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电子专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崭新的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相结合的学科,要想使这门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就需要学生以主体性的地位参与到通用技术知识的实践与探索当中。为了能够对通用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进行更有效的构建,本文以“电子控制系统”为例以教学设计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用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机制的构建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组合作电子专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组合作电子专业论文 篇1: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分析

一、创新中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普通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遵循先学后教的理念,教师提供导学案,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评价。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教学中遇到了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维持时间不长

短暂地感受到因为学习形式的改变而带来的刺激后,学生发现学习并没有质的变化而又失去兴趣。

2.课业负担过重

以笔者学校学前专业为例,一年级开设16门课程,按一周五天,每门课一周上一次计算,学生每天要完成3.2个导学案任务。正常情况下,学生完成一个导学案约需2节课,这个课业量显然过重。

3.课堂交流展示的时间远远不够

以每班8个小组为例,每组展示时间为5分钟,一堂课连基本的展示时间都不够。所以,小组学习经常出现反馈不到位、点评不及时等现象,给后续学习留下了“隐患”。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将先学后教的程序根据职业教育先行后知的规律做了改进,变成了先做、后学、再教、会做,初步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下:小组行动—个人点评—交流互学—点拨指导—独立作业。

(1)小组行动。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小组自行安排组内分工,保证每个人都有事做。

(2)个人点评。主要说明个人在任务中承担了哪部分工作,同时,对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和成员表现进行评价,要求以书面形式呈现,表述简洁。

(3)交流互学。各小组相互交流任务完成情况,比较优劣,互通有无。

(4)点拨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和知识引领,纠正错误,改进方法,落实知识要点。

(5)独立作业。以个人为单位再做任务。

二、中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示例

以电子电工专业基本逻辑门电路探究一课为例,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步骤如下。

1.小组任务

探究与门电路功能,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填写任务单上的两个表格(见图、表1、表2)。

2.个人点评

(1)你在操作过程中承担的工作是什么?(2)你对你们小组的完成情况打几分?(3)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3.小组交流

小组互换场地,观察其他小组电路连接情况。

(1)做好记录:按任务要求判断正误,比较各小组完成情况。(2)提交问题,交流讨论。

4.教师点拨

(1)以最简洁的语言明确评价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例如完成与否,完成正误等。(2)相关知识点补充,也是答疑解惑环节,例如,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个别小组错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还要注意等。

(3)归纳总结:根据以上真值表归纳与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5.个人操作

学习效果呈现:根据新电路图连接电路。很多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很少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对学习存在逆反心理。如果让学生先做,他们就有不会的东西、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情,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就激发出来了。

三、建构持续有效的评价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是非常完整、严密的评价体系。

1.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大。受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具体教学中,自评、互评环节学生打分比较随意。

(2)评价内容的抽象性也造成了打分的随意。例如,课堂上的“小展示”“大展示”,虽然教师有明确的要求,但学生对标准的理解不一样,打出来的分数相差很大,不具备评价的价值。

(3)评价内容太多、太频繁,导致评价滞后。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评分表的填写和总计上,且经常来不及打分。时间一长,大部分学生就对表格上的分数失去了兴趣。评价激励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新型评价体系的建构

(1)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目的性。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愿意评什么就评什么、愿意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第二,科学性。评价过程要将定量与定性、主观与客观、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分阶段确定客观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要尽量全面、具体,既有学习评价,又有技能评价;既有情感评价,又有思想道德评价;既有结果评价,又有过程评价。第三,可行性。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并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要把评价与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微小的变化做出鼓励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有效激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明确四个基本内容,规范相应评价标准。

第一,任务完成情况。对简单任务的评价要简单:完成、没有完成,对复杂任务的评价要明确:方案拟订、过程分工、方法体现、完成质量等。第二,组员参与情况。个人自评(主要依据“个人点评”材料)、组内互评、组长评价。第三,课堂表现。课堂表现包括纪律、卫生等表现,小组素养和个人素养等内容,例如课堂精神状态、实训室“7S”管理等。第四,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所有文化课都参照专业课考试,分书面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以学分制打分。个人最终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综合组成。

(3)创建多种评价平台。利用多媒體、QQ群、微信等新型交流载体,为学生呈现多层面的评价平台。

四、推动无缝隙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有比较完善的一套分组原则,最常见的原则是组间同质、同组异质,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保持组际的均衡性,利于组间交流和竞争。

