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生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双创”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项根本任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方高校学生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地方高校学生教学论文 篇1:

地方高校学生英语词汇现状及词汇教学研究

摘 要:调查表明, 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小和词汇产出能力不强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教 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把直接词汇教学与间接词汇教学结 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预制词块”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词汇应用与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词汇教学;预制词块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依靠词汇,词汇按照一定的词法规则和逻辑顺序组成有意 义的语篇。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 任务,因为各项语言技能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Wilkins指出:“要是没有语法,很多 东西无法表达。要是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这说明词汇对语言本身和语言交 际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专家学者在不同的时间(桂诗春,1988;刘润清,1992;阳志清,邓微 ,1996)对学生英语词汇量状况进行了多层面、多因素的实证调查研究。这些调查所得出的数据和 结论对了解我国高校各类学生英语词汇量状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量化依据。调查普遍反映出 学生的词汇状况并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很难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其中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词汇知识和词汇能力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不能满足交际 的需要。

一、大学生英语词汇现状调查与分析

1.大学新生英语词汇量状况

英语词汇量状况调查研究是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组织 和考试要求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1996年和1997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项目组对全国大 学新生的入学词汇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指出,大学新生的入学词汇量平均达1 800个词,高的学校达2 200个词(黄建滨,1999)。

为了了解新生的英语词汇量,笔者使用“高校新生英语词汇量测试试卷”对重庆市某高校 2005级280名新生进行了一项词汇量调查。试卷采用多项选择,在每个英语单词后 提供四个汉语词汇,共100个小题,要求学生选出最佳答案,测试时间为30分钟。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所给的词汇量计算公式:V=3300X(R-W/3)/100(V为词汇量,R为 答对数,W为答错数),该调查表的词汇定义能力为3 300。也就是说,若全部答案正确 ,词 汇量为3 300个词。调查显示,新生入学时英语词汇量平均为1 854个词,这与1996 年“大纲”项 目组在全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量的要求还有差距 。从总体上看,学生入学词汇量悬殊较大,最大词汇量达2 783个词,而最小词汇量只 有856个词。有108人的词汇量不足1 800个词。

2.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阶段词汇量状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4 500个单词和700个词 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 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 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为了进一步跟踪调查这批学生的学习状况,笔者于2007年6月,使用桂诗春设计的“英 语词汇量调查”表(B套)以了解他们近两年来大学英语四级阶段词汇量的增长情况。该调查 表收集了200个词,采用多项选择,系从10 000个常用词中随机抽样而来的,目的是调 查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量词汇幅度。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的词汇分布范围也明显扩大。从第一到第八段,学生答对 数增 均在四分之一以上,为有效答对数,这说明他们的认知词汇分布在10 000词频级范围。 根 据词汇量计算公式:V=50n-(200-n)×50/3(n为答对项目数),学生平均词汇量为4 236个词 ,最高词汇量为7 123个词,最低词汇量为2 134个词,与“课程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英语词汇的主要途径 是教材, 英语词汇量是在大学一、二年级掌握的。一般来说,学生在第二学年末词汇量达到了高峰。 若三、四年级停开英语,词汇量很快会下降。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的测定,一个人的英语单词 低于6 000时,其用英语进行读、写交际会遇到严重困难。在大学英语四级阶段,必须 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二、改进词汇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词汇创造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词汇学 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实验证明,学生要想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词汇量,其实际总词 汇量应高出一倍(刘润清,1992)。为了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很有必要对词汇教学方 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词汇创造能力。

1.直接词汇教学法与间接词汇教学法相结合

外语的词汇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Wallace认为,像本族语者那样,认识一个目的 语词汇,就意味着能够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随时回忆起来,与适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 起 来,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它,口头上清晰地发音,书写中正确地拼写,按正确的搭配使用 它,按其适当的正式程度运用它,意识到词的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然而,在非目的语环境 下,要将一个词掌握到这种程度,无疑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也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词 汇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立心理词汇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两种基本的学习机制, 一是词语形式的习得,包括它的输出和输入特征、搭配、语法归类信息等;二是词语的意义 和概 念特征的习得以及词语形式标记与意义表征相搭配。词汇学习活动至少牵涉到语言学、认知 科学和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如果学习者缺少必要的指导与专门的训练,学 习效果很难保证。Laufer & Nation的研究表明,系统的、经过周密设计的词汇直接教学或 学习计划将大大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即使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如此。

