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精神科临床质量控制标准

2024-04-25

xx市精神科临床质量控制标准(精选4篇)

篇1:xx市精神科临床质量控制标准

xx市精神科临床质量控制标准

一、人员标准

(一)工作人员标准:

1、医务人员必须是医学院校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

2、新上岗医务人员、进修学习人员及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人员不得单独从事执业医师的执业活动。

3、所有医务人员必须在指定的执业范围内进行执业,不得超出注册地进行执业。

(二)科室人员标准

1、三级精神病医院每床至少配备0.55名卫生技术人员;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护士;每床至少有0.35名护士。

2、二级精神病医院每床至少配备0.44名卫生技术人员,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每床至少有0.3名护士。

3、一级精神病医院每床至少配备0.4名卫生技术人员;至少3名精神科医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至少1名);6名护士。

4、科室人员结构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士)=1:2:4比例配备。医:护=1:3.5-4

二、环境设置标准

(一)房屋设置标准

1、必须具备开展临床工作的所需的环境条件,各科室应相对独立,符合安全管理原则,能自成一独立单元。

2、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各科室必须具备与开展项目相应的诊疗面积、空间及床位,布局合理,各项备品摆放有序方便,符合工作流程,方便患者就诊。

(二)设备标准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必须具备与所开展的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不得随意增加或扩大诊疗项目和范围,不得擅自更改检测程序、方法或操作规则。

三、管理制度标准

(一)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主任医师岗位责任制

2、主治医师岗位责任制

3、医师(士)岗位责任制

4、其他人员岗位责任制

(二)各项医疗质量工作制度

1、病志(包括门诊、住院、急诊、急诊、留察等)书写制度

2、门诊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3、处方书写与管理制度

4、查房(院长、科长及科内三级医师查房)工作制度

5、病历(住院、出院、疑难重症和死亡)讨论制度

6、会诊(科内、科间、急诊、院内、院外等)工作制度

7、转科、转院制度

8、值班与交班制度

9、重危抢救报告制度

10、传染病、肿瘤报告制度

11、各科室工作制度

12、科主任工作制度

13、医疗异常情况登记报告制度

14、各项登记报告制度

四、专业技术标准

(一)科室质控体系标准

1、科室三级质控网络组织及质控小组名单

2、科室质控方案、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3、各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记录、考核及结果。

(二)专业技术科室内质控标准

1、医疗文书书写标准:

(1)用全市统一的门诊、急诊及住院病志。

(2)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规定,所有医疗文件书写必须项目齐全、字迹清楚、用语规范,重点突出、顺序正确、记录及时、诊断科学、准确无误。

①急、门诊病历书写及时准确、规范完整、内容充实。病历上联交患者保存,下联交医院病案室按规定妥善保管,保管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

②住院病例必须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纪录在病人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③病程记录要着重记录病人精神症状、躯体检查情况、阳性体征、病史补充、重要病情变化、鉴别诊断、医嘱执行及变更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意见及其落实情况、病情分析、治疗方案调整、重要辅助检查回报结果及向家属交待病情等内容。

④出院病历必须在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后72小时内移送病案室保存,已归档病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行修改或增删。(3)所有表簿卡册登记本均应及时填写,统一归档保管,不得随意更改。

2、医疗环节质控标准

(1)严格坚持三级医师、护理规范化查房。

①上级医师有固定查房日。查房按准备、查房、讨论处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工作及各级医、护人员查房内容符合《辽宁省三级医师和护理查房规范的规定》。

②住院医师每日查房1次,对重危病人应适当增加查房次数,根据病情变化特点做好病程记录。患者入院前三天每日查房两次。③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应有上级医生查房。(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标准

各项诊疗技术操作符合《辽宁省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及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

①开展或引进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应严格按照《沈阳市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办法》履行审批手续。

②各项医疗技术水平符合本院等级规模,完成相应的医疗任务。③院内绿色通道畅通、运转高效。

3、医务人员素质质控标准

(1)具有与本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职称,能适应本职工作。(2)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首见、首问、首诊负责制。(3)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消灭漏岗,杜绝在岗不在位现象。(4)仪表整洁、着装上岗、佩戴胸卡、举止端庄。

(5)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为患者服务有热心、耐心和诚心的服务意识,杜绝服务中生、冷、顶现象。

5、医疗安全质控标准

(1)定医疗质控方案,质控管理有阶段性目标和达标情况记录。每季召开二次医疗质量专题工作会,议题明确,整改有效。(2)严格执行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和处理制度,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有登记、有分析、有处理、有整改、有总结。

