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30

摘要:应用型本科专业实现与“产教深度融合”是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点改革方向,为探究国贸专业转型方案,促进国贸专业与行业的完善发展,发挥其拉动经济的作用,主要以其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课程《国际结算》,提出其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改革措施,具体措施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应用能力提升导向下对《国际结算》案例实践教学模式合理优化的思索①

[摘 要] 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努力改革的方向。對如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优化案例实践教学模式作了相关探讨。

[关 键 词] 应用能力;国际结算;案例实践

一、《国际结算》课程开展案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国际商务理论基础,但又能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较强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国际结算》课程作为一门国际经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关于如何掌握国际金融与结算的规则并安全便捷地进行货款的收付,并能运用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解决贸易实务中涉及资金的现实问题,是教学重点。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中与实际的结算工作内容高度吻合。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是在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注重学科的系统和完整性,但是这种模式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在传统课堂上无法进行业务操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有关的工作。

二、《国际结算》课程案例实践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一)注重案例教学内容的差异化

由于课程教学课时有限而授课内容丰富,应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而有所侧重。比如,我院国际商务、应用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结算》课程,针对外贸公司就业的学生应多讲授如何合理选择结算方式的案例,如何申请信用证,如何根据信用证制单结汇等。而针对欲通过银行等金融部门考核的学生则需重点讲授银行的结算业务案例,包括单据的审核、融资业务的开展和风险防范等。

(二)注意案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

案例教学实践也是一种内涵丰富、多元化的教学结合体。因此,在组织案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结合学生的反馈,可以将课堂案例讨论、实践案例演示、学生分组辩论、系列案例研究以及包括双语的国际银行案例实务培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地组合起来,以获得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三、《国际结算》课程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优化

(一)合理规划案例教学课时

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内容所涵盖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其涉及国际结算发展的历史演变、国际结算支付系统、国际结算惯例与规则、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单据及国际结算融资等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国际结算的工具、方式和单据及贸易融资,应多分配一些教学课时。这样可以控制好教学节奏,突出重点进行案例教学,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二)部分教学案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及微课、翻转课堂、MOOC、混合式培训等新概念日渐成为高校课堂教学领域探索的热点。对奋斗在教学一线岗位的授课教师而言,不断学习和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也是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性非常强,针对此特点,老师课前可向学生提前布置相关《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的预习作业或案例,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预先做好案例的预习和练习,学生可以结成讨论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后还可通过互联网取得现代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获取知识。这样,使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交流和互动,老师更多的责任则趋向于能进一步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三)将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结合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也是由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外贸业务的开展和国际结算的业务环境基本都是英语为主,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并且还要具备能审核和缮制各种英文单据和票据的能力。为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处理相关结算和融资业务,并提高使用英语理解和掌握相关结算的技能包括相关单据的处理能力,融入双语教学模式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但由于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授课老师的要求都比较高,那么,对于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部分,中英授课的比例、课时分配、教材或讲义的撰写、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等还有待不断探索、完善。

四、利用实验室模拟商务环境,加强学生的案例操作实践能力

目前,我院国际商务教研室正积极申报实验室实训项目,希望能积极利用实验室模拟仿真环境,引入国际结算理实一体化教学软件。在实训平台上,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结算案例的具体操作,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熟悉物流与资金流的运作方式。由于是将案例模拟实战演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常立华,徐艳,郭艳,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5(17).

[2]周锦.对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作者:孔海文

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产教融合”下的课程建设

摘 要:应用型本科专业实现与“产教深度融合”是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点改革方向,为探究国贸专业转型方案,促进国贸专业与行业的完善发展,发挥其拉动经济的作用,主要以其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课程《国际结算》,提出其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改革措施,具体措施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国际结算》

近年来,由于社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国际高教界逐渐随之形成了一股改革新潮流,即从重视理论研究转变为重视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即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而我国身为教育大国,同样提出了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是事关发展理念、制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应用型本科应运而生。

1 “应用型本科”的界定及概况

应用型本科即“应用技术型本科”是指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是相对、区别于以学术型为办学定位的学术型本科(普通本科)的本科类型,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应用型本科的改革思路提出以来,各省及诸多高校纷纷响应号召,采取相应措施重点发展和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能体现学校优势特色的、与社会需求结合度高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例如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山东省自2017年起,财政厅每年下达3.3亿元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奖补资金用以支持全省41所本科高校100个应用型专业的建设,整个“十三五”期间统筹额度近20亿元,用于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建设、教研科研活动、合作交流及日常费用等,引导、支持高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强化学校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一批专业和若干大学向高水平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努力进入全国前列。而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身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一员,同样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共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50余个,建设4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积极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以及海外合作项目,还被评为山东省外包培训机构和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高校理事单位。