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在讨论词汇教学时指出,词汇教学应遵循系统原则、交际原则、文化 原则 、认知原则和情感原则。他们认为,外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分为 两大类,即直接的词汇教学法和间接的词汇教学法。直接的词汇教学就是把词汇教学明确 作为 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对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间接词汇教学就是通 过其他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和听说等,间接地学习词汇。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把直接的词汇 教学与间接的词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在间接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直接学习,应该是解决词汇习得问题较 理想的办法。国内已有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直接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习得 效果。董燕萍指出,在间接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典型的词汇直接学习,在提高学习者词汇产出 能力方面优势尤为突出。董燕萍、周彩庆还进行了一项旨在提高产出能力的词汇直接教学实 验。实验表明,学习者通过集中接触高频熟词的多个义项及其搭配知识,其接受性词汇知识 能够很快提高。而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义项进行组织整理则能使产出性词汇知识得到提高。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只能坚持以阅读为主的原则,以弥补语言 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扩大词汇量。有实验数据证明,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和阅读理解 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相关(阳志清,等,1996)。此外,生词只有通过在阅读语篇 中的反复再现才能被学习者记住和运用。遗憾的是,在词汇学习中,学生中存在着一种怪现 象,即为了扩大词汇,甚至连教材也不愿学习。实践证明,死记硬背单词对掌握基本的英语 词 汇是有用的,但是真正使学习者获得准确理解和使用词汇的能力,还需强调在交际中学习词 汇,即通过间接的方法学习词汇。

2.掌握“预制词块”学习法,培养学生词汇创造能力

Lewis的二语教学词汇法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该理论认为,语言不是 由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是由预制的多词块构成的。Lewis把词块分为四类:单词和 多词 词汇,习惯搭配,固定表达和半固定表达。在他看来,这些词块一经组合,就能形成连续而 联贯的语言产出。预制词块在促进语言产出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预制词块可减少记忆单 位,减轻学习者的记忆负荷,使产出时的提取速度大大加快。相反,完全以单个的词为记忆 单位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将付出相对较多的时间与努力。由于词块的构成成分之间受到语法结 构 和语义搭配的双重限制,如果学习者进行语言产出时所提取的是词块,比起全部由自己造句 ,犯错误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从而大大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词汇法理论对我国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特别是对学生词汇产出能力的培养,将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词块的习得就是先不加分析地吸收,然后在反复的运用中总结出词块中包含 的语法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原则性方法:1)改变过去对词汇的简单认识, 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创造机会使他们识别、组织和记忆词块。识别词块对学习者来说并不 容易,在起始阶段特别需要指导。2)培养学生利用既有的词汇知识提高搭配的意识和 能力。利用我国学生在记诵方面的优势,要求熟记大量词块,并鼓励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加 以运用。3)培养学生辨别词块的能力,尤其是辨别词块的形式和意义,区分词块结构中的固 定成分和可替换部分的能力,教会学生能创造性地利用词块中的可替换部分。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 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 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词汇产出能力是 否能满足交流需要。要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产出能力,前提是扩大其接受性词汇量,然后在此 基础上促使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转变。词汇产出,尤其是准确的产出则不然,它要求学 习者对目标词知识全面地掌握,并在使用上达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了促进学习者接受性 词汇向产出性词汇的转变,仅依赖间接学习不可 能取得良好效果。它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接受性词汇量中的低频词进行产出性活动, 并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手段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Laufer,b.& I.S.P.Nation.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 n L2 Written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5(3):307-322.

[2]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England:Languag 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8-11.

〔责任编辑:东 升〕

作者:胡胜高

地方高校学生教学论文 篇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双创”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项根本任务。该文首先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产生背景及其他高校的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了以“学分学程”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以创新创业教学的管理制度、各种资源的融合、校企联合培养和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为主要研究任务,并提出了教学措施;最后以武夷学院创新创业教学为例,证明创新创业学分学程在教学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应用型;教学改革;学分学程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高司函〔2019〕12号);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闽教科[2016]);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No.201810397015,201910397073,20191039760);武夷学院青年博士科学团队(武综[2017]66)

[作者简介] 王玉林(1978—),男,福建龙岩人,博士,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深层次调整和巨大历史变革,我国正逐渐从资源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力和永恒主题。在此背景下,众多高校教师提出了“双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思路,其中王红等人进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思路,值得各高校借鉴。然而,对于多数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刚升本十年左右,正处于应用型本科转型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刚起步,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驱动力,因此探索一种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1.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思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引入学分学程的理念,能较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本质上“学分学程”是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系列跨专业课程组合,根据需要(如培养学生某些特定的技能)选择与这些技能相关的课程让学生进行选择,明显的优势在于跨专业跨领域,突破原来专业的限制。依照“学分学程”的原则,要取得某个“学分学程”,需要完成4~6门课程的研修,大约需要8~15学分。

