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论文

2022-05-1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关于阅读教学表述如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第一篇: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新课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的改革,对这种不断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标准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需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有效拓展我国高中生物教育。本文中,笔者将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新课标教学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并针对实际情境提出有效机制。在新课标下要继续加强对于高中生物的学科教学,要积极主动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开拓精神。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策略;

前言

在我国新课标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要提高我国高中生学习的教学目标,需要着力克服传统高中生物教学的局限性。在现在高中教育中,很多时候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使高中生物教育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要能够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从而做到教学正确性,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

(一)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师资力量缺乏。在一些高中课堂之中,由于老师专业性技能不足,对高中生物专业知识掌握不了解,而且对于课前备课准备不充足,在进行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不能够详细地讲明生物理论知识,使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产生烦躁心理。

(二)教学观念落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然存有高中生物教学沿袭中国传统模式的不良现象,通常高中生物教师根据固定的生物教材内容,采取课堂灌输式进行教学,这样会让学生过分依赖课本内容,完全忽略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同时丧失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学生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学生遇到问题是不能够自主解决,这对于课程进度和课堂质量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

新课标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生物课教学制度不严格,老师不能够及时在课前进行生物备课,对学生学习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客观评价。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对于知识点的总结与分析,需要老师不断地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地理解,并对错误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述,使学生在后期不明白问题是能够加以正确指导。这实际上在后期生物课学习之中能不断地突破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也会直接制约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新课标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生物教学观念,开展全面的生物教育知识,开拓学生眼界的重要基础,老师应当履行新课标教学课程下的方法,重视生物课堂教育,要能够增加一定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1.提倡探索性学习

通过研究活动,鼓励学生从事物和现象中创造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证据收集、假设提交和验证等知识建构活动,并通过互动和辩论进一步扩大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是让学生在真实生活背景下学习生物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解决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来参与实际的讨论或制定与个人相关的学习计划。同时,为学生进入进一步学习和社会做好准备。

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让学生从中收获新的成就感。教学管理观念的先进性,也必然需要生物教师充分掌握游戏教学管理,革新传统生物游戏教学管理办法,例如,在充分运用传统教学基础知识,以游戏方式授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生物教学游戏课的教学环节,

(二)优化评价体系

教师首先应对高中生在课堂上的主观教学进行指导,给予客观、公正、专业的生物教学评价,这种客观性的评价,如果只对单方面问题作出主观回应,会直接使他的人生观产生一些新的局限性。为了不断完善優化教师学习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有效评价,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学习成果评价环节中,自主选择新的教学观点。因为高中生对于生物教育个体间的创新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差异,在进行生物教学评价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性的效果,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三)加强对生物教学的设备支持

充足的生物教学设备,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可持续性发展。学校有关部门一定要通过多渠道途径、多渠道,积极探索搜集更多生物教学使用资金,做好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间的信息沟通对接指导工作,合理安排教育应用金投入,对学校生物教育使用资金的合理配置。学校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对高中生生物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视,为做好学校生物教学准备工作,提供一套高标准的生物教育物质基础,例如,聘任一批具备高生物文化素质的教师,购置一套足量的生物教育使用品和器具,科学安排学校生物教室的整体空间结构分布,合理准确划分学校生物知识教学的专业课时长,保证教师生物知识的高质量水平。

三、结束语

新课标视角下,一些学校为了推行生物教学课程,主动积极进行了生物革新,但在课程操作过程中效果不太理想,出现了一些棘手的生物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实施这些对策,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素养和专业生物能力;学校教师要不断创新生物教学模式,注重培育并拓展高中生的生物创造性思维;加大对高中开展生物教学的硬件设备技术支持以及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逐步提升生物教学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改理念[D].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2]周光琪.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之管见[D].重庆:重庆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朱厚铖

第二篇:新课标下的对话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关于阅读教学表述如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它召唤和规定着我们尽快打破传统的阅读模式,然而在这新一轮课改进行的时候也有一些对阅读教学的“误读”,以致曲解了阅读教学中“对话”内涵的情况,现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分析如下。

一、传统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缺失

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对话”。对话不仅仅是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它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对话本身的发展就应带动师生双方精神的发展。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使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变革的过程。具体到语文教学,对话面对的是一个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

在我国,教学基本被理解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这是一种怎样的教学呢?教师要传,学生就得接;教师要授,学生就得受。由于解惑往往是变相的传授,所以传统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传接、授受活动。显而易见,教师和学生在传接、接受着一种在他们之外的被称为教学内容的东西。教师作为传授者,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对学生而言是“先知先觉者”。师生知识上和年龄上的不平等,实际上使传统阅读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在传话教学中,即使是形式上的对话也是极少的,在“满堂灌”之余,只是一些近乎机械的问答,实在谈不上是“对话”。在学生这种“静听”的表象之下,掩盖着思维的贫乏、创造性的泯灭和才智的消磨。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生学”是一种不变的模式。

