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7

一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的状况和水平,体现着这个大学的艺术修养,治学水平与研究水平,体现着学校的校园文明与和谐氛围。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质是文化素质的更高境界。普通高等院校应以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艺术审美教育为主要特征,突出艺术审美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篇1:

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则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能够发挥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激发感情、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以及挖掘创造力等重要作用,而健康向上的艺术活动则是促进学生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发展社会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乐观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环节。而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决定了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高低,因此,必须发挥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正确面对艺术教育的实际,总结、创新和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宗旨,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现状

1、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精神,开设了艺术课程,并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艺术教育的水平。同时,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也明显增加,教学逐步规范,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此外,许多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了一些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西昌学院今年在全校性选修课中就开设了《电影评论》、《摄影艺术》、《油画欣赏》、《名作赏析》等数十门艺术类选修课。

2、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和艺术展演等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各省都组织了艺术节,并组织了艺术表演、艺术欣赏、艺术作品大赛,使在校大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各省大学生艺术团在全国艺术展演中取得好成绩,从而充分展示了高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以及大学生的艺术风采。

3、艺术教师队伍得到充实,师资结构更加专业,更趋合理。一批受过专业训练、高学历的音乐、美术教师充实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许多从事艺术教育的兼职教师也在通过不断地学习、观摩、实践等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力争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融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高校教师。

4、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硬件和软件设施大为改善。许多高校在迁建过程中,规划建设了一批学生艺术活动中心、多媒体艺术教育室等。

5、开放的校园为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提供了条件。校园和社会互动,许多优秀艺术家走进校园,担任艺术教育的客座教授、社团指导讲师等。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从而充分调动了社会艺术的教育资源,把交响乐、京剧、昆曲、越剧等高雅艺术免费送到大学校园,成为了高校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丰富人文内涵、使青年学子接受优秀文化、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平台,成为了高校加强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及,使学生在了解世界经典艺术的同时,又增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认同与热爱的重要教育手段。三年来,数十万青年学生成为了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成为了高雅艺术的欣赏者。

6、学生艺术社团发展得又快又好,丰富的艺术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的艺术环境,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艺术氛围。很多高校艺术社团的数量占到了学生社团的30%~40%,且发展良好,活动开展次数多,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普通高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整体而言,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亟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高校领导对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艺术在教育中体现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不够,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许多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大多数学生对艺术学习抱有较大的兴趣,并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也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但由于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以及毕业文凭的获得关系不大,其成绩难以为社会认可,同时,师生对艺术在思维、情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还存在认识不足的弊端,所以在专业与就业的压力下,由于功利意识作祟,就出现了对学生的考勤不严的情况,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正确评价,这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自主选修也给了一些学生不修艺术课的权利和借口。

2、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不够完善,专门机构不健全。经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高校设立了艺术教育中心,以统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但还有大部分高校只是由学生工作机构,团委、学生工作部或学校的艺术系部负责全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3、艺术教学和课程的设置与教育部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如课程设置不全、教学内容单一、课时不足、选修学生不普及等现象较为普遍。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必修课,而大多数高校却把艺术课程设为选修课。同时,有的高校由于受到了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开设的艺术课的门类较少。与中小学相比,高校的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艺术院校毕业,即科班出身。此外,其教学内容也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这就使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深深地渗透到普通艺术教育当中,从而导致了压缩使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的情况。

4、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的教学结合不够,课外、校外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此外,学校的艺术社团虽多,但大多缺少领导的关心、以及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有力的经济支持。

5、艺术教师队伍缺乏相应课程的专业培训和交流。从机构与师资队伍来看,虽然多数高校都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且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等都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

6、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艺术教学的需要。高校的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在学生活动中心开展,但却普遍存在活动中心年久失修、场地不敞、设施不全的情况。近年来。由于全国高校的结构调整、扩招,使学生人数增多,致使活动场地相对减少,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或校区缺乏活动场地。此外,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往往不单列,或是需要时现报现批,或是并入学生的活动经费中,以致得不到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的建设内容多,任务重,即使有加强艺术氛围的思路,也会由于各种客观实际,如宣传、演出、展示、传播力度不够等,从而不能较好地满足艺术教育工作的需求。