(3)建立全院医疗安全教育及培训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依法行医。

(4)医疗上访接待登记详实、调查清楚、处理明确,较大案件 有院长接待处理记录。

(5)实行重大抢救急危重病情报告登记制度。

6、质量评估指标:

(1)门、急诊病人三日确诊率≥95%;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8%。(2)床位利用率≥85%。

(3)入出院符合率:二级医院≥90%;三级医院≥95%。(4)二级转诊病人重点专科确诊率≥95%。(5)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6)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7)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每年不超过1例。

(8)抗生素合理使用率≥85%;医嘱外用药率为0。

(9)医疗纠纷上报漏报率为0;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率为0;到达上级部门合理上访年发生例数≤2。

篇2:xx市精神科临床质量控制标准

1.2 取材时要正确详细描述、记录,有教学科研价值标本应交专人制作、保存,得5分,如不符合要求者酌情扣分。1.3 活体组织检查标本应于3d内出报告。脱落细胞2d内出报告。特殊疑难病例除外,但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快速报告30分钟内发出,均留有副页存档,得5分,如有差错酌情扣分。

1.4 病理报告书写正规,条理清晰,无错别字、无涂改,得5分,如有一项欠缺扣0.1分。

1.5 执行复验制度,住院医师初验,常规外检切片、脱落细胞遇有疑难病例请值班主治医师复验,主治医师如有疑难,请主任医师复验,实行三级复验制,得5分。

1.6 疑难病例科内讨论及院外会诊制度,为提高科内各级人员业务水平,每周四下午在主任医师带领下,进行讨论学习,有不同意见或有科研价值的送院外会诊,不执行制度的酌情扣分。

1.7 病理和脱落细胞诊断要严肃认真,防止差错,正确诊断得10分,如有差错,分清责任,及时登记,并按情节扣分。

1.8 复验完毕申请单和切片应有秩序地交档案室保管得4分,不得遗失或差错,如有差错每次扣1分。1.9 显微镜保养爱护负责者得3分,如损坏酌情扣分。

1.10 下班前关好门窗,处理好水电,确保工作正常进行,无事故者得3分,有隐患或发生事故者酌情扣分。2 技术组(50分)2.1 标本要严格核对联号与标本是否相符,得5分,如发现不符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属临床差错,本科加0.5分,属本科差错扣0.5分。

2.2 收到标本后及时固定、编号、登记,手套器械定时消毒,刀要磨锐,得5分,不合格每项扣0.1分。2.3 取材记录要报申请单上联号、病理号及送检标本的部位、数目,集中精力如实详细记录得5分,漏报漏记酌情扣分。

2.4 严格执行、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得5分,如有贴错标签差错的酌情扣分。

2.5 制片要保证质量,切片要平整,染色核质对比清晰得10分,如影响诊断酌情扣分。

2.6 报告包括会诊报告每天上午ll:00,下午4:O0发出,并有登记签收本,发出报告后7d内将诊断结果登记在登记本上得5分,漏登记扣0.1分。

2.7 收存切片,申请单要核对切片数,并及时整理、归档,切片资料长期保存得5分,如有差错每次扣分。2.8 严格执行借片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得4分,违者如标本、蜡块丢失、资料丢失,每次扣0.1分。2.9 下班前切断不用的电源,关好门窗,确保工作正常进行,无事故者得3分,有事故及隐患者酌情扣分。

1.3 病理切片质量控制组织切片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对病变的判断和分析,因此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标本制作的技术水平,这是搞好病理检验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张标准病理切片应具备下列10项要求:(1)切片完整;胃黏膜要切8~10个面;(2)厚度均匀(一层细胞);(3)无裂痕、刀痕;(4)无皱褶及折叠;(5)无污染;(6)无气泡;(7)无胶外溢;(8)细胞核、细胞质染色对比清晰;(9)裱片位置适当,蜡片无散开现象;(10)切片整洁,标签字迹端正、贴牢。

篇3:精神科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措施分析

关键词:精神科,临床检验,质量保证

随着现在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检验科室的检验工作也随着从单一的检验发展成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因为精神科患者的特异性, 检验人员及医护者需做好交流沟通[2], 现在从以下几点分析如何保证检验质量。

1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充分配合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基础

进行临床检验的目的是通过检验结果, 医生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实施诊断与治疗, 而检验所需要的标本的采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检验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方式, 特别是精神科病人的意识大部分不清醒, 对治疗不能充分配合, 可能造成检验人员对标本的采集不甚理想, 其次患者平时所服用的药物、饮食情况、运动标准以及采集到标本的留置时间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3]。只有通过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合理沟通有效配合才可以采集到准确的标本, 对患者诊断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 所以对收集到的标本和检验结果的精准度是密不可分的。