而身为我校国际商学院的龙头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是应用本科型建设专业之一。如何将本专业的建设真正打造成应用本科型,则是每个专业在建设时应当时刻思考的问题。

2 “产教融合”下的应用型本科

面对如何实现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升级这一关键性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我们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推进高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的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这一意见意味着“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也同样给予担负着专业建设重任的各应用型本科专业以指导,那就是以“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即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实现对口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因此,本文将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贸专业为例,探究在“产教融合”指导思想下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的专业建设。而在专业建设中,课程建设又是承载着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部分,是整个专业建设的载体。因此,本文将以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国际结算》的课程建设为代表进行阐述。

3 “产教融合”下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建设概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第一批应用型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上,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应用和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外贸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本专业学生需要在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操作技能训练。因此在课程模块的假设中,我们增加了专业操作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专业操作和拓展能力,使得能够实现“产教融合”的要求,使学生可以与企业对接、与行业对接、与社会对接。另外,对于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同样力争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双重能力,遵循“产教融合”的建设思路,在下文中以《国际结算》这门课程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4 “产教融合”下《国际结算》的课程建设

4.1 课程建设目标

4.1.1 总体目标

基于“产教融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課程标准和实训考核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结构。按应用型本科的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建设课程资源库。把本课程建设成在师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课,通过设计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形态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1.2 具体目标

第一,完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国际结算知识,在掌握国际结算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实训任务形式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从而能够完成基本的国际结算操作,并能够处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二,实现资源开发。一是教学内容开发,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以及本行业需求的最新科技成果;二是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与时俱进且与企业行业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三是教材建设,要建设包含企业案例以及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四是在原有教学视频材料的基础上,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进行相关讲座的录制,用以辅助教学;五是进一步加强实训条件建设,要大力改革实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如建设专门的国际结算实训室,以便更好的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第三,完成共享共用。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并免费开放,使本课程建设成果不仅能在相关高职院校中推广,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能够广泛传播,辐射社会从业人员,起到示范指引的作用。第四,深化校企合作。力求探索更多的校企合作平台,同时深化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合作关系,增加与合作单位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找到一种切实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学生能力契合岗位需求,企业经验为教学所用”,也同时体现了学校的服务社会的职能,也实现了“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

4.2 课程改革措施

4.2.1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教学活动上,专任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将国际结算的多个项目转化为实训练习,如将国际结算方式的相关流程应用于模拟软件,结算单据的缮制与外贸单证实训课程实现对接等。在学院层面上,学校现有众多校企合作单位,提供众多学生的实习机会,其中不乏涉及国际结算业务的公司及银行,如招商银行等,各合作单位一直致力于对本校师生的实践指导,主要形式为主题讲座、企业参观、提供实习等,部分合作单位甚至可以实现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在银行相关岗位就职,实现定向培养,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4.2.2 改进并丰富教学内容

借鉴以往多部教材,在保留传统重点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国际结算方式的改革现状,突出新兴国际结算方式的内容及相关运用,如福费廷业务、备用信用证等。此外根据现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一问题,增加对于融资方法这一模块的教学,另外,对于银行同业间的头寸拨付也加入到各种结算方式的学习中。这一系列改革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满,也更符合职业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的要求。

4.2.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途径之一。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打破传统式纯理论的呆板教学模式,实现任务化、模块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适当增加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对后期的实训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本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我们在课堂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体系连贯性的优势,在教学手段上善于运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练习。比如运用外贸单证软件进行结算单据的缮制实训,再比如运用国际贸易模拟操作软件体会结算环节在整个贸易流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为学生成为为企业培养的职业素质过硬的技术性人才提供了基础。

4.2.4 改革考核形式和考试内容

在考核形式和内容上,抛弃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模式,侧重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增加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采取了过程性测试、期末笔试和实训项目考核三结合的形式,合理占比,即过程性考核占20%、期末笔试成绩占50%、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平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等因素进行评定;期末笔试按照学院统一要求安排笔试;实训项目考核则是每学期由专业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实战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实战演练,酌情聘请兼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现场考核。

