保持良好的密度。其次对于建筑防水层的设置使用上要注意材料的防漏效果,尤其是对于砖墙胶切的地方以及配电箱等方面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进行重点的修复和处理,进而使用合适的防水涂料来提高实际的防水效果,进而确保墙面能够应对不同的环境,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后再对门窗防渗漏处理工作上,要加大专业人员对门窗布局的认知能力,抓好砖体砌筑的质量和布局规律,保证建筑美观的前提下来提升门窗部位的防渗透效果[2]。

3总结

总之,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扩大土木工程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就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手段来改革创新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加大与优秀企业的合作并汲取先进的技术经验,来投入到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中,并在优秀的技能团队的引领下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康爱国."简论土木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及其创新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123.

[2]朱蕊."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其创新应用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403.

[3]蒋记,笪兵,张伟."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其创新应用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54.

作者:于静涛

上一篇: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老年患者生理特点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