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儒学探讨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影响极为深远。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关键词:儒学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作者简介:毕洪东(1985-),男,江苏扬州人,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助教。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德育儒学探讨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德育儒学探讨管理论文 篇1:

儒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技能人才培养关系的实践研究

摘要:优质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邹城高职院校儒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探讨了儒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目标、具体措施和实际成效。

关键词:儒学 校园文化 技能人才

文化,于一个国家而言,是灵魂;于一所学校而言,是品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孔孟桑梓之乡”的地缘优势,秉承“扬孔孟儒学之风,育德技双馨之才”的办学理念,通过顶层设计、环境创设、学科渗透、主题班会、综合实践等形式,将中国优秀传统儒学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多层次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文化励志、文化育人、文化铸德、文化奠基”的作用,走出了一條文化强校的特色之路,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优质儒学校园文化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近年来,虽然我国职业学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学生的综合素养却没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学习风气、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孟子故里邹城市是儒学文化的发祥地。儒学文化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和”等核心思想,能够全方位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它所蕴含的“敏思勤学、博学好问、慎思明辨、砺能笃行、敬业乐群”等思想精华,能够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职业学校把儒学文化融入校园,可以引领学生修养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德技双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建设儒学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

建设优质儒学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就曾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技能人才,也应该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针对自己学校的生源特点和德育现状,通过环境创设、学科渗透、综合实践等形式,将传统优质儒学文化贯穿、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职业规划上,重视培养学生奋发有为、明理好学、自强不息的“现代君子”品格;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悌感恩、宽恕仁爱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理论学习中,重视培养学生博学好问、慎思明辨、苦学乐学的学习态度;在实践操作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砺能笃行的职业素养;在顶岗实习中,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致用创新的职业精神。儒学校园文化的全覆盖,旨在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优良、人文素养儒雅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多措并举是把儒学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

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加强儒学人文景观建设为基本保障、以开展儒学经典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了“儒学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构建起充满儒学特色的和谐校园,达到了文化育人的培养效果。

1.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文化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调。学校注重优化校园文化显性环境建设,多次从北京、深圳等地邀请专家召开“儒学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在整体环境布局上,将校园分成三大文化功能区:儒学长廊区、母教文化区、企业文化区。每个分区既体现儒学特色,又兼具职教功能,实现了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学校大门——“仁者爱人”的文化石,彰显出邹城职教人以“仁者爱人、有教无类”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灯杆文化、墙体文化选取孔孟儒学的名言警句;教室、走廊张贴儒学励志勤学宣传标语;寝室、餐厅等公共场所张贴《弟子规》《三字经》语录条幅。

2.开展儒学经典文化教育

学校成立了儒学文化研究室,精心编辑《儒学经典文化教育读本系列丛书》(五卷),开发建设了充满儒学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并列入学期教学计划,作为日常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周利用早读、课前读、睡前读等方式诵读《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学经典;晚自习观看于丹的《论语心得》、钱文忠的《三字经》、傅佩荣的《向孟子问道》等视频讲座资料。经典诵读采用视频引领、教师带读、学生齐读、自由诵背等形式,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诵读时间。学校定期开展儒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学生,授予“儒学诵读明星”称号。

3.开展儒学综合实践活动

为实现“儒学育德”的功能,学校以专业部为单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儒学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辟“儒学大讲堂”,聘请知名学者、专家举办儒学文化讲座,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儒学文化风尚;以参加“中华母亲文化节”庆典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母亲、点亮真情”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做一顿饭、洗一次脚,明孝道、知感恩;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三孟”景区,撰写心得体会,激发学生对传统儒学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开展“社会公德万里行”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交通疏导、节能宣传、社区服务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公德。

4.加强特色教风、学风建设

设计体现儒家教育思想的校牌、校服、校徽。制定和完善师德规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国学师资培训,定期开展“儒学文化与学生成人成才”系列教研活动,打造教师精英团队,形成“学高身正、技精善诱”的良好教风。组织学生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通过学生干部“文明督导”、优秀团员“岗位示范”等形式,逐步建立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儒雅风范。定期开展职业技能比武活动,引导学生将儒学中的明理好学、砺能笃行、学思结合、精益求精的思想迁移到实践能力上,夯实实践技能训练,拥有过硬的技能和娴熟的本领,引导学生在职业技能比武中大显身手、发光出彩。

四、儒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

自开展儒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以来,儒学思想和职教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学校德育内容日趋丰富、实践活动多姿多彩、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1.学校管理提档升级,教风、学风明显改善

儒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校长领导、专家咨询、民主参与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爱岗敬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学生明理好学、砺能笃行、敬业乐群。近年来,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学校共有236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6件,并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学校开展了“遵守师德、争做师表”的教育研究活动,发表论文58篇、参编教材9部、出版著作8部、开办讲座37场次,其中编写出版的校本课程《儒学文化经典教育读本系列丛书》,已在市内外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推广使用。