这样的原则在中职课堂同样适用,关键在于让小组建设真正有益于每位学生的成长,而非仅仅培养几位相对优秀的学生。要避免小组合作伊始,大家都跃跃欲试,慢慢地,任务就几个人做、交流就几个人说,展示就几个人上,最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忽略了。小组人数必须加以控制,小组合作最合适的人数应该是每组2~4人,每组2人在现行环境下,很多条件还不能满足。笔者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每组人数控制在4人左右。

此外,要切实落实小组合作学习中个人点评环节,争取每次完成任务后,都抽选几位学生到台前进行个人点评:重点说说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了什么,小组又做了什么。教师要保存好每位学生的书面个人点评,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作者单位:金华实验中学)

作者:郑建忠

小组合作电子专业论文 篇2:

通用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机制的构建

【摘 要】通用技术是一门崭新的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相结合的学科,要想使这门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就需要学生以主体性的地位参与到通用技术知识的实践与探索当中。为了能够对通用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进行更有效的构建,本文以“电子控制系统”为例以教学设计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用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通用技术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有效机制

一、通用技术与小组合作相关概念界定

(一)通用技术

所谓“通用技术”是指现阶段高中课程中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在课程理念的设置上,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素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平台;从科学、技术、社会的角度引导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力将现代技术与文化融入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思路是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近十几年来得到了我国学者普遍的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引进可以说是对国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的冲击,它的出现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课堂。从小组合作的主要形式来看,它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进行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主动学习、积极获取、培养合作意识的教学新方向。从总体来看,小组合作是以共同的學习目标为导向的,在分组原则上采取异质分组的原则,在小组内部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来完成某一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进行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容易达成,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互互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与竞争意识——组内合作与组外竞争。

二、小组合作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之所以强调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融入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是由于从小组合作的价值优势来看,它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和学生培养目标方面都存在较多的结合点。

(一)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通用技术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用技术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对学生进行通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和通用技术素养的提升,而要想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去摸索去探索,以学生一人之力要想达到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共同为某一通用技术学习目标共同努力,在相互交流与互动中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能力,并形成以通用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二)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创造力是当今高中生较为缺乏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却发挥着只管重要的作用,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高中生进行通用技术知识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与协作,获得更多的创意和灵感,而这些创意与灵感都是促进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必要因素。

(三)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如果说在传统课堂中进行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那么以小组合作为主导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的以通用技术为核心的整体素养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价值,更能够使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而这些都是当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整体素养。

三、小组合作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应用的实践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通用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进行构建,本文以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电子控制系统”的教学思路设计、实施以及教学反思为内容进行机制构建的探索。

(一)“电子控制系统”的教学思路设计

1.教材分析

“电子控制系统”是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选修1中的重要内容,在该教材中“电子控制技术”包括“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以及“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的内容都是电子控制技术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第四个内容则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性应用。为了使本文的教学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文将以“电子控制系统”第二章《电子控制系统信息的获取与转换》为例进行讲解。

2.学情分析

由于有前面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做基础,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使用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价值。

3.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角度进行界定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传感器的常见种类与型号;了解传感器电路图形;懂得传感器检测;明确传感器作用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相应知识与能力的获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

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本课教学设计还设定了合作性目标:小组成员能够加强沟通与互动,能够共同为学习任务的完成献计献策,学会表达更学会倾听。

4.合作小组的组建

(1)确定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的职能主要是为了监督小组成员工作情况以及安排整个小组设计的流程和进度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和个人能力进行选举。

(2)确定小组人数(4-6人),组织小组建立合作场地(同一小组成员在座位上距离较近为宜)小组的组成由学生与小组负责人之间进行互选。

(3)教师根据学生初步形成的小组情况进行成员间的微调(坚持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性别、爱好、性格等进行调整)

(4)小组负责人分配合作任务,要想使小组合作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小组负责人应该将每一个任务都落实到人头,切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操作员、监督员、汇报员、分析员等等。

(二)“电子控制系统”的教学思路实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教学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常见传感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识别并举例说出自己所认识的传感器,引起学生对传感器的学习兴趣。

