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装置下工程设计论文

2022-04-23

我国第一条高纯度钛酸钡生产线日前在西安富辰公司建成投产,年产钛酸钡200t。电子功能陶瓷用钛酸钡粉是信息产业的一个基础项目,该设备技术一直被国外控制,科技部将其列入863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晶硅装置下工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多晶硅装置下工程设计论文 篇1:

“民营电王”朱共山的七年搅局史

2013年11月下旬以来,随着光伏市场的整体转暖以及自身业绩的不断向好,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港股上市公司——保利协鑫股价一路飙涨并稳定于2.55港元-2.7港元。值得一提的是,保利协鑫市值已超过400亿港元,约合52亿美元,成为新晋全球光伏股市值之最。其不仅超过美国第一太阳能的51亿美元市值,几乎与我国赴美上市的10家光伏下游企业市值总和相当。

身为民营企业,保利协鑫进入光伏行业7年即成为龙头老大,不可不提其创始人、主席朱共山。

民营电王:

火力发电厂不冒黑烟

在涉足光伏产业10年前,朱共山对外界讲得最多的是,为什么他的火力发电厂不冒黑烟。

朱共山1958年出生在江苏阜宁县东沟镇农村,在家排行老三,他的发家史在家乡近乎被神化。

朱共山从1978年就开始在阜宁打拼,靠销售电器起家。1981年,他毕业于南京电力专科学校。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创业。先是在海外注册成立协鑫集团(壳公司),以外商身份在内地找项目。其第一个项目,是在太仓建了一个热电厂,即1996年成立的太仓新海康协鑫热电有限公司。

这一公司由朱共山与香港新海康航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而后者的大股东,是保利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香港嵘高贸易有限公司”,持股65%。也就是说,朱共山初次“出山”,就和央企保利集团站在一起唱大戏,这也是保利协鑫公司名称的由来。

朱共山性格豪爽,他在短时间内打通了江浙人脉,开始在这两省的二三线城市及经济开发区建立工业配套电厂,主攻垃圾发电、生物质能等环保再生能源电厂。

2003年6月,太仓环保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苏州日报》对此报道称,电厂那根矗立在长江边的210米高的大烟囱里,竟然看不到一缕黑烟。

朱共山说,为确保电厂投运后烟囱里不见黑龙,一期2台13.5万千瓦发电机组总投资只有12.5亿元,却有2.5亿元用到了安装脱硫装置上,换来了二氧化硫的低排放。此外,电厂的所有污水都要通过两次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至于大量的粉煤灰,同样实现了废物利用,出售给建材部门制砖制水泥,给工程建设单位填土修路……

依靠这种手法,朱共山十年间建造了20多家电厂,被坊间称为“民营电王”;他将电厂资产打包,在2007年把保利协鑫带到了香港主板上市。

“长单”之赌:

不赚眼前赚长远

2006年,朱共山决定进入光伏产业门槛最高的上游——多晶硅原料行业。

他狠砸70亿元在徐州创立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中能)。那个时候,国内光伏企业密集在海外上市,朱共山之所以区别于无锡尚德、天威英利进入上游,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更是因为他是个“大胃王”。

朱共山敢赌。江苏中能投产之后,恰好碰到多晶硅价格一路高涨的行情。但就在多晶硅异常紧俏的疯狂时刻,他决定利用多晶硅供不应求的机会与下游客户签订长期战略供应合同。

随后,江苏中能并没有趁机大赚500美元/公斤的现货利润,而是选择与客户签订利润相对要少得多的8年长期合同,合同价比现货价要低40%-50%,按照账目算下来,朱共山放跑了上百亿元的利润。

朱共山一直认为签“长单”是他在光伏产业打的漂亮仗,这一招为江苏中能在金融危机逆市扩产做好铺垫。当时多晶硅价格已经跌到了100美元以下,但有了这些“长单”,江苏中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比其他企业的日子好过许多。

朱共山玩转新能源的效率之高与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2006年底才进入光伏产业,两年多就在全球多晶硅原料行业排行老三,2011年则成为全球最大;2010年,他又涉足硅片领域,只花了不足一年,就成为行业第一,不仅供应量占了全球约三成,成本更是业界最低。

