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日益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去,如现代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远程网络教育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延伸等等,都将为进一步推动高效现代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实践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省属高校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继续教育出问题进行如下分析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开展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论文 篇1: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 要 在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依托继续教育这个平台,高校和企业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校企合作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在双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愈发明显。本文分析了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继续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提出了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企业 继续教育 策略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①为了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和企业都经历了不同的转变,企业纷纷提高职工素质,高校则不断增强其继续教育职能。由此,高校与企业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以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实力提升为目的,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使得继续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应对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1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共育人才的观念不强。高校对继续教育的开展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找不到切入点和落脚点,所以很多时候高校只能被动地等待企业上门,寻找合作的主动性不强。对于企业来讲,很多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不重视企业的职工培训。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本不关注职工在终身学习上的利益诉求。所以,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方面还未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共育人才的观念不强。

(2)继续教育内容陈旧。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还没有专门为企业实际需求设计的教材,高校继续教育采用的多为本科专业使用的教材,因此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不一致,课程内容缺乏前沿性和实效性;由于课程不符合学员的需求使得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继续教育跟不上行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迟滞现象。

(3)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高校继续教育面向的教育对象是企业的在职人员,这一人群具有流动性大、层次多、差异性明显等特点,有着不同于本科等其他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可是这一特殊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学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性比较明显,为的都是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对他们的工作有所帮助,但是从继续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无论从教育对象上,还是从教育教学方式上均不加区分”,②也就是说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既不能保证高校本身的特色,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4)“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目前,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并没有经过特殊的培训,他们大多数不了解继续教育的特殊性,有的教师还是按照本科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员,完全不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使得很多学员对培训提不起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懂理论知识不懂实践操作,学员可能更想学到的是如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前沿性的技术知识和方法,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造成了企业学员期望与高校供给出现矛盾的局面。

(5)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企业作为个体经济单位,在市场运行中要注重经济效率与效益”, ③所以,回报多少是企业投入多少或者是否投入的前提条件。很多企业本身经营规模小、运营资金少,考虑到培训的成本与收益率较低或者短期的回报较少甚至可能得不到回报,致使很多企业不愿承担培训的风险。另一方面,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也相对短缺,由于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上也有其利益诉求,所以就不得不测算开展继续教育的成本问题。此外,国家对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对高校和企业合作形成强烈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6)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首先,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制约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的开展。其次,教师是唯一直接参与到继续教育中与学员产生零距离互动的教育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员的培训效果,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已成为一种共识。再次,继续教育监督体系极不完善,教师应付了事、课堂混乱现象时有发生,培训的形式感较强。此外,高校在培训后期缺乏对企业的跟踪监控措施,企业也未能及时向高校提供反馈建议。最后,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存在较大问题,从对學员到教师再到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等都缺乏科学的考评措施,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更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

2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2.1 全面统筹完善继续教育管理

高校和企业要开展继续教育合作,明晰责权是重要保障。高校和企业是一种合作关系,合作的目的虽然一致,权责却有所差异,如根据校企双方的优势,学校可以负责继续教育的理论培训任务,企业主要负责继续教育的实践培训任务,校企只有分工明确才能保证良好的继续教育合作效果。

2.2 建立基于资源共享的校企共育人才机制

首先,树立共育人才的观念。当今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培养和储备先进人才是每个企业管理人都应该具有的意识,同样地,高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高校和企业都应该树立共育人才的观念,提高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机制。

其次,互通资讯及同享信息资源。校企之间沟通不畅,双方的信息不能及时被对方获知就会造成许多合作障碍,所以,在合作之前,双方要对彼此的需求做一个广泛的调研为合作打下基础。在合作伊始,双方要对彼此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的讨论,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合作过程中,要针对继续教育的开展情况,通过教师、学生以及监督人员等了解、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调整。合作结束之后,双方要对合作进行整体的评估交流,为促进进一步的合作做准备。此外,沟通平台和沟通方式也要多样化、便捷化,例如网络平台、座谈会、跟踪调查等方式。

再次,共用教学设施和共建实训基地。高校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特长,高校的培训基地在理论教学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企业的生产基地侧重在生产设备和实践环境上存在较大优势。在为企业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优秀人才这一共同目标驱动下,高校和企业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共享教学设施,这样不仅使得双方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避免教学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省双方的经费投入。

最后,合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高校的教师大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上的素质却有所欠缺,而企业正相反,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恰好弥补了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不足,据此,高校和企业可以整合双方教师资源合力优化师资力量,通过发挥校企各自师资优势合理打造以高校理论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3 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建立高校、企业、学员三方分担的经费保障制度。经费是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前提,高校应本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职能重视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企业要强化人才培养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组织企业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鼓励职工单独进行企业安排之外的培训,这样企业培训经费短缺和员工继续教育的问题就都得到了解决。