2.教学展示

教师通过传感器模型,将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展示出来,从容易操作,流程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光敏电阻检测入手,使学生直观掌握相关知识,对传感器及其检测产生初步印象。在对教师演示的检测流程进行观察与探讨之后,各小组派出“观察员”对实验观察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报。

3.小组实验

在对教师演示的光敏电阻检测演示观察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温度传感器检测试验”和“光敏传感器检测试验”,在实验之处,教师对实验的目的和应该达到的效果进行总述,并要求学生就温度传感器检测与光敏传感器检测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实施计划,在大家讨论完成后,教师随机将这两个实验任务分配给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按照:分析——设想——探讨——分工——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的环节来进行试验的探索。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

4.拓展升华

当以小组为单位的技术实验完成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选择下一步教学计划,如果学生完成得好,教师就按照“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传感器电路图形”来进行;如果学生实验完成得不理想,教师就可以按照“传感器检测试验原理讲解——再次进行试验尝试——引导学生说出传感器电路图形”的形式来完成下一步教学任务。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教学思路反思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不仅能够达到节约教学资源的效果,还能够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课堂教學的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使小组合作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在通用技术课堂机制构建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虽然看似“弱化”了,实际上发挥的作用更大了,教师切记不要参与到小组实验的具体步骤中的,但又要从全局的角度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进行把握。

四、通用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在结合上述小组合作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设计、实施与教学反思,本文认为要想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构建出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提出小组任务,明确操作规范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用于对某一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性实践,因此在实实施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探索目标进行小组合作。具体内容包括小组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流程、合作的具体要求、合作预计达到的效果等等。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该小组要做什么、组员要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小组内部应该从哪个方面进行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目标等等。不仅如此,严格科学的操作规范也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的内容,由于通用技术学科实践性的内在要求,就导致了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会使用一些工具来达到实验探索的目标,而任何工具犹如不依照正确的流程进行使用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在安全第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小组时间实践探索之前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实践的操作规范。

(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合作中达到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领悟,然而从学生惰性心理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学生为了“偷懒”,就会将小组合作中的任务退给他人,这一现象导致的不良后果,一是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二是浪费了合作的时间,以此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并没有得到预计的收获。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之后再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并在小组合作当中对自己独立思考而获得的想法和见解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探讨。这也就是说,本文强调的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合作,并非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对知识进行的合作探讨,而是基于理论知识基础上的通用技术设计的合作探索。

(三)给予学生充分空间,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充分体现,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合作空间,相信学生、信赖学生,给学生以鼓励。要想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设计中就应该尽量减少干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这样不仅有利于现代课堂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当然,完全脱离教师管理的小组合作探索也是行不通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每一个小组都有小组组长或检测人员对大家的工作进行协调与监督,使每一个设计小组都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组织机构。在细节处理上要做到,使每一个小组都具有一位能够树立起威信的小组组长对小组合作进行管理与促进;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实现学生通用技术设计的自主化。

(四)恰当处理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调整

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实践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价值才能够得到显现。因此在小组合作的通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上文中提到的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这是对教师角色的限定。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下的通用技术课堂学习机制中,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定位呢?首先,教师应该在通用设计与实践发挥救生员的作用: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未知通用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与问题,当小组探索实践进入瓶颈期,停滞不前无法向前推进,依靠学生自身能力无法得到顺利开展时,学生就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找到下一步的设计与实践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不应该直接将最终答案或最终计划全盘托出,而是应该在引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通用技术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应该担任总导演的角色,虽然每一个小组的具体实践设计并不相同,但教师应该从总体上把握每一个小组的实践进展情况,把握全班总体实践的大方向,确保以小组为单位的通用技术设计与实践是朝着总的学习目标而迈进的。

五、结语

通用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机制的构建,与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角色调整是分不开的,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下使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教师不妨从合理提出小组任务,明确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给予学生充分空间,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以及恰当处理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调整等角度进行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何靖婷.中学生对通用技术课产生心理抵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7)

[2]吕艾娟.新常态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建议[J].新校园(阅读).2015(11)

[3]冉磊.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设计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胡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5

作者:林志红

小组合作电子专业论文 篇3: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代有效且重要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能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小组为主体,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也不会提高学生的成绩。解决这一现象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互助和独立思考的意义,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和真正的掌握知识内容的目的。