而经过三年研发,2012年保利协鑫千吨硅烷流化床线中试成功。现在开始进行几十倍的产业化放大,计划在2014年万吨级硅烷流化床项目投产,届时保利协鑫将实现多晶硅惊人的成本——低于每公斤10美元。随着光伏市场的整体转暖,不难预测,占有全球最大多晶硅和硅片市场份额的保利协鑫,将是下一轮光伏回暖中最大的赢家。

全球第一:

极端追求下的人才战略

保利协鑫能够如此迅速地攀升到全球第一的位置,与朱共山对规模和速度的极端追求不无关系。朱共山认为,一家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机遇和规模。他乐此不疲地与央企合作,称自己“流着央企的血液”,他喜欢“国字头”,手下不少高管都来自央企或大型国企,其近年来的合作伙伴有中电投、中广核、招商局等。员工们说朱共山“到哪里都有办公室”。

朱曾说,他选择要做的行业,要做就做世界第一,要不就不做。一位2009年底加入协鑫硅材料的员工回忆说,当时看着一片荒芜的工地,心里嘀咕说,2010年年初投产恐怕只是口号吧。但后来他发现,施工进程速度远远超乎他想象,仅仅几天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协鑫硅材料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业内平均需要2年的建设任务。

但任何项目的攻克,最关键的永远是人才。2006年决意涉足多晶硅时,朱共山聘请国内最好的工程设计单位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进行设计,人才则从中石油、中石化、扬子石化等寻找,还从半导体行业中挖人。据接近朱共山的人士介绍,朱寻求人才的通道非常广泛,且提供非常优厚的薪资待遇。一位协鑫子公司的高管曾被朱共山面试了5分钟,就敲定下来。2008年,他更是在美国华盛顿州里奇兰设立研发中心,吸引行业内最顶尖的外籍专家加入,现在这个研发团队超过三十人。而在徐州,硅烷流化床项目有20多人的专项课题组,江苏中能总工程师蒋立民说:“我们工作的节奏和方式是,可以八小时外、周末全部用来工作,也感染了外聘的专家和协作单位。他们本来的理念是不加班,后来也跟着我们周末一起工作。”

冲在一线:

“成吉思汗气质”

从某种程度上,朱的风格与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相当近似。两人都极有“成吉思汗”气质:对制造极为擅长,以规模来削低成本;喜欢亲赴一线指挥作战;当他闯进任何一个新领域,都会让对手胆寒;在管理上,朱共山的风格也和郭台铭有近似之处,那就是半军事化的严格控制。对“掉队者”,更不惜以铁腕进行整合。

熟悉朱共山的人说,朱颇有谋略,且喜欢冲在第一线。保利协鑫较大的项目,朱都会亲自指挥作战。在长途火车上,朱电话不断,向一个个项目发出最新指示。现在,朱已购买了一架私人飞机,方便在路途中召开会议。

朱共山敢赌,但也不是盲目地去赌,他会有自己的一些信息渠道,了解一个行业什么时候进入高点,什么时候爆发。“他认为大的方向他能判断准,决策交给别人来做,还不如自己来做。他身上有股霸气,很强势。”接近朱共山的人说。(编辑/张本科)

作者:崔志渑

多晶硅装置下工程设计论文 篇2:

我国第一条高纯度钛酸钡生产线在西安投产…

我国第一条高纯度钛酸钡生产线日前在西安富辰公司建成投产,年产钛酸钡200t。

电子功能陶瓷用钛酸钡粉是信息产业的一个基础项目,该设备技术一直被国外控制,科技部将其列入863计划。西安富辰科技公司与中科院共同合作,用了2年多时间,研制出纯度为99.97%、粒度为0.5μm以下的四方相钛酸钡,经有关科研单位检测,其技术和产品已达到日本富士产品的同一水平。 (中创网福建分站)

洛阳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

6月28日,洛阳市“工业强市”的又一重点工程——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t多晶硅工程在偃师开工建设。该工程建成后,将使洛阳市成为国内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

2003年1月8日,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洛阳金丰电化有限公司和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了中硅公司。其年产300t多晶硅项目总投资2.2亿元,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

