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2022-04-23

【摘要】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外贸行业的重要支柱和发展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地开拓境外市场,对跨境电商会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需要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会计的教学改革,实现基于“互联网+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篇1:

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进程成为趋势,传统的面对面进行的贸易方式正在逐渐发生转变,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经济贸易中也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正是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使得人才供给难以跟上跨境电商发展。本文将通过分析当今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针对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校人才培养;应对措施

引言

电商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即使是电子商务专业本身也应该针对跨境细分化,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要有实战经验;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衡量一个跨境电商人才是否合格,其专业素养及能力是否胜任岗位等,因此,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机制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跨境电商的基本内涵

1.1跨境电商的定义

跨境电商的全称是跨境电子商务,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于不同海关境域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手段达成交易的跨境进出口国际贸易活动。狭义跨境电子商务则特指跨境网络零售,即指分属不同海关境域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跨境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新形态。

1.2发展状况

201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有关通知,表示我国将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要加大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满足重要外贸交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 7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3.6万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75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8624亿元。预计至2018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用户规模达到7400万人次。据阿里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与埃森哲公司发布的《2020全球跨境电商趋势报告》预测:2020年跨境电商B2C市场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全球跨境电商消费者将达近10亿人,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跨境电商的主力军,市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如图1所示)

2、境电商人才的技能要求

根据智联、猎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招聘网站上各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目前对于跨境电商的岗位有外贸、运营、营销推广、物流、客服以及产品开发等等,而企业对于这些岗位的技能要求有以下几点:

2.1跨文化沟通能力

由于跨境电商企业所面对的主要客户是海外客户,因此从事跨境电商工作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跨境电商企业对跨境电商从业者的外语技能要求。当然,跨文化沟通能力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还需要了解海外顾客的消费习惯和当地的社会风情,根据他们的支付习惯、购买方式以及生活禁忌制定不同的方案。

2.2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能力

跨境电商平台是跨境电商企业获取收益的平台,是企业与海外客户的交易枢纽。企业收益与平台运营的好坏直接挂钩,所以企业会特别要求跨境电商人才具备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能力,尤其是诸如亚马逊、ebay、wish和速卖通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和运营,跨境电商人才需要熟悉这些跨境电商平台的流程、交易规则以及国家出台的关于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的最新政策。

2.3营销推广能力

营销推广是企业直接获取客户资源,间接收取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事跨境电商应熟悉国际市场营销规律,能够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促进产品的海外营销。跨境电商运营往往兼具营销工作,跨境电商人才需要铺好通往跨境电商平台的路,引导海外客户到相应的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提升跨境电商平台的销售额。

2.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跨境电商是依托于互联网而生,未来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一批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紧跟当前计算机前沿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跨境电商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

2.5跨境物流管理

在跨境电商企业的整个交易过程中,物流起着承上启下以及连接交易兩终端的重要作用。作为跨境电商人才,熟悉物流的各个环节是必备技能。目前跨境电商的物流模式主要有邮政包裹模式、国际快递模式、国内快递模式、专线物流模式以及海外仓储模式,作为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比对各种物流模式的报价和制单要求,从而选择恰当的模式进行商品的运输,合理控制仓储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将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成本降低到最小值。

3、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现阶段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高职院校培养、培训机构培养以及跨境电商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但是由于跨境电商的发展迅速,使得各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3.1专业人才缺口大

由于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不足,使得我国的各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出现了断层。目前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高校非常少,能够输送符合企业需求跨境电商人才的更是屈指可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口高达四百多万,这个缺口每年还在不断加大。

3.2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专业课程设置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中能为跨境电商提供人才输送的主要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等专业。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往往与跨境企业的需求不完全一致。跨境电子商务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而高校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只能提供单一的、缺乏系统实战训练的跨境电商人才。

3.3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重点主要在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大部分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落不到实处,培养的人才也缺乏鲜明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更多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平台给学生进行操练,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上的短板。

3.4师资力量薄弱

与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而制约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关键则是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薄弱的师资力量。而当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都在跨境电商领域有足够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研究,但是缺乏职业化教育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尤其针对跨境电商类的专业课程,实际操作比理论更为重要。目前各高校的平台操作都是虚拟的,没有具体的数据流程,各课程老师都没有在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过具体的后台运营操作,对于平台的操作也是局限于虚拟的理论操作,不能根据相应的实际平台变化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3.5教学实践环节欠缺