1.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在互动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众所周知,不同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且思考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充当彼此的老师,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想法,最终通过互助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2.1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在一所学校里,每个班级小组都是一个小社会,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树立为小组服务的意识,同时使小组为自己谋取利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对集体的归属感。而且,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长处,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做到谦虚谨慎,善于学习。

2.2 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很多问题单靠个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提高了小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地也就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大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2.3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目标。合作学习小组学生主要是异质群体,小组中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知识广度。这让学生有效地促进了各自的学习,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每个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新知识的创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知识的真谛,积极学习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

3.1忽视个人的学习情况

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很多教师注重的是整个小组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小组个体成员的关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可能会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出现差异。久而久之,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知识体系中形成薄弱环节,不利于后续知识的掌握。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过分体现小组的整体成就,难以明确考虑个人在成就过程中的贡献。因此,一些學生可能会觉得不需要努力也可以得到认可,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同时,部分成员对知识的理解较弱,由于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这些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动力会越来越低,这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未来数学知识的深入、全面的理解。

3.2缺少必要的目标控制

小组合作学习法与现有的数学学习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然而,许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来发展这些学习方式,导致课堂效率下降。例如,小组学习的最初目的是以分工协作的形式与他人讨论,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知识,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难度,帮助每个学生快速进步。然而,部分教师并未明确界定小组学习的教学目标,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仍将自己视为主体,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3.3 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教师将学生分组后,很多学生的交流活动仅限于小组,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实际学习情况,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虽然小组划分是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但通常不完全是理性的。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自己缺乏个人技能,跟不上其他团队成员的学习进度,与其他团队成员沟通困难,落后于他人。所有这些问题都降低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使得无法有效利用相互支持模式的优势。

3.4忽略小组讨论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数学老师没有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难以改变,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出数学问题的确切答案,却忽略了小组协作和讨论的过程,导致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嬉闹聊天,或者出现小组里只有一个同学发表意见,其他同学都没有积极思考,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另外,如果老师给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很少,学生可能只是刚刚开始讨论,或者他们可能只讨论了部分问题,老师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强行结束讨论,从而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4.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水平和素养。除了在数学课中将整个班级分成不同小组之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将每个小组成员的座位放在一起,以便每个小组成员面对面坐着。这样,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都能更好地交流和讨论。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老师还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的口号、宣言。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4.2 灵活设计问题,创造有效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推广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基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用更科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肯定和表扬学生。在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师需要熟悉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这种综合认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组后,应确保整个小组的结构合理,并引导学生设定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各边的关系时,老师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用小木棍随意组合组成三角形,观察形状特征后,分组讨论。当学生在这些问题环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时,他们的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技能,这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相一致。

4.3 科学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小组成员分配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安置,才能有效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一是老师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人数太多会影响小组成员的有效表达,太少则不利于相互交流。其次,确定组成员。成员应包括具有学习能力强,能够主导合作学习的学生,具有学习能力一般但能促进讨论的学生,以及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能通过协作、互动和交流提升自己。最后,教师要保证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确保群体间公平竞争,避免出现差别化,实现小学生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率。

4.4 借助微课辅助小组合作学习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新的学习方法。然而,在传统教学方式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将微课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对微课视频的内容进行深度的合理选择和优化,仅仅录制一个短视频,大大降低了微课的重要性,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利用微课来支持小组合作学习。微课视频充分浓缩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的简短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快速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相关内容时,可以使用简短的微课,将核心内容和难点知识内容提前录制成微课视频,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但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知识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小组成员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了解重点和难点的分布,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4.5构建多元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小学数学教育还是合作学习,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构建了多种小组评价机制,让学生不仅能准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还能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学会慷慨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团队协作的好处和价值。具体来说,在建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整体评价、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分享意识。同时,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还应发起多角度评价,让每个小组都能认识到本小组的优秀。通过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客观积极评价,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不断听取老师的认可和建议,看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团队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结束语

總之,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可以有很多发言权,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协作,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熟练程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迎合教材需求,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谭纯志.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指导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12):128.

[2] 王平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 2019,000(002):163.

[3]丁亚男.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6(16):105-106.

[4]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2):P.89-89.

[5]孟乃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7):6-6.

作者:许瑞敏

上一篇:国际贸易理论毕业论文下一篇:商事登记法律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