多晶硅是生产单晶硅的主要原材料,广泛用于半导体工业。2002年我国多晶硅的需求量是950t,而国内实际生产量不足100t,约90%依赖进口。

该工程建设周期一年半。中硅公司计划在3年~5年内,使多晶硅的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500t以上。

(中创网河南分站)

江西着力建设有机硅产业基地

江西依托亚洲最大的有机硅生产企业——蓝星星火化工厂,开发建设星火化工工业园区,做大做强有机硅及相关产业,目前其中国有机硅产业基地的框架已经显现。

蓝星星火化工厂是一家拥有生产有机硅单体、烧碱、甲胺和三氯氢硅单体等硅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装置的化工新材料企业。现拥有7万t/a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年产值5亿多元。为使这一优势产业发展的潜力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江西省政府提出,以星火化工厂有机硅为龙头,规划面积5000亩,建设以有机硅产业为特色的星火化工工业园区。园区高质量的基础硬件设施和创新的机制,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投资者。现已有广州吉必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台州东海涂料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华联有机硅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园内投资建厂,生产气相白炭黑、有机硅高档涂料、硅树脂等硅系列产品,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其中4家已投产。美国卡博特公司已与蓝星新材料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入5000万美元建设年产5000t气相白炭黑生产线。此外,美国道康宁公司等国外有机硅行业知名企业也陆续洽谈入园落户和合作事宜。目前,蓝星星火化工厂投资16亿元,新增13万t/a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已获批准,预计2005 年可建成投产。届时可形成年产20万t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和300个硅产品品种,年产值将达20亿元,利税3亿元,规模居国内第一,跻身世界5强之列。 (中国涂料网)

石家庄化纤成为国内苯甲醛最大产销商

5月30日,被誉为石家庄化纤公司链头项目的苯甲醛新产品一经面世,便出现产销两旺势头。至此,石化纤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苯甲醛产销商。

苯甲醛俗称苦杏仁油,是工业上最重要的芳香醛。它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苯甲醇、苯胺、苯甲酮和杀虫剂等产品,也是苯甲醛系香料最基本的原料,是某些合成医药产品、塑料添加剂的最基本原料。由于苯甲醛具有独特的甜味、芳香味和杏仁气味,因此它也是合成香精香料的一种重要中间体,苯甲醛也是合成诸如玫瑰香和茉莉香等香料的第一步,这些香料广泛用于各种香皂和香水中。

石化纤苯甲醛装置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我国目前苯甲醛生产企业有10余家左右,总生产能力为1.2万t,石化纤苯甲醛装置依托原有的甲苯氧化装置,从甲苯氧化生成的苯甲酸和苯甲醛混合物中,分馏提取出优质苯甲醛,投资仅1000万元,生产能力达6000t/a,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苯甲醛需求量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将共需苯甲醛1.45万t左右。目前我国生产的苯甲醛大部分由二氯化苄工艺生产,其产品中都含有氯化物,因此限制了苯甲醛在香料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而医药和香料工业消费的苯甲醛约占我国苯甲醛总消费量的46%,这就使国内惟一以甲苯为原料直接氧化生产,不含氯化物的石化纤苯甲醛拥有可观的市场前景,它的独特性和其生产能力为它在未来的国内市场中处在更有利位置创造了条件。(中创网南京分站)

高级石油烷烃溶剂开发成功

自2002年以来,石大卓越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继PMI和汽油抗氧剂装置试生产成功后,最近又成功开发出用途广泛的无味特种油品——高级石油烷烃溶剂。

我国目前的溶剂油生产,绝大多数是采用简单的精馏方法,原料采用炼油厂的直馏馏分油,硫、氮量高,芳烃、不饱和烯烃含量多,致使产品味道大、毒性强、颜色重,虽然能够满足溶解性和经济性的需要,但远远不能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溶剂油产品的质量标准逐步提高,我国特殊场合的溶剂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青岛石大卓越的科技开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转,集中力量研发适合多种特殊场合需要的高级环保型溶剂油。

卓越的特种油品装置可以生产5个品种20多个牌号的产品,包括溶剂、金属加工油、清洗剂、正构烷烃及高纯正构烷烃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气雾剂、农药、清洗、原皮毛脱脂、精细金属加工、氯化石蜡等行业。