2 严格按照标本留取的详细说明操作是确保检验质量的主要措施

针对标本留取主要包括检验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是实验室是否确定标本准确的主要环节。如果出现标本错误、丢失、错报等现象, 均可以导致检验结果的不精准, 所以对检验标本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4]。

2.1实验室应该具有合适的设备进行标本管理, 避免由于保管不当出现标本变质或是损坏等情况。在检验人员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时可以提前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尽量不发生标本编号错误或是丢失等现象。

2.2在检验人员接收标本时应该马上做好详细记录和标本的现有状态, 如果对标本的状态出现疑问或是标本不符合规定时, 应该及时的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来确定标本的性质。

2.3当标本需要抽样采集时, 应该有专门的文件标准规定采集的方法、数量的多少以及运输方式等程序。例如患者需要皮肤穿刺采血, 对于采血的位置、穿刺的具体步骤、抗凝剂的选取、样品进行送检和样品检后处理都应该具有详细的操作流程[5], 以此来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例如尿常规标本的采集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清洁干燥的容器, 一般以患者的清晨第一次尿为主, 大约20 ml送检, 在尿标本采集时应该注意避免经血、白带或是粪便等其他混入。

3 准确分析针对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易发原因是确保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检验质量是通过检验结果的精准度来评判的, 所以对于检验结果易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饮食情况、活动程度、应激状况等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生理情况比如怀孕等, 都可以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当患者的生理情况出现变化后, 检验结果也会随之出现异常, 此外对于标本的留取情况也会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3.1 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3.1.1 检验仪器

原因:检验人员对所使用的检验仪器不熟悉, 检验结果显示信号含义不清楚, 导致无法正确反映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 造成检验误差。仪器在经过长期使用过程中, 没有进行及时的管道冲洗, 或者没有使用足够的蒸馏水导致冲洗不够彻底, 不能及时发现仪器磨损、老化等现象, 导致检验结果有偏差。措施: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血常规检验仪器的各项性能以及检查过程中显示的信号含义, 并掌握仪器在使用中对可能发生的简单仪器故障进行排除。及时对完成操作后的检验仪器进行清洗以及日常保养措施, 及时对仪器进行磨损、老化部位的检查以及零件的更换, 避免仪器造成的检验结果偏差。

3.1.2 血液标本的保存

原因: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 工作人员采取不正当措施导致溶血现象, 如抽血速度过快, 或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注入试管时未拔下针头, 导致泡沫过多等。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标本量太小, 容器不洁净等因素可使检验结果产生偏差。措施:进行静脉采集血样时应避免止血带过久结扎, 以免造成凝血、溶血现象, 使检测结果偏低。工作人员在收到血液标本后应首先检查标本中是否含有小血块或小血丝, 若含有小血块或小血丝易使仪器管道发生堵塞, 影响结果。标本若不能立刻进行检查, 应置于室温保存, 并于6 h内检测完毕。

3.2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

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判断, 因此, 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质量方面应进行严格把关。

3.2.1 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对于患者临床微生物的标本采集工作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进行的, 有些则是由患者自己采集。大多数医护人员并非是进行微生物临床检验的专业人员, 因此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以及保存等注意事项了解的不够透彻, 常会发生微生物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等现象。

3.2.2 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

选取6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相关研究, 将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 研究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在进行检验前均给予培养基质量检查措施;对照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在培养基灭菌完毕直接进行微生物检验, 不进行相关培养基质量检查措施。选取同一名专业人员对6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进行检测, 并均于样本采集后2 h之内开始微生物检测工作, 全程均采取无菌操作。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研究组疑似肺结核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呈阳性患者为24例, 而与最终确诊结果比较正确率为88.89%, 明显大于对照组痰液微生物检测结果与最终确诊人数比较的正确率40.74%,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时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可有效提高临床疾病的检出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小结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的精准可靠, 检验人员对于一些不符合临床标准的检验结果要及时查询原因, 时常与临床医护工作者进行交流沟通, 不仅要掌握精神病患者的患病情况, 还要知道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 通过了解来明确掌握检验目的[6]。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要进行严谨的把关, 及时精准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出可靠依据, 安全有效的确保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史俊敏, 吴晓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32 (8) :2377-2378.

[2]陈文祥, 申了瑜, 杨振华.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29 (3) :298-300.

[3]师建国, 田玉梅, 郭芝芳, 等.量子共振检测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0:288-289.

