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中医院2009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2024-04-20

竹溪县中医院2009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精选6篇)

篇1:竹溪县中医院2009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

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

(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治愈好转率≥95%;

(七)床位使用率≤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

(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

(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

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

(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

(三)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

六、ICU质量与安全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

七、急诊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1.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2.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3.统计数据: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的例数;(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术在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5)实施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之各级的例数;(6)急诊患者中收入住院例数与比例;(7)急诊住院占全院住院比例。

八、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处方合格率99%;

(二)定期对药库、药房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合格率达 99.8%;

(三)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六)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八)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逐渐降低。

九、检验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二)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

(三)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超过2周时间;

(四)检验报告合格率≥95%;

(五)标本合格率≥95%;

(六)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

(七)POCT项目比对≥95%;

十、输血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

(二)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为100%。

(三)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

(四)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

(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六)输血治疗合格率≥95%;

十一、病理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病理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二)病理诊断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85%;

(三)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抽查达到规定要求≥90%。

(四)常规制片应在取材后1~2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常规切片的优良率应≥90%。

(六)术中快速病理:单件标本的冰冻切片制片应在15分钟内完成;病理诊断报告在30分钟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应≥ 90%。

十二、影像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二)CT检查阳性率≥60%。

(三)彩超:阳性率≥55%;

(四)设备运行完好率≥95%;

(五)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

十三、血液净化科质量与安全指标:(1)血液透析机台数/专职医师/专职护士。(2)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总例数。

(3)血透治疗总例次(普通血透、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单纯超滤例次)。(4)维持血透患者透析1年内死亡率。

(5)血透中严重(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并发症发生例次。

(6)可复用透析器复用率与平均复用次数。

(7)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病例数。(8)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

(9)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例数、血透转腹透例数、血透转肾移植例数。

(10)血管通路类别: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动静脉直接穿刺、其他血管通路例次。

(11)血压控制(透析间期血压90/60~150/90mmHg)例数。(12)平均每名患者透析时间例数。(13)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14)腹膜透析例次。

十四、中医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二)病房中医治疗率≥70%,(三)甲级病案率≥90%。

十五、康复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康复治疗有效率≥90%;

(二)年技术差错率≤1%;

(三)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

(四)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

(五)设备完好率>90%;

(六)平均住院日≤30天。

十六、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5%;

(二)、分级护理合格率≥90%;

(三)、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四)、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五)、护理核心制度知晓率100%;

(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

(七)、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八)、“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九)、护理差错发生率“0”;

(十)、压疮发生率“0”;

(十一)、健康宣教覆盖率100%;

(十二)、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50%;

(十三)、病区管理合格率100%。

十七、院感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医院感染监控率为100%

(二)、医院感染现患率≤10%,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率≤8%

(三)、医院感染漏报率≤20%

(四)、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五)、无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知晓率100%;

(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七)、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

(八)、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50%

(九)、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钱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80;

(十)、多重耐药知晓率与预防控制执行率100%;

(十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100%;

(十二)、洗手正确率≥90%

(十三)、手卫生依从性≥70%

(十四)、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十五)、灭菌合格率100%

(十六)、消毒灭菌效果按规定进行监测,合格率100%(十七)、在职医务人员培训≥6学时/年,新进人员岗前培训≥3学时。

篇2:竹溪县中医院2009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院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宗旨。

第三条

本院所有参与医疗活动的人员均适用本方案。

第四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管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及质控科负责。

第五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按照本方案对科室、部门、个人进行奖罚的权利。

第六条

控制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规范化进行。通过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

第七条

监控指标(见附表)

二、计划与措施

第八条

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组成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及质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其职 1 责如下:

(1)负责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

(2)负责做好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控指标评估。

(3)系统科学地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监督各科室认真执行。

(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

(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2、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

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在院长、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

(2)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完成医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4)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5)收集门诊和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及负责人并提出整改意见。

(6)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7)定期编辑出版医疗质量管理简报。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小组组长。科室质控小组是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职责如下:

(1)主要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包括医疗质量自查方案。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完成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两大方面;负责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5)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科室质控员

其职责为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组织召开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在每月的15日前完成科室质控自查报告,以及科室整改措施一起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部和质控办。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并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完善其他相关制度。完善各种疾病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