2.創新创业教学改革内容。(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整合各种资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涉及专业多、受众面广,为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达到较好成效,需要借以并发挥各种软硬件资源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更高效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和学科竞赛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和师资支持。(2)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通创新创业项目与有关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的教学壁垒,实现有效融合与渗透,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经验,探索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学分学程课程改革,探索课程弹性学分制,通过专业老师和创新创业导师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通过选修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听取讲座、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得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实践”学分可以部分兑换专业教学计划的学分。(3)建立完善考核激励制度。为使得学生在实施创新创业过程,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需要将创新创业计划纳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成立组织与实施机构,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管理和运行机制,确保在经费、场地、试验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保障,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热情和兴趣,激励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创新创业项目的辅导。

3.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措施。(1)以转型发展为契机,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亲产业、跨学科、重应用”为理念,以“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为办学定位的方针要求,将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力量,组建教师团队和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热情,激励老师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2)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立校企生三方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成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技术优势,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为校内教师提供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3)建立有效机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动力和保障。把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作为绩效考核内容,在课堂中把是否体现案例教学以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度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价指标,提高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意识和责任感,也促使专业教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三、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实践

1.创新创业教学现有条件。武夷学院很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是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开设创新创业学分学程。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由土建学院负责开设,主要是面向建筑学、工程造价、城乡规划、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程所需的学分至少为8学分(总共学分为15学分),其中至少须有4学分以上(含)为跨专业课程学分。修满8学分课程成绩合格可替换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并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学程证书。

3.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的实施过程。(1)成立创新创业学分学程教学小组,小组教师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团委老师组成,负责学分学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力的分级、课程包的选择等。(2)学生进行学分学程的选择,学生已经兴趣爱好选择学程,所面向的对象为二年级以上学生。为确保教学效果,每门课程限制30名同学为佳,鼓励学生组队选课。报名结束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参加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的学生名单。(3)学分学程排课,因选择每个学程每门课程的同学可能会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与每个专业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一样,因此统一排课在周末,以避开各类可能的授课冲突。(4)学分学程的授课和考核,学程的系列课程授课考核方式与其他课程并无太多本质的区别,需要注意的是学程包的课程应该是相互补充和完善,学生学完一个学分学程,对创新创业能力应达到培养的目标。

4.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的实施效果。(1)创新创业学分学程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它打破原来单独一门课的限制,能以比较综合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成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学生对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班评教分数较高,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最高。(2)学生选课意愿高,但限于师资条件,只能进行报名限制。这说明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班作为新的培养模式深受学生的喜欢。(3)参加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班的学生均能顺利完成课程修读任务,并且大大增加了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提高了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的热情。

四、小结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当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热点,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和学校都关心关注这一能力的培养。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方式。通过引入学分学程理念,结合实际办学条件,证明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学程班是切实可行的,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增一种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劉晓丽.双创背景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63-65.

[2]王红,尚衍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读与写,2019,16(8):5.

[3]李寒娜.校企合作下我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9,(26):113-114.

[4]陈林敏,曾冠杰.台湾地区高校学分制管理的特点解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第90-91页.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pplication-oriented type;teaching reform;credit course

作者:黎恒杆 林丹萍 王玉林 朱德良 苏晴微

地方高校学生教学论文 篇3:

阅读推广与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摘    要: 本文分析加强新时代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阅读推广对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功能作用、民族地方高校学生阅读的境域性表象,提出: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大学生阅读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建设;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阵地作用,拓展大学生阅读推广平台建设。

关键词: 阅读推广    民族地方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强新时代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充分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时代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

民族地方高校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情的特殊性和地缘的战略性,民族地方高校必须站在“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培育的重要性,切实担负起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时代使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秉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理念,全面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立德树人工程,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重要抓手,创新育人内容和方法,将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落到实处。

2.阅读推广对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功能作用

阅读推广作为民族地方高校“三全育人”方法的探索之一,通过在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树立。实践证明,阅读推广对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推广对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指导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民族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最新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民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便民族地方高校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规律、时代特点和战略,增强民族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民族地方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落实效果。因此,抓好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要任务是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的宣传推广教育工作,全面推动民族地方高校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中华传统经典的阅读推广有益于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4]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育人价值的科学评价,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经典文化,发挥中华传统经典的阅读推广在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引领作用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此,很多专家学者积极开展了该主题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中华传统经典对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一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富含华夏子孙忧国忧民、舍生救国、强国富民的崇高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使命担当精神,这些精神必将鼓舞和培养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二是传统经典文化体系中公认的急公好义、诚实守信等价值标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千百年来,儒家强调修身正己、立德树人,其思想通篇体现出“自省”和“慎独”修身养性方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和良好道德[5]。

2.3优秀少数民族原典的阅读推广对民族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我国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对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是通过优秀民族原典阅读的开展,可以帮助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环境,为尊重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奠定心理基础。同时,能够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6],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幸福家园建设者;二是通过优秀民族原典阅读的开展,为民族地方高校各民族的大学生搭建起良好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通过沟通交流,他们正确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深刻内涵和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校园中营造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培养对本民族文化自信自觉的同时,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养分,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使自觉主动认识、传承、研究和发展民族文化成为每一位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担当[7]。培养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爱国爱家的中华人文精神;三是优秀少数民族原典中蕴藏着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尊重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公正”放到了做人标准的首要位置,将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底线等,是民族地方高校培育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有效补充[8]。

