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2022-05-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教育改革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教育创新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创新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做出适应的变革。经济和政治决定我们的教育状况。我们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育改革必须要得到老师的拥护。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为小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小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较多的课堂组织形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学生的合作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也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例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中,教师出示三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问学生:你认为哪个多,为什么?谁有办法比较出来?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有的小组并没有达成共识,就选用哪种方法争吵不休,而有的小组确定了比较的方法,却因为分工不明确导致实验操作无序……

从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根本不懂得怎样合作学习,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有效呢?笔者基于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提出如下观点:科学组织并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激励性评价能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领者,要努力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一、科学组织,养成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一)合理分组

接到新班级,科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方便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首先要就近分组。即座位相邻的同学为一组,然后由学生推荐认真负责、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在小组内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某某同学字迹工整、书写认真,可以担任记录员,某某同学思维清晰、口齿伶俐,可以担任汇报员,组员有分工有合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小组内的任务,可以更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二)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课前,教师一定要认真准备活动材料,确保每个小组的探究材料是充足的、有结构的,某件物品的缺失或损坏会直接导致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进程。

(三)明确学习任务和方法

前几天,笔者在研修平台参加了《斜面》一课的观评课。执教老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用生活中常见的推电动车难的场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用课本中的情境进行补充,进一步认识斜面,提出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接着,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师生交流设计实验、完善方案、小组动手探究、汇报数据、分析分数,最后得出结论,整个学习过程流畅高效。

(四)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低年级课堂,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没有形成良好习惯,小组里经常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强化。如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汇报交流前就提出明确的要求:倾听时要注视发言同学的眼睛,不打断对方的话,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问题,或纠正错误。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要及时用眼神或肢体语言提醒那些“说小话”或“开小差”的学生。汇报交流结束后,要对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肯定和表扬:“老师发现,某某同学是个特别会倾听的孩子,他认真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还能及时补充自己的看法,做得非常棒!”

二、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课前准备时检查各组需自备的材料准备齐全了吗;设计方案环节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案可操作性更强;观察实验活动中哪个小组更安静有序;汇报交流时哪些小组积极发言了、哪些小组认真倾听了。你们小组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取得的数据精确吗?有没有得出正确结论?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可以通过得分、得星、夺旗等多种形式进行量化,评出每节课的“科学优胜小组”。每间隔一段时间,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自己和其他组员做出评价。自评和互评可以帮助学生强化那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从而提高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动起来,认真观察各小组的活动,及时发现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发现某组个别学生打闹要及时制止;实验操作不当要给予指导;缺失活动材料的要及时补充。还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和成果,真正做到为学生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总之,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领者,我们要做到合理分组、讲究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作者:孙莉

第二篇:高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摘 要:教育改革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教育创新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创新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做出适应的变革。经济和政治决定我们的教育状况。我们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育改革必须要得到老师的拥护。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育创新;生产力

在班级教育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如火如荼,许多学校对这种创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了跟随实践。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多深入走进各个学校,看看学校先行实践示范的效果如何,不仅仅是标准的示范公开课,而应该有更多的随机和推门听课,听听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学生的感觉。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秧田式学习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我们提倡的教育改革创新必须是最真正的改革创新,正真的教育创新一定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不是从时间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的。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和教师讲授的组织教学法,有的几百年的历史,现在依然有许多的潜力可以挖掘。新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在不断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一边实践一边总结经验和理论,创新理论再回到课堂指导教学实践。正真的教育改革创新是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正真的教育改革创新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真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现实直观的标准有利于考试成绩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传统的秧田式教育,是近代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为满足培养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工人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一种教育模式一定是必须适合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也是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结构关系所决定的。教育一定属于那个时代。德国普鲁士是现代教育的起源,也是第一个以国家立法方式规定六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教育为工厂培养产业工人。可以说秧田式教育是流水线工厂的一种预备形式。课堂教室空间利用效率高,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中心,正如流水线上的管理者是工厂生产的中心。工人之间是通过流水线上的物质联系在一起的,工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生产而言是不必要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更多的围绕的是知识内容进行的,学生之间的讨论是一种从属的关系和非必要的联系,老师是唯一的知识的来源,作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