[4]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 2009, 25 (4) :4683.

[5]袁红.对四川省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查及指导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5 (18) :126.

篇4:xx市精神科临床质量控制标准

1 实施方法

1.1 成立约束保护质量控制小组

成立约束保护质量控制小组, 由精神科科护士长任质量控制组长, 每个病区一名责任护士成为质量控制成员。

1.2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分工

质量控制小组分别负责组织学习相关知识和授课, 约束保护工具使用培训和考核, 约束保护工具使用情况登记, 经验总结与分享, 制度与流程的修订。

1.3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培训

质量控制组长统一组织小组成员学习, 明确组长和组员的职责, 掌握质量控制标准和细则, 熟悉检查方法和灵活运用。

1.4 质量控制标准及内容

以《浙江省精神病专科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为基础, 结合我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设立五个项目, 包括患者评估、约束方法、护理记录、保护观察登记、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以表格形式制定每个项目的质量考核标准及扣分细则, 基础分为100分, 95分为优秀, 90~95分为合格, 90分以下为不合格。

1.5 质量控制方法

质控员建立一个质量检查登记本,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和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指导纠正并记录在质量检查登记本。质控小组每月对各个科室进行质量检查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 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各科室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 以利于护理部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质控小组每月召开质控会议, 对质控小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 找出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如进行流程和制度的修订, 提交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讨论。每季度通报约束保护工具使用情况, 对约束保护率高的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掌握质量管理理论, 了解约束保护工具使用培训和考核, 要求人人达到90分以上, 评分标准为100分。

2 效果与体会

2.1 住院期间保护约束措施使用率降低

通过培训, 使护士熟悉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法律知识, 严格掌握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 避免盲目、随意使用约束保护[1]。2012年精神科住院总床日数168 589, 保护约束人次数809, 住院期间保护约束措施使用率0.48%。2013年精神科住院总床日数183 996, 保护约束人次数552, 住院期间保护约束措施使用率0.30%。

2.2 有效地减少心理不良反应

调查显示约束保护给病人带来不良情绪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是厌恶、受辱和生气、愤怒, 其次是害怕、恐惧, 接着是悲伤或惊奇、迷惑[2]。实施约束保护前要充分沟通, 尽量向患者说明约束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能维护患者的尊严, 减少受辱和生气等情绪。事后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及安抚工作, 提供人性化服务, 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4]。

2.3 减少护理缺陷

2012年5月对保护性约束制度进行了修订, 完善了约束制度, 规范了约束流程。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约束技能培训, 熟知约束指征, 掌握约束技巧及约束使用原则。娴熟的操作技巧, 能敏捷地应付患者的突发冲动, 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5]。建立约束保护登记本, 统一的记录格式和内容, 使护士有章可寻, 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进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6]。2011年发生2例严重约束保护不良事件, 一例是保护不当致肋骨骨折, 另一例是保护不规范致皮肤破损。2012年3月-2013年3月无约束保护不良事件。2011年共发生护理缺陷72例, 保护约束人次数809, 占8.8%, 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发生护理缺陷29例, 保护约束人次数552, 占5.3%。

2.4 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质控员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和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为提供人性化服务做到保障[7]。在约束期间, 重视护患交流, 接受患者倾诉, 安慰疏导患者情绪, 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1~2小时松解一次, 并做肢体按摩或肢体被动运动。做好约束期间的饮食进水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大小便护理, 及时处理不适感。提高了约束期间的护理质量, 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治疗依从性能得到大大提高[8]。

2.5 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实施一年的质量控制, 通过问卷调查获知,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由92.3%上升到96.7%, 90.1%上升到93%, 无因约束保护而引发的护患纠纷。

3 小结

约束保护对精神科病人有不利身心影响, 易引发护理纠纷, 在实践中尽量避免使用。而规范合理使用约束保护, 能减少约束保护对患者身心的不利影响,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得到患者的配合, 保证护理安全, 避免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郭岩.对住院精神病人保护性约束的法律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13) :127.

[2]黄淑兰, 姜小鹰.非暴力危机干预技巧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4) .

[3]邢善勇, 张长军, 卢爱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知情同意的护理告知程序[J].医学与哲学, 2007, 28 (1) :62-69.

[4]白华.精神科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3 (7) .

[5]张敏.精神科护理人员保护性约束操作考核成绩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7) :64-65.

[6]范秀清, 杨松娥.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24) :封4.

[7]兰华, 万月兰, 徐淑娴, 等.精神科约束带制作及应用方法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3) :71-72.

上一篇:优秀物业管理处评选下一篇:信息中心工作开展