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专业都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这种问题在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专业中更为突出。现在大部分的高校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往往是在模拟仿真软件上进行平台操作的,学生对于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基本流程操作,对于实际的跨境电商所涉及到的进出口报关、跨境物流以及外贸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并不能将理论课程中的内容得到充分的实践,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无法得到正确的判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身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毕业后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工作时,也将会产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以及难以应对实操中的突发情况等问题。

4、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当今的跨境电商主要是基于“外贸+电子商务”的形式开展人才培养的,有别于传统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深入跨境电商整体行业,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同步,与电商岗位需求相适应。

4.1资源整合,分层培养

通过对企业跨境电商岗位的需求分析,跨境电商企业更加偏向于复合型的人才,期望跨境电商人才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在跨境电商人才拥有平台运营推广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同时,能够拥有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物流与风控的能力。因此各高校可以整合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物流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资源,实行联合分层培养,建立和调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对跨境电商人才进行全面的培养,以适应跨境电商人才对专业背景的不同需求。

4.2因岗设课,课岗融合

我国的各大高校要及时跟进全球的跨境电商发展动态,根据跨境电商行业需求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课程优化,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各高校也应该根据跨境电商岗位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设立相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实现“基础课程+岗位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对于不同的岗位设立不同的课程,实现课程设置与当今企业对相应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相吻合。此外,各高校要加强课程与岗位的深层融合,实现所学与所用的有效衔接。

4.3校政企联合培养

高校可以考虑跟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实验室,委派学生深入到企,进行顶岗实习,充分利用企业在行业的经验和资源。促进政府、学校、企业三者间的深度融合,出台相关政策,政府可以对于参与校政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给予经费支持以及一定数额的企业税收减免、奖励补助等。

4.4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

对于高校而言,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和教师水平有关,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应从各个层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并做好相应的配套政策,解决教师在下企业锻炼遇到的切实问题,将理论落到实处,学以致用。同时可以聘请知名跨境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客座教师,将其纳入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最新的业内动态和资讯教学。除此之外,鼓励教师进行教材开发,通过在企业的实战培训,将实战经验写入教材。与企业相互合作,进行跨境电商应用性课题研究,让课题的研究更能真切的反应实际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4.5“實训+竞赛”相结合

各高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将跨境电商人才安排到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实地学习,深入了解平台的真实操作,亲身体验产品发布。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跨境电商相关的各类比赛,比如: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对于能力突出的团队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添学生求职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我国输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5、小结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只有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保证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对等。此外,政校企三方应加强融合,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燕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时代经贸,2017(03):62-64.

[2]张鑫.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6(12):65-66.

[3]钱琳伊.“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7(26):9-12+19.

[4]胡丽霞,韩雪,安晓倩,卢佳媛,李雅琴.基于企业招聘信息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电子商务,2018(02):66-67.

作者:李迅

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篇2: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基于职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会计课程培养探究

【摘要】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外贸行业的重要支柱和发展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地开拓境外市场,对跨境电商会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需要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会计的教学改革,实现基于“互联网+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文章在分析高职跨境电商会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岗位技能要求及核心能力要求,重点探讨了跨境电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跨境电商会计;课程体系;教学

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一方面使得原本适应传统外贸运作的人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带来了跨境电商会计人才需求的急速上升,同时对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会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如何应对跨境电商对会计人才的新需求,将创新创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贯彻到跨境电商会计教学过程当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职跨境电商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双创教学的需要

将“双创”因素融入到跨境电商会计教学过程当中,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会计课程主要借鉴传统会计学教学体系,重点讨论企业的应收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章节内容。然而近十几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跨境支付、互联网金融、国际财税申报等已成为企业当前最敏感的话题,而这些内容并未被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导致跨境电商会计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另外传统会计教学体系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授课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因此在实际授课中几乎没有涉及双创引导。

(二)教学模式、管理手段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会计课程的教学,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练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的反馈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由此可知,课程缺乏实训环境,也未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影响了跨境电商会计教学效果。

(三)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跨境电商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跨境电商会计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特别是强调公式的运用及计算能力。由于计算量大,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失去学习兴趣;也会导致学生以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刷题等方式应付考试,没有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条件欠缺,很难满足跨境电商会计实训教学需要