(三)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第九条

主要措施

(一)医疗质量管理员会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目标实现情况,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不断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实施方案,适时修改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三)严格依法执业,无资质人员不得单独上岗,刚毕业新入院员工,在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时候,科室要指定医师带教,并对其医疗行为负责。

(四)加强基础质量教育、培训,为终末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由医务部组织对全员进行“三基”培训,每年四次,各临床、医技科室每季度对本科人员进行专科基本知识教育、培训和考核。对新员工要有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

(五)加强质量控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由医务部组织进行质量控制教育,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操作规范、工作流程。

(六)根据医疗质量形成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和薄弱环节、医疗风险,采取预防性管理,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七)明确职责,切实负责,履行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控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责任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三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①建议专科就诊;② 请 4 会诊;③ 转院。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小结、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记录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治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药物和专科用药。

(8)手术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部申请院外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第十条 质控内容及方法

(一)科室自查

1、自查方法:要求科室质控员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以及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必须有记录),并在医院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科室质控自查报告并上报医务科及质控科(办)。

2、自查内容:科室自查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两大方面。

诊疗操作涉及临床医疗行为中的直接表现情况,包括手术或有创操作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的适宜性、常规检查的及时性与完备性、特殊检查的使用标准、手术或有创操作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的及时性与措施的有效性;这部分考核以各科室制定的诊疗操作常规及北京协和医院制定的诊疗常规为依据。

规章制度自查涵盖了保障科室医疗安全和病房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具体要求参照行业和部门的规章制度规范执行。

(二)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检查

1、病历质量检查

本质控方案中,将病历质量考核分为运行(在架)病历质量和终末病历质量两部分。

监控目的:了解掌握各科病历书写质量;了解病历完成的及时性、完整性;向临床医生反馈检查情况,通知医生及时修正病历中出现的问题。

监控方法:运行病历、终末病历质控主要均由医务科及质控科负责,病案室质控人员协助完成。

运行病历质量监控采用定期到病房检查方式进行。运行病历以疑难危重病例为主;除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外,重点检查病历项目是否齐全及病 7 历完成的及时性。内科系统主要抽查住院30天左右的病历,外科系统主要抽查手术后的病历。抽查中发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相关科室及责任人(注明病历中存在的问题)。

终末病历质量监控由医务科及质控科及病案室人员,根据终末病历质量相关要求,对回收到病案室的病历进行普查与抽查。

2、门诊质量检查:门诊部每月对门诊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门诊病历质量、处方质量、检验、影像报告单质量。

(三)质量控制责任追究。对各种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科室工作核心纳入考核体系。对重点质量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对于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详见质控考评细则)。

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工作质量缺陷、隐患,应由存在隐患的科室和部门,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方法,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三、评价与反馈

第十条

效果评价

定期对医疗质量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每个季度按《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考核结果进行评价,每个季度对医疗质量重点指标进行统计,根据完成情况对控制方案、方法、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达到质量的动态控制持续改进。

第十二条

信息反馈

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检查结果通过每季度的《医疗质量简报》反馈给各科室。

徐庄镇卫生院

篇3:竹溪县中医院2009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医疗质量控制简报包括15个质控指标,55个质控点。

(1)病历:(1)现病历,(2)出院病历,(3)疑难、危重病历,(4)死亡病历;(2)门诊病历;(3)门诊日志;(4)处方:(1)普通处方,(2)急诊处方,(3)儿科处方,(4)麻醉、精神药品处方;(5)申请单:(1)X线,(2)CT,(3)MRI,(4)B超,(5)彩超,(6)心电图,(7)动态心电图,(8)脑电图,(9)肌电图,(10)病理,11检验,12电子胃镜,13电子肠镜,14纤维支气管镜;(6)报告单:(1)X线,(2)CT,(3)MRI,(4)B超,(5)彩超,(6)心电图,(7)动态心电图,(8)脑电图,(9)肌电图,(10)病理,11检验,12电子胃镜,13电子肠镜,14纤维支气管镜;(7)急诊报告时间:(1)放射,(2)CT,(3)超声,(4)心电图,(5)病理,(6)检验;(8)医疗制度管理:(1)业务学习记录本,(2)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3)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4)医疗纠纷记录本,(5)医疗安全会议暨医疗差错缺陷记录本,(6)病历质量控制考核记录本,(7)临床教学实施记录本,(8)教研组活动记录本,(9)抗菌素合理应用记录本,(10)科室大查房记录本,11科室院内会诊记录本,12大型或新开展手术术前术后讨论记录本,13医生交班报告本;(9)观摩科主任查房考核;(10)病区病床收住动态;(11)医疗技术水平检查汇总;(12)医院内感染动态分析;(13)医疗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答卷;(14)全员质量意识调查表;(15)医疗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卡。