卓越研发生产的正构烷烃类溶剂油,是石油产品经加氢精制脱硫、脱氮、脱味,并精馏后而制得的环保型产品,具有“三低、三无、一窄”(低粘度,低芳烃含量,低硫、氮含量;无味,无毒,无色;馏程窄)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溶解选择性,可在需要超高纯度和高化学稳定性油品的领域内广泛应用。 (中国石化报)

我国碳酸二甲酯深度开发获突破

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苯酯和双碳酸酯将投入工业化生产。我国碳酸二甲酯及相关产品开发与生产基地——唐山市朝阳化工总厂在碳酸二甲酯的下游产品及其新工艺开发方面取得突破,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苯酯和双(三氯甲基)碳酸酯(又名三光气、固体光气)等新产品、新工艺已经完成小试或中试,并建成千t级工业化生产装置。

日前,唐山市朝阳化工总厂年产1000t酯交换法碳酸二乙酯工艺已开发成功,投入工业化试生产,碳酸二乙酯的产品质量达到99.5%以上(毛细柱气相色谱检验),同时可联产碳酸甲乙酯产品。年产3000t固体光气联产碳酸二乙酯工艺已完成中试,预计2003年底可达到3000t/a的规模。酯交换法碳酸二苯酯工艺已完成了小试。

据介绍,碳酸二乙酯主要用作硝酸纤维素、纤维素醚、合成树脂和天然树脂的溶剂、以及农药除虫菊酯和药物苯巴比妥的中间体。在仪器仪表工业中用于制造固定漆,用于电子管中阴极涂层。碳酸甲乙酯作为特种香料及中间体的溶剂还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碳酸二苯酯主要用于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和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等的合成原料,也可以用作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和溶剂。此外,还可在化工生产中用作溶剂和载热体。双(三氯甲基)碳酸酯,又名三光气、固体光气,是一种新型的固体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染料、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中创网浙江分站)

蓝星与黑石化重组扩建甲乙酮装置

据悉,在黑龙江省政府和大庆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与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签订资产重组协议,黑龙江石油化工厂正式进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

重组后,中国蓝星将根据公司在化工行业的发展规划,斥资对黑石化现有的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并将壬基酚装置改扩建至2万t/a,甲乙酮装置改扩建至5万t/a,使其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更趋合理。这次重组有利于加快两个企业完善产品链,实现上下游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是隶属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企业,以化工为主业,在化工新材料等多项领域具有优势。黑龙江石油化工厂是融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在化工产品市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厂生产的壬基酚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3%。有机溶剂家族重要成员甲乙酮,全世界的总生产能力约100万t,国内产能不足10万t,黑石化占据该产品市场的10.7%。 (中国涂料网)

国内最大溴化物项目在山东潍坊试生产

经过中外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2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溴化物合资企业——潍坊中以溴化物有限公司进入试生产阶段。

该企业是由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以色列死海溴集团各出资50%组建的合资企业;据介绍,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2900万美元,计划总投资将达到3亿美元,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溴化物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十溴二苯醚、三溴苯酚、高纯氢溴酸、溴化钠、溴化钾、溴化铵等8种溴化物产品。该项目建成后,山东海化集团的溴化物生产技术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创网南京分站)

美开发出新型有机物制氢催化剂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含有镍、铝和锡成分的催化剂。在将造纸厂、食品和谷物加工厂的有机废物中所含葡萄糖等转化为氢的过程中,新型催化剂能降低制氢的成本。

据报道,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300多种合金催化剂进行筛选后发现,由镍、铝和锡按一定比例构成的一种新型催化剂,不仅制氢效率与目前使用的铂催化剂相当,而且成本大大降低。新型催化剂能够在225℃这一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其工作时间至少可持续48h。另外,与传统镍铝合金催化剂相比,新型催化剂在制氢过程中不会生成温室气体——甲烷,与此同时其催化产生的氢气量有所提高。美国专家认为,上述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氢能源的应用。据悉,威斯康星大学的专家已为这一新成果申请了专利。

氢是一种清洁能源。例如,氢燃料电池能高效产生电力,却不会释放出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副产品。一些专家曾提出,目前以矿物燃料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应逐步向以氢燃料为基础的“氢经济”过渡。但是,开发出低成本的制氢工艺是氢能源普及的关键一环,科研人员对于如何利用植物等生物材料制氢一直颇为关注。(新华社)

