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单位,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通过班级中师生互动得以落实。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配合适当的观察、介入和引导,实现班级管理发展目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论文 篇1:

小学班主任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运用策略探究

摘要:小组合作虽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作为一个比较符合当前我国教学体制的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压力,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落实教学改革和促进课堂教学以及班级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要清楚的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并不是时刻对其进行监督的,所以实行学生之间的自主管理与监督是极为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以小组合作管理的方式来减轻自身的班级管理压力,同时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小组监督的科学教学体系之下,保障班级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此过程中小组合作便很好的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潮流的,也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管理与学习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还有效的培养与提高了学生团结友爱以及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是具有多方面优势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多为发展的。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压力,同时也能够弥补教师在班级管理上不能够及时监督的不足。但是要想真正的利用小组合作来做好班级的有效管理,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从多个方面出发来保障小组合作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一、科学构建小组合作机制,保障班级有效管理

要想利用小组合作来有效的管理班级,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小组合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将班级管理落到实处,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多个方面监督和管理班级。要想真正的落实到这一点,班主任教师就必须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通过更加具有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小组的科学构建。

例如在小组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人数上和男女比例上构建一个科学的小组体系。首先教师要根据班级的总体人数进行小组的科学划分,例如以5~6人为一组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对组内的男女比例进行一定的控制。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男女之间的思维是不一样的,通过男女比例的科学划分,能够使得小组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根据男女之间不同的体力和心理等差异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小组管理体系。之后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组间异质的科学划分,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在小组的管理和分工上实现组内的互补。最后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的调查每一位学生的情况,然后及时的对小组内学生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科学性,还能够将所有学生的优点全部发挥出来,更加有效的管理班级。

二、民主决策小组管理制度,做好小组有效分工

在以往的合作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往往是流于表面,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管理职能,并且也不能够充分的考虑小组内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这让小组制度难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也没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意愿。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不劳而获的现象。针对此教师要以小组为基本出发点,让小组内学生制定一个小组的管理制度,既有效的做好小组分工,也真正的实现小组合作的科学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讓小组学生对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然后以分数为高低选出小组内的组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体现小组内的竞争性,也能够在相互监督和相互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一个更加和谐的小组氛围。在此之后,班主任还要对小组进行一些有效的引导,例如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奖励来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保障,每一个小组都具有很强的活力。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为每一个小组制定一些日常的行文准则,例如让小组内成员进行考勤的记录,或者是对班级管理各个方面的有效引导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组成员能够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班级管理内容进行科学且有效的分工。在保障班级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的同时,也保障小组合作开展的科学性。

三、开展小组合作治理活动,实现班级科学管理

班主任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当中的一举一动,这其中包括了学生的生活,而要想真正的实现班级的自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就必须要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不同的管理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性,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实现班级的科学管理。

例如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小组指派一些特定的班级管理任务如让小组,针对班级卫生情况进行检查,也可以让学生针对班级纪律,情况进行检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组内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做好班级管理,同时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记录这一周或者一个月的班级情况。然后定期开展小组之间的班级管理汇报活动。针对每一个小组的观察和改善进行评分,有效地激发小组管理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自治,也实现了班级的科学管理。

从上述阶段我们能够看出,合作学习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顺应当代时代背景要求和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必由之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来做好班级的自主管理,不仅能够及时的体现班级管理的科学性,还能够真正的实现生生管理与生生监督。因此,班主任要着力于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让学生在不断的合作、管理、监督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龙素萍[1], 汤一夫[2]. 小学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谈[J]. 师道:教研, 2017:41-42.

[2]范琦.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7, 000(033):273-274.

作者:舒照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单位,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通过班级中师生互动得以落实。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配合适当的观察、介入和引导,实现班级管理发展目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1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它诞生以来,各个国家就结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和构建了有自己国家特色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在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评价等方面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了初中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对班级事务事必躬亲,无法解脱出来研究教学和班级管理。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从而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多方面的能力。一些尝试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延伸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小组合作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简单的说,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课题中的“合作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农村学生为对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里显示出了强盛的生命力。而班级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大本营,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主阵地。所以,如何将小组合作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在提高学业水平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策略,不仅可以改善班级里的社会群体心理和学习行为,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集体风尚。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指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每组4或6人的分组,并在班级各项事务(学习、社会活动、义务劳动等)上推行小组合作制。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成立异质合作小组。异质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学习,它是将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成绩分为优、中、差三类),组成一个小组,即每个班可分6个或8个“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之间的优、中、差学生均衡配置,在小组内优、中、差学生进行合作。