2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医院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其医疗质量需要由多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2]。

(1)科学性:主要是指指标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如医疗护理文书书写格式的质量控制就属于表面效度,而其内涵质量的提高就属于内容效度。

(2)有效性:要选出重要的、有效的指标。如环节医疗质量的监控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内容,而环节医疗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现病历的质量来体现的。

(3)合理性:指标的结构要合理,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所评价对象的特征。如制订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约束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设计各类医疗制度记录本的书写格式及要求,并通过医疗制度季查表来评分。

(4)代表性:合理选用能反映分目标的指标,代表面要宽,综合性要强。如医疗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卡由5个结构变量和结构变量之间的23个因果关系构成。包含医疗效果、护患沟通、医疗告知、服务态度等综合因素。

(5)确定性:指标计算公式中各项数值的判定依据要客观、准确。如处方合理性随机抽样评价表包括用药品种总数、抗菌药物总数、注射剂总数和处方金额等各项指标,并以30张处方为定量标准计算平均值和百分率。

(6)灵敏性:指标值有一定的波动范围,能拉开档次。如为了切实提高三级医师查房质量,促进科室之间的医疗技术交流,观摩科主任查房考核表分为主任查房质量观摩考核表和下级医师临床能力考核表,其项目、检查内容、分值均为互动。

(7)独立性: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不能相互交替。如14种申请单、报告单在卫生部制订的《病历书写规范》中,都有其独立的内容及书写要求,在进行质量评价时,必须按照各自的规范评分。

(8)可行性:指标要易于获取,并具有评价的作用。如根据总值班日志记录医院患者动态,每月反馈各临床科室病区的固定床位、急诊留观床位,提示平诊排队,杜绝病区加床位,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3 结果

2005年上半年完成医疗质量控制简报与医疗质量控制量表设计,并对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网络成员进行培训,于2005年下半年将其投入临床运行,整理2005~2007年25本医疗质量控制简报与20 000余份医疗质量检查表的资料,发放100张开放式问卷征求50名科主任、25名科秘书和25名护士长的意见和建议。问卷包括3个问题:(1)您认为医疗质量控制简报起到了什么管理作用?(2)您认为医疗质量控制量表达到了什么控制目标?(3)请提出使两者相辅相成的因素与可达到结果。经分析,归纳出各层次医护管理人员感受的共同点。

3.1 科主任的感受点

(1)医疗质量控制简报每月5日前上报院长,院长批阅后10日内下发临床、医技、职能科室的制度得到落实。(2)将医院医疗质量三级控制网络成员分为现病历、终末病历、门诊日志、门诊病历、申请单、报告单、处方和医疗制度8个检查组,对全院32个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月检查的制度得到落实。(3)每月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会议点评科室管理、反馈医疗与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的制度得到落实。

3.2 科秘书的感受点

(1)医疗规章制度记录本突出计划、时间与目标管理,季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重点,表格设计合理,减轻了科秘书的书写负担。(2)医疗质量控制量表体系涵盖了医疗工作的质量结构: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且持续改进、标准统一,有利于临床、医技科室的质量提高。(3)通过检查—点评—奖惩—通报,使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在质量控制活动中提高了医院质量控制管理的临床实践能力。

3.3 护士长的感受点

(1)医疗质量控制简报的应用,增强了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计划性,护士长按照医院的质量控制安排进行工作、检查与讲评,起到了护理单元质控管理有序的作用。(2)医疗质量控制量表体系的使用,强化了护理质量控制量表的标准性,护士长可以按照护理部的安排进行学习、训练与考核,达到了护士自我质量控制意识增强的目标。(3)通过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三级管理以及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使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