7、部分学生的艺术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出现了广大学生投入艺术活动的可喜局面,但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目前,我国还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只有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才能保证子女上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以外就几乎得不到其他的教育、赏析机会。而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虽然在中小学中就已提倡素质教育,但在教学中还是主要以应试为目的。这就致使一大批农村学生的艺术基础较差,从而出现了乐队凑不齐队员,不能理解作品内涵,书画作品的层次不高等情况。可见,大学生艺术修养不高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们的艺术素质亟待提升。

(三)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列不容缓

从上述情况来看,高校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因此,必须在总结艺术教育成绩的基础上,看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新途径,以增强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从而激发师生参与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要加强艺术教育的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相结合。高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各项活动中,组织者都应贯穿美育思想,加强艺术氛围,使学生感受活动的艺术内涵,并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

2、艺术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要使艺术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就必须无限地创造。艺术教育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创造性思维,完善他们的人格等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高校教育者要继承和拓展艺术教育的创造性,发挥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创造性地以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形式,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3、大众教育与精英专才的培养相结合。艺术教育是面对少数学生、还是面对全体学生,是对所有学生的大众教育、还是对部分学生的精英教育,不仅是艺术素质教育对象的问题,还是教育方向的问题。部分高校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精英教育中,招收艺术特长生、组建各种艺术团体、举办各种艺术演出,甚至到国外参加所谓的艺术大赛等,虽然这样可能会立竿见影地看到艺术教育的效果,但却达不到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的目的。但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必须把培养的重心落在全体学生上,要开展广大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艺术教育,并投身到艺术活动中,并享受艺术的氛围。

4、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而加强课外艺术活动则是提高艺术教育水平的主要平台。艺术教育的建设包括课程建设和课外活动这两个方面,其中,课程建设是基础、核心内容,课外活动则是有效的补充。因此,要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此外,不仅要热心于课外活动的开展,还要注重艺术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从而使课堂内外的教育融为一体,并搭建起艺术教育的桥梁。

5、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相结合。学校是优秀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并发挥着先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并充分利用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从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角度人手,开展各种活动,如文学沙龙、传统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征,结合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及青年学生的兴趣特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正确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课外阅读等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作者:张 炜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篇2: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一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的状况和水平,体现着这个大学的艺术修养,治学水平与研究水平,体现着学校的校园文明与和谐氛围。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质是文化素质的更高境界。

普通高等院校应以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艺术审美教育为主要特征,突出艺术审美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在艺术审美教育的途径上,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信息化手段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途径是当务之急。

艺术素质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被轻视的反思

近年来高校逐步重视艺术教育,许多大学成立了艺术学院或艺术教研室,开设了书法美术及音乐欣赏等门类的课程,艺术教育的机构和学会组织也相继建立。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高校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但从整体来看,综合性院校艺术素质教育还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工科类学校、高职高专类学校,艺术教育有名无实,文化活动多,艺术理论教育缺失,高水平艺术活动少。究其根源,一是部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还是不到位;二是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艺术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艺术修养始终是社会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艺术教育也始终是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注意到艺术教育问题。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艺术教育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社会的发展已经使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拥有,对当代的青年人,高等教育不能只重视他们对社会经济及创造财富的作用,而是要强调以和谐美好的价值观创造和维护物质文明的作用,培养有修养、有素质、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的创造者、引导者和鉴赏者。这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的气质、修养、辩证能力以及工作水平,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一个民族的精神。

当今的高校学子急需要培养艺术气质及人文素养。艺术气质是对美的追寻,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大学生艺术气质及人文素养的教育,是当今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为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尤其是提高民族传统文化的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与美学创作能力,1989年,国家教委提出学校艺术教育的概念,旨在区别于专业的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提高其艺术修养及审美素质。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大学艺术素质教育应该引起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倍加重视。

普通高校应以审美教育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特征

对普通高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艺术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

1、文化素质的更高境界是艺术素养的养成。

文化素质主要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专指某一类具体的教育内容或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应综合渗透于全部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之中,其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做人与做事的基本修养。这其中包含着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应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高级阶段。因为,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才能达成,同时,人文素质的最高境界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艺术美的实质也是以和谐为最高追求。文化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实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高校强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就必须强调艺术素质在文化素质中的作用和地位。