3.民族地方高校学生阅读的境域性表象

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十分紧要,而且明晰了阅读推广对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功能作用。为此,民族地方高校在充分利用开展校园阅读推广读书活动助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但由于其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等阅读境域表象研究不够、认识不足,使阅读项目的开展不够有的放矢,预期目标实现效果不尽理想。可见,充分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需求、阅读心理的分析和把握显得十分必要。

笔者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的一部分基础教育阶段受所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发展相对滞后影响,造成他们有别于其他高校学生的阅读行为特点:一是基础教育阶段,课外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源相对欠缺,导致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欠浓厚、阅读能力不足;二是他们大都长期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之中,认知结构均带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在对文化他者的认知上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三是受家庭经济条件及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限制,他们中大部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及信息检索知识等新媒体阅读的现代技术能力相对欠缺,成为民族地方高校学生追求新媒体阅读需求的瓶颈[9]。

可见,民族地方高校只有在充分把握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推广项目,设计实施措施,有效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通过积极参加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不断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4.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阅读推广路径选择

阅读推广是“机构和个人开展的旨在培养民众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民众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阅读效果的活动”[10]。阅读推广的目标是通过引导、训练、帮助和服务,帮助缺乏阅读意愿的人爱上阅读,帮助阅读能力不强的人学會阅读,帮助阅读有困难的人克服困难,并为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人提供丰富的服务方式[11]。结合民族地方高校学生阅读的境域性表象分析可知,民族地方高校学生多归属“帮助阅读困难群体”,民族地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阅读推广路径选择应该重点定位于:引导缺乏阅读意愿的人阅读;训练有阅读意愿而不善于阅读的人阅读;帮助阅读困难人群阅读[12]。

4.1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将大学生阅读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建设。

通过阅读学分制度化,强化阅读行为引导,培养自律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教育课程化,加强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欣赏及书评方法等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13]。

4.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阵地作用,拓展大学生阅读推广平台建设。

4.2.1持续开展好“好书伴我行”“阅读引领未来”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要素,在经典阅读过程中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2进一步开展好新生入馆教育、大学生信息修养课程建设和教学,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媒体阅读网络操作能力、有效的文献检索方法、熟练的信息筛选技巧、有序的信息存储策略、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及整合创新和遵守信息伦理道德的能力,营造成熟的网络阅读支持服务环境[14]。

4.2.3发挥好教授、博士、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学生社团阅读领袖等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读书会等形式,让身边熟悉的人讲好自己读书与成长成才的故事,不断释放经典阅读带来的正能量信号,逐步形成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学习型校园文化。

4.2.4加强新媒体阅读设备设施建设及全免费开放使用,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新媒体阅读的需求,让他们也能充分享受新媒体阅读传统经典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优秀传统经典的兴趣。

4.2.5搭建多元优秀文化阅读共享空间。实现优秀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元素与优秀多元文化价值观元素的有机融合,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培育[15]。

毋庸置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传统经典和优秀少数民族原典的阅读推广在民族地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地方高校在实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立德树人”工程中,要积极将阅读推广作为重要手段融入培育过程,精准设计阅读推广路径,切实发挥阅读推广的育人功效,使民族地方高校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cfd419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c?2019.03.0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

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2019.03.09.

[3]解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EB/OL].http://cpc.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828/MAIN201308281039000223933662212.jpg),2019.03.09.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03/4609979.shtml.2019.03.09.

[5]杨昌斌,欧阳佩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6):40-41.

[6]薛峰,赵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基于民族文化教育理论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1): 221-224.

[7]牛海龙.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4):97-100.

[8]杨昌斌,欧阳佩瑾.优秀民族原典阅读与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培育[J].凯里学院学报,2018,36(05):63-66.

[9]杨昌斌,欧阳佩瑾.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境域性表象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4(05):74-76,90.

[10]王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10):1-7.

[11]范并思.阅读推广为什么?[J].公共图书馆,2013(03):4.

[12]范并思.阅读推广的理论自觉[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06):3-8.

[13]杨昌斌.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3,31(05):117-119.

[14]王健,陈琳.促进大学生网络阅读效果的策略研究[J].图书情作,2010(3):64-66.

[15]欧阳佩瑾,杨昌斌.民族地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抓手:民族地方性知识服务[A].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08年卷[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38-42.

作者:杨昌斌欧 阳佩瑾

上一篇:网络环境版权管理论文下一篇:榜样教育哲学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