4 讨论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3]。在医院创建《甘肃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过程中,医疗质量控制简报和医疗质量控制量表体系运用TQM八项管理原则[4]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了控制管理,使医院达到了三甲医院评分标准并荣誉挂牌。

4.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服务理念,全面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当前的和未来的,通过医疗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卡,从“入院—住院—出院”对“医、技、护、工、勤、卫”人员进行全过程的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的服务需求,调整医疗质量控制的方向。

4.2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发挥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从“医疗质量控制量表—医疗质量检查工作—医疗质量控制简报”到“与奖金分配挂钩—强调责任追究—与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相结合”,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这样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监控过程的权威性,而且消除了质控结果与奖惩挂钩对质量管理人员的负面影响,达到了“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医疗质量进行决策”的管理目标。

4.3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员工是医疗服务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建立医疗质量三级控制网络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提高的基础,组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一级)—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二级)—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控制网络,用委员制的管理模式,定期对医疗质量监督员进行培训,并参加医疗质量的8个检查组,目的是让更多的医疗骨干参与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群策群力地解决医疗工作中的难点与薄弱点,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医疗质量的不利因素,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4.4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医疗服务资源活动作为过程管理,对影响最终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过程加以管理与控制,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则整个医疗服务活动就可以更有效地收到预期的效果。如门诊患者就诊过程被划分为:患者到达医院—导诊分诊—医生初诊—到辅助科室检查—医生治疗—收费—取药—离开医院。针对患者提出的“三长一短”即:挂号排队时间长,收费排队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诊疗时间短的现象,医院除在门诊一、三、五楼层分设挂号、收费、取药窗口外,还对医生接诊时间进行有效控制,采取专家限号制度并规定其与患者沟通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并对其书写的申请单、处方、门诊日志和门诊病历进行质量评价。

4.5 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为保证管理与控制效果,在制订医疗质量控制量表体系文件时,每项医疗服务活动都应明确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由谁做(Who),何时做(When),在何地做(Where),如何做(How),即5个W 1个H问题[5]。

4.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全过程及医疗质量控制量表体系有效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

企业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体会

李国新,温春威

(宁夏核工业二一七职工医院,宁夏银川75002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转变观念;大力宣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08)18-0147-02

针对职工医院只限于对企业内部职工开展医疗服务,以致医院工作量日趋减少,设备利用率低,收入减少以及管理等存在的问题,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2001年6月我院经银川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了银川市第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准向周围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其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思考和探索。

1经验

1.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离不开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在该中心成立之前,银川市各级领导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市卫生区基妇科、医政科、药政科等科室的领导和同志来我院指导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存在的技术难题。在中心成立的过程中,银川市市委书记、自治区副主席及银川市市长在百忙之中亲临我院检查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新城区和朔方路办事处的党政各级领导以及核工业二一七大队领导为中心的成立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城区及朔方路办事处领导的大力协助下,区民政部门利用“中国福利彩票星光计划项目”在我中心设立了托老所,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了一个包括医疗、生活、文化、娱乐的养老场所,为实现社区老年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了基本条件。

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改进内容纳入文件等活动。

4.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指医疗机构的各种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接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数据及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及数量足够。收集准确性指对检查数据的统计方法是正确的,检查数据来源可靠,非人为主观进行。数据足够是指数据、信息收集数量能够反映出某一方面的问题,具有共性,而不是个性的表现。

4.8 互利的供方关系

医疗机构作为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特殊行业,其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器械等生产厂商;也离不开上下级医院、保险公司、医学会、护理学会、药学会等社会团体及个人。医疗机构与他们是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如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应2000~2002年我院在上级单位———核工业二一七大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中心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共投资95万余元对院内门诊科室及住院部进行了全面装修,更新了设施,使院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购置了X线影像增强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技术仪、尿十项分析仪、血流变分析仪、红外线乳腺扫描仪、口腔综合治疗台、乳腺疾病治疗仪、红外光谱治疗仪等设备十余套,使我院的社区硬件设备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2001年4月我院被银川市社保局确定为“银川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了我院全体员工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信心。

1.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企业职工医院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办社会的大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全国企业医院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1/3[1]。历史上职工医院在治病、防病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其医务人员为保护和增进企业职工、家属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要求企业职工医院发展适应经济体制变化,走向社会。根据国家有关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方向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是我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初,有些医务人员担心投身于社区卫生服务会丢失自己的原专业,认为全科医生没有社会地位,难以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医院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十一

采取:强化风险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严格准入管理;培育先进的质量安全文化,营造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评估机制,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患者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最重要的是与保险公司结成联盟,这样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资源,增强医疗机构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彭韩伶,陈少贤.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综述(2)[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1):29~30.