跨境电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跨境电商会计发展的时间较短,故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跨境电商会计实操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教师;跨境电商会计的实操大部分都是在第三方跨境电商B2C平台上进行的,例如:亚马逊、WISH、敦煌、Aliexpress等。而跨境电商B2C平台不仅需要真实的实体公司凭营业执照、法人身份信息依法登记并缴纳一定额度的技术服务年费,才能继续相关操作;同时财务内容通常牵扯到企业的经营机密,学校也难以与跨境电商企业建立真实的校外实训基地,故高职院校很难为跨境电商会计教学创建实训教学环境。

(五)跨境电商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跨境电商会计人才需求旺盛,但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会计相关岗位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相符,难以可持续地促进跨境电商健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数量与实际需求不符。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跨境电商平台(B2C平台,不包含B2B平台)浙江省卖家数量排名位居前列,全省活跃出口网店数约8.3万家,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574.4亿元,并且仍在不断增长当中。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对跨境电商会计人才需求极为旺盛。据前期调研发现,在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中,目前没有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会计专业,仅有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开设有《跨境电商会计》和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开设有《跨境电商会计基础》《跨境电商会计实务》等课程。二是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完善。跨境电商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跨境电商B2C平台操作技能。跨境电商会计相关信息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依赖跨境电商B2C平台,财税信息申报也需通过相应的网络在线申报完成,这就要求跨境电商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常见的跨境电商B2C平台的信息处理和使用技巧。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开设跨境电商会计相关课程,传统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既未接受跨境电商系统的理论学习,也未接受跨境电商实操训练。由此可知,人才培养质量根本难以满足如今跨境电商会计岗位从业资格的要求。

二、跨境电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思路和途径

(一)坚持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跨境电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坚持职业能力为导向是当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会计教学改革的重心,在进行跨境电商会计课程的设计时,应全面了解跨境电商会计的职业内涵及内容,才能保证跨境电商会计理论与实践不脱节。故在制定跨境电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以职业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设计。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在职业课程设计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职业课程内容或多或少都被简化了,所以在跨境电商会计教学改革中,应该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延伸能力,从而可以保证跨境电商会计教学能够有效地展开。(2)课程教学的设计以职业行动为导向。能够有计划地、有步骤、有意识地强化跨境电商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确保专业课程知识点被学生吸收、消化。在跨境电商会计专中,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基石,故全面强化此类课程,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发展跨境电商会计专业更为合理,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3)增加拓展类教学内容。当前跨境电商发展迅猛,跨境电商会计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缺口非常大,企业要求跨境电商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技能,还应具备能够胜任跨境电商会计岗位的技能。故在课程设计时,适量地增加一些具有廣度、深度和宽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为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将跨境电商会计相关课程融入到原有专业教学体系。专业基础课程注重外贸基础与会计基础理论相结合,包括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会计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出口核销、退税与外贸操作能力,包括国际结算、国际汇总、外汇检测、网上支付与安全。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注重跨境商务会计综合技能的实际应用,包括POCIB、外贸单据审核、外贸国际结算业务模拟综合实训等。专业拓展课程注重适应岗位需求、持续学习以及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国际商务、网络金融、会计继续教育等。

(二)完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保障模式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能够确保学生能力的提高,故多层次实践教学保障模式十分重要。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层次,深入企业调研人才需求。通過多种渠道收集企业对跨境电商会计人才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具体的要求,从而明确跨境电商会计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培养了解跨境电商税务政策、财务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跨境电商会计岗位所需的跨境电商B2C平台实操技能和财务处理技能。第二层次,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以企业对跨境电商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为依据,改革和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见下页图1)。比如,在现有的专业课程基础上,适量地增加《跨境电商会计基础》《跨境电商会计实务》《国际汇兑》《财务会计》《网上支付与结算》等相关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跨境电商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层次,教学模式变革。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陈旧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操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跨境电商会计教学效果。第四层次,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无法构建跨境电商会计实训环境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会计教学的痛点之一,而实践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培养目标。为此构建基于微课的模拟实训平台:该平台由微果视频资源(软件操作)和软件运行常见问题两大部分组成(见图2)。将跨境电商会计的实操过程分段录制成微课教学资源,并对实操过程中软件运行常见的问题以解答的方式进行讲解,并放置于实训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有效克服高职校院跨境电商会计实训环境的限制,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五层次,课程效果评价。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组建校企合作的专业师资队伍,共同完成效果评价理论题库和实操题库。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完成之后,利用互联网参与课程评价,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