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行为主要是由教师启动的,这意味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师生之间的对话对于学生而言基本上是一个非自主的过程,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他们主要扮演了一种“听众”的角色。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没有给学生主体品质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而在理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应该各自占有一定比重。

二、课改中阅读教学“对话”的异化

在新的课改中,一些教师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探求语文阅读教学的多样性,这是值得钦佩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与文本对话的淡化

语文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虽然我们不赞同以一系列的“一课一得”或目标建构学生语文的知识系统或能力系统,但因此就把与文本对话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极其不重要的位置,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教学内容,这也走入了一个极端。在新的课改中,有相当多的教师为追求新的教学方式,忽视与文本的对话,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相关文本的拓展阅读上,花费在所谓的模仿写作或发散性思维训练上,甚至花上很多的时间借助多媒体去听歌看录像,更有甚者,将名著直接改编成学生表演,并与电影对比,这样的阅读完全异化了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需要感悟、需要解读文本的。在这种与文本对话的淡化中,漠视了阅读教学活动产生的中介——文本,异化了“对话”。

(二)学生主体的虚假

为打破传统教学的单纯问答式,有的教师整节课就设计为学生讲或学生演或者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讨论,教师的讲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这种表面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恰恰体现了教师对“对话’的异化,为追求形式而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实际上没有作为重要对话者之一的教师的参与,仍处于一种低效状态。

三、新课标下的对话教学

(一)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由文本到教师再到学生的“传话”式解读文本和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信息流动的“独白”的情况

应提倡以“教师、学生、文本”为核心的多重对话形式: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与教科书编者、教学环境等的对话。学生面对教材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促成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与对话,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领悟和感知代替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对于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情形是大有裨益的。

(二)针对课改中与文本对话的淡化,要改变脱离文本而进行的“对话”

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创造力、获得阅读智慧和愉悦的沃土。阅读过程不是重复作品,不是复制作品情节,阅读是要借助与文本对话建立起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

(三)针对学生主体的虚假性,要正确理解“对话”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漠视,现在教学中大力强调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和需要,探寻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凭借,与他们进行着意义的交融。但教师仍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他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独立感受、体验和理解组织整个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独特感悟,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品位、获取人文素养服务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可见,教师是对话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的作用不应被误解、被忽略、被取消。在对话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参与,对话将不会存在,学生的主体性也将不会存在,教学的目的将不会达到。对话教学作为教学的又一新理念,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要使民主、平等成为我们课堂的主旋律,还需我们不断努力。

作者:裴 蕾

第三篇:新课标下中学美术语言教学探讨

摘 要: 新课标下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开展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教师美术语言教学的观念陈旧、美术语言教学实施滞后、轻视学生主体造成的。作者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对策,以改进中学美术语言教学,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达到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美术课程 美术语言教学

“美术语言”一词近年来被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广泛借用,对于其内涵,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的:“美术语言,即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1]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有这样一个形象比喻:“美术语言中的词汇可以称为视觉元素或造型元素,而语法则可以称为组合原则或形式法则”[2]。可以说“美术语言是学习、了解美术最核心的知识,也是创作美术作品最基本造型方法”[3]。因此,美术语言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学美术教师应了解美术语言教学现状,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美术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现状

(一)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特别是新课标的颁布,给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美术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关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客观地搜集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现状信息,以了解学生对美术语言学习的态度及掌握程度,教师对美术语言教学的态度及认识,以及教师在美术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被试者选取方面,考虑到典型性问题,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不同层次的7所中学作为样本群,于2011年3—4月间,通过实地走访,向上述7所中学的美术教师发放匿名问卷67份,收回问卷67份,其中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达98%。对问卷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用频数分布分析得到频率表分布中的百分比。(表1—3)

表1 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2 教师对美术语言知识的理解及认识

表3 教师对美术语言教学的评价

我通过对部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发现,教师们一般持三种态度:第一种认为美术语言对学生学习美术课有益。这些教师认为:“对学生来说,美术语言学习是新鲜的,虽然有时稍显枯燥,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持这种观点的多为中年教师,他们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基础,对于教改中的一些新理念有一定理解并愿意接纳。第二种认为对是否引入美术语言教学持无所谓态度。这类教师大多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短,教学经验有待积累。第三种反对引入美术语言教学,认为美术本体知识专业性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不宜进行常规数学。访谈还发现,教师们普遍反映了缺乏美术语言教学示范案例,基本不会对美术语言掌握进行评价等问题。