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教育模式的极大变革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创新经济的发展,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流水线生产模式向创新为主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也就要求教育为新型的产业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劳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先行展开的,也是对社会生产变革的主动回应。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从过去的六年教育发展到十二年的教育,基础教育更多的服从它所在的那个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引领这个时代作为社会变化的先锋。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决定我们的教育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的组织形式的变更更是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之中,流水线已经不是为主体,第二产业以物质为中介间接地服务顾客,第三产业服务业则更加直接面对顾客,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物质条件退后,而人的因素更加凸显在前。顾客是上帝,是现代商业的圭臬。工人和员工的主体性也显得更加的重要。教师或管理者也更加居后台的生产和教育过程中。小组合作是现代企业微观组织形式的重要内容,多中心和创新主义,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重要,不同于过去流水线工人之间的联系。中国的生产力在过去的70年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一个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并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从最初的扫盲阶段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现代工业化发展培养合适的产业工人。现代教育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工业化信息化的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教育要为现在努力,也要为将来做准备。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要跟随着时代主动适应的时代。

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更好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秧田式教育中学生平均占有教室地面积小,在60多平米的教室里教室里面有50多个学生,学生平均面积有一平米左右,没有足够的活动空。小组合作学习必然是双重组织结构,由教师对学生的组织控制和小组内部的自我组织管理,它的建设架构模式是双层的是复杂的。现在50多人一组,每组六人至少是九组。一个人的注意力只能关注七个事物,九个学习小组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也是极大的挑战。传统的秧田式教育,组织教育的关注一般是一加一,一个学生整体和一个随机出现的个别学生的问题。现在的动态化的小组内部化教室关注的更多,如果采用六人六组形式,那么教室里面的学生的减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合理的。九组教育强度将会过度消耗教师精力,不利于教師的发展。一定要有物质的基础才能够产生出更高级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组织形式,建议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改革过程之中,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过去的不能丢,未来的我们要追上。从年轻的老师开始,老教师选择有两种选择的可能方式。加快进行学校的顶层设计和课堂教学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让两种的教育模式同时存在竞争,而不是完全取代的关系。虽然这样的办法可能会加大学校的管理负担,但这种方式让老师进退之间有从容的余地,对于整个学校的教育是有利的。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夏纪英,夏美娟,夏华美. 中国校外教育.2018(28)

[2] 享受学习过程提高自身素养[J].许德福. 中学数学.2019(03)

[3] 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学习”[J].黄军平,姚永红. 中学时代.2013(22)

作者:朱慧 柴天令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美国,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被广泛应用于美国中小学各科教学实践中,它主要特点是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它的成功之处就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强调了人际交往对于学生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自己亲身的认知和体验,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素养。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我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实践中,经过几年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但是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来进行灵活安排,我现将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践应用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合理分组,巧妙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按照好、中、差生进行搭配。小组中创设一个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实现个人目标,还需要同伴合作来实现的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際交往能力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制作多媒体作品一课时,如果学生个人制作则需要耗费3-4课时,但是我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选择分工、分组。让善于网上搜索的同学进行素材的收集;善于使用应用软件的同学进行素材的处理;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同学为作品添加新意与创造亮点;而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同学可以把握住作品的主题与脉络;最后由综合实力较强的同学负责作品的整合与发布,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制作流程就形成了。”

二、明确目标 落实职责

教师在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各小组,同时提出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过程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疑难知识可由教师来讲解,例如:“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结果是唯一的。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示;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学生和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各自的作品,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新的操作技能,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

三、探索中验证,兴趣中求知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制定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电脑只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是学生的助手。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在小组任务中探索验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大胆求知、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能力。

四、巧用小组拓宽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们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多给学生创造小组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小组中“师傅”的作用,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脑,很多学生连键盘都没有见过,更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根据当时的情况,我把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小组分工,每个组有四人,找家中有电脑,有基础的学生当小老师,由于小老师接受能力强,能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很快掌握所学的内容,能够记住键盘的键位及分区,为了使得他们每个人能够快速的掌握,小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当给自己的学生予以帮助,告诉他们怎么去识记,怎么去操作,通过学生教学生,减少陌生感,孩子们学的非常快乐,也减轻了老师在上课中的工作量。”

五、评价交流 取长补短

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六、归纳整理 拓展知识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收获,学生进行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小组相互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与总结。对本节课新知识进行整理,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大多数小组提供巩固性练习题,用来巩固知识,同时让小组成员讨论这些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还可以为小组中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比较开放的拓展性练习题,提升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始终。学习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要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经常交流和帮助,还要能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友爱的伙伴。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作者:黄琳 武国才

上一篇:土木施工论文范文下一篇:测绘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