多晶硅装置下工程设计论文 篇3:

以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恩菲)是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转制设立的有限公司。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而设立的一家专业设计机构,是我国大型骨干设计科研综合性科技企业。其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资委等,现为中国;台金科工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50多年来,恩菲先后设计建成并投入生产的铜,铅,锌、镍、半导体材料、稀有稀土等领域的矿山、工厂,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和合理布局,做出了历史贡献。恩菲先后承担过国内外有色金属,建筑、市政,环境工程等20多个行业的咨询、规划、设计、总承包业务4000多项,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及国际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恩菲总资产48.3亿元,营业收入35.6亿元,利润总额11.6亿元。截至2008年底,企业在岗人员2452人。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设计大师3名,教授级高工171名,高级工程师270名,中级职称人员203人。近年来,恩菲在兼顾工程一体化、新材料产业、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业务健康发展的同时,着力拓展多晶硅产业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业务,走上了立足工程一体化业务,大力拓展产业投资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一、以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建设背景

近年来,海外市场机会增加,为工程设计企业带来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与此同时,国内有色生产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的步伐,为有色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带来了国内市场增长的机会。然而,节能减排等国家有关宏观政策对有色行业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企业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面临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恩菲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新的战略环境下,恩菲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工程一体化、新材料和BOT/BOO环境工程的业务结构。技术创新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与主营业务密切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集成应用。

恩菲在56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重视技术发展工作。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恩菲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技术。在采矿、选矿,重有色金属冶炼。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和环境工程技术、配套专业技术等方面长期积累的工程技术,为实施新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实施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内涵和主要做法

恩菲坚持市场导向、重点突破、集成应用、持续推进的研发战略思想,围绕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提供配套组织,制度资源,力争成为有色行业的技术排头兵。主要做法是

(一)以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为主线,开展各项工作

恩菲确定研发战略指导思想是市场导向,重点突破、集成应用、持续推进。制定研发战略主要目标,其中技术水平做有色行业的技术排头兵;拥有核心专长技术50项。人才目标:形成合理的技术人才梯队,注重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工程院院士2~3名,设计大师3~4名,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50名。知识产权:以占领技术最高点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最高境界,保护、开发、应用并重,拥有授权专利500项以上。恩菲的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思路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核心专长技术定位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正在或未来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公司专长技术的集成。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定位:以核心专长技术为基础,若干核心专长技术可以形成以专业或某项技术为主体的核心专长技术集。核心专长技术应具备的条件:明确需掌握的核心技术,有较完善的理论、研究或创新成果,掌握领域内1—2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并为业内公认;具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工程成功实践,具有相关专利和/或公司专有技术:核心专长技术的建设应以工程项目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开发和创新工作。具体建设步骤

1 明确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目标一致,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目标一致是保证各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提高主营业务技术水平,促进恩菲经济增长。重点突破是密切结合主营业务的重点工程项目开展研发工作,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集中起来使之在短期内发挥最大价值。整体推进是主工艺系统专业及辅助专业围绕工程项目开展研发工作,整体推进,形成工程化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

2 梳理现有专业技术资源优势

恩菲具有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在采矿、选矿、冶炼、多晶硅、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配套专业技术等领域拥有较为全面的优势技术资源,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工程一体化业务模式下,技术需要集成应用,形成工程化技术体系。

根据恩菲中长期承担的各项重点工程,梳理出采、选,冶、多晶硅、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配套专业技术等优势技术资源;根据主营业务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出相应的建设规划。

3 提出核心专长技术体系

恩菲初步提出核心专长技术体系中长期建设规划,确定19项核心专长技术,这些核心专长技术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所有的研发课题均围绕核心专长技术开展。19项核心专长技术分别是深井开采综合技术,自然崩落法技术、膏体充填技术、矿山专用通信系统、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选矿生产优化控制技术、半自磨球磨矿工艺技术、尾矿坝堆筑技术、氧气底吹熔炼技术、铜镍闪速熔炼技术、富氧顶吹熔炼技术、冶炼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压力浸出提取冶炼技术、硫化矿流态化焙烧技术、冶金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多晶硅生产技术、医疗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大气治理脱硫关键装置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等。