(三)拓展校企合作思路

提高跨境电商会计岗位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除了强化校内实训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之外,还要积极地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如校企共同制订创新创业鼓励机制,引入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引入跨境电商会计真实项目,成立由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团体。

(四)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跨境电商尚处于发展阶段,高职院校还没有较成熟的跨境电商会计教学方法可供参考和借鉴,教师加强跨境电商会计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企业,直接参与企业跨境电商B2C平台的运营、管理、账务处理等事务,真正地掌握跨境电商运营的流程和账务处理的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应借助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及时调整跨境电商会计类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职业能力理念融入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构建职业能力匹配的课程培养体系,在“互联网+创新创业”背景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需求,实现多赢的局面。Z

【主要参考文献】

[ 1 ] 丁慧琼,陈芳.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在高职“跨境电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6,(14).

[ 2 ] 陈宇峰.基于“互联网+ 双创”的跨境电商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6).

[ 3 ] 邹晓琴.“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商业会计,2015,(05).

[ 4 ] 丁慧琼,程国丽.“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8,(11).

[ 5 ] 邱三平.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高职“跨境电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05).

作者:吴波

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篇3:

企业导师制模式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高校需要顺应产教融合趋势,探索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导师制促进跨境电商人才成长的路径,其次从师资来源渠道建设、选拔与聘任程序等过程视角探析了将企业导师制模式应用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实施机制,最后为高校提出了若干保障企业导师制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企业导师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企业导师制模式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QJJGY0604);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经济新常态下科创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2017RCZX2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用型高等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801222010)。

引言

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各类跨境电商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载体,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活动,并探索了多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基于校企或校企政协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人才模式[3]、基于订单班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4]、基于“微专业”建设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5]、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6],以及基于行业学院建设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7]。现有众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注重在产教融合中培养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导师制模式也被我国很多高校广泛应用于IT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8]。在产教融合趋势下高校普遍重视校企合作,通过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然而目前少有文献专门探析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引入企业导师制模式。企业导师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以便企业导师能够在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目前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存在的没有形成体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企业导师选聘、工作和评估机制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导师制促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成长的路径,探讨了企业导师制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用的具体实施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保障。本文研究有利于明晰企业、企业导师、高校、高校自编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协同成长,而且可以为高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地将企业导师制应用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全过程提供思路和对策上的借鉴。

1、企业导师制促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成长的路径分析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优质的师资资源。学生要成长为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掌握跨境电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尽管高校教师在理论授课和知识讲解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就业创业能力普遍欠缺,因此仅仅依靠高校师资的自身力量难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跨境电商行业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校通过引入具有跨境电商业界实操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到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中,可以弥补自编教师力量在实践授课能力方面的不足。企业导师制促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成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

第一,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直接促进学生成长。在高校实施企业导师制模式下,企业导师通过讲座、座谈会、个性化指导、与学生结对子等形式,在课堂授课、见习实习、创业就业、毕业论文设计等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直接促进学生成长。第二,企业导师有助于提升自编教师能力间接促进学生成长。高校在实施企业导师制过程中,通过搭建平台和载体,为企业导师和自编教师协同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科学研究、对外培训服务等上提供支持。自编教师与企业导师建立联系,通过互通有無、相互学习、技能传授、合作研究、协同开发课程、申报项目等形式提升了综合能力,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成长。第三,企业导师促进学校发展进而让学生成长受益。企业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提升高校产教融合能力,扩大高校在跨境电商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本校跨境电商人才对接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使得学生受益。第四,企业导师制促进企业成长进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企业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有利于企业发现、培养、储备其发展所需的各类中高端人才,为企业持续成长提供了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增加了对本校人才的需求,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求职就业。

2、企业导师制应用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实施机制

企业导师来自于企业,又要参与高校的一些指导等工作,具有双重身份,因此,要依照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选聘、工作开展、工作评价等制度。从过程视角来看,企业导师制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应用涉及到企业导师的来源渠道建设、选拔与聘任、工作开展及其工作效能评估等四个方面机制。