[3]易学明,杨宝林.对医疗质量管理本质的再认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3):170~171.

[4]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篇4:竹溪县中医院2009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大众对于国家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医疗纠纷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医疗市场的竞争持续向激烈化发展。三级医院,作为国内护理、医疗、科研、教学能力级别最高的医疗防治机构,在新医疗形势的兴盛下,受到了很大的行业冲击。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只有对医疗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并不断开发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医疗服务模式,才能够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控制,提升医院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医疗形势;医疗質量管理;三级医院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3-02

医疗质量管理环节是国家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特别是国家三级医院,作为国家的最高等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环节更要加以重视,医院本是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机构,但在现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引导下,部分国家三级医院却产生了以利益为主要导向、忽略医疗质量的恶劣风气,不仅对医院本身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使国家民众对国内的医疗体制失去了信心,影响了民心的导向,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性与稳定性,所以国家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高等医疗机构,必须强化自身对于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性的认知,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才能在医疗行业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问题

现今我国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新理念的带动下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国外先进理念的带入使得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改善,但医疗机构发展需求的落后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矛盾问题依旧存在。

(一)相关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人员队伍主要是由临床科室负责人与科室的专职管理人员构成的。医疗服务质量教育的落后使得这些管理人员的观念与管理方式都相对较为陈旧落后,并未形成优化医疗服务规范、提高医疗服务品质、以病患为重心的专业理念。而且部分专职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对于临床诊疗方面也并不了解,所以使得管理的相关专业理论无法与实际工作相互连接贯穿,导致实际工作与理论产生了脱节。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体制不健全

在传统的医疗机构中,是采取科、院分级管理以及科主任负责制度,这使得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缺失,网络支持也有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监督部门和医务部门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并未以医疗机构的大平台作为着手点,发挥出多部门交互的优势。另外,因相关工作人员的缺乏,使得管理工作始终得不到全面性的落实,所以也使整个医院的管理能力受到了局限。

(三)管理手段的陈旧

现今的信息技术在国内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并不广泛,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推广与普及,都将重点放在了临床医学等方面,虽然现今部分三级医院也都构建了医院的影像归档系统、信息系统及通讯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但依然缺乏整体的筹划,使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得不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且信息标准化的环节依然较为落后,导致了“信息孤岛”问题的产生,这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为医疗服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许多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汇总分析、手动统计的阶段,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着重培养管理人才

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使得这个行业对相关管理人才的要求更加倾向专业化,这也是作为挽救生命的医疗行业应当遵守的准则。所以医疗机构在组建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人才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让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管理人才不但需要了解临床诊疗工作的运作流程,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而且要着重选择年轻、具有活力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医疗流程及管理知识培训,这样的人才在相关医疗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后,会是管理团队中的核心储备力量。

(二)加强信息系统构建

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初期阶段,信息孤岛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但随着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果医疗机构的总体规划不足,信息孤岛增多,便会导致管理系统整体效能的减低,管理工作的落实也会因此受到阻碍。所以将孤立、分散的信息转变为网络化的信息材料,将孤岛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搭建出精确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才能够使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顺利。

(三)建立多部门交互平台

各部门的交互,是确保各环节工作良好接洽、落实责任制的基本工作。所以医疗机构要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寻找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建设起院、科、岗垂直管理的体系,强化各个部门的信息交互与合作,加强横向的联动。确保各个部门在信息上实现互通,在责任上分工明确,消除部门壁垒的阻碍,避免责任推脱的情况。

(四)实行实时监督

医院需要建立起防控一体的监督系统,在医疗质量监督管理上要注重三级结构,即环节管理、结构管理及结果管理。依照级别对医疗质量进行控制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多数以结果的反馈与评价作为重点,很少涉及到环节质量的控制,但结果的反馈的滞后性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延迟的问题,导致发生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也无法及时进行弥补与解决。所以在医疗质量监督方面,要注重环节与结构,进行实时化的监督,确保了每个医疗环节的规范性,才能保证有良好的医疗成效。