改革后的考核形式无论是从考核的时间广度上还是知识能力的全面性上都较为成熟,可实现多方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对实践教学成果的检测的目的,也在“产教融合”指导思想中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4.2.5 建设对口的实践基地

学校具备校内外实训基地多个,校外基地包括合作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山东省招商银行威海分行等,以合作单位为主的校外基地主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实习场地,并提供相关指导,在这些一线的银行企业的带领下,师生可接触到更为前沿的结算知识,加深对银行同业拆借等较为生涩的术语的理解,以及信用证、托收、银行保理等多种结算方式的流程的最新运用,同时合作单位还为我课程团队提供最新结算工具,如汇票、本票、支票等,供课堂教学使用。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产教融合”下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关键一环,使学生实现校内学习与行业内工作的无缝衔接。

校内基地包括外贸单证实训室、国际贸易流程模拟操作实训室、金融实训室等。校内基地主要是对于校外基地的辅助性教学,在时间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学生时时不脱离行业情境和职业状态。

5 研究意义及总结

“产教融合”这一新的办学模式,自2017年就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应用型本科的模式改革更是成为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著力点和突破口,但由于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尚在发展中,其转型发展的系统性不足,措施不够完善,且各自专业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两者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易遭遇瓶颈。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贸专业为例,结合本校本专业本课程特色,对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产教融合”下的课程建设加以研究,达到补充应用型院校的外贸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不足问题,为我校及其他同类高等教育院校的应用型本科转型提供借鉴意义的目的。同时,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也能更广泛的促进学校外贸专业建设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实现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应用型本科,走好特色之路[N].人民日报,2018-05-08.

[2]杨希,罗明.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22).

[3]王健,黄君强,耿晓利,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

[4]邹雯婷,刘诗永.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J].中科教文汇,2020,(8).

[5]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破解产教深度融合瓶颈[R].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2017.

作者:孟灵玥

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学生期望度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研究

【摘要】实训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的研究主要从专业建设和教师教学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前人在学生对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期望度上的研究,找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实训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学生期望度;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

【作者简介】吴书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一、前言

自国内高校设立商务英语专业以来,相关研究不断增加,极大促进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作为跨学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特别要训练学生在国际商贸方面的实践技能。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商务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王立非 等,2015)。因此,实训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学生国际商务实践能力有重大意义。

据《商英国标》(《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本专业必须设置实践课程,包括实践、实训和实习。专业实训应在商务英语实训室内开展,在仿真教学环境中训练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谈判等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堂中实现,主要形式有商务英语技能大赛,实践大赛或涉外会展、谈判活动等。而专业实习则是通过将学生派遣到有合作关系的校外实习基地来完成(王立非,张斐瑞,2015)。

從中可知,本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以校内实训室,实训课的形式完成。目前,各高校已经开设了不少实训课程,并在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果。

二、学界相关研究

舒薇(2014)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何种实践能力,她指出实践教学非常必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实践教学除了到企业实习这一传统形式外,校内实训室的实践教学不失为最佳的实践方式,因为这既不会因为大量学生到企业实习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行,也不会因学生在实习中接触到公司的商业机密而泄露商机。

徐腾飞(2013)从学生期望符合度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查阅和访谈等方法,找出学生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期望的关键词,并设计问卷调查表,从中发现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该研究者将调查问卷分成了六个要素: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教师教学能力与态度,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将学生需求度以李克特量表划分,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发现六个要素都与实践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其中,实践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师教学能力与态度是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

接下来,该研究者指出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三大问题。首先是实践形式单一,缺乏企业顶岗实习机会。特别是在商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增加而外贸企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更加明显。其次是实践课程授课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战能力不足。由于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来自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即使国际商务专业知识较为丰富,实战经验都相当欠缺。无法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也就容易出现讲解不清,不够专业的问题。最后,实践课程在设置上和真实的工作场景有一定差距,偏于理论,不能够模拟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得到的专业训练也不够多。

最后,该研究者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提高任课教师实践能力,结合校内实训室和企业顶岗实习两种实践方式。

该研究结构清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取得了较为精确的数据,较为准确地发现了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但在问卷设计的维度上,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如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所重复(方法即是手段)。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也有重复之处。诸如此类都可以在问卷调查表中予以改进,使调查表中的问题更加合理。