2.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儒学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儒学文化长廊、孟母教子文化墙、教室、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的励志勤学语录条幅,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中华儒学的熏陶。学校建立了以全体师生为主体的儒学文化研究室、书画社等团体,创作了儒学特色鲜明的校训、校歌,多次舉办以“传承儒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爱岗敬业演讲比赛、诚信征文比赛、文明礼仪表演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无处不“儒”、无“儒”不入的儒学文化校园大环境逐步形成。

3.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广受用人单位欢迎

儒韵校园文化的浸润,使学生们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思想品德方面,培养了学生仁爱他人、宽恕待人、修身正己、自强不息的品格;在职业素质方面,强化职业操守、工作态度、责任心,使学生养成了热爱专业、笃学求精、献身事业的职业品行;在团队合作方面,使学生养成了和谐共处、诚信宽容、厚生益众的职业素养。目前,一大批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笔者学校走进企业、融入单位,并成长为业务骨干,笔者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4.学校声誉越来越好,办学效益初步显现

笔者学校儒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内容充实、效果明显、覆盖面广,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2017年召开的中华母亲节及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上,笔者学校的儒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文化突围”战略指导下,笔者学校以孟子文化为载体,吸引了河马动漫、上海诺伯泰机器人等众多有投资意向的儒商到笔者学校考察座谈、签约联合办学,对于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吕郁 宋东阳

德育儒学探讨管理论文 篇2:

儒学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影响极为深远。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儒学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毕洪东(1985-),男,江苏扬州人,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助教。(浙江 平湖 314200)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理念的丰厚积淀。当今教育试图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基点的,以加强高校道德教育改革、完善道德教育途径为支持的现代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新模式。[1]

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提高和改善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则是高等教育,且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即道德教育。儒家学说与教育密不可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目前高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儒学思想的核心及现代价值

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崇高理想,提高思想素质,以达到修身养性和人格的真、善、美统一,是我国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2]大学生道德教育若能从儒学思想的精髓中汲取营养,定能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完善。

儒学是德性之学,即为情感理性,其核心是“仁”。[3]仁,是一种真性情,它来自生命的创造,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培养仁德,有助于提高心灵境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证事物的可持续发展。

仁爱,从范围上来说,它有三个层次:爱亲—爱人—爱国。[4]

仁爱在家庭中的表现就是亲情。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在家庭中体现为对父母的爱——“孝”,对兄弟的爱——“悌”。“仁爱”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社会安定,人生和谐,而当代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亲情淡漠,因此,让他们汲取儒学中的仁爱思想,对于家庭安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推己及人”,儒学要求我们爱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社会上,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就现代大学校园中的人际交往而言,学生个性差异大,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产生口角,更有甚者会大动干戈。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人的高尚情操、情趣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人的自觉自律,需要培养“情商”。[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教导学生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与人为善,以诚交友,以诚办事,创造一个和美协调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

爱国,是“仁”的最高境界。[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建设的雄心壮志。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教育者应努力育志、育才、导行。育志目的在于利用情感这种内部动机,促进学生理想、信念和志向的形成;育才则根据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现状,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让当代大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导行即应教育他们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有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的勇气。

从古至今,“和”被奉为普遍的原则或看作事物的最佳状态。[7]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思想动态因环境而改变,学校教育模式由中学时代的“闭合式”转变为“开放式”,管理模式也从家庭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从这些转变看来,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一种辩证“和合”的体系,教育者该做的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正确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所谓“和合”,是指事物中诸多要素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变易过程中,诸多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8]就这些“和”的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本,追求全体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隐性课程教育,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自我人文修养。

谈及现代价值,牟宗三认为:儒学是一种生命的学问,是人学。即一种有关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及其意义的学说,我们称其为儒家人本主义。儒学思想的现今价值有如下几点。

(1)儒学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如“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维系社会稳定有很大作用,调和社会人际关系。

(2)儒学注重人格的修养,在当今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3)儒学社会伦理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引导学生确立科学、正确、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道德规范体系。

(4)“以义制利”的思想可以合理调和个人—群体—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对建立合理的人类价值观有基础作用。

二、大学生对儒学思想认知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思想意识无法跟随社会的迅猛发展。多元化价值社会面临的信任危机,挤破了人们道德的防线,传统的仁、和、礼、义、信在广大民众观念中严重缺失。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学校的道德教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温床。

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艾四林先生说:“当今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用简单的、注入式的办法使学生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已很困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面对这一现实。”[9]