(五)转变陈旧管理观念,促进质量管理体制创新

时代在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体制也都在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改善,医疗机构自然也是如此,如果还是使用一贯的传统质量管理方式,自然无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民众对医疗机构的要求。所以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结语:

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且医疗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医疗机构间的竞争就是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竞争,只有对医疗质量进行针对性提升与创新性的改善,确保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使医疗机构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大众对医疗机构及国家医疗体制的信任度,让医疗行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蓉蓉,韩光曙.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讨论[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03).

[2] 张彬,王胜. 50家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11(09).

[3] 张永良,邱永荣,姜添荣,张立新,陈厦,刘志刚. 浅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J]. 中国医药指南,2010(30).

[4] 倪凌云,徐春灵.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三级三类指标管理模式探讨[J]. 新疆医学,2014(06).

篇5: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 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 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宋 铁鹰成员:沈书斌 杨艳超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 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 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成员: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各级质量控制组织职责

(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职能

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 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整改。

2.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 标、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 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案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 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内容写入 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内容包括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每月 23--25 日上交医务处进行检查。6.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7.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诊 疗小组质量管理职能

1.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本诊疗小组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和落实具体改 进措施。

2.对本诊疗小组诊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开展监督检查,负责对各项诊疗、操作常 规、病案质量、医疗核心制度、医院规章制度等的落实进行检查,并监督具体整改措施的落实。

3.定期召开诊疗小组质量控制会议,讨论本组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提出的各 项改进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科室质控小组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建 议。

(三)每位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各级医师严格按照《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中的岗位职责要求、遵循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及措施的正确 实施。

三、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三基三严培 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试验、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 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 分钟 5.甲级病案率≥90%

6.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5%

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00% 8.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 100%

(二)规章制度

1.落实科级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制度

(1)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全面评价科室质控工作。

(2)各诊疗小组应不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月至少开展 2 次全面活动。内容应包括 本科室或本诊疗小组医疗指标完成情况、遵守本科室诊疗、操作常规和执行核心制度情况,本科室 医疗质量隐患分析、持续改进措施和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并记录在科室质控记录本中。

2.执行核心制度:医务人员应做到熟知核心制度内容,按照制度要求规范日常医疗工作。

(1)首诊负责制:及时完成接诊、处置及治疗,及时完成病历书写。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时 及时联系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做进一步处置,并认真及时记录会诊意见。

(2)查房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及时查房。负责麻醉者,在手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 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 参加术前讨沦,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3)病例讨论制度:复杂特殊的患者应当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 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4)会诊制度:严格按照我院会诊制度的要求执行,急会诊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院内普 通会诊 24 小时内完成;强调履行会诊人员资质;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医院要求;我院专家到院外 会诊、邀请外院专家会诊应在医务处履行相关手续。(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严格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强调危重患者抢救一般由科主任或主 任(副主任)医师组织并主持,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并及时报告科主任; 重大及特殊病例的抢救应按照我院规定及时上报医务处等部门。抢救中应遵循 诊疗常规、医嘱制度,并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书写抢救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本科室危重 患者抢救流程,抢救器械及药品完好率 100%。

(6)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按照我院相关制度执行,杜绝脱岗现象,及时有效处理门急诊及住 院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遇有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及时处置的同时通知上级医师;每日值班人员 按照科室要求在交接班记录本汇总记录。

(7)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建立科室、诊疗小组两级病案质量控制组织。严格执行 病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检查制度,杜绝丙级病历。科室病案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宋铁鹰 科室病 案质量控制小组成员: 科主任指定人员科室每月进行病案质量分析,将持续改进措施等内容记录在 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中。

(8)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前完善相关检查,履行告知义务并签 署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要有本院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签字。

(9)有创诊疗管理及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资质进行相关操作,杜绝非法执业现象;有创 操作要严格遵循诊疗常规实施,操作者在实施诊疗前应亲自与患者或其代理人沟通。履行告知医务,实施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操作结束后应即时完成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应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新技术新项目按照我院规定实施。

(10)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按照我院医疗技术和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关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的要求实施。科室应定期对医师资质、医疗技术及手术医师分级进行考 核,按要求进行诊疗工作。