2、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从教育目标来看,政治、历史知识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社会发展的方向;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能够雕铸灵魂,完善人格,能够启动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合理实施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促进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增进人际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3、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审美意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它对提高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艺术教育就是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是组成整个审美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什么是美,怎样审美、怎样教育学生审美,是普通高校研究的重点。

突出艺术的思想性,拓宽艺术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四个关注点:

1、建立和拓展艺术教育途径的关键是突出艺术教育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进行艺术教育的灵魂。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美的教育,对他们终身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专业课程的特色与艺术素质课程的关系与配合。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使之相互配合又相得益彰,对整体教学工作形成和谐促进是对现实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譬如在医药或中医药院校,开设书法、音乐、文学、诗词等文学艺术素质课等;在建筑设计类、机械制造类等专业开设美学等课程;文科类专业开设大学书法、文学与诗词等课程。建议在各专业中开设辩证哲学课程。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开设文化艺术素质课,无论从专业教育方面,还是从文化素质方面,都是必要的,都有它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以大学书法课为例。此课不仅培养学生的规范使用并书写汉字的水平,还能学习和了解汉字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尤其对书法的审美、书法技能运用和辩证关系的表现,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作品思想性与艺术个性的辩证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典雅清正、高文化艺术追求的高品位的才智水平。

3、艺术审美教育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艺术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艺术美是实现审美教育最重要的方式。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最高水平,能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审美意识,能给人以最充分完美的审美享受,最能陶冶人的情操和性格。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学习和工作。

4、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信息化手段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途径。

校园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多元化的,其目的是从情感、意志、品质、作风上陶冶大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大学艺术教育的途径概括有以下几种:

(1)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即艺术环境育人。艺术教育环境的建设关键在于学院教育者的观念,学校通过CI系统(形象识别系统),在VI (视觉识别)、MI (理念识别)等方面,以有形的物体传播思想,体现经典的价值取向。通过艺术形成进行美的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校园文化阵地,预防社会不健康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优化教学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2)通过多样化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情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管齐下,多启动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美感。哈佛大学研究者认为:科学是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大脑的工作来讲没有区别。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文化艺术素质课不论是在哪个学校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都是一项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必设课程。

(3)以生动形象的文艺活动开展艺术教育。

艺术活动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和最易接受的方式。目前大学重视通过的文化艺术节来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文化素质。艺术节中内容丰富,大学生以社团形式组织参与,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艺术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4)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构成了我国教育体制中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

大力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和艺术课程的整合,拓展教师和学生获取艺术及相关信息的手段及选择的范围,依托网络平台,加快音乐艺术课程开发,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在艺术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大学艺术教育在内容上要因材施教、相互融合,在教育手段上要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系统,推动艺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艺术教学是集视觉、动觉、听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基于此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文、图、音、像综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体验和知识信息量,为全面、多层次地提高艺术教育打下扎实基础,真正使艺术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

世界上任何专业、任何艺术,文化文学都是公共的基础知识,是核心知识,诗词又是文化知识的提炼和结晶,以传承汉文化的审美,以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以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使大学生自身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大学开展艺术审美教育既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在当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有效的艺术审美教育,既是对学校的考验,也是对大学教师的考验。

作者:刘娟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篇3:

关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组建了与艺术教育相关的教研室,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笔者通过走访部分兄弟院校,结合本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调查,以“艺术教育中心的职能”作为切入点,结合艺术教育阐述了三方面的观点。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文化

艺术教育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着潜意识的培养和熏陶。科学与艺术共同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維的共同进步,因此,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能否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仍是其教育事业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这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环节中疏忽素质教育所致,是中小学应试教育导向所致,是高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所致。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普通高校开设包括音乐艺术在内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性质、目标、设置、保障等做出了法制性规定。[1]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认真领会和贯彻教育部精神,扎实推进高校艺术教育,不断完善艺术教育教学体制和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陆续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研室”或是“大学生文化艺术中心”等相关艺术教育部门,笔者所在的单位亦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中心的职能分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艺术教育;二是大学生艺术团的教学与指导;三是引领校园艺术文化。如何将艺术教育中心的职能落实到实处,是我们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竭力思考的实际问题。