3.2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目的。

3.3实行全员管理班组制度。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管理者,与此同时,所有学生又都是被管理者,接受全班所有同学的管理。整个班级层层管理,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

3.4创建“班级管理岗位体验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班干部的艰辛和责任,从而在班级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班级的利益,让合作精神深入人心。

4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设想

4.1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研究从2019年5月申报以来,我们学校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组与组之间的恶性竞争;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传统的定性化班级管理应与之结合,如何结合,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助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学生自治小组与互助小组存在的意义,运作中的利与弊;探索学生互助小组、作业首查小组、课外兴趣小组对于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对于深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治小组、安全维护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为班级工作服务。

4.2今后的改进设想

下一步,我们将主要致力于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把研究的收获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巩固内化,力争做到:针对自身理论知识状况,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强相關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每次活动都要求围绕专题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并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踊跃投稿,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君.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李峰.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立项编号:JCJY20251)的研究成果。主持人:付明霞;成员:孙吻、华均丽、夏爽、孟翠菊、马兰。

作者:付明霞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学生自我管理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要求。由于笔者所在班级管理总体情况不太理想,于是采取小組合作、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初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

分组是实行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合理的分组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合理的分组则可能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毫无效果。笔者在进行分组时实行三步走的策略:首先根据学生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成绩确定小组长,再依据学生性别、性格的内向型和外向型、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将剩下的同学分为甲乙丙三组,最后以均衡配比兼顾特殊的原则,将组员分配到每个组长的名下。均衡配比指小组内甲乙丙三组的同学比例均衡,兼顾特殊指个性比较突出的同学尽量安排在责任心强而又有一定影响力的组长名下。

二、根据需要选拔任用组长

组长的培养和使用应该结合起来,要在使用中培养,培养是为了更好的使用。组长是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本身要有一定的威信,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如果要让组长的威信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就要赋予组长一定的权力。在作业方面,根据科任老师给出的标准,组长要及时检查作业并将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并向科任老师报备并定下该作业完成的期限。在课堂上,组长可以监督组员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可依据同学们制定的班规给予一定的处罚,但要先向班主任报备审查后才能执行,向班主任报备主要是防止组长处罚的情绪化。在卫生方面,组长负责分配打扫卫生的任务并监督执行。组长也有任命副组长的权力,组长可将检查作业的权力交给每个组员,一人负责一科,这使得作业质量明显提升。

在培养组长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组长们产生“官本位思想”,除了强化权力与义务相互依存的意识之外,还要强化这些组长的服务意识。

三、培养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

首先,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需要长期不断地培养。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提出要求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其次,要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在小组确定后笔者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活动的主题和形式由学生自己确定,邀请家长或校内其他老师参加小组活动,分阶段评定活动质量并给优胜组加分奖励等。最后,要从时间和场地上保证班级活动的开展。班级常规活动的时间固定为每周的班会课,场地以班级教室为主,校内其他场地为辅。

在开展活动初期,班主任不能完全放手而要全程参与活动过程。先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确定活动的主题、程序等,再交给班主任审查,审查是为了帮助学生细化活动的目的、步骤和要求,比如利用课间布置活动场地等细节。笔者所在班的学生太过活泼,纪律意识差,所以刚开始进行小组活动时首先就要解决活动过程中的纪律问题。笔者通过活动前提要求、活动后做总结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纪律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制定班级长远目标

在班级管理上,笔者实行大目标与小目标结合、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探索方法。

大目标指班级目标,这个目标是在班主任的指引下全班同学从成绩、卫生、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制定的班级目标。小目标指以班级目标为导向,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是班级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达成班级目标的支柱。小组目标在班级目标的导向之下要参考小组成员的个人目标,还要依据班规制定以实现量化考评。

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是从时间长短上进行纵向区分。班级的长远目标是“让同学和老师因我而幸福”。短期目标是以如何让人们因我而幸福为指引,主要从行为习惯上制定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性目标。

每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分阶段进行测评并填写测评表格,在家长会上报告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和下一阶段的任务、目标,最后在学期末根据这些量化的测评结果,确定优胜组并给予奖励。这些对达成目标过程的监督和对目标达成情况的测评,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总之,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更有利于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思索如何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汪健健

上一篇:工程施工机械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力配网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