第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建立针对性强的培训体系。高校在制定继续教育的目标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在选用教材方面,应在调查企业生产实践需要的基础上高校和企业共同自主编订教材,更贴合实际的教材不仅能解决他们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此外,高校应加强对已有教师的技能培训,通过让他们深入企业学习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另外,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和选用更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互动交流、现场教学等方式。

第三,构建“双管齐下”的监督体系。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培训开展过程中以及培训后期的效果都需要进行中长期的监控和跟踪调查。在培训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可以联合成立督查小组通过对教师、学生主观感受、课堂教学状态、管理人员等进行实时监督,校企也可以互派人员对双方的理论和实践基地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和更新教学策略。为了保证长久的合作,在培训结束之后,高校应该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到企业中考察培训的效果,分析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与企业交换意见,双方协商讨论解决的办法。

第四,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学员、教师、管理人员等的考核来评价高校整个继续教育培训过程的实施效果。首先,对学员的考核可以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来完成,一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和在实践基地的操作考查给学员一个理论上的评定,二是通过培训后期到企业考察学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由企业结合高校给出的理论成绩做出最终的考核判定。其次,对教师的考核可以从科研、学员评教、课堂教学情况等方面展开。再次,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考核,可以从高校和企业抽调部分专家对参与继续教育的计划、组织、监督等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评价。最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量从多角度、全方位综合评价高校继续教育的效果。

注释

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Z].2010.

② 宋岩丽.浅谈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0(1).

③ 李光.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9).

作者:李永珍 石瑞祥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论文 篇2:

省属高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继续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日益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去,如现代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远程网络教育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延伸等等,都将为进一步推动高效现代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实践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省属高校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继续教育出问题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省属高校;现代信息技术;继续教育;远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加速发展继续教育,创建完善的继续教育机制,建立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当前的三个重要任务。”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各种新型的知识、理论、技术和设施不断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职工作人员需要持续的学习、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所以在当前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好的背景下,发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全国人民的素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有效的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第一生产力,大大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1.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省属高校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1.1信息技术为省属高校继续教育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成人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已经参加工作了,业余时间非常的少,学习和工作、家庭会出现一些矛盾,多种原因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固定的时间来参加学习。而信息技术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想要学习的人们创建了一个灵活的、丰富的学习终端,创建了一个开放的、民主的教育平台,使得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学习,进而使得继续教育具备“生活化”和“社会化”的特点。在当前,教育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达到人们的面前,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点、时间约束的学习平台,让学习者能够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获得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拓展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1.2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教育服务

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使得知识具备了一个辽阔的“信息库”,知识已经延展到了社会中的每个角落、每个行业,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自己喜欢的地点和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而教育的内容、场地、方式等将向所有学习者开放,让学习者可以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他们能够依据自身的情况,利用继续教育中的教育方式,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模式,取得更佳的教育资源,真实的达到继续教育中的“人选教育”。

1.3实现交互共享性学习,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继续教育中,电邮、BBS、聊天室、网上答疑、语音信箱、电话答疑等帮助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凸显了继续教育的共享性、互助性、自主性、艺术性、交互性的优点。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进而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的不断提升。

2.省属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思考

2.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教育机构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传递知识和新技术快速的特征,并且继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继续教育机构要十分关注自身学习的特征。正是因为继续教育有着以上的特点,才要积极寻找能够很好满足社会和学习者需要、能够有效提升职业能力的教育方式。深入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使用网络,探索出一种最符合在职人员学习时间不固定、时间少的特点的教学方式,首先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条件,以人为本。西安石油大学是陕西省省属高校,也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继续教育主要面对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历史原因,陕西省省属高校均未列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在教学过程中也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函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局面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通过考察和论证,引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软件和网络资源制作设备和软件等系列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愈来愈尖锐的工学矛盾,克服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教育模式陈旧等问题,同时满足人们对学习便利性、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避免传统继续教育的发展走进死胡同。