4 核心专长技术组织体系建设

围绕初步确定的核心专长技术体系,恩菲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整合与生产经营脱节的几个试验室,改选充实专家委员会,并把研究建立核心专长技术体系的任务布置给专家委员会中的“专业技术委员会”(由分布在项目部和各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同时任命19位首席专家,作为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的技术带头人。

首席专家的主要职责:负责该项核心技术的提升、提炼,开发与创新等工作,负责跟踪本核心专长技术国内外发展动态,提出适当的技术竞争策略:根据需要,提出、落实创新课题,并组织课题实施或建议组织实施:努力提炼核心专有技术并负责专利的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推广,负责培养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人才需求。

5 围绕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开展研发工作

根据技术发展规划,恩菲以开展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和首席专家制度建设为重点,积极组织一批重点关键技术攻关,2005~2007年围绕采矿、选矿、冶炼等专业的19项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共开展包括半

白磨工艺研究、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产业化技术开发。膏体充填技术、高镁低品位镍矿综合回收等在内的42项研发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工程一体化、新材料产业等主营业务领域的一些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在半导体材料多晶硅技术、自然崩落法研究,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铅锌矿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富氧顶吹熔池熔炼技术工程化研究、氧气底吹炼铜技术工程化研究,锌液净化新工艺研究等技术的研发上均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并在实际工程得到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恩菲围绕核心专长技术体系,积极开展审报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承担22项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累计获得国家科技经费8200~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技术专项2项、其他国家级课题4项。通过以上课题的开展,恩菲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积累了承担大型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的实践经验,将自身发展需要与国家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加强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恩菲加强组织领导,强调组织健全,条块清晰、责任明确。技术创新管理由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主管副总经理协助,具体事务由技术发展部负责。

(三)推进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

1 明确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规范程序、统筹推进。规范程序指恩菲的技术创新管理各环节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研发项目按照立项,实施、结题、成果管理,成果市场推广、工程优化等程序进行。研发项目的实施采用课题组的形式,课题组由课题负责人。技术总监、参与课题的有关人员组成。课题负责人负责研发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技术路线以及目标确定、进度、费用、质量等全面管理。统筹推进指恩菲的技术创新管理要以战略为导向,突出重点,密切结合主营业务,紧紧抓住核心专长技术体系建设这~主线,开展研发工作。同时兼顾对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发项目,结合工程开展的研发项目以及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研发工作。

成功有奖、失败免责。技术创新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恩菲鼓励员工敢于创新,研发项目实行“无责制”,即经努力,研发项目无结果或研发结果对工程应用价值不大或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研发项目无法继续等,研发课题组不承担任何责任。

全员创新、全面激励。恩菲鼓励引导全员发挥研发创意,全方位考核激励研发工作。恩菲建立研发项目考核管理办法、结合工程开展研发工作奖励办法,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研发工作奖励办法等,并通过近期和长期奖励结合、物质和精神奖励结合。形成长效机制,鼓励全体员工发挥研发创意。并且全方位激励和评价员工的技术创新成果。

2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业技术和商业秘密等。恩菲围绕专长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上建立以技术发展部为归口管理单位,其他各部门根据职能不同,负责相应管理职能的组织结构。

恩菲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公司实际,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分四级,逐级展开对恩菲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保护管理,开展专利战略研究、专利申请及运营、专利信息运用、专利纠纷处理制度、保密制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

恩菲围绕采矿、选矿、冶炼、多晶硅等核心专长技术积极开展专利的申报工作,授权专利累计145项,申请专利198项:同时重视专利的实施和运营。2006年,被列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试点单位,成为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专利战略资助单位,获得政府对专利申请的资金支持;2007年,加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重点行业知识产权联盟,被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居列为知识产权重点单位。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恩菲所形成的科技成果来源于主营业务,应用于主营业务。课题从立项、实施、鉴定到成果转化,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最终接受市场的检验。在研发工作管理过程中,恩菲强调在立项、实施、验收、推广等阶段,评审应主要关注“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恩菲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高瞻远瞩,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正确跟踪国内外前沿技术动向,瞄准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开展研发工作。