2.1 进行企业导师来源渠道的建设

首先是要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需的企业导师类型的甄别。高校基于企业导师制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一批企业导师,主要类别包括跨境营销与服务、跨境信用与风控、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质量管理、跨境仓储物流管理、网店美工与网络管理、跨境电商通关等跨境电商产业链上具有丰富运营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企业家、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其次要进行各个类别的企业导师来源渠道建设与维护。企业导师常规的来源包括毕业校友、校企合作基地、自编教师的业界人脉资源、政府部门的引荐、地方跨境电商协会的推荐等渠道。高校还可以借助其他形式吸引潜在的企业导师前来合作,如通过举办、承办和协办各类跨境电商论坛、峰会、专场人才招聘会、校企对接会等形式对接业界的企业导师资源。

2.2 构建高校选拔和聘任企业导师的程序

选聘企业导师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跨境电商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校外企业导师的类别和素质,避免企业导师选聘的无目的性。二是确定企业导师筛选标准,如可以根据企业导师所在企业类别、职位职称、经历经验、道德作风、合作意愿等视角建立筛选指标,并进行各项指标的量化分析,赋予一定的权重,形成综合评价。同时建立按照一定标准下的企业导师资源库。三是对企业导师聘任的流程、聘期、续聘、责任、义务、待遇等给予规定,以使得对企业导师聘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2.3 确定企业导师在高校开展工作的机制

企业导师在高校的工作机制决定了企业导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效果。第一,高校要为企业导师参与教书育人提供相应的载体,具体做法包括:设置跨境电商导学课程、跨境电商概论、跨境电商运营等理论和实操课程;开设跨境电商英才班、跨境电商订单班、跨境电商创业班、跨境电商国际班等培训班;建设跨境电商专业、跨境电商微专业、跨境电商专业群,以及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和经济学等传统专业下面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建设跨境电商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园、产业园。第二,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意愿,学生的所学专业、学生的年级等进行确定确定企业导师制的学生受众面。在学生确定之后,可以实施学生和企业导师的双向互选,形成一个企业导师对接一名或多名学生的全过程师带徒机制。第三,企业导师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内容的确定。企业导师可以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授课、论文指导、竞赛指导,安排所对接的学生去企业参访、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择业就业、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讲解、授课和指导。

2.4 进行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效能评估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导师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过程和结果效能方面建立评估和考核机制。评价指标的选择一方面可以考虑企业导师开展的工作内容和开展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导师质量及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自编教师成长、学科专业建设、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建立相应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导师工作效能的评估、考核和反馈,提升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留住优秀的企业导师,筛选和辞退不合格的企业导师。

3、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施企业导师制的建议

高校基于企业导师制模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需要一定的支持,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3.1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组织保障

高校可以成立企业导师事务管理领导小组,二级学院可以依托跨境电商等相关专业成立企业导师事务工作小组,负责企业导师事务的聘任、服务和评估。企业导师事务工作小组可以下设办公室,配備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包括维护高校与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服务商、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学校或学院层面成立跨境电商学生协会,招募从大一到大四来自于各个专业的对跨境电商感兴趣的学生,开展等社团活动服务于企业导师开展专题讲座等各项工作。

3.2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联络保障

可以指定专门的行政人员对接企业导师和负责导师库的管理,也可以鼓励跨境电商相关专业的自编教师与企业导师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子关系。在自编教师力量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实施双导师制,给学生配备一名企业导师和一名学校教师,在学业、就业、创业、竞赛、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3.3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设施保障

在硬件设施条件方面,可以在跨境电商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地方为跨境电商企业导师提供办公室或工作室,以便企业导师在线下更好地开展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工作;在软件设施条件方面可以打造互联网+相关的线上平台,方便供企业导师开展工作。

3.4 企业导师制实施的经费保障

高校在落实这项制度的时候会涉及到一定的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等,需要得到经费上的支持,因此既要拓宽实施企业导师制的校内外经费来源渠道,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经费使用,最大化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洁,欧阳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157-158.

[2] 李燕,张永彬.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27):71-72.

[3] 华国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人才分类培养实践——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8(6):99-102.

[4] 杜艳红,廖丽玲.课程植入型跨境电商“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4):169-172.

[5] 金贵朝,温怀德,黄玉峰.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8(8):91-92.

[6] 金贵朝,郑秀田,林菡密.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 2019(10):74-75+94.

[7] 郑秀田,金贵朝,胡雷芳.多方协同打造产教融合新载体,服务跨境电商新业态——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建设跨境电商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J].电子商务,2019(3):69-70+72.

[8] 简碧园.“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IT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7(6):10-11+14.

作者简介:郑秀田,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贸易、创业金融。

作者:郑秀田

上一篇:多晶硅装置下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英美文学理论教材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