1 公共艺术教育

高校设立艺术教育中心,其基本职能是完成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一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都存在一些问题,即将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用知识化的价值来制定单一衡量标准,对其学科本身的特殊性缺乏考虑,没有把握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求的总体设计,忽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使其形成了“偏重知识体系”的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应逐渐增多门类;引导形成多元化的艺术评价标准;创建综合化的课程结构。此外,笔者认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设置基础课(艺术综合学科基础课)、技能实践课(单一学科技能课,如绘画、摄影、声乐、民间舞等)两个大部分。在基础课教学中,可尝试性的编写涵盖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艺术教材。且可将这门课程设置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艺术学科基础知识,使其能够独立对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审美、艺术评价、艺术陶冶。如,当学生接触到熟悉的音乐、舞蹈作品或是美术作品时,使其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耳熟能详,即能够从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做简单的概述;另外,技术实践课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作为学生的选修课,进行相对深入的学习,如民族音乐赏析、绘画等,针对个人的需要,引导学生学有专长,从而使其更好的体验艺术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2 大学生艺术团的教学与指导

21世纪,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普通高校均设有大学生艺术团。笔者总结工作经验认为,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应该直属团委或是学生会领导,艺术教育中心负责教学与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日常管理。艺术教育中心与校团委协调配合,组织各个团队的培训教学、节目排练、演出比赛等相关活动,从而促进大学生艺术团健康发展。

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需要专职教师来完善。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团是团委行政管理岗教师管理,且兼职培训。运行起来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团委教师是非艺术专业的教师,凭兴趣特长管理、培训艺术团,结果自然不尽人意;二是由于团委事务性的工作繁杂,管理岗位上的教师需要坐班,利用业余时间培训艺术团的工作精力有限。大学生艺术团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成员,基本上没有艺术基础,在艺术培训和教学中,相比培训专业学生,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如一首相对简单两声部合唱作品,面对非专业的学生,就笔者的培训经验,想要相对的完整完成,扣除准备时间也要花费8个课时(业余时间)。那么,培训难度大一些的三声部、四声部的作品呢?另外,从艺术文化底蕴上讲,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意义,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舞蹈,将它们中任何一门学精都需要文化底蕴支撑,教师在授课前除技能练习外,还需要做足文化备课,绝非是非专业人士眼里的简单“教唱”、“教画”、“教跳”。因此,笔者建议高校艺术教育中心应该组建专业教师队伍,承担学生艺术团体的培训任务。如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话剧团和画社等,这些团体都需要一个专业教师来做专门指导,在专业艺术院校里这些团体都是由单独的专职教师负责的,笔者认为对非专业学生的培训更应该配备专职教师,因为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准备和教学。

3 引领校园艺术文化

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均衡掌握科学文化与艺术文化,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与品位。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普通高校成立艺术教育中心是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规范艺术教育课程、整合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专业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艺术团时,无论在业务教学还是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能够较好的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贯穿其中。如在文艺团体的培训与演出中,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民族荣誉感、创造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专业教师鼓励大家在集体配合中完成节目,在演出中指导前台后台相互协调配合,解决突发问题。这些都使学生通过集体的培训和演出,实实在在的锻炼他们的毅力、责任心、信心等,使其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另外,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来各个院系,经常参与各种不同场合的联欢、演出、比赛与交流,熏染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促使他们发散思维,开阔眼界、灵活处事。这样,艺术团培养出来的学生会自然的展现出一种阳光、自信、开朗、大方的气质或风格,使其在走向就业岗位的时候,往往比一般的同学容易打开局面,帮助他们较好地适应环境,得到较快发展。

教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和引导力量。可以说高校校园中的第一大群体是学生,第二大群体是教师,由于学生的流动性特点,那么教师就是最稳定的群体。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参与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一是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结构问题。由于我国普及素质教育较晚的原因,高校教师大多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期间均未受过完整的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熏陶;二是当前高校的教、管、研工作压力较大,考评机制尚待完善,导致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精力限制问题。

笔者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呼吁高校应重视引导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高校可组建教工合唱团、书法协会、舞蹈团等协会或组织,由艺术教育中心为各个教师文艺团体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就合唱团举例,在合唱培训、演出和比赛中,教师之间不但可以增强交流和沟通,还可以直接获得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这样艺术作品的导向、凝聚、激励等养料就被教师间接吸收,使其在专业教学中潜意识的渗透美育,进而促进校园文化沿着一个健康、和谐、高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作者:梁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