三、作者的研究

根据上述研究,作者认为,除了从企业期望角度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课程以外,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需求角度研究该问题不失为新的切入点,能够有助于教师设计出更贴合实际的实训教学课程,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作者通过多年商务英语类课程教学的观察,认为目前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教学确实存在不符合学生期望的问题。以《国际贸易实务》这一专业课程为例,该课程以英文形式讲授国际贸易整个流程,包括客户寻找,合同签订,价格术语,货物运输,保险,理赔,报关报检,价格换算,单据制作等各个环节。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运用为核心。但是,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并不实用,存在如下问题:

1.虽然建有国际贸易实训室,但实践形式单一,只有国际贸易实训软件,没有一线从业人员的指导,加之不少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并不完善,存在欠缺部分贸易流程,参考答案解答不充分,训练不够系统的情况,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各商务课程如《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等各自为政,缺乏综合实训课程将其连接,割裂了国际商务的整个流程,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运用。如一笔进出口贸易中,首先进出口商之间要进行商务谈判,以达成协议,签订贸易合同。这一部分涉及《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其次在订立合同,备货发货,购买保险,提交单据上又涉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而报关报检,货物结算,收汇,又涉及《报关实务》和《进出口贸易结算》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如果能将此类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教学,则效果将大大提高。

3.任课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实训教学中存在不够专业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理论课程的教师,且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工作后才开始转型,自学商务英语特别是国际贸易知识,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上已经基本能够胜任,但在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实践课程教学上还显得力不从心。如《进出口贸易结算》,《报关实务》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极强,且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中需要处理各种理论教材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如果任课教师没有在国贸公司,银行国际结算部,或海关工作的经历,则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根据学生提出的上述问题,作者认为各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一解决。

首先,在实训课程形式上应该多样化。除了在校内国际贸易实训室进行软件实训之外,还可以分批组织学生到有合作关系的外贸公司实地参观,感受实际商务工作的现场氛围,并请公司管理层人员在公司内对学生举办讲座,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经验。另外,也可在校内的创业园区设立微企,安排学生轮流到岗,顶岗实习。这既能够解决外贸公司岗位数量不足,工作内容复杂,涉及商业机密而难以让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又能够利于学生的管理,节约实习成本,还能够提升教师的实战经验,一举多得。

其次,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割裂各门课程的情况,而应将其系统化,例如将《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贸易结算》《报关实务》《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翻译》等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结合起来,组成对外贸易整个流程,采用同一套背景材料。在流程开始的进出口商谈判部分,结合《商务谈判》课程实践内容;在合同签订和单据填写部分,结合《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英语翻译》两门课程;在货物运输,报关报检部分,结合《物流学》和《报关实务》等内容,在货款的结算和争议的处理上,结合《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商法》等课程。这样操作不但能够让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都开设实践课模块,还能够使所有本专业学生都参加实训教学,分组处理各个环节业务并进行轮换,学生将能够学到更实用的国际商务知识并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其期望符合度将显著提高。

另外,针对实践课程任课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多渠道解决不失为最佳方案。一方面,商务英语教师所在院系应鼓励其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班和会议,如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商务英语专业年会等,以提高教师在商务课程实训教学上的能力,并获得最新的业界动向。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院校应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并给予一定补贴。考虑到多数专业教师教师任务繁重,可以将实习时间冲抵基本课时,以此提高教師参与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当然,必须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考评改进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而院系和学生都应该参与评价。可针对实训课程内容,实训课程教学,实训课程硬件软件设施及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度等多方面制定量化标准,在院系上由同行或教学督导参与评价,考核该教师在参加各种培训后能否完全胜任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时,本专业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一定要采取学生评教制度并重视学生的意见,因为学生期望符合度是检验学生需求是否得到合理满足的重要标准。

四、总结

以往对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研究,大都以教师作为出发点,研究教师应采用何种理论指导教学,何种教学方法才是最新成果,但都忽视了实践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期望度,虽然得出不少教学方法和改进措施,却不符合学生期望,导致教师卖力上课而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始终未能得到大幅提升。

因此,从学生期望度的视角研究商务英语实训课程为本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方向,作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今后学界能够从企业需求,学生期望,教师教学多角度、全方位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非等.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国教学与研究,2015,3.

[2]王立非,张斐瑞.论商务英语专业国家标准的学科理论基础[J].中国外语,2015,1.

[3]舒薇.基于需求分析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外国语文,2014,8.

[4]徐腾飞.基于学生期望符合度调查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

作者:吴书麟

上一篇:职校建筑工程课程改革探究论文下一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