(11)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我院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诊疗各个环节杜绝各类差错。①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对表》中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 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内容,手术医师 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

②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 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③患者离开手术室 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 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④三方核对人确认后签字。当核对人为非本院医师时,应当由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

⑤ 手术安全核对必须按照步骤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病历书写质量

1、终末病历: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 细则》及我院要求。重点要求:

(1)会诊制度体现在及时完成会诊要求,会诊申请单书写符合要 求,会诊结果应在病程中体现。

(2)麻醉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麻 醉记录、有创操作记录等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2、运行病历:病历书写符合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要求,重点有(1)运行病历中的相关内容 应严格按照时限完成。

(2)麻醉知情同意、授权委托严格按照告知制度执行,强调实施麻醉、有 创操作及特殊治疗时,实施操作者亲自应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记录、有创操作记 录内容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3)上级医师查房后及时审核、签字。(4)按照我院会诊 制度及时完成会诊工作。终末病历甲级病案率≥90%,杜绝丙级病历;运行病历合格率≥90%。不合格病历落实奖惩措施到个人。

(四)、“三基三严”培训加强科室内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业 务水平。按时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的各项培训工作。

(五)、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学习及培训,按照我院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强 调实施麻醉、有创操作或其他特殊治疗前,应向患者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 可进行;实施操作者、麻醉者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 纠纷,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安全。

(六)、医疗安全及医疗风险监控

1.按照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制定评估范围、程序等规范性的流程,对实施麻醉的所 有患者进行麻醉前、后评估,并在病历中体现。

2.落实我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文件要求,加强麻醉及有创操 作并发症的管理措施。

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杜绝医疗差错。

4.告知制度:按照我院相关文件规定,麻醉、有创操作、病情变化、药物选择等环节按照告知 制度的要求实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5.重大及特殊病历抢救报告制度: 按照我院 《关于重大危重手术及特殊病历的报告制度》 执行。

6.危急值报告制度:按照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执行。

7.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科室对照《不良事件排查登记本》中的项目,按时进行排查,及时 发现各种不良因素,鼓励非惩罚性主动报告制度。

8.其他:认真执行我院相关制度。

(1)麻醉包括临床麻醉、痛疼治疗及心肺复苏,具备麻醉专 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实施授权范围内的各种麻醉操作。(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 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 风险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 医嘱,我院基本上会有手术医生开出术前医嘱。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本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术前麻醉医师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 修,麻醉药品应当及时补充。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 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当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与手术医师商量配合处理。术中认真填写麻 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 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 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7)进入麻醉后恢复室,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 参照 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 4 分才能离开麻醉后复室。

(8)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 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当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 ICU,以免延误病情。

(9)术后 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10)急诊手术前 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当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11)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 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2)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 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患者,应当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四、科室管理计划及措施 1.认真完成医院的各项医疗任务指标。

2.每制定科室质控计划、重点工作安排并按时完成。

3.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活动,分析科内医护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对全科人员经常进行质量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医疗质量作为重点内容来分析和讲评,努力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5.对全体人员进行认真考核,根据落实情况予以奖惩。

篇6:竹溪县中医院2009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做好三甲创建及示范中医院创建等各项工作,真正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经院医务科会议研究决定,制定如下医疗质控实施方案。

一、控制目标

通过质量控制,使各项医疗行为规范化、流程化,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突出中医特色,真正使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做大做强,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技术骨干培训计划,强化技能培训及应急、急救能力培训,力争全年不出现重大医疗纠纷与事故。

二、监测指标

1、门诊中医治疗率≥70%,病房中医治疗率≥60%,重点专科中医治疗率≥70%,急诊病人中医参与率≥40%,及危重症中医参与率≥35%,辨证论治优良率≥95%。

2、中药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例≥60%,中医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40%,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50%。

3、各科月运用中医诊疗技术≥3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技术,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临床中医诊疗常规。

4、每科至少制订并实施一个病种临床路径。

5、严格实施医疗技术准入及抗菌药物运用、手术分级管理。

6、八大本记录规整、完善。

7、各科不出现重大医疗纠纷与事故。

三、工作计划

1、负责拟定和修改医疗质量控制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全院的质量考核、评估、通报。