在工程一体化、新材料产业、BOT/BOO环境工程业务领域,多项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和工程转化,恩菲的专利成果转化率为86%,大大提升了恩菲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从选题、实施和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五)建设技术创新平台

恩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原则为面向主业、把握重点、恩菲主导、协作共建,即内部试验定位服务于核心技术,解决工程需要,扩大试验定位于长期技术提升;联合研发中心以恩菲为主,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协作共建。

一是做好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多晶硅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已经在恩菲控股的中硅公司挂牌。以此为平台吸纳国内外高端研究人员,搭建装备先进。功能完备的6个研发平台和1个中心,为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引领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做好博士后工作站高端技术创新平台建设。2006年4月,恩菲博士后工作站获得国家人事部的批准。该工作站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艺技术、装备为研究方向,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3年来,共有7位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

三是开展基础研发平台建设。为了提高研发工作效率,培养高端研发人才,充分发挥传统技术优势,恩菲对试验室进行整合。恩菲试验室以探索性试验为主,服务于工程一体化业务,创建良好的公司内部研发平台,针对湿法冶金技术、膏体充填技术及尾矿,选矿技术等的试验研究方向开展有关工作。建立较完善的探索试验试验室,包括湿法实验室、选矿试验室,矿井提升控制系统、充填控制模拟系统、MES生产控制系统、余热锅炉控制系统试验台,为研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是充分利用外部研发资源。恩菲与多家研究院所、生产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工业性试验,以与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合作为主。发挥恩菲的技术优势和其他单位资源的优势,在矿山充填、自动控制、矿物加工。重有色冶炼、稀有金属等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双赢。恩菲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建立“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共同培养人才、开展课题研究等工作:充分发挥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品牌优势,在铅锌冶金领域建立技术联盟,形成以恩菲及相关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体系,共同致力于铅锌冶炼领域关键技术开发。

三、以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效果

(一)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以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管

理体系建设打造了恩菲可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使得恩菲的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恩菲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技术成果,拥有知识产权促进局列为知识产权重点单位。

包括矿山,冶炼、环境工程、多品硅等行业的国际、国内领先的19项核心技术,掌握了采、选、冶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到目前为止,应用这些技术已有11个项目建成投产,14个项目在建设中。此外,在新材料技术方面,恩菲围绕四氯化硅氢化、还原尾气干法回收、大型节能还原炉、还原炉余热利用等4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形成了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的长期封锁,开创了我国的多晶硅产业。

拥有授权专利145项,正在受理中的专利198项。85%以上的专利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其中,氧气底吹技术专利获得“中国专利奖”,该奖项是我国惟一对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实行奖励的政府部门奖。

形成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队伍。恩菲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设计大师3名,冶集团工程院院士4名,博士后人员7名。在采、选,冶、新材料、环境工程、公用专业等领域拥有近百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国家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城市规划师、项目经理等185名,教授级高工171名,高级工程师270名,中级职称人员203人。

(二)保证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近年来,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如氧气底吹炼铅、炼铜技术,老挝钾盐矿、紫金矿业——膏体充填技术,白玉工程——湿法冶金,广西玉林镁镍——红土矿湿法常压浸出工艺,金山店铁矿——自然崩落法,矿井提升技术,余热锅炉技术等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在工程一体化业务领域,恩菲形成了多项科技成果。如自然崩落法技术、无废开采技术、半自磨选矿技术、氧气底吹炼铅技术、氧气底吹炼铜技术等,这些技术成果多次应用于工程项目,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2007年,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所带动的营业收入达12.8亿元。

在技术创新的支撑下,营业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2006年9.9亿元,2007年20.7亿元,2008年35.6亿元。

(三)获得业界良好评价

近年来,恩菲科技管理创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恩菲荣获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授予“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创造奖十佳”和“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称号,中国有色技术工业协会授予的“有色行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授予的“中国标准管化理先进集体”等。截至2009年,恩菲获得各类奖项近100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项,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奖20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2项,其他各类国家级奖项55项。承担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十五”、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15项。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金属矿床无废害开采技术、富氧顶吹铜熔池熔炼技术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国际贸易协调运行毕业论文下一篇: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