2.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在寻找继续教育教学资源的时候,首先应当要考虑到是否能够为社会、行业做出贡献,是否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寻找出能够让在职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可以同时使用的学习资源;寻找到不仅能够在线同步学习过程,还可以离线学习,并且可以记录学习过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含:以课程和专业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以知识点为主的答疑资源;有一定指引学习功能的智能化题库;依照专业来分的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案例资源等。西安石油大学根据自身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制订了各种教学资源开发标准,通过购买和自制两种方法,大力开发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并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完善资源共享机制,以促进省属高校高等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2.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创建一个高素质的继续教育老师、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三个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对专业的老师来说,要变更他们的观念,让他们从主讲者转变为引导、带领、管理学生资助学习的人;他们应该要具备最新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学信息资源的找寻、监控和评估;能够熟练的掌握好多媒体技术,能够制作出精彩的网络课程和精彩的教育节目等。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应当能够率先使用并推广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坚持发布并宣传新型的教学观念和信息,管理并保护好教学服务系统。西安石油大学是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省属高校,专业教师大多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现场实践能力,学校对部分优秀专业教师制订了培养计划,以满足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的需要。同类省属高校应该在省教育厅的统筹安排下,通过建设高等继续教育教师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师资源,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陕西省终身教育体系。

3.结束語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省属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使用到继续教育领域,高度关注、追踪现代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和发展方位,推动教育模式创新思路,有效的提升继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拓展教育规模,达到教育的主体化、多元化及社会化,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高、能够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席惠灵.浅谈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2]鞠永熙.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08)

[3]张振国,杨柯.ASP.NET技术在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09)

[4]周妤,卢琰.高等职业技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探索,2006(04)

[5]王美、徐光涛、任友群.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一剂良药抑或一把双刃剑[J].全球教育展望,2014(02)

[6]杜玉霞.信息化教学资源老化的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2)

作者:袁家宝 杨卫杰 郭岗彦 谢辉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论文 篇3:

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摘要]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社会,进而实现自身使命。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规划性、针对性和保障性不足,掣肘了继续教育功能的实现。鉴于此,文章提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革新路径,包括建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开发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制定保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制度措施。

[关键词]终身教育 高校教师 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宋博纳(1985- ),女,山西大同人,集宁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民法学。(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自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以来,终身教育便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点。无疑,我们已然身处终身教育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个体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与时俱进。同样,教师群体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履行自身所担负的教育职责。然而,现阶段关于我国高校教师终身教育的实践明显不足,这无疑会制约我国高校教师的发展,同时也会掣肘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效能的提升。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终身教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短短数年间就席卷全球。在我国,在学习型社会政策的引导下,“终身教育”理念同样获得了快速的传播并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教育职责,同样需要获得持续性教育。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获得持续性专业成长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基于此,学者们围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展开了丰富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了检索,即在精确检索模式下,对篇名含有“高校教师”和“继续教育”关键词的文章进行搜索,发现最早关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文章是王芝云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刍议》,发表于1992年,该文通过对多个国家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分析,明确了未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并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些许建议。在此之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这一研究并没有获得较多关注,1992~1998年,在篇名中出现上述主题的文章仅有5篇。21世纪后,篇名中包含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文章逐渐增多,其中2000年、2005年、2007年都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截至2016年5月,该主题的论文共计329篇。这充分表明,21世纪后,关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同时,笔者对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即对比文章中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率,发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高校”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表明关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当前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职培训方式和方法、校本培训模式、专业化发展这三个核心领域,且在这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缺乏规划性

目前,终身教育理念、继续教育思想仍然没能引起高校以及高校教师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进行全面考量和仔细权衡的工程,在战略规划阶段就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高校教师,都仅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形式上的学习过程,而非真正有益于教师未来成长、有益于学校未来发展的重点工程。

第一,高校管理者忽视了高校教师继续学习、继续成长的必要性。20世纪后期,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大变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得以快速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规模迅速扩张,同时学校师生比也迅速攀升,大班教学成为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学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明显减少,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培养方式也逐渐被单一模式化教学所取代,这使得教师可以用其有限的知识、技能来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把控。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可以“完全胜任”当前的教学任务。毋庸置疑,这一现象最终会影响高校管理者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决策。

第二,高校教师忽视了自身需要继续学习、继续成长的必要性。高等教育大众化降低了高校对学生入学门槛的要求,这就使得高校学生的质量有一定的下滑。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教师往往会在主观上认为自身在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高校教师往往将继续教育视为一种上级分配的任务,而非自我提升的宝贵机会。

高校教師继续教育规划性的缺乏使得现有培训模式无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还是教师素质建设上都存在严重不足,使得现有的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完成上级任务的工作模式,无法真正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针对性不足