通过对学生美术作业的分析发现,学生对美术语言掌握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作业停留在低层次,呈现低龄化倾向。部分学生在用美术进行表达时千方百计地避开美术表现手段,或者只用一些简单的图式、色块来表达,可知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发展程度很低。

(二)调查结论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学美术教师愿意将美术语言引入教学,认同美术语言教学对整体教学的意义,但在实施中还是不容乐观,一些不足亟待改善。

1.部分教师美术语言教学观念陈旧。从教学目标上看,仍有部分教师对美术本体价值缺乏足够认识,“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忽视甚至放弃了看懂这一感受和欣赏‘美术语言’的阶段,试图达到运用水平”[4]。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各课型美术语言教学方法探索缺乏兴趣,认为上课就是玩玩、做做、看看,迎合学生喜好,娱乐化倾向明显。在教学评价上,无明确的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且评价流于形式,忽视实效评价,美术语言教学评价更无从谈起。

2.美术语言教学实施滞后。在教科书方面,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学美术实验教科书版本可谓众多,但在各版教科书知识体系编排中,编者倾向于回避美术语言解读,对美术语言知识缺乏系统性安排,这使不少教师和学生误以为美术语言知识并不重要。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目前各学段美术语言教学未形成一个渐进性教学内容体系,且不少教师在综合课中下力尤甚,过多加入非美术因素,使美术本体式微。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各课型美术语言教学案例开发滞后,这是阻碍美术语言教学的重要因素。

3.轻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存在。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借其主导地位,使活动预设程度过高,用自己分析代替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大部分时间被无谓的教学繁琐分析和活动所占据,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美术语言实践的时间太少,导致难以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后续影响。

总之,美术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但具体的实施效果不能让人乐观。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美术语言教学观念陈旧、美术语言教学实施滞后、轻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造成的。为解决当前美术语言教学出现的问题,美术教师应寻找改进美术语言教学的对策。

二、新课标下改进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对策

美术语言教学开展不容乐观,为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必须按新课标要求把美术语言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美术语言思维。

教师应重新解读新课标内涵,进一步提高对美术本体知识的认识。只有敢于打破原有教学观念束缚,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教师才能胜任美术语言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美术课本中的美术语言知识外,还要引导其在后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美术语言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二)结合教科书修订工作,进行各课型美术语言教学实践研究。

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课标修订工作,实验教科书修订工作也开始展开,许多学者提出应在保持原有教科书特色前提下,突出美术语言知识的作用。对于教科书编排知识体系的选择,上海师范大学胡知凡教授提出:“以美术语言为主体的知识体系,来代替传统的以技法教学为主体的知识体系。”[3]教师要通过实践积累美术语言教学经验,打造不同课型的教学精品案例,在各课型学习中渗透美术元素和原则运用。

(三)注重美术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评价的有效性。

赫伯·里德这样论述美术课业:“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些活动可称为‘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称为设计,然后在中学阶段合而为建设性课业。”[5]教师在美术语言教学中需遵循由浅入深、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美术语言掌握要通过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达成。美术语言教学目标应作为显性目标纳入目标维度,还可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对美术作品作分析性评价,以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美术语言。

(四)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创设有效教学模式。

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真正使美术教学体现“授之以渔”的目的。我提出“引起学习意向→明释学习内容→调试学习形式→关注学习结果”的教学模式,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1.引起学习意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置情境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处于激活状态的思维更易于满足学生对美术语言认知、情感方面的需求。教师在教科书相关内容基础上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身边大事件,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知能力,使学生乐于接受。

2.明释学习内容。教师可尝试将文化主题和美术语言进行联系,让学生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时,学习美术本体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或流行影像,感受美术语言的丰富多彩,领略美术本体艺术魅力。

3.调试学习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将美术语言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研讨等活动,激发探究美术语言的兴趣,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4.关注学习结果。教师要构建美术语言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尊重学生表达成果。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美术语言思维发展上,对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有意识刺激。教师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加深学生对美术语言理解。

当然,教师还应注意,美术语言教学是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总之,要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使课堂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知识的占有者。

三、结语

新课标理念为我们进行美术语言教学指明了方向,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为其提供了平台。本文对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美术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美术语言,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方式,使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这才是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课标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胡知凡.对我国中小学美术学科中知识与技能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7,(4).

[4]马婕,赵蓉.追求有“美”有“术”的山西省美术教育[J].中国美术教育,2011,(2).

[5][英]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作者:杨修红 郑宪恒

上一篇:triz理论在应用论文下一篇:珠宝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