1.对儒家文化的本质知之甚少

一份问卷就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熟悉程度,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及社会上扬弃儒家文化的热点事件做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相关著作并不重视,在问卷提及的几篇经典名著中,阅读人数屈指可数,同时还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除对语文教材中的几篇古文有所了解外,其他一概不知,儒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甚微。[10]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处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量网络信息的存在,给了大学生太多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只是单纯地拷贝别人的生活,我们的思维也出现了定势,失去了创新的能力;第二,网络上的信息,充满了新奇,在大量信息的冲击下,进而消减了大学生品味古典文化的兴趣;第三,从道德行为来讲,随着物质欲望的急剧增加,大学生的功利心也日益加重,从而将自己的学习重心放在了如何创造物质财富上。

2.忽视儒学原著的自我阅读和体悟

从大学生对百家讲坛的热衷程度可以看出,大家对电视与网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文化读物。我们在追求网络便利的同时,却丢失了儒学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对于丹等人的儒学观点如此热衷,就在于他们夹杂了自己的情感与观点,更把深奥的儒学思想演绎得简单化、通俗化,而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将他们的看法吸收,就会造成“消化不良”。

3.尚有少数人十分了解儒家文化,并尽力继承和发扬

虽然流行时尚如此令人追捧,网络上的时尚论坛也缤纷亮丽,但是不乏一些对儒学感兴趣并有深刻见地的大学生的存在。他们探讨儒学,在各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虽没有评判流行时尚那般吸引人的眼球,但是比那些花哨的东西要深刻得多。

三、将儒学思想引入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分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作用。中国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礼、义、廉、耻、仁、和、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根据现实需要,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中共十七大代表、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肯定: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是道德教育一部分。

周济强调,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使他们真心实意地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

德育工作主要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在课程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强德育课;第二,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建立起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的网络,来推进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魂”植“根”: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这个“魂”,把儒家思想作为具有中华民族精神这个“根”,并在加强和改进中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1.与时俱进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为起点,通过经典诵读、讲述美德故事、参加道德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优势,构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地构建德育工作网络,真正让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2.注重品行

在德育内容上,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经典伦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在德育实践上,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一致性,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风格化的模式改变;在认知情感上,既重视对学生品德行为既定概念的灌输,更重视通过体验对学生品德行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学校德育价值取向既要重视品德的“概念化”,又要重视品德的“智能化”,既要“塑造人”,更要“开发人”。

3.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要高度重视团队组织在道德建设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关心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运用影视、艺术及文字作品等各类生动活泼的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自育自学。针对面临的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实际,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积极开创使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4.观念塑造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德育“尊重生命、心灵互动、生命需要”的出发点和本质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认真处理好课堂教学多渠道和多渠道教育的关系,优化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过程,在传授间接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直接知识的实践体验教育,做到先有趣才有益;精心创设德育工作载体,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深化,重内涵。

四、结语

在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儒学思想以其强大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对大学生实现人格塑造、道德修养、情操追求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幸福目标。[11]

参考文献:

[1]韩月秋.孔子思想影响下的现代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7):148-149.

[2][4]卢卫林.儒学的和、仁、知、勇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教育探索,2005,(8):94-95.

[3][5][6]蒙培元.儒学的核心价值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9,(8):213-218.

[7]何宇红.儒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43-145.

[8]张立文.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8.

[9]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09.

[10]姚利权,单佐龙,黄妙妙,李鸿浩.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之研究分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1):1-6.

[11]李斌.儒学文化与素质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3):158-159.

(责任编辑:苏宇嵬)

作者:毕洪东

德育儒学探讨管理论文 篇3:

构建德育体系 探索德育途径

漳浦道周中学位于漳浦县城所在地绥安镇,毗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道周纪念馆,以明末爱国者、儒学大师、著名书法家黄道周的名字命名。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工会先进单位,漳州市文明学校,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漳州市绿色学校,2007年、2008年漳浦县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9年漳州市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7年至2009年漳州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道周中学从简陋、落后的初中校发展成为如今全县名列前茅的完中校,学生三千八百多人,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生源由原来的城郊扩展到全县各乡镇,甚至外县学生也慕名而来,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强校。道周中学办学之路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构建德育体系,探索有效的德育途径。

一、道周中学办学初期德育问题

道周中学办学初期办学条件差,校园占地25亩,教室4间,办公室2间,没有围墙;学生只二百五十多人,都来自城郊边远的农村小学,生源少,素质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家长、社会都不认可。由于种种原因,一段时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能有效实施。学校领导经过长期的调研、探讨,确定以“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突破口,并找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几个原因:

1.德育目标、内容“大而全”,工作空泛化

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行性、连贯性,才能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某种道德品质的人。而我校,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等德育工作目标、内容的理解和做法,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具体化,操作性不强,存在“大而全”、“大而空”问题。

2.德育途径、方法单一。工作简单化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成为德育课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德育与生活的血肉联系消失了,德育教育无法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师生对德育工作产生了漠视的情绪,只说不实践。正如石鸥指出“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不道德,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至负效果的。”