2、每月1次进行全院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对科室存在的具体问题现场笔录,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意见,以便下次督查。

3、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增强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实行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4、负责组织本专业队伍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进一步拓宽教育形式和渠道,提高质量管理干部素质。(1)、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技术进展和动态,跟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强调品德培养及敬业精神培养。每半年组织一次“三基三严”理论考核,定于上半年举办实践技能考核工作,考核不合格者,必须补考。(2)、2017年选派25名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以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新项目,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3)、有重点地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拟3-6个月短期培训,回院后必须开展或引进一项新项目。(4)、提高学历层次:鼓励职工通过函授,半脱产、脱产等形式参加本科、在职研究生等高一层次的学历升级教育,努力办好在职研究生班。(5)、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继续与北京、南京、合肥、上海等上级医院合作,重点开展心血管、肿瘤科、脑外科、肾病科、神经内科、糖尿病等科室院际合作与交流,聘请专家等高级专业人才来院开展业务指导。(6)、引进高学历人才,计划引进硕士研究生30人,专业研究方向为耳鼻喉科、外科、眼科、内科、肿瘤科等,力争引进妇产科、脑外科、消化内科等学科带头人3-4名。

5、组织本专业队伍的调研,总结新经验,指导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及科研工作。

加强临床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强化项目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切实创建学科品牌优势,重点培养学科与学术带头人,增强核心竞争力,快速实现我院实力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能力依赖型转变。每科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采取自主创新或与其他医院联合开展科研,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1-2项科研课题,规定内聘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撰写发表论文不得少于两篇,规定内聘高级职称医师必须有一项以上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医务科在协助科教科督促科室科研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科室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鼓励开展及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6年度获得市级以上科研立项或成果3项以上,今年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00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每年不少于30项。

6、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重点强化各科特色疗法及院内制剂使用,做大做强各重点专科专病。(1)重点打造非药物治疗中心,完善设备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治疗流程,不断总结疗效,力争日治疗人次达400人。(2)强化全院临床医生非药物治疗意识,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要求每人熟练掌握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3项以上,并运用于临床。(3)各科室切实开展3项以上非药物治疗手段,并认真总结临床疗效,优化治疗方案。(4)按照国家局有关科室建设指南要求,规范科室命名,完善人员及设备配备,定期督查诊疗常规及方剂、技能操作掌握情况。(5)加强中药制剂室建设,广泛挖掘临床经验方,制成院内制剂,做到病有专科,药有专方。

7、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中医队伍建设。

8、定期组织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取医疗质量有关总结汇报,必要时调整下年度工作计划和修订有关管理制度。

四、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 管理工作。负责审议、制定、修订医疗质控方案。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 执行情况。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会议,评价医疗质量,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 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 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2)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8)按专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 10 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 24 小时、危重病人 6 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5)24 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 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 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 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 48 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 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5)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6)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 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小时完成手术记录。(7)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8)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 72 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 1 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 1-2 次。(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 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5)疑难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 会诊。(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4、质量监督考核医院医疗质量具体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医务部、护理部分别组织医疗医技科 室、护理组进行监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 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五、健全规章制度

(一)、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二)、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首诊负责制度。⑵三级医师查房制度。⑶分级护理制度。⑷会诊制度。⑸查对制度。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⑻手术分级管理制度。⑼术前病例讨论制度。⑽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⑾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⑿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⒁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等。(15)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

(三)、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四)、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 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 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⑴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 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⑵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 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⑶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 作。⑷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检查、考核。⑸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3、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4、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反馈机制:(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 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季度向医疗质控科上报科室当季的质控工作总结。(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每季度)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与医 疗安全的分析。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有关部门应将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 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 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效果评价

每年度对质控方案评价一次,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九、信息反馈

1、各科现场督查时,医疗业务现场督导意见书当时反馈。

2、各科月考评结果,在中层干部例会上反馈。

3、各科季度考评结果,以质控季度通报形式反馈。

十、奖惩办法

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运行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终末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核。

2、质控科每季度对各质控点缺陷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一次,并排出名次,张榜公布。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挂钩及年终科室、个人评先、评优挂钩。

3、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

安徽省太和中医药集团界首中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务科

上一篇:“三角形”随想下一篇:牛字的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