当前,针对我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往往是由上级人事部门以及高校发展战略规划部门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所提供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具有极强灌输性质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的参与被严重地忽视了。高校教师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对自身职业能力、专业发展等需求是最为了解的。然而,在现行的继续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成为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受到严重限制。具体表现在:第一,高校管理者对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形成完整的认识,使其往往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一种任务去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就往往呈现出随意性,这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过程针对性不强,继续教育的效能难以充分发挥。第二,现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未能形成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作为继续教育接受者的教师难以表达其对于继续教育的愿望,造成供需失调,进而制约整个继续教育效能的提升。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着眼点在于实现教师个人的成长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但是,现有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仅依据高校管理者的决策对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考核等进行规定,使得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在内容设置、课程考核、学习期限等方面很难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这种脱离受教育者的继续教育模式往往因不能充分反映教师的需求,引起教师群体的反感,从而制约继续教育效能的提升。因此,增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是今后努力的重点。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性不够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知识的产生周期急剧缩短。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真正践行教师的职责。这就要求高校持续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为继续教育活动提供制度化保障,以此来促进继续教育的稳定施行。但目前,制度化建设的不足是现阶段阻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管理方式、经费筹集机制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校管理者逐渐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第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的发展往往依靠“土地规模扩大、生源数量扩大、教师数量扩大、经费数量扩大”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忽视了教师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高校往往通过增加教师的数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加上专业化的教师往往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实现对既有知识和相应技能的传授,这就使得高校逐渐忽视教师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资源,鉴于对现有教师能力和现有资源存量的考量,高校往往不愿意开展需要一定资源支撑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换句话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高校为了快速实现自身的发展,不得不进行收益最大化的考量,即通过牺牲教师利益,来实现高校的发展。然而,这种短视行为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革新路径

(一)建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

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规划性不足、全局性不够等问题,原因在于高校管理者重视不足、高校教师的参与不够。因此,笔者认为,应建立专门负责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部门,并通过该部门搭建起教师和高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平台,以此来提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战略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统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专职部门,以此类办公室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决策的领导机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整个高校形成合力来共同推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个专门负责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专职机关,以此构建起一个协力共进的责任团队。具体而言,应搭建起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为核心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决策和执行系统,办公室主任应由主管学校未来规划的副校长兼任,同时按照“学—部—系(院)”的建制来充实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以此构建起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的组织架构和基本体系。

第二,搭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与高校教师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以此增强办公室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科学的决策往往需要民主的支撑,作为参与继续教育决策的主体——高校教师,他们的参与便是其决策科学性、民主性最为重要的保障。搭建起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平台,有利于教师将自身的需求及时向管理者进行传递,使继续教育政策制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真实愿景。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政策决策,无疑会在政策执行阶段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

(二)开发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

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是其功能实现的核心环节。传统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往往表现出针对性不强、供需失衡、主观随意等问题,这使得继续教育的效能大大降低。为了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满足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对继续教育课程进行系统优化。在这里,笔者将课程界定为关于内容、期限、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有关教学活动的总和。

第一,改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由单一的学术能力培养向师德培育、教学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培养转变。传统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仅仅侧重于教师的学术能力培育,以期通过教师学术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学校的声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继续教育教学内容主要由高校管理者自主决定,缺乏与教师群体的沟通交流,这就造成内容设置仅考虑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高校管理者自身的主观偏好。这种缺乏教师参与的继续教育内容难以吸引教师参加的兴趣,也难以真正反映教师的需求,从而影响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效能的实现。

第二,改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选用高校教师喜爱的教学形式,真正实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发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所面对的是异质性极大的群体,这就决定了在教学形式上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以此适应各类教师的多元化需求。具体而言,应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实验教学、讲授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移动终端平台,赋予教师更大的主动权,使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获得提升,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继续教育效能的实现。

第三,改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高校教师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难用定量化的手段来进行考核。但是,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培训手段,理应建立合适的考核方式,为其目的的实现提供有效的衡量标准。鉴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将形成性评价作为继续教育考核的主要工具,尽量避免终结性评价所带来的偶然性误差,同时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灵活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以此避免单纯使用定量评价所产生的对于不可量化指标测评的偏差,并最终实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准确考核。

(三)制定保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制度措施

制度作为保障活动持续、顺利进行的工具,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性建设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保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供给。资源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教育资源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应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关资金、场地、师资等资源的制度保障,以此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性支持。

第二,保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按周期进行。制度的优势在于其具有稳定性,它可以保证活动在一定期限内持续进行。因此,应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周期进行严格的制度规定,确保继续教育活动能够真正得以持续实施。

科学、合理、高效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面对当前形势,加快建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开发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制定保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制度措施,无疑会助力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也会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淼,黃艳.新时期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4(3).

[2]王芝云.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刍议[J].江苏高教,1992(2).

[3]高峰.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26).

作者:宋博纳

上一篇:公共部门公共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