3.重智育轻德育,工作空心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社会、学校都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学校的领导、教师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自动削弱德育的功能,德育工作空心化。

4.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不一致,工作对立化

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影视、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遍地开花,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单亲家庭不断出现。使学生脱离了家长的监管与引导。学校侧重的是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而转型期的社会,思想多元化、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与现实生活相比,学校德育显得枯燥、单薄、脆弱,学生容易迷失在多姿多彩的现实中。学校德育与社会、家庭存在较大不一致。

5.教师德育认识不一致,工作不同步

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存在差异,有些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教育,有些教师德育处于自然状态,有些教师甚至故意忽略德育教育,至于德育内容也参差不齐,互不关联,德育教育混乱造成学生德育认识混乱,更不用说德育实践了。学校各个部门、教师在德育的认识不一致,造成不能形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影响德育工作实效。

二、构建道周中学德育体系

在反思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以德育为首位,五育并举”,“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特色”,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弘扬道周精神,砺志成才报国”为校训,注重“三风”建设:校风——教育育人,读书做人;教风——严慈相济,教学相长;学风——勤学善问,协作探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等。完善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扩展德育的深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网络,需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德育机制

我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政教处、教导处、团委会、保卫科、总务处、年段长、班主任齐抓共管,形成四级管理模式:校领导——处室主任——年段长、班主任——学生。全校形成上下贯通、能级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共作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支持校长做好德育工作。

2.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德育实效

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增强德育实效”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我校具体做法:一是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骨干教师队伍。二是创建学习培训平台。“送出去”:理论学习,实地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校内,建立“学习——实践——反思——实践”培养途径,提升教师育德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在待遇、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3.加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建设

思想政治课开足课时,班会课、团队活动、两操、升旗仪式等不能少,保量保质做好。充实丰富德育校本教材,如,《公民道德建设及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漳浦历史丛书》、《黄道周故事》等都是校本德育内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生动活泼德育教育。黄道周纪念馆、漳浦县革命烈士陵园、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赵家堡、东南花都、天福茶庄等都是学生德育活动基地。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升学竞争激烈,学生自身心理压力大,而社会、家庭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无论是学习、生活等方面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因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发放心理健康材料,解答学生的心理疑问,解决学生心理障碍问题。

5.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德育环境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大改善,我校德育环境得到最佳的设计和体现。我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规划有序,动静分明,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是花园式的学校。“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棵树都能怡情,让每一个人都能成才”是我校师生奋斗的目标。师生的智慧、良好的德育环境带来累累硕果,学校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探索道周中学德育途径

为防止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为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我校建立六个实施途径系统,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构建课堂德育系统

思想政治课,按大纲要求,严格实施教学计划。班会课,

要求做到德育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得到实效。学校对班会课上课情况加强检查、评估、反馈。树立典型,设立奖励机制。

学科课堂渗透教育。教学过程必须渗透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做到知、情、意的统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合作探究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在教案检查中突出检查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情况,定期反馈,紧抓落实。

2.构建班、团队教育系统

团委会以少先队、团支部为重点,开展“道周杯”十佳歌手赛、篮球赛、书画摄影展、作文赛等影响巨大的活动。以班委会、团支部为重点,加强班风教育。通过班训、班徽、班级常规、班级公约等征集,进行班级建设。学生会在政治处、团委会的指导下,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会主导的“垃圾废品回收”项目,为学校获得市级绿色学校、文明学校做出很大的贡献。学校利用系列专题团会、早检、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班集体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群体与个别教育。

3.构建校园文化教育系统

以“弘扬道周精神,砺志成才报国”为宗旨,创建“道周报”,展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动态,报导时事、形势,刊登师生习作、来信等。征集师生“名言”,如“一个温和的笑容,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宽容的谅解,师生更融洽,校园更和谐”,“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请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等,既是一次创作活动又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树立标语牌,建设“宣传栏”、“道周之声”广播室等,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4.构建社会实践教育系列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5位德育辅导员,建立4个校外德育基地。如黄道周纪念馆、县革命烈士陵园、县老人光荣院、县武警消防大队等。我校与县武警中队结成军校共建单位,每年初一、高一新生进行军训,对新生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与县武警消防大队结成军校共建单位,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增强师生防火意识等。

5.建立“三位一体”教育系统

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系统。我校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建立班级、年段和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防治心理疾病,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和基本心理素质。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如高三、初三毕业班的考前心理辅导,针对个别“网迷”的心理辅导等。

总之,中学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大课题,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条件,我校经过德育教育的摸索与实践,逐步做到德育工作内容系统化,德育工作网络化,德育形式多样化。

(责任编辑:林文瑞)

作者:邱六碧

上一篇:历